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诊断学重点内容
西医诊断学重点汇总
绪论名解体征: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的可觉察的改变。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第二章一、问诊的内容(8个)1、一般项目2、主诉3、现病史4、既往史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现病史: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5、伴随病状6、诊治经过7、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二、主诉的名解: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
第四章发热一、正常体温的值36~37二、病因和分类(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2)非感染性发热如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4、皮肤散热减少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发热的分度分为三度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度以上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身高,如此反复多次。
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水肿咳嗽和咳痰【临床表现】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少痰为干性咳嗽;咳嗽伴有咳痰为湿性咳嗽咳嗽的音色:咳嗽声音嘶哑为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鸡鸣样咳嗽见于百日咳;金属音见于纵膈肿瘤和主动脉瘤和支气管癌;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痰的性质:恶臭痰厌氧菌感染;铁锈谈为肺炎球菌肺炎;黄绿色或翠绿色痰为铜绿假单细胞;痰白粘稠且牵拉成丝为真菌;稀薄浆液中含粉皮样物为刺球幼病;粉红色泡沫痰为肺水肿【伴随症状】1、咳嗽伴发热为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胸膜炎2、伴胸痛为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肺栓塞等3、伴呼吸困难为喉水肿,气胸和肺淤血等4、伴咳血为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癌5、杵指状为支气管扩张,慢性肺脓肿和支气管肺癌和脓胸咯血咯血量的大小500ml为小量,100~500ml为中等量,500ml以上或一次咳血100~500ml为大量。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必背知识点
中西医助理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必背知识点(二)病变1、左室增大: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左前斜位,左心室仍与脊柱重叠,室间沟向前下移位,在心脏后下缘明显凸出;左侧位,心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心后下缘的食管前间隙消失。
2、右室增大:心脏呈二尖瓣型;心腰变为平直或膨起;右前斜位,左心室段前缘呈弧形前突,心前间隙变窄。
3、左心房增大:食管受压向后移位;心右缘双弧影,心底部双心房影;心左缘可见左心耳突出。
早期增大的观察位置:右前斜位像左前斜位:心后缘上段向上增大,左主支气管抬高,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4、缩窄型心包炎:心包钙化四、消化系统(一)基础食管静脉曲张最常用的X线方法:食管吞钡造影口服胆囊造影的造影剂:碘番酸静脉胆道造影的造影剂:30%或50%胆影葡胺消化道X线诊断目前常用的最佳方法:钡剂双重对比造影(二)疾病1、食管癌:粘膜皱襞消失、中断、破坏,形成表面杂乱不规则影像;管腔狭窄;月初八内充盈缺损。
2、胃溃疡:龛影,多见于胃小弯、胃窦部。
3、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球部;激惹征4、胃癌:充盈缺损;龛影。
好发于胃窦部幽门前区。
5、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远侧结肠(如直肠和乙状结肠)结肠有痉挛,可见向心性狭窄,肠袋变浅,肠壁见小毛刺状凸出龛影。
6、结肠癌:结肠局限性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肠袋消失,管腔变窄,与正常肠壁分界清楚。
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
五、泌尿系统(一)基础观察肾的分泌排泄功能的检查:静脉肾盂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合用的造影剂:60%或76%的泛影葡胺泌尿系统结石首选的检查:腹平片(二)疾病1、慢性肾盂肾炎:肾影变小,表面呈波浪状,多累及双肾。
2、肾癌:肾轮廓局限性外突。
3、肾结核:自截肾六、骨与关节X线平片不能显示正常骨骼的:骨膜X线透视仅用于:骨髓炎小儿骨骼的X线特征:骨端Colle‘s骨折是指:桡骨远端骨折退行性骨关节病早期病变在:关节软骨骨肉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骨软骨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掌骨趾骨骨折需拍:正斜位片类风湿性关节炎周围型需拍:双手正位片包括腕关节(一)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骨性强直及关节脱位。
诊断学重点笔记
诊断学重点笔记本篇文章介绍了西医诊断学中症状学和检体诊断的相关知识点。
在症状学中,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热型及其常见病因,如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状热和不规则热。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检体诊断的相关知识点,如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在心脏方面,介绍了周围血管征的常见表现,如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XXX双重杂音等。
此外,还介绍了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删除或修改。
一、生理性原因导致的贫血包括妇女月经期、妊娠和老年人。
病理性原因包括各种炎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和贫血。
二、骨髓检查是判断骨髓增生程度的主要标准,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比例可以反映骨髓增生程度。
大量原始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出现可能提示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程度低下的疾病有再障贫。
三、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再障、急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亢。
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包括反应性和原发性,反应性的原因有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原发性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四、肝脏病检查中,胆红素的检测包括血清、尿液和粪便检测。
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可以反映不同类型的黄疸,尿胆原和尿胆红素也可以用于黄疸的诊断。
血清酶包括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Υ-谷氨酰转移酶(Υ-GT)和乳酸脱氢酶(LDH),不同的酶的升高可以反映不同类型的肝病和心梗。
五、肾功能检查中,肾小球功能的指标包括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BUN和Cr可以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Ccr可以用于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
肾小管功能的指标包括浓缩稀释试验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可以用于反映肾功能的受损程度。
西医诊断学知识要点
西医诊断学第一单元 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 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西医诊断学
