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GIS图层叠加原理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的有效运用
Arcgis基础知识:叠加分析
Arcgis基础知识:叠加分析经常问到的一个最基本 GIS 问题是“什么在什么上?”例如:什么土地利用在什么土壤类型上?什么宗地在百年一遇的洪泛区中?(“中”只是“在什么上”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什么道路在什么国家中?什么井在废弃的军事基地中?为了在开发GIS 之前解决此类问题,制图人员可在透明的塑料片上创建地图,然后在看版台上将这些塑料片叠加到一起以创建叠加数据的新地图。
由于叠加能够产生如此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它对于GIS 的开发极为重要。
叠加操作不仅仅是将线作业合并到一起;还要实现将参与叠加的要素的所有属性也融合在一起,如下例所示,其中将宗地(多边形)与洪泛区(多边形)叠加(使用联合工具)以创建新的多边形数据集。
宗地在与洪泛区边界交叉处被分割,更多内容关注中图地信公众平台(dilixinxijishu)并且创建了新的多边形。
FID_flood 值指示多边形是位于洪泛区的外部(-1) 还是内部,并且所有多边形都保留它们原始的土地使用类别值。
通过选择洪泛区中的所有多边形(例如,使用按属性选择图层工具)并按土地使用类型汇总面积(使用频数工具),可计算洪泛区中每种土地使用类型的总面积。
下图显示了此计算结果。
同样,可将分水岭边界与植被图层相叠加,以计算各分水岭中每种植被类型的数量。
在下图中,将集材道路(线)和植被类型(多边形)相叠加以创建新的线要素类。
这些线已在与多边形相交处被分割,并且同时将两个原始图层的属性指定给每个线要素。
这些线显示为通过与每条线相关联的植被类型进行了符号化处理。
使用叠加分析可将多个数据集的特征合并为一个特征。
然后,可查找具有某一特定组属性值的特定位置或区域,即与您指定的条件相符合。
经常使用此方法查找适于特定用途的位置或容易遭受某种风险的位置。
例如,可叠加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土壤湿度等图层,以查找容易遭受火灾的区域。
以下是陡坡、土壤和植被的叠加示例。
通过输入多边形边界的交集创建了新的多边形。
简析GIS图层叠加原理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的有效运用
简析GIS图层叠加原理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的有效运用在GIS技术中,地理数据由图层组成。
一个图层就是一个具有共同主题或类型的地理索引数据集,例如海岸线、道路、地形、城镇、公共用地、交通等。
两个或多个图层的叠加能使GIS的工作效率更高、空间分析能力更强,与此同时GIS的形式和功能也更加丰富。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中,借鉴图层叠加法构建出复习的整体框架,把具体的地理学习内容放在整体框架中进行复习,既能突出对地理问题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又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工具分析综合性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内容的组成部分,试题往往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切入,涉及到区域图、等值线图、地理事物分布图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图来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或阐述,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
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如果将每一个专题的核心地图当做一个图层,利用图层叠加的模式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合,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找到地理事物间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明确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在图形的转换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一、图层叠加法的基本原则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不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
空间尺度是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与变化的空间范围。
地理学揭示的是不同空间尺度上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的事物或现象所涉及的空间领域大小差别很大。
区分空间尺度的大小对于在空间概念下分析地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学科意义。
1、小尺度图层叠加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地理单元,最能体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尺度的图层叠加往往用来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例谈GIS图层叠加分析法在综合题解题中的应用
例谈GIS图层叠加分析法在综合题解题中的应用作者:竺赛军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9期摘要:在分析浙江省高考区域地图类地理综合题的解题过程中,在传统的解题方法基础上,着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叠加分析法,力求在高三区域地图类地理综合题解题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多个维度下空间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图层叠加分析法;综合题解题;GIS《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为“注重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
纵观浙江省自2009年开始高考文科综合自主命题以来,在地理总共10道综合题中,笔者统计共有8道题是区域地图类综合题。
尤其是近两年来,地理综合题的命题基本趋于平稳状态,即第36题为世界区域地理题,第37题为中国区域地理题,区域地图类地理综合题在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分值比重明显增加,针对区域地图类综合题如果能够应用GIS图层叠加分析法,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并有利于提升学生进行多个维度的空间综合思维能力,为提高解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图为笔者应用GIS图层叠加分析法解区域地图类地理综合题的解题流程。
■下面,笔者以2010年高考浙江卷第36题为例(原题略),谈谈GIS图层叠加分析法在区域地图类地理综合题解题过程中的应用。
一、根据图文信息,建立地理要素图层——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遵循“同层要素同、异层要素异”的原则,笔者将地理要素图层分成三种类型:空间位置图层、自然地理要素图层和人文地理要素图层。
其中每种类型又可细分为许多具体的图层,例如,自然地理要素图层又可划分为地形图层、气候图层、河流水系图层等。
结合本题地图,根据图例和注记可判读出3类基本要素图层:城市图层、河流图层和等高线地形图层。
