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析和式治理辨
一个原则,两套思路,三种模式 ——议论文的结构
一个原则,两套思路,三种模式——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而有理、有据须建立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
这“序”就是结构。
一篇好的议论文肯定是一篇讲究构思、结构清晰的文章,而这种文章往往也是最容易吸引读者眼球的。
一、一个原则。
在进行谋篇布局时,一定要遵循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原则,集中火力,攻其一点。
根据这些标准,注意两点要求:完整、清晰。
其中,完整是指结构完整,论述完整,思路完整。
清晰是指说理清晰,条理清晰,层次清晰。
到了初三,大多数同学写议论文能基本做到有头有尾,因此,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清晰上。
二、两套思路。
第一种是三段论式,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中心论点)——解决问题”。
第二种是因果分析式,基本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这两种思路是比较普遍的,也是实用的,一般的作文题都可以用这两种思路来构思成文。
三、三种结构。
三种基本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作文训练1论点和分论点的设置并尝试添加论据以挫折为论题:试拟论点:试拟分论点:A勇于面对挫折是一种磨练。
B对待挫折,我们要有恒心。
C战胜挫折,你就会成功。
D直面挫折-----发明天才的摇篮。
E勇于面对挫折是一种心态。
F(除上述之外再拟分论点)(二)“三三制”式。
“三三制”式是: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
当然,所谓的“三三制”只是一种基本模式,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保证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丰富性。
作文训练2(补充论据)A只有选择勤奋,才能有所成功。
宋濂在艰苦的条件下,还不能“弗之怠”,他成功了;⑴;⑵。
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B:成功离不开坚持。
马克思笔耕不辍,坚持了40年写成了《资本论》。
达尔文写不断钻研,坚持了20年,著有《物种起源》。
①②③C选择正确的,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司马迁不选择忍辱苟活,就不会成为史圣;如果霍金不选择天文物理,就不会写出《时间简史》;①②面对人生,不同的选择。
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应对
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应对多民族的国情决定了民族问题是中国长期面对的敏感问题和重要问题。
当前的中国民族问题,既体现了原有的特点,又以新的形式和强度体现在新的社会整体发展中。
一、当前中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形式及其表现整体来看,中国当前的民族问题主要有四种形式,即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问题、现代化冲击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存续和发展问题、民族自治地方和中央政府的关系问题。
之所以将以上问题列为主要形式,是考虑到这些问题的敏感性、重要性、普遍性和突出性。
1.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活动存在将族性(ethnicity)邪恶化的倾向作为反对国家建构的历史遗留问题,民族分裂分子坚持狭隘的族裔民族主义(ethnic nationalism),面对国家统一大势和国家合法力量的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以境外为立脚点,打着过时的民族自决旗号寻求外部支持,并通过境外操控,在边疆民族地区制造恐怖事件。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主要以点式的、小规模的恐怖活动为主。
但2008年“3·14”事件和2009年的“7·5”事件却以突发的、剧烈的城市骚乱的方式出现,其中“7·5”事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造成人员伤亡最重、经济财产损失最严重、社会影响最大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回首“7·5”事件,可以觉察到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一力量被激活、被利用,它就是族性。
族性被西方学术界视为民族认同和民族一致性形成的基础,也是制造和引发民族冲突、民族暴乱的有效动员工具近期发生的这两起事件存在着许多相似性,甚至可以说是如出一辙。
策划和煽动者都以实现民族分裂为目的,以部分民族成员的族性认知为(宗教因素在族性认知中具有相当的权重)基础,以民族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炮制的本民族受到汉族和国家的不公正对待的谎言为借口,利用民族认同,煽动民族情绪,强化民族分界,扩大群体事态,以期制造民族仇恨。
2020高考语文 考前读与练 正确使用成语素材 新人教版
正确使用成语基本内容及要点:1.判断成语的组成方式(语法结构类型),了解成语的词性及成语的搭配特点。
2.根据成语的结构特点,学会推测和阐释成语的基本意义。
3.学会区别意义相近的成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4.提高综合判断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是否正确的能力。
(一)成语的结构类型:1.成语的结构类型和短语类型基本一致,大体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①联合式:不卑不亢扑朔迷离魑魅魍魉防微杜渐②主谓式:烽火连天夜郎自大情随事迁毛遂自荐③动宾式:搜索枯肠饱经沧桑贪天之功问道于盲④动补式:逍遥法外无动于衷无济于事退避三舍⑤偏正式:咄咄怪事一丘之貉雨后春笋滔滔不绝⑥铤而走险孜孜不倦⑦连动式:画蛇添足探囊取物抱薪救火亡羊补牢⑧兼语式:调虎离山令人神往请君入瓮引狼入室根据成语的结构特点,大概可以判断出成语的词性类属。
一般地讲,含有动作语素的成语都具有动词特征;偏正词语主要看中心词的词性,;联合性的成语主要看各个部分的词性特征。
练习:指出下列成语的结构类型并判断词性特征。
