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藤野先生》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藤野先生》 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藤野先生》 导学案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重点)2、收集鲁迅生平及其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难点)【资料助读】鲁迅,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

1936年病逝于上海。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主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棋手。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还有《且介文杂文》等杂文集。

我们已学过了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

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

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09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来了解。

鲁迅留学日本的经历:1、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2、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以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3、1906年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并写出《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论文。

4、1908年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

5、1909年8月,从日本回国。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导学:1、màn jì huìfēi pōu jīyǎo piē wǎnxùn nì jié2、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和住宿的地方。

绯红:鲜红。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标致: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

文中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不逊:傲慢无礼。

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托辞:找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某事极为厌恶,痛恨。

恶,厌恶。

疾,憎恨。

3、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4、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5、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A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B 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C 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

D 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E 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6、(1)肖像角度:黑痩,八字须,戴着眼镜。

(白描手法)(第6段)(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第9、10段)(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第16、17、23等段)(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7、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1)装订收藏讲义。

(2)悬挂先生照片。

(3)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合作探究案【合作展示】事件: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优待;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3)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3)

《藤野先生》导学案主备人:李铁柱审核人:课时安排:两课时年级:八年级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藤野先生高尚的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2.明确文章明暗两条线索的写法特点和作用||。

3.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揣摩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

4.训练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1.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的写法||,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题目解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走进作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第一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一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②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厌恶、痛恨到极点。
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学习: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
明确: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形象。
1.摘录字词(“读一读,写一写”及补充的字词)
2.解释词语
绯红:不逊:油光可鉴:
诘责:托辞: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补充解释的有:
二、细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题。
1.文章写了很多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从1、4、38段中找三个地名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本文以的推移,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顺序记叙的。
3.概括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并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藤野先生,是鲁迅青年时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老师,二十多年后的中年鲁迅是怎样评价他的呢?
【自学思考】
一、字词积累(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
【合作议惑】
默读11—23段,完成表格。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事情
品质
2.以上四例,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可以为我们写类似作文提供哪些借鉴呢?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

八年级部编版《藤野先生》课文教案5篇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把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 联系材料,领会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三. 教学安排:2课时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1. 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的人,并阐述理由。

(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间或相识的生疏人)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由学生的回答导入文章。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叙述了他与先生的交往。

鲁迅先生怀念藤野先生的缘由与我们刚才所讲的缘由是不是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课文。

2. 复习有关《朝花夕拾》的学问。

让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两篇课文的名称。

然后说说在《从》《阿》及《藤野先生》三者之间的先后挨次。

挨次是《阿》《从》《藤野先生》,作品是根据成长的经历来排列的,《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散文集。

二.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 速读课文,思考问题:(1) 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哪些事情?(2) 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2. 明确:(1) 文章以在日本仙台求学的经历为线索,写了在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即写了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时藤野先生的关心,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即离开仙台等一系列事情。

(2)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经等地的事情。

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

三.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是文章的叙事线索,以次我们可以比较简单地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3):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

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藤野先生》导学案

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情感目标: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

2 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

3 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a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b 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C根据前面两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部分,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组长可以适当提示组员)【教师巡回辅导,学生自习。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2、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

(小组群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归纳,提示要点。

3、小组代表展示所学内容4、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A)、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B)、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C)、“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小组内群学,(注意:组长不能包办,只负责记录和总结补充归纳,明确展示的要点)5、小结: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你知道着是为什么吗?(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阶梯预习导引1.本文以哪两条线索行文?具体写了哪些事?2.概括作者眼中藤野先生的形象。

第二阶梯课文研读阅读课文“我离开仙台之后”到文末,回答问题。

1.选文第l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结合全文,说说鲁迅作出这样的评价的缘由。

3.你怎样理解“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中的“良心发现”和“增加勇气”?4.文中的“正人君子”指哪些人?作者为什么要给这个词加上引号?5.结尾处作者表示要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6.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题思想。

第三阶梯课内迁移我的一位国文老师①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珍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