进一步判读地图,又可得到经纬网图层和海陆分布图层。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
ARCGIS空间叠加分析空间叠加分析是GIS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通过将不同的地理要素层叠加在一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地理数据之间的关联性、相互影响性以及空间分布特征。
1. 空间交叉(Overlay)分析:空间交叉分析是将两个或多个图层的要素根据其空间位置关系进行比较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此方法将一个道路图层与一个土地使用图层进行交叉分析,以确定哪些土地使用类型位于道路的附近。
2. 缓冲区(Buffer)分析:缓冲区分析是指通过创建其中一地理要素周围的缓冲区,来分析该要素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
例如,可以使用此方法将道路图层的缓冲区与学校图层叠加,在其中一个距离范围内确定学校的服务范围。
3. 叠放(Stack)分析:叠放分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图层在同一地理空间上叠放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将河流、湖泊和工业区图层叠放起来,分析工业区对水体的影响。
4. 融合(Merge)分析:融合分析是指将两个或多个图层合并成一个新的图层,并进行分析的方法。
例如,可以将人口分布图层和土地所有权图层合并,分析土地分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5. 重分类(Reclassify)分析:重分类分析是将连续型数据分为若干非连续型分类的一种方法。
例如,可以将高程图层的连续高程数据重分类为高度级别,以便更好地进行高程分析。
以上只是ARCGIS中常见的空间叠加分析方法之一,实际上ARCGIS还提供了更多的分析工具和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更加复杂和深入的空间分析。
无论是在城市规划、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管理还是其他领域,空间叠加分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
ARCGIS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GIS软件,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和平台。
GIS教案第七讲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及应用案例
四、缓冲区分析(fēnxī)、叠加分析(fēnxī)应用案例
实例(shílì)分析 (4)
类似的工作还可再做下去。例如,双击图上的“用地分区”专题,将其下的特征按“人均 收入”或“住宅类型”等分级分色显示,找出食品商店分布与销量同顾客身份这些 特征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某种联系……最终,销售人员便可根据(gēnjù)该项目
精品文档
(2)根据过渡时期全国土地分类系统,将 两期数据的属性数据进行重分类,统一 分为耕地(gēng〃dì)(GD)、园地(YD)、 林地(YLD)、牧草地(CD)、其它农 用地(QTJS)、农村居民点(NCJS)、 城镇居民点及独立工矿(CZ)、交通运 输用地(JT)、水利设施用地 (SYSD)、未利用地(WLYD)10种用 地类型;之所以将农村居民点用地单独 列为一类,是为了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 的变化情况更加方便。
(tiáojiàn),假设该旅游点须满足距公路、铁路0.5km以外10km
以内,非市区,有林地,要求在行政区划图上选出该旅游点 位置,并注明面积大小。
数据源
公路及铁路分布图; 森林分布及权属图; 城镇行政区划图;
精品文档
四、缓冲区分析(fēnxī)、叠加分析(fēnxī)应用案例
实例(shílì)分析 (1)
精品文档
数据源:
所采用的基础数据为四区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年期(nián qī)为2001年和2005(顺义为2004)年两期数 据,其中2001年的数据为Shape格式,土地分类 系统为八大类;2005(2004)年为MapGis数据格 式,土地分类方法采用过渡时期全国土地分类系 统。
数据要求 同一地区(dìqū)同一投影的两期数据,采用相同的土地利用 分类。
叠加分析的实施步骤
叠加分析的实施步骤介绍叠加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将不同的地理要素图层进行叠加运算,来探索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叠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找出相关性以及寻找最佳的空间方案。
本文将介绍叠加分析的实施步骤,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上手该分析方法。
步骤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叠加分析之前,需要准备好以下工作: 1. 收集并整理所需的地理要素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不同的来源,如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地理调查等。
2. 将收集到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GIS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JSON等。
确保数据格式正确,便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操作。
3. 验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检查数据是否存在错误、缺失或者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步骤二:叠加分析操作一旦准备工作完成,就可以开始进行叠加分析了。
下面是叠加分析的操作步骤:1. 打开GIS软件,并导入所需的地理要素图层。
可通过文件导入、拖放文件或者使用GIS软件提供的导入功能来完成这一步骤。
2. 确定叠加分析的目标和目的。
叠加分析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目的,如寻找两个地理要素的交集、计算两个要素的距离、确定某个地理要素在其他要素的覆盖范围等。
3. 配置叠加分析的参数。
根据目标和目的,需配置叠加分析的参数,如要素的选择条件、叠加方式、叠加字段等。
4. 运行叠加分析。
点击软件界面上的运行按钮或命令,开始进行叠加分析。
根据数据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分析。
5. 检查分析结果。
在分析完成后,可通过地图显示或统计分析等功能来查看并验证分析结果。
检查结果是否符合预期,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步骤三:结果解读和应用完成叠加分析后,以下是对结果进行解读和应用的步骤: 1. 研究叠加分析结果的空间分布。
通过地图显示、图表分析等方式,观察不同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找出空间关系的规律和趋势。
2. 分析叠加分析结果的相关性。
(2020新教材)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