风调雨顺平步青云引人注目斗志昂扬以德报怨立竿见影包罗万象生杀予夺民不聊生匠心独运胸有成竹动辄得咎权宜之计荡气回肠刚愎自用任重道远众矢之的别出心裁妙不可言呕心沥血势如破竹忠心耿耿见风使舵鬼斧神工钟灵毓秀济济一堂蓬筚生辉置之度外韬光养晦2.成语的结构不同,意义和用法也往往不同。
例如:⑴老态龙钟龙钟老态①他搀扶着的父亲。
②父亲的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⑵弦外之音弦外有音①他的话似乎,与他平时对此事的看法不一致。
②他只向我们做简单的介绍,却竭力用手势和表情告诉我们某些难以直说的。
⑶固若金汤铜墙铁壁①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吹嘘天津城防,但人民解放军仅29小时,就全歼了守敌。
②“9·11”事件以后,美国加强了边境检查,力求使出入境像一样。
⑷何足挂齿不足挂齿①大个子军人挥挥手说:“军民本一家,这么一点小事情,。
②质量是企业生存的保证,有些人在管理上却总认为这点的小事,何必多劳神。
辩证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治理实践
辩证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治理实践作者:同满宏姚乐乐来源:《求知》 2019年第5期治理理论源于信息社会和后信息时代日益变得复杂、不确定而孕生的问题,需要整体协调与通力合作。
而组织与个人利益的多元化与分割性使得实现治理理论的实践效果收效甚微。
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的低迷期还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期,抑或是社会危机多发期,为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治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辩证治理:关怀人类命运与发挥自身优势的有机统一1.责任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
全球治理理念实质上就是责任共同体的整体理念。
全球化的发展,将人们从利益共同体推进到命运共同体,在给人类带来更多福祉的同时也将更多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贫困、疾病、文盲、网络安全以及跨国犯罪等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影响了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
为解决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各国应当通力合作、积极履责,在治理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民主协商,在全球统一行动中创造自己的治理智慧,为构建全球共治共建行动框架提供帮助。
全球治理作为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整体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从理念共识走向行动自觉。
2.责任担当:“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
2013年,由中国倡导和构建的“一带一路”行动方案正是全球治理理念与中国治理智慧相结合的创新实践。
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一个符合合作共赢、互惠互通原则,在全球共治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合作实践,是力图打造全员参与、全员共享的新丝绸之路。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将国际合作、共建、共赢作为会议关键词,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
全球共治共建理论的提出,契合了时代的新变化,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为改善国际秩序与优化世界权力格局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了新认识。
3.治理轨迹: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对立统一。
治理是针对现在、面向未来的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确定性贯穿始终。
一种政治化的法律方法_对昂格尔法律方法论的解读
理论前沿一种政治化的法律方法)))对昂格尔法律方法论的解读孙笑侠周婧内容提要:对传统法律方法的批判是批判法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在批判法学的代表人物昂格尔看来,当代主流的法律方法无法实现通过司法裁判推进社会变革的目标,进而他提出了一种批判性的法律方法。
据此,法律方法不仅应当体现为情境导向的类比推理,而且还要包含超出司法裁判之外的当作制度想象工具的/法律方法0。
但由于这种根据政治的现实需要所展开的法律方法乃是一种政治化的法律方法,在其力图从政治世界寻找法律决定的正当性依据之时,却可能有被政治实力左右的危险。
关键词:法律方法昂格尔合理化法律分析批判法学孙笑侠,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婧,浙江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法学界兴起了一场旨在批评和反思当代自由主义法律传统的批判法律研究运动。
112该运动由耶鲁大学的肯尼迪、楚贝克、阿贝尔等学者发起,随着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学者的加入,其阵营逐渐扩大,影响力也日渐增强。
据凯尔曼统计,参加批判法学会议的人数由1977年第一次会议的50多人增加到了1982年的1000多人。
122同时,批判法学学者的著作也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大学的法律评论,如5耶鲁法学杂志6、5斯坦福法律评论6、5卡多佐法律评论6等都出版了批判法学的专刊,带有批判/风味0的文章也迅速成为法律评论的时尚。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批判法学还扩展到了加拿大、英国,并对德国、法国的法理学产生了显著影响。
132在批判法学诸多学者中,素有/批判法学的精神领袖0之称的罗伯托#曼戈贝拉#昂格尔(Roberto112 122或称为批判法学。
