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口送风风量表

空调风口送风风量表
空调风口送风风量表

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 ASHRAE

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以噪音标准控制的允许送风流速m/s

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m/s

通风系统之流速m/s

百叶窗的推荐流速m/s

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目录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设计题目 (2) 二、工艺流程描述 (2) 三、主要参数 (2) 四、设计内容及要求 (3) 第二章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 (4) 一、恒温室的微分方程 (4) 二、热水加热器的微分方程 (6) 三、敏感元件及变送器微分方程 (7) 四、敏感元件及变送器微分特性 (8) 五、执行器特性 (8) 第三章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9) 一、工艺流程描述 (9) 二、控制方案确定 (10) 三、恒温室串级控制系统工作过程 (13) 四、元器件选择 (13) 第四章单回路系统的MATLAB仿真 (17) 第五章设计小结 (19)

第一章过程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空调温度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二、工艺过程描述 设计背景为一个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冬季温度控制环节,简化系统图如附图所示。

系统由空调房间、送风道、送风机、加热设备及调节阀门等组成。为了节约能量,利用一部分室内循环风与室外新风混合,二者的比例由空调工艺决定,并假定在整个冬季保持不变。用两个蒸汽盘管加热器1SR、2SR对混合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送风机送入空调房间内。本设计中假设送风量保持不变。 设计主要任务是根据所选定的控制方案,建立起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控制方式和不同的调节规律对室温控制的影响。 三、主要参数 (1)恒温室: 不考虑纯滞后时: 容量系数C1=1(千卡/ O C) 送风量G = 20(㎏/小时) 空气比热c1= 0.24(千卡/㎏·O C) 围护结构热阻r= 0.14(小时·O C/千卡) (2)热水加热器ⅠSR、ⅡSR: 作为单容对象处理,不考虑容量滞后。 时间常数T4=2.5 (分) 放大倍数K4=15 (O C·小时/㎏) (3)电动调节阀: 比例系数K3= 1.35 (4)温度测量环节:

世图兹精密空调产品介绍

世图兹精密空调产品介绍CCD201A性能参数:

Minispace系列描述:

Minispace机组特点: 德国STULZMinispace产品,该产品系列在同行业产品中,技术成熟可靠,性价比咼,产品系列晚辈,具有多种制冷方式机组,多种送风方式选择,具有高实用性、高稳定性的特点。 Mini space空调产品系列是在采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而形成的经典一代高可靠性和高科技产品系列。该系列产品具有独特的性能特点:节能、高可靠性、环保、低噪、风量大、方便。 1、STULZ Minispace系列空调具有高显热比特点:■ |

通讯机房内电子设备释放出大量的显热。Minispace针对机房特点实现0.9 以上的高显热比,在机房环境下使用,相对于普通舒适性空调节省20-30%的能 耗,并因此避免过度除湿和送风带雾。 2、功能强大的新一代C5000微处理控制器 控制器是空调系统的核心。在以前C1002控制器的基础上性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技术不断更新的STULZ新一代的控制器C5000 采用先进的“模 糊”控制理论作为其控制的基础,可对机房环境-温度、 湿度、洁净度进行连续的24 小时精密控制,并具有自学 习、分析、预测、自动控制功能,是一种新型智能控制 器。 1)大屏幕汉语显示,方便用户使用; 2)可显示24小时温、湿度曲线,简学、清晰、明显; 3)可实现对空调机组的分散独立的智能化控制; 4)记录各功能部件的运行时间,如制冷、加热、加湿、除湿等; 5)80条报警记录,且有断电数据保护; 6)在机组出现高压或者低压警告和停机,可实现自动重启功能,停电机组也具有来电自启动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到场工作,满足无人值守的要求; 7)控制板可配置标准RS485通信接口,,与BMS连接时无需额外的硬件支出,可接打印机; 8)机房参数的三级控制:参数新型的显示监控,报警参数的设置,系统基 本功能的设置。所有参数都有断电记忆保护,并能在断电恢复后自动延时启动机组; 9)精密控制:所有模块可设置成以温度为0.3 C为梯度的制冷模块,当热负荷增加时自动加载,模块可故障自停和自投、高效节能;湿度以1%RF为梯度进行设置; 10)全面的自动自检测:具有自动检测并具有双控制器功能,可增加一台控制器作为监控器使用。多种检测报警系统:高/低压报警,高/低湿度报警,气流阻塞报警,压缩机高温报警,加湿报警等共32种报警信息;

恒温室温度控制

一、概述 1.1工程概述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认识越来越趋于一致。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在这种环境的驱使下,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开始在郊区中兴建工业园区,逐步将现处于闹市区中的大小厂矿迁至于兴建的工业园区中。 成都成量工具有限公司是我国研制和生产精密优质量具刃具产品的 龙头企业,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外,尚出口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为国家一级计量企业。根据成都市政府东调规划,该公司迁址新都,建立新厂区。为使该工厂有关产品的生产和检定达到所需的特殊空气环境,该厂特在2号建筑部分区域中实施恒温恒湿中央空调工程。整个空调被调区域达800㎡。 该空调系统属于高精度温度控制领域,其基准室温度波动允许范围达到±0.1℃,全国仅有清华大学试验室、国家航空航天中心、上海国家检测中心等少数单位成功建立了这种系统。 因该工程为交钥匙工程,且技术含量较高,我公司在承接该工程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的各项参数、指标做了反复的核算,发现原设计院的方案并不能满足建设方对各房间的技术指标的要求。我公司在取得建设单位同意的情况下,对该工程进行了深化设计。 该工程是一个边摸索、边设计、边施工的项目。

