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2)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要点打印
公共政策概论1、试述公共政策的功能。
(1)导向功能。
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以什么为标准,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具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直接引导,二是间接引导。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从作用结果看,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
(2)管制功能。
为避免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
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规定明确地加以表现。
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积极性管制、消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
政策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有着小同的利益需求,而且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利益的差别使冲突不可避免。
为了平衡这种矛盾,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重要管理手段的公共政策需要承担起调控社会利益关系的重任。
(4)分配功能。
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政策的这种利益分配功能对社会的良性运行和稳定发展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9、试述政策规划的程序。
(1)政策目标的确定。
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就是确定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不仅是政策方案设计和择优的基础依据,同时也是政策执行的指导方针,并且为政策评估提供了参照标准。
确定政策评估的标准(2)政策方案的设计。
政策规划的第二步工作就是设计政策方案。
决策者对于政策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寻求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决策的内容一般涉及原则和操作两个层面,原则层面是指政策目标的确立,操作层面是指政策方案的设计。
在政策方案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方案后果及其效应的准确估计。
二是对方案实施细节的详尽规定。
(3)政策方案的评估(前评估)。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一)政策分析(二)公共政策功能(三)公共政策评估(四)政策变迁二、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一)简述公共政策体制的稳定性特征(二)简述中国政策问题的特点(三)简答政策失真的表现形式(四)简述政策终结障碍因素中的心理障碍因素三、论述题(共40分,每小题20分)(一)试论述确立政策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二)试论述中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卷别A-8-1公共政策学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5分)(一)政策分析广义的政策分析是指公民、专家、组织或政府就相关政策问题所进行的分析;狭义的政策分析仅指专家和专业团体就相关政策问题进行的分析。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狭义上使用政策分析概念。
(二)公共政策功能公共政策功能,是指公共政策因其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地位和性质而对政策客体发挥的影响作用,以及自身所具备的实现特定影响效果的能力。
(三)公共政策评估所谓公共政策评估是指一定的政策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标准和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政策的方案、政策执行的过程以及政策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是否满足需要的一种专项研究。
(四)政策变迁政策变迁是对现行政策进行的变革活动。
政策变迁意味着,由于受到外在条件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很少有政策一直维持不变的形态,而是在持续不断的变化。
政策变迁不仅是政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本身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主题是变革现行不合理政策。
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以下要素:政策变迁的原因、变迁经历的结果阶段,以及变迁的结果。
二、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10分)(一)简述公共政策体制的稳定性特征一国的公共政策体制与其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密切相关,且这些从根本上都受制于该国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状况。
由于一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决定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公共卷别A-8-2政策体制也表现出相对稳定性。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复习资料1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彼此独立。
2由一定数目的专家学者或者利益相关者,从各个角度共同讨论有关的公共问题,并因而激发大量新构想的一种分析过程和方法称为头脑风暴法。
3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预算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经济政策。
4系统议程又称为公众议程.5实行委员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瑞士.6科珀等学者认为,动员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
7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8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伊斯顿.9科珀等学者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10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经验、直观为主的政策评估方法逐渐演进的方向是以技术计量和价值选择为主。
11政策抉择前期的第一个环节是政策论证。
12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政策一般。
13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作出评估结论。
14公共政策对象具有的特点有:政策规定性、受动性、主观差异性。
15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
其中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被称为向后推进策略。
16政策抉择的第三个环节是政策采纳。
17政策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被称作政策效率.18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政策僵化.19政策评估的价值标准的内容有:社会公正、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林德布洛姆。
