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应急避难所建设施工方案(安全性与可及性设计)精选3篇

应急避难所建设施工方案(安全性与可及性设计)精选3篇

《应急避难所建设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建设应急避难所成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

本应急避难所建设项目旨在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避难场所,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接纳避难人员,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安全防护。

该应急避难所选址在交通便利、地势较高、远离危险源的区域。

周边配套设施相对完善,便于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

项目建设将充分考虑安全性与可及性设计,确保避难所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平整- 对选定的场地进行清理,清除杂物、杂草和障碍物。

- 采用推土机、装载机等设备进行场地平整,确保场地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 对场地进行填方和挖方处理,使场地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2. 基础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槽相结合的方式。

- 浇筑基础混凝土,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 安装基础预埋件,为后续结构施工做好准备。

3. 主体结构施工- 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进行主体建设,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立柱、梁、板的安装和浇筑。

- 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 进行墙体砌筑和屋面施工,保证避难所的封闭性和防水性能。

4. 内部设施安装- 安装照明、通风、给排水等设施,确保避难所内的基本生活条件。

- 布置床位、桌椅等家具,为避难人员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 安装应急广播、指示标识等设备,方便避难人员了解信息和疏散。

5. 外部设施建设- 建设围墙、大门等外部设施,确保避难所的安全。

- 铺设道路和停车场,方便物资运输和人员疏散。

- 进行绿化和景观建设,改善避难所的环境。

三、材料清单1. 建筑材料- 钢材、混凝土、砖块、水泥、砂石等主体结构材料。

- 防水材料、保温材料、装饰材料等。

- 门窗、灯具、开关插座等电气材料。

- 给排水管道、阀门、卫生洁具等给排水材料。

2. 设备设施- 通风设备、照明设备、应急广播设备。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策划书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策划书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1.1 项目名称 (1)1.1.2 项目建设地点 (1)1.1.3 项目承建单位 (1)1.1.4 项目建设周期 (1)1.1.5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1)1.1.6 项目建设目标与内容 (2)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1.3 项目建成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2)1.4 结论与建议 (3)1.4.1 结论 (3)1.4.2 建议 (4)第二章现状与建设必要性分析 (5)2.1 现状分析 (5)2.1.1 国家政策背景 (5)2.1.2 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发展状况 (6)2.1.3 ***市应急避难场所发展状况 (7)2.2 建设必要性分析 (8)第三章项目的建设条件 (10)3.1 项目建设经济条件 (10)3.2 项目建设自然条件 (11)3.3 项目建设选址及施工条件 (12)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14)4.1 项目建设依据 (14)4.2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原则和要求 (15)4.3 项目建设目标 (17)4.4 方案介绍 (18)4.5 方案比选 (21)4.6 方案可行性分析 (21)第五章环境保护和节能 (24)5.1 环境保护依据 (24)5.2 项目建设场地周边环境状况 (24)5.3 项目建设环保和卫生防护措施 (25)5.4 项目建设标准 (28)5.5 节能建设标准 (29)第六章项目组织管理 (30)6.1 项目组织管理 (30)6.2 项目招标投标 (31)第七章项目实施进度 (32)7.1 建设工期 (32)7.2 施工进度 (32)第八章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33)8.1 投资估算依据 (33)8.2 投资估算说明 (33)8.3投资构成及估算参数 (34)8.4避难场所设施建设投资估算清单 (35)8.5项目建设资金筹措 (36)第九章项目建成与运行管理 (37)9.1 管理机制 (37)9.2 疏散工作管理办法 (39)9.3 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 (40)9.4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费用及运行资金来源 (40)第十章国民经济评价 (41)10.1 国民经济评价计算参数 (41)10.1.1社会折现率 (41)10.1.2影子价格 (41)10.1.3物价上涨系数 (41)10.1.4残值计算 (42)10.2 国民经济费用和效益范围 (42)10.3 国民经济评价费用 (42)10.3.1投资调整 (42)10.3.2养护费用 (43)10.3.3工程残值 (43)10.4 国民经济效益计算 (43)10.5 经济评价结果 (43)10.5.1经济净现值(ENPV) (43)10.5.2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 (44)10.6 社会效益 (45)第十一章可行性分析 (46)1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46)11.2 工程可行性分析 (46)第十二章研究结论与实施建议 (47)12.1 研究结论 (47)12.2 实施建议 (47)附图1 方案A平面布置图附图2 方案B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市河滨公园应急避难场所1.1.2 项目建设地点***市河滨公园(市区经二路西段)1.1.3 项目承建单位***市地震局1.1.4 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年度(2009年)论证、立项。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一、为啥要搞这个应急避难场所。