1.2高精度温度控制空调系统的特点 该空调工程分为两个系统,共15个房间,其中精度要求最高为基准室,技术要求如下 相对洁净度气流速度度温度变化温度梯度温房间名称湿度等级(m/s) (℃/h)(℃/m (℃))(%)6级无吹拂感≤0.1 ≤0.2 基准室 20±0.1 30-50 为满足基准室对环境温湿度高精度的要求,受控房间对室内环境的温湿度、风量等相关技术指标有严格要求: 1、要有稳定的温度场。一是空调系统的制冷量能满足房间的负荷量,将房间内的温度控制在要求温度的大致范围内;二是房间内要有一个合理的气流组织,以便于温度的稳定。 2、要求控制精度高。一是控制元件灵敏度提高。针对温度控制精度为±0.1℃的环境控制,我们选用的温度传感器精度为±0.06℃,在现场调校后可满足±0.1℃的环境控制要求。 二、设计要点 2.1空调负荷的确定 根据建设方提供资料及成都地区气象情况计算出,整个空调系统的制冷量为30万大卡,选择制冷量为30万大卡的制冷机。 2.2风量及气流组织的确定 高精度的温度控制,需要减少一切可能的干扰,其系统必定是定风量系统,即保证送风的恒定,以及各个房间风量的恒定。因此,在以及

中央空调及暖通空调设计规范标准

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参考依据: 目前,家用中央空调有如下四种基本方式: 1、分体多联机空调系统 2、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3、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加风机盘管空调系统 4、分体式风管机空调系统。 为配合我院“住宅设计导则”的编制,加强设计质量管理,提高住宅设计质量,特编制本导则,望暖通专业设计同志在试行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资料,并反馈我总工办,以便今后进一步完善本导则,精益求精,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在编制过程中征求周姜象,顾锡等同志的意见,并承蒙吴有筹高工的审阅,在此表示感谢。 家庭中央空调设计导则 1总则 1.0.1为保证家用(商用)中央空调设计的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卫生和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制定本导则。 1.0.2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和上海市的夏热冬冷地区的各类住宅建筑,以舒适性要求为主,制冷量在7~80KW的家庭中央空调的设计。 1.0.3空调设计时,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0.1家用(商用)中央空调 用于住宅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制冷量在7-80KW范围内,带集中冷热源的舒适性空调系统。 2.0.2空调风系统 空气经冷热、过滤等处理的送回风系统。 3设计参数 3.1室外气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版)附录表和《暖通空调气象资料集》采用。 3.2室内空气质量 3.2.1冬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18~22℃;室内工作区风速〈0.4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2夏季空调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温度24~26℃;相对湿度〈65%;室内工作区风速〈0.5m/s;新风换气次数1.0次/h 3.2.3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应小于0.15mg/m3 3.2.4通风与空调系统产生的噪声传至主要房间的噪声级应小于46db(A)。 4空调设计 4.1负荷计算 4.1.1在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单位建筑面积热指标法估算确定。

精密空调安装施工组织方案

目录 一、恒温恒湿空调设计选型 (2) 1.1、设计依据 (2) 1.2、恒温恒湿空调产品选型 (2) 1.3、产品选用 (3) 1.4、地面处理部分建议 (4) 1.5、气流组织方式 (4) 二、安装与调试 (6) 2.1、安装指导的内容 (6) 2.2、系统的调试 (7) 三、施工组织方案 (8) 3.1、本空调工程概况 (8) 3.2、施工安装调试组织设计 (8) 3.3、工程界面综述 (10) 3.4、安装施工及调试验收方案 (11) 3.5、安装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13) 3.6、恒温恒湿空调安装环境要求 (14) 3.7、布局 (14) 3.8、交付使用 (15) 四、售后服务承诺及培训计划 (16)

一、恒温恒湿空调设计选型 1.1、设计依据 本工程应遵循(但不限于)以下现行国家颁发的有关规范,具体为: 1.《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版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4.《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1997)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2)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9.其它相关的规范和规定 1.2、恒温恒湿空调产品选型 1、现使用空调系统说明 根据用户机房面积XXm2计算,应使用XXKW风冷式机房精密空调,送风方式为下送风。建议使用XX牌XX型号,制冷量为XXKW。 2、总体选型思路 网络区机房采用精密空调。目标:提高网络机房空调系统的可靠性,使机房环境温度稳定在夏季22℃±2,相对湿度在45%-65%,冬季温度20℃±2,相对湿度在45%-65%。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管风速、风口风速、水管流速的规定