21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22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渐进性的。
23美国学者M·麦克拉夫林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是互适模型。
24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措施、政策主体和客体.25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包括: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问题的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公共政策的个案研究的证据来源包括:文献、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物理人工制品。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资料概论
各章重点问题提示第一章导论一、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1、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2、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3、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4、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5、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行动计划与策略等。
二、对全社会的利益作权威性分配1、对戴维·伊斯顿定义的分析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这一界定突出了三个思想,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价值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影响力是权威性的。
我们认为,为避免对“价值”一词过于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
具体地说,政府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
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实行权威性的利益分配。
这也是我们前面主张的,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的理由。
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与戴维·伊斯顿的定义不同的另一点是,我们认为公共政策的功能绝不仅限于分配上。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从社会公共利益中,由利益选择到利益综合,由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公共政策复习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工具?(第二章)又称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使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
政策方案只有通过适当的政策工具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达到政策设计的理想状态。
它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是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机制。
2、政策工具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优缺点?一自愿性工具(voluntary instruments):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它的核心特征是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
由于自愿性工具既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成为许多社会中首选的政策工具。
①家庭与社区:优点:通常不耗费政府的资金;服务领域多样;比较容易在大多数社会中获得广泛的政治支持缺点:通常无力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规模经济要求政府集中提供而不由家庭与社区分散提供公共服务;公平问题也难以决,服务的需求者难于获取同等的资源、享受同等的服务。
②志愿者组织:是一种公平的政策工具优点:通常把那些在危难中需要帮助的人作为目标群体,是社会公平机制有益的和必要的补充,能够促进社会团结,提高政治参与水平。
缺点:不适用于解决复杂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应用范围有限。
③市场:是最有争议性的政策工具优点: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自愿的相互作用往往会产生令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市场在提供大部分私人物品上是最富有效率的手段,是自愿配置的有效工具。
缺点:不能充分提供大部分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的公共物品,不能提供国防、警察、路灯以及其他类似的公共物品与服务,在提供各种各样的收费物品和公用物品中也存在困难。
而且,市场是一个高度不公平的政策工具,它仅仅满足那些有支付能力的人们的需求。
二强制性工具(compulsory instruments):包括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它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也叫指导性工具。
这些高度强制的工具没有给目标群体留下多少自由决定的余地。
新版公共政策复习重点2
5、表达方式不当;※政策议程确立过程的模型:1、科珀等学者的模型理论(1)外在创始模型:是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该类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
(2)动员模式的含义: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该模式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3)内在创始模式的含义: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该模式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2、芭芭拉.尼尔森的模型理论:议程的确立过程分为四个阶段:①议题确认②议题采纳③议题重要程度排序④议题持续。
3、约翰.金登的模型理论:三源流模型,建立在三种源流的基础上:(1)问题流:主要关注问题的定义,包括预算约束,问题是如何被认知的,以及客观条件是如何被定义为问题的(2)政策流:与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公众接受度等有关;(3)政治流:设计政治对于问题解决方案的影响。
(4)当问题流、政策流、政治流汇合到一起,政策窗口就打开了。
4、中国学者的模型理论:①关门模式②动员模式③内参模式④借力模式⑤上书模式⑥外压模式。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政策目标的特征:①问题的针对性②未来的预测性③目的的多元性。
※公共政策目标的分类:P279※公共政策目标的基本目标:①公平②效率③自由④安全※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1、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①实事求是②面向未来③系统协调④明确具体⑤伦理考量※政策规划,即政策构建: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政策规划的特征: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与政府主导并存;2、从时间进程上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政策设计:是政策分析人员有系统地探讨政策问题,并组合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要素,产生政策方案,使各政府要素间具有一致关系,并符合现实环境,以达成政策问题能够解决的一种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
