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教学内容《芙蓉楼送辛渐》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引导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理解诗中表达的深情厚谊,以及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诗歌的朗读、理解、欣赏和简单创作进行。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培养珍惜友情、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一些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等。
2. 情感把握:诗人送别友人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3. 意境体会:把握诗歌的意境,尤其是“楚山孤”三字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作者介绍和朗读示范。
- 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
- 诗歌文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清晰的诗歌文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背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王昌龄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内容。
3. 朗读指导: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词语解析:讲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 情感体验: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6. 意境探究:分析“楚山孤”等意象,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7. 总结提升:强调诗歌的审美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板书设计板书将突出诗歌的关键词和主题,通过图表、箭头等形式,直观地展现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作业设计1. 背诵与默写: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尝试默写。
2. 情感表达:写一段话,描述自己与朋友分别的情景和感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学设计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用学过的方法认识本课6个生字,重点指导多音字“单”的读音,注意不要读错“芙”的声调,指导“雁、壶”的书写,如“壶”字不要多笔少画。
2.阅读理解以读促悟,悟中想象,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品自悟”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合理想象、补白情境、充分朗读等方式,感悟诗人表达的意境,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意及诗人高尚纯洁的精神品格。
3.表达运用学习作者借物抒怀、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
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古诗三首》。
(2)师引导: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养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视。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
本诗通过对清晨连绵的秋雨、无尽的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同时,作者也感叹友人离去之后,还可以在洛阳见到亲友,而自己只能孤身一人漂泊在外。
寓情于景是本诗的写作特色,本诗的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XXX”“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五、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研究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研究的意识不敷。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解释了解古诗的粗心,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豪情,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研究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研究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难过齐读题目。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0古诗三首教案20 古诗三首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
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
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玉壶(hú)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
“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
“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
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是一首描绘芙蓉楼美景和送别情感的古诗。
诗人通过对芙蓉楼的描绘,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表达了作者送别朋友时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诗意,是四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古诗的优美语言和意境。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的某些词语和表达方式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引导他们感受古诗的美妙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句的语言和意境,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之情,培养他们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特别是对古诗中某些特殊表达方式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引导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句,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芙蓉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芙蓉楼的美景,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诗人王昌龄和这首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送别朋友的心情。
3.逐句解读: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句,帮助他们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4.情景创设: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创设,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感。
5.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句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设计
(封面)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设计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⒈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⒉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⒊情感态与价值观度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难点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强品质。
课前交流:今天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非常高兴。
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喜欢大班上课热烈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
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
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始,我又结识了()位新朋友。
你们愿意与我交朋友吗?好,那就请朋友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读诗题(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师板书课题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注释)点击相关链接,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料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交流一下吧学生交流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质教案
(封面)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质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设计▸会认“芙、蓉、洛”三个字,会写“芙、蓉、洛、壶”四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感受诗人冰清玉洁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诗人冰清玉洁的人物品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单。
(一)导入:出示《送元二使安西》课件。
【设计意图: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不仅与本地有关联并且同样是一首送别诗,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缩小师生间的距离感。
】(二)解诗题今天让我们再学一首和这首古诗类型相同却表达不同的诗——《芙蓉楼送辛渐》。
读完诗题你有什么疑问?介绍芙蓉楼: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登楼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辛渐是王昌龄的一位朋友。
生完整的解释课题,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诗题。
【设计意图:掌握“芙蓉”二字的字音字形,解诗题。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初读古诗,要求读准读通。
抽读、分组读,齐读,师正字音。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首先读准音是关键,学生可在纠正字音的过程中学会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再读古诗,划分节奏。
抽读,齐读,师范读。
找出韵脚,再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诵读古诗学会断句是关键,准确掌握句子的停顿,对学生掌握古诗内容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阅读故事的能力很有帮助。
】(四)体会诗意,感悟诗情共享学习方法。
学生分享、师总结。
同桌合作学习诗意,说学到了什么,和学习方法。
