气象卫星与雷达探测

合集下载

雷达成像技术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雷达成像技术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雷达成像技术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气象探测是探测大气环境和气象现象的一种技术,在现代气象预报和天气监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雷达成像技术则是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将详细阐述雷达成像技术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

一、雷达成像技术的原理及特点雷达成像技术是利用微波信号对某物体进行扫描,通过信号反射的强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形态和构成,并形成成像的技术。

与传统的距离雷达相比,雷达成像技术有以下特点:1.成像分辨率高。

传统的雷达可以侦测到目标的位置和速度等信息,但不能提供目标的形态信息。

而雷达成像技术可以提供目标的形态信息,并且分辨率较高,能够探测到更小的目标。

2.成像速度快。

传统的雷达需要多次扫描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而雷达成像技术只需要一次扫描就能够形成目标的图像。

3.应用范围广。

雷达成像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航空、军事、气象等,被广泛应用。

二、1.天气监测雷达成像技术在天气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是探测降水和气象雷达。

降水雷达是一种专门用于探测降水的雷达。

它通过探测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的强度和时延来确定降水的强度、类型和分布。

气象雷达则是用于探测大气中的物理参数,如雨滴、冰晶、云层等。

通过对这些物理参数的探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2.气象灾害监测雷达成像技术在气象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是探测风暴和龙卷风等气象灾害。

通过雷达成像技术可以获取风暴和龙卷风的大小、形态、强度和移动方向等信息,从而可以及时预警和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航空气象监测雷达成像技术在航空气象监测中的应用主要是探测飞行中的降雨、冰晶和雷暴等气象现象。

通过对这些气象现象的探测,可以为航空公司和机场提供实时的天气信息,以便决策和调整航班计划,提高航班安全性。

三、雷达成像技术在气象探测中的发展趋势随着雷达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未来,雷达成像技术在气象探测中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提高分辨率。

气象探测保障措施

气象探测保障措施

气象探测保障措施1. 概述气象探测是指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对大气中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和测量的过程。

它是气象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的基础,为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持。

为了保障气象探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探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2. 气象探测设备气象探测设备包括气象观测站、卫星遥感设备、雷达、探空仪等。

这些设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测和测量,以获取各种气象要素的数据。

在保障措施中,应对这些设备进行严格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长期稳定和准确性。

3. 气象观测站的保障措施气象观测站是气象探测的基础设施,它通常由观测仪器、数据采集系统、通信设备等组成。

为了保障气象观测站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设备维护:定期对观测仪器进行检修和校准,确保其在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状态下工作。

•数据采集:建立可靠的数据采集系统,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通信设备:确保观测站与气象部门的数据通信畅通,及时传输观测数据和接收指令。

•周围环境:严密控制观测站周围的环境因素,避免人为和自然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干扰。

4. 卫星遥感设备的保障措施卫星遥感设备可以通过卫星对大气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广域范围的气象数据。

为了保障卫星遥感设备的正常工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测控系统:建立完善的卫星测控系统,确保卫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的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和效益。

•遥感图像质量控制:对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准确性和一致性。

5. 雷达的保障措施雷达是一种基于电磁波原理进行探测的气象设备,主要用于探测降水、风暴和强对流等天气现象。

为了保障雷达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系统检修:定期对雷达系统进行检修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的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高效的雷达数据处理和分析系统,提高雷达数据的利用率和效益。

大气层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观测

大气层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观测

大气层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观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天气预报对我们的出行、工作和生活安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准确的天气预报背后,离不开先进的气象观测技术,其中气象雷达和卫星观测就是两个关键的手段。

气象雷达,就像是大气层中的“千里眼”,能够探测到大气中的各种气象信息。

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这些电磁波被大气中的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获取有关降水、风暴等天气现象的详细数据。

想象一下,当雷达的电磁波射向天空,遇到云层中的水滴、冰晶或者大气中的颗粒物时,这些电磁波就会被反射回来。

气象雷达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和分析,就能告诉我们降水的强度、位置、移动方向和速度等重要信息。

这对于预测暴雨、雷暴等强对流天气非常关键。

比如,当我们看到雷达图上显示有一片强烈的回波正在迅速移动,并且强度不断增强,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暴雨和大风的准备。

不同类型的气象雷达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比如说,多普勒气象雷达不仅能够探测到降水的位置和强度,还能测量出降水粒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帮助气象学家判断风向和风速。

这种雷达对于监测龙卷风和飓风等灾害性天气特别有用,因为它可以提前发现风暴中心的旋转气流,为预警和防范提供宝贵的时间。

再来说说卫星观测。

气象卫星就像是高悬在太空中的“监视器”,从独特的视角俯瞰着整个地球的大气层。

它们能够提供大范围、长时间的气象信息,是全球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卫星分为极轨气象卫星和静止气象卫星。

极轨气象卫星围绕地球南北极轨道运行,能够覆盖全球范围,获取不同地区的气象数据。

而静止气象卫星则位于地球赤道上空的固定位置,相对于地球保持静止,可以对特定区域进行连续观测。

卫星观测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看到大范围的天气系统,比如台风的形成和发展、大范围的寒潮移动等。

通过卫星拍摄的图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云层的分布、形状和变化,从而推断出天气系统的演变趋势。