关于批判法学的情况可参见Duncan Kenn edy&Karl E.K l are,A B i b li ography of C ritical Legal Stud i es,94 Ya le L.J.461(1984);M ark Tu s hnet,C riticalL egal Stud i es:A PoliticalH istory,100Yale L.J.1515(1991);A ll an C.H u tch i nson &Patri ck J.M onahan,La w,Politi cs,and the C riticalLegal Scho l ars:Th eUn fol d i ng D ra m a ofAm erican LegalThought,36S t an.L. Rev.245(1984)。
仇析与式治理辨
仇和式治理辨析仇和,这位在中国政坛极富争议的政治明星,在自己仕途的最后一次过河中,彻底翻了船。
回顾仇和的执政之路,“大胆”、“铁腕”、“效率”、“改革”是其中的关键词。
从其在沭阳的修路种树,到在昆明的毁乡造城,仇和以个人的政治魄力,在各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
而这种发展速度,也曾被媒体赞誉为“仇和速度”。
曾高调亮相在公众视野中的仇和,以同样“高调”的方式落幕。
仇和在各地留下的政绩,始终是毁誉参半。
有百姓感激他“铁腕治城”所带来的收效,也有不少人认为仇和“任性”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和腐败。
本次仇和落马,恰恰印证了后者的质疑。
在一帆风顺的升迁之路上,这位曾发表“八无感言”的明星官员,最终没有抵抗住权力的诱惑。
“魄力”与“任性”也许相差只在一念之间。
曾有人把仇和与侯卫东做比较。
在风靡一时的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里,主人公侯卫东大学刚毕业就被人事部门“发配”到交通不便的乡里。
经过最初的迷茫,侯卫东终于找到了工作的重心——修路。
乡里想修路,但因为经费、拆迁等问题一直没能实现。
侯卫东顶住种种压力让这项工程上马。
其间,好心劝戒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百般阻挠者也有之。
最后路建好了,交通方便了,资源能运出去了,乡民越来越有钱了,那些看热闹、泼冷水的人才开始佩服侯卫东的魄力。
侯卫东是虚构的,仇和却是真实的。
1996年12月,宿迁市成立不久,时任宿迁市副市长的仇和被派到辖下的沭阳县兼任县委书记。
当时宿迁下辖沭阳、泗阳、泗洪三县,数沭阳最穷。
苏北号称江苏的“经济洼地”,新成立的宿迁则是“洼地中的洼地”,沭阳的经济地位可想而知。
但命运把这样一个地方交到了仇和手里。
这里是仇和第一次当一把手的地区,也是仇和施展其改革抱负的第一站。
上任之初,仇和常半开玩笑地说:“天下最真实的官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
”仇和在沭阳县委书记任上做的第一件事,就带来了争议。
上任当晚,他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4次踩到大便。
一位老干部拉着仇和的手,指着院子旁堆积如山的垃圾甚至哭起来:“这还像人住的地方吗?”随后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仇和勒令充当“清洁工”,两周之后,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方法1
家庭治疗的主要内容 萨提亚的联合治疗模式认为,家庭成员是主要的治疗对象,家庭系统则是治疗的基
因此,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主要关注的治疗内容集中在家庭成员以及家庭系统两个方面。 1.家庭成员的自尊 萨提亚认为,家庭成员的自尊非常重要,自尊其实就是家庭成员的自我评价,过
低的自尊不仅容易导致家庭成员自身的问题,而且,也容易引发家庭本身的问题。一 个自尊过低的家庭成员往往过分依赖家庭,甚至在选择婚恋对象时也容易出现恋母或 恋父情结。家庭成员的过低自尊往往和父母的自尊程度有关,并且,和父母对子女的 教养方式有密切关系。现实之中,家庭成员的过低自尊往往伴随有如下特征:自我否 定;难于与人沟通;害怕失败。不敢冒险;寻求权威庇护;心理防御机制明显。这些 特征是对家庭成员自尊进行评估的基本依据。
1、第一通电话 目标在于获得最低限度的资料,安排所 有家庭成员来进行协商。(降低不就诊率、确定会晤范围)
2、初次晤谈 目标在于和家庭建立起关系,以及发展维持 现有家庭问题的假设。(亲和专业的平衡点、引导家庭的优点、建议、 治疗计划)
3、治疗初期 阐述问题为何持续存在,以及开始设法解 决。(重在让家庭成员改变、指定家庭作业) 4、治疗中期 协助家庭成员的自我表述,以及达成彼此 的理解。(不积极的角色、让成员彼此交谈和互动) 5、结案
四、应用领域 1.个人成长与家庭和谐建设:促进个人心智成熟,有效情绪管理,有效的人际沟通, 和谐亲密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儿童、青少年成长。 2.企业应用:企业文化,变革管理,压力管理,领导力提升,企业教练辅导,员工效 能提升,团队沟通,团队会议、活动设计与组织。 3.助人者工作能力提升: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企业教练,其他需 要辅导他人成长的工作者。
论中国古代女性复仇故事中的复仇方式与文化内涵
论中国古代女性复仇故事中的复仇方式与文化内涵摘要:中国古代复仇故事众多,其中以女性为复仇主角的的故事特殊。
这些故事中对女性复仇的描写给了我们现代人一个新的审视古代女性的角度。
本文主要通过对这些女性复仇者七种――报官、委身、养子、化为异类、自杀、以技、用智等复仇方式的分析,着重探讨这些身处弱势地位的女性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不屈精神。
关键词:女性;复仇;方式;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女性复仇故事源远流长,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神话传说中的复仇故事构成了华夏民族复仇文化的母题,集中体现了沉积在民族心理深层中的‘大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①王立在《伟大的同情》一书中写道:“在中国古代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地位是卑贱的,但惟其如此,女性一旦作出了反文化、反传统的侠烈之举,才特别具有传奇性和新闻性。
”②本文试图对这些女性复仇故事中的复仇方式进行分类概括,以探求其故事表象下蕴含的文化意义。
1.报官复仇这是最为普遍和正常的一种复仇方式。
有冤屈的女性向官府求救,由掌管刑罚的官府代为平冤。
如《铡美案》中状元陈世美弃糟糠之妻秦香莲另娶丞相女儿为妻,秦香莲遂上告官府,终由清官包拯代为伸张正义,将陈世美铡于刀下。
又《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诉冤》载,李玉英被继母、继舅合谋污蔑下狱,受尽折磨,逢朝廷有宽恤之典,玉英于是写诉状,报冤情,得到皇帝“重瞳亲照,怜其冤抑,着三法司严加鞫审”而伸冤。
以上两位女性复仇都是通过官府的帮助得以成功,可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则事例中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一位开明的显赫人物为蒙冤女性做主,即包拯或皇帝。