②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的绰号是“徐老虎”。

他相貌很古怪,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绘图中夜叉的模样,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他鼻孔里常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耐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

他经常是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③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

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讲国文之前,先要介绍作者,而且介绍得很亲切,例如他讲张东荪的文字时,便说:“张东荪这个人,我倒和他一桌上吃过饭……”这话相当地可以使学生们吃惊,我们的图文先生也许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吧,否则怎能和张东荪一桌上吃过饭?介绍完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一、自主探究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 ēi( ) 红 芦 hu ì( ) 不 x ùn( ) n ì( ) 名信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漂亮。

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精通时事....: 二、合作探究。

4、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

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变换了哪些地点?答:7、梳理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三、课堂练习。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8.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导学案导学案:藤野先生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是初二上册语文的第六课,内容是介绍了一位叫藤野的人物。

藤野是杂志社的一名记者,工作认真负责,经常深入社会各界寻找新闻素材。

有一次,他发现了街边一个朴实而又有趣的散文题材,于是他前往街边的中医诊所采访并写下了《白发魔女传》。

这篇文章经过他的努力,最终发表在了报纸上。

课前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整理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并进行词义理解。

3.思考课文的主题和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

课堂探究:一、了解主题1.通过阅读文章,思考一下藤野先生的努力和毅力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翻阅课文,找出对应的描写,理解“藤野先生伤病不止,生活寂寞,这篇散文也不见得能卖,他还苦撑着去旅行”这句话揭示了什么?二、细读短文,研究写作技巧1.描写性格特点(1)藤野命运多舛,先后两次受伤,双腿中弹,不幸离休;(2)尽管藤野伤病不止,但是他工作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写作和寻找新闻素材。

(3)藤野尽职尽责,他参观、照顾、采访,想尽一切方法寻找写作的素材。

2.描写环境(1)文章首先描写了藤野家过去繁忙的场景,随后描写了藤野愈来愈寂寞的环境。

(2)描写了藤野外出旅行的路线、住处和遭遇。

三、品味语言之美1.课文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比如“拉琴似的手指”、“忍痛而达成使命”等,请列出并解释比喻的意义。

2.课文中使用了一些排比句,如“照顾他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参观他的是儿子的朋友;采访他的是杂志社总编。

”请理解其意义并举出其他例子。

课后拓展:1.请你写一封信,向藤野表示赞扬和鼓励。

2.思考:你身边是否有像藤野一样孜孜不倦、恪尽职守的人?请用文字描述他们的形象和事迹。

3.收集和整理你身边的故事,找出其中有趣的题材和独特的人物,编写故事大纲并进行初步整理。

导学案点评:本节课的导学案主要围绕课文内容,通过提问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藤野先生》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藤野先生》教学导学案(部编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线索,联系背景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学习重点】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知识链接】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他的小说集有,,著名小说有《》等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3、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段)在东京,第二部分(第段)在仙台,第三部分(第段)离开仙台,5、本文的线索:(第二课时)【人物分析】1、外貌描写(白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表现出先生的2、在“在仙台”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事件品质()()()()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与别的日本人相比,你觉得藤野先生“伟大”在何处?第三课时【品析语言】1、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句子:品析:【写作训练】2、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楼作者当时的心迹。

(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课内检测】1、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油光可鉴A.镜子 B.当镜子照 C.借鉴深恶痛疾A.疾病 B.急速 C.痛恨出言不逊A.谦逊 B.避让 C.差抑扬顿挫A.挫折 B.挤压 C.降低2、结合句意解释加粗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一、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物征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二、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以及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

三、充分运用课后的练习进行教学;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

(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

教师归纳、明确。

)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板书课题)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

“朝”读zhāo,早晨的意思。

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3、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导学案6 藤野先生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导学案6  藤野先生

5 藤野先生立足核心素养确立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朗读,理清文章的思路。

2.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情感,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培养核心素养落实目标任务第1课时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为什么会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那段难忘的经历,去拜访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二、研读课文导学达标导学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鲁迅1902年至1906年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

