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1~7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圣才出品】

第三章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1.某地有30所高校,分布在该市所辖的10个区内。

政府为了对已经出台的“关于高校收费改革的意见”进行政策评估,需要了解大学生对该政策的评价。

请分别设计用多段抽样和定额抽样中的交叉控制定额抽样两种办法,抽取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的具体抽样方案。

答:(1)多段抽样具体抽样过程为:①先将调查总体——本地的30所高校按地区划分为10个群组,作为抽样的第一级单位;②再将每个地区内的高校按学校划分为若干个小群组,作为抽样的第二级单位;③采用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这10个群组内按照每个群组占抽样框内高校总数的比例,确定每个群组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即每个地区要抽取的高校数量;再按照每个高校的学生数占该地区学生总数的比例确定每个高校所要抽取的学生数。

抽取的样本总量为1000。

(2)交叉控制定额抽样具体抽样过程为:①确定样本总体的控制特征:对本地30所高校的所有学生按照地区、年级、性别划分为16个类别。

即A地区,B地区,C地区,…,J地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男,女。

②抽取样本:采用偶遇抽样的方法,向本地的大学生随机发放1000份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项控制特征及对政策的看法。

定每个控制特征的样本分配数。

2.试述焦点团体座谈会与传统座谈会的区别。

答:焦点团体座谈会与传统座谈会的差别:(1)主持人的角色①焦点团体座谈会的主持人只是起协调作用,不起核心作用;②传统座谈会以主持人和会议的中心人物为核心。

(2)与会者之间的亲和力①焦点团体座谈会以陌生人为主要参与者,与会人员之间身份概念淡化、心态平等;②传统座谈会以熟人为主要与会者,且与会者具有可以识别的地位标志,身份概念较强。

(3)信息的互动条件①焦点团体座谈会重视现场即时互动,不需要对与会者进行事前动员;②传统座谈会通常要求与会者进行事前准备,并且可能形成一定的基调。

(4)座谈会的倾向性①焦点团体座谈会重视中立的会议环境、中立的主持人,强调会议内容本身的中立性;②传统座谈会往往显示出与某些利益团体或者立场有牵连,在会议环境、主持人态度、会议内容等方面带有倾向性。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性?答:公共政策研究并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的,它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并引入了多学科的分析路径,力求对公共政策分析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主要包括:(1)哲学视角哲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影响;②规范性哲学尤其是伦理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政治学视角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政治现象一直是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一般说来,西方的政治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传统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3)管理学视角①管理科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决策科学。

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还提出用“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

这些都为后来的公共政策分析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公共政策学与管理科学尤其是公共管理学在研究对象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都要经过从确认问题、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到评估结果的程序。

管理学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4)经济学视角公共政策学的经济学视角就是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研究的经济学视角的基本内容是(阿马切尔《经济学与公共政策》):①经济力量是实证的或非规范的,它由事实命题而不是价值判断所组成;②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些事件的结果,它允许“如果A,则B”一类的问题,一般并不预言A的出现;③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私人市场过程来解决社会问题;④经济学家倾向于花大量的心血去澄清各种选择,并使特定选择的机会成本尽可能清楚;⑤经济学家更有可能认识在现存选择中的替代机会;⑥与第五点密切相关的一点是,经济学家使用渐进的和边际的途径;⑦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个人的途径来作社会分析;⑧经济学理论对所有经济系统和体制背景都是适应的。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政策与公共政策1.1复习笔记一、基本概念的含义1.“公共”的概念“公共”是与“私人”相对的概念。

公共政策概念中“公共”一词的含义可以概括为:(1)以体现公共意愿为总体标准;(2)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3)形成过程经由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4)由国家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公共职能部门具体制定和推行。

2.公共政策概念的多种阐释(1)罗伯特·艾斯顿认为,政府处于周围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包围之中,并在《公共政策的思路:政策领导之研究》中提出,“广义上的限定,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与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即公共政策是围绕政府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

(2)托马斯·戴伊在《公共政策的理解》中提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决定去做或不决定去做某一事情的行为倾向”。

托马斯·戴伊的观点指出了政策的两种倾向性:政府面对某一公共问题的解决,既可能采取积极的政策行为,也可能采取消极放任的政策行为。

这一点对于把握政策手段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意义。

(3)理查德·罗斯在《英国的政策制定》中提出,公共政策是“一个或多或少活动相连的较长系列”以及这一活动的后果,而不是某种孤立、静止的决定。

理查德·罗斯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对公共政策进行释义,打破传统的静态认识模式,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新意。

