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方法
四年级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
四年级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1四年级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一、抓住课文主线,理清篇章层次说明文具有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理清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1、理清课文的整体层次。
说明文的层次结构是有规律的,通常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分层次、逐步进行说明。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一般说来,说明某一事物作用的文章,常常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组织内容;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的文章,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组织内容;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的文章,通常要先将事物分成几个部分,然后再分别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理清说明文的层次结构,还可以采用抓文题的方法。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富饶”是课文的主线。
第一自然段先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接下来写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富饶。
因此,抓住标题中“富饶”一词,课文的层次结构就清楚了。
2、理清段落的说明层次。
一般的说明文在结构上是按照一个自然段阐述事物的一个方面来进行说明的,而且通常在段首提出说明重点,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
因此,抓住这一特点,也有助于理清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二段写海水,第三段写海底,第五段写海滩上……而且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中就揭示了这一段要说明的中心,这就鲜明地反映了说明文内容组织的一个特点。
二、学习课文语言,了解叙述方法说明文中的语言文字一般都具有简单明了、准确周密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理解所学课文的语言特点,根据具体的文字来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1、学习比较的方法。
用比较方法,训练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周密性的特点,可采用加词、换词、去词的方式进行。
例如,在《赵州桥》一文中,“它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一句,如果把“参加”和“设计”顺序对调,或者去掉“参加”一词,表达的意思就和事实不符。
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的比较训练,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严谨和周密的特点。
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说明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说明文的四步阅读教学是在系统科学原理指导下,从整体出发,总体确定教学目标及要求,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四步”教学法具体为:第一步为导读,引导学生对单篇课文进行剖析,分初步感知,精读课文和总括性指导,意在通过训练,使学生总结出阅读规律,进而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步为助读,在学生对阅读说明文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表达能力。
第三步为学生自读,其方式为粗读、精读、质疑、讨论互答等形式。
用自主阅读代替被动接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步为验读,通过练习,迁移训练,试题检测等手段,对学生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予以练习、巩固、检验。
“四步”阅读法,依照循序渐进、授人以渔的原则设计,重在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安排了约三个单元的说明文,因此初中阶段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也是一个重点。
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说明文的“四步”阅读教学法。
(一)引导阅读教学中,第一阶段选取的几篇课文作为讲读篇目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对课文进行剖析,讲清其中带规律性的知识,教学生阅读说明文,例如,第一单元中选取《苏州园林》作示范篇目,引导学生学习,具体操作是:1宏观把握: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文眼;阅读预习提示,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弄清学习的重点,明确课文学习目标,以便有针对性的学习,然后根据预习提示初读课文,逐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最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概括能力。
2、熟读讨论:按阅读说明文要注意的五个方面,逐一对照加强领会,以达到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说明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说明文,比如使用说明、实验报告、操作说明等等。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说明文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好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关于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第一步:讲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在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解释某种问题或方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在表达方式上,说明文通常使用客观、简洁、清晰的语言,避免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或者讲解说明文的结构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特点。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优秀的说明文进行解读,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通过对范文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以及说明文有哪些特点。
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中客观、简洁的表达风格,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教学示范和实践在学生对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教师接下来可以进行教学示范和实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说明文类型,比如使用说明、操纵说明等等,给学生展示一些范例,并解释其中的写作技巧。
教师还可以利用教学示范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说明文的写作过程中,进行一些实践操作。
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写作练习,比如让学生撰写一份使用说明或者操作说明。
在学生进行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善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分享和讨论,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写作技巧。
第三步:评价和反馈在学生进行了实际的写作练习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改进。
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从结构、语言、逻辑等方面进行评分,同时还可以指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一、总体目标确定文教学采用目标教学法,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目标导向性目标交互式学习。
在文教学中,教师首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基于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取得教学目标。
确定目标的步骤包括:总体教学目标是文教学的最基本形式,它表明教师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总体教学目标一般由教学内容决定,例如教学内容为描写一幅画,则总体教学目标可以定义为“学生能够把画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并有能力恰当描写这幅画”。