暖通规范中关于各类常见风速的规定 一、各类风口风速规定 1、采暖风口 1.1、采用热风采暖系统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送风口的送风速度V(m/s),应根据送风口的高度、型式及布置经过计算确定,当送风口位于房间上部时,送风速度宜取:V= 5~15m/s;当送风口位于离地不高处时,送风速度宜取:V =0.3m/s~0.7m/s; 回风口的回风速度,宜取:V=0.3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7 1.2、热风幕的送风速度:公共建筑的外门,风速不宜大于6 m/s,高大外门不应大于2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2.8.15 2、送排回风口 2.1、进风、排风口风速(m/s) 注:风口风速应按实际有效面积计算,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取50%。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1.4.8 2.2、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4 2.3、机械通风的进排风口风速宜按下表采用: 来源: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6.6.5 2.4、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 来源:《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4.2.10 2.5、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采用2m/s~5m/s。 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从理论上讲可以采用较高的数值。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风速较高时,要求稳压层内的静压也较高,这会使送风较均匀;同时,由于送风速度衰减快,对人员活动区的风速影响较小。但当稳压层内的静压过高时,会使漏风量增加,并产生一定的噪声。一般采用3m/s"'_'5m/s 为宜。 条缝形风口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对舒适性空调,其出口风速宜为2m/s~4m/s 。 喷口送风的出口风速是根据射流未端到达人员活动区的轴心风速与平均风速经计算确定。喷口侧向送

过渡季节VAV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优化控制策略

过渡季节VAV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优化控制策略 摘要:良好洁净的空气质量与节能效果间的权衡一直以来是变风量空调系统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对多个地区变风量空调系统进行严格对比和分析,通过固定的状况下来科学分析了系统其节能的效果,详细的对比了各种环境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优化方案。针对混合型送风系统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控制方案和取得科学研究结果。 关键词:多区域;部分负荷;变风量系统;节能 工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对于相关性产品的科技技术和特定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变风量空调系统自身具有追踪负荷功能,且节能效果远远高于传统空调系统的优点,受到了人们的喜欢和适用。 在我国,过渡季节的昼夜温差一般都波动较大,有必要对VAV 系统的送风温度进行实时优化并重设定。送风温度重设定(supply air temperature reset,SAT-reset)是指在一定工况下提高系统送风的送风温度,从而达到节能目的的一种控制策略。我们在稳定工况下分析了送风优化控制的节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行的送风温度控制优化方案。 1. 稳定工况下的SAT-reset结果比 1.1 AHU空调 首先,将AHU和空调区看作是一个稳定在恒定的设定温度的开口系统环境,系统本身是具有热源,空调区域的内部负荷,系统流入的能量,流出的能量,和AHU负荷,直接用T 来表示温度,F来表示流量,“oa”代表新风,“ca”代表排风,“set”代表设定的温度,由能量方程式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当t oa等于t ea时,Q r始终等于Q i;当t oa低于t ea时,F oa越大,即直线斜率越大,AHU 负荷就越小,能耗也越小;当t oa高于t ea时,F oa越大,AHU 负荷就越大,能耗也越大。从节能角度考虑,新风温度较低时应当尽量增大新风量;新风温度较高时,应当在保证空调区域最小新风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新风量。 1.2 BIN法改进 实验证明,各种环境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到空调负荷,比如:气温、含湿量、太阳总负荷。从某种意义上讲,现有的BIN法具有不足之处,此方法主要是依靠频段中的干球温度以及对应的湿球温度的平均值来测定出,没有直接的反映出各个量之间的变化。 我们则是联合频率表来进行操作,不仅仅是从外观上科学的比对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更加重要的是其准确性较高。常规 BIN 法掩盖了各 BIN 段下的含湿量极值,减弱了各

精密空调特点

第一章机房空调 能够充分满足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机房专用空调机是在近30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早期的机房使用舒适性空调机时,常常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出现静电等问题。而使用通用的恒温恒湿空调机,虽然可以获得比较稳定的适宜环境,但是运行费用偏高,同时也存在也存在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作方面的一系列的不足。为了适应通信事业的发展,针对机房空调环境的特点,未来的空调品质会更加卓越 机房专用空调机,通常具有如下一些性能特点: 1.1 大风量、小焓差 与相同制冷量的舒适性空调机相比,机房专用空调机的循环风量约大一倍,相应的焓差只有一半,机房专用空调机运行时通常不需要除湿,循环风量较大将使得机组在空气露点以上运行,不必要像舒适性空调机那样为应付湿负荷而不得不使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故机组可以通过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的热效率,从而提高运行的经济性。根据经验,显热比为1.0的机组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是显热比为0.6的机组的60%左右。同样,机房要求温湿度指标相对稳定,较大的循环风量将有利于稳定机房的温湿度指标,显然,在制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风量的增大将导致焓差的减少,因而通常机组只能在显热比相当高的工况下运行,这恰恰与机房的负荷特点相适应。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通常舒适性空调冷负荷中有30%是为了消除潜热负荷,有70%是为了消除显热负荷。对机房来讲,其情况却大不相同,机房主要是设备散出的显热,室内工作人员散出的热负荷及夏季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的热湿负荷(仅占总负荷的5%)。并且冬季是需要加湿而不是减湿,即使在冬季机房仍需要消除热负荷,特别是程控机房更是如此。鉴于以上特点,如将一般舒适性空调机组用于机房,则会造成能量浪费。例如一个热负荷为7056kcal/h的机房,若使用机房专用空调机组,则总耗电量为2.7kw,而舒适性空调机组则需耗电8.1kw,即多耗电两倍。同样制冷量的空调机其风量各异,舒适性空调机的风量与冷量比为1:5,而恒温恒湿机风量与冷量比为1:3.5,机房专用空调机具有大风量、小焓差、高显热比的特点,通常焓差为2kcal/kg左右。也就是说,机房的热负荷90%~95%是显热负荷,同样的热负荷显热比越高要求送风量越大。这就要求机房的空调系统能够提供较大的送风量,所以一般机房送风量要比通常舒适性空调房间所需的送风量大1.6~2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2 机房的热负荷变化幅度较大