公共政策复习题
一、简答题:1、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1、政治价值观。
决策者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受其所在政党或政治团体及其服务对象的影响。
政策常被视为发展和实现政党或利益团体目标的手段,政治上有利是决策的基础原则。
2、组织价值观。
各种组织机构包括政府部门都试图运用奖惩手段使成员接受其确定的价值观并照此行事。
3、个人价值观。
保护个人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利益,维护个人的社会声望和历史地位,这些考虑也可能起到决策准则的作用。
4、公众价值观。
我们不能否认决策者在很多时候是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决策的,他们还是有公众意识的,决策时并没有丢掉自己的良心。
5、意识形态价值观。
所谓意识形态是指一整套逻辑上相联系的价值观和信念。
它提供了一幅抽象化和简单化的关于世界的图画,并对人们的行动具有指导作用。
2、简述基本政策的特征。
基本政策是相对具体政策的主导性政策,它确定具体政策的所应采取的态度、所应依据的假设、以及所应遵循的原则。
基本政策具有如下特征:层次性:一般来讲,制定和发布基本政策的国家机关规格和级别很高,通常是由国家最高权威机构或其授权机关制定和发布;广泛性:从范围上讲,基本政策要么覆盖全国,要么覆盖整个领域,其影响面是非常大的;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基本政策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特征,除非发生非常重大的政治变动,基本政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一般不会发生实质性变化;权威性:基本政策是具体政策的制定依据,具体政策必须符合基本政策的要求,不能与之发生冲突。
二、论述题:试述公共政策的特征。
1、政治性2、价值选择性:例如房产政策3、层次性:高层次、低层次4、阶段性:政策制定、执行、反馈等5、功能多样性:导向、调控、分配功能6、合法性:政治系统/具体公共政策7、权威性:以强制力为保障8、普遍性:普遍适用性9、稳定性:相对稳定性/政策立法试述公共政策的类型。
公共政策分类的三个纬度:纵向纬度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中央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全局政策和局部政策等。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导论一、名词解释元政策:是关于政策的政策,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行为的一套理念和方法的总称。
其基本功能在于如何正确的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执行、评估、分析公共政策。
基本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为指导国家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工作而制定实施的行动准则,是用以指导部门政策的主导性政策。
具体政策:亦指部门政策,主要指针对具体的公共政策做出的政策规定。
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间接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政策客体:公共社会问题只有列入政府议事议程,涉及到社会上相当多的人的利益的社会问题才是公共政策客体。
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即指凡是影响政策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因素都是政策环境。
政策议程:政策问题或政策机构的行动计划过程,它提供了一条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过程的渠道和一条给与考虑的事项。
政策问题: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政策规划:是政府针对现实某些政策问题,在未来可能演变成的情形,系统地制定一套解决预案的过程。
即是一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政策构想。
政策执行: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资源的混合:指的是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彼此交织在一起,很难分清某项资源的支出究竟应该属于哪一个政策,或每项政策的总投入是多少。
政策的重叠:指的是针对相同或相似的政策问题和政策目标群体,不同的机构或部门分别制定并执行各自的政策。
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政策工具:是人们为解决某一社会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与方式。
有限理性模型:即满意准则,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行政人。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与解答
习题与解答(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3.试分析哪些人群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四、问答题1.(1)整体性。
(2)超前性。
(3)层次性。
(4)多样性。
(5)合法性。
2.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1)导向功能。
(2)调控功能。
(3)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
3.公共政策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利益究竟分配给谁,在通常情况下,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1)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
政府是政策制定的主体,自然也是公共利益分配的主体。
政府显然愿意把公共利益分配给自己的拥护者,而不是反对者。
(2)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
政策的好与坏、正确与错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行为体现生产力发展趋势者,必然会从政策中获益。
(3)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一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取决于该政策是否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因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利益得到满足或基本满足的各种利益群体与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护和执行政策,促使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一致。
一般地说,政策受益的人越多,发生政策偏离的可能性就越小。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四、问答题1.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2.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3.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4.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2.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公共政策: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动准则。
第三讲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等(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官方决策者:指拥有合法的权力去作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
非官方参与者:1利益集团2公民个人3大众传媒:4思想库、5多元化:联合国、WTO、欧盟2、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问题及其发生作用的社会群体。