(4)卡尔·弗里德里奇在《人与政府》中指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在阻碍和机遇相交的特定环境中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一个政府有目的地利用机遇、克服障碍、努力达到目标、实现目的和意图的过程。

”这种观点指出了公共政策的目的性和动态过程性,对于公共政策的理论认识和现实把握具有一定的意义。

(5)詹姆斯·安德森认为,公共政策是“一个或一批行动者为解决某一问题及其有关事物的有目的的行为过程”,这一过程“由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展开”,同时“也将受到非官方活动者和非官方因素的影响”。

詹姆斯·安德森提出了政策问题、政策目的、政策过程的直接与间接参与者等多种政策环节,并着重强调了公共政策的行为过程性。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圣才出品】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①主体不同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不同a.政策研究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b.政策分析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c.就应用研究、政策实践、权力运作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诉求,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5~8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五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系统答: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2.公共政策主体答: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

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3.官方决策者答:官方决策者是指广义的政府,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在我国,执政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故在我国,官方决策者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执政党。

4.非官方参与者答:非官方参与者是指除官方决策者之外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其作为体制外的力量,通过游说官方决策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5.利益集团答:利益集团是指因兴趣或利益而联系在一起,使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向政府施加影响,进行非选举性的鼓动和宣传,用以促进或阻止某方面公共政策的改变,以便在公共政策的决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主张的松散或严密的组织。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①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②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直接游说、间接游说、司法诉讼、政治捐款、示威抗议等。

6.思想库答:思想库是指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圣才出品】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性?答:公共政策研究并不是孤立于其他学科的,它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对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并引入了多学科的分析路径,力求对公共政策分析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公共政策研究的多学科视角主要包括:(1)哲学视角哲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①在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影响;②规范性哲学尤其是伦理学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2)政治学视角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普遍和重要的政治现象一直是政治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一般说来,西方的政治学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传统政治学、行为主义政治学、后行为主义政治学。

(3)管理学视角①管理科学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最大贡献是决策科学。

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决策”,还提出用“令人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

这些都为后来的公共政策分析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公共政策学与管理科学尤其是公共管理学在研究对象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都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都要经过从确认问题、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到评估结果的程序。

管理学对公共政策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4)经济学视角看待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研究的经济学视角的基本内容是(阿马切尔《经济学与公共政策》):①经济力量是实证的或非规范的,它由事实命题而不是价值判断所组成;②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些事件的结果,它允许“如果A,则B”一类的问题,一般并不预言A的出现;③经济学家倾向于用私人市场过程来解决社会问题;④经济学家倾向于花大量的心血去澄清各种选择,并使特定选择的机会成本尽可能清楚;⑤经济学家更有可能认识在现存选择中的替代机会;⑥与第五点密切相关的一点是,经济学家使用渐进的和边际的途径;⑦经济学家倾向于用个人的途径来作社会分析;⑧经济学理论对所有经济系统和体制背景都是适应的。

(5)社会学视角①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大量具体政策都属于社会政策,这种研究须以社会学知识和研究成果为基础;②社会学对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贡献在于它对社会问题、种族关系、家庭问题、犯罪学和社会变革所进行的研究;③社会学中关于政策的研究是描述性的,主要集中在政策过程特别是集中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效果评估等几个阶段;④社会学在社会控制、社会化和社会变化等广泛领域内,发展了大量的实证知识和理论,这些也都有助于理解不同公共政策的效果及公共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行为;2.简述公共政策研究中系统分析的内容与作用。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精选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1)政策研究的含义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

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2)政策分析①政策分析的兴起背景a.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研究突破了社会科学各门类的科际分界线,政策分析成为社会科学各学科进一步发展的一个聚合点;b.众多的思想库的兴起,推动着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者走出象牙之塔,寻找和探索学术研究适合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而政策分析则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②政策分析的内涵a.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b.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c.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d.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3)公共政策学①公共政策学的含义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②公共政策学的内涵a.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b.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强调实证研究,既强调研究发现具有逻辑一致性又强调其可检验性,是这门学科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c.在学科内容上公共政策学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d.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圣才出品】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1.试述政策过程及其阶段划分。

试述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类型划分。

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为什么需要借助于政策过程模型?答:(1)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过程不仅有着特殊的含义界定,在其运作、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①政策过程的界定政策过程就是政策的生命过程,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操作性程序的有机组合,具有客观性。

②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a.三分法德洛尔把政策过程划分为前决策阶段、决策中阶段和后决策阶段,布赤豪兹把政策过程划分为民意形成、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三阶段。

b.四分法金敦认为政策过程通常分为议程设定、方案陈述、权威性选择、决策执行四阶段。

c.五分法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划分方法,但对具体阶段的划分上则各有不同d.六分法e.七分法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评价七个阶段。