热风炉送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

学号: 课程设计 题目热风炉送风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卓越工程师 班级自动化zy1201班 姓名 指导教师傅剑 2015 年12 月8 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专业班级:自动化zy1201 指导教师:傅剑工作单位:理工大学 题目: 热风炉送风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炼钢高炉采用燃式热风炉,燃烧所采用的燃料为高炉煤气和转炉煤 气。两种燃料混合后进入热风炉燃烧室,再与助燃空气一起燃烧,要求向高炉送 风温度达到1350 ℃,则炉顶温度必须达到1400 ℃±10℃。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了解燃式热风炉工艺设备 2、绘制燃式热风炉温度控制系统方案图 3、确定系统所需检测元件、执行元件、调节仪表技术参数 4、撰写系统调节原理及调节过程说明书 时间安排 11月3日选题、理解课题任务、要求

11月4日方案设计 11月5日-11月8日参数计算撰写说明书 11月9日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前言 (1) 1.热风炉工艺 (2) 1.1主要结构............................................................................. .. (2) 1.2工作方式 (3) 1.2.1 直接式高净化热风炉 (3) 1.2.2 间接式热风炉 (3) 1.3工作原理 (3) 1.4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工艺流程 (4) 2.热风炉温度控制方案设计 (7) 2.1熟悉工艺过程,确定控制目标 (7) 2.2选择被控变量 (7) 2.3选择操纵变量 (7)

精密空调下送风与上送风有什么区别

精密空调下送风与上送风有什么区别 机房精密空调的送风和回风方式有多种,上送风、下送风、上回风、下回风等,针对不同的机房环境和设备要求选择不同的送风方式,来保障机房稳定高效的运行,机房专用空调机送风形式有上送风和下送风。 什么是下送风精密空调? 下送风在地板上开孔,将地板下作为一个静压箱,在机架下方装有出风口,使经过空气调节的较低温度气体自下而上流过程控机架,将热量带走,精密空调冷风向下排出,将冷风送向机房内设备达到制冷,从而保证程控机在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下工作。 什么是上送风精密空调? 上送风系统与下送风送风方式相反,在机房顶部安装散风口,冷风从出风口排出对机房内制冷,这种送风方式由于冷风先与空气混合,影响制冷效果,一般适合用在小型机房或是散热量小的机房一般也采用将天花板以上作为静压箱来处理,当有的用户需要接风管是时候,我

们希望风管不宜过长,应保证静压消耗小于75Pa,如确实需要较长风管,考虑采用增压风机系统来弥补。 机房精密空调上下送风的区别 下送风方式的优点 (1)下送风方式是将低温空气直接从底部送到通信设备内,吸收通信设备的热量后,从机房顶部回到空调机组顶部。空调风流动方向与空气特性相一致,容易得到好的空调效果。 (2)地板下的空间比风管断面的面积要大许多,这就形成了静压箱,因此下送风方式送风均匀,整个机房区域的温差小。 (3)因为送风是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下风的距离与上送风方式在同等条件下,所需的送风风压低,空调设备和送风噪声相对会低一些。(4)单从空调专业的角度出发,下送风方式不需送风风管和送风口,对于设计施工来说,相对简单方便,空调设备的摆放就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由于下送风将通信工艺所需的各类管线,空调专业的管线均隐藏在

空调防排烟设计各个风速的确定

空调、防排烟设计各个风速的确定 2. 送风风速标准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 人体状态 长时间坐短时间坐轻工作重工作应用办公室餐厅商店轻工业工厂、舞厅冷却m/s 加热m/s 3. 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m/s 4.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流速m/s 人体感觉 0?不舒适,停滞空气的感觉 理想,舒适 ?基本舒适 不舒适,可以吹动薄纸 对站立者为舒适感之上限 ? 用于工厂和局部空调 5. 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C 下列房间高度m 送风方式

.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ASHRAE 7?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注: 1. 散流器中心距墙不小于,所服务的区域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 2. 选用200x200的散流器,500立每小时,射程,风速s,半宽度。 ,总宽度为6x6m的区域

8.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9?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表8-1 推荐风速最大风速 部位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风机吸入口

风机出口

主风管 支风管 从支管上接岀 的风管 新风入口空气过滤器 换热盘管 喷水室 部件名称 进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10000 m3/h 风量小于10000 m3/h 排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8000 m3/h 风量小于8000 m3/h 空气过滤器 1. 板式过滤器 1)黏性滤料 2)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 3)褶叠式(中效) 4)高效过滤器(HEPA 2. 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 卷绕型黏性滤料 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表8-2 迎面风速部件名称迎面风速~ 加热盘管 1.蒸汽和热水盘管(最小,最大) ~ 2.电加热器参见生产厂家资料裸线式 肋片管式 ~ 冷却减湿盘管 同风管风空气喷淋室参见生产厂家资料速 喷水型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填料型 高速喷水型