而且,卫星还能监测大气中的温度、湿度、臭氧含量等参数,为研究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大气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介绍气象数据的处理和解读

大气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介绍气象数据的处理和解读

大气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介绍气象数据的处理和解读大气中的气象数据分析:介绍气象数据的处理和解读在现代气象学中,气象数据是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大气中的气象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并预测天气状况,为社会活动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气象数据的处理和解读方法。

一、气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1. 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站是收集气象数据的重要场所,它们分布在世界各地。

观测站一般配备有各种气象观测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

这些仪器能够实时地测量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气象数据,并将其记录下来。

2. 气象卫星和雷达除了气象观测站,气象卫星和雷达也是收集气象数据的重要手段。

气象卫星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云图、水汽图和红外图等,进而分析云层的形态、降水的分布以及气候变化的趋势。

雷达则能够探测降水、风暴等天气系统,提供详细的天气信息。

3. 数据处理气象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插值和统计。

数据清洗用于排除无效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插值方法则可以根据已有数据推算出未观测位置的数据;统计方法则能够对一段时间内的多个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天气的长期趋势。

二、气象数据的解读和分析1. 气象参数的含义在解读气象数据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同气象参数的含义。

常见的气象参数有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

温度反映了空气的热度;湿度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含量;气压则反映了空气的压强;而风向和风速则描述了空气的运动情况。

2. 天气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气象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和强度。

例如,根据气压图和风速图,我们可以判断出气压高低气旋的位置和强度,并进一步推测降水分布和风暴的可能性。

而通过温度湿度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潜在的云层和降水形成的条件。

3. 预测和预警最后,根据对气象数据的处理和解读,我们可以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和预警。

气象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物理规律建立,通过计算和模拟来推测天气变化。

大气层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观测

大气层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观测

大气层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观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的变化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出行、工作和生活安排。

而对于气象工作者来说,准确预测天气则是他们的重要使命。

要实现这一目标,气象雷达和卫星观测是两项至关重要的技术手段。

气象雷达,就像是大气层中的“千里眼”,能够探测到大气中的各种气象现象。

它通过向大气中发射电磁波,并接收返回的信号来工作。

这些返回的信号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比如云层的位置、形状、移动速度和含水量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气象工作者可以了解到降水的类型(是雨、雪还是冰雹)、强度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气象雷达的工作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这决定了它们的探测能力和适用范围。

比如,较短波长的雷达能够更精确地探测到小尺度的气象现象,像局部的强对流风暴;而较长波长的雷达则可以穿透更远的距离,对大范围的天气系统进行监测。

在实际应用中,气象雷达常常被用于临近天气预报。

这是因为它能够实时地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信息。

比如说,当一场雷暴即将来临,气象雷达可以及时发现它的形成和发展,为相关地区的人们提供预警,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范措施,如避免外出、关好门窗等。

再来说说卫星观测,它就像是从太空中俯瞰地球大气层的“天眼”。

气象卫星通常运行在地球的同步轨道或太阳同步轨道上,从太空对地球大气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观测。

卫星观测的优势在于其覆盖范围广。

一颗卫星可以同时观测到很大面积的地球表面,从而能够捕捉到大尺度的天气系统,如台风、寒潮等的整体形态和移动路径。

而且,卫星观测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无论是海洋、沙漠还是高山等地区,都能被纳入观测范围。

卫星携带的各种仪器可以测量不同的气象参数。

比如,可见光和红外成像仪可以通过云层的形态和温度分布来判断天气状况;微波辐射计则能够探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温度垂直分布等。

通过对卫星观测数据的分析,气象工作者可以了解全球范围内的大气环流形势,预测天气系统的演变和发展。

此外,卫星观测还对于长期的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遥感技术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遥感技术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雷达与卫星遥感技术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是大气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观测手段,它们能够提供关于大气状态和天气现象的信息,为我们预测天气变化和研究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支持。

本文将介绍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气象雷达技术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波束与大气中的液态和固态降水物质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回波信号来探测降水和其他气象现象的仪器。

其工作原理是向大气中发射无线电波,当波束遇到大气中的液态或固态降水物质时,会被散射回雷达接收器,形成回波信号。

通过分析这些回波信号的强度、位置和时间等信息,可以判断降水类型、强度以及降水带的移动趋势。

在气象预报中,气象雷达能提供精确的降水信息,如降水类型(雨、雪、冰雹等)、降水强度以及降水带的范围和移动速度等。

这为大气科学研究人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基础。

气象雷达还能用于探测风暴、雷电和天气前沿等现象,为防灾减灾和天气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气象雷达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从最初的反射式雷达到现代的多普勒雷达,以及双线偏振雷达等。

这些新技术提供了更高分辨率、更准确的数据,为研究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提供了更多细节。

二、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物理量和环境信息的技术。

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气的温度、湿度、云量、云类型和水汽含量等参数。

同时,卫星遥感还能提供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地表湿度等地表特征的数据,为气象研究和气候模式提供重要输入。

卫星遥感技术主要基于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

卫星发射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与地表物体发生散射、反射或吸收,再由卫星接收到达地面的反射或散射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地表特征和大气参数等信息。

在大气科学研究中,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如全球的云图、温度分布和海洋表面温度等。