詹金斯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启动、信息、考察、决策、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

f.八分法拉谢夫斯基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八个阶段,即:问题认定、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采纳、预算配置、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接续。

g.九分法霍格伍德与冈恩把政策过程划分成九个阶段:决定是否要做出决定、决定怎样做出决定、问题界定、做出预测、设定目标和优先顺序、选项分析、政策执行与监控、评估与审议、政策维持、接续与终结。

(2)公共政策研究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是指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框架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a.描述性模型与规范性模型的划分。

第一,描述性模型。

描述性模型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三大功能第二,规范性模型。

通过实施该模型以达到实现某些价值的目的,从而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b.理性过程模型与政治性过程模型的划分。

政策过程是人们在公共权力机关的主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圣才出品】

第六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一、概念题1.政策过程(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过程是指政策运作的全程,包括从“问题出现”到“问题解决”的所有阶段。

公共政策是许多步骤或阶段的产物。

政策过程通常包括从政策问题认定、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各个阶段,同时也涉及政策环境与政策参与者的互动。

整个政策运作过程充满着政治性、技术性与艺术性,因此也就深受政策环境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精英决策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精英决策模型将公共政策视为把握统治权力的政治精英们的价值偏好。

其主要观点是: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

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具体涵义为:(1)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

因此,公共政策的变革和创新只是精英们对其价值观重新定义的结果。

(2)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

精英与公众的沟通在极大程度上是自上而下的(3)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

也就是说,它们对基本的“游戏规则”具有共识,对社会制度的延续看法一致。

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存在就依赖于精英集团的这种共识,它们反映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政策方案只有与此相符才可能进入政策议程,得到决策层的认真考虑。

3.传统理性答:理性英文为“rationality”,通常解译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

传统理性主义是一种从“经济人”假设出发,以逻辑推理方式确立规范性政策的理论。

传统理性为微观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对当时经济领域的微观决策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无法解释现实生活中政策制定过程的实际行为。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8章)【圣才出品】

严强《公共政策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8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公共政策活动1.1复习笔记一、公共政策活动的实质1.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指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经论辩、竞争、合作的民主途径,以科学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求得社会进步的活动过程。

2.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特征(1)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

指公共政策的灵魂就在于解决公共社会问题。

(2)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导。

指公共政策活动的主体是一个社会网络。

其中,政府及其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

(3)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

指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

(4)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

指公共政策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回应社会公众提出的要求。

(5)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

指目标是为了解决已经客观存在并且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社会的正常发展已构成威胁的公共问题。

二、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1.常态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功能(1)导引功能。

指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正是针对社会利益矛盾引发出来的公共社会问题确立一定的行为准则,保证社会形成合理的秩序。

(2)调控功能。

指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冲突甚至对抗。

政府必须使用公共政策这一有效的工具来对各种利益群体的矛盾进行调控。

(3)分配功能①为追求效率而鼓励扩大差别的原则。

②为消灭差别而牺牲效率的原则。

③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原则。

2.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活动的特殊功能(1)政策的社会均衡稳定功能。

指对利益矛盾、冲突加以缓解、调和、协调,使之趋于和谐。

(2)政策的社会公平正义功能。

指通过各种协调、补偿措施,尽量实现个体之间、社会集团之间、社会层次之间、代与代之间在机会方面的公平、平等、公正。

(3)政策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

指通过基于新的利益追求和新的行为规则设计的公共政策创新,来突破旧的机构设置和旧的制度安排。

三、公共政策活动的历史演变1.西方公共政策的历史演变(1)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①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叶海卡·德洛尔的公共政策三部曲:《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政策科学构想》。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西南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

2.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圣才出品】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华中农大2007年研;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研)答: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它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其有法定的权威性。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3)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2.政策链(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同一系列的决策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但其中一、二项政策在形态上更具有完整性,在内容和功能上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起着统摄全系列的政策的作用,从而使得同一系列的政策环环相扣,如同一个链条。

3.政策过程答: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决策行为使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政策过程研究就是分析哪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的选择行为的,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的,影响的性质和程度怎样。

4.政策科学答:政策科学是指“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替代方案为中心,运用新的方法论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1.试述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答:(1)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联系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涉及到问题,都是指个人或群体的期望和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正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2)私人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的区别①私人问题私人问题是指某类问题仅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期望与实际状态之间的差距,具有明确的个人属性,这类问题发生后,只影响某个人或少数个人,而不属于政府机关要管辖和解决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私人自己解决。