3、公共政策问题:就是能够进入政策议程的社会公共问题。
4、政策目标群体:就是公共政策直接作用与影响的社会群体或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简答题:1、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或反对和不服某一项公共政策,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4)对成本收益的权衡;(5)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6)避免受到惩罚;(7)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公共政策问题的相互依存性(系统性):政策问题是一个系统,整体在质上大于部分之和。
(2)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性:产生问题的外部条件是被有所选择地确定、分类、解释和评估的.(3)公共政策问题的人为性:政策问题的产生、存在和改变具有社会性,依赖于相关社会群体和个体,不存在政策问题的“自然”状态。
(4)公共政策问题的动态性:社会的动态性,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行为方式发生变化,政策问题也变化4、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公共政策的重要影响。
2、经济环境: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3、政治环境包括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文化等,是公共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因素.4、社会变迁公共政策必须随着社会变迁而不断地调整其政策目标与内容、执行方式和手段,坚持改革的方向,使之能跟上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脚步。
公共政策复习题汇总
公共政策复习题汇总第一专题第一专题的思考题一、辨析题1. 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公共政策规制功能1. 错。
政府等公共部门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公共政策调控功能2.公共场所是任何人都有权进入的地方,可以大声喧哗。
2.错。
因为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不是私人空间,个人的大声喧哗可能会妨碍别人,而他人有享受安静和不被打扰的权利。
3.公共政策的权威以合法性为基础3. 对。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以合法性为基础,只有合法的政策对公众才有约束力。
4.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4. 错。
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从实质特征看,能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而从形式特征看,由党的政策、人大立法、行政决策构成。
5.公共政策主体是政府首领及公共行政部门5. 错。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以及监督控制的组织和个人,具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公民个人等。
6.社会问题就是实际与预期的偏差6. 对。
社会问题就是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过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7.由于市场在保证资源有效配置方面的优势,所以成为了公共政策强制性的、高度公平的政策工具7. 错。
市场是最重要的自愿性的工具,他在提供私人物品和保证资源有效配置方面具有优势。
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他不能充分提供大部分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
而且市场是一个高度不公平的政策工具,他仅仅满足那些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8.公共政策运行系统的核心是决断子系统8. 对。
决断子系统也称中枢子系统,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
决断子系统在整个公共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公共决策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政策的最终决定者,领导公共政策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公共政策学-复习重点
政策与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1)、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2)、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3)、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者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而采取的。
(4)、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5)、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6)、卡尔·弗里德里奇-—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
(7)、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
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2、政策:某一组织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某一问题而制定的用以执行的具有一定约束力或指导性的行为规范。
3、公共政策的本质:(1)分配的内容是价值;(2)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3)分配具有权威性;4、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性;权威性;目标性;实效性;原则性与灵活性;动态过程性5、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体现:公共政策总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代表最广大大民众利益,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公共问题。
在内容上,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最广大民众的意愿,通过政府工作程序所认定的公共问题。
在制定程序上,从问题认定、方案规划到政策的合法化,所有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过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6、公共政策的作用:★(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行为的引导和观念的引导,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公共政策复习
公共政策:就是以执政党与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等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1〕谁来制定公共政策〔主体〕;(2)对什么领域来进展规制〔客体〕;〔3〕目的何为〔价值取向〕;二、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根底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三、政策的分类1. 分配性的、调节的、自我调节性的与再分配性的政策2. 总政策、根本政策与具体政策3.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与文化的政策一、公共政策的根本特征1、阶级性;2、公共性;3、价值性;4、前瞻性;5、层次性;6、动态性;〔一〕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3、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政府公共政策所表达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异;二是为消灭差异而牺牲效率;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二〕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革新功能政策系统的划分:一、信息子系统二、咨询子系统三、决断子系统四、执行子系统五、监控子系统第二章社会问题: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或至少令一局部人感到不满的状态。