[活动设计·素养培优] 主题一:掌握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 1.什么是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概念:图层叠加分析法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概念和技 术,探索地理原理、研究地理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 优点:有助于对复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具有直观性、形象 性和可操作性。
4.图层叠加:将三个图层叠加,再蒙上一张透明纸、找出 三图重叠部位描绘出来,得到符合租房条件的区域。
5.再次图层叠加:将符合租房要求区域的图层与城区交通 地图叠加,确定可选择租房的区域范围。
6.查询“租房网”,了解“满足条件区域”内出租房信息, 形成初步租房意向。
7.实地考察,最终作出决定。
[实践应用·素养落实]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区域借助 GIS 识别生态、生产和生活空
图层叠加分析是 GIS 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 也是科学选址最常用的方法。结合下图,完成 3~4 题。
3.图层叠加分析已被政府部门广泛应用,下列业务最适合用图
层叠加分析处理的是
()
A.分析家乡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B.界定某工地噪音影响范围
C.分析某景点旅客观赏景观的最佳位置
D.规划交通高峰时段避开堵车的替代道路
间的一组图像资料。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
()
A.甲地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B.乙河流自南向北流,流速较快
C.丙地的城镇化水平最低
D.丁路比戊路更宜建高速公路
2.在进行绿色宜居城镇发展规划时,还需要叠加该区域的( )
①降水分布图 ②土地利用图 ③空气质量图
④矿产分布图 ⑤人口分布图
A.①②④
B.②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理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图层。读图, 回答 5~6 题。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图层叠加与空间分析
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图层叠加与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技术系统,能够对地理现象进行空间分析、管理和可视化展示。
它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等。
本文将介绍GIS的图层叠加与空间分析功能,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一、GIS的概述首先,我们需要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GIS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组成。
硬件包括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等设备;软件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其它相关软件;数据包括地理数据和属性数据;人员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和管理人员。
二、图层叠加图层叠加是GIS的核心功能之一,它将不同的地理数据叠加在一起,生成新的图层以便进行分析和展示。
图层叠加可以实现多种目的,例如确定土地的最佳用途、分析地震的影响范围等。
在图层叠加中,最常用的操作是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是通过在两个或多个数据集之间进行空间关系的比较,来获取感兴趣的地理现象的过程。
常用的空间查询操作包括包含、相交、接触等。
通过图层叠加,我们可以获取一个新的图层,其中包含了多个数据集的信息,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
三、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GIS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它利用图层叠加生成的图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地理数据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和热点分析等。
缓冲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地理对象,例如确定一处核电站周围的安全区域。
路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佳路径,例如规划交通路线。
热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某个地区的热点现象,例如发现犯罪高发区域。
通过空间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帮助规划师分析土地利用、交通流量等数据,辅助制定城市发展策略。
gis 栅格叠加 重复的相加 不重合的原值
gis 栅格叠加重复的相加不重合的原值GIS栅格叠加是一种常用于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术,它可以将不同栅格数据进行叠加、相加或比较,从而得到有关地理空间的新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GIS栅格叠加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具体讨论重复的相加和不重合的原值的情况。
1. GIS栅格叠加的概念和原理GIS栅格叠加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栅格数据集进行叠加,生成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
在这个过程中,栅格之间的像素进行逐个比较,并根据叠加的规则进行相应的处理。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包含更多信息、更准确描述地理空间特征的栅格数据集。
2. 重复的相加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将两个栅格数据集进行重复的相加,以获得更精确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两个栅格数据集的像素值在相加时会重复计算,从而得到一个反映两个数据集叠加结果的新栅格数据集。
假设我们有两个栅格数据集A和B,分别表示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
我们想要获得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C,其中包含了人口和道路的综合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栅格数据集A和B进行重复的相加,得到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C,其中每个像素的值等于A和B对应像素的值相加。
通过重复的相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口和道路分布的关系,从而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3. 不重合的原值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保留栅格数据叠加前的原始值,而不进行相加或其他处理。
这种情况下,两个栅格数据集的像素值不重合的部分会保持各自的原始值,而重叠部分的像素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两个栅格数据集A和B,分别表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