即使教学内容是概念,教师仍然要给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掌握复杂的概念。
(2)将总体教学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在设计文教学活动前,学习者需要将总体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即将总体教学目标以一系列具体学习目标来表述,例如总体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把画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并有能力恰当描写这幅画”,就可以分解成“学生能够识别图画的组成”、“学生能够把图画的各个组成部分描述出来”、“学生能够看到图画并大致描绘图画”等具体学习目标。
(3)列出文教学的具体任务二、材料准备文教学的成功实施需要有良好的教学材料作为支撑,而教学材料的准备涉及从字面上的教材读物等内容。
教师在准备文教学材料时,需要首先考虑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有针对性地收集教材内容,以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
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学习者容易理解和记住的信息,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如果要传授诗词写作,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关的诗,学生可以通过诗歌记住相关的内容,记住新的创作技巧,以便表达灵感。
三、教师任务根据文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把文教学活动看成一个系统,即为学习者提出一系列学习目标,要在许多年级和课程中达到有效性,教师的任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1)积极进行创意评价在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创意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探索自己的潜能。
而创意评价的基础是严格的教学要求,只有教师能够把控教学计划,把控教学内容,才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批评与点评,让学生能够受益匪浅。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说明文是一种介绍某种事物、现象或者方法的文体,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体。
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说明文也是一个重要的写作类型。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设计有效的说明文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关于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特点在进行说明文教学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可以通过举例子、分析范文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说明文的特点。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既可以采用直接讲解的方法,也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可以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说明文,再让学生互相交流、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是说明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第二步:教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了解了说明文的特点之后,接下来就是教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了。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题目、提纲、论据、结尾等,这些都是写好一篇说明文不可或缺的。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范文、讲解写作技巧等方式来教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写作的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素。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导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素时,应该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为每个学生的文学素养、写作基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教学,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步:指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在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及时给予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及时指导学生改进写作。
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技巧。
在说明文写作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相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地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技巧。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说明文教学是日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这种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各种说明文,如使用操作手册、组装说明或使用说明等等。
好的说明文教学不仅要涵盖诸如技巧或策略之类的信息,还要包括针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探讨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设计适合每个步骤的教学策略的建议。
第一步:介绍说明文的类型以及其特点在教授说明文之前,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类型和特点。
学习者需要明确了解每个类型之间的区别及这些类型常用的表达方式。
此外,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这些文本,理解文中所述技能和操作的目的,以及它们对特定场景的适用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可以直观了解了掌握每一种类型的重要性,以及他们需要注意的重要要点。
教学策略:1. 给学生提供文字解释以及示例:在讲解说明文的类型和特点时,用简短而流畅的文字解释及相应的示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特点。
2. 制作图表、图解等:制作图表和图解师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向学生介绍说明文的类型。
图表能解释这些类型及其重要特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第二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策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或者说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掌握说明文技能,教师需要综合各种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散步策略:1. 视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常常在学习时使用图像和绘图。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图解、图表、甚至视频可以帮助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能。
2. 听觉学习者:使用语音和文字可以帮助这种类型的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技能。
演示、口头描述和课堂讨论都是有效的教学策略。
3. 动手学习者: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动手技能。
一些学生可能在制作活动工作时表现出色,而另一些则是视觉学习者。
为后一种学生提供图示,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动手实验,是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此外,还可以讨论不同的场景,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说明文是一种介绍性文字,通过其清晰的步骤和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做某件事情或者使用某种工具。
在教学中,说明文的编写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技能或知识。
下面将介绍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说明文教学。
第一步:选取合适的说明文材料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说明文材料。
