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5课《北伐战争》,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进程、北伐战争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北伐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可能了解不深。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学知识,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北伐战争。

同时,学生对于战争类的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兴趣,但在理解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热爱和平、追求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时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第五单元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案(2)

第十五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的内容,讲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以及由国共合作的产物—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的建立为国共双方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为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出彩表现,尤其是叶挺的独立团所向披靡,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光荣称号。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了二次北伐,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标志着国共合作初步破裂,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大革命彻底失败。

二、学情分析对于这一课,孩子们普遍比较陌生,因为农村教育本来就有很多的局限性,孩子们能够接触的知识,没有城里的孩子多。

通过孩子们的预习,可以看出大家是非常有兴趣的。

大家对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不了解其原因;以及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但国民革命却失败了也不能理解。

因此我们要慢慢引导,仔细分析。

三、教学策略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自学、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收集、讲述北伐战争的小故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展示自我意识;度《北伐战争形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重难点: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六、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的特点和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资料:收集与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教材资料,深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胜利果实。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伐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北伐战争 优秀教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历史漫画、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板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再革命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三、再革命之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一幅漫画导入新课《民众的力量》观察漫画,回答问题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一、再革命之可能——国共合作的实现1.解释国民革命的概念,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的关系,引用材料说明“再革命”这一主题的由来。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2.讲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3. 讲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意义。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4. 通过图片和文字材料,说明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创立的历史意义。

1.阅读教材和PPT的材料,掌握国民革命的概念,理解北伐战争与国民革命的关系。

2.阅读PPT的图文材料,理解国共合作的原因,知道黄埔军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意义。

掌握相关的概念、史实,理解国共合作为北伐战争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能,落实教学目标1。

二、再革命之高潮——北伐战争(一)北伐战争的经过1.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

任务一:认真观察示意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

(二)北伐战争的影响2.展示历史漫画、图片,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根据PPT的材料9—11和学案的材料2—4,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3. 展示历史漫画、文字材料并对一些材料进行必要的解读,引导学生结合PPT和学案的材料,分析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任务三:(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支持哪一方?结合PPT的材料12—27及学案的材料5—7说说你的理由。

1.观察形势图,完成表格。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以及北伐战争。

教材从黄埔军校的创建、国民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等方面,展现了国共合作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一时期,是中国新主义的重要阶段,国共两的合作,推动了国民运动的发展,北伐战争的胜利,更是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辛亥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国共两的合作,以及国民运动的发展,他们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会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等方面产生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辛亥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发展脉络,引出本课主题——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及意义,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胜利进军的原因。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的意义,以及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第15课,题目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国共合作的内容及其影响,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了解国共合作的具体内容,并能够对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思考。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状态导入,课件展示,课堂演练,课后延伸和作业检查。

二、状态导入通过导入状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导入状态时,教师可以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1.你知道中国的历史吗?2. 你了解北伐战争吗?3.你了解国共合作吗?4.你认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课件展示通过课件展示,可以更好地呈现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

在课件的呈现时,可以通过下列几点进行展示:第一,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图片和文字,以帮助学生了解此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国共合作协定和具体协商内容等来让他们了解国共合作的形式和具体内容。

第三,教师可以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例如解释北伐战争的起因、目的、过程等,然后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图片和文献,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第四,教师可以聚焦于北伐战争的影响,例如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影响,以及引发的变革。

通过以上课件展示,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四、课堂演练在此环节中,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演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程的背景文献或者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国共合作的内容。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后,通过小组演练等形式,让学生模拟北伐战争中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比如长沙战役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5课 北伐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第15课 北伐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北伐战争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1.知道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概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5.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重点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右图是黄埔军校的校门上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但后来却有人将其改为“升官发财莫往他处;贪生怕死请入斯门!”这又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一段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期。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国共合作的实现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

……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材料二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

……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教师:(总结)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

