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ppt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课件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国近代历史纲要课件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 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5人,被讥为“皇 族内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 部因满、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五大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
• • • •
日俄战争证明日本立宪政体成功。梁启超与革命派的辩论 五大臣出洋考察。载泽的报告。 各方认同立宪,但目的不一 1906年9月机构改革,重整之后,汉人在政府高曾中占据了 不足三分之一的职位,地方上设财政局和新军,削弱汉人督 抚的权力。 • 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九年后生效。《大纲》实 质是加强皇帝的权力 • 太后死,皇族内阁成立,证明是一场骗局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第三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失败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孙中山代表 的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斗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 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共和 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重点和难点 1.资产阶级改良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区别,正确认识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2.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局限性。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正确认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进步性和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黄兴像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 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 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 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 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一)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3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3章

黄兴的角色:“实干家”
创立“华兴会”; 直接指挥多次武装起义; 顾全大局,积极协助孙中山创立 、领导同盟会,开展革命工作。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 的全国性政党
有统一的革命纲领。 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央设
能避免贫富悬殊的社会 弊害极多,如行于革命时,
问题。
会导致天下大乱。
论战的结局与意义:
1907年8月《新民丛报》停刊。虽然革命 派也有理论上的弱点,论战最后以革命派胜出 而告终。梁启超也不得不承认“数年以来,革 命论盛行于中国,……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 谈革命,而身行破坏。”
通过这场论战,进一步传播了民主革命 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3)奖励实业: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随即 开始订立各种商律、商法。
(4)教育改革: 废科举:1905年清政府上谕宣布停罢科举,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就此 废除了。
兴学堂:到1909年,各省先后创办各类新 式学堂将近 6万所,学生人数超过160万。
派留学:清政府通令各省选派出洋,鼓励 自费留学,形成20世纪初的一次留学热潮。
(5)预备立宪
1906年清廷宣布“筹备立宪”,以此平息朝野 上下的立宪吁求,缓解统治危机.1908年清廷颁布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九年“预备立宪”期。
1905年,清廷 派遣五大臣出 洋考察各国宪 政,赴欧考察 的五大臣及随 员在罗马合影
1911年5月,清廷组织了“责任内阁”。但13位 任命者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 “皇族内阁”,其强化满族专制统治之心,昭然若揭。 这不仅使立宪派大为失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 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聚焦于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该章节首先分析了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指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加剧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随后,阐述了清末新政的幻灭,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尝试及其失败。此外,章节还详细介绍了资产阶级革命点强调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以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的“三民主义”。这些内容为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提供了重要视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41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 思想大解放。
42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 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 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 涨。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 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 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2、论战结果
瓦解

寻找代理人
袁 世 凯 就 任 临 时 大 总 统

企图武力干涉 辛亥革命失败
1912.9,任命赵秉钧(前为唐绍仪、陆征祥)为内阁总理, 控制政府。
1913.3.20,刺杀宋教仁。 4月“善后大借款”,7-9月镇 压“二次革命”,10月当上正式大总统,11月解散国民党。
1914.1,取消国会,5月废除孙中山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规定总统可以连任。 1915.5.9,签订《二十一条》,12月12日复辟帝制。
1908年,云南河口起义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喻培伦
林觉民
2、保路运动和武昌首义及各地响应
1910年,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清政府订立 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 日,清廷在邮传大臣 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 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四川修筑铁 路的股金,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 民,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清政府颁 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由于拒不归还四川的 股金。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 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 动。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成为武昌起义的 导火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第三章_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ppt