西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症状学细目一、发热一、发热原因1、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2、非感染性发热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②变态反应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④皮肤散热减少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二、发热的临床表现1、发热分度①低热37.5~38;②中等度38. 1~39;③高热39.1~41;④超高热>41℃2.发热分期⑴体温上升期①骤升型--几小时内达到39℃~40℃或以上,常伴寒战。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疟疾、败血症、急性肾盂肾炎②缓升型--数日内缓慢上升达高峰,多无寒战。
见于伤寒、结核病⑵高热持续期--临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心率增快,可有出汗,可持续数小时。
⑶体温下降期--此期表现为出汗多、皮肤潮湿。
①骤降--体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伴大汗,时见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②渐降--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3、热型⑴稽留热--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1。
见于半脸汉(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⑵弛张热--39以上,24小时温差>2。
见于百合风化(败血症/结核/风湿热/化脓)⑶间歇热--骤升骤降,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⑷回归热--骤升至39以上,后骤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⑸波状热--渐升39度,渐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⑹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4、发热伴随症状的临床意义⑴发热伴寒战、黄疸--肺炎球菌肺炎、败血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溶血⑵发热伴眼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⑶发热伴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核,淋巴瘤、白血病⑷发热伴肝脾肿大--败血症、疟疾、白血病、淋巴瘤、吸血虫病、伤寒细目二:头痛1. 头痛发生的急、缓①急性头痛--颅内血管疾病、感染、外伤;②慢性头痛--神经症、血管性头痛(搏动痛)2.头痛的特点⑴头痛部位:感染--全头痛;偏头痛--一侧眶后或颞额部痛⑵头痛性质:高血压、血管性头痛--胀痛、搏动痛;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剧烈;三叉神经痛--电击样疼痛;⑶头痛程度: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脑膜刺激性头痛最为剧烈3.伴随症状①头痛伴发热--感染、中毒、脑出血②头痛伴剧烈呕吐--提示颅内高压,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肿瘤③头痛伴意识障碍--感染、中毒、脑血管病变、脑外伤细目三、胸痛1.发病年龄青壮年--注意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等;2.胸痛的部位--胸壁疾病所致者,常固定于病变部位,局部压痛⑴带状疱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
西医诊断学重点汇总
西医诊断学重点汇总西医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疾病的识别、分类、评估和处理等方面。
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西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并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点:患者病史的收集与分析在进行西医诊断时,医生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病史。
病史包括患者的主诉、疾病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症状的特点以及与其他疾病的关系等。
通过仔细分析病史,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
第二点: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西医诊断的基本步骤之一。
医生通过观察、询问和触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检。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寻找异常体征和症状。
例如,检查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检查特定部位的疼痛、肿胀、红肿等情况。
第三点: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西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体液、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可以获取更精确的诊断信息。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分析、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因、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测疾病的进展。
第四点:病情评估与诊断判断在收集并分析完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后,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作出诊断判断。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来确定最可能的疾病诊断。
病情评估也包括对疾病的预后情况进行估计,以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第五点:诊断的准确性与鉴别诊断西医诊断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准确的诊断可以为合理的治疗提供依据。
尽管一些疾病的诊断比较直接,但也有一些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容易产生混淆。
因此,在西医诊断中,医生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可能性,确保最终的诊断结果是准确的。
总结起来,西医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通过准确的诊断,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患者病史的收集与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病情评估与诊断判断以及诊断的准确性与鉴别诊断等都是西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西医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患者的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一系列手段,确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下面是一些西医诊断学的重要知识点和笔记。
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医生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的过程。
体格检查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作出正确的诊断。
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呼吸系统检查和腹部检查等。
2.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指医生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或者病历记录等途径,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症状表现、既往病史和家族病史等信息。