空调温湿度控制原理

目录 带信号选择器的室内温、湿度控制 (2) 根据送风温度及露点温度实现送风温、湿度控制 (3) 送、回风温度串级调节的新风温度控制 (3) 按新风温度选择风阀开度的送、回风温度串级调节 (3) 温、湿度串级调节并执行机构的分程控制 (4) 送、回风湿度串级调节和湿度的选择控制 (4) 按新、回风焓值比较控制新风量 (5) 空调系统中的防火安全控制 (7)

带信号选择器的室内温、湿度控制 带信号选择器的室内温、湿度控制原理如下图 图 1 M M M OA TV1TV2MV MC 01 01 SS TC 01 01 TC MI 01 01 TMT RA SA 冷水热水 蒸汽 温度调节:利用室内温、湿度变送器TMT01检测室内的温度,并经温度调节器TC01控制冷水电动三通调节阀(分流三通)TV1和热水电动分流三通调节阀TV2以满足室内温度调节的需要。进入冬天运行时,将TC01温度调节器上的“冬-夏”季转换开关置于“冬”季档,如果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TC01温度调节器将控制热水电动调节阀改变分流比例,减少进入空气加热器的热水量,降低室内的温度;反之,则增大分流三通调节阀直流通路的热水量,提高室内温度。夏季运行时,则须将TC01温度调节器上的冬-夏季转换开关切换至“夏”档,此时如果室内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信号经TC01温度调节器和SS01信号选择器后,控制冷水阀TV1使之开大分流三通的直流通路;反之则关小TV1的直流通路。 湿度调节:利用室内温、温度传感变送器TMT01检测空调房间内的湿度信号,并通过调节器MC01控制电动双通调节阀MV或冷水分流三通TV1,以控制空调房间内的相对湿度。冬季运行时,将湿度调节器MC01上的“冬-夏”季转换开关转换为“冬”档,此时房间内湿度低于室内湿度设定值时,调节器则发出指令,驱动电动加湿调节阀开启(或开大),加大进入送风气流中的水蒸汽量以提高室内的相对温度;反之,则关小加湿电动调节阀,减少进入送风气流中的水蒸汽量,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如果加湿电动阀MV外于全闭状态,室内的相对湿度仍高于室内温度设定时,温度调节器的控制信号将通过信号选择器SS01与TC01控制信号相比较,当除湿信号电压高于湿度控制信号的电压时,则将由湿度调节器MC01控制冷水电动三通调节阀,对空气进行除湿处理,以达到房间内湿度控制的目的。

空调、防排烟设计各个风速的确定

空调、防排烟设计各个风速的确定 1.建筑物冷负荷概算指标 2.送风风速标准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m/s 4.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5.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6.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 ASHRAE 7.低速风管系统的最大允许流速m/s 注: 1.散流器中心距墙不小于1.0m,所服务的区域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 2.选用200x200的散流器,500立每小时,射程4.27m,风速 3.5m/s,半宽度。 3.27x0.8=3.2,总宽度为6x6m的区域

8.推荐的送风口流速m/s 9.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m/s 通风、空调系统风管内的风速及通过部分部件时的迎面风速(m/s)表8-1部位 推荐风速最大风速 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风机吸入口风机出口 3.5 5.0~8.0 4.0 6.5~10.0 5.0 8.0~12.0 4.5 8.5 5.0 7.5~11.0 7.0 8.5~14.0

主风管 支风管 从支管上接出的风管3.5~4.5 3.0 2.5 5.0~ 6.5 3.0~ 4.5 3.0~3.5 6.0~9.0 4.0~ 5.0 4.0 4.0~6.0 3.5~5.0 3.0~ 4.0 5.5~8.0 4.0~6.5 4.0~6.0 6.5~11.0 5.0~9.0 5.0~8.0 新风入口空气过滤器换热盘管喷水室3.5 1.2 2.0 4.0 1.5 2.25 2.5 4.5 1.75 2.5 2.3 4.0 1.5 2.25 4.5 1.75 2.5 3.0 5.0 2.0 3.0 3.0 暖通空调部件的典型设计风速(m/s)表8-2 部件名称迎面风速部件名称迎面风速 进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10000 m3/h 风量小于10000 m3/h 排风百叶窗 风量大于8000 m3/h 风量小于8000 m3/h 2.0~6.0 2.0 2.5~8.0 2.5 加热盘管 1.蒸汽和热水盘管 2.电加热器 裸线式 肋片管式 2.5~5.0 (最小1.0,最大 8.0) 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空气过滤器 1.板式过滤器 1)黏性滤料 2)干式带扩展表面,平板型(粗效) 3)褶叠式(中效) 4)高效过滤器(HEPA) 2.可更换滤料的过滤器 卷绕型黏性滤料1.0~4.0 同风管风 速 ≤3.8 1.3 2.5 1.0 0.8~1.8 冷却减湿盘管 空气喷淋室 喷水型 填料型 高速喷水型 2.0~ 3.0 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参见生产厂家资料 6.0~9.0