第二、北洋军阀以封建地主阶级作为其主要的社会 基础,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第三、割据称雄,拥兵自重,军阀混战 各派军阀自立称雄,从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 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
第四、各树派系,纵横捭阖,制造政潮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社会混乱,从 1912 ——1928年内阁更换达47次之多。 第五、卖国媚外,残害民众,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一)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沦丧
1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临时政府迁都北 京,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 13 日袁世凯声明赞成共 和,14日孙中山提交辞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 为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职,迁都北京。 这标志着革命果实落于袁世凯手中,辛亥革命失 败,开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时期。
2、主观原因【材料分析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幼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敢坚决反对帝国主义 (2)没有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 (3)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4)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 (5)没有一支坚强的革命军队
孙中山在内外势力的夹攻下不得不交出政权。
一个基本情况必须认识到,就是当时中国的资本 主义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完 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一)辛亥革命有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的自觉领导,即中国同盟会
1 、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等各革命小团体在日本 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 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2、孙中山是同盟会领导人
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 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 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三章辛亥革命

近代史纲要课件第三章辛亥革命

3.革命组织
1894年,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 1904年,黄兴、宋教仁,长沙,华兴会 1904年,蔡元培、陶成章,上海,光复会 1904年,刘静庵、宋教仁等,武昌,科学补习所 1905年,陈独秀、柏文蔚,芜湖,岳王会 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东京,中国同盟会 1906年,刘静庵,武昌,日知会 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等合并而成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866—1925
第一次鸦片战争 略五 战次 争大 规 模 侵
(1840年6月-1842年8月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中法战争
(1883年12月—1885年4月 )
中日甲午战争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1901年9月7日 )
胡虏,泛指塞外游牧民族。鞑虏是古代中国对塞外游牧民 族的蔑称。 • 晚清时期,清政府向列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压迫汉和其 他民族,因此鞑虏又被专门用于仇视满清政府时的称谓。
•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推翻当时蒙古人的统治 ,在《喻中原檄》一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 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口号。 • 1894年11月,孙中山组织成立兴中会,以“驱除鞑 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 1905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 权。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 •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 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大论战:革命还是改良?
(1905-1907)
革命派
以孙中 山为代 表的资 产阶级 革命派
1. 要 不 要 以 革 命 手 段 推 翻 清 王 朝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 ppt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 ppt
——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6
二、资关产于阶孙级中革山命名派字的活动
视频:孙中山与革命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7
关于孙中山名字
• 谱名孙帝象,学名孙文、孙德明,字载之,入 耶教时,名孙日新,行医时他的汉文老师区凤 墀为他作一音之转改为孙逸仙,在美国护照上 的英文名字则是Sun Yat-sen。
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 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
徐志摩 梁思成 金岳霖
身与吾之福利,为天下人谋
永福也。汝其勿 悲。…………
才女林徽音建筑艺术 家(参与国徽设计)
猛士林觉民 林徽音的堂叔
惊天动地谱春秋——革命过程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5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 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 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 壑,不可遏止,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 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 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必要性、正当性和进步性。了解辛亥革命失 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认识旧民主主 义革命让位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 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要知 点识


辛亥革命的酝酿 辛亥革命的过程
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0
讨论
有人说辛亥革 命阻断了清末 新政,应该是改 良而不是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11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 阶级基础及骨干力量
东亚风云大陆沉, 浮槎东渡起雄心, 为寻富国强兵策, 强忍抛妻离子情。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课件