咱都知道,这世界有时候不太安稳,可能会有地震啦、火灾啦或者其他突发的大灾难。

要是没有个安全的地方躲,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呢,建应急避难场所就像给咱自己找个安全的小窝,灾难来的时候能保住咱的小命,还能让大家有个地方暂时安身。

二、咱这避难场所要建在哪。

1. 中心选址。

得找那些交通方便的地儿。

就像那些靠近大马路的公园或者大广场,这样不管是开车、骑车还是走路,大家都能很快地跑到避难所。

比如说咱们城市中心的那个大公园,周围好几条大路,这就是个好苗子。

还要考虑人口密度。

在人多的居民区附近得有一个。

像那些老城区,房子密密麻麻的,就得专门给他们规划一个应急避难的地方。

不能让人跑老远才能找到个安全地儿,那可不行。

2. 具体地点的条件。

地势得高一点,要是发大水,低的地方一下就淹了。

就像河边的那些低洼地肯定不行,得找山上或者地势比较高的小山坡附近的空地。

远离那些危险的东西,像化学品工厂、加油站之类的。

要是避难的时候旁边有个随时可能爆炸的加油站,那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嘛。

三、避难场所里都得有啥。

1. 基本生活设施。

住的方面:得有帐篷区。

就像露营一样,不过这是灾难时候的露营。

帐篷得质量好,能防风防雨,还得有足够的数量,一家人至少得有个小帐篷能住吧。

吃的方面:要有干净的水供应。

可以建几个大的储水罐,再加上净水设备,保证大家有水喝。

然后还得有个简单的食物分发点,存一些压缩饼干、方便面之类的方便食品,够大家撑几天的。

卫生方面:公共厕所可不能少。

不能让大家到处乱拉乱尿吧,得建那种简易但是干净卫生的移动厕所,还得有专人打扫。

另外,要有洗手的地方,配上香皂或者洗手液,防止疾病传播。

2. 安全保障设施。

防护设施:周围得有围墙或者栅栏,不是为了把人关起来,而是为了防止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或者动物闯进来捣乱。

消防设施:灭火器得备着,万一帐篷着火了或者有其他小火情,能及时扑灭。

还有消防通道得留出来,不能让东西把路堵了。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实施方案一、前言。

朋友们!咱们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哪天遇到个自然灾害或者紧急情况,得有个安全的地方躲一躲呀,这就是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意义啦。

那咱们这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就像打造一个超级安全堡垒的计划书一样,可重要着呢!二、目标。

1. 短期目标(1 2年)在社区里找几个合适的地方,初步改造成能应对小型紧急情况的避难场所。

比如说,要是附近有个小火情或者小地震晃悠一下,居民能立马跑到这儿来避险。

配备一些基本的应急物资,像干净的水、应急食品(就是那些能长时间保存的饼干、罐头啥的)、简单的医疗用品(创可贴、消毒棉球之类的)。

2. 中期目标(3 5年)扩大应急避难场所的覆盖范围,让整个城区或者较大的乡镇都能有比较完善的避难场所布局。

除了基本物资,还要有临时住宿的设施,比如简易帐篷、折叠床啥的。

这样万一遇到大灾难,大家能在这儿住上几天,等待救援和恢复正常生活。

3. 长期目标(5 10年)打造一个功能超级齐全、能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避难体系。

不仅能应对自然灾害,像洪水、地震、台风啥的,还能应对一些人为的紧急事件,比如说化学泄漏之类的。

让应急避难场所成为社区或者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家平时也能把这儿当成一个防灾减灾教育的基地,提高大家的应急意识。

三、选址。

1. 选择标准。

安全性:这是首要的,得远离那些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像危险化学品仓库、容易山体滑坡的山坡、容易被水淹的低洼地。

比如说,咱们可不能把避难场所建在一个天天担心被泥石流冲走的山脚下,那不是自找麻烦嘛!可达性:要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是靠近大路或者公共交通站点。