(推荐)机房空调上送风、下送风、水平送风优缺点比较

下送风方式的优点 a)下送风方式是将低温空气直接从底部送到通信设备内,吸收通信设备的热量后,从机房顶部回到空调机组顶部。空调风流动方向与空气特性相一致,容易得到好的空调效果。 b)地板下的空间比风管断面的面积要大许多,这就形成了静压箱,因此下送风方式送风均匀,整个机房区域的温差小。 c)因为送风是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下风的距离与上送风方式在同等条件下,所需的送风风压低,空调设备和送风噪声相对会低一些。 d)单从空调专业的角度出发,下送风方式不需送风风管和送风口,对于设计施工来说,相对简单方便。空调设备的摆放就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由于下送风将通信工艺所需的各类管线,空调专业的管线均隐藏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得通信机房内显得整齐美观。仅从空调专业投资来说,相对上送风而言投资会低一点。 1.2 下送风方式的缺点 a)因为活动地板主要是给通信设备布置各类通信管线用的,一些建设单位从减少消防保护区、降低气体灭火系统投资方面考虑,活动地板的净高度不到400 mm,一般在工程初期时通信设备少,管线少,且开始管线的布置也是整齐有序,能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给空调送风用,随着工程的不断扩容,设备管线愈来愈多,加上后期的施工也是怎样省事怎样做,从而无法保证空调送风所需的足够面积,从而影响空调效果。 b)下送风是由活动地板形成一个大的送风箱,使得通信机房的空调送风远近均匀,所以活动地板好坏直接影响空调效果,由于地板质量不好,或是施工、管理不当都会造成送风短路,未能到达最远处通信设备机架,使得机房内区域温差较大,不利用通信设备正常工作。因此下送风的空调效果受到活动地板的质量、施工、维护管理多方因素的影响。 c)尽管机房密封性较好,但还是有灰尘进入机房,特别是西北和北部地区风沙较大,灰尘很多,活动地板下面极易藏污纳垢,而且清理很难,如果管理不善,会造成一些部位有灰尘集聚,空调下送风会使灰尘随风进入通信设备,增加设备故障,严重时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空调风速标准

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人体状态长时间坐短时间坐轻工作重工作应用办公室餐厅商店轻工业工厂、舞厅 冷却m/s 加热m/s 0.10 0.20 0.15 0.30 0.20 0.35 0.30 0.45 送风口之最大允许流速 应用场所盘形送风口顶棚送风口侧送风口广播室 医院疗房 饭店房间、会客室 百货公司、剧场 教室、图书馆、办公室 3.0~ 4.5 4.0~4.5 4.0~ 5.0 6.0~ 7.5 5.0~ 6.0 4.0~4.5 4.5~ 5.0 5.0~ 6.0 6.2~ 7.5 6.0~ 7.5 2.5 2.5~ 3.0 2.5~4.0 5.0~7.0 3.5~ 4.5 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流速m/s 人体感觉 0~0.08 0.127 0.127~0.25 0.33 0.38 0.38~1.52 不舒适,停滞空气的感觉 理想,舒适 基本舒适 不舒适,可以吹动薄纸 对站立者为舒适感之上限 用于工厂和局部空调 空调房间允许之最大送风温差 送风方式 下列房间高度m 2 3 4 5 6 侧送,大风量侧送,小风量顶棚散流器6.5 9.0 9.5 8.3 11 16 10 13 17 12 15 18 14 17 18 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速 送风方式单位地板面积的 送风量l/s m 工作区平均 流速m/s 换气次数1/h 侧送百叶风口条形风口局部孔板送风顶棚散流器顶棚孔板送风3~6 4~10 5~15 5~25 5~50 0.13~0.18 0.10~0.18 0.10~0.18 0.10~0.25 0.05~0.15 7 12 18 30 60 低速风管系统送风区域的最大允许流速 应用场所以噪声控 制主风管 以摩擦阻力控制 送风主管回风主送风支管回风支管

中央空调送风温度

中央空调送风温度如何调节 人们使用中央空调的最大目的在于享受空调带来的良好室内感受。因此,中央空调在生产研发时,提高空调的舒适度是首要目标。变风量中央空调主要通过改变进入室内的风量来保证室内良好的舒适感受,但是对送风温度依然需要进行控制,以达到最佳的室内舒适度。 中央空调送风温度-送风温度控制意义 变风量系统的基本特点是变送风量,顶送风温度,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送风量由室内温度设定值控制。但是送风温度设定不合理导致末端装置噪音过大,耗能过高,严重影响了中央空调的节能和静音效果。 中央空调送风温度-送风温度控制原理 送风温度控制主要是最小静压控制。若要向房间输送相同大小的冷量,降低送风温度势必减小送风量。送风温度的设定可以采用试错法,根据系统构成的不同,试错法送风温度控制的应用有很大不同,重视换气次数的中央空调系统,要求尽量提高送风温度增加换气次数;重视地温送风的空调系统,要求尽量降低送风温度减少送风量。 试错法送风温度控制智能以恒定的变化率增加或减小送风温度,因此对温度调节能力有限,很难达到最佳的室内温度。 中央空调送风温度-投票法 由于投票发法十分不稳定看,目前较多采用投票法。如果系统中各个末端允许送风温度范围存在共同去见,则该区间内的任意一个送风温度均可使个末端满足符合要求。若不存在共同区间,则可在最高得票温度范围内选择送风温度以满足多数末端的要求。 采用投票法的中央空调各个房间必须设有温度传感器,末端装置有冯良机,流进空调机的冷热水可控制,控制器可以进行数学计算。这样才能保证投票法正确控制送风温度,保证中央空调最佳送风效果。 中央空调送风温度调节既能改变室内温度,提供舒适度;又能节省中央空调能耗,减少设备运行工作量。人们购买中央空调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而中央空调在技术的不断发展的支持下,将这一需求落实到方方面面,中央空调成功地在最大程度上带给人们最优质的生活享受。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咨询柯伊梅尔。

