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育人 以教育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心育人以教育德
发表时间:2019-11-25T11:05:24.40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作者:黄晓星[导读]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不仅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进一步指明为师者育人必须先立德。
中山市石岐太平小学黄晓星 528403
中文摘要: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不仅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进一步指明为师者育人必须先立德。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如果利用各种文学手段把德育理念巧妙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文载道,以心育人,以教育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内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进取心求知心包容心方寸心
韩愈曾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可见,但凡为师者都注重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立德树人”确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不仅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更进一步指明为师者育人必须先立德。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我发现利用文学手段把德育理念巧妙地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以文载道,以心育人,以教育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内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一)引用说书艺术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鲁迅先生曾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一个具有进取心的人,才会坚持不懈地向自己追求的目标进发。
在和孩子讲解课文《祖父的园子》时,我把说书艺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当起了说书人,向他们介绍了作者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通过作者的励志故事,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说书艺术,也称为“评书”或“评话”,即通过口头说讲故事进行表演,同时对故事中的人情事理加以评论,对故事中的是非曲直进行褒贬,对故事中的名物掌故进行解说。
从我的叙述,孩子得知萧红8岁丧母,小学毕业被父亲禁锢在家缀学一年,经过她顽强的抗争才得以读中学。
初中毕业,萧红不顾家人反对进入女师附中读书,父亲没有提供经济来源不说,寒假回家探亲又被软禁家中,冷漠的亲情最终促使她离家出走。
虽然失去家庭的支持生活困苦不堪,但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走上了创作道路,最后成为了一名作家。
听着萧红的故事,孩子们的心灵被触动了。
对比萧红的一生,孩子们更能深刻体会到文章中的话语:“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曾遭受家庭禁锢的她,对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多么的向往和留恋。
孩子们怜悯萧红的遭遇悲惨,却又被她好学、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所折服。
就这样,老师引用说书艺术,不但深入浅出地让孩子们理解文章的内涵,还通过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孩子们树立榜样,激发了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积极进取心。
(二)活用文言文唤起孩子的包容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
俗语说: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忍风平浪静”。
我在处理孩子之间的纠纷时,除了解决他们的小矛盾,更注重的是让孩子拥有一颗容人之心。
记得有天课间,小庭来找我说:“老师,早餐期间小樟不留在自己的座位看书,经常过位来打扰我,烦得要命。
”小樟幼年丧母,脾气比较乖张,因纪律问题经常遭同学投诉。
面对个别缺乏关爱的孩子,老师除了耐心的教导,更要引导班上的孩子去接纳他、理解他、包容他。
因小庭在文学上的领悟能力比较强,我灵机一动,就说了一句文言文“忍之让之,以爱教化之”来开解他。
小庭听了后说“哦,好吧,不与他计较”,然后转身离开了。
后来,我把这个小插曲写成一篇文言文,在课堂上让孩子分析该文意思。
原文如下:“课间,庭哥诣其师,诉樟哥之不是。
樟哥,何许人也?奇人妙人也!因纪律问题,班中诸生对其颇有怨言。
师曰:‘忍之让之,以爱教化之!’庭哥似有顿悟,遂躬身而退。
”别出心裁的做法果然吸引了班上的孩子,他们一边读一边说着自己的见解,很快就读懂了。
读后,孩子们笑眯眯地看着两位男主角。
这时,小樟不吭声了,面露愧色。
此后的早餐时段,他再也没有去骚扰别人。
孩子犯了错,我并没有进行严厉的批评,而是把文言文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不但对孩子在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有一定的促进,这种无声的教育,对孩子之间互相包容、和谐相处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妙用插科打诨呵护孩子的方寸心
孩子的心理是比较脆弱的,他们会因为成人眼中的一点点小事就闹情绪、不开心。
如果老师处理不当,可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我发现:当他们受委屈或需要和老师倾诉时,“插科打诨”的招数能起到适时调节、疏导学生情绪的作用。
插科打诨,是指戏曲、曲艺演员在表演中穿插进去的引人发笑的动作或语言,现也指在郑重场合中插入的戏谑动作或言语。
记得有天早读,我和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看课外书。
忽然,小怡同学哭哭啼啼地跑来找我了。
我非常纳闷,教室里风平浪静的,也没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她就哭了呢?我和蔼地问:“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哭呢?”这位女同学看着我抽抽噎噎地说不出完整的话来。
我长叹了一口气说:“宝贝,看你梨花带雨的样子可真叫我心疼,你瞧,哭得眼睛、鼻子都皱成一团了,这分明是受了天大的委屈啊!说来听听,我为你消消气!”小怡听我这么一说乐了,不哭了,眨着眼睛发话说:“这是发生在昨天的事情……”我一听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小怡说:“哎哟,可怜的娃,昨天发生的事等到今天早上看到我才哭,你这眼泪瞥了一晚上可真难受哇!”小怡一听也忍不住“噗呲”一声笑了,情绪也随着缓和下来。
后来,得知只是好朋友之间发生的一点小误会,经过老师一番插科打诨的劝解,两个好朋友摒弃前嫌、和好如初了。
在工作中,我发现教育无处不在: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所,事事是学习之机。
只要为人师者善于抓住教育的机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念融化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和交流中,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无声无形中受到陶冶,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才能做到“以德立教、德识相长”,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会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以师爱去唤醒、去感动每一颗心灵,引导他们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从而达到“以心育人,以教育德”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宛因:《萧红的虹:萧红传》【M】(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11—01
[2]袁鑫《宽容》【DB/OL】(百度文库),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