这样,在紧急情况下,大家能快速到达。

要是选个在深山老林里,路又难走的地方,那可不行,大家还没跑到避难所,可能就累趴下了。

面积合适:要根据预计容纳的人数来确定面积。

不能太小,不然大家挤在一起像沙丁鱼罐头似的;也不能太大,不然管理起来也不方便,而且资源分配也会有问题。

应急避难广场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广场实施方案

应急避难广场实施方案
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突发事件的增多,应急避难广场的建设和实施
方案日益受到重视。

应急避难广场是指在发生突发事件或灾害时,
为人们提供临时避难和救援服务的场所。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制定并实施应急避难广场的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应急避难广场的选址至关重要。

应选择地势较高、远离潜在
灾害源的区域作为避难广场的选址,以确保避难广场在灾害发生时
不受影响。

其次,应急避难广场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人员聚集、交通疏导、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设置,以及避难设施的建设
和配备。

此外,还应配备相应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如食品、饮用水、医疗器械等,以便在灾害发生时为避难者提供必要的救援和帮助。

除了建设和配备,应急避难广场的实施方案也至关重要。

一方面,
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警机制和应急响应体系,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
够及时启动避难广场的应急救援工作。

另一方面,应制定详细的避
难流程和避难规定,指导人们在灾害发生时如何有序撤离到避难广场,并在避难广场内保持秩序和安全。

总的来说,应急避难广场的实施方案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
全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选址、规划建设和健全的实施
方案,才能确保避难广场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有效的避难和救援服务。

希望各地能够高度重视应急避难广场的建设和实施,为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公园应急避难应急预案

公园应急避难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保障公园游客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公园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避难,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园实际情况编制。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园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组织机构成立公园应急避难指挥部,负责公园应急避难的总体指挥、协调和决策。

2.2 职责2.2.1 指挥部(1)制定应急避难方案,组织实施;(2)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确保应急避难工作顺利进行;(3)组织开展应急避难演练,提高应急避难能力。

2.2.2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1)公园管理部门:负责公园日常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避难措施,组织开展应急避难演练;(2)公安部门: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应急避难工作顺利进行;(3)消防部门:负责火灾扑救和救援工作;(4)医疗卫生部门:负责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5)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负责应急保障工作。

三、应急避难场所设置3.1 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公园实际情况,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包括以下类型:(1)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如体育馆、多功能厅等;(2)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如公园广场、空地等。

3.2 应急避难场所功能(1)提供应急物资和设施;(2)保障基本生活需求;(3)提供医疗服务;(4)开展应急宣传教育。

四、应急避难措施4.1 预警与信息发布(1)密切关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发布预警;(2)通过公园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发布应急避难信息。

4.2 应急疏散(1)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游客和周边居民有序疏散;(2)确保疏散路线畅通,避免拥堵;(3)对疏散过程中受伤的人员进行救治。

4.3 应急救援(1)启动应急响应,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救援工作;(2)确保救援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在发生灾难或紧急情况时,为了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建设合适的避难场所不仅能够减少人员伤亡,还可以提高社会的应对能力。

因此,本文拟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希望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提高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水平。

二、工作目标1.完善避难场所的设施,满足人民的生命安全需求。

2.提高避难场所的建设质量和工程水平。

3.建设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避难场所。

三、工作步骤1.确定避难场所的选址原则首先需要确定避难场所的选址原则,应选择远离高风险区域的场所,避免发生二次灾害。

其次要选择离居民区较近的区域,便于人员撤离和避难。

最后要选择场地宽敞、便于野外运输的地区。

2.制定避难场所建设标准根据不同的应急类型,制定相应的建设标准。

针对地震、洪灾、火灾等多种应急情况,建设相应专用场所。

避难场所的布局、设备、材料、防护设计等方面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保证场所所能承受的灾难强度,同时要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装备。

3.开展避难场所改造工程对已有的避难场所进行改造和加固。

检查已建设的避难场所,对不符合规定的地方进行改进,同时加固场所结构以提高其抗震、防洪、防火、防暴等能力。

对于一些老旧的建筑物,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清理和更新。

4.保障管理措施建设避难场所不仅要有完善的设施,还要有符合规定和标准的管理机制。

拟定并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系统,制定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水平。

5.宣传引导和安全教育随着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推进,需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引导。

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让公众了解避难场所建设的意义和目的,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应对能力。

另外,完善安全教育课程,让公众了解应急避难场所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总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应急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频发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备受关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如何设计和规划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和要点入手,探讨如何使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设计标准1. 人口容纳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人口容纳标准是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灾害类型、预警时间和预计逃生时间等因素,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标准应该明确人口容纳量,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安全容纳逃生人员。