我们想要获得一个新的栅格数据集C,其中包含了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栅格数据集A 和B进行叠加,重叠部分的像素值可以进行相加或其他处理,而不重合部分的像素值则保持各自的原始值。
通过保留不重合的原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的分布情况,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高考地理专题5.2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解图释含义含解析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知识点拨]GIS是高考考点之一,在命题时多以图层叠加的形式呈现,考查GIS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GIS 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解读信息(1)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这些专题地图是由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图2中的叠加图层分别有水系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地形图、居民点分布图和土壤分布图。
图1中叠加的图层有土石方、河流、坡度等分布图层。
(2)根据图层中的地理要素,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回归相关的地理原理规律,确定图层要素综合后的指向。
如图2中的地形、土壤、水系、土地利用图层都指向耕地分类与评价。
图1中的土石方、河流、坡度分布图层都指向泥石流易发区分布。
(3)图层叠加可生成多个地理要素综合后的新生(应用)主体,如下表所示: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 )A.东北部B.西南部C.西北部D.东南部(2)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适宜选择在( )A.甲B.乙C.丙D.丁答案(1)B (2)D[对点练习]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
下面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
完成1~2题。
1.若将甲、乙两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 )A. B.C. D.2.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新图层的主要功能是分析 ( )A.城市道路网类型 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C.城市商业网点分布 D.城市流动人口分布【答案】1.A 2.C【解析】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可以通过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进行专题研究,据此完成3~4题。
3.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进行的专题研究可能是()A.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分析B.商业分布和规划C.计算城市水域而积D.估算农业生产总值4.对大连市1990年与201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D.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答案】3.B 4.D【解析】3.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图层叠加进行专题研究,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做出商业分布和规划,所以B正确。
试谈“图层叠加法”在地理高考最后冲刺复习中的运用
试谈“图层叠加法”在地理高考最后冲刺复习中的运用作者:姚秀元来源:《地理教育》2015年第05期空间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是中学地理教学着重培养的重要能力。
每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大量渗透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尤其是每份高考卷的地理综合题均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进行综合考查。
笔者认为第三轮高考地理复习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应以地理主干知识为内容,以“图层叠加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快速地把所学地理知识层层叠加到头脑中的同一个地球(同一张世界地图)上,从而构建“心中的数字地球”。
一、构建“经纬网地球”第一步:指导学生在大脑中构建由经纬线组成的地球仪,并熟练掌握经线(度)与纬线(度)的划分原理、分布规律、所指方向、形状特征等(见图1)。
■思考:(1)根据经度如何划分东西半球?如何划分时区?(2)根据纬度如何划分南北半球?如何划分低、中、高纬度?如何划分天文气候五带?二、叠加“政区地球”第二步:指导学生以“经纬网+世界政区”为标准图(见图2),在大脑中再现四大洋、七大洲和一些重要国家、重要区域的名称、轮廓特征、分布的大致经纬度范围等,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世界填充底图”。
三、形成“立体地球”第三步:指导学生在脑海中的“世界填充底图”上分别叠加“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世界主要水系分布图”、“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等重要图层,从而构建出静态的世界自然环境主干知识体系——静态的“立体地球”。
同时,结合表1记忆相关知识内容并思考各种气候类型具有哪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四、利用动态“自然地球”第四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的静态“立体地球”上进一步分别叠加自然界有关运动的地理事物,从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成因。
(1)地球运动规律及影响:地球的自转规律及影响;地球的公转规律及影响。
(2)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变化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全球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季风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象灾害的发生与危害等。
地理必修活动学会图层叠加分析法
叠加结果分析:对叠加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用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经验总结:总结叠加分析的经验和技巧,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分析和解读结果
确定分析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的
选择合适的图层:根据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地图图层
进行叠加分析:将选择的图层进行叠加,得到新的地图图层
