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北伐战争的教案
北伐战争的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了解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3.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如何把握北伐战争的主线和关键点。
2.如何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方法1.问答法2.讲解法3.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北伐战争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第二步: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2.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例如:北伐战争的主要进程、北伐战争的关键战役等。
2.教师适时地提问和引导。
第四步: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总结北伐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2.学生回答并互相补充。
第五步:小结(5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北伐战争的背景、原因、进程和结果。
2.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小结。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相关资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答、讲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原因、进程和结果。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需要改进的是,在小组讨论环节,存在着一部分学生不够积极参与的问题,下节课需要设置更具吸引力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
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初二历史《北伐战争》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①多媒体设备(或投影仪)。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1.2.1 分析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民众对统一的渴望。
1.2.2 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强调共产党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北伐战争背景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北伐战争的爆发2.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北伐战争的爆发。
2.2 教学内容:2.2.1 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2.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民众支持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看北伐战争爆发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爆发和胜利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北伐战争的影响3.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2.1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2.2 讲解北伐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如国民党的“清党”行动。
3.3 教学活动:3.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各方面的具体影响。
3.3.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了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认第四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4.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在北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4.2 教学内容:4.2.1 介绍北伐战争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2.2 分析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人物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北伐战争;2. 掌握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3. 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
三、教学内容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系列武装斗争。
北伐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时期开始就陷入了腐败和无能的境地,无法有效地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 国民党的崛起。
国民党作为代表中国民族利益的政党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主要对手。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
中国当时正面临着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需要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北伐战争的进行北伐战争经历了多次战役和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伐战争的进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广州起义。
1924年,广州起义爆发,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开始。
2. 第一次直奉战争。
国民党决定先消灭直系军阀,于1926年发动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国民党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3. 第二次直奉战争。
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决定向北方发动进攻。
1927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三、北伐战争的结果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北伐战争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 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王朝正式结束。
2. 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3.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崛起。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1. 课堂讲授:30分钟2. 图片和影像展示:20分钟3. 学生提问与解答:20分钟4. 小组讨论:20分钟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课堂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漫画、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再革命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三、再革命之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民众的力量》观察漫画,回答问题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1.解释国民革命的概念,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引用材料说明“再革命”这一主题的由来。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2.讲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3. 讲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意义。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4.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创立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和PPT的材料,掌握国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2.阅读PPT的图文材料,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意义。
掌握相关的概念、史实,理解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落实教学目标1。
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一)北伐战争的经过1.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
任务一:认真观察示意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二)北伐战争的影响2.展示历史漫画、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根据PPT的材料9—11和学案的材料2—4,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 展示历史漫画、文字材料并对一些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读,引导学生结合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任务三:(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支持哪一方?结合PPT的材料12—27及学案的材料5—7说说你的理由。
1.观察形势图,完成表格。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路线和主要战役。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各阶级、各派势力的复杂关系。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伐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4. 互动环节:(1)提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伐战争相关章节。
2. 视频: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
3. 图片: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
4. 地图:北伐战争路线图。
5. 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学设计4: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黄埔军校的创立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认知图片的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掌握查找资料和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
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明确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初步认识它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学生站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学习新课:一、黄埔军校的创建1、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这所军校的全称是什么?(2)、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3)领导机构的成员有哪些?(4)、与旧式军校相比,黄埔军校最大特点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2、课件展示(1)黄埔军校概况介绍军校名称、位置、学生状况。
(2)黄埔军校创建背景介绍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合作,孙中山在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黄埔军校组织介绍军校组织领导,总理、校长、党代表、政治部主任、教员。
(4)黄埔军校办学宗旨介绍军校办学特色、培养目标。
二、北伐的胜利进军1、播放国民革命歌,同时提醒学生留意歌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意识;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
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图片展示:展示广州市越秀区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3.教师提问:中共三大召开为国共合作做了哪些准备?提示: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空1924年,广州心建立可靠的革命军队。
6.图片出示:展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7.教师提问: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提示:①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②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③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④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战役。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和重要战役的细节。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重要战役和影响。