选择的材料应当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内容应当简单清晰,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老师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学习背景,选择合适的说明文材料。
对于小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制作手工或者烹饪的说明文,而对于高中生则可以选择一些较为复杂的操作性强的说明文,如电子产品的组装或者软件的使用说明。
在选择说明文材料的过程中,老师还需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并且要确保材料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相适应。
只有选取合适的说明文材料,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
第二步:设计说明文教学的教学活动在选取合适的说明文材料之后,老师需要进行说明文教学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围绕着说明文的内容展开,将说明文的内容分解成适当的步骤,然后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可以设计阅读理解、重点理解、语篇分析、操作练习、实际操作等多种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说明文内容,并掌握相应的技能。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老师还需要注意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设计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提高他们的技能。
老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和提高。
第三步:评价与反思在进行说明文教学之后,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对教学进行反思,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探讨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探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方法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说明文属于理论性文章,但是理论层面往往显得抽象,难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实地探索或调研。
对于说明文中陈述的某些词语,同学们可以亲身体验,并进行分析、总结。
这种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知识。
二、概念化学习的方式对于说明文中具体的一些关键词汇,比如“机器人”、“射手座”等等,教师应该注重概念化的学习,有可能在教学中引入基础的物理、化学、星座学等相关知识,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说明文体裁往往用于解析某种现象或事物,而这些现象与事物往往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借鉴启发式教学的方式,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设计一些思考性的问题,以求引导学生去发现、创造、研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发散式思考,尝试把所学的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学生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四、互动性教学的方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娴熟运用点、面、线的结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针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感受到伙伴间的学习和思考氛围。
互动性教学在说明文教学中十分有效,因为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的同时弥补一些难于讲解的知识空白。
五、分步骤教学的方式分步骤教学对于说明文的教学也非常适用,老师需要把一个概念或内容一点一滴的给出,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一步步地理解,学习,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向,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理解和提高的过程中走得更加稳健和扎实。
通过以上五种教学方式的搭配和运用,这样的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将会形成“学思合一,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有哪些1小学语文教学说明文方法一、读:设法读精彩首先是指向性朗读,许多说明性文章中往往会有许多术语,读起来会很拗口,内容也难以理解。
阅读教学时更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理解、消化、吸收,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其次是情趣性朗读,如模拟读、想象读、美读等。
这样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地读,就会读出言表之意,探出言里之意,更悟出言外之意。
二、品:品析语言,悟出方法我们在教学说明文时,应该不知不觉中巧妙渗透、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从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切不可枯燥讲解。
1、自主感悟,感受不同的说明方式。
说明文的语感教学,在引领学生掌握文本所承载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点拨学生体会其说明方式的丰富多样。
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渗透,使知识获得与方法渗透合二为一。
2、理清关系,感悟语言的逻辑性。
说明文教学,要致力于从整体和局部上梳理和把握说明文的内在逻辑结构,这对学生今后说话写文章有条有理是大有裨益,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通过教师一步步精心地预设,不仅使学生读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授他们以“渔”,掌握读懂此类文章的方法。
3、替换比较,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比较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换词或删词等方法,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拓:有效拓展,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度拓展,创造性地设计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活用说明方法,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
1、从科学知识维度出发,从内容上关照,拓的是课本内容。
通过实践,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丰富更立体的感知。
2、从语言学习纬度出发,发展语言。
科普文中也有文本的空白点,在空白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利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并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首要任务。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播放视频、组织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说明文的魅力。
例如,在讲解《太阳》一文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太阳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太阳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从而引出本文的主题。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其目的是为了解释、说明一种事物或现象。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默读、朗读、分角色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月亮》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进行朗读和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在讲解《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地球是怎么形成的?”、“地球有哪些特征?”等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四、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比较和总结。
例如,在讲解《植物》一文时,教师可以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等,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五、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说明文的情境中。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氛围和意义。