解读结果:根据叠加后的地图图层,分析并解读结果,得出结论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地理必修活动学会图层叠加分析法
/目录
目录
02
地理必修活动图层叠加分析法应用实例
01
地理必修活动图层叠加分析法概述
03
地理必修活动图层叠加分析法技巧和经验
05
地理必修活动图层叠加分析法总结与展望
04
地理必修活动图层叠加分析法实践练习
注意图层的格式和坐标系,确保与研究区域一致
选择权威、可靠的数据源,如国家地理信息中心、联合国等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图层,如地形、气候、人口等
确定叠加方式和权重分配
确定叠加方式: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叠加方式,如加权叠加、算术平均叠加等。
权重分配:根据各图层的重要性和可靠性,合理分配权重,以保证叠加结果的准确性。
优点: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趋势
缺点: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容易产生误差
适用范围:适用于区域地理、环境科学、城市规的准确性和效率
展望图层叠加分析法在地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应用前景:在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优化和改进方法
优化分析过程:根据需要优化分析过程,以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
GIS图层叠加示意图的判读作者:李云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9年第02期GIS是高考考点之一,在命题时多以图层叠加的形式考查。
试题多考查GIS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解读信息:(1)在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这些专题地图是由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在计算机中生成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图2中的叠加图层分别有水系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居民点分布图、地形图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图1中叠加的图层有土石、河流、坡度图层。
(2)根据图层中的地理要素,分析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结合相关的地理原理,确定图层要素综合后的指向。
如图2中的地形、土壤、水系、土地利用图层等指向耕地分类与评价。
图1中的土石、河流、坡度分布图层指向泥石流易发区分布。
(3)图层叠加可生成新生主体,如下表所示。
【例1】地理信息系统(GIS)可应用于城市规划研究。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中心区位于图示区域的( ;)A.东北部B.西南部C.西北部D.东南部(2)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适宜选择在( ;)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城市中心区是商业区,据地价图层可知,商业区地价高,位于西南部(注意图中指向标)。
第(2)题,新建物流中心的区位要求是: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综合三种图层,丁地符合条件。
答案:(1)B (2)D【例2】叠加分析就是将同一地区的两层或多层地图要素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层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图层和属性的过程。
下面甲、乙分别为同一地区两种要素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若将甲、乙两个图层进行叠加,得到的新图层是( ;)(2)若甲、乙分别为城市交通和地租等值线图层,叠加后新图层的主要功能是分析( ;)A.城市道路网类型B.交通线与地租等值线分布C.城市商业网点分布D.城市流动人口分布解析:第(1)题,可以根据原有的两个图层特征得到新图。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叠置法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叠置法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在学习中往往被视为一个难点,在新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地理现象的成因干脆就删掉不讲了,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只要求记住偏转规律及其对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所造成的影响。
但是也有些地理事物的成因是需要理解和应用的,这时我们可以把有因果关系的图示叠加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事物的成因。
例如,季风的成因和风向问题,属于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中总觉得很难,为使学生较易理解这部分内容,可联系其上部分内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即纬向的气压带如何被分裂为块状。
首先,作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并在右侧画出大洲轮廓图:应该明确图1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的,因而同一纬度带被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当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简单地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反之,南移.因而,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具体到实际地球表面,由于海陆相间分布,大气环流变得更复杂了,尤其在北半球,大面积的陆地与海洋相间分布,而海陆存在热力差异,夏季大陆要比同纬的海洋热,冬季又比同纬的海洋冷,分别成为热源和冷源,形成热低压和冷高压.最典型的如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如图2)。
7月,亚欧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从而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间就产生了气压差,导致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箭头Ⅰ),此为太平洋吹向东亚的夏季风,东南方向,温暖湿润。
到1月份,亚欧大陆上则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这时的气压形势与7月正好相反,风向也就与7月相反(箭头Ⅱ),这就是大陆吹向海洋的冬季风,西北方向,。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叠置法
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地图叠置法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在学习中往往被视为一个难点,在新高中地理教材中,有些地理现象的成因干脆就删掉不讲了,如地球运动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只要求记住偏转规律及其对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所造成的影响。
