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_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北伐战争》这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包括三个部分【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我主要是借助任务学习法,将每个部分都分解为基础知识和需探究问题两部分,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逐个解决本课问题。

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权利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讲述的是1924—1927年的历史,这段历史是国民革命兴起、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历史。

本课选取国民革命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

本课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承上启下: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1、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许多学生平时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2、八年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根据材料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概括考察学生的材料解读、语言组织能力,还要把本节所学内容运用其中,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小。

四、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能够简述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简述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简述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校领导及意义。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第一章:北伐战争的背景1.1 引入话题: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初步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背景。

1.2 教学内容:1.2.1 分析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民众对统一的渴望。

1.2.2 讲解国共合作的形成,强调共产党在其中的积极作用。

1.3 教学活动:1.3.1 观看北伐战争背景的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背景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北伐战争的爆发2.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出北伐战争的爆发。

2.2 教学内容:2.2.1 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事件。

2.2.2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民众支持等。

2.3 教学活动:2.3.1 观看北伐战争爆发的相关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2.3.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爆发和胜利原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北伐战争的影响3.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2.1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3.2.2 讲解北伐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如国民党的“清党”行动。

3.3 教学活动:3.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对中国各方面的具体影响。

3.3.2 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了解。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影响的认第四章: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4.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在北伐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

4.2 教学内容:4.2.1 介绍北伐战争中的几位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2.2 分析这些人物在战争中的贡献和影响。

4.3 教学活动:4.3.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些人物在北伐战争中的作用。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北伐战争;2. 掌握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3. 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起因、进行和结果。

三、教学内容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系列武装斗争。

北伐的起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北洋政府的腐败和无能。

北洋政府自袁世凯时期开始就陷入了腐败和无能的境地,无法有效地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2. 国民党的崛起。

国民党作为代表中国民族利益的政党逐渐崛起,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主要对手。

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需要。

中国当时正面临着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问题,需要进行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北伐战争的进行北伐战争经历了多次战役和斗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直奉战争。

北伐战争的进行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广州起义。

1924年,广州起义爆发,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开始。

2. 第一次直奉战争。

国民党决定先消灭直系军阀,于1926年发动了第一次直奉战争。

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国民党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3. 第二次直奉战争。

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决定向北方发动进攻。

1927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三、北伐战争的结果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取得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北伐战争的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点:1. 打破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北洋政府的统治,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王朝正式结束。

2. 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

3. 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渐崛起。

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1. 课堂讲授:30分钟2. 图片和影像展示:20分钟3. 学生提问与解答:20分钟4. 小组讨论:20分钟五、教学评价与作业布置1. 课堂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2)利用资料卡片,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卡片。

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大革命应运而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讲解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总结拓展(1)总结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民族振兴贡献力量?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让学生绘制一幅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图。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掌握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路线和主要战役。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问题的态度。

(3)引导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及意义。

(2)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各阶级、各派势力的复杂关系。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北伐战争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路线、主要战役。

(2)详细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4. 互动环节:(1)提问学生,检验学习效果。

(2)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意识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北伐战争相关章节。

2. 视频:北伐战争相关视频资料。

3. 图片: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

4. 地图:北伐战争路线图。

5. 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资料。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历史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创设北伐战争时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一、背景
《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战争。

它发生在1436年,当
时明朝统治者冒着庞大的死亡和破坏,将他们的军队带到了蒙古苏达游牧
民族的领土,以战胜其国家,维护明朝的尊严,为抗击元朝的结束而奋斗。

为了战胜蒙古苏达人,明朝军队以几乎惊人的勇气和忍耐力进行了激烈的
战斗,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使明朝的尊严得以维护。

二、教学设计
1、学生的能力分析:针对本次教学,学生的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5岁
以下,主要以小学生为主,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注意学生年龄的不同,要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2、课程内容的确定:本次课程主要介绍明朝“北伐战争”的背景、
发生的历史背景、当时的战略方针、当时明朝军队的策略和作战技巧、战
争的结果等。

这些内容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程时,要根据这些内
容和学生的年龄适当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战争的重要性和明朝
统治者的精神和智慧。