分景和情两部分逐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抓住“寒雨”“孤山”“冰心”等几个词。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结合王昌龄的边塞诗了解诗人的性格和品质,出示诗人背景资料明白诗人坎坎坷坷的人生轨迹,从而进一步感悟诗人的心境。
以情景带入的方式,想象补白,感受诗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高尚品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大屏幕《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
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
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2.自由读诗3遍。
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
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
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
交换读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了解宋代诗人辛弃疾及其诗作。
2.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主题及情感。
2.体会古诗的意境与美感。
3.学习古诗的背诵与朗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诗意境,把握诗词蕴含的情感。
2.学习诗歌的韵律,正确朗读古诗。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多媒体课件3.黑板、粉笔五、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导入1.引入古诗《芙蓉楼送辛渐》,介绍宋代诗人辛弃疾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带领学生回顾前几课所学的古诗词知识,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与讨论1.教师朗读古诗《芙蓉楼送辛渐》,让学生聆听诗歌的音韵和情感。
2.分段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
3.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诗歌赏析1.讨论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
2.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意象,增强对诗歌的感悟。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1.总结学生对古诗《芙蓉楼送辛渐》的理解和表达,鼓励他们对古诗文的深入思考和欣赏。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培养他们热爱诗歌的兴趣与能力。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在下节课进行朗读。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意境和感情,写成一篇读后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对诗歌的热爱,并通过不断积累阅读,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美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默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2.2 教学要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默写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感受诗歌的美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4.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4.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芙蓉楼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古代送别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学习诗文:引导学生朗读诗文,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熟悉诗文内容。
然后,教师进行逐句解析,解释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帮助学生理解诗文。
5.3 体会感情: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美感。
5.4 拓展延伸:通过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板书设计6.1 板书芙蓉楼送辛渐6.2 板书内容: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七、作业设计7.1 作业内容:请学生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并写下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
7.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语句通顺,表达清晰。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默写等形式,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常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芙蓉楼送辛渐》的理解和感悟有所提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案与反思第1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
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感的经典诗作。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体会诗中蕴含的古典文化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把握诗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友情之美,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词语理解:确保学生理解“芙蓉”、“楼”等古文词汇,以及其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2. 情感把握: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背景资料、诗意图案等。
- 课文朗读录音: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 画纸与彩笔:用于学生创作与诗相关的画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离别氛围,引发学生对离别的初步感知。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诗歌解读:- 逐句解读诗意,讲解生僻字词。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情感和意境。
4.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意的理解和感受。
5. 创作环节:学生根据诗意,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自己心中的诗境。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诗歌全文- 重点字词及其解释- 诗的主旨和情感作业设计- 家庭作业: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 拓展作业:查找其他描写离别的古诗,比较其与《芙蓉楼送辛渐》的异同。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能够较好地把握诗人的情感。
在创作环节,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画作,体现了对诗意的深刻把握。
但在词语理解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部编版20.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塞下曲 墨梅) 教学设计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0.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 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 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 再读,要求:连贯。
4 赛读,(分小组进行)。
5 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学生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6 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 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1)试背——互背(2)指名背——齐背。
(3)学生个人诵读展示。
(配乐)(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这首诗大家学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作业布置背诵古诗《芙蓉楼送辛渐》。
第二课时一、人物介绍,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位著名的将军,他们凭着杰出的的军事才能和技压群雄的武艺,建立了丰功伟绩,书写了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引荐一位古代的大将军——他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曾做过都尉、郡太守,镇守边郡时匈奴都不敢侵犯,被称为“飞将军”,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
2020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3.借助注释,结合你自己的感受,谈谈你的脑海 中留下了什么影响和感受。
2
2020 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加之注释及课前的 相关资料的补充,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定的画面,拉 近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初步感悟诗歌的空灵之美。)
2020 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单 元七
主备 李宝升
人
执教 李宝升
人
课
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 课
第 1 课时 课 题
新授
时
辛渐》
型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教学 目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 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
四、走进作者内心,感悟人物品质(学习后两句)。 1.小练笔,走进作者内心。 (1)(播放雨声的音效及古诗后两句,创设情境,
4
2020 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补白)过渡:面对这苍茫的烟雨,孤峙的楚山,聆听 着窗外传来的这淅淅沥沥的夜雨声,诗人思绪万千, 辗转反侧,无法入眠,那个无眠之夜,他在想:“—— ——。”
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
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
1
2020 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请同学们 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第22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对友人的无限厚意,和内在的凛然风骨、无限情思,都表现得曲折尽情,情景交融,是我国古典送别诗中的佳品。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