中央空调新风控制系统

中央空调新风控制系统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1章系统原理简介 空调系统原理简介 空调系统主要是调节室内空气的冷、热、干、湿,并起净化空气的作用,使人们工作、生活在比较舒适的环境中。空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空气调节系统、制冷系统、供热系统。 PLC控制原理简介 空调监控系统主要利用PLC的控制功能,通过执行装载在PLC内部的预先设定的控制程序并执行上位机实时的命令语句,调节空调系统中的阀门开度、控制水泵启停、监控并采集空调系统中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等现场仪器仪表的数据,转换为可用的数据格式传送回PLC。PLC接受到数据后将数据实时的显示出来。本次设计采用S7-200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 第2章中央空调系统简介 中央空调概述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使室内空气温度、湿、清洁度和气流速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一项环境工程技术,它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两大类的要求。 中央空调是由一台主机通过风道过风或冷热水管接多个末端的方式来控制不同的房间以达到室内空气调节目的的空调。采用风管送风方式,用一台主机即可控制多个不同房间并且可引入新风,有效改善室内空气的质量,预防空调病的发生。家用中央空调的最突出特点是产生舒适的居住环境,其次从审美观点和最佳空间利用上考虑,使用家用中央空调使室内装饰更灵活,更容易实现各种装饰效果,即使您不喜欢原来的装饰,重新装修,原来的中央空调系统稍微改变即可与新的装修和谐一致。因此称家用中央空调为一步到位、永不落后的选择。家用中央空调是指由一个室外机产生冷(热)源进而向各个房间供冷(热)的空调,它是属于小型商用空调的一种。家用中央空调分为风系统和水系统两种。风系统由室外机、室内主机、送风管道以及各个房间的风口和调节阀等组成;水系统由室外机、水管道、循环水泵及各个室内的末端(风机盘管、明装等)组成。 中央空调系统构成 一、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空调风口风速设计规范取值汇总 汇总如下: 1、排烟口的风速≤10m/s(老建规9.4.6.6) 2(1)、空调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消声要求较高时,宜采用2-5m/s,喷口送风可采用4-10m/s。(采暖6.5.9) 2(2)、空调侧送和散流器平送的出口风速2-5m/s。孔板下送风的出口风速3-5 m/s。条缝型风口下送(多用于纺织厂),当空气调节区层高为4-6m人员活动区风速不大于0.5m/s时,出口风速宜为2-4m/s。(采暖条文6.5.9&民用条文7.4.11&技措5.4.6.2【孔板】) 3、空调回风口的吸风速度:(采暖6.5.11&民用7.4.13) 利用走廊回风时,回风口安装在门或墙下部的回风口面风速1-1.5m/s(采暖条文6.5.11) 4、自然通风系统的进排风口的空气流速(m/s):(民用表6.6.4-1) 5、机械通风系统的进排风风口风速(m/s):(民用表6.6.5) 6、进、排风口风速(m/s):(技措表4.1.4)

7、厨房排风系统的风管风速不宜小于8m/s,且不宜大于10m/s;排风罩接风管的喉部风速应取4-5m/s。(技措4.2.10.2) 8、洗衣房机械排风系统洗衣机、烫平机、干洗机、压烫机、人体吹机等散热两大或有异味散出的设备上部,应设置排气罩,其罩面风速应≥0.5m/s。(技措4.5.1.3.1) 9、实验室通风柜操作口处风速:(技措表4.5.7) 10、暗室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自然进风的通风方式,排风量宜取≥5次/h换气。排风口宜设在水池附近,进风口应采用遮光百叶窗,通过百叶窗的风速应<2m/s。(技措4.5.8) 11、机械加压送风口不宜大于7m/s;排烟口不宜大于10m/s;机械补风口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不宜大于3m/s。(技措4.8.5.3) 12、人员长期停留的区域采用置换通风方式时,人脚踝处风速不宜超过0.2m/s。(技措5.4.10.2) 13、各类送风口的出口风速:(技措表5.4.11-1)

送风风速标准

第一章送风风速标准 一、百叶窗的推荐流速 位置新风回风减湿器正面减温器旁通加热器旁通流速m/s 2.5~4 6~6 2~4 7.5~12 5~7.5 二、不同送风方式的送风量指标和室内平均流 送风方式 单位地板面积的 送风量l/s m 工作区平均 流速m/s 换气次数1/h 侧送百叶风口条形风口局部孔板送风顶棚散流器顶棚孔板送风 3~6 4~10 5~15 5~25 5~50 0.13~0.18 0.10~0.18 0.10~0.18 0.10~0.25 0.05~0.15 7 12 18 30 60 三、低速风管系统的推荐和最大流速 应用场所 住宅公共建筑工厂 推荐最大推荐最大推荐最大 室外空气入口 空气过滤器 加热排管 冷却排管 淋水室 风机出口 主风管 支风管(水平)支风管(垂直)2.5 1.3 2.3 2.3 2.5 6.0 4.0 3.0 2.5 4.0 1.5 2.5 2.3 2.5 8.5 6.0 5.0 4.0 2.5 1.5 2.5 2.5 2.5 9.0 6.0 4.0 3.5 4.5 1.8 3.0 2.5 2.5 11.0 8.0 6.5 6.0 2.5 1.8 3.0 3.0 2.5 10.0 9.0 5.0 4.0 8.0 1.8 3.5 3.0 2.5 14.0 11.0 9.0 8.0