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1〕社会福利〔2〕效率〔3〕公平3.社会问题的四要素(1)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
(2).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
(3).它们持续时间很长。
(4).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作出不同评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也难以达成一致。
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1、社区〔非正式部门〕社区特点:非正式性•社区的功能: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基层问题。
2、三个正式部门〔1〕政府政府的特点:〔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它有正式的机构或组织;〔3〕不以盈利为目的,更过的带有效劳性;〔4〕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权力来开展管理活动。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复习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在本教材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现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2.应从哪些方面把握公共政策的含义?(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2)什么事公共政策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3)公共政策的作用3.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①从科学角度而言,分析公共政策的成因与结果,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②从专业角度而言,掌握公共政策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从政治角度而言,政策不仅是为了科学和专业而存在,而且在政治领域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4.公共政策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既包括行为的引导也包括观念的引导,它告诉人们应该做哪些事和不该做哪些事。
②管制功能为避免一些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不利因素出现,公共政策就要发挥对目标群体的约束和管制职能。
(1)积极性管制;(2)消极性管制。
③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与控制。
④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每一项具体政策都会涉及“把利益分配给谁”这样一个问题,换句话讲,就是都要面临一个“政策使谁受益的问题”。
5.如何从“公共”概念理解公共政策?①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一种权利的相互制约,有一定的规范。
②公共物品③公共职能④公共问题⑤公共利益:公共利益要遵循四项基本标准:公共、合理、正当、公平⑥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公共政策》复习要点
《公共政策》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1、政策科学:政策科学是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备选方案为焦点,运用新的方法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策领域,即现实的政策实践、政策系统及政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它的基本目标是端正人类社会发展方向,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质量。
2、政策问题: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认为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3、政策执行: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4、政策指导论:5、政策议程: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政策议程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问题有望获得解决的过程。
6、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这一方面的信息,作为决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二、简答题1、比较政策指导论与政策建议论的区别指导论的观点:(1)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复杂性和变动性使现存的知识过时了,因而急需新形式的政策相关知识。
(2)当前社会的问题可以用职业政策分析家提供的专门知识解决。
(3)政策选择的技术复杂性推动了职业政策分析家更高程度的直接参与。
(4)职业政策分析家的高度直接参与提高了他们制定和影响重要政策的权力。
(5)政治家对职业政策分析家依赖性的增加削弱了他们的政治权力。
建议论的观点:(1)主要的政策选择反映了社会中不同部分所持的相互冲突的价值观。
(2)价值冲突和政治系统中政治权力的不对等有关。
(3)既定政策的选定意味着团体中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胜利。
(4)政策制定者用政策分析家提供的科学和技术的理由反驳分歧,使其在政治基础上做出的选择合理化。
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复习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
每题1分,共25分)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自发模型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a.象征式政策执行b.残缺式政策执行c.替代式政策执行d.附加式政策执行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c.政策效能d.国应的充分性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
a.学校b.工会c.行政机构d.妇联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a.脚本写作b.头脑风暴法c.博弃论d.个人判断法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2)
公地悲剧是指如果一种资源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就会导致这种资源的过度使用。
公地悲剧是哈丁于1968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公地悲剧》中提出的。
哈丁说:“在共享公有物的社会中,每个人,也就是所有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
这就是悲剧的所在。
每个人都被锁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
因为在信奉公有物自由的社会当中,每个人均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公有物自由给所有人带来了毁灭。