局限性
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其一,主张民族主义,却不敢明确提出反对
帝国主义的口号;
其二,主张民权主义,却又不敢依靠广大的
工农群众;
其三,主张民生主义,却又缺乏使农民获得
土地的办法。
结论
同盟会纲领中的这些弱点反映了中国资 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4.革命与改良的论战及其意义
时间:1905—1907年。 阵地:《民报》与《新民丛报》
革命派:《民报》
改良派:《新民丛报》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辩论双方:资产阶级革命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
结果:革命派取胜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1、三民主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在 日本东京创办的 同盟会机关报— 《民报》。
孙中山手书的同盟会纲领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16 字政治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
前提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核定全国地价,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由国家收买地主
共和国。
土地,避免社会
贫富分化。
核心
补充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对三民主主义的评价
进步性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 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 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的 提出,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 命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PPT课件
思想里似乎可以看到曾的影子。“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的军歌和曾国藩湘军的军歌很像。 曾之门生故事很多,其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 被称之为19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13
❖ 曾国藩自创团练,招募军队,号称湘军。湘 军基本上是一支私家军队,军士将佐矢志效 忠曾国藩,他人难以指挥。湘军战斗力极强, 士兵来自穷苦农民,帮敢冲锋陷阵、舍身入 死。曾国荃5万围南京的疲兵历时46天抗衡太 平军20万精锐的围攻,不为所动,最终于 1864年7月19日攻破南京。可见湘军之实力。 正因为曾国藩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湘军的及强 战斗力,使得清政府面临绿营、八旗一触即 溃的情况下必须重用曾。
200%; 土地:1661-1850,从5.49亿亩增加到7.37亿亩,增长
35%; 以上的不平衡导致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地矛盾因
为官府的盘剥更加显现,如果政府税赋不重,人均1.86亩 足可以养活一个人,但土地并不集中,无事可干的流民 越来越多,得不到政府的社会保障,自然容易一呼百应, 走上造反道路。
10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 战略错误。林凤祥、李开芳孤军深入,清廷幸免于 难。
❖ 意识形态冲突。捣毁庙宇、神像得不到士绅和农民 的支持,非正统的基督教又使洋人反感。
❖ 领导集团素质太低。内讧;倡导一夫一妻制,自己 却有众多老婆,洪88个,杨36个,韦14个,石7个。
❖ 湘军领袖才能出众,曾、左、李全为博学、能干、 理智之士。
❖ 政治腐败
3000两可捐得一知县之职,为了捞回这笔投资, 如何搜刮呢?
9
❖ 武备松驰
旗人已颓废不堪;绿营兵丧失斗志;鸦片战争没 有让清政府重振军威。
❖ 自然灾害
1849年广西饥荒。1851年金田大起义。
❖ 客家人与基督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ppt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 民族危机加深
日俄战争中的俄国军队
清政府宣称“局外中立”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旧税、新税
※ 社会矛盾激化
人民群众已经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年 190 度5
1906
1907
1909
1910
长沙抢米风潮
次 103 199 112 149 266 数
从1902年到1911年,全国各地 此伏彼起的民变多达1300余起。
的主张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民族独立”的国家
核心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忽略了广大劳动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推翻君主专制制 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 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需求
解决土地问题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总体上说,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一 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在动员和组织群众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 国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论战实质:
用什么手段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资本主义制度。
论战结果:
以革命派的胜利告终。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也暴 露了革命派存在着思想理论准备不足的问题。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革命之破坏与革命之建设必相辅 而行,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
革命要“杀人流血” “破坏一切”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现共和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ppt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ppt
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1894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第 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3年到1904年由黄兴、龚宝铨 分别在上海组建的革命团体华兴会和光 复会; (3)1906年刘静安组织的革命团体日知 会
2、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创办刊物和革命读物: 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的《革命军》(1903年出版, 销量达到100多万册) 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2、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4年日俄战争
(2)清政府统治走向覆亡 A、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B、晚清“新政”和预备立宪的骗局
(3)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 展
预备立宪
1、预备立宪的过程 (1)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2)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废除科举制度) (3)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4)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2、预备立宪的实质 (1)其目的是清政府的自我挽救,不是“兴民权”,而是在于 “皇位永固”、“内乱可弥”; (2)其方式虽宣布立宪,但却以预备为由而不实行立宪,欺骗 社会公众; (3)《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以及责任内阁的组成,是为加强 中央集权和消灭革命。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载泽 与徐世昌、端方、戴鸿慈、绍英被派为 出使各国考察政治大臣。次年回国,上 《奏请宣布立宪密折》,将日本宪政摆 在列国之首,奏请访日德例,改行君主 立宪政体。
立宪派的反映
1、立宪派:指20世纪初中国政坛上出现的一个政治群 体,他们的基本主张是:继续保持以清朝皇帝为代表 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统治,而只把他的政权组织 改变一下,颁布宪法、召开国会,以便资产阶级上层 能够参与政权。 2、代表人物: 国外:康有为、梁启超 国内:张謇 3、反映:当清政府宣布仿行立宪时,得到立宪派的热 烈欢迎;当“预备立宪”骗局暴露时,他们开始发生 分化,一部分人转向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 第三章