例如,在讲解《动物》一文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森林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动物角色,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描述的动物特征和习性。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创建情境,激发情感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于这样枯燥的说明文,我们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让学生欣赏大海美丽的景色。
在一个克鲁托、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探究的性欲,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就及时唤起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如果存有机会想要不敢回去看看一下大海?你能够用一个词形容你心中的大海吗?使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猜测,教师再不失时机地表彰鞭策学生。
这样,就唤起了学生自学课文的热情。
二、朗读品味,感受语言特质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害怕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课文,所以抓紧时间用以传授课文中所谓的知识点。
这样,只可以褫夺学生主体参予的机会,往往事倍功半。
学生对字词的脆弱主要就是略去的,所以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恰当的语言展开鼓励,使学生充份地念,大二中领悟说明文语言的细致、精确和科学性,效果比纯粹地分析课文必须好得多。
在学生初步介绍了课文所用的表明方法后,我使学生民主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从读中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并布置朗诵任务:把特点通过念整体表现出。
由于之前学生对文章的特点和表达方式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
因此,学生在朗读时已触摸到文字的“温度”,自己的感情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中。
在学生朗读时,我又巧妙地对语言特点进行点拨。
随后,我还通过让学生同桌互读、互评的方式,通过师生合作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质,理解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一个数字、一个举例、一个比方,都在学生在朗读中成为他们对文字宣泄的载体。
既让学生感受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三、比较品评,认知文体特点说明文教学如何“识文辨体”,特级教师姜茗芳老师在执教《太阳》一课所用得“比较法”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
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开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说明文的教学方法,欢迎阅读。
一、深入浅出——教学语言的煽情性。
很多教师面对说明文觉得课堂语言乏味、枯燥,其实不喜欢教,学生也觉得说明文的学习过于理性,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三言两语,学生昏昏沉沉,也不喜欢。
其实,科学小品文或者说明文,充满了神奇,教师要在对说明对象、事理等有足够的了解后,对文本内容建立自己独特的理解,用生动、幽默、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诱导学生一遍遍读文,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到和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说明文别具一格的趣、情、理。
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幽默。
”二、品读咀嚼——感受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
这就要求它必须使用准确的语言,即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的词句,都要求准确无误。
教学说明文时就要抓住这些词句进行咀嚼、比照,让学生充分感受说明文的用词艺术。
《神奇的克隆》一文中有一句“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人类的科技成果。
”语感敏锐的同学就会质疑,这里为什么要写“可以”一词?这样写不是降低了克隆技术的神奇吗?去掉可以吗?这就很有须要让学生反复咀嚼,进行比照研读,深入思考,从而认识到说明文独特的语言特点,语言表达的严谨、准确性,领会说明文的科学性。
这是其一。
其二,还在学生的深入讨论中,认识到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一定要和高尚的道德相结合才能造福人类,反之,则会祸患民众,这是我们大家都要警觉的。
三、比照赏读——体验内容的情趣性。
教师们总是习惯的以为教一篇说明文,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的。
于是课堂上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生硬地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抽象的概念一个个强加给学生,结果导致语言被分析的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
科学没有了生命,文字失去了魅力,情感游离了文本。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说明文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获取信息、扩展知识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教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一、课前导入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篇与说明文主题相关的短篇故事或新闻,给学生留下一个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例如,当教授有关动物行为的说明文时,可以先讲述关于动物有趣故事,引出让学生猜测动物行为原因的问题。
二、提供背景知识为了增强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这可以通过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使学生对说明文主题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归纳总结出关键信息。
三、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全文阅读,培养学生捕捉文章大意和架构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快速浏览标题、首段、结尾等部分,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阅读。
四、学生问题推导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这些问题可以涉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论证方法、论据支持等方面,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答案讨论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五、阅读策略指导说明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关联等。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说明文类型和题材,向学生介绍相应的阅读策略,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练。
通过多次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阅读素材丰富多样教师在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选择丰富多样的阅读素材,如科普文章、实验报告、说明书、说明性广告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扩展知识和了解不同领域的信息。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说明文教学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说明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并解释事物或现象。
而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教师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种关于说明文教学的三个步骤设计。
第一步:导入讲解在说明文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需要进行导入讲解。
导入讲解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有趣的事物或者展示一些引人入胜的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物的生活方式、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说明文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步:示范指导在导入讲解之后,教师需要进行示范指导这一步骤。