”有限理性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决策还是群体决策,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满意方案的过程;只有在非常例外的情况下,才是发现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
这并不是因为决策者头脑糊涂,一个富有理性的人,如果能够同样顺利求优的话,就不会止步于满意;如果能够做到最好,就不会安于次好或比较好。
但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客观条件充满局限,人们根本无法求得最优解和准确解,不得不转而求其次,寻求足够好的解。
群体狂想症在决策小组中存在一种寻求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面对面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明显。
小组成员趋向于怎样更好地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了,从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
布里丹毛驴效应从决策思维的角度来说,当几种选择方案具有同等的吸引力时,它本应当是最容易作出决定的。
因为无论选中哪一个都会带来愉快的结果。
但是为什么这样的决定又如此艰难呢?问题就在于决策者不得不放弃一个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将获得某种利益或某样东西时,方案的吸引力就会发生递减;而一旦要放弃某种利益或某样东西时,方案的吸引力就会发生递增,选择的烦恼会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霍布森选择:没有选择的选择霍布森选择其实就等于告诉顾客不能挑选,所以,意思是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邦尼人定定律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
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是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
邦尼人定定律首先反映在合作者之间的负面作用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就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通过论辩、竞争、合作等途径,以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1)谁来制定公共政策(主体);(2)对什么领域来进行规制(客体);(3)目的何为(价值取向);二、公共政策的本质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2、公共政策就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3、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分配的基础是不断的促进公共利益的增长。
三、政策的分类1. 分配性的、调节的、自我调节性的和再分配性的政策2. 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3.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政策一、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2、公共性;3、价值性;4、前瞻性;5、层次性;6、动态性;(一)常态社会下的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2、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3、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政府公共政策所体现的分配原则主要有三种:一是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二是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三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二)转型社会中的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1、公共政策的稳定功能2、公共政策的公平正义功能3、公共政策促进社会革新功能政策系统的划分:一、信息子系统二、咨询子系统三、决断子系统四、执行子系统五、监控子系统第二章社会问题: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或至少令一部分人感到不满的状态。
2、社会问题认定过程中的价值标准(1)社会福利(2)效率(3)公平3.社会问题的四要素(1)它们对个人或社会造成物质或精神损害。
(2).它们触犯了社会里一些权力集团的价值观或准则。
(3).它们持续时间很长。
(4).由于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群体会作出不同评判,对它们的解决方案也往往多种多样,因而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也难以达成一致。
三、社会问题的解决途径1、社区(非正式部门)社区特点:非正式性•社区的功能:能够较好的解决社会基层问题。
2、三个正式部门(1)政府政府的特点:(1)公共物品的提供者;(2)它有正式的机构或组织;(3)不以盈利为目的,更过的带有服务性;(4)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权力来开展管理活动。
(2)市场市场的特点:(1)主要是私人物品的提供者;(2)它也有正式的组织,如企业等;(3)市场中的私人组织提供物品和服务的目的俺就是为了获利;(4)自由交换是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手段;(3)第三部门,包括NGO、NPO以及一些志愿性的组织。
2、市场缺陷: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垄断与效率的损失垄断主要是通过价格控制表现出来。
(2)公共物品和效率损失;公共物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3)外部效应与效率的损失外部效应是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而不从这种影响获利或承担成本。
外部效应一般分为:外部积极性和外部不经济性。
(4)信息不对称与效率的损失主要是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对于信息的掌握是有多少之分的。
获取信息多的个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谋取利益,结果就损害了信息掌握比较少的个体利益。
2、政府的缺陷:政府失灵(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2)政府的决策可能会被少数人左右,维护少数人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利益。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搭便车”现象;二是政府的寻租现象;3)行政效率的低下一是行政机构的绩效往往难以评估,进而丧失其激励的功能;二是行政机构缺乏竞争也会致使其效率低下;三是行政机构人事管理体制僵化,缺乏活力;(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四、第三部门途径的优势和缺陷1、第三部门优势(1)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大的活动范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社区相比)(2)第三部门具有相对较小的垄断性和相对较大的竞争性;(与政府相比)(3)第三部门对于个性化需求有较好的回应;(与政府相比)(4)其他方面的优势2、第三部门的缺陷:志愿失灵(1)单纯依靠第三部门是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或服务;(2)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呈现不平衡的分布;(3)第三部门中志愿组织受到捐助者的影响较大;(4)第三部门由于自身的原因可能再人才的吸引上呈现出弱势而不利于其发展。