2. 设施配备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各类设施的配备标准。

安全通道、避难点、医疗救护设备、食品储备等设施的配置,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应对不同灾害场景的需求。

3. 场地选址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场地选址标准。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交通便捷性等因素,对于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至关重要。

二、设计要点1. 多功能性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应该具备多功能性。

除了作为避难场所外,还应考虑其在平时的其他功能,如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以提高公园绿地的利用率和价值。

2. 绿色环保在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设计中,绿色环保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点。

应注重植被保护、自然生态功能的维护,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公园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的环保水平。

3. 社会参与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要点还包括社会参与。

鼓励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参与公园绿地的设计和建设,使其更符合当地的特色和需求,提高公园绿地的社会融合度和凝聚力。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标准和要点的探讨,可以看出其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性。

合理制定设计标准和遵循设计要点,可以提高公园绿地在应急灾害中的效能,实现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安全可靠的避难场所。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

北京市地方标准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设计规范DB11/T794-20111 规范本标准规定了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公园绿地选址、分类、服务半径、有效避难面积、总体设计、园路与铺装场地设计、种植设计以及应急避难设施配置与设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公园绿地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范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2173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址及配套设施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22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CJJ 48 公园设计规范DB11/ 224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标志DB11/T746 公园无障碍设施设置规范3基本设计原则3.1 因地制宜、系统整合充分考虑公园绿地的自然条件、建设状况、周边环境,确定具有应急避难功能的公园绿地,并与其他类别应急避难场所共同构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科学合理地进行建设。

3.2以人为本、平灾结合公园绿地应急避难功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平时和灾时的使用需求,注重平灾功能的平衡与转换,在平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宜人、景观优美的休闲环境,在灾时则以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生命安全为准则,尽可能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

3.3注重实效、节约持续公园绿地应正确发挥应急避难功能,重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及注重实效的建设管理。

在对具应急避难功能的绿地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适度配置应急避难设施。

4 选址要求4.1 具应急避难功能的绿地自身的地质结构应具备稳定性,并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山体滑坡、泥石流、蓄滞洪区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

4.2公园绿地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区域应远离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路等设施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以减少此生灾害的影响。

4.3公园绿地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区域应与周边高层建(构)筑物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因建(构)筑物倒塌产生的威胁。

应急避难广场施工方案

应急避难广场施工方案

应急避难广场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灾害时刻往往无法预测,为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建设应急避难广场。

本文档为应急避难广场施工方案的详细说明。

二、施工目标本项目的施工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在灾害时刻提供安全避难的广场。

该广场将满足以下要求: - 面积足够大,能够容纳大量避难人员。

- 结构稳固,能够经受住各类自然灾害的考验。

- 设施齐备,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护设备。

- 易于使用,方便人员疏散和管理。

三、施工内容本项目的施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点选择选择一个安全合适的地点作为应急避难广场的建设区域。

要考虑地势高低、周边环境、交通便利性等因素,并确保距离常住人口较近,方便人员疏散。

2. 广场规划根据人员容量和功能需求,设计广场的布局和规划。

合理划分区域,包括避难住所、食堂、医疗室、儿童活动区等功能区域,并确定各个区域的大小和位置。

3. 建筑结构选用结构稳定的材料进行建设。

确保建筑能够抵御震级较高的地震、强风等自然灾害,并具备防火、防水、抗震等功能。

4. 基础设施•电力供应:确保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并设置备用发电机组。

•自来水供应:建设水管网络,保证应急避难广场内有持续的自来水供应。

•照明系统:安装充足的照明设备,确保广场内的照明充足。

•卫生设施:建设洗手间、厕所等卫生设施,保证人员的基本卫生需求。

•通信设备:安装电话、无线网络等通信设备,确保与外界的联系畅通。

5. 安全措施•紧急报警系统: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广播系统,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及时通知人员。

•防火设施:安装灭火器、消防栓等设备,确保广场内的火灾可以得到及时控制。

•避难指引标识:设置避难指引标识,指示人员快速找到避难区域。

•避难设施:提供足够的避难设施,如防毒面具、急救箱等,确保避难人员的安全。

四、施工流程本项目的施工流程如下:1.前期准备阶段:•进行地勘工作,选择合适地点。

•按照规划绘制施工图纸。

•与相关部门协商,获得施工许可。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不断增加。

因此,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已成为我们建设安全稳定的城市的必要要求。

这份工作方案旨在制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的全面计划,以确保我们的城市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二、工作目标1. 建立全市范围的应急避难场所网络,使居民在突发情况下能够找到可靠、安全的避难场所。