但是也有些地理事物的成因是需要理解和应用的,这时我们可以把有因果关系的图示叠加起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理事物的成因。
例如,季风的成因和风向问题,属于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习中总觉得很难,为使学生较易理解这部分内容,可联系其上部分内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即纬向的气压带如何被分裂为块状。
首先,作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图,并在右侧画出大洲轮廓图:应该明确图1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的,因而同一纬度带被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当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简单地说,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随之北移;反之,南移.因而,1月份南移,7月份北移.具体到实际地球表面,由于海陆相间分布,大气环流变得更复杂了,尤其在北半球,大面积的陆地与海洋相间分布,而海陆存在热力差异,夏季大陆要比同纬的海洋热,冬季又比同纬的海洋冷,分别成为热源和冷源,形成热低压和冷高压.最典型的如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如图2)。
7月,亚欧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从而使副热带高压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间就产生了气压差,导致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箭头Ⅰ),此为太平洋吹向东亚的夏季风,东南方向,温暖湿润。
到1月份,亚欧大陆上则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副极地低压也仅保留在海洋上,这时的气压形势与7月正好相反,风向也就与7月相反(箭头Ⅱ),这就是大陆吹向海洋的冬季风,西北方向,寒冷干燥。
到这时,我们发现东亚地区的盛行风是随季节而改变的,故而称之为季风现象,这样,对季风的成因就有了一个明确的了解。
地理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当地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外的时事热点等,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
gis原理及应用的叠加分析
GIS原理及应用的叠加分析1. 什么是GISGIS,全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和各种地理数据进行管理、分析、显示和输出的技术系统。
它通过将地理位置和相关数据整合在一起,提供了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2. GIS的原理GIS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2.1 数据采集GIS数据的采集是构建一个GIS系统的第一步。
数据采集的方式包括遥感技术、地理测量、GPS定位等。
采集到的数据可以是地图、卫星影像、测量数据等。
2.2 数据存储与管理采集到的GIS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常见的GIS数据格式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使用点、线、面等几何形状来表示地理要素,而栅格数据则使用像素网格来表示。
数据存储可以使用数据库或文件系统。
2.3 数据分析与处理GIS可以进行各种地理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叠加、空间插值、空间统计等。
其中,空间叠加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手段,可以将多个地理要素的属性信息进行叠加,获得新的空间信息。
2.4 数据可视化与输出GIS可以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图表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数据可视化,用户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空间数据和分析结果。
3. GIS的叠加分析叠加分析是GIS中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图层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以获得新的空间信息。
叠加分析一般包括点叠加、线叠加和面叠加等。
3.1 点叠加点叠加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点图层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点图层。
常见的点叠加分析包括空间连接、空间缓冲、逐点操作等。
3.2 线叠加线叠加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线图层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到新的线图层。
常见的线叠加分析包括线相交、线分割、线融合等。
3.3 面叠加面叠加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面图层叠加在一起进行分析,得到新的面图层。
常见的面叠加分析包括面相交、面融合、面切割等。
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教案高中地理教案
〖单元活动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之小船创作1.概念: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概念和技术,探索地理原理,研究地理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
2.优点:有助于对复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等优点。
3.基本步骤(1)用图层对复杂的地理信息进行分类。
(2)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相同比例尺分别描绘在透明背景的图层上,制成一系列专题地图。
(3)将所绘图层对位叠加,显示出较完整的地理信息。
二、地理图层叠加分析法的应用用图层叠加的方法选择建桥位置的基本步骤:1.以城镇为参照,选取河流图层。
2.以城镇为参照,选取道路图层。
3.以城镇为参照,将上述两个图层叠加。
根据图层间相互关系,圈定需要建桥的位置。
三、动手做:应用图层叠加分析法,模拟在城区租房1.材料准备:新版城区交通地图,透明纸,透明水彩颜料。
2.操作步骤:(1)根据租房者所要求的条件,用地图、透明纸、不同颜色的透明水彩颜料分别描绘出符合“出行便利、环境不喧闹”“方便购物”“便于子女就近上学”三个条件的图层,将这三个图层相互叠加,再蒙上一张透明纸填绘重叠部分,完成图层四,这便是符合上述租房条件的区域。
(2)将图层四叠加在城区交通地图上,便是可选择租房的区域范围。
(3)查询“租房网”,进一步了解“满足条件区域”内出租房信息,形成初步的租房意向。
(4)实地考察,了解房屋面积、户型、朝向和租金价格等信息,作出决定。
1.应用地理图层叠加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对简单因素进行分类研究。
( )2.地理图层中相关专题地图的比例尺可以不同。