组建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 年 8 月 20 日, 全国性革命政党
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
中国近代 第一个 资产阶级 革命政
共同的 奋斗目标
统一的 领导机构
主张 武装斗争 的手段
公认的 领袖
一、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 了帝国主义势力,而且推动 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 制度的终结
三、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
宋教仁案 二十一条 镇压二次革命 正式大总统 西原借款
经济上: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及买办资产 阶级的利益 文化上:尊孔复古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
1905年11月
民族主义
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 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 的国家”。
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民生主义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 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 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要不要社会革命
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 “地权失平”,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 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行社会革命,才 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不能充分发 动和依靠人 民群众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

•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 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 情和民族觉醒 • (4)促使社会经济 思想习惯和社会 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 变化 • (5)不仅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 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 族解放 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上海浦东洋泾镇妇女反对厘局苛抽布匹税的 时画
扬州十二圩妇女捣毁淮盐总局的时画
清政府为了维持它 的反动统治,对人 民实行残酷镇压。 图为上海县衙门的 酷刑--站笼
讽刺画
“官肥民瘦”
(二)、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 1900年12月,慈禧以光绪名义发布《变 法诏书》:“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 成不变之治法……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 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其改革内容 为“参酌中西要政,举凡朝章国政,吏治 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 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 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 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1901年4月,清 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3、要不要社会革命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舆论阵地
• 辛亥革命的救国方案是三民主义。(1)资产阶级革命 派提出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主张。(2) 然而民族主义没有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幻想 在不触动帝国主义在华权益的条件下建立民国,这一局 限必将影响整个革命的进程和结局。也没有明确的把汉 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 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3)民权主义 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 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 的保障。(4)民生主义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在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发动广 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单独领 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不通。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三章

保路运动 纪念碑
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
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 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 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了武昌, 取得了首义的胜利。在一个月内,就有 13个省及其他省的许多州县宣布起义, 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军政府旧址
武昌起义时用的铁血十八星旗,后来用作陆军旗。
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 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各 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 展开了一场大论战。内容: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2、民权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 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 会革命。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一 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纲领。它的提出,对推动革命 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另一版本的井田旗
浙江独立时首先采用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 后来被南京临时政府接纳为国旗,北洋政府沿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力。
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 大主义:
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精)PPT课件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精)PPT课件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总结其失败的教训,正确认识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局限性,认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 主主义革命让位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的必 然趋势。
.
3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辛亥革命》(资料丛刊)第1册, P28。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标志着资 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诞生。
.
13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ale Waihona Puke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第一次喊出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 决》:《孙中山选集》中册P145
.
12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一)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孙中山与李鸿章、梁启超等人的接触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改良道路走不通,使孙中山转变为反 清革命思想
“孙先生所以要上李鸿章书,就因为李鸿章在当时算为 识时务之大员,如果能够听他的话,办起来,也未尝不可挽 救当时的中国。岂知所以希望完全成泡影。所以到了这时候, 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在檀香山就积极筹备兴中会,找人 入会,一定要反抗满清政府。”
1904年 上海 蔡元培 1906年 武汉 刘静庵
.
革命派完 全形成
15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
16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革命运动舆论先行,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 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章炳麟、邹 容、陈天华等是这一时期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代表。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第三章PPT课件

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第三章PPT课件

陈天华
当面算清
蔡元培、章太炎、 光复汉族, 陶成章、徐锡麟 还我河山, 以身许国, 功成身退; 重建新国, 图共和之新 政
吕大森、刘静庵、 革命排满 张难先、曹亚伯
.
17
其他革命小团体:
安徽:岳王会(陈独秀)、知耻学会、强国会;
江苏:励志会;
江西:易知社;
四川:公德社、公强会、华阳图书报社
云南:誓死会;
❖ 立宪派原希望通过立宪,跻身到清朝政权中去, 分得一部分统治权力。 至此“希望绝矣”。他 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向革命靠拢。
❖ 预备立宪不但引起立宪派不满,也使统治集团内 部满、汉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清政 府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
11
!