②公共问题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③政策问题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问题的形成因素和提出主体主要有哪些?答:(1)美国学者格斯顿将公共问题事件的形成因素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①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的演进等五个方面;②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公共问题不仅会受--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

一是虽然各种因素被归属为不同的类别和领域,然而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或者某一事件的发生导致了其他类别事件的发生。

二是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

(2)公共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

广义上的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部门,它们都会成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

由于政府部门是政策制定者,因此它们提出的公共问题最容易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1.2 课后习题详解 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 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 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 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 都是公共政策; 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 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 ①主体不同 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 的政策研究人员;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 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 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 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 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 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 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 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 目的。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不同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7~12章【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7~12章【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一、概念题1.公共政策问题(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西南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

(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社会问题要列入政策议程,必须是那些被认为是很重大的问题,值得政府给予更多的注意,并依法采取政策行动加以解决。

2.政策问题的层次分析法(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层次分析法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首先通过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然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

其优点体现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灵活简洁。

具体操作中,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质是一种分类分析方法。

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可行原因,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2版)课后习题-第七章 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圣才出品】

2.公共问题的形成因素和提出主体主要有哪些? 答:(1)美国学者格斯顿将公共问题事件的形成因素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
1/7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①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的演进等五
个方面;
②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②类别分析法
类别分析法是公共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
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逻辑归类则是指将多种问题组合成
一个大的类别。
③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公共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的一
种分析方法。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使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原因是指以科学的
3.简述问题认定的含义、步骤与方法。 答:(1)问题认定的含义 问题认定就是对需要由公共政策来解决的公共问题进行性质、范围、涉及领域及相关 利益关系的界定过程。问题认定不仅需要充分了解问题情境,而且还必须运用创造生的判 断力和洞察力,精心构建政策问题。一个构建良好的政策问题,便基本上揭示了解决问题 的方法。对问题的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第一步。 (2)问题认定的步骤 帕顿和沙维奇把问题认定划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①对拟认定的问题进行初步观察;
2/7
圣才电子书

⑤大众传媒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 台
大众传媒在提出公共问题的过程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a.大众传媒会以社会上大多数人的代言人形象出现,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
非常重要的公共问题,并力图把这些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
b.由于大众传媒也受到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自身利益等局限,对待社会问题并不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评估与终结)【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评估与终结)【圣才出品】

第七章政策评估与终结一、概念解释1.评估答:评估,即评价和估量,是指对事物从量到质的估价和评判。

它一般是指评估者依据一定的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评估对象进行的估价和评判。

人们对任何事物达到本质的认识,都要采取评估的方式。

2.政策评估答:政策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评估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价。

按照政策评估的参与者可以将政策评估可以分为民众参与的社会评估和政府启动的社会评估。

按照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时间可以分为预期评估、现实评估、综合研究评估。

3.社会评估答:社会评估是指社会各界对公共政策进行评价,包括社会权威人士和政策决策者私下的个人评价。

社会评估往往通过民众议论、大众传播媒介、座谈甚至闲聊等方式进行。

社会评估的结果虽然可以反映到政策决策与执行系统中,但这些信息往往是不系统的、零散的,主观感受往往在这种评估中起着主要作用。

社会评估只能构成正式评估的一种参照信息,而不能成为最终的评估结果。

4.正式评估答:正式评估是指政府利用专业分析机构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政策评价。

在这种评估活动中,由于采用专业技术手段处理和分析信息,所以客观数据和事实往往起着主要作用。

5.政策输出答:政策输出是指政府在推行某项政策时所做的实际事务,而不代表这些实际事务所产生的效果。

单纯考察政策执行中的政府行为,只提供政策输出的统计数字,没有太大的评估意义。

真正意义上的评估,应该针对政策输出进一步分析其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6.政策效能答:政策效能指政策的绩效和目标完成的程度,通过实际效果和预期的计划效果相比较即可得出。

从效能评估来说,只要政策的绩效达到预期设计的目标要求,就可以说政策产生了效能。

7.政策效率答:政策效率指政策产生绩效时与所投入的费用成本之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即可得出。

效率评估主要包括政策的成本利益分析和成本效能分析。

成本利益分析是指在政策成本利益能采用货币衡量的情况下计算的成本投入、毛利益产出和除去成本的净利益。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王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概念解释1.行政学研究答:1887年,伍德诺•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以公共政策为标准,主张把政治学与行政学分离。

威尔逊认为,政治的职能是制定公共政策,而行政的职能是执行公共政策。

因此,政治学应该以公共政策为研究中心,分析各种法律、政令的产生、发展和变化。

威尔逊《行政学研究》阐述了行政学的三大方面,即研究原因、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为美国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令人见解与建议。