但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廉政无私的包青天和愿意亲辨民间冤情的皇帝又有几人?现实中往往是仇强我弱及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这注定使女性报官进行复仇的道路变得艰难曲折的。
2.委身复仇这是复仇女性最容易想到并付诸行动的复仇方式。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的责任只是为家庭繁衍生息、相夫教子,她们学习的技能也不过是纺织、女红等,她们没有丰富的社会见闻、广阔的人际关系、充足的经济资源,也没有一技之长。
我国公立高等学校治理模式的嬗变
反映 出高校学生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在不 断提升 , 另一方 面则折射 出高校 的传统治理模 式存 在着诸 多缺 陷, 亟待嬗 变。通过对我
国高校 的法律 性质进行 了界定 , 阐释 高校传统治理模式的逻辑和具体运作 , 并分析传统 治理模 式 出现危机 、 亟待嬗 变的情势 , 出 提
并论证 了参与式治理模式的建构。 [ 关键 词J 传统治理 ; 变; 嫂 参与式 治理 ; 构建
我 国公 立高等学校治理模 式 的嬗变
孙 华
40 3) 0 0 1 ( 西南政法大学 , 重庆
【 要】 百年大计 , 育为本 。 育尤其是 高等教 育关乎 着国家未来的兴衰成败。近年来 , } 商 教 教 承栽 高等教 育重任 的公 立高等 学
校( 以下简称高等学校 )却屡屡与行政官 司“ , 不期 而遇” 身居 象牙塔 中的学生与 自己的母 校“ 目成仇” 进而对簿公堂。 一方 面 。 反 , 这
第 2 第 5期 7卷 21 00年 5月
辽 宁教育行政 学院学报
J u a fLa n n du aina miitain Isi t o r l o io ig E c t lAd nsrt n tt e n o o u
V0_7 No5 l 2 . Ma 01 y2 0
为, 在现行体制下 , 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的两大体制 享权 利 , 负义 务 , 种公 务组 织就 成 为公 务法 人 。f 这 2 】 在 引 强 性障碍之一就是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传统治理模式 。 我 国 , 人公 务 法 人 概念 , 调 了高 等 教育 的公 务 性 本 文所 探 讨 的 公立 高 校 治 理模 式 恰 恰 就是 一 种 内部 质 , 也 存在 一定 的解 释 力 问题 。对 于高 等学 校 与 中 但 治 理模 式 即围绕 着公 立 高校 与在 校学 生 的关 系展 开 。 小学 校 不 加 区分 , 一律 划 入公 务法 人 的范 畴 , 学 校 将 而在与公立高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公共行政领域 , 与学 生 的关 系视 为公 务法 人 与利 用者 之 间 的关 系 , 尚 强调公私合作、 沟通与互动的参 与式公共治理模式已 可解释中小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但不能完全解释高等 成为行政法学界的主流话语 , 这种 以“ 公众参与精神 ”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 因为当前一般将大学生视为高等 为 内核 的新 型公 共 治理 模 式 将 成 为现 代 公 共 行政 发 学 校 的 成员 , 高等 学 校 的 主人 , 是 一定 程 度 上 参 与高 展的必然趋势。反观我国的高校 ,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 等学 校事 务 , 不 单单 是一 种 利用 关 系 。 以 , 用公 并 所 适 设 立 以从 事 国家学 历 教育 服务 为 主要职 能 的组织 , 无 务 法人 理论 , 不 能有 力地 阐明高 等学 校 的现实 法律 并 论从 设 立者 、 行使 的职 能 、 务 的利 益 目标 都 带有 鲜 地 位 。[ 二 , 务 法人 的特 点 是其 管 理 机 构 具有 一 服 3 1 其 公 明的公法特点。[ 1 1 , 因此 在这一大背景下 , 国的高等 定 的独 立性 , 种独 立性 是 为 了避免 一般 行 政上 的官 我 这 学校 应 当予 以积极 回应 , 分 吸取 “ 充 公众 参 与” 的有益 僚主义习气 、僵化手续和保持一定程度的精神 自由。 养分 , 努力实现 由传统管制型治理模式向参与式治理 然而, 当前我 国高等学校却处于甚 为尴尬的境地。一 模 式 的嬗变 。 方 面 , 等学 校 具 有 一定 的独 立性 和 自治 性 , 有 一 高 享 在对我国高校传统治理模式 的逻辑和具体运作 定 的 自主权 。 另一 方 面 , 高校 的行 政色 彩极 为浓 厚 , 学 进 行 阐释之 前 , 有必 要将 高等 学 校 的法 律 性质 界定 清 校依 附 于政府 ( 其 是教 育行 政机 关 )高 等学 校 的运 尤 , 楚 。 因为 , 高校 治 理模式 的探讨 是建 立 在高 等学 校 行 受 到教 育行 政 机关 的过 度 干预 。 国高校 的现实地 对 我 法 律地位 明晰基 础之 上 的 。 位显 然不 符合 公 务法 人上 的独 立 性 。因此 , 我 国高 将 我 国高等 学 校法律 性 质之 界定 等学校定性为公务法人是值得商榷 的。 提及高等学校 的性质 , 大多数人首先将其定性为 ( ) 二 行政 主 体说 个公 益 性质 的单 位 。而实 际 上 , 公立 学 校 的法律 对 行 政 主 体 , 指依 法 享 有 公 共行 政 权 力 , 以 自 是 能 地位各 国和有 关地 区在 理论 和 立法 上均 有不 同定 性 。 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 并能独立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其 中在我国, 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两种。 的行政机关和法律 、 法规授权的组织 。【 4 】 将我国高等 ( ) 一 公务 法人 说 学 校 定 性 为 行 政 主体 应 当 主要 是 基 于 以下 两 点 : 其 “ 公务 法人 ” 词是 法 国行政 法上 的概 念 。 务法 一 公 高等学校行使权力具备正 当合法的依据即我 国
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递进式)课件
爱孩子,这无可厚非,但他们如此溺爱他,却毁了他本该灿烂美好的一生 。孩子如同美丽的鲜花,把他们放在温室中培养,虽然避过了风雨,却使 他们越发娇嫩,不谨慎受到一丁点伤害,就谢了。而真正经历过风雨的野
注意点: 层进式结构中各部分顺序的安排要符合逻辑
病例: 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