那国共两党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教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学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的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材从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爆发、国民革命的发展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了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国共合作的意义,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代中国的革命、辛亥革命等历史背景。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陌生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知的历史知识,去理解和掌握新的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人物关系等,可能还存在混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这些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理解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3.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事件的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

2.案例分析法:以典型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图片等素材。

3.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北伐战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国民革命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内容。

教材从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介绍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人物关系等可能存在模糊之处,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梳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北伐战争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战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2.课件: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地图、资料等3.教学视频:有关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片4.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意义何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重点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发展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课件提供的资料,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关系,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精品教学课件

国民党一大
·时间:1923年6月
·时间、地点:1924年1月 广州
·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 ·参会党员:李大钊、林伯渠、
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
毛泽东、瞿秋白等
合 统一战线,
·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
作 方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
式 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农民运动:湖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 人数由107万增至200万。 湖北农民协会组织会员人数由3万 增至20万。
工人运动:1927年3月21日,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 胜利,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相关史事
合作探究 胜利①进国军共的合原作因,有哪些?
共同推进
材料一:为配合北(伐军根,本原因 )材料二: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当堂训练 2.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下面黄埔军校资料,排练历史情景剧, 其中可能出现的台词是 ( A )
图一 黄埔军校 旧址大门
图二 黄埔军校 结业证书
A.培养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B.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政府 C.建立新式军队,巩固清朝统治 D.创办新式学堂,培育洋务人才
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A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A Nhomakorabe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当堂训练
5.[2023·四川]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是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它们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本课主要内容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对、共和观念有所认识。

但对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些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掌握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相关的资料,用于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于北伐战争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给出几个讨论题目,如:a.北伐战争的原因是什么?b.北伐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c.北伐战争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北伐战争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形势、民众需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概述北伐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战役和战果,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讲述了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经过,以及北洋军阀的覆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意义,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叙述较为熟悉,但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可能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阐述其历史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北洋军阀的覆灭过程及其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献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讲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

在此过程中,强调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5课北伐战争教材解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第15课,主要介绍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及合作后的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史实,这部分内容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课内容重点在于强调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带来的成果,讲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学习历史的经历,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在大历史背景中了解历史事件的意识还不够强;掌握了一定的历史表述能力,但总结和动手能力还须提高;对胜利的原因分析有了一定的直接经验,可以给他们机会自己总结;对于历史事件的成功与否有了一定的判断标准的认识,有利于独立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思路】本课的史实包括: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对这些基本史实的内容,采取的处理方式是让学生课前预习,独立完成导学案,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国共两党为什么合作、北伐为什么会胜利进军、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等深层次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是教师提示思考思路或提供材料,让学生思考、交流、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探讨“今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该怎么做?”及从“国共两党从合作到破裂,我们得到什么认识?”等问题,升华教学主题。

层层递进,不断深入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简述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通过分析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北伐战争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北伐战争,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
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4年,广州
参会人员孙中山主持,李大钊、毛泽东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
内容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
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4.教师强调: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5.教师出示:《黄埔军校旧址大门》,并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学生回答:
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回答二: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
回答三: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回答四: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目标导学二:北伐胜利进军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信息。

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总指挥蒋介石
主战场湖南、湖北
重要战役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
北伐路线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
——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2.教师提问: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学生回答: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为称之为“铁军”。

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3.教师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为什么在短期内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一是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
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
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原因:蒋介石与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只掌握有一小部分武装,还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力量弱小。

2.教师讲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

3.教师提问: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统一中国。

最终结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

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也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
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❸板书设计➷
条件: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
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
条件: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
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胜利进军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
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南京国民政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
府的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
二次北伐和张学良东北易帜
❹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除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方面外,还作出了如下的努力和尝试。

①准确把握了教学的三维目标;②选择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有地图、实物图等,增加了历史的真实感。

③注重进行探究性的小组讨论,在分组讨论北洋军胜利进军的原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新理念和新方法。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完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以及对史料的充分解读,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