( )3.寻找在河流上建造桥梁的最佳地点可以将“水体图层”与“道路图层”相互叠加。
( )4.租房的区位选择不可以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
( )5.地理图层制作步骤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用图层对简单的地理信息分类B.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按不同比例尺制成一系列专题地图C.将所绘图层错位叠加D.不同类型的信息分别描绘在透明背景的图层上提示:1.×应用地理图层叠加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对复杂的因素进行分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GIS图层叠加原理在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的有效运用在GIS技术中,地理数据由图层组成。
一个图层就是一个具有共同主题或类型的地理索引数据集,例如海岸线、道路、地形、城镇、公共用地、交通等。
两个或多个图层的叠加能使GIS的工作效率更高、空间分析能力更强,与此同时GIS的形式和功能也更加丰富。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地理高考专题复习中,借鉴图层叠加法构建出复习的整体框架,把具体的地理学习内容放在整体框架中进行复习,既能突出对地理问题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又能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工具分析综合性问题,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内容的组成部分,试题往往从不同类型的地图切入,涉及到区域图、等值线图、地理事物分布图等,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地图来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并作出准确的判断或阐述,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的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
在第二轮专题复习中,如果将每一个专题的核心地图当做一个图层,利用图层叠加的模式将相互联系的知识重新整合,建立知识的纵横联系,找到地理事物间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明确地理事象的空间结构,总结出具有共性的规律和特征,在图形的转换中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一、图层叠加法的基本原则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不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
空间尺度是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与变化的空间范围。
地理学揭示的是不同空间尺度上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的事物或现象所涉及的空间领域大小差别很大。
区分空间尺度的大小对于在空间概念下分析地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学科意义。
1、小尺度图层叠加区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地理单元,最能体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小尺度的图层叠加往往用来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小尺度的图层叠加一般适合分析小区域、小范围、同类型。
空间尺度越小,组成的地理要素变化越小,要素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多为静态。
叠加可以直观地揭示各地理事物的关系,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分析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活动提供素材,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高考命题的视角一般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
一般高考给定的地图都是叠加了二种以上的图层,训练学生把叠加的图层分解有助于迅速理清思路,找准答题方向。
例题1图1所示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1)图示区域水能资源丰富,若建立区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并指出该区域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但酸雨却较少的原因。
(3)近10多年来,水道拐周围地区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
分析产生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因素。
(4)图中A为银川市。
该市决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
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指出这一举措的不合理性。
【解题指导】(1)建立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是直接在问该系统应该有哪些图层组成。
所以应储存的图层由可开发河段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数值、该河段的水能蕴藏量、该河段水能的时空分布、当地的经济状况等叠加而成(2)从图示内容结合问题可知,该问题由矿产资源分布图、能源分布图、气候图叠加而成(3)水道拐地区成为奶源基地的区位因素限定为社会经济因素,则主要由政策、市场、保鲜技术及交通运输等叠加而成。
(4)建人工湖要占地耗水,所以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角度思考本题以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之一的区域图为背景,属于小尺度区域。
考查区域内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核心知识,突出了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巧妙地把主干知识与能力考查结合在一起,“能力立意”的命题理念非常明显。
按照题意要求,抓住核心图层,把知识还原到最基本的内容中去,就可以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
一般相同类型的地理知识也属于小尺度图层叠加,如“风的种类”。
我们常见风的图层有以下几种(图2、图3、图4)。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综合等的过程,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将单一的图层升华为知识体系,培养了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能力。
(如图2、图3、图4叠加而成风的知识体系图5)。
2、中度图层叠加法区域是一个综合体,包含各种专题信息。
中等尺度的区域包含的地理要素或信息比小尺度的区域更多。
其中区域越大,动态的要素越多。
在较大尺度的区域分析中,静态叠加与动态叠加相结合,把专题信息的相互关系进行叠加综合分析。
图层的叠加过程就是对地理原理的分析、能力的培养,追求的是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纯粹知识的落实。