3. 史料分析:分析相关史料,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7. 板书设计:北伐战争原因: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过程:广州起义、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重要战役:略影响: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促进国共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史料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史料分析的能力,以及对北伐战争的理解深度。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北伐战争实地考察,加深对北伐战争历史场景的感知。
2. 邀请历史学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八、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疑惑和困难,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和辅导。
九、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北伐战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北伐战争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形势、民众需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概述北伐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战役和战果,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培
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以及中国在晚清时期的经历
和困境。
2. 学习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15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包括辛亥
革命后国民党的崛起、北方军阀的混战、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等。
3. 学习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30分钟)
分组或单独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如一二九运动、广州起义、中山舰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
4. 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20分钟)
引导学生就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意义展开讨论,如
国共合作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让学生归纳总结北伐战争的重要内容,并展望北伐战争对中国
历史的深远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四、教学方法
1. 针对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资料阅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和展示,加深
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记忆。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 北伐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组织和部署重要战役和战斗战争的推移和转折3. 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消灭封建军阀统一中国的局面推动国共合作4.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对国共关系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5. 北伐战争的评价历史功绩和不足之处后人对北伐战争的研究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战役和战斗,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述战争的组织、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战争的推移和转折。
3.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封建军阀的消灭、统一中国的局面以及推动国共合作的作用。
4. 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讲解战争对中国革命、国共关系和国家现代化的影响。
5. 评价北伐战争:分析战争的功绩和不足之处,介绍后人对战争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北伐战争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纪录片,增强学生对战争的直观认识。
2.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将领等,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过程和人物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北伐战争纪录片、电影片段等音视频资料。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1课北伐战争教者:芜湖市华强中学鲍春宝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1课北伐战争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境、导学教具:多媒体(ppt)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2、过程与方法: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充分展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
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理清国共第一次合作与破裂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内容比较难懂,他们对政治上的相关概念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选取通俗易懂的材料让学生体会,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北伐战争英雄的足迹——励志求学英雄的足迹——报国北伐英雄的足迹——不忘初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容量很大,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很多问题都要学生通过对展示的材料分析,自主得出答案,学生的活动量也很大,因此这就要求课前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创设好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分析。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知道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展示北伐战争的过程;(2)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3)运用比较法,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认同感;(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分析;(2)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阐述。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图片、地图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伐战争相关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法探讨,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总结提升:(1)概括北伐战争的主要原因和背景;(2)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北伐战争精神。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历史教科书《北伐战争》相关章节的课后练习;3. 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或纪念馆,了解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提交参观心得。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认识和感悟。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教材解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出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背景导入: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
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情况。
读《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六期毕业人数》,归纳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学生自学课文,回答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
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出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图
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了解北伐战争情况。
出示《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图,渲染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强调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史实。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另一方面发挥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的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过渡: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南方革命阵营的分裂趋势也在不断增加。
1926年11月北伐军在江西战场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后,这种趋势日趋明朗并最终导致了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
出示视频资料和图片《四一二政变》,了解蒋介石叛变革命的情况。
介绍:继上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相继以“清党”为名,大规模搜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单广东一地,被捕杀的就达二千多人。
同时,阎锡山在山西,刘湘在四川也纷纷举行“清党”,并表示拥护蒋介石政府。
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李大钊就是在这时被杀害的。
大革命受到了严重挫折。
同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
并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进行血腥大屠杀。
这就是“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两党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那么,这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讨论1: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后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从客观上来看,一是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它们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二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
从主观上来看,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二是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
过渡: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同年4月18日,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那么,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着哪一个阶级的利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的局势怎样?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前景怎样?下面我们就来看具体内容。
3.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引导学生看书,把本目中的一些知识要点找出来。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统治了全国。
)
指出: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交代一下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前后曾经迁都的情况,直到1949年解放战争中南京被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政府被推翻。
引导学生讨论: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
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
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