这些数据为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和环境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于二次雷达探测和卫星导航定位探测系统应用的探讨

关于二次雷达探测和卫星导航定位探测系统应用的探讨

关于二次雷达探测和卫星导航定位探测系统应用的探讨摘要:通过定向天线(雷达)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历史发展、原理分析、两种探测系统的对比分析及两种探测系统的应用探讨,使我们对这两种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有了进一步深刻认识,有益于帮助气象探测员对高空探测系统的掌握,同时提供给高空探测员或气象爱好者参考。

关键词:雷达探测卫星定位引言:随着我国高空气象探测事业的迅速发展,开始在近几年内由(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探测系统取代目前正在使用的L波段雷达探测系统,除了能提高高空探测质量外,卫星定位跟踪后不会丢球,能够减轻高空气象业务员工作量,考虑到目前处在两种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换型期,有必要从新老两种高空探测系统的历史发展、工作原理、对比分析等探讨,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到高空探测系统换型的重要性,有益于提升今后气象台站高空探测工作。

一、历史发展:高空气象探测来讲定向天线(雷达)探测系统主要是指我国曾经使用过的57-701探测系统、58-701探测系统、59-701探测系统、59-701B探测系统、59-701C探测系统和2002年开始使用的L波段二次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即GTS1型探测系统,目前正在使的GTS1型探测系统升级版GTS11型探测系统、GTS12型探测系统、GTS13型探测系统等,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芬兰等在本世纪初已经普及使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即GPS定位探测系统,由于我国高空气象探测比较西方欧美发达国家较晚,直接引进成本很高,不能实现普及,随着我国北斗气象卫星系统的建设,打破了西方技术的控制,降低了成本,估计在未来几年就能在全国普及开来,从而推动我国高空气象探测事业的迅速发展。

二、原理分析天线(雷达)探测系统的高空气象观测包括701雷达、701B雷达、701C雷达与57型、58型、59型探空仪组成的雷达探测系统和L波段GFE(L)1型雷达与GTS1、GTS11、GTS12、GTS13型探空仪组成雷达探测系统等,都是二次测风雷达的简称,能测定高空各个高度上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五个重要气象要素,为气象台站提供准确的气象高空宝贵资料。

气象预报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与中的应用

气象预报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与中的应用

气象预报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与中的应用气象预报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天气预报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气象预报激光雷达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气象探测工具,正逐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首先,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中能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

传统的气象探测手段主要通过气象卫星和雷达来获取相关信息,但由于分辨率有限,无法提供足够详细的数据。

而激光雷达可以产生更高精度的数据,从而准确地分析雨水、雪量、云团结构等气象参数。

凭借这些精确的数据,气象预报的准确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其次,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中能实现远程无人观测。

对于某些地形复杂或人迹罕至的区域,传统的气象观测手段往往难以满足需求。

而激光雷达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不受地形和行进条件的限制。

只需安装在适当的高处,即可远程获取相关气象数据。

这为人类对边远地区的天气变化进行监测和预测提供了便利。

此外,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中还能够实现多参数观测。

过去,气象探测主要以测量降水和风速为主,而其他重要参数如湿度、温度等则往往难以获取。

而激光雷达可以同时测量多种参数,如湿度、温度、雨 drops 和杂散污染物的含量等。

这有助于完整地理解大气的复杂变化,进而更准确地预报天气情况。

然而,激光雷达在气象探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设备成本高昂。

相比传统的气象观测设备,激光雷达的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这给其广泛应用带来一定的制约。

其次是激光雷达的数据处理和解读难度较大。

激光雷达获得的数据量庞大,如何通过算法和模型分析,并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此外,由于激光雷达的使用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操作与维修人员的培养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气象预报激光雷达正在成为气象探测的一项重要技术。

不仅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数据和远程观测能力,还能实现多参数的观测。

然而,仍需在设备成本降低、数据处理和解读方面持续努力,以应对未来在气象探测中的挑战。

气象学中的气象雷达和卫星应用

气象学中的气象雷达和卫星应用

气象学中的气象雷达和卫星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气象雷达和卫星应用成为了近年来天气预报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气象雷达和卫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一、气象雷达气象雷达是利用雷达原理进行天气观测的一种设备,它能够探测大气中的各种降水、云层、飞行物体和地面等物体。

气象雷达通过检测天气中的反射回波信号,来获取和判断气象信息。

气象雷达常用于预报/监测天气、飞行控制、气候变化研究等。

气象雷达原理雷达原理是指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天体时发生反射、散射等现象,这些反射信号在雷达接收机上得以接收和处理的现象。

气象雷达利用雷达的这一原理,向天空发送微波,探测天气反射回来的信号,并通过信号的强度和回波延迟来判断天气情况。

气象雷达应用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中起着重要作用。

预报人员利用气象雷达数据可以分析降水强度,预测暴雨、大雪等天气,以及判断台风及其路径等。

同时,气象雷达也能够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民航飞行管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

二、卫星应用同气象雷达一样,卫星应用也是现代天气预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卫星可以实现覆盖广泛区域,高精度的远距离观测,对气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预报、监测等起到重要作用。

气象卫星原理气象卫星是一种遥感传感器,可通过电磁波对空中和地表的反射和发射,从而获得目标物的物理和化学参数及图像信息。

气象卫星在大气、陆地、海洋等环境中发射所得的信号进行分析,通过数据整合、模型化处理,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气象卫星应用气象卫星主要应用于气象预报和飞行管制。