病史采集是诊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确定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处理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体液和组织样本等进行化学、生化、细胞学等检验分析的手段,以获得患者疾病的相关指标和生理状态的变化。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免疫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应用X射线、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获得患者体内器官和组织的断面图像,以了解疾病的解剖结构、形态及其异常表现。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检查、超声检查、CT扫描和MRI检查等。
5. 诊断思维模式:诊断思维模式是指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整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信息,进行疾病的推理和判断的思维方式。
常见的诊断思维模式有: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和概率诊断等。
6. 诊断工具和技术:现代医学发展使得诊断学拥有了更加精确和高效的工具和技术。
例如,PCR技术可用于病原体的检测和基因突变的分析;纳米技术可用于细胞和组织的显微观察;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7. 诊断误区和挑战: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会面临一些诊断误区和挑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复习要点:症状诊断学
症状诊断学
1、根据《大纲》所提示的要求,掌握症状学中的要点部分。
2、区分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的病种类别。
3、掌握发热的热型类别特征,常见病种。
掌握特异性腹痛的常见病种诊断。
4、掌握咳嗽的特殊时间规律所对应的病种:
如阵发性咳嗽——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肺癌、百日咳。
夜间咳嗽——左心衰、肺结核。
5、掌握特异性痰的对应疾病病种:
分层痰——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铁锈色痰——大叶性肺炎。
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
6、掌握肺源性呼吸困难与心源性呼吸困难的鉴别特点。
7、掌握中毒性、中枢性呼吸困难的鉴别特点。
8、掌握不同呕吐性质所对应的病种。
9、掌握消化系出血疾病的特征,了解临床出血量分级的意义。
10、了解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辅助检查项目内容。
11、溶血性黄疸——急、全身症状明显。
循环衰竭、急性肾衰。
(慢性特点:贫血、黄疸、脾大)
肝细胞性黄疸——颜色由浅到深,消化系症状明显,肝脾肿大。
胆汁淤积性黄疸——颜色深暗,瘙痒,胆囊压痛。
可/或发热。
12、了解意识障碍的诊断方法,鉴别要点。
13、嗜睡——轻刺激可醒。
昏睡——强刺激可醒,不能清醒,转瞬既睡。
浅昏迷——意识丧失,多种反射存在,有痛苦表情和躲避反应。
深昏迷——意识丧失,反射消失,肌肉松弛,可/或出现病理反射。
14、掌握不同意识障碍与伴随症状出现的典型疾病特征。
15、问诊部分与实践技能考试内容基本相同。
西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西医诊断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 稽留热:体温持续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伤寒。
2 弛张热:体温持续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别在2℃以上,但均高于正常体温。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 呕血:上消化道或全身性疾病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呕吐从口腔排出。
4 黄疸: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渗入组织,引起巩膜、粘膜和皮肤黄染的现象。
见于肝、胆疾病及溶血性疾病。
5 昏睡:患者几乎不省人事,不易唤醒。
虽在强刺激下可被唤醒,但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且很快又在入睡。
6浅昏迷:意识大部丧失,强刺激也不能唤醒,但对疼痛刺激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吞咽反射眼球运动等都存在,见于脑颅疾病等。
7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持续时间。
8紫癜:直径在3 ~5mm的皮下出血,由于皮肤或黏膜下出血所致,用手压之不褪色。
见于血液病、重症感染等。
9蜘蛛痣:是由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状如蜘蛛而得名。
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10颈静脉怒张:卧位颈V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或坐位与立位时颈V明显充盈。
提示V压增高。
见于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V阻塞综合征等。
11支气管语音:是由呼吸道吸入或呼出的气流在声门及气管、支气管内形成湍流和摩擦所产生的声音。
呼吸音音强调高而响亮吸气时弱而短,呼气时强而长。
12钟摆律:心肌有严重病变时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致使S1失去其原有特征而与S2相似,同时因心搏加速,舒张期明显缩短,而使收缩期与舒张期的时间几乎相等,此时听诊S1、S2酷似钟摆的“滴答”声,称为钟摆律。
13奔马律:在S2之后出现响亮的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
14反跳痛:在检查压痛时,如突然移去手指,病人腹痛加剧,并常伴痛苦表情或呻吟,提示炎症已波及到腹膜壁层。
西医诊断学基础复习重点
西医诊断学基础复习重点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诊断学基础重点一、名词解释1.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三凹征:表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
三凹征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及阻塞,如喉梗阻。
4.咯血: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称为咯血。
5.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6.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7.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是一种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到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
8.意识模糊:是意识水平轻度下降,较嗜睡为深的一种意识障碍。
患者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9.昏睡:是接近于人事不省的意识状态。
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身体等)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再入睡。
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10.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以存在。
11.深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
深、浅反射均消失。
12.主诉: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1、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2、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一、引言西医诊断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方法、技巧和流程。