示范指导是说明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来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结构和技巧,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在示范指导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适合学生理解和模仿的说明文进行讲解和解析。
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写作技巧以及篇章衔接等方面来向学生展示说明文的写作要点。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说明文例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让学生能够在示范指导中深入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在示范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互动式的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得到指导的也能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步:实践演练在示范指导之后,教师需要进行实践演练的步骤。
实践演练是说明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实践演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文写作技巧来完成一些练习,比如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或者描述某一事物的过程等。
在实践演练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来完成相关的写作任务,并且可以通过教师的点评和评价来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教学目标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以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掌握说明文的结构: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引言、正文和结尾。
提升说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事物、讲解事理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强调客观性和准确性。
说明文的特点:用词准确、简练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以事实为基础,注重客观描述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可以问:“大家能分享一下生活中见过的说明文吗?”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 实物演示法选择一些身边的物品或图像,进行实物说明。
比如,可以带来一种植物,向学生说明其生长环境、特征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某一主题,例如“如何写一篇关于动物的说明文”。
各组通过讨论汇总出要点,然后分享给全班,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
4. 范文分析选择优秀的说明文作为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结构和语言。
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这篇说明文的主题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语言是如何准确、生动的?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简单的说明文,如“介绍我喜欢的动物”或“我的一天”。
通过实际写作,加深对说明文特征和结构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口头反馈:在课堂讨论和分享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说明文进行批改,提出修改建议,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技巧。
课堂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与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其他文体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技巧教师的说明文教学,不能把教学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文章所介绍的知识上,不能把语文课的说明文教学上成了科学课,要立足语文本体性目标,把说明文也教出浓浓的语文味。
那么,今天小编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技巧给大家参考!1小学语文说明文方法技巧1. 理解——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为了清楚明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作者会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而说明文教学时,教师应致力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的。
如《鲸》的第一自然段作者集中笔力说明鲸很大,为了说明这一特点,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方法来说明鲸很大这一个特点。
如果把文中“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做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
”去掉,与原文表达效果有什么区别。
学生在对比中明白,作者着力于此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告诉读者“鲸很大”,更是通过一次次的强调,让这个特点一次次撞击读者的内心,从而明白说明方法在说明事物特点时的独特作用。
2. 内化——体会语言的严密准确说明文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可以任由思想驰骋,恣意夸张,说明文的语言必须严密准确。
如何带领学生去体会说明性语言的这种特色,是属于语文本体性的内容,是说明文教学课堂的重头戏。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无误首先体现在那些列举的数字之中,而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严密的是文中的一些起修饰或限制作用的副词或形容词。
如《只有一个地球》中,“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句中“至少”一词,本身极其普通,可是在这里却对于句子表达的准确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去掉“至少”,对比朗读,体会表达效果,从而明白,作者用它强调了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过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强调了地球对于人类的性,照应了课题“只有一个”。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说明文讲求科学,所以用词精当,语言准确,是很好的学语言的范本。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说明文的教学方法一、品词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作者为文的目的不外乎传授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而这全靠语言文字来完成。
因此,对语言文字的深刻领悟,便是准确理解思想内容、接受信息的首要因素。
“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叶圣陶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词、“追根”、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扣“词眼”法。
所谓“词眼”,指“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的关键词句。
教《蝙蝠和雷达》,揭示课题后便设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中间加一“和”字?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把课题与课文联系起来去探究。
蝙蝠和雷达有相似的功能,雷达的发明是由于受到蝙蝠的启示。
因此,讲读时紧扣“启示”一词,展开教学思路,既要求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本身的涵义,又引导学生认识“启示”在发明雷达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语言训练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课文重点部分是“试验”和“研究”。
前者是揭开“秘密”的基础,后者是揭开“秘密”的关键。
理解这两层意思。
第一步,明实验。
让学生默读介绍蝙蝠的段落,比较三次试验的异同点,并找出重点句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因果关系。
第二步,知原理。