在气象预报中,卫星能够提供目标区域的云图、地表图片、温度、风向、大气可见度等信息,为气象预报人员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数据。

同时,卫星也能够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例如环保和农业等。

结语气象雷达和卫星应用已成为了现代天气预报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们的优点在于高精度、高效、广覆盖、快速响应等特点,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天气信息,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雷达气象与卫星气象概论

雷达气象与卫星气象概论

★地域条件——应根据地理区域和服务需
求确定天气雷达型号:
• 黄河以南区域以布设S波段为主,其他区域 布设C波段天气雷达。
• 沿海地区以监测热带气旋为主要目标,布 设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以S波段天气雷达为主。
• 农垦重点区域以大规模生产作业和防雹、 空中水资源利用等人工影响天气为主要目 标,布设的天气雷达以C波段天气雷达为主。
• 重点城市以城市防灾、公众服务以及重大 社会活动保障服务为主要目标,布设的新 一代天气雷达以S波段为主。
• 重点工程建设以工程建设保障、工程管理 和国家安全为主要目标,布设的新一代天 气雷达以S波段为主。
• 处置紧急突发性事件,保障国防安全、重 大科学试验等特殊需要,可配备车载移动 式雷达。
★建设规模
长江流域拟建雷达站点
图例
■ C波段 ● S波段
黄河流域拟建雷达站点
图例
■ C波段 ● S波段
图例

■ C波段
● S波段

沿







图例
■ C波段 ● S波段
东北松 嫩流域 拟建站 点(未 含农垦 2部)
图例
■ C波段 ● S波段
南部沿海拟建雷达站点
珠江流域拟建雷达站点
图例
■ C波段 ● S波段
• 林业重点区域以人工影响天气(空中水资 源利用等)和森林防火为主要目标,布设 的新一代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雷达以C波段天气雷达为主。
• 民航终端区及交通干线以保障飞行和交通 安全为主要目标,布设的新一代天气雷达 以C波段为主。为弥补国家天气雷达监测网 低层覆盖有限的固有缺陷,可在国家天气 雷达网基础上,在航空枢纽和部分干线机 场,专门配备机场终端区天气雷达。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雷达和卫星观测技术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雷达和卫星观测技术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雷达和卫星观测技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气科学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突破。

其中,气象雷达和卫星观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了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就这两项技术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揭示它们对气象研究和预测的重要作用。

一、气象雷达的应用气象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探测和研究大气中的云和降水现象的仪器。

它通过发送和接收微波信号,可以实时观测到云层、降水带以及潜在的风暴系统。

气象雷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 降水预报和监测:气象雷达能够提供详细的降水信息,包括降水带的位置、强度和类型等。

这对于天气预报和洪涝、旱情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气象雷达的降水信息,气象专家可以准确判断降水范围和强度,进而提醒公众和有关部门做出适当的防范措施。

2. 雷暴监测和预警:气象雷达还可以监测和预警雷暴天气。

雷暴是大气中的一种强对流现象,常常伴随着强烈降水、雷电和强风等不良天气条件。

利用雷达数据,气象学家可以实时观测和追踪雷暴系统的演变,并及时发布相关的预警信息,为公众提供安全保障。

3. 对流研究和预测:气象雷达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对流研究和预测。

对流是大气中的一种强烈水平垂直运动,常常伴随着强风和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通过气象雷达的观测,科学家可以了解对流的演化规律和特征,进而改进对对流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二、卫星观测技术的应用除了气象雷达,卫星观测技术在大气科学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利用卫星观测技术,科学家可以获取远离地面的大范围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观测数据。

卫星观测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气象要素观测:卫星可以观测大气中的多种要素,如温度、湿度、风场等。

这些观测数据对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卫星数据,科学家可以了解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气象状态,进而提高对天气的准确预报能力。

2. 气候变化监测:卫星观测技术在气候变化监测方面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卫星观测,可以实时监测地球表面的温度、云量和海洋表面温度等气候变量。

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雷达与卫星气象学

雷达与卫星气象学第一部分第一章一、我国天气雷达的频率范围1.S波段天气雷达的频率范围在2700MHz-2900MHz;C波段天气雷达的频率范围在5300MHz-5500MHz;X波段天气雷达的频率范围在8000MHz-12500MHz;2.CINRAD-SA\CINRAD-SB\CINRAD-CB分别属于哪个波段。

二、天气雷达原理及组成:1.常规天气雷达:天气雷达间歇性地向空中发射电磁波(称为脉冲式电磁波),它以近于直线的路径和接近光波的速度在大气中传播,在传播的路径上,若遇到了气象目标物,脉冲电磁波被气象目标物散射,其中散射返回雷达的电磁波(称为回波信号,也称为后向散射),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气象目标的空间位置等的特征。

2.多普勒天气雷达: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

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

同时用频率过滤方法检测目标的多普勒频率谱线,滤除干扰杂波的谱线,可使雷达从强杂波中分辨出目标信号。

所以脉冲多普勒雷达比普通雷达的抗杂波干扰能力强,能探测出隐蔽在背景中的活动目标。

3.天气雷达组成:主要由天线、馈线、伺服、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产品生成、显示终端等组成。

