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教育的敬畏之心(一)

台北路学校张京莉

敬畏之心是自然生灵之间尊敬、畏惧的心理状态,因为敬仰和膜拜,就会谨言慎行,守好本份,处事客观公正,随时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敬畏之心是善良之心、真挚之心、诚恳之心、负责之心、尊重之心,它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和谐,带来了双方利益的共生共长,在共同愿景和手则下维护了秩序的稳定。

对于教育而言,也尤其希望唤醒彼此的敬畏之心。教育工作者需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知识与科学,敬畏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敬畏受教育者的自我尊严和不断发展的权利,敬畏家长的信赖与托付。

学生需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父母的辛勤付出、养儿不易,敬畏生命的宝贵和时光的流逝,敬畏老师授业解惑的权威,敬畏科学、知识的神奇魅力,敬畏学生之间互助友爱、取长补短、你争我赶的无限可能。

家长需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自己养育、教导子女的不可懈怠的责任,敬畏稚嫩儿童懵懂求知、纯真无瑕的目光,敬畏引领孩子成人成才的校园殿堂,敬畏老师呕心沥血、不求回报的辛劳付出。

社会对教育也需常怀敬畏之心,还校园一方净土,树立教育者师道尊严的社会地位,呼吁全社会保障教师的权益。同时,滤化纷繁的世态百相对学生的影响,更多关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

特殊性,呵护他们求知求真求善的心灵。当全社会都引起对教育本身的尊重,就会带来教育的希望、民族的希望。

可是,今天的教育慢慢丧失了敬畏之心。社会对教育的维护减弱,家长常以怀疑、审视、苛责的目光质疑着教育种种,学生对老师失去应有的尊重,对知识更多的是轻视,教师的心态渐渐浮躁,敬畏的心情渐渐远去……

让“敬畏之心”少一点

——谈谈教育的敬畏之心

台北路学校张京莉

几年前,人们将教育比作是“戴着镣铐的跳舞”,来形象的形容教师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面前的尴尬,这也是教师时至今日的内心真实写照。

面对教学过程,教师有说不出的无奈,考点、考分、应考策略如芒在背,约束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面对家长的质疑、审视,教师谨小慎微,百般顾忌,纵有浑身解数也难以施展。教师的敬畏之心不是没有,而是过多、过重,这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如履薄冰的境况极可能带来教育的死气沉沉。我们呼吁社会给教育松绑,给教师心灵松绑,同时,更希望教师自身,坚守教育的底线,相信自我,力排众议,勇于创新,少一点敬畏之心。

中考的指挥棒可以给我们教学以启示,就语文学科而言,它

使教师清晰的认识到:一个人的语文素质、综合能力可细化为种种,这些是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而习的和提升的。而中考只是指挥棒,教师有自由选择的无限可能,并且结合自身优势可以发挥和创新,只要是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就是有意义的。那些唯考试题型就练、唯考点范围就讲,其他则一概不管的方式并不可取。教师对考试的敬畏之心可以少一点。

学生是教育成长成才的主体,是受尊重的个体,赏识教育是广泛认可的模式;教师受到诸多局限,大多倾向于民主谈心、和风细雨的启发模式,不能苛责,不能体罚,甚至不敢批评。这种走极端的教育方式会产生极大的负效应,学生不怕老师、不明事理、不改陋习、不能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这会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我建议,教师仍然要做好老师,当罚则罚,当批评则批评,只要尊重学生应有的人格,就理应坚持自我,摆正师道尊严的位置。教师对学生的敬畏之心可以少一点。

在形成教育的合力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却缺少过程的关注、引导,一旦出现问题,就转而过分苛责学校、教师,无形之中增大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压力,应有的教育教学思路会束手束脚。我们提倡,教师应与家长沟通,争取理解,达成共识,但绝不能因家长的不支持形成阻碍,否则,教育就难以深入下去。家长对家长的敬畏之心是否可以少一点?

敬畏之心是一条纽带,它维系着“家长—学生—教师”的和谐平衡,传递着知识、能力的养分,沟通着彼此的尊重。当一环

从中断裂时,教师要秉持教书育人的信念,执着从教,不改初衷,将敬畏之心放在心里,解放出手脚来,继续完成教育的使命。路再长、再艰辛,也一路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