3. 想象画面,通过对重点词的推敲、体会,感悟诗句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结合诗意,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插图:江畔夜景芙蓉楼饯别)问学生: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让你用一首古诗来描述这幅画你会想到我们学过的哪一首古诗?(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作者简介(课件出示)王昌龄(698—757年),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
盛唐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被谤谪龙标尉。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名,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之句。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开元末年,王昌龄返回长安,改任江宁县丞。
至德年间因被谤而谪往岭南。
安史之乱时被刺史闾丘晓杀害。
《全唐诗》对他有二百余首诗作和评论的记载。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
为后人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永远光耀文学史册的光辉诗篇。
(三)初读课文(自由读)1. 自由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 (课件出示生字)认读生字:芙、蓉、洛、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第【1】篇〗21.《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被贬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
诗人送别人,并借友人告知他在洛阳的亲朋好友,他虽然身处逆境,但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掌握本课生字,熟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芙蓉楼送辛渐》一诗的内容,体会诗人高尚的节操。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古诗的一些特点,我将本科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景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品读古诗,比较阅读,体会诗中人物的精神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联系生活法、讲授法、引导想像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创设情景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感悟法和想象悟情法。
此外,我还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五、说学习流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我设计为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好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良好的课堂气氛,此时,我先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赠汪伦》由此揭题,导入新课。
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读通诗文新课标中一再强调: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辛弃疾,并初步认识其背景故事。
•掌握《芙蓉楼送辛渐》中的意境和情感。
•了解该诗的基本意思和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朗读、解释《芙蓉楼送辛渐》的方式表达诗人的情感。
•能够通过欣赏和表演《芙蓉楼送辛渐》来体会其中的意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启发学生体会友谊的真挚和珍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芙蓉楼送辛渐》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该诗的基本意思。
难点:•理解辛弃疾的“苦闷”情感在诗中的表达。
•辨析诗中“芙蓉楼”、“辛渐”等词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是《芙蓉楼送辛渐》,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芙蓉楼上送别好友时的情景,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第二步:诗歌赏析(15分钟)1.请同学们熟读《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大家可以一起分组探讨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请几名同学进行朗读,其他同学可以跟读。
3.老师解释诗中难懂的字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步:诗歌理解(20分钟)1.老师给学生讲解《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2.学生结合背景知识,分组探讨辛弃疾的情感表达及诗中的隐含意义。
第四步:情感体验(15分钟)1.学生分组表演《芙蓉楼送辛渐》,体会诗歌中的情感。
2.老师带领学生分享自己在诗歌中体会到的情感。
第五步:评析反思(10分钟)1.老师和学生一起评析今天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2.学生们可以就诗歌中的某些情感或意境展开自由发挥,进行思考和表达。
四、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对《芙蓉楼送辛渐》的理解笔记。
2.背诵诗歌《芙蓉楼送辛渐》。
3.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芙蓉楼送辛渐》的感想或评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芙蓉楼送辛渐》为教学内容,通过赏析、理解、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文/武凤霞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20年第6期“教学设计”栏目。
教学目标:1.认读“芙、蓉”等7个生字,学习多音字“单”,会写“壶、砚”等8个生字,理解“单于”“乾坤”等词语的意思。
2.读熟、背诵并理解三首诗的意思,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发现并理解三首诗中表现精神品质的句子,并体悟其分别运用语言、行为、感受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尝试在语言练习中运用。
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朗读诗歌,学习字词,感知三首诗的浅层关联一、导课要点:关注学生把诗句读正确,不读错字,不读破句子。
二、在朗读中聚焦重点字词,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字音指导:单(结合注释了解“单于”的意思)。
字义指导:砚——用毛笔写字的时候,用来研墨、调墨的一种石材。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乾坤——“乾”是天,“坤”是地,“乾坤”指天地。
字形指导:“壶”中间“秃宝盖”要略宽,“乾”左右略有穿插,特别是右半部“乙”写法。
三、你能发现三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吗要点:《芙蓉楼送辛渐》《墨梅》都是七言绝句,《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都是唐朝诗人的作品。
四、小结同学们发现的相似之处都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还有一眼看不到的,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慢慢发现。
学习活动二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深入了解诗词丰富的内涵一、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初步了解诗词大意:1.我们先来走进《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读一读,看看根据注释你能读懂什么,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要点1:题目理解:送,送别,送行。
说明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
要点2:理解诗句大致意思:夜晚,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天刚亮,我就把辛渐送走了,就连山都感觉孤独。
如果在洛阳的亲友问我在这里生活得怎样,你就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晶莹纯洁。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解决)把握诗词表达的环境氛围:1.这是一首送别诗。
你能从诗中看到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人物和心情吗?要点1:时间:抓住“平明”“寒”理解——深秋时节天刚亮的时候。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中的《芙蓉楼送辛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通过描绘芙蓉楼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不舍之情。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把握诗的整体意境。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和书写。
2. 对诗中意象的理解和描绘。
3. 诗人情感的体会和表达。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的教材。
2. 投影仪或黑板,用于展示诗句和图片。
3. 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用于学生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展示《芙蓉楼送辛渐》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
二、朗读与背诵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芙蓉楼送辛渐》,注意读音和节奏。
2.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挑选学生背诵诗句,检查掌握情况。
三、词语解析1. 教师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和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句,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四、意象描绘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诗中的画面。
2. 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象。
3. 教师挑选学生分享描绘,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情感体会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要送别友人,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和重点词语。
2. 教师用彩笔绘制诗中的意象,如芙蓉楼、流水等,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七、作业设计1. 学生回家后,将《芙蓉楼送辛渐》的诗句和重点词语抄写一遍,加深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难点;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大屏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别董大》高适
《赠汪伦》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出来什么?