天线:发射/接收电磁波;馈线:传导电磁波;伺服:天线等的运转;发射机:产生电磁波;接收机:接收处理电磁波信号处理:处理回波信息;产品生成:根据算法,生成应用产品/控制雷达;显示终端:显示产品、控制雷达4.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RDA—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PG—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PUP—主用户终端子系统。

5.RDA主要结构:天伺系统、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本数据——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

如何进行雷达测量与卫星定位

如何进行雷达测量与卫星定位

如何进行雷达测量与卫星定位雷达测量与卫星定位是现代科技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如何进行雷达测量与卫星定位,并探讨它们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雷达测量雷达(Radar)全称为“无线电探测与测量设备”(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它能够通过发射并接收无线电波,利用波的回波来探测和测量目标的位置、速度、距离和方向等信息。

在雷达测量中,主要涉及到的技术包括雷达信号的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等。

雷达系统往往由一个或多个天线、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器以及一个显示器等组成。

通过发射器发射出一束脉冲或连续的电磁波,当这些电磁波遇到目标物体时,会产生回波,并通过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电信号,最后经过信号处理器进行处理后在显示器上显示。

雷达测量在军事、航空航天、气象、遥感、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军事领域,雷达测量可以用于目标探测、目标识别、目标跟踪等方面,对于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在航空航天领域,雷达测量可以用于飞机的导航和定位,以确保航行的安全和准确性。

在气象预报中,雷达测量可以用于探测降水云的位置和强度,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数据。

此外,雷达测量还可以用于交通管理,如车辆速度测量和交通流量统计等。

二、卫星定位卫星定位是通过卫星系统进行位置测量和导航的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卫星定位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它由多颗卫星组成,并配备有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

在卫星定位中,GPS系统通过卫星向用户设备发送信号,用户设备接收到信号后通过计算距离和时间差,可以确定自身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卫星定位主要依赖于卫星系统的运行和准确性。

GPS系统需要足够的卫星数量,以保证在任意时间和地点都能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从而实现定位的准确性。

卫星定位在军事、导航、交通、应急救援和物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卫星定位可以用于导弹制导、作战行动的指挥和控制,对于军事行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大气层中的气象观测技术雷达卫星等

大气层中的气象观测技术雷达卫星等

大气层中的气象观测技术雷达卫星等大气层中的气象观测技术:雷达、卫星等大气层中的气象观测技术在现代气象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雷达、卫星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可以获取大气层中的各种气象信息,从而进行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及灾害预警等工作。

本文将介绍雷达、卫星等气象观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一、雷达雷达(Rada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的技术。

雷达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回波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形态等信息。

在气象观测中,雷达主要用于测量降水、大气湿度和风场等。

雷达在大气层中的观测基于其与水滴、云粒子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

当雷达的电磁波与这些物体相互作用时,将产生回波信号,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可以得到目标的相关信息,如降水的强度、回波的反射率、风场的分布等。

雷达观测技术在气象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详细的降水信息,帮助气象学家更准确地预报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

在气象灾害预警中,雷达可以及时监测到强降水、雷暴等天气现象,为公众提供宝贵的预警信息。

二、卫星卫星观测是现代气象学中另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

通过卫星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气层中的云层、温度、湿度等要素的观测。

卫星观测技术基于遥感原理,通过探测卫星所处轨道上不同位置的辐射能量来获取大气层中的信息。

卫星观测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广覆盖性和实时性。

通过卫星,科学家们可以获取到广阔区域的气象信息,并且几乎是实时的,能够提供连续性的观测数据。

卫星还可以提供大气层中的温度剖面、云图等详细信息,为气象预报及气候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除了传统的气象观测技术外,卫星观测还涉及到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等高级遥感技术。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大气层辐射能量的变化来获取更为详细的气象信息,如温度、湿度垂直分布等。

这些数据对于气象学家研究大气层的物理过程、模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雷达、卫星等气象观测技术在现代气象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不同的原理和手段,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的气象数据,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预报天气、研究气候变化等。

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气象探测技术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气象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天气预报则是气象领域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天气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尤为重要。

而要实现准确的天气预报,离不开气象探测技术的支持。

气象探测技术是指通过对大气环境进行观测和分析,获取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各种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降水等信息,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

气象探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早期的气象探测手段主要是依靠气压计、温度计和湿度计等传统设备进行观测。

但这种手段受限于设备的精度和观测范围,只能在较小的地区内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探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现在主要依靠雷达、卫星和自动化气象站等现代设备实现。

这些设备能够对天气形势进行全天候、无死角的观测和监测,进一步提高了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精度。

目前,气象探测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雷达探测雷达是一种通过电磁波反射的方式向目标物体或区域发射无线电信号,并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和处理的装置。

在气象探测中,雷达主要用于探测降水和云层的情况。

利用雷达观测到的降水回波图像,可以得出降水的分布、类型和强度等信息,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同时,雷达探测还能够有效监测大气中的云层变化情况,为天气预报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支撑。

二、卫星探测卫星探测主要通过向地球上空发射气象卫星,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高空和地表的气象信息。