本文旨在总结西医诊断学的重点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西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西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采集: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包括病情发生的时间、症状的表现、可能的诱因等。
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听诊、触诊等方法来获取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信息,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3.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获取血液、尿液等生理学指标的信息,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尿常规等。
4.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患者体内结构的异常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帮助。
5. 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病理变化,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
三、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1. 心脏病的诊断要点: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诊断要点包括症状的特点、心电图的变化、心肌酶的升高等。
2.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包括咳嗽、咳痰的性质、胸部X光的表现等。
3.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胃溃疡、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包括腹痛的性质、胃镜的结果等。
4.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尿路感染、肾结石等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包括尿频、尿痛的存在与否、B超的结果等。
5.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脑梗死、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要点包括症状的特点、神经影像学的结果等。
四、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1. 疾病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病史对比:通过比较不同疾病的病史特点来进行鉴别诊断。
3. 体征对比:通过观察不同疾病的体征表现来进行鉴别诊断。
4. 实验室检查对比:通过对不同疾病进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5. 影像学检查对比:通过对不同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五、诊断学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在诊断学中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在诊断学中的应用正逐渐得到推广。
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
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西医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在医学生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和技术来判断疾病的种类和病情,进而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西医诊断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首先,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是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流程。
在诊断疾病时,医生通常会遵循一定的流程,如了解病史、观察症状、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以便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种类和程度。
在考试中,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流程,并能够根据具体病例进行分析和判断。
其次,考试重点还涉及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等,以便准确地进行诊断。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进行鉴别诊断,即在相似症状的情况下,区分出不同疾病的可能性。
鉴别诊断是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的难点之一。
此外,西医诊断学考试重点还包括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的解读。
辅助检查是指医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影像检查等手段获取的更为客观的病理学信息。
学生需要熟悉各种辅助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并能够准确地解读检查结果,从而提供更科学的医学诊断。
最后,在西医诊断学考试中,还需要学生了解与诊断有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医学诊断不仅仅是科学活动,还涉及到患者的权益和医生的责任。
因此,学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法律规定,遵循职业道德的要求,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总结起来,西医诊断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流程、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辅助检查方法和结果的解读,以及与诊断有关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同学们在备考中应注重理论学习,加强实践操作,多做习题和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和判断水平。
只有全面掌握这些重点内容,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
西医诊断学复习提纲
西医诊断学复习提纲一、熟练掌握问诊:问诊的主要内容:1、一般项目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得症状或(和)体诊,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3、现病史4、既往史: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的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变化和发展;伴随病状;诊治经过;病程的一般情况5、系统回顾6、个人史7、婚姻史8、月经史9、家族史熟练掌握下列症状的概念,临床表现,问诊和检查要点:1.发热: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热型:①稽留热:指体温恒定的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②驰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
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③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④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⑤回归热:见于回归热、霍奇金;⑥不规则热-。
2.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觉察能力出现障碍,可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和昏睡,严重的意识障碍为昏迷。
病因包括有:重症急性感染;颅脑非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占位性疾病、颅脑损伤、癫痫等);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物理性及缺氧性疾病。
3.水肿: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