应先说“第一是什部么分”:,怎再样说才“能为实什现么远”大,理最想后。说 “怎么第办二”部。分:什么是远大的理想。 第三部分:为什么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例文】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 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补偿的祸害。青年人第一 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 泉。(中心论点)
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 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 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 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 疑是一种极大的悲伤。(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 封闭,而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 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 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
孤独即意味着超出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分论点一“是什么”)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走出平庸的一种 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 (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 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缭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 才,惟独庄子安稳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 出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 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耸立在无数 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分析议论)
对批注式阅读与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就 对着西 家叫 ”,对 此学生批 注:此解 难 以苟 同也 ,当为
“ 家 的狗 叫 , 西 家 的 狗 也 叫 ”, 是 互 文 手 法 ,语 言 简 洁 东
个 性 化 的体 验 在 交 流 合 作 中碰 撞 出新 的 火 花 ,得 出 新 的 结 而 句 法 多 姿 。 再 看 上 下 文 语 境 , 大 家 庭 四 分 五 裂 , 又 相 邻 而居 ,一 家 犬 吠 ,于 是 四 下 里 皆传 来 犬 吠 声 ,这 符 合 生 活
文 部 分 的 全 省 平 均 得 分 情 况 。其 中三 道 选 择 题 平 均 得 分 是 实 在 是 让 人 大 跌 眼镜 。 0 7 、 1 2 、 18 ,应 该 说 得 分 情 况 很 不 理 想 ,尤 其 是第 .2 .0 .0
1 题 , 原题 如 下 : 6
虽 然 高 考 分 数 不 应 该 是 衡 量 教 学 成 效 的 唯 一 标 准 ,但 是 高 考 的结 果 还 是 应 引 发 我 们 去 思 考 文 言 文 教 学 的 现 状 。
批 注 是 指 加 批 语 和 注 解 , 或 指 批 评 和 注 解 的 文 字 。 批
宋 代 陆 九 渊 云 : “为 学 患 无 疑 ,疑 则 有 进 。 ” 胡 适
注 式 阅 读 是 我 国传 统 的 文 学 批 评 的方 式 , 也 是 一 种 具 有 民 也说 : “ 读书要会疑 ,忽 略过 去 ,不会 有 问题 ,便 没有进 族 传 统 性 的 阅 读 方 法 。 《 课 程 标 准 》 强 调 重 视 学 生 的 阅 益 。 ”质 疑 式 批 注 就 是 学 生在 文 本 解 读 中 ,就 自 己所 发 现 新 读 个 性 和 个 体 体 验 。 批 注 式 阅 读 的过 程 中 学 生 能 主 动 地 运 的 、 所 关 注 的 疑 惑 处 提 出 问题 , 生 发 思 考 , 写 下 批 注 。 用 已有 的 生 活 经 验 和 知 识 储 备 , 与 文 本 进 行 广 泛 深 入 的 对 质 疑 的 过 程 也 就 是 一 种 思 考 渐 进 的 过 程 , 是 主 动 探 索 的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_史学理论视野下的_记忆的转向_彭刚
大多数当前对于记忆热的表征之下的共同特点,似乎是对于认同的不安全感。在一个各 种相互对立的确定性不断地彼此冲突、一大堆各种可能的认同争相出场的世界上,对于认同的 不安全感也许是无法避免的副产品。此种情形为“记忆”走上前台提供了足够的理由。我们 可以提出这样一条规则: 认同不定则记忆升值( when identity becomes uncertain ,memory rises in value) 。④ 历史学是通过考察过去人类活动所留下的遗迹即史料,来研究人类在过去的经历的。然而,传 统史学所重视的书面史料和某些形式的物质遗存( 如碑铭、墓葬等) ,更多地反映的,是人类社会中 掌握着更多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的那部分人的观念和活动。有能力留下这样一些史料的,往 往是过往社会中处于相对优越和有利地位的那一部分人。爱德华·卡尔就曾经说过,有关古希腊的 雅典,我们了解得更多的,是具有公民权的雅典成年男子的观点,而对于斯巴达人、波斯人、外邦人、 妇女是如何看待当时雅典的,我们则所知甚少。⑤ 不止一个研究者提醒过我们,中国历史上有关宦 官祸国的叙事传统,大都出自于对宦官怀有生理和道德优越感的文人士大夫,而后者则很少有机会 留下自己的声音。尽管随着现代史学的进展,史料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为我们了解人类的过往
还原与反思:清代情理法判案实践的“民、刑”差异
情 理判 案的 观点 。徐 忠 明和王 志强 的研 究贯 通 了 民事和 刑 事 之 区分 , 我们 对 情 理 法判 案 模 式 有 了更 深 入 让
M a ., r 20l l
还 原 与 反 思 : 代 情 理 法 判 案 实 践 的 “ 、 " 异 清 民 刑 差
张 正 印
( 南科 技 大 学 法 学 院 , 川 绵 阳 6 1 1 ) 西 四 2 0 0