皇位永固,
目 的
内乱可弭



客 预备仿行
宪 是
观 措 宪法大纲
帝国主义全面控制清政府 日俄战争(1904—1905);《朴茨茅斯条约》 英国侵略西藏
.
7
2、社会矛盾激化,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风 起云涌
❖ 清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怨沸腾“
❖ 自古未闻屎上税,如今只有屁无捐”
梁启超 《中国国债史》(饮冰室合集·文集24)
❖ “业之至秽至贱者灰粪有捐,物之至纤至微者柴炭
福建:益闻社、文明社、汉族独立会;
陕西:励学斋;
贵州:科学会;
广州:群智社
.
18
2)、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 孙中山7月19日到达横滨 ,7月28日强调互相联络 为要 ;7月3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织 召开第一次联合会议 ,讨论建立统一组织问题, 商定会名、纲领、誓词、入会仪式、推定会章起草 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三章模板.ppt

中国近代史纲要_第三章模板.ppt

49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挫折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优选
50
1、挽救共和的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其挫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后领导了二 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都失 败了。它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优选
51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临时政府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卸 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 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优选
47
优选
48
2、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 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中国重新落入黑 暗的深渊。
优选
优选
35
武昌起义时用的铁血十八星旗,后来用作陆军旗。
优选
36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优选
37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 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 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 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 革命政权。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 的侵略日益扩大。而清政府日益成为 “洋人的朝廷”。正是在中外反动派 的严重压迫下,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 起云涌,遍及全国。
优选
5
优选
6
优选
7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 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1908 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 “皇族内阁”的成立,宣告清末“新政”的 破产。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近代史纲要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ppt课件
孙中山提出了建国三序,即军法之制, 约法之制,宪法之制。还提出了五权宪法, 即立法、行政、司法、考选、监察权的主 张。但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 位。
30
“三民主义”之三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即通过平均 地权的办法,避免贫富悬殊,预防将来的社 会革命。其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具体办法 是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按价收税,涨价归 公。
等的称呼 男子剪辨、女子放足之风迅速席卷全国
52
新式婚礼
53
吃冰激凌的民国新青年
54
民国白领休闲生活
55
20年代的中山公园
56
德式军校学员
57
电影海报
58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从客观上说,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 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 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辛亥革命
图为直隶学务公所外景
12
派遣留学生:清政府先后派遣留学生到日、 美等国,迅速形成了留学高潮,养成了重视 西方科技与西方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 了大批科技、法政、教育、军事等人才。
留 日 中 国 青 年 学 生
13
(3)振兴商务、奖励实业:这是新政的另一 项重要内容。1902年始,清廷连续颁布具体 措施,参酌各国通行律例,制订保护和发展 工矿、铁路和商务等实业的律例。1903年9 月,设立商部,直隶设北洋工艺总局。1906 年,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和邮传部。
《革命军》号召起来 推翻清政府,建立一 个独立、民主、自由 的“中华共和国”。
邹容墓
23
陈天华,字星台,号 思黄,湖南新化人。 1904年写成《猛回 头》、《警世钟》两 本著作。
《猛回头》和《警世钟》指出:清政府是 “洋人的朝廷”,“齐把刀子磨快,子药 上足”,“万众直前”,驱除外国侵略者, 恢复民族主权,推翻清政府。这两本书重 印了十多次,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