2. 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以确保场所的功能、安全性和舒适性。

3. 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全面提升市民的应急避难能力和避险意识。

三、工作内容1. 遴选应急避难场所根据国家统一规划,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选择畅通易达、地势较高、设施完善、易于扩建改造的地点,建设一系列符合应急避难要求的避难场所。

同时,重点关注于区划、路网、水源、电力、交通等设施。

2. 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防震、抗灾、抗洪、抗台风等功能的设施,并配备自动灭火、通讯、用电、除尘等系统设备。

同时,还要配备防空警报、疏散标志和灯光等设备以保障人员的安全。

3. 组织演练和培训为了提高市民的避险意识和应急避难能力,不定期地组织演练和培训,让市民增强突发事件的自救自护能力。

在进行这些活动时,应加强宣传,增强市民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认知,提高市民的应急避险意识。

四、工作步骤1. 调查评估组织专业团队对所选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评估,评估完的结果,确认其是否符合建设目标。

2. 设计规划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内部设施布局。

3. 实施建设按照规划计划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4. 安装设备安装防空警报、电力、通讯、灭火、除尘等系统设备。

5. 组织演练定期组织演练,完善应急疏散系统,检查应急地震、台风等系统设备的实际效果。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国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迫在眉睫。

二、宗旨本方案的宗旨是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提高社会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生存能力,增强应急避难场所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目标(一)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体系,提高应急场所的建设水平。

(二)严格落实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制度,确保场所安全。

(三)尽快完成所有建筑物的应急避难设施的建设,确保公民遇到灾害时有庇护处所。

(四)各区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建成率达到100%。

四、任务(一)全面调查各类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场所基础数据。

(二)制订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注重群众避难场所和特殊人群避难场所建设。

(三)设计初步预案,对各类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评估。

(四)针对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设计特殊应急避难方案。

(五)完成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任务,加强设施的完善,保障场所的安全和可靠性。

(六)安排相关部门对各类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七)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应急避难意识和自护能力。

五、建设内容(一)城市公共安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尺度:1000人/万人建设对象:在城市中心、商业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人口密集地区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建设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筑尺度以2500m2左右为宜,设有安全门、应急报警系统、应急照明等安全设备。

(二)区域救援避难场所建设尺度:5000人建设对象:在自然灾害易发区、隐患地区等场所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建设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筑以5000m2左右为宜,设有应急电源、应急食品、应急水源等基础设施。

(三)特殊人群避难场所建设对象: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

建设标准:应急避难场所建筑以1000m2左右为宜,设有床位、食品、水源、卫生间等基础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2篇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2篇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2)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2)精选2篇(一)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一、背景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安全形势不稳定,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成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本方案旨在提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方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临时安全避难场所。

二、目标1. 建设一批符合安全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大量避难人员;2. 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储备物资和设备配备水平,确保能够满足避难人员的基本需求;3. 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机制,确保避难场所的安全和秩序。

三、工作内容1. 选址与规划:a. 根据灾害类型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应急避难场所;b. 根据避难场所的容量、功能和服务需求,进行规划设计。

2. 建设与装备:a. 确保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符合相关建筑和安全规范;b. 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和储备物资,如食品、水、医疗用品等;c. 配备应急通信设备和灾害警报系统,以便及时发布信息和发出警报。

3. 培训与演练:a. 培训应急避难场所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b.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避难场所人员的避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4. 管理与监督:a. 建立健全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b. 定期对避难场所进行巡查和检查,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c. 对避难场所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采取必要的改进和加固措施。

四、工作步骤1. 前期准备:a. 成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组,明确工作职责;b. 收集有关灾害类型和分布情况的信息,指定选址标准;c. 开展避难场所建设的社会调查和需求分析。

2. 选址与规划:a. 按照选址标准,在合适地点选择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地;b. 制定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容量、功能和布局。

3. 建设与装备:a.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进行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b. 配备避难场所的生活设施、储备物资和应急设备。

