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实例打开学生探究之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生活实例打开学生探究之门

田庄中学——李洪敏多年来,历史课堂一直以枯燥著称,这是因为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总觉得历史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其味无穷,精彩纷呈的实际生活。

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领学生走向实际生活,激发学生情感,打开课堂探究之门。

究探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探究亦称“发现学习”,“发现”的多少与难易,取决于“问题的探究价值”与“探究的条件、方式和流程”。提出一个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关键,给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是探究学习的前提。为此,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自觉进入探究的状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巧设疑问,激发探究兴趣

探究是学生的本能,发现是最大的快乐。探究的源泉是兴趣,是好奇,是疑问,是迷惑,是未知。教学就是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有新的发现、新的生成、新的感悟。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开展探究活动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探究,让结论在过程中自然生成,让抽象理解变为活动体验。探究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没有质疑的接受是盲从,没有探究的课堂,学习难以深入。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属于学生的。那么,怎样将学生带入自觉的探究状态呢?

以提出问题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终点,并始终以问题为中心,就能将学生带入自觉的探究状态。问题引领教学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所在,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从导学案的设计,到学生的自学、讨论和展示,都应以问题的生成、发现与解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那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发现、新生成的问题,才是他最感兴趣、最想解决的问题,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其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联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能力。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如果教师直接把答案告诉给学生,虽然可以令学生佩服,但却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也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但倘若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就会如“众鸟乱飞”,就会失去教师的引导性,达不到探究的目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先“扶”后“放”。即教师先“扶”着学生去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的飞跃。探究性学习要特别关注学生发现、生成的问题,关注问题的解决过程。当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应通过点拨搭建阶梯,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障碍;当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展示得非常完美、流利的时候,教师应通过追问设置障碍,掀起波澜,让学生强化理解,加深巩固。教师的提问要贴近生活实际,富有启发性,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思考。比如,在上课前,教师可提前公布要讨论的系列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主动筛选,并进行提前思考和研究。在课堂探究中,还可进行积极暗示,鼓励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发现。为了让学生自觉地进入探究状态,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让学生有思维发散、智慧碰撞的空间。此外,设计的问题要生活化、情境化,以提高探究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有意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把历史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再者,学生喜欢在实践中探究,在生活中运用,把应用题与生活的问题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总之,激发学生情感,打开课堂探究之门,离不开实际生活。因为,只有把历史变成有声有色的感受,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