鲁迅到日本后,在东京的弘文学院补习日文。

1904年,他转赴仙台,进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藤野先生这时正在该校任解剖学教授。

在日本军国主义影响下,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民抱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但藤野先生并不如此,并以自己的高尚品质给鲁迅以极大的影响。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当时鲁迅正遭受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他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作此文以怀念藤野先生。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他也被称为“民族魂”。

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2.作者主要回顾了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明确:回顾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3.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明确:东京——仙台——离开仙台4.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3),写东京所见所感;第二部分(4-35),写仙台学医生活(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第三部分(36-38),写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导学案第【1】篇〗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鲁迅及其创作(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及其对人物性格和思想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文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及其对人物性格和思想的作用教学难点: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恩师是让人怀恋的,一位好老师有时会影响我们一生。

从小学到初中,你们也一定有让自己难忘的老师,你能用一两句话评价一下这个令你难忘的老师吗?(三个学生发言)好了,看来大家心里都有一位让你恋恋不忘的老师,我们的鲁迅先生除了七年级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寿镜吾”先生外,还有一位令他难忘的`老师,他就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医学老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鲁迅先生写自己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板书课题藤野先生(注意藤字),(二)作者及文体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同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鲁迅晚年时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河埠步(五)研读课文,分析藤野先生形象1、藤野先生外部形象师:我们刚刚对我们心中难忘的老师做了评价,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怎样评价他的老师藤野先生的(PPT,学生齐读)鲁迅用了这样一个词来评价藤野先生“伟大”(板书:伟大),同学们,在你们心中,提到伟大一词,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抽生发言)老师一听到这个词,也自然想到了这些形象。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1.《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学习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自主预习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红解剖()油光可鉴()发髻()不逊()深恶()痛疾瞥()见匿()名诘()责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绯红:抑扬顿挫:妄自尊大:杳无音信:不逊:3、了解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和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2年――192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么的品质?(1)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4) _____________, 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lt;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t;,还记得三味书屋中那位读起书来摇关晃脑的老先生叫什么名字吗?(寿镜吾) 今天,我们将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字一起认识一下他的一位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板书标题)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同上)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了解鲁迅留日背景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回忆性散文是鲁迅离开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以,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写了自己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读一读。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5、《藤野先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清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3.理解本文浓厚的语言感情色彩。

4.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二、知识方圆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主要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其中《呐喊》中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等;主要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本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于1926年10月。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1904年入仙台医专学医,想用医学来救国救民.藤野先生是鲁迅在仙台医专的解剖学老师,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很关照鲁迅,被鲁迅视为恩师.本文是1926年“三 八”惨案后,鲁迅受到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的永久的纪念.三、基础知识驿站(yì) 解剖(pōu)不逊(xùn )诘责(jié) 匿名(nì) 发髻(jì) 教huì(诲)畸形(jī)瞥见(piē ) 绯红(fēi)杳无消息(yǎo) hè(喝)采深wù(恶)痛疾不逊: 傲慢无礼。

逊,谦虚。

诘责: 责问。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杳,远得看不见踪影.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疾,痛恨.油光可鉴:文中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四、课内探究1.这篇散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以什么为中心记叙?以什么线索来记叙?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以藤野先生为记叙中心;明线:我与先生的交往过程,暗线:“我”的爱国情感。

2.本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3):“我”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4-35):“我”在仙台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

6 藤野先生同步作业1.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下列对文段中画横线字的读音和笔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颤”读“chàn”,共十九画;“扒”读“pá”,共五画。

B.“颤”读“zhàn”,共十八画;“扒”读“pá”,共四画。

C.“颤”读“chàn”,共十九画;“扒”读“bā”,共五画。

D.“颤”读“zhàn”,共十八画;“扒”读“bā”,共四画。

(2)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掌故: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模胡:看不清。