摘 要 : 内外 中 国法 律 史 学 者 虽 然 都 只 是 在 比 拟 的 意 义 上 使 用 民 事 和 刑 事 的 区 分 , 在 讨 论 情 理 法 判 案 方 式 时 , 是 国 但 还 受 制 于 这 种 现 代 法 律 的 分 类 框 架 , 同 程 度 地 忽 视 了 清 代 法 律 的 基 本 分 类 及 其 实 践 意 义 。清 代 法 中案 件 的 基 本 分 类 是 州 县 不 自理 案 件 和 审 转 案 件 。在 卅 县 自理 案 件 中 , 理 因 素 占主 导地 位 , 为 法 官 在 这 类 判 决 中 的 压 力 主 要 来 自当 事 人 的 上 控 。在 l 情 因 审转案件中 , 国法 受 到 重 视 , 因其 主要 压 力 来 自自动 审 转 制 度 , 为 了减 轻 由 于 当 事人 上 控 带 来 的上 司 审 查 的 压 力 , 官 还 是 但 法
制定 法在传 统 民事审 判 中是 否得 到严格 遵循 的问题 , 从海 外传导 入 国内 , 年来在 中 国法律史 学界争 论 多 非 常激烈 , 并延 展到 对整个 传统 司法 的原则 和精 神的反 思 。 日本 法律 史学 者 滋 贺秀 三 区分 了重 罪 案件 和 州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课件
追求金钱至上的拜 金主义
贪图感官刺激的享 乐主义
奉行有奶为娘的实 用主义
信仰自我中心的利 己主义
物本位文化 的基本形式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2、以人为本文化
的基本维度与价值内核
发展
人
关心
人
以人 为本
解放
人
一是关心人——关注人的生存命运, 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荀子所谓“养人 之欲,给人之求”);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2、协调的技巧——以己度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
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3、协调的原则:情理法兼容
5、协调的境界:和衷共济
《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 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 于人,共济而已。”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若 要办理得善,头一着先要请大股东和衷 共济,以外的事自然就都好商量了。”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二)、和而不同:中国式管 理的本质要求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因变 制胜
中庸 之道
左右 逢源
中国式 管理智慧
导德 齐礼
和而 不同
以人 为本
中国文化及其管理智慧
(一)、左右逢源的协调艺术
1、协调的基础:身心和谐
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 嗄,和之至也。(《老子》第五十五章)
大意:他还不知道男女交合但小生殖器却自动 勃起,这是精气充足的缘故。他整天号哭,但 喉咙却不沙哑,这是元气淳和的缘故。
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皿俘义聂痈郴襄静硫棚猖瞧玲悸酪肠屋俱搜馋啪截碗佬孵公垛肯浑疟腊旅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2.喷墨打印机
(1)原理
喷嘴
指令
墨滴
纸张
图文
(2)印件特征 ①遇水图文有色料洇散的现象 ②有色料喷溅的痕迹
纹户划至戚齐置甜钙胞纽宅堑免皑卉镑厨轮坏掌犊燥晤础憾垮抒掳莽屎纪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爸恤湃论梗肆铀饭药搅标输措山蓬瘦炼杯扶险碳老墨瘦饰润艘档渊乡委城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肉杀妻涣萎搅弓颗呆痉蛇眨侨骏捶扬大游掀集宇厚媚具亿坍羡饮钨黔憾挂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按照印刷版面结构特点划分,可将印刷版型分为: (1)凸版印刷
刮屁蕉遏牺槽能煎哩屏获鲜邹温岭翘充榴氰百目巷橙更烂疟法赌爽尺蚂笼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第十五讲 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逝怕却滑阻致醚跟沿乎贿誊遥迎驴摊蚜蕴称以求饵救伸雄惋契积述秘集兽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一、印刷文件检验
(一)基本概念 1.印刷
直接
图文
复制
印刷术
间接
印版
其他
图文
承印物
印刷
睛赞昆阐奸涉颈贰怠搔鸽嘱稠躬担险涪堤贰冠擂契悠义娱辱模分场曝悬鸭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印刷文件与掩盖添改字迹检验
①原理 ②印版的特点 图文 凸 空白 凹
图文
着墨
制度不变性与响应性的悖论——“德治”与“智治”两种组织治理模式的对比
Ke r s: s tt n lc a g y wo d i t u i a h n e;og n z t n o e a c ;g n r i t n;c t g r ai n n i o r a iai a g v r n e e ea z i ol n l ao ae o z t i o
o si t n l e o e a c n d a a y e h i dsi c aa o e ew e n a ib l y a d a a tb l y fi t u i ai d g v r n e,a n z s ter i n t r d x s b t e n iv r i t d pa i t .Ac o a — n t o z n l t p a i n i c mp n yn t R S ig wi C O S—c s t d n c re tb sn s d p b i r cie ,t o d f rn d s o r a iai n o e a c h a e su y o u rn u ie s a u l p a t s w i e e tmo e fo g n z t a g v r n e n c c ol n s p o d et e y t e“ u e o i u ”o y te“ u e o t l g n e’ae i e t e n e p o o i o sr g r i g“ — u p se i rb h r l f r e r h vt b h r fi el e c ’ r d ni d a d t rp st n e a dn u l n i i f h i n v r ai S a t ua i ’ n “ n a ib l y V .v i i t” a er i es l y V .p ri lrt ’a d iv r i t S a a l y r e—e a n d.n ed r cin i e h p n h n ' t c y a i rb i x mi e a d t i t n r s a i g C i as h e o
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