3、教学方法:对于这次的教学,应加强学生主体性参与,采用多元
化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使学生更有趣的接受信息;采用更
多的实际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采用课堂游戏等,让学生从中受益,
通过游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北伐战争》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难点:北伐战争的过程及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意义。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经过。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原因。

2. 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讲解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引出北伐战争的必要性。

3. 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让学生阅读史料,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4. 总结北伐战争的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对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原因和意义的掌握情况。

2. 讲述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就。

3. 分析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对北伐战争胜利的贡献。

4. 案例分析:以某一战役为例,让学生分析国共合作在战役中的作用。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意义,分享各自观点。

6. 总结: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号召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史料,绘制一幅北伐战争形势图。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北伐战争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4.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了解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精选22篇)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精选22篇)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精选22篇)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第六周我参加了片区优质课比赛,教学的内容是八年级第11课《北伐战争》,根据《能力要点标准》中的要点,我进行了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学习,使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主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并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是: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这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利用导学引领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篇2本课的三个子目:“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部都是课标中要求学生知道或了解的内容。

故此,三部分内容的活动设计都必须体现其重要的有效性。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结识黄埔人”小活动在课堂上,把黄埔军校的部分师生名单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内比较重要的人物,或大众耳熟能详的人物。

学生通过直接的了解,就能够得出黄埔军校在历史的卓越地位和对历史的贡献。

二、“北伐胜利进军”——“军情观察室”活动“军情观察室”是凤凰卫视中文台每逢周三的一档军事观察节目。

借用它的名字就是为了直接的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的兴趣。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被假设成为北伐军的指挥人员,参与北伐战略的总决策,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北伐的顺序。

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学习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读图识图能力,而且,也顺便学习了一些战争常识。

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找政府”活动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打破惯性思维的活动。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成果。

(3)认识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法,解读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2. 北伐战争的过程: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3. 北伐战争的重要人物: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4. 北伐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成果。

(2)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中战略战术的应用。

(2)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影响。

2. 史料分析法: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与社会》相关章节。

2. 辅助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地图、图片、史料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本课主题——北伐战争。

2. 讲授背景:介绍北伐战争的国内外形势,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背景。

3. 过程讲解: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战略战术及成果。

4. 人物介绍:介绍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等。

5. 影响分析: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

6.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北伐战争中的战略战术及历史价值。

7. 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北伐战争的背景、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北伐的过程、战争成果以及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存在疑问,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认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近现代史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任务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重要?”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历史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简要介绍国共合作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的要求,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伐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基本过程以及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但对于北伐战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北伐战争,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北伐战争的历史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北伐战争的兴趣。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北伐战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如国内外形势、民众需求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概述北伐战争的过程,重点讲解重要战役和战果,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本节课设计将体现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核心思想开展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内容设计将符合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点。

课堂内容将注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启发学生心智。

2、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二、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工人运动的失败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而此时国民党的领袖孙中山在经历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之后也深刻的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那么,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的合作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导入新课环节2、讲授新课【板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板书】 1、背景【教师活动】学生齐读结合课本70页教材第一段回答问题:师:中国三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生: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师:孙中山为何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生: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受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过渡]孙中山决定同共产党合作后,遂着手准备召开国民党一大,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国民党一大召开的相关信息。

[点拨]正文中提到了中共三大和三民主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和旧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便于把知识理成线,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巩固和理解。

【学生活动】讨论:阅读教材,讨论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过渡]两党合作后意识到需要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建黄埔军校。

师:教师展示黄埔军校大门图片和材料,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中国革命之所以迟迟不能成功的原因,就是没有真正的革命武装队伍;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认识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地理范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中的一些具体战役和战术;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掌握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准备教学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引发学生对北伐战争的兴趣;学生分享预习成果,共同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

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教学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教学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北伐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5. 总结与布置作业: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学生整理笔记,完成相关作业。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等。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培
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2. 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以及中国在晚清时期的经历
和困境。

2. 学习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15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和起因,包括辛亥
革命后国民党的崛起、北方军阀的混战、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等。

3. 学习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30分钟)
分组或单独阅读相关资料,了解北伐战争的过程和主要战役,
如一二九运动、广州起义、中山舰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研究结果进行展示和讨论。