全身性水肿:⑴心源性水肿;⑵肾源性水肿;⑶肝源性水肿;⑷营养不良性水肿;⑸其他。
局部性水肿:如肢体血栓形成致血栓性静脉炎、丝虫病病致橡皮腿、局部炎症、创伤或过敏等。
问诊要点:⑴水肿出现时间、急骤、部位、全身性或局部性、是否对称性、是否凹陷性,与体位变化及活动关系。
⑵有无心、肾、肝、内分泌及过敏性疾病病史及其相关体征。
⑶水肿与药物、饮食、月经及妊娠。
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部分
西医诊断学基础重点总结部分诊断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科学之一,是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掌握好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总结西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
一、病史采集在进行临床诊断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
病史采集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方面。
主诉是患者自述的主要症状,现病史是指患者本次就诊之前的病程,既往史是指患者过去发生过的疾病史,家族史是指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的患者,个人史是指患者的生活、工作和饮食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仔细询问和记录,可以为后续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二、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对患者身体各系统进行细致的观察、触诊和听诊等操作,以了解患者的体征和体征变化。
常规的体格检查包括四诊法(望、闻、问、切)和系统体格检查。
望指观察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体型等;闻指听诊心、肺、腹部等部位的声音;问指询问患者有关症状和疾病的情况;切指对患者进行脉诊、舌诊等操作。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理变化。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通过人体组织或体液的样本,进行相关化验、检测和分析,以获得患者的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遗传指标等重要数据。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血凝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直接反映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的程度,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通过放射性物质或其他工具,对患者的身体内部进行成像观察和分析,以获取患者的器官结构和病变位置的信息。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超声波等。
影像学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患者的异常结构和病变,对于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五、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通过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学分析,确定病变的性质、范围和程度,以提供临床诊断的依据。
常用的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
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第一单元症状学热型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见于布鲁菌病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第三单元检体诊断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伴有呼吸音异常(减弱或消失)
临床表现
喉部疾患,如喉水肿;气管疾病,如支气管肿瘤
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重症肺炎;重症肺结核;大面积肺不张;大块肺梗死,大量胸腔积液和气胸
15、心源性呼吸困难的特点:呼吸困难活动出现或加重,体息时减轻或缓解,仰卧加重,坐位减轻.表现为:
A.觉醒障碍:
①嗜睡,表现为持续性睡眠;
②昏睡,表现为熟睡状态;
③昏迷,表现为意识丧失.(浅昏迷和深昏迷)
B.意识模糊,表现为对时间,空间,人物失去了正常的判断.
C.意识内容障碍:
①谵妄,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障碍,伴错觉,幻觉,躁动不安谵语;
②醒状昏迷,表现为觉醒状态存在,而意识内容丧失.
28、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胸痛原因:
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
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
3)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和肺部病变,胸膜病变等
4)其他原因,如食管疾病,纵膈疾病等
▲胸痛问诊要点:
1)发病年龄与病史2)胸痛的部位3)胸痛的性质,灼痛,压榨性痛,刺痛,濒死感4)胸痛的持续时间5)胸痛的诱因和缓解因素
6)伴随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咳血,吞咽困难,面色改变等
8.常见面容:
急性(热)病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有时面部与发际多汗,口唇干燥,呼吸急速,表情痛苦,有时鼻翼扇动,口唇疱疹.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疟疾,流行性脑脊髓炎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症、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呕出
血色
鲜红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反应
碱性
酸性
黑便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有,可胃柏油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数日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紫癜是指皮下出血直径约3~5mm)
结石者反复腹痛并黄疸,肿瘤者常伴消瘦
症状与体征
贫血,血红蛋白尿,脾肿大
肝区肿胀或不适,消化道症状明显,肝脾肿大
黄疸波动或进行性加深,胆囊肿大,皮肤搔痒
胆红素测定
UCB↑
UCB↑,CB↑
CB↑
CB/TB
<20%
>30%
>60%
尿胆红素
-
+
++
尿胆原
增加
轻度增加
减少或消失
ALT,AST
正常
明显增高
可增高
肺组织弹性减弱或小支气管痉挛,狭窄,呼气时气流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阻力增大
肺部病变广泛,呼吸面积减少,影响换气功能所致
主要表现
吸气显著困难,气道高度狭窄时呼吸肌极度紧张,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三凹征)
呼气显著费力,呼气时间延长而缓慢
呼气和吸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浅而快
伴随症状
常伴频繁干咳及高调的呼气性喘鸣音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3、牵涉痛: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②周围性发绀: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常见于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如肢端,耳垂与鼻尖,这些部位的皮肤温度低,发凉,若按摩或加温耳垂与肢端,使其温暖,发绀即可消失
17、心悸呈突发突止见于阵发性心动过速
▲18、心源性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鉴别点
心源性水肿
肾源性水肿
开始部位
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眼睑,颜面开始,蔓延至全身
区别
嗜睡
昏睡
意识障碍程度
最轻,处于病理的睡眠状态,持续性睡眠
近乎不省人事,处于熟睡状态,
唤醒所需刺激
轻刺激,如推动或唤醒
不易唤醒,强刺激可唤醒
醒后
醒后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或做一些简单的活动,但反应迟钝.刺激停止后,又迅速入睡.