与传统观测手段相比,卫星探测具有覆盖范围广、数据更新快和准确度高等特点。

通过卫星探测,可以得到地面和海洋气象、风云气象、极地气象以及大气物理和空间天气等各个方面的气象信息。

这些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对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支持。

三、自动化气象站自动化气象站是一种可以自动收集、处理和传输气象信息的设备,主要包括气象观测仪器、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传输系统等。

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比较分析

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比较分析

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比较分析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都是现代气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它们的应用可大大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安全提供保障。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数据分辨率、数据更新速度、适用范围等方面对比分析气象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对其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和总结。

一、技术原理气象雷达技术是通过对大气中微量液态和固态水的反射和散射珂学,追踪云、降雨或冰雹位置,并计算出它们的大小、类型、强度和速度等相关参数,从而实现对大气溶胶、降雨和雷电等天气现象的探测和分析。

而卫星遥感技术则是利用卫星上的多种传感器对地面、大气和海洋等物体进行远程测量和探测,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辐射等电磁波段的测量和分析,从而获取地表和大气等特定区域的图像、地形、温度、湿度和气体浓度等信息。

二、数据分辨率气象雷达的数据分辨率通常在1-5公里,部分现代高清晰度气象雷达甚至可以达到0.5公里。

但因受雷达工作频段的限制,其被探测物体的精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混合云、复合天气或强风等情况下容易出现盲区和误差。

而卫星遥感的最小分辨率可达几米至十几米,且由于其具备多光谱和多角度观测的优势,相较于雷达更能够精细地识别和分析不同时间、空间和能谱的天气现象和地表特征。

三、数据更新速度气象雷达的数据更新速度一般为5-10分钟,但在雷暴、台风等突发性天气事件中,最快可以做到5秒钟的实时监测和报警,以提供紧急的有效预警和应对。

而卫星遥感则需要大约1-3天的周期对整个地球进行观测,步调相对缓慢。

不过,卫星遥感具有历史、综合和动态性的特点,数据可长期储存和重复利用,同时多个卫星可以联网协作,形成全球性的气象探测和预警系统。

四、适用范围气象雷达通常适用于城市、农村、山区等有限范围内的大气监测和天气预报,尤其在强对流和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更能发挥其作用。

而卫星遥感则适用于广泛的区域覆盖,包括陆地、海洋、极地、半干旱、沙漠等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同时可观测不同时间尺度和维度的大气环境变化。

气象测绘中的常见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气象测绘中的常见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气象测绘中的常见仪器及其使用方法气象测绘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来观测和记录与天气有关的数据。

这些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各不相同,但它们共同的目标是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以便科学家、农民和其他相关职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天气变化。

常见的气象测绘仪器之一是气温计。

气温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它通常由一个玻璃管和一个水银柱组成。

使用时,将气温计放置在一个远离直射阳光和其他干扰源的地方。

然后,观察水银柱的高度,这就是当前的气温。

需要注意的是,温度计的准确性受到外界影响的影响,比如风速和湿度等因素。

另一个常见的气象测绘仪器是气压计。

气压计用来测量大气压力,通常使用汞柱气压计。

使用时,将气压计放置在一个稳定的表面上,并确保它处于垂直状态。

观察汞柱的高度,这就是当前的气压。

需要注意的是,气压的变化可能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如气压的下降可能预示着降雨的到来。

除了气温计和气压计,测风仪也是常见的气象测绘仪器之一。

测风仪被用来测量风的速度和方向。

一个常见的测风仪是风向标,它通常由一个朝向不同方位的箭头组成,箭头受到风的作用而旋转。

观察箭头指向的方向,就可以确定风的方向。

而风速则可以通过测量两个时间点之间旋转的角度来获取。

此外,还有用于测量降水的雨量计。

雨量计通常是一个有一个漏斗形状的容器,将它放在一个开阔的地方,让雨水自然流入容器中。

然后,将容器中的雨水倒入一个刻度好的容器中,并记录下水的体积。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确定在特定时间内的降水量。

在现代气象测绘中,还出现了一些高科技仪器,如雷达和卫星。

雷达可以用来探测降水、云层和其他大气现象,它使用雷达波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卫星则可以通过拍摄地球上的高分辨率图像,以便更好地观察和研究天气系统。

虽然这些气象测绘仪器在原理和使用方法上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获取准确的气象数据。

有了这些数据,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天气的变化,农民可以更好地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其他人也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同天气条件下的生活和工作。

预测天气的方法

预测天气的方法

预测天气的方法
天气预测是通过多种方法和工具来进行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天气预测方法:
1. 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的基础是对大气的观测。

气象员会使用一些仪器和设备来测量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气象要素。

这些观测数据被用作天气模型的输入,以帮助预测未来的天气。

2. 天气雷达:雷达可以探测到降水,并确定降水的位置、强度和移动方向。

这些信息对预测降水的时间和地点非常重要,从而帮助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3. 气象卫星:气象卫星通过拍摄地球大气层的图像来提供有关云层、气压系统和其他气象现象的信息。

这些图像对于预测天气状况、云的移动和气旋的形成等方面非常有帮助。

4. 天气模型:天气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它使用气象观测数据来模拟大气的物理过程。