B.掌故:掌握的历史典故。

模胡:马虎、不讲究。

C.掌故: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模胡:马虎、不讲究。

D.掌故:掌握的历史典故。

模胡:看不清。

2.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应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3.填入下列句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A. ! 。

, ,B. , ; 。

,C. , , ; ,D. , ,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50亿,主人公“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态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C.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期间,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受到极大的触动,最后决定弃医从文,决定打算从精神上改变国民。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

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6课《藤野先生》导学案设计

6 藤野先生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重点: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

3、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难点:透过事件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独特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理清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体会作者对他真挚的怀念之情。

2、了解“我”在日本求学的经历,尤其“匿名信、看电影事件”对“我”的影响,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我”思想的变化,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3、找出文中运用反语和含义深刻的词句,细细评味、理解含义,分析其表达效果。

第1课时学习目标:1、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知识链接】(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此后又发表了《阿Q正传》《孔乙己》《药》等文章。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而已集》《坟》《南腔北调集》《二心集》《三闲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背景资料1902年4月,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到日本留学。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想通过医学达到改造国家的目的。

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同时,鲁迅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写的,作为对藤野先生永久的纪念。

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学必求良师益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6课《藤野先生》同步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6课《藤野先生》同步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六课藤野先生第1课时一句话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清本文的结构一、课前一赛初读课文,识记生词,温习作者常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发髻.(jì) 驿.站(yì)匿.名(nì) 深恶.痛疾(è)B.陌.生(mò) 诘.责(jié) 教悔.huì) 抑扬顿挫.(cuò)C.烂漫.(màn) 畸.形(jī)解剖.(pōu) 烟尘斗.乱(dǒu)D.芦荟.(huì) 可鉴.(jiàn) 绯.红(fěi) 出言不逊.(xǜn)2.结合句意解释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坐在教室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B.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是在讥讽我了。

(毫不介意:一点都不放在心上)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不逊:不虚心)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模胡:马虎,不讲究)3.回忆鲁迅先生相关情况,结合资料完成。

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会稽县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和( )家。

1918年5月15日发表的《》,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等;散文集《》,散文诗集《》,杂文集《》《》《》《》等。

其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是鲁迅一生的写照。

二、独立自主学习再读全文,了解写作背景,理清课文结构4.读完课文之后,阅读下列材料,标记重点内容。

课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教民,但后来却弃医从文了,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认识到作者思想变化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背景链接
本文记叙的是作者1902年赴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当时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就有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1902年4月鲁迅去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积极参加反清爱国活动,在《自题小像》一诗中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宛.如()驿.站()解剖.()油光可鉴.()
畸.形()不逊.()匿.名()血.管()深恶.痛疾()
诘.责()挟.着()教诲.()杳.无消息()瞥.()
二、问题点拨
1、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2、“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3、“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2、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3、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4、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5、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6、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
7、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8、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
四、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及互动答疑的内容
五、抽测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角jiǎo 号角.角.落头角.群雄角.逐
B.笼lóng 笼.子牢笼.笼.屉烟笼.雾锁
C.量liáng 思量.打量.测量.量.体裁衣
D.削xuē剥削.削.减瘦削.日削.月割
2、对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拟人
D.反语比喻对比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六、拓展延伸
对于课文主旨的理解,下面的说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七、学生感悟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

(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做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参考答案
一、2、fēi wǎn yì pōu jiàn jī xùn nì xuè wù jié xi é huì yǎo piē
二、1、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2、无非,只不过。

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

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3、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4、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

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

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三、1、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2、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

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3、“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

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

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优待:“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
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为下文中写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埋下了伏笔。

5、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
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6、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
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

这些说明藤野
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7、起因:鲁迅上午解剖学考试成绩较好,一些同学疑心藤野先生向鲁迅漏题。

经过:学生会干事翻检我的讲义,邮差送来匿名信。

结果:我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
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8、(1)弱国的人民在国际上没有地位,遭受凌辱。

(2)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对中国人怀有偏见。

(3)鲁迅为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进行的斗争。

四、略
五、1、D 2、B 3、D
六、略
七、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