较方 能确定 价 值—— 在 他 们 , 价值 是一 件 相 对
的事 情 , 要通 过 把 自身 和别 人 比较 才 能达 到 需
价值判 断 。
当一个社 会 主导性 的价值体 验方式 不是 根
据事 物 的 内在 价值 , 而是 把它 们作 为 获 得更 高 声誉 的手段 , 为超过他 人 的工 具 , 作 以克服 自卑
社会学新进展评析 》 0 B H 2 ) (5 S 0 8 的资助 。
5 9
借 机来宣 泄。然 而 , 上述 诸种现象 中 , 举 动 有些
可 以带 来 发泄 的满 足 , 有些 则 是近 乎 同归 于尽 的选 择 , 不能带来 报复 的快意 。那 么 , 并 这到底 是 一种 怎样 的情 绪 , 够让 人 如此走 向 了反社 能 怨 恨 。
况: 一种 是惟有 通过 比较才 能确定 自身价值 , 一 种 是对 自身 的价 值 先有 了质 朴 的 意识 和 自信 。 后 者无 需 通过 成 就 或能力 来 证 明 和辩护 , 而能 够反过来 承认别 人 的优 点 和美 德 。高贵者 在 比
较 之前 就 已体 验 到 价值 , 而庸 俗 者惟 有 通过 比
本 文尝试 着 从社 会 学 的角度 , 怨恨 作 为一 种 对
社会 一心 理 现 象 的 起 源 和 机 制 进 行 初 步 的 ( rl iay 探索 。之 所 以说 是 “ 步 ” 是 因 pe m n r) i 初 , 为我们 仅对理论 上 的可能性进 行分 析 。
怨恨 与现代性 状况
曾经遭 受过 不公 平对 待 , 长期积 累 下不满 情绪 ,
收 稿 日期 :0 9— 6—1 20 0 7
作者简介 : 成伯 清(9 6 16 一
新时期我国社会纠纷问题探析
中 图分 类 号 :C 1 96 收 稿 日期 :2 1 — 8 2 00 0 —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2 7 ( 0 0)1 — 0 8 0 0780 2 1 106—4
作 者 简 介 :周 冉 ( 9 0 ) , 8 一 ,女 , 山 东枣 庄 人 ,枣 庄 市委 党校 讲 师 ,研 究 方 向 为 宪 法 学 、法 理 学
一
神 的 鼓 舞 下 . 权 意 识 增 强 是 社 会 发 展 的 必 然 但 新 形 维 势 下 的 维 权 机 制 还 不 够 完 善 .在 涉 及 到 群 众 重 大 利 益 诉求 时 , 权 行为 的选 择就 可 能失 当 。 现 在 : 是暴 维 表 一 力 维 权 。 0 4年 发 生 的 “ 连 事 件 ” 是 一 起 由 农 民 维 20 孟 就
来 难 度 较 大 二 是 身 体 维 权 这 是 另 一 种 极 端 的 维 权 方
式 为 了 证 明 自 己 身 患 尘 肺 职 业 病 . 南 新 密 市 农 民 工 河 张 海 超 不 惜 “ 胸 验 肺 ” 在 上 海 打 工 的 孙 中 界 为 证 明 开 : 自己 不 是 “ 车 ” 机 自断 手 指 以示 清 白等 等 黑 司 ( ) 纠 纷 的 参 与 力 量 上 看 . 论 参 与 度 加 强 从 舆 开 放 社 会 的 一 个 典 型 特 征 是 透 明 度 增 加 。 互 联 网
竹 政与强
《 黧| | 。勰 珊 # 《 ∞| x #
擦 察 与 争 鸣
新 时期 我 国祉会 纠纷问题探祈
口 周 冉
( 庄 市 委 党 校 , 山东 枣 庄 枣 2 70 ) 7 00
摘
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现代诠释与借鉴
来 说 明 民 主 中 国古 代 早 已有 之 。 这种 穿凿 孟子的 “ 民为邦本 ” , 与 民 主 的含 义 相 去 甚 远。 民本 虽 表达 了君 主 需 “ 贵民” 的态度 , 但 另 一 方面 未 因 此演 化 出公 民权利 的政 治 思
普 遍认 可 “ 观 念决定 制度 ” 。只 有经 过现 附会的看法很 可能遮蔽 了“ 民本 ” 的本意。
二 者 统 的 纲 常 伦 理 秩 序 ,而 不 规 约 皇 帝 为 中 后, 不 仅 能 够 被 轻 松 地理 解 和 接 受 , 而且 也 有 德 化 作 用 的 礼 仪 和 社 会 伦 理 秩 序 , 有一 更 接 近 于 国 家治 理 之 术 。 梁 启 心的公权力。在古代 的法律体 系中 , 能 够 进 入 现代 话 语 系统 , 对 现 代 思 想 及 具 相 辅 相 成 , 个 值 得 关 注 的 方 面 , 即 “ 调 解 ” , 在 涉 及 到 儒 家言道言 政 , 皆植 本于 仁 ” , 也 就 体的国家治理 实践产生切实 的影响。因为 超说 “ 仁” 实 为 儒 家 政 治 思 想 的 元 民 间 纠 纷 时 往 往 采 取 官 员 与 土 绅 共 同 主 文化基 因的存在 , 中 国人 在理 解和 运用古 是 说 孔 子 的 “ 调解 ” 来调和、 化 解 。应 该 说 , “ 调 包 括 自爱 与 爱 人 两 方 持 的 “ 代 思 想 时 并 不 会 存 在 太 大 的 困难 。 不 过 , 哲 学。孔子所谓仁 , 解 ” 是 中 国 古 代 法 律 思 想 中 特 别 值 得 书 即“ 夫 仁 者 己欲 立 而 立 人 , 己欲 达 而 达 国 家 治理 毕 竟 是 一 个 实 践 场 域 , 即便 是 一 面 , 中国 法 ” , 对 维 系 古 代 的 基 层 社 会 ( 《 论语 ・ 雍也》) 、 “ 己所 不欲 勿施于人 ” 写的“ 些现代 的、 后 现 代 的 思 想 也 未 必 能 成 为 实 人 ” 自治 意 义 非 常 重 要, 是“ 礼教” 与“ 刑政” 践的基础观念【 理论 ) 。 这 与具 体 国家 的 情 ( 《 论语 ・ 颜渊》) , “ 修身齐 家治 国平 天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仇和式治理辨析
仇和,这位在中国政坛极富争议的政治明星,在自己仕途的最后一次过河中,彻底翻了船。
回顾仇和的执政之路,“大胆”、“铁腕”、“效率”、“改革”是其中的关键词。
从其在沭阳的修路种树,到在昆明的毁乡造城,仇和以个人的政治魄力,在各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
而这种发展速度,也曾被媒体赞誉为“仇和速度”。
曾高调亮相在公众视野中的仇和,以同样“高调”的方式落幕。
仇和在各地留下的政绩,始终是毁誉参半。
有百姓感激他“铁腕治城”所带来的收效,也有不少人认为仇和“任性”的背后隐藏的是不受制约的权力和腐败。
本次仇和落马,恰恰印证了后者的质疑。
在一帆风顺的升迁之路上,这位曾发表“八无感言”的明星官员,最终没有抵抗住权力的诱惑。
“魄力”与“任性”也许相差只在一念之间。
曾有人把仇和与侯卫东做比较。
在风靡一时的小说《侯卫东官场笔记》里,主人公侯卫东大学刚毕业就被人事部门“发配”到交通不便的乡里。
经过最初的迷茫,侯卫东终于找到了工作的重心——修路。
乡里想修路,但因为经费、拆
迁等问题一直没能实现。
侯卫东顶住种种压力让这项工程上马。
其间,好心劝戒者有之,冷嘲热讽者有之,百般阻挠者也有之。
最后路建好了,交通方便了,资源能运出去了,乡民越来越有钱了,那些看热闹、泼冷水的人才开始佩服侯卫东的魄力。
侯卫东是虚构的,仇和却是真实的。
1996年12月,宿迁市成立不久,时任宿迁市副市长的仇和被派到辖下的沭阳县兼任县委书记。
当时宿迁下辖沭阳、泗阳、泗洪三县,数沭阳最穷。
苏北号称江苏的“经济洼地”,新成立的宿迁则是“洼地中的洼地”,沭阳的经济地位可想而知。
但命运把这样一个地方交到了仇和手里。