二、关于政府角色定位和公共政策作用范围的一些事实1、市场化趋势2、第三部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社区角色的变迁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分析1、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所谓公共政策环境,就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1、经济环境2、政治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国际环境3、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1.纵向结构各级决策组织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这个排列组合方式便是决策体制的纵向结构。
在纵向结构中,层级越高,决策权限越大,决策的法律效力也就越大。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变化决定着决策体制“形状”的变化。
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其纵向结构就呈尖型形态;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其纵向结构就呈扁型形态。
2.横向结构同级政策组织之间,构成平等合作与协商关系,这种排列组合方式便是决策体制的横向结构。
横向结构中的决策组织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
通常,横向结构中的决策组织按决策权范围或功能来划分。
如决策组织可分为决策指挥部门、参谋咨询部门、执行部门、监督反馈部门等。
4、现代公共决策方式一、全体一致规则二、过半数规则三、过半数规则的变异形式第四章政策工具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1、自愿性政策工具2.强制性工具强制性工具(Compulsory instruments)也称指导性工具,它借助国家或政府的权威及强制力,迫使目标团体及个人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
政府为实现其政策目标,可以通过选择管制、公共企业或官僚机构直接供给等手段或方式来履行其功能。
一、管制二、公共企业三、直接提供3.非强制性工具一、家庭和社区二、志愿者组织三、市场4. 混合工具一、信息和规劝二、补贴三、产权拍卖四、税收和使用者付费政策工具的选择:制执行实定现目目标运用政策工具标3、影响政策工具选择的因素❑政策目标❑工具的特性❑外部因素❑以前工具的影响❑意识形态第五章政策问题的建构分析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1)政策问题的主观性;(2)政策问题的人为性;(3)政策问题的动态性;(4)政策问题的系统性(三)公共政策问题的分类过失性问题和结构性问题两大类。
过失性问题产生于偏离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性行为。
如青少年失足和社会犯罪等。
结构性问题是社会自身机构不合理所致的一些社会现象。
如各种不平等现象和问题。
政策问题构建程序:政策问题的论证1、小论证:属于政策论证的最低层次,通常由政策分析人员来完成。
2、功能论证:通常是由负责制定政策的组织来负责,其任务就是在小论证的基础上将其论证的结果进行整合起来,从而确定政策问题的结构类型。
3、二级论证:二级论证通常由政府的决策机构来做出。
重点是讨论政策目标、政策计划、政策实施成本、政策效果等问题。
4、一级论证:一级论证就是要确定该政策问题是否进入政府议程,是最高级论证。
(三)政策问题诊断的误差政策问题诊断误差的来源:•1、组织结构;•2、意识形态;•3、无知;•4、信息超载;•5、噪音干扰;•6、时间落差;•7、逃避问题;•8、隐蔽问题;•9、虚假问题;一项政策问题应当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存在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
“客观情势”是指出现和形成了某种客观事实,并且这一客观事实是可以直接观察的,是可以通过自然言语描述的,而且可以通过广泛的符号系统表述的。
第二,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
第三,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程序构成的过程,是指社会公共问题进入由政策行动主体构成的政策子系统的范围并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再深思熟虑后下决定要加以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1、系统议程社会问题成为或达到公众议程的条件:一是该问题应该为公众所知晓;二是多数人认为必须要采取行动;三是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属于政府职权范围内的事务,应该受到政府的关注;2、正式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采取一定得行动,并把这些问题列入政策范围的一种政策议程。
公众议程一般比较抽象,仅仅只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或解决办法;而政府议程相对比较具体一些,目标明确,它是政策问题认定的最后一个阶段;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四种方式: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思考:对于团体或个人认为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政府的介入为什么会有限呢?(1)政府基本不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2)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但没有权力去处理。
(3)政府知道问题存在,也有权力去处理,但无能力办理;(4)政府知道问题的存在,也有权力和能力处理,但不能马上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
2、政府主动介入和发现问题,社会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政府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四种情况:(1)社会上带有全局性的问题;(2)社会上一部分团体或个人无力请求政府的帮助,但他们又非常需要政府的帮助。
(3)占优势地位的群体或个人的不当行为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时。
(4)政府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主动发现问题。
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这种作用的三种形式:(1)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的诉求完全一致或基本一致。
(2)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与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完全相反或基本相反。
(3)政府希望解决的问题和公众要求解决的问题有共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4、政府与个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这种形式在实践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往往要么是公众先表达诉求,到达一定程度后,政府将其纳入政策议程中;要么就是政府主动将某一问题纳入政策议程中。
(三)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1、公民个人的作用;•2、利益集团的作用;•3、政治领袖的作用;•4、政府体制的作用;•5、大众传媒的作用;•6、专家学者的作用;•7、问题自身的作用(五)、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阻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有:•1、政治原则的偏离;•2、价值体系的排斥;•3、政府体系的封闭;•4、承受能力的不足;5、表达方式的失当第六章公共政策方案的制定分析方案规划,指的是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方案抉择五个环节。
在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二是方案。
确定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理性政策规划的基本步骤。
⏹1、确定目的。
⏹2、估计需要。
⏹3、确定目标。
⏹4、设计方案。
⏹5、评定后果。
⏹6、选定方案。
⏹7、设计执行。
⏹8、评估。
⏹9、回馈。
七、政策通过的形式。
政策通过表面上看可能是表决,也可能是某个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