近年来的地理试卷,在考查的知识面上,一是既不追求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也不追求章节的高覆盖率。
二是主干知识始终是考查的重点内容,且常考常新。
近年来有些知识在试卷中的复现率很高,也说明了主干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以人地关系专题为例,人地关系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与热点、焦点问题联系紧密,要素多以动态显现为主。
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贯穿教材的很多章节,通过图层叠加把它们从教材中提取出来,进而分析其分布、特点、成因、规律以及对策,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例题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可吸入颗粒物(英文缩写为PM)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材料二:世卫组织认为PM2.5(微克/立方米)小于10是符合人体健康标准的安全值。
从2013年开始,全国74个城市开始统一发布PM2.5信息。
2013年1月12日,北京全市普遍长时间达到极重污染程度。
一半的监测站点浓度超过700,个别站点超过900。
有专家认为:首钢搬迁对北京大气的贡献已经被新增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所抵消。
材料三:图6是NASA近日发布的全球空气污染形势图。
(1)结合图文材料,简述世界和我国PM2.5高浓度的分布特征。
(2)与过去相比我国东部地区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
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分析雾霾肆虐会倒逼刺激我国在哪些方面哪些行业做出改变?【解题指导】(1)从材料三的图中可以直接得出PM2.5高浓度的空间分布:北非和我国的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
但不能忽视的是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即包括空间分布也包括时间分布。
在时间分布上,我国PM2.5高浓度的形成要叠加天气、空气湿度、逆温层、北方冬季取暖等动态因素,综合分析得出在时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
北非则要叠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春季多发沙尘暴所致。
(2)雾霾天气年年都会发生,并非今年所特有。
故此该题的核心在于人为因素的变化导致雾霾越来越严重。
汽车尾气、冬季取暖燃煤、工业废气、扬尘等都是其重要原因。
(3)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除了危害,雾霾天气还会逼迫国家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加快油品升级换代、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刺激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等。
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因此必须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有极强的应变能力,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和现象与所学的地理主干知识叠加分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大尺度图层叠加法高考试题强调学生掌握“本质”的东西,地理的“理”成为高频考点;新课标是培养聪明学生的,或者说是为聪明学生准备的,新课标下的高考就是考查对“质”的理解。
对全球尺度、大陆、大洋、大洲等大尺度的区域而言,其本质就是分析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形成的总体特征,需要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从整体上来认识。
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核心因素(核心图层),变换角度,通过归纳、迁移,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及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中去。
如以亚洲气候为例,如何在总体气候特征之中理解特殊气候?气候与地形、河湖、植被、农业生产、工业布局、交通运输等要素均有联系,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海陆位置、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受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气候类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也常常出现一些特殊现象。
下面我们就以“气候类型模式图”(图7)作为核心图层,叠加“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8),找出亚洲气候类型的特殊点,并分析其形成因与图7相比,不难发现图8中印度西北塔尔沙漠的热带沙漠气候、俄罗斯索契的亚热带气候,都具有特殊性。
那么其原因是什么呢?特殊一:印度半岛西北部的热带沙漠气候解析:具体原因有三:(1)叠加全球大气环流分布图发现,塔尔沙漠经过北回归线,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内。
在夏季虽然近地形成印度低压,但高空上仍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盛行,使得地表低压气流不能进一步上升,对流作用受阻,不易成云致雨;叠加该地海陆位置图发现,塔尔沙漠地区的春夏季节气流多来自撒哈拉和阿拉伯沙漠地区,水汽很少,较干燥(图8)。
(2)与地形分布图(图9)叠加发现:印度河平原位于南亚内陆地区,受周围高原山地,特别是伊朗高原的阻挡,水汽难以深入。
(3)与人类活动有关: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古代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特殊二: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索契解析:俄罗斯南部城市索契,位于俄罗斯联邦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与格鲁吉亚交界处、黑海沿岸,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亚热带气候区。
叠加地形图发现在冬季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与此同时在南部黑海又有增温作用,所以索契冬季气温偏高。
二、图层叠加法的有效策略1、夯实核心图层,灵活自主叠加现在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科内容的整体把握,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主干知识是高考的常考点,甚至是必考点,这已成为高考永恒的主旋律。
所谓的主干知识是指能反映地理学科主要面貌或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具有相对集中和系统性强的特点。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主要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