抓住“不是……而是……”句提出深层次问题;蝙蝠在夜间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学生读读、议议,并进行点拨,板演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夜行时,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进蝙蝠耳中,于是蝙蝠便作出反应,绕开障碍物而继续飞行。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将这一原理密切联系实验思考: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中,铃铛会不断地响?这“联系前后”的一问,使学生明白了封住蝙蝠的嘴巴,超声波无法发出,因而蝙蝠无法用超声波探路,只能乱飞乱撞;而塞住耳朵,则又使蝙蝠无法接受遇上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因此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
说明文作为小学语文中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小学阶段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呢?
一、注重理解课堂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进行理解。
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还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
二、注重实践课堂
理解课堂虽然重要,但是实践课堂同样不可缺少。
在进行说明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通过观察校园中各种设施的说明文,让学生试着撰写与其类似的说明文;或者是通过观察菜谱、使用说明等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让学生总结出说明文的共性和不同点,再进行仿写实践。
三、注重思维拓展
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注重思维拓展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针对某一个简单的说明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大难度,让学生尝试着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个内容,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注重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是孩子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同样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借鉴自身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说明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说明文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需要注重理解课堂、实践课堂、思维拓展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能力,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
说明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说明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一)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指以一个实际问题或事件作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和解决之道,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在说明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学习,从中获取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等。
例如,在教学厨房用具保养说明文时,可以选取一个优秀的保养说明文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也能够锻炼其问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操作法说明文教学强调的是“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通过亲身操作和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说明文的内容和用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高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怎样防晒说明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上亲自操作涂抹防晒霜,让他们体会到正确防晒习惯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试验、总结,深入了解防晒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指带领学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实地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和实际操作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例如,在教学如何保养空调说明文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实际的空调维护点,让他们和维护技术员们一起学习保养空调的具体方法和实际操作步骤,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练习。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空调保养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从而更加熟练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思考题目1. 如何通过案例研究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 在说明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字内容?3. 你认为实践操作法在指导学生学习实用类说明文方面的应用体现了哪些优点?4. 怎样利用实地考察法指导学生掌握一项具体技能或知识点?5. 简述说明文教学的目的和重要性?三、结语本文总结了说明文教学的实践方法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教学方法(摘记)(一)说明文的教学重点应是:(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让学生获取文章所说明的科学知识。
(2)理清说明顺序。
(3)学习和掌握说明方法。
(4)品读说明文的语言。
(二)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
作者在说明事物时往往通过因果、连锁、比较、分合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揭示事物间联系规律,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成因、结构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既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范文。
教学中,如何把握事物特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发展智力呢(一)扣“词眼”法。
所谓“词眼”,指“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的关键词句。
教《蝙蝠和雷达》,揭示课题后便设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为什么中间加一“和”字这就促使学生自觉地把课题与课文联系起来去探究。
蝙蝠和雷达有相似的功能,雷达的发明是由于受到蝙蝠的启示。
因此,讲读时紧扣“启示” 一词,展开教学思路,既要求学生理解这个词语本身的涵义,又引导学生认识“启示”在发明雷达整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把语言训练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课文重点部分是“试验”和“研究”。
前者是揭开“秘密”的基础,后者是揭开“秘密” 的关键。
理解这两层意思,第一步,明实验。
让学生默读介绍蝙蝠的段落,比较三次试验的异同点,并找出重点句进行概括,帮助学生认识事物间因果关系。
第二步,知原理。
抓住“不是……而是……”句提出深层次问题;蝙蝠在夜间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学生读读、议议,并进行点拨,板演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蝙蝠夜行时,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进蝙蝠耳中,于是蝙蝠便作出反应,绕开障碍物而继续飞行。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将这一原理密切联系实验思考:为什么第二次和第三次实验中,铃铛会不断地响这“联系前后”的一问,使学生明白了封住蝙蝠的嘴巴,超声波无法发出,因而蝙蝠无法用超声波探路,只能乱飞乱撞;而塞住耳朵,则又使蝙蝠无法接受遇上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因此出现了同样的结果。
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蝙蝠夜行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使他们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第三步,扣蝙蝠和雷达的联系。
“研究”部分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启发学生根据“反复研究”四个字想象出研究的全过程,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绘出雷达是怎样工作的简图。