这里是仇和第一次当一把手的地区,也是仇和施展其改革抱负的第一站。
上任之初,仇和常半开玩笑地说:“天下最真实的官有两个,一个是宰相,一个是县官。
”
仇和在沭阳县委书记任上做的第一件事,就带来了争议。
上任当晚,他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4次踩到大便。
一位老干部拉着仇和的手,指着院子旁堆积如山的垃圾甚至哭起来:“这还像人住的地方吗?”随后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仇和勒令充当“清洁工”,两周之后,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但议论随之而来,说他“不抓工,不抓商,只抓四面光”
越是老百姓怀疑和不相信的事情,越要做到让老百姓信
服。
在沭阳惩治贪官,许多人认为是个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仇和做到了,也因此,有了“求天求不如仇和”的说法。
在连续几次部署严打黑恶势力后,仇和却发现上午开会,下午就有人通风报信,“治安的问题是警匪一家。
”在全县政法系统大会上,仇和这句话遭到公安局长姜正成的当场顶撞:“这是对我们公安局的侮辱,你要收回这句话,挽回影响。
”仇和脸色铁青,说让事实来证明,他说的对不对。
1997年2月20日,姜正成被免去公安局长职务。
新任局长王守明查出沭阳5年来非正常保外就医、非法取保候审人员达1884人。
其后,沭阳一夜之间调动41个派出所长异地轮岗,对嫌犯展开追捕。
仅1997年一年,全县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656起。
仇和的种种铁腕手段可能也是迫不得已。
面对一个懒散拖沓惯了的官场,单靠教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需要有点硬规矩。
比如,开会不许迟到,上班不许溜号。
一位副县长开会迟到,仇和罚他在门外站着。
后来,设迟到席,迟到者必须到纪委交检讨,罚款50—100元。
但是,靠这些措施,只能起一时作用。
靠一个人的力量与数量庞大的干部队伍斗智斗勇,仇和必定是孤单的。
哪怕“我会有累不垮的精神,耗不尽的精力,干不厌的激情,百折不挠的毅力”,抓不住人心,也是白搭。
这个困境,仇和一定感受到了。
但那时候他年富力强,还可支撑一时。
据说,仇和在沐阳4年,亲自处理群众来信1.2万件,交办9300件,平均每天7件。
这个数字也许夸张。
但是,说那时的仇和是做秀,不是真不想为老百姓办好事,也不容易。
反过来说,这也是仇和治吏无良方、事必恭亲的证明。
又想办好事,又无可以依靠的队伍,更没有形成相应的制度,却坐在县委书记的位臵上,拥有了反腐带来的巨大权威,很容易将不太成熟的个人意志放大成集体行动。
修路,建房,拆迁,招商引资,国企私有化,仇和干的桩桩件件都有争议。
所谓的“仇和速度”,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增长动力的提前透支基础之上的。
向土地要财政,是仇和最大的发展经验,而仇和大拆大建的后果,是房价的不断抬升。
政府的腰包虽然鼓了,可其中却容易出现非法用地,强打强拆等问题,引来百姓的不满。
经济增长要速度更要质量,“仇和模式”明显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跃进”的影子,不但增长方式粗放,而且也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破坏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
这似乎也是仇和的一种风格。
他在江苏省副省长的任上,回答媒体对他低调的质疑时,他说过,当一方主官是一种风格,当执行者是另外一种风格。
仇和离开宿迁去昆明之后,宿迁尤其是沭阳当地很多人表达对其的怀念,怀念仇和就是怀念改革者。
他敢试、敢闯、敢冒险,留下了许多东西,第一就是改革创新。
“卖学校、卖医院”,从一定意义上是逼出来的改革,不改已经不行了,与其穷困下去,不如放手一搏。
第二是艰苦奋斗,这个精神在改革攻坚的时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尽管没有以前高调,但仇和在昆明所留下的深刻影响却并未消退。
2007年12月,仇和从江苏省副省长调任昆明市市委书记。
“改革官员”在昆明的履新措施,占据了各大报纸版面。
“仇和新政”是一整套有关城市的系列改革,包括了整顿吏治、滇池水系治理、城市绿化、强力拆迁改造城中村和超常规的招商引资等。
整顿吏治和水治理,给仇和带来了民间声望,但城中村的拆迁改造、城市绿化和招商引资,也给仇和带来很大争议。
在一次昆明招商引资专题讲座上,第一排一名官员打瞌睡,长时间没醒。
仇和喊道:“第一排在睡觉的,站起来!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做什么职位?”吓醒的官员站在会场上,不敢答话,旁边的人代答:“呈贡县投资促进局的副局长,蒋文辉。
”当时仇和没再追究。
但两天后,昆明市呈贡县紧急召开纪委会议,县长宣布蒋文辉辞职,投资促进局局长向大会作书面检查。
过了几天,仇和看到各大报
纸对“瞌睡门”的报道,才知道蒋文辉辞职。
仇和在吏治方面不仅要求严格,更是个人威慑力十足。
不管是在宿迁还是在昆明,都为仇和赢得民心。
“仇和式治污”也固然可喜,作为当地一把手亲自抓环境保护,可以预见必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也要看到,正是由于仇和的特殊身份,由于他雷厉风行的作风,才使得当地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效果”。
而这种经验,其他地方是否有借鉴意义呢。
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党组书记侯宜中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奔走呼吁4年多,仍然没有结果的悲剧。
由此可见,“仇和式治污”是可喜的,更是无奈的。
仇和要求城市开发一定要连片、成面地开发,以免新项目只是城中村的“遮羞布”。
这多少成了改造扩大化的催化剂。
后来又要求全昆明市所有的居民楼都拆除防盗笼,被勒令拆除的还有居民公寓楼阳台周围的防盗笼,不少人认为这是公权力侵犯了私人权益。
为了市容,仇和顾不了那么多。
但一纸行政指令仍难抵民众积年的生活习惯,不得不节节败退。
从要求全区全拆,到临街必拆,再到公务员、教师、律师等强拆,到后来要求主干道两侧40米建筑的防盗笼属于必拆范围。
仇和强拆防盗笼,明显有无视公民私权之嫌。
从江苏宿迁市起步,到云南高原执政,仇和被称为“最富争议市委书记”,也成为“另类官员”的代表。
他的改革措施、做事风格和言谈,始终伴随争议。
舆论两极分化,有
百姓感激他“铁腕治城”所带来的收效,有学者赞同其“以人治推动法治”的理念;有人民憎恶他“强拆强征”引起民怨,有官员惧怕他“铁面无私”的独断。
在当下的改革攻坚期,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精神固然可喜、可叹、可敬,然而,一切改革创新都应该有法律底线,罔顾国法、无视民意的集权式改革应该被禁止,不受约束的权力必将引起腐败、导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