不能回答问题或答非所问,而且很快又再入睡
29,浅与深昏迷的区别
区别
浅昏迷
深昏迷
持续时间
不定.带状疱疹可持续数周
粘连性胸膜炎为长期钝痛
心绞痛短暂(<15分钟)心肌梗死时长
纵膈肿瘤呈持续性且逐渐加重
影响因素
压迫局部或胸廓活动时加剧
咳嗽,呼吸时加剧
心绞痛诱因明显,含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心肌梗死诱因不明显,含硝酸甘油不明显
吞咽食物时出现或加重
(肺梗死为突然剧烈胸痛伴呼吸困难和紫绀,)
发展快慢
发展非常缓慢
发展迅速
水肿性质
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少
质软而移动性大
伴随症状
伴有白尿,血尿,管型尿
超声检查
心脏扩大或心包病变,下腔静脉增宽
肾脏大小改变,肾实质弥漫性变
19、肝源性水肿表现特点: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重症肝炎.其水肿的主要表现为腹水,常伴有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等临床表现.
20、呕血的常见原因
①食管疾病,如食管癌
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消化性溃疡
③肝,胆,胰的疾病,如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④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中的白血病,急性传染病中的急性重症肝炎或其他如尿毒症
21,呕血出血量的估计:
a)出血量达5ml以上可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b)达60ml可出现黑便;
第二篇问诊
1、主诉的定义和组成:即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2、现病史问诊内容:现病史,是病史中的最重要部分,包括现在所患病的最初症状,自开始到就诊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包括:
Ø起病情况与时间;
Ø主要症状特点;
Ø病因和诱因;
Ø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13,、呼吸困难定义:指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与深度的异常,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发绀,端坐呼吸及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14、三种肺性呼吸困难表现(尤期前二种)
鉴别要点
吸气性呼吸困难
呼气性呼吸困难
混合性呼吸困难
原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喉,气管,大支气管)狭窄和阻塞
③原因不明发热
6)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
(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
(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
(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
(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
c)胃内蓄积300ml时可出现呕血;
d)出血量一次达400ml以上可出现头昏,眼花,口干,乏力,皮肤苍白,心悸不安,出冷汗,甚至昏倒
e)出血量达800~1000ml以上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22,呕血与便血的相互关系:(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柏油样大便)
呕血和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一般来说,呕血者均伴有黑便,而黑便不一定伴有呕血.而暗红色或鲜红色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出血.但上消化道出血,若出血量达,速度快,可出现红色大便;下消化道出血,若位置高,停留时间长,也可出现黑便
咳痰颜色呈铁锈色丝痰见于肺梗死.
10,咯血定义:指喉部一下的呼吸气管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
11,咯血量的划分:每日咯血量在100ML内者属小量咯血;咯血量在100~500ML者属于中等量咯血;咯血量超过500ML者属大量咯血.
▲12,咯血与呕血区别
鉴别
咯血
呕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脏病等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在体力活动时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缓解
②端坐呼吸:平卧时加重,端坐时减轻,故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
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时,因急性肺淤血常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多在夜间入睡后感到气闷而被憋醒,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6、中心与周围性紫绀不同
①中心性发绀:心肺疾病致SaO2降低引起.全身性的,除四肢与面颊外,亦见于黏膜(包括舌及口腔黏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温暖。
6,急腹症:外科范围的急性腹痛,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处理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其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如延误诊断或诊治不当,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