4. 培训与演练:a. 组织避难场所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b. 定期开展避难场所的应急演练,提高避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方案一、方案背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稳定安全的重要举措。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积越来越大,人口数量也越来越多,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大,急需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设目标本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旨在:1.为居民提供避灾避难的场所,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提供应急措施。

三、建设任务1.确定场所选址,设计避难场所建设方案;2.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机制;3.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应急操作和救援能力;4.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做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5.监督检查,保障避难场所安全可靠。

四、建设原则1.选址原则:场所应遵循便于疏散、良好通风、水源充足、地势宜人等原则。

2.设计原则:场所布局应合理,建筑结构安全,内部设施设备完善,应急通道畅通。

3.管理原则: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定期检查设施设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五、建设措施1.选址设计阶段:调查研究周边地形和人口分布情况,遵循选址原则,确定合适场所选址,制定设计方案。

2.建设设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建设设施工程,建设场所内部设施设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3.应急预案阶段: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定期进行应急培训,提高应急操作和救援能力。

4.监督检查阶段:定期对避难场所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场所安全可靠。

六、建设保障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加强应急意识。

3.加强督促检查,保障工作有序进行,完成建设任务。

七、财务预算本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预算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土地征用费用:100万元建设设施费用:600万元设备采购费用:200万元应急预案制定费用:50万元监督检查费用:50万元八、总结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实施该项工作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稳定安全。

公园应急避难应急预案

公园应急避难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公园内游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避难,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园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以及公园内可能发生的火灾、地震、洪水等紧急情况。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公园应急避难指挥部,负责公园应急避难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避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3. 设立应急避难小组,负责应急避难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应急避难准备1. 公园内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包括应急避难棚、应急避难室等。

2. 配备应急避难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医疗用品、应急照明设备等。

3. 定期开展应急避难演练,提高游客和工作人员的应急避难意识和能力。

4. 加强与周边单位、社区、公安、消防、医疗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联动机制。

五、应急避难响应1. 发生突发事件时,公园应急避难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避难预案。

2. 公园应急避难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迅速组织游客和工作人员撤离至应急避难场所。

3. 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4.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5. 做好应急避难物资的发放和管理,确保物资充足、使用合理。

六、应急恢复1. 突发事件得到控制后,公园应急避难指挥部组织评估受损情况,制定恢复计划。

2. 恢复公园内设施设备,确保公园正常运营。

3. 对游客和工作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生活。

七、附则1. 本预案由公园应急避难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公园应急避难指挥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预案进行修订。

应急公园设计方案

应急公园设计方案

应急公园设计方案应急公园设计方案应急公园是为了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而建立的一个专门的公共空间。

它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庇护和救援服务,为受灾群众提供临时的安全场所和必要的生活设施。

在灾害发生后,应急公园可以成为市民和救援人员的安全港湾,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应急公园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应对需求。

首先,应急公园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

它应尽量远离高风险区域,例如河流、海滩、山崖等地。

同时,它也应尽可能接近人口密集区,以便更好地满足受灾群众的需求。

地理位置的选择应基于综合考虑,包括灾害风险评估、人口分布等因素。

其次,应急公园的规划和布局应合理。

公园的面积应足够大,以容纳大量的人员。

同时,公园内应有充足的空间用于搭建临时帐篷、救援设施和生活设施等。

公园内的道路应宽敞且通畅,以方便紧急救援车辆的进出。

公园的布局应合理,划分出不同区域,例如临时住所区、医疗救援区、物资储备区等,以便组织和管理。

第三,应急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在公园内应设置临时帐篷或临时住所,以提供受灾群众的住宿需求。

此外,还应建立医疗救援点,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及专业的医疗人员,为受灾群众提供紧急救治。

公园内还应设置临时厕所、自来水供应点、临时食堂等基本生活设施,保障受灾群众的日常需求。

最后,应急公园的安全管理也应得到重视。

公园内应设置安全警戒区和安全监控设备,确保受灾群众的安全。

同时,公园内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和指示牌,以提供逃生的指引。

公园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应急救援培训,能够熟练地应对各类紧急情况。

综上所述,应急公园的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规划和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等因素。

在紧急情况下,应急公园是为受灾群众提供庇护和救援服务的重要场所。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各类文化遗址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避难实施方案

各类文化遗址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避难实施方案

各类文化遗址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避难实施方案文化遗址公园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保护单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大量的游客。