四、低速风管系统送风区域的最大允许流速 应用场所以噪声控制 主风管 以摩擦阻力控制 送风主管回风主管送风支管回风支管 住宅 公寓、饭店房间办公室、图书馆大礼堂、戏院银行、高级餐厅百货店、自助餐厅 工厂 3.0 5.0 6.0 4.0 7.5 9.0 12.5 5.0 7.5 10.0 6.5 10.0 10.0 15.0 4.0 6.5 7.5 5.5 7.5 7.5 9.0 3.0 6.0 8.0 5.0 8.0 8.0 11.0 3.0 5.0 6.1 4.0 6.0 6.0 7.5 五、逗留区流速与人体感觉的关系 流速m/s人体感觉 0~0.08 0.127 0.127~0.25 0.33 0.38 0.38~1.52 不舒适,停滞空气的感觉 理想,舒适 基本舒适 不舒适,可以吹动薄纸对站立者为舒适感之上限用于工厂和局部空调 六、逗留区之最大允许流速 人体状态长时间坐短时间坐轻工作重工作应用办公室餐厅商店轻工业工厂、舞厅 冷却m/s 加热m/s 0.10 0.20 0.15 0.30 0.20 0.35 0.30 0.45 七、回风格棚的推荐流速 位置近座位逗留区以上门下部门上部工业用流速m/s2~33~443>=4

新风机组电动调节阀温度控制方案

中央空调新风机组温度控制方案 新风机组温度控制原理图 新风机组控制方案 工作原理 1.新风机组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比例积分温度控制器、安装在送风管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动调节阀组成。控制器的作用是把置于送风风道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送风温度传送至温控器与控制器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PI运算的结果,温控器给电动调节阀一个开/关阀的信号,从而使送风温度保持在所需要的范围。 2.电动调节阀与风机连锁,以保证切断风机电源时风阀亦同时关闭。电动调节阀亦可实现与风机的联动(如图虚线框所示),当风机切断电源时关闭电动调节阀。上图中两种连锁线路连接方式,分别用于断电复位设备和电关设备,用户可据具体情况自行取舍。(有防冻要求的场合可通过行程限位器将热水阀位保持在要求的开度)。 3.在需要制冷时,温控器置于制冷模式,当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达到或低于设定温度时,温控器给电动阀一个关阀信号,电动阀的关阀接点接通阀门关闭。如果测量温度没达到设定温度,温控器给电动阀一个开阀信号,电动阀开阀接点接通阀门打开。在需要制热时,温控器置于制热模式,当传感器测量的温度达到或高于设定温度时,温控器给电动阀一个关阀信号,电动阀的关阀接点接通阀门关闭。如果测量温度没达到设定温度,温控器给电动阀一个开阀信号,电动阀开阀接点接通阀门打开。 4.当过滤网堵塞时或当其超过规定值时,压差开关给出的开关信号。 5.当盘管温度过低时,低温防冻开关给出开关信号,风机停止运行,防止盘管冻裂。 新风机组控制方案应用分析 新风机组控制系统由温控器来控制电动调节阀,此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给用户一个舒适的环境以及节能的目的。避免制冷/制热机组系统不停的工作,使设备寿命更长。风门执行器于风机联锁,用户在开机时只要打开风门执行器此时电动调节阀也打开,这样设置方便用

机房空调上送风、下送风、水平送风优缺点比较

下送风方式的优点a)下送风方式是将低温空气直接从底部送到通信设备内,吸收通信设备的热量后,从机房顶部回到空调机组顶部。 空调风流动方向与空气特性相一致,容易得到好的空调效果。 b)地板下的空间比风管断面的面积要大许多,这就形成了静压箱,因此下送风方式送风均匀,整个机房区域的温差小。 c)因为送风是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下风的距离与上送风方式在同等条件下,所需的送风风压低,空调设备和送风噪声相对会低一些。 d)单从空调专业的角度出发,下送风方式不需送风风管和送风口,对于设计施工来说,相对简单方便。 空调设备的摆放就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 由于下送风将通信工艺所需的各类管线,空调专业的管线均隐藏在活动地板内,从而使得通信机房内显得整齐美观。 仅从空调专业投资来说,相对上送风而言投资会低一点。 1.2下送风方式的缺点a)因为活动地板主要是给通信设备布置各类通信管线用的,一些建设单位从减少消防保护区、降低气体灭火系统投资方面考虑,活动地板的净高度不到400mm,一般在工程初期时通信设备少,管线少,且开始管线的布置也是整齐有序,能保证有足够的空间给空调送风用,随着工程的不断扩容,设备管线愈来愈多,加上后期的施工也是怎样省事怎样做,从而无法保证空调送风所需的足够面积,从而影响空调效果。 b)下送风是由活动地板形成一个大的送风箱,使得通信机房的空调送风远近均匀,所以活动地板好坏直接影响空调效果,由于地板质量不好,或是施工、管理不当都会造成送风短路,未能到达最远处通信设备机架,使得机房内区域温差较大,不利用通信设备正常工作。 因此下送风的空调效果受到活动地板的质量、施工、维护管理多方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