纲要第三章ppt

纲要第三章ppt

孙 中 山
2、心路历程:从改良主义到革命民主主义
1894年《上李鸿章书》认为,西方富强之本“ 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 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 大本也„„仿效西方„„惟坚船利炮之是务, 是舍本而图末也。” „„ “推中堂育才爱士之心,揆国家时事当务之 急,如文者亦当在陶冶而收用之列。” 可惜李鸿章未予理会。
3、流产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 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北洋军阀反 动政权开始建立: 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统治。
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1912年8月由宋教仁组建); 1914年1月停止参、众议员职务,遣散议员。 1915年5月,接受二十一条。 1916年1月1日称帝。
1900-1911年,中国有9600多公里铁路,93% 在帝国主义控制。其中完全属殖民地性质的占了 37%(俄国:东青铁路;日本:南满铁路;德国: 胶济铁路;法国:滇越铁路。共计:3700公里) 中国自主铁路660公里,全是短线,如潮州到汕 头的铁路。 疯狂攫取开矿权。1900年,李鸿章的开平矿 务局被英军以“0”元买走。日本:抚顺、烟台 煤矿。另有封建官僚与帝国主义勾结,如,安徽 巡抚与英国签约,失去铜陵、大通、广德等六处 煤矿;袁世凯手下与比利时签约,失去直隶临城 煤矿„„
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 一个民国的空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 而论,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为 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华民国的虚 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中国”。
共产党: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 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 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 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 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并没有完成”。 思考:国民党与共产 党关于辛亥革命的看 法相同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愤交迫、精神分裂,四十多天后方病愈。病
愈后,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
❖ 1843年第四次赴广州考试,仍落第。回乡后,继续 教书。几个月后,一个影响其人生路程的偶然事件 发生了:其表兄李敬芳到洪家,发现其书架上有 《劝世良言》一书,对这本书大加赞赏,洪因此也 开始潜心阅读。此书原是1837年洪第二次赴广州参 加府试时在街头所得,回来并末仔细阅读。李敬芳
❖。
❖ 不久冯被捕,洪秀全赴广州找美国传教士交
涉让耆英放人。杨秀清与萧朝贵乘机“天父” 下凡,带天父安定人心.
❖ 洪、冯商议承认杨、萧代天父、天兄传言附 身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 1851.1.11在金四村正式宣布革命以庆祝洪秀 全37岁生日(虚岁38岁)。
❖ 永安建制:东、南、西、北、翼。
❖ 进军湖南: 沿湘江而下,席卷桂、湘、鄂、皖、 赣、浙、
思想里似乎可以看到曾的影子。“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的军歌和曾国藩湘军的军歌很像。 曾之门生故事很多,其思想对后世影响甚大, 被称之为19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 曾国藩自创团练,招募军队,号称湘军。湘
军基本上是一支私家军队,军士将佐矢志效
忠曾国藩,他人难以指挥。湘军战斗力极强,
士兵来自穷苦农民,帮敢冲锋陷阵、舍身入 死。曾国荃5万围南京的疲兵历时46天抗衡太 平军20万精锐的围攻,不为所动,最终于 1864年7月19日攻破南京。可见湘军之实力。 正因为曾国藩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湘军的及强
战斗力,使得清政府面临绿营、八旗一触即 溃的情况下必须重用曾。
❖ 自湘军开始,中国近代军队性质大为变化。
湘军 淮军
北洋海军
袁世凯新军