4. 讨论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20分钟)
引导学生就北伐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和意义展开讨论,如
国共合作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北伐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方面。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让学生归纳总结北伐战争的重要内容,并展望北伐战争对中国
历史的深远影响。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四、教学方法
1. 针对不同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资料阅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2. 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通过讨论和展示,加深
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记忆。

2024年北伐战争优质课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及评课模板

2024年北伐战争优质课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及评课模板

2024年北伐战争优质课教案北伐战争教案及评课模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增强学生的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策略、战术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视频3.教学参考资料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北伐战争与上一节课的内容有什么关系?(2)板书课题:北伐战争2.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前的国内政治形势,如军阀割据、国家分裂等。

(2)讲解北伐战争的起因,如孙中山逝世、宁汉分流等。

3.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起始时间、地点,如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广州、武汉等。

(2)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3)讲解北伐战争的进展,如北伐军攻占武汉、南京等地。

4.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国共合作、人民支持等。

(2)讲解北伐战争胜利后的影响,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等。

5.分析北伐战争的策略、战术(1)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策略,如分兵作战、重点突破等。

(2)讲解北伐战争的战术,如包围战、运动战等。

(2)讲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启示。

五、作业布置1.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搜集北伐战争的相关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六、评课模板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

2.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教学组织严密,课堂气氛活跃。

6.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较高。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对北伐战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

《北伐战争》历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主要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背景国内外形势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 北伐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组织和部署重要战役和战斗战争的推移和转折3. 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消灭封建军阀统一中国的局面推动国共合作4.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对国共关系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5. 北伐战争的评价历史功绩和不足之处后人对北伐战争的研究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背景、过程、成果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战役和战斗,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图片展示法:展示北伐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争过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北伐战争的过程:详细讲述战争的组织、重要战役和战斗,以及战争的推移和转折。

3. 分析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引导学生了解战争对封建军阀的消灭、统一中国的局面以及推动国共合作的作用。

4. 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讲解战争对中国革命、国共关系和国家现代化的影响。

5. 评价北伐战争:分析战争的功绩和不足之处,介绍后人对战争的研究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北伐战争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北伐战争纪录片,增强学生对战争的直观认识。

2. 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资料和文物。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士兵、民众、将领等,通过情景再现的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战争过程和人物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北伐战争纪录片、电影片段等音视频资料。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共5篇)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

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习本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进程是艰巨的、曲折的。

【学情分析】从问卷调查和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

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

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生认知障碍点: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概括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历史情境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表演等,认识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15课 北伐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第15课 北伐战争

第15课北伐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黄埔军校对联: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革命者来。

请学生们谈谈看完对联后的感受,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大家谈的很好。

黄埔军校正是秉持“培养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革命者”的宗旨,为后来的北伐战争输送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教师讲述: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学生回答: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学生回答:回答一: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起来的。

教师讲解: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先后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4.教师提问:北伐军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二是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三是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蓬勃发展。

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由此来看,工农群众的支持应是北伐胜利进军的一个原因。

6.教师过渡:然而,正当北伐军胜利进军时,统一战线却破裂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呢?目标导学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出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及原因?学生回答: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第一篇: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1、用国民革命歌导入新课2、黄埔军校的建立多媒体设备给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并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3、北伐胜利进军让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自学内容,回答出北伐的目的(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对象和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并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使学生认识到这三派军阀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拥兵自重,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因此是首当其冲要消灭的对象。

针对“北伐胜利进军”这一重点内容,将北伐路线及主要战役的地点制成动态显示图进行讲解,并出示视频资料《北伐战争》,将久远的历史拉回到现实,展现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 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黄埔军校的大门及门上对联。

师: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

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
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那么,黄辅军校是在什么情况下建立的?它建立后对当时的形势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

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

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作用)
2、生交流阅读成果,师归纳: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1924年5月广州黄埔。

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二)、北伐胜利进军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展示:幻灯片(孙、吴、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生交流,师归纳: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
生交流,师归纳:通过这个实力表和《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可以看出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
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补充、渲染有关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情况,以加深学生对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的印象。

对武昌战役前独立团一营战士的请战情况,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印象。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

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小组代表交流,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师: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展示幻灯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
师: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展示幻灯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

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师: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师: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

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三、课堂小结
生梳理本课知识要点并识记
四、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我在设计和构思本课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着力于使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提高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但由于本课内容比较多,以至于学生活动的不够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