然而,在各类文化遗址公园的运营过程中,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

为了保障游客和员工的安全,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应急避难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各类文化遗址公园突发事件应急避难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突发事件应急组织1. 总体组织架构为了实施突发事件应急避难方案,各类文化遗址公园应设立应急指挥部,由公园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包括安全保卫、游客服务、宣传指导等相关部门的代表共同组成。

2. 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各类文化遗址公园应当设立突发事件应急小组,由专业医护人员、安全防范人员和相关部门协同合作,通过定期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明确责任:公园管理部门应明确各级人员的责任,建立完善的从业人员火灾应急培训制度。

(2)完善设施:应建设灭火器材合理布局,保证灭火设施正常使用。

建立灭火器材日常检查和维护制度。

(3)组织演练: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增强从业人员的火灾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人员熟知应急避难路线和逃生方法。

2. 地震事故应急预案(1)增强意识:广泛开展地震安全教育,提高游客和从业人员的地震自救能力。

(2)加强设施:确保公园内各类建筑物、设施设备的抗震性能符合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修。

(3)疏散避难:明确地震发生时的疏散路线和就近避难点,并制定相应的疏散预案。

3. 暴雨洪水应急预案(1)监测预警:建立暴雨洪水监测预警系统,及时了解气象变化,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

(2)防御措施:加强公园内排水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性。

(3)应急处置:制定完善的暴雨洪水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及时疏散游客和从业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救护。

三、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1. 专业培训针对各类突发事件,公园管理部门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的应急培训,提高其应急处置的技能和水平。

公园避难所疏散应急预案

公园避难所疏散应急预案

公园避难所疏散应急预案
一、背景概述
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突发事件发生时
人们寻求避难和救援的场所。

因此,公园避难所是一项重要的城市
安全建设工作。

公园避难所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避难所的建设和管理
1. 安全评估
公园避难所的选址需要进行安全评估。

将过往发生的突发事件
的历史记录进行评估,确定可能遭受攻击或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公园,然后选择较为安全的位置建立避难所。

2. 购置设备和物资
公园避难所需要配备设备和物资,如应急手电筒、无线电、医
疗设备、食品和水等。

这些物资应该经常检查、维护和更新,并储
备足够的量,以应对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长期停电或供水中断。

3. 教育培训
公园管理部门需要对公众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疏散意
识和自救能力。

同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演练,让公众
明白如何利用避难所保护自己。

4. 避难所的标识和指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
一、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综合利用。

应结合整体避难规划确定应急避难功能,并与其他类别的应急避难场所综合利用。

2、平灾结合,功能整合。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建设应充分考虑平时和灾时的使用需求,各种设施注重平灾功能的平衡与转换。

3、因地制宜,节约实效。

应利用公园的自然条件、建设状况,注重科学的建设管理,合理设置应急避难设施。

4、便捷通达,安全美观。

应急避难场所在满足安全的情况下,靠近公园绿地出入口;在不影响避难功能条件下,应为使用者提供标识明确、舒适宜人、景观优美的环境。

二、场所分类
公园应急避难场所按功能分为以下三类:
1、紧急避难场所:可容纳避难人员避难10天以内,该场地应具有基本设施;
2、固定避难场所:可容纳避难人员避难10天~30天,该场地应具有基本设
施和一般设施;
3、中心避难场所:可容纳避难人员避难30天以上,该场地应具有基本设施、
一般设施和综合设施。

三、场址要求
(一)安全性要求
1、应急避难场所的地质结构应具备结构稳定性,并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山体
滑坡、泥石流、蓄滞洪区等自然灾害易发生地段。

2、应急避难场所应远离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
压输变电路等,以减少次生灾害的影响。

3、应急避难场所应与周边高层建(构)筑物保持安全距离,防止因建(构)
筑物倒塌产生的危险。

4、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路线的确定,应考虑邻近或穿越的次高压以上燃气管
道和成品油管道的安全影响范围。

5、公园内的动物园、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区域不应作为避难场所使用。

6、海啸应急避难场所的高程应大于国家高程基准30m。

(二)服务半径
1、紧急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500m。

2、固定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为2000m。

3、中心避难场所,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0m。

(三)竖向设计
1、应急避难场所应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和公园总体竖向控制进行竖向设计。