❖ 在镇压太平军之前,曾国藩发布一份檄文, 斥责太平军扰乱乡村生活,破坏儒家纲常, 以传统文化的卫道士反对太平军。
❖。
❖ 曾国藩受过几次挫折,但愈挫愈勇,直至消 灭太平天国。其先在靖港这役投水自杀,被 手下救起,又在九江之役水师遭太平军痛击 而投水自尽。驻扎祁门遭遇危险,挫折可谓 不少,但其均能忍受,以百折不挠之精神战 胜太平军。
❖ 鸦片战争的影响
白银大量外流,恶化了经济,铜钱贬值。18世纪 一石米3000文铜钱,而当时一两白银兑换1000 文铜钱,故一石米能换3两白银;鸦片走私泛滥 使中国白银大量流失,银价急剧上升,一两白银 换2000文铜钱,因此鸦片战争前后的一石米只能 兑换1.5 两白银,农民地租负担增加一倍。广州 受鸦片贸易影响很重。自给自足农业遇到瓦解。
之言使洪有所悟,他从《劝世良言》印证六年前病
中梦幻,说:“书中所言与梦中所见所闻相符之处 甚多。”后来洪秀全开始编故事说,那次得病是上 帝接他上天,要他诛杀妖魔,为民除害;上帝为什 么接他上天,是因为他是上帝之子,耶稣之弟。他 是奉命下凡斩邪扶正,建立人间天堂的。
❖ 在冯云山的支持下,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李敬芳 为第一位成员。(本来冯云山位仅居洪秀全之下, 在杨秀清、萧朝贵装神弄鬼之后,冯实力下降,这 是后话。)然后洪撇掉孔子“至圣先师”牌位,惊
200%; 土地:1661-1850,从5.49亿亩增加到7.37亿亩,增长
35%; 以上的不平衡导致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人地矛盾因
为官府的盘剥更加显现,如果政府税赋不重,人均1.86亩 足可以养活一个人,但土地并不集中,无事可干的流民 越来越多,得不到政府的社会保障,自然容易一呼百应, 走上造反道路。
❖ 政治腐败
3000两可捐得一知县之职,为了捞回这笔投资, 如何搜刮呢?
❖ 武备松驰
旗人已颓废不堪;绿营兵丧失斗志;鸦片战争没 有让清政府重振军威。
❖ 自然灾害
1849年广西饥荒。1851年金田大起义。
❖ 客家人与基督教
客家人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语言、习俗不 同以及客家信仰基督教与“本地人”信仰偶像、 神灵之间,使矛盾激化。
❖ 曾是一个领袖气质鲜明的战略家,周围可聚 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颇似毛泽东。实际毛 泽东是学习曾的。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出 众
❖ 曾能训练出一支组织性、战斗性极强的军队, 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其部队的忠诚思想鲜明, 深受曾治军如爱民仇敌思想的薰陶。湘军唱 类似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类的军歌。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 战略错误。林凤祥、李开芳孤军深入,清廷幸免于 难。
❖ 意识形态冲突。捣毁庙宇、神像得不到士绅和农民 的支持,非正统的基督教又使洋人反感。
❖ 领导集团素质太低。内讧;倡导一夫一妻制,自己 却有众多老婆,洪88个,杨36个,韦14个,石7个。
❖ 湘军领袖才能出众,曾、左、李全为博学、能干、 理智之士。
❖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起义
教科书的评价正面. 袁伟时的评价:意义不大.
四、曾国藩与湘军
❖ 曾国藩,湖南湘乡县人,(1811-1872), 1838年考中进士,学习宋明理学,养成了处变 不惊、临危不惧、务实克己的优良品格。其曾 氏家训影响至今。蒋、毛都深佩曾国藩。毛曾
经说与湘军集团 (1851-1864)
一、洪秀全(1814-1864)及太平军起义
❖ 祖籍梅州,五代祖迁至花县,讲客家话。 1814年出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洪 秀全埋头书斋,热衷于科举,以实现改变门 户、光宗耀祖的抱负。四次参加科举考试, 均不第。第三次1838年的落第导致洪秀全忧
散学童,停闭书馆。并将其名字由洪仁坤(小名火 秀)改为洪秀全。盖取名“秀全”,寓意“禾乃人 王”也。在花县难以立足,洪冯等人离乡,遍游天
下沿途传教。冯云山到了桂平,大力传教,在紫荆 山建立起了几千人众的拜上帝会组织。洪后来从广 西回到广东继续以塾师为业。1847年洪再次去广西 寻找冯云山,看到冯云山将拜上帝教成员发展至 2000余人时,不禁欢喜欲狂。
攻克武昌: 苏、豫、闽、川、沪多个地区,建立 14年之久 占领南京: 的政权。
❖ 内讧(天京之变):杨欲杀洪,洪求韦,韦 欲杀石;石出走,韦杀杨,走向衰亡。
❖ 挣扎:洪仁玕、陈玉诚、李秀成等后期的努 力;
❖ 天京被围,洪自杀身亡。
二、太平天国及其它起义等社会动荡的根源
❖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与土地间的不平衡导致“大治大乱”,“王朝轮回” 人口:1741-1850,人口从1.43亿增加到4.3亿,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