这些模型将连续的大气方程转化为离散的数值方程,并通过计算来预测未来的天气。

天气模型考虑了大气的动力学、热力学和湿度学等多种因素。

5. 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气象数据的预测方法。

通过分析长期的气象数据,可以找出某个特定时间段的平均气温、降雨量等信息。

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用来推测未来天气的趋势和概率。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天气预测方法,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气象科学家和气象预报员们能够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气象雷达和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气象雷达和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气象雷达和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气象雷达和卫星是现代气象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工具,它们在天气预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气象雷达主要用于监测天气系统的演变和气象现象的发展趋势,而卫星则提供了广阔的观测范围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两者相互补充,在天气预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气象雷达的作用气象雷达是一种通过测量回波信号来监测降水量和探测天气系统的工具。

它工作原理是向大气中发射微波信号,并接收它们反射回来的信号。

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度和回波的形态,我们可以了解降水的类型、强度和分布情况。

首先,气象雷达可以准确地识别降水带和降水类型。

通过分析回波信号的特征,气象雷达可以确定降水带的位置、范围和强度,及时预警并通知相关部门和公众。

此外,气象雷达还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降水,如雨、雪、冰雹等,从而更好地理解降水的性质和影响。

其次,气象雷达可以追踪和预测风暴的发展趋势。

通过观测回波信号的变化,气象雷达能够实时监测风暴的演变过程,包括风速、风向和降水量等参数。

根据这些数据,气象预报人员可以预测风暴的路径和强度,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障公众和财产的安全。

最后,气象雷达还能够提供空气动力学参数的观测数据。

通过分析回波的频移和速度等特征,气象雷达可以计算出风场的信息,包括风速和风向等。

这些数据对于飞行控制和空中交通管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航班的安全性和效率。

二、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卫星观测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卫星携带的遥感仪器可以全天候、全球范围内获取大气、云层等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了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首先,卫星可以提供广阔的观测范围。

由于卫星的轨道高度远离地球表面,它能够监测到地球各个角落的气象活动。

不受地理或人为因素的限制,卫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观测数据,尤其对于海洋、偏远地区和极地等难以观测的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卫星观测数据具有高时空分辨率。

卫星传感器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和资料,可以捕捉到云层、降水和温度等天气要素的微小变化。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简析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简析

气象雷达探测原理简析气象雷达是一种用来探测大气中降水、云体、风场等信息的重要设备。

它通过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回波信号,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有关大气变化的数据,以便气象预报和气象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本文将就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进行简析,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原理。

1. 气象雷达的工作原理气象雷达的探测原理主要依靠反射原理。

雷达向大气中发射微波信号,当信号遇到了云层或降水等物体,就会被部分或全部反射回来,回波信号会被雷达接收并记录。

这些回波信号的反射强度与云体或降水的特性有关,如其大小、形状、密度、含水量等等。

因此,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就能够了解到大气中云体和降水的情况,并从而进行气象预报和研究等工作。

2. 气象雷达的组成和特点气象雷达主要由发射机、接收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等组成。

发射机产生微波信号,经由发射天线向空气中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经由接收机放大、处理等,最后反映到显示屏上。

其中,发射机需要高功率、高稳定性和快速调制等能力,以便发射强信号;接收机需要高信噪比,以便接受弱信号并获得高分辨率的回波信号。

气象雷达的特点是能够对大气中云体、降水和其他大气变化进行实时、高精度地探测和监测。

其能够在远距离和广范围内进行探测工作,并能够快速反映气象变化,以协助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等工作。

同时,气象雷达也可以与其他气象设备(如气象卫星、民用雷达等)配合使用,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

3. 气象雷达的应用原理气象雷达主要应用于气象预报和气象研究等方面。

在气象预报中,气象雷达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的云体和降水,以预报未来天气情况。

通过对云体和降雨的形态、密度和降水量等特性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和精细的预报数据,为公众和决策者提供重要的气象信息。