通过比较、切磋,学生抓住了雷达与蝙蝠相联系的关键句子,搞清楚了二者各部分的对应关系,领悟到标题上“和”字原来就是“启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创造了雷达,学生也学会了联系,油然而生对科学研究与创造发明的兴趣。
这样步步扣词眼,拾级而上,不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也让学生学会了分析文章的方法。
(二)用剥茧法。
即通过语言文字层层发问,引导学生“打破砂锅一一问到底”对课文进行追根究底的分析,探索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琥珀》一课写的是一块包有两个小虫的琥珀。
人们认识这块特殊的琥珀是从这里入手的:透明的琥珀里有两个小虫,而且仍旧好好地躺着;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都可以看见,它们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根据这块琥珀的特征(个性)和这两个小虫的生活习性,按照一般琥珀形成的过程,人们推想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便能晓悟两个哲学观点:一是个别和一般。
讲读从整体考虑,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品词悟理:①什么是琥珀②课文中介绍的琥珀是什么样子找出有关语句。
③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有哪三个阶段④“松脂球”把两个小虫一齐包住,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形成这一状况⑤松脂球形成化石这一阶段,需要哪些条件⑥是不是所有的琥珀都包有两个小虫呢⑦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出什么这样由引导学生分析这块琥珀的形成,得知一般琥珀形成过程的认识,像剥茧似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既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又掌握了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二是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教学松脂球把两个小虫一齐包在一起的有关部分,引导学生议论:①造成松脂一定要往下滴的条件是什么②苍蝇和蜘珠怎么会让松脂包住呢③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凑巧④假如树干上没有这两个小虫,或者距离很远,会出现什么情况这样透过语言文字步步推进,让学生认识到,一大滴松脂包住两个小虫看来是一件非常巧合的事(偶然性),但从这时的情况看,松脂往下滴,两个小虫停在树干上,松脂包住小虫又是一定的(必然性)。
这就使学生领略到偶然性中蕴含着必然性因素的深刻道理,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理清文脉说明文的脉络,往往通过因果、相承等等逻辑关系来展示事物间联系规律,说明事物特征,而这又每每通过结构层次表现出来。
教学中,可教给学生“找关系法”,即分析层次,理清和把握作者阐发事物特征的思路,领悟意味,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蛇与庄稼》是著名的散文家秦牧撰写的。
教学时理文脉, 可从不同角度去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一是抓因果关系,培养判断能力。
第一段主要写蛇与庄稼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种复杂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因果关系,通过四个层次表达的。
可抓“奇怪”一词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边议:第一个“奇怪”指的什么是什么事使“大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洪水后连续几年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呢老农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奇怪办法为什么蛇放到田里,庄稼就获得了大丰收在读和议的过程中,学生便发现3、4句和9、10、11句,第6、7句和第12句之间都是倒装因果关系。
其中第10和11句之间,以及第11句几个分句之间也都是因果关系。
作者从正反两方面,通过句与句、句与句群、句群与句群之间的因果关系,脉络分明地揭示了蛇、田鼠、庄稼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田鼠与庄稼是直接关系,蛇是通过田鼠而与庄稼产生间接关系,因而是一种复杂关系。
而这种复杂联系的决定因素是蛇。
让学生根据特定的条件,判断出事物的结果,这不仅领悟了语言文字中所传授的“道”(事理),而且运用概念判断事物的能力也得到训练。
二是抓连锁关系,培养推理能力。
第二段描写猫和苜蓿的复杂关系,是通过两个层次间的连锁关系来反映的。
可这样设疑:猫和苜蓿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课文从正反方面,运用假言推理的形式加以说明。
第3句从反面假设推理,第4句从正面假设推理。
这两句的几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式的连锁关系,步步进逼,层层推理,深刻阐明了猫、田鼠、蜜蜂、苜蓿之间的直接联系,而猫是通过田鼠、蜜蜂与苜蓿构成间接关系。
引导学生抓住这一复杂关系进行推理,不仅理清了这一段的脉络,而且学会了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有助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三是抓相承关系,培养分析能力。
第三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事物间联系,并点明文章中心。
第3句是个多重复句,承上启下。
抓住这个过渡句与上下句群间相承关系设问,便能理清这段文章的思路和线索:第3句和上下句有什么联系哪些是简单联系(1、2句)哪些是复杂联系(4、5句)为什么人与病人之间是复杂的联系再抓住“也许,,甚至,,”这一句让学生理解人和病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口痰而发生间接关系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启发: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呢你能举出事物间有着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的例子吗这样抓住词句间相承、递进等逻辑关系诱导学生分析事物间联系,再让学生综合生活中实际,进一步分析推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便能逐步提高学生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是抓分合关系,培养概括能力。
课文最后两句是由前三段所举的事实而得出的必然结论。
这个结论和全文的关系是分合关系。
即先分述后总结。
教学时回视全文,步步设疑,引导分析:①蛇与庄稼、猫与苜蓿、人与病人之间有什么联系②这三个例子讲事物间的联系有哪些相同处③事物间的联系是复杂的,我们应该怎样为什么要掌握它们的规律呢这样让学生分析、比较,由现象到本质,由个性到共性,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属性,不但领会了文章所蕴含的事理,而且学到了正确思维的方法与规律,使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
说明文是以介绍科学知识为基本内容的。
教学这类课文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
笔者感到,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以下学习方法:一是抓住知识要点一一课文究竟讲了哪几点知识,即读懂内容;二是研究课文写法——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以体现语文学科的个性教学任务;三是联系相关知识一一由课内扩展到课外,通过知识的拓宽,促进知识的系统和迁移。
学生掌握了说明文的一般学习方法,再拿到同类型课文,使能举一反三进行学习。
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方法,唯有实实在在地训练,而训练切忌按一般的思维程式或应用现成结论来解决问题,要善于变通,善于创新,以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如教《鲸》:训练读。
巧妙设问,点引方法,让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同时,训练学生多种形式读书的能力。
开头设问:“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鲸的知识”让学生着眼整体扫读全文,抓住每段主句(即基本要点),了解文中介绍了鲸的大小、类属、种类和生活习性并——板书,训练速读能力。
第二段是重点,设问:“这一段讲什么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与第三段有何联系”让四位学生轮读,其他同学听、思、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理解能力;介绍鲸的四个生活习性,其中“吃食”、“呼吸”,不同种类的鲸有明显区别,指导圈画细读、比较、议论,寻求异处,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研读能力,又使学生学到了分析课文的方法。
训练说。
说明文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为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可采用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
第一段写鲸的进化过程,学生难于理解。
用投影片打出鲸在陆地上、浅海里、海洋里三种不同形体及年代,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表漫长时间的词语,并要求学生用“准确连贯的语言”多角度口述鲸的进化过程和原因,适当展开想象,这就训练了学生思维和语言的流畅性、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