2、应急避难场所坡度应控制在7度(约13%)以下。

四、面积指标
(一)避难场所面积
1、紧急避难场所有效面积不小于2000㎡。

2、固定避难场所有效面积不小于5000㎡。

3、中心避难场所有效面积不小于100000㎡,用地条件紧张地区不小于50000㎡。

(二)人均有效面积
1、紧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为2㎡。

2、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为2㎡~3㎡。

3、中心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小于3㎡。

4、各类避难场所的人均有效居住面积不小于1.5㎡。

五、功能分区
(一)分区设置要求
1、应急避难场所按功能可分为应急休息区、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卫生区、应急垃圾储运区、应急物资区、应急管理区、应急停车场、专业救灾队伍场地和应急直升机使用区。

各类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分区设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功能分区
2、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卫生区、应急物资区和应急管理区应避开排水困难、地基软弱的地段以及挖填的交界处。

(二)应急休息区
1、应急休息区可结合应急管理区布置。

2、应急休息区用地面积应根据核定避难人员数量,按每人0.15㎡确定。

3、应急休息区应设置座椅等供避难人员临时休息的设施。

(三)应急棚宿区
1、应急棚宿区应设置在场所内受外部干扰较少的区域。

2、应急棚宿区用地面积应根据核定避难人员数量,按每人不小于 1.5㎡确定。

3、应急棚宿区按防火要求,用地面积分为四级,具体要求见表2。

表2 应急棚宿区分级及间距要求
4、应急棚宿区应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应根据帐篷等材料的耐
火性能确定,但不应大于1000㎡,边长不应大于60m。

当应急棚宿区具有充
足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时,防火分区的最大面积可放宽到1.2倍。

5、应急棚宿区应预留供水、供电设施接口。

6、应急棚宿区应具备消防车通达条件。

(四)应急医疗卫生区
1、应急医疗卫生区设置在场所内或场所周边,可结合应急棚宿区设置;也可
利用避难场所周边的
医院及医疗卫生设施进行设置,其与避难场所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

2、应急医疗卫生区用地面积应根据核定避难人员数量,按每人不小于0.02㎡确定。

3、应急医疗卫生区应满足救护车辆出入和停放要求。

4、应急医疗卫生区应单独设置卫生间。

5、应急医疗卫生区应设开水间。

6、应急医疗卫生区应预留供水、供电设施接口。

7、应急医疗卫生区应单独设置医疗垃圾应急储运设施及出入口。

(五)应急垃圾储运区
1急垃圾储运区距离应急棚宿区应大于15m,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下风向设置。

2急垃圾储运区用地面积应根据核定避难人员数量及储运设施规模,按每人不
小于0.015㎡确定。

(六)应急物资区
1、应急物资区应设置在应急管理区附近。

2、应急物资区应储备满足2天发放要求的应急生活物资,其他物资的储备应
满足实际使用需要。

3、应急物资区用地面积应根据核定避难人员数量,按每人不小于0.02㎡确定。

(七)应急管理区
1、避难场所应设置应急管理区,可结合公园管理用房或临时设施进行综合设置。

2、应急管理区应设置在避难场所入口处。

3、应急管理区按50㎡~200㎡用地面积预留设置。

4、应急管理区应设置人员登记处。

(八)应急停车场
1、应急停车场应设置在场所入口处。

2、固定避难场所的应急停车场面积不应小于500㎡。

3、中心避难场所的应急停车场面积不应小于3600㎡;用地紧张地区停车场面积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800㎡。

4、公园停车场可兼做应急停车场使用。

(九)专业救灾队伍场地
1、专业救灾队伍场地不应设置在应急棚宿区附近,应设置在适于车辆出入的区域且有道路连接应急避难场所的出入口。

2、专业救灾队伍场地用地面积应根据救灾车辆及人员数量确定,且不应小于3000㎡;救灾车辆及人员单位用地面积要求见表3。

表3 救灾车辆及人员单位用地面积要求
3、专业救灾队伍场地应预留供水、供电设施接口。

(十)应急直升机使用区
1、应急直升机使用区应设置在应急避难场所内或周边。

2、应急直升机使用区应考虑需要起降的直升机型号、数量等要求,
3、应急直升机使用区周边的障碍物和建筑工程限高应满足直升机安全起降的
要求。

六、设施设置
(一)设施设置要求
应急避难设施按功能可分为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应急供电设施、应急排污设施、应急厕所、应急垃圾储运设施、应急通道、应急标识、应急洗浴设施、应急消防设施、应急物资储备设施、应急指挥管理设施、应急停机坪和应急功能介绍设施。

各功能分区的设施设置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设施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