在气象研究中,气象雷达可以对大气中的云形态、降水分布和风场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回波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关于云体和降水特性、风速和风向等信息,为气象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提供关键的数据和资料,以推动气象研究的进展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世纪80年代后
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发展时期,多普勒雷达、双波长雷达、偏振雷达、 风廓线雷达等一大批新型雷达被用于气象探测。
2020年5月
4-3 我国天气雷达发展
❖我国天气雷达发展大致经历了从模拟天气雷 达、数字化天气雷达到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三 个发展阶段。
❖ 未来:双极化、相控阵、多地基雷达。
2020年5月
2020年5月
4-4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布点
2020年5月
5 气象雷达基本原理和概念
2020年5月
5 气象雷达基本原理和概念
❖ 气象雷达工作原理
气象雷达通过方向性很强的天线向空间发射脉冲无线 电波,它在传播过程中和大气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如 大气中水汽凝结物(云、雾和降水)对雷达发射波的 散射和吸收;非球形粒子对圆极化波散射产生的退极 化作用,无线电波的空气折射率不均匀结构和闪电放 电形成的电离介质对入射波的散射,稳定层结大气对 入射波的部分反射;以及散射体积内散射目标的运动 对入射波产生的多普勒效应等。
2020年5月
1 雷达发展史
❖ 成熟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技术、飞机、导弹、 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对雷达提出了高精度、远距离 、高分辨率及多目标测量等要求。 (1)技术上:脉冲压缩技术、单脉冲雷达、相控阵雷 达、目标识别、目标成像、SAR、脉冲多普勒雷达。 (2)结构工艺上:微波高功率放大管,如速调管。 (3)雷达的工作波长:从短波扩展至毫米波、红外线 和紫外线领域。在这个时期,微波全息雷达、毫米波 雷达、激光雷达和超视距雷达相继出现。
4-1 气象雷达分类
❖ 双地基雷达
一般的雷达是单基地的, 即发射机和接收机安装在 一起,且通常共用一个天 线。而双基地或多基地雷 达是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 别安装在相距很远的两个 或多个站址上。它能有效 地捕捉雷达反射波,借助 高速计算机标绘出隐形战 机飞过时留下的航迹,并 预测之后的航向。
2020年5月
沃森·瓦特
1 雷达发展史
❖ 发展阶段
(1)二战后,雷达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主要原 因归于两个非常重要的器件发明:T/R(收/发)开 关和磁控管。 (2)收发开关使雷达的探测成功地从双(多)基变 成单基雷达。也就是从发分别用一个天线,到共用 一个天线。大大简化了雷达系统。 (3)磁控管的出现使雷达的探测功率大大提高,从 而大大提高了雷达的探测能力。
2020年5月
5 气象雷达基本原理和概念
气象雷达回波不仅可以确定探测目标的空间位置、形状、 尺度、移动和发展变化等宏观特性,还可以根据回波信号的振 幅、相位、频率和偏振度等确定目标物的各种物理特性,例如 云中含水量、降水强度、风场、铅直气流速度、大气湍流、降 水粒子谱、云和降水粒子相态以及闪电等。此外,还可利用对 流层大气温度和湿度随高度的变化而引起的折射率随高度变化 的规律,由探测得到的对流层中温度和湿度的铅直分布求出折 射率的铅直梯度,并通过分析无线电波传播的条件,预报雷达 的探测距离,也可根据雷达探测距离的异常现象(如超折射现 象)推断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层结。
2020年5月
4-1 气象雷达分类
❖ 多普勒天气雷达
2020年5月
4-1 气象雷达分类
❖ 双波长雷达
同时在两个不同 波长上发射和接 收电磁波的雷达
2020年5月
4-1 气象雷达分类
❖ 双偏振雷达
既能发射和 接收水平偏 振波又能发 射和接收垂 直偏振波的 雷达。
2020年5月
我国首台多普勒偏振天气雷达
常规天气雷达; 多普勒雷达 双波长雷达 双偏振雷达 双(多)基地雷达
❖ 按用途分类,测风、测雨、测云等 ❖ 按体制分类,脉冲、调频、多普勒等
2020年5月
4-1 气象雷分类
❖ 常规天气雷达
其探测对象主要是降水和含水量较大 的云体。这类雷达大多工作在波长为3 -10cm之间的微波波段。它主要由发 射机、接收机、显示器和天线系统组 成。有的雷达还配备有数据处理系统 ,以实现彩色回波图象显示,回波外 推预报,和回波资料远距离传送等功 能。天气雷达对雨区的有效探测半径 为 300—400km。由于探测范围广,不 受时间限制,并能提供一定精度的定 量数据等优点,已成为临近天气预报 的主要工具。
(1)1903-1904,克里斯琴·赫尔斯迈 耶研制出原始的船用防撞雷达并获 得专利权。
(2)1935年,雷达之父沃森·瓦特 出版《采用无线电方法探测飞机》 ,当年研制出探测距离达到80公里 的米波防控雷达。
(3)二战期间雷达大放异彩。逐步 由军用→民用,雷达在气象中的应 用从天气雷达开始。
2020年5月
引导指挥雷达(歼击机的引导和指挥作战)
火控雷达(控制火炮或导弹对空中目标进行瞄准)
战场监视雷达(坦克或军车)
机载雷达
2020年5月
F-35机 载雷达
俄制舰载型 的“美洲狮 ”火控雷达
4 雷达的用途及分类
❖民用
气象雷达 航空管制雷达等
2020年5月
4-1 气象雷达分类
❖ 按工作原理分类
气象雷达与卫星探测
信息与控制学院
2011年5月
主要内容
主要 内容
气象雷达
卫星探测
2020年5月
气象雷达
气象 雷达
(1)雷达发展概况 (2)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 (3)雷达工作的基本频率 (4)雷达的用途及其分类 (5)气象雷达基本原理与概念 (6)多普勒天气雷达
2020年5月
1 雷达发展史
❖ 起步阶段
2020年5月
2 雷达工作基本原理
❖ 雷达: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 目标并测定他们在空间的位置。
2020年5月
3 雷达工作的基本频率
2020年5月
3 雷达工作的基本频率
2020年5月
4 雷达的用途及分类
❖军用
预警雷达(发现洲际导弹,尽早地发出预警警报)
搜索和警戒雷达(发现飞机)
美国海基X波段雷达在进行依靠自身动力航行
4-2 气象雷达的发展
❖ 20世纪40年代
萌芽阶段,主要观测回波的形状、移动速度、描述回波的形成发展。
❖ 20世纪50-60年代
定量分析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常规雷达的发展时期,主要用来分析回 波的降水强度和雷达反射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 20世纪70-80年代
雷达的数字化发展时期,将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大量的应用气象 雷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