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
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味个中滋味。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
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
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
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
2.自由读诗3遍。
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
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
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
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
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
交换读
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情绪和那一种感觉。
这是一首送别诗,朴实平淡的送,饱含了作者几多深情和惆怅呢?
三、品诗意
1. 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提示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点评
想一想:诗中的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好的,不着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默读诗。
想一想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情绪,你在这些地方做一做记号,明白吗?有些同学不用老师提示,已经把笔拿起来了,好习惯,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养成的默契。
2生反馈,
寒:
A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意思为,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板书:雨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B江,板书江
此时江面感觉如何?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的秋意。
C吴地
今江苏镇江一带,三国里的孙吴故地,称吴。
这里用了连和入,字面上写雨势的平稳连绵,将于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感知。
这雨何时来的?诗人感知到了吗?
D这寒意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吗?对,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头上。
3.透过诗句,我们也仿佛和王昌龄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一幅画面,那就是(师指着板书,学生说,吴江夜雨图)
此刻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在你脑海定格,你看到了寒气笼罩的江面上……此画面在你脑海定格
你看到了纷纷扬扬的秋雨……
此画面在你脑海定格……
雨点滴落在你身上,寒意侵入了你的……(心)
此时你的感觉是,……你心里泛起的情绪是……
师:这就是诗人,而你眼前出现的是……
生:
师:又一个诗人,是的,孤独,因为一想到朋友即将离我而去,一片估计油然而生……
4.初解孤
师:因为孤独,诗人在满江烟雨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楚山。
师:怎样的楚山?生:孤独的,孤寂的。
孤傲的,用孤说词语……
从哪个字看出来的?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师:诗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什么时候感受到寒雨?什么时候看到楚山?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此为其一,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是描绘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形。
出示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指名学生读。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抽3-5人说
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谁想读前2行。
5.走进作者,品读文字
师:猜猜看,这王昌龄何以孤独至此,中晚唐的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的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琐碎的事物上,
《夜雨寄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声声慢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而王昌龄却将听觉、视觉、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气势,如若让你给这幅吴江夜雨图着色,你会用什么色调?
为什么?想映衬作者的心境?什么境遇?
生:
师:你查过资料?什么叫贬谪?
可能是因为屡遭被贬,现在的我们谁也不清楚当时的王昌龄,送别辛渐的王昌龄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感到孤独,孤寂,孤僻,但我们分明感受到那种满江烟雨的寒意,冷意,孤意,抬头看黑板,大家看,在王昌龄严重,寒意的秋雨是景,浩渺的江面是景,孤寂的楚山是景,这样的景层层包围着谁?
生:王昌龄
师:听,王昌龄在吟诵……生跟着诵读
四、悟诗情,再品孤。
师: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生: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
师:这些亲友见到信件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生:他为什么不回来?
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师: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疑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读: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
当结发妻子问起时,王昌龄会深情地说……
当年迈的双亲问起,王昌龄依旧坚定地说……
师: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明、洁白无瑕)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呐喊,是想表白自己的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师: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
”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励。
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的口信是什么?
生:报平安
师:
“玉壶”比喻什么?王昌龄的真心
那为什么王昌龄却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保持操守的信念?
师:王昌龄从清澈无暇,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精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这比任何相似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师:寒气漫天的夜雨,打湿了他冰洁的真心没有?
烟波浩渺的吴江,隔断了他对亲友的倾诉没有?
此刻,那孤独的楚山呢?在这吴江夜雨图中,又是怎样的气势?
生:雄浑,豪迈,孤傲,
师: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出塞,从军行,他同情,写了宫怨诗,这是怎样的王昌龄?
积极向上,忧国忧民,壮志雄心
师:这样的诗家天子王昌龄,在屡遭被贬后,仍壮志雄心,在他被贬期间,许多好友纷纷做事来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指名读
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尽管友人已离我而去,但作者的内心更加孤傲坚定,从孤独到孤傲,让我们走进冰清玉洁的王昌龄,齐读全诗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那苍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了诗人送别诗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孩子们,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五.拓展
这首诗写了一种情绪,人人都会有的情绪,一个大写的孤子,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所以古今中外表达此情的诗歌不计其数。
大屏幕展示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李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师:正所谓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但孩子们,你们想过吗?人有悲欢离合,若没有了那场送别,这满腹的豪情壮志又与谁诉说呢?所以王昌龄这样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
从此,送别诗成了传递情义,表达惆怅诉说衷情的上好方式。
于是王勃写下了: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维在送别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诗:劝君更尽一杯酒……
高适作别董庭兰寄语:莫愁前路无知己,……
李白对自己粉丝王伦赠言:桃花潭水深千尺,……
它送别故人孟浩然留下千古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