2.脑库答:脑库,是指帮助决策者分析制定政策的智囊团、幕僚等参谋机构。

脑库作为决策者的助手,在中外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而现代西方脑库的发展则为政策科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3.斯坦福学术会议答: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纽约卡耐基财团的资助下,众多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召开了“关于国际关系理论革命性、发展性学术讨论会”,简称“斯坦福学术会议”,第一次针对政策科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在斯坦福学术会议上,专家学者针对政策科学的学科概念界定、学科特点、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实际调研问题、政策顾问即智囊团在政策研究中的意义等多方面的论题提出了学术性的观点,从而建立了政策科学基础理论的雏形。

这次会议也就被公认为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首次会议,标志着政策科学的正式产生。

4.政策科学答:政策科学是指“以制定政策规划和政策替代方案为中心,运用新的方法论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学问”。

在定义阐述的基础上,哈罗德•拉斯韦尔进一步指出了政策科学的特点,丰富和明确了政策科学的内涵。

拉斯韦尔提出了如下观点:(1)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政策科学以理论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3)政策科学与时空紧密联系;(4)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性;(5)政策科学是学者与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学者们进行政策研究必须要有政府官员的参与;(6)政策科学体系中,必须要有“发展概念”。

5.叶海卡·德洛尔答:叶海卡·德洛尔,奥地利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
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
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
①主体不同
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
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
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
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
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不同
a.政策研究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b.政策分析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c.就应用研究、政策实践、权力运作而言,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活动具有鲜明的功利性,以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根本诉求,十分看重研究工作对公共权力机关的功能活动所产生的作用。

2.试从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哪些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政策学从哪些方面去研究公共决策行为?
答: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研究公共决策的学问,公共政策学即研究不同类型的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又研究公共决策行为的不同方面。

(1)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决策者的决策行为包含以下类型:
①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是组织的而非纯个人的决策行为,只有在对象具备组织特征或者参与组织决策过程或对组织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非典期间,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多项防治非典的措施,这时的北京市政府就成为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②并非所有组织的决策行为都属于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公共组织的决策行为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例如,当企业发布某项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时,企业的决策行为属于私人组织的决策行为,不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而如果该措施由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发布,则该决策行为就成为了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③在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例如全国人大制定《物权法》,这种立法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④公共政策学研究政府组织以外的公共组织即非政府组织的公共政策行为。

例如,在非典期间,北京各医院、高校、国企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这些非政府组织的决策行为也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2)公共政策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公共决策行为:
①公共政策
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例如北京市政府为治理城市拥堵,限制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制定了汽车限购政策。

b.政策群和政策链:例如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涵盖了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成千上万项政策,这些政策的共同的导向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可以把所有这些政策视作“改革开放政策群”。

政策链例如国务院为限制房地产行业过热,调控房价,保障民生,先后出台了国六条、国八条、新国
八条、国十条等多项政策,这些政策共同构成了一个政策链。

c.政策一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的多项政策均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精髓,均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作出的正确决定。

②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第二个基本的方面就是政策系统。

例如国务院在制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时,国务院是公共政策的主体,房地产行业是公共政策的适用对象或政策的客体,在制定过程中,国务院向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征求制定意见,而各级地方政府又将政策的具体执行效果反馈给国务院政策部门等等,这一系列的政策制定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系统。

③政策过程: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决策行为使政策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成为一个整体,而决策行为是一个从政策问题的认定到政策目标的达成这样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例如在三峡工程政策的制定上,中央曾对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效益等方面做过多次的、反复的、系统的论证,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并多次召集有关专家学者进行论证讨论,最后才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

3.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追求能否使这门学科完全具备科学的品格?科学主义的认识论对公共政策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公共政策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答:公共政策学的科学追求使得这门科学完全具备科学的品格。

公共政策学具有准科学的特征:科学追求是政策研究的根本诉求,政策分析则具有科学和艺术的双重品格。

该学科的这一特征在公共政策学发展史上经常成为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

(1)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
①科学是人类对于世界的一种认识与把握,是人类以特定的方法与工具对自然、社会、
入文等固有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事物自身及其相互间的因果联系是一种规律性关系。

具有客观的普遍必然性的因果规律是科学探求的根本规律,对这种根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是科学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的品格就是从科学的上述规定性中衍生出来的。

②科学拥有四个品格,即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注重简单性原则。

公共政策学属于社会科学。

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地使自身像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科学的品格,并为此热衷于从数学、统计学、系统科学、信息技术、控制论以及其他门类的自然科学中引进概念、分析工具、研究手段和研究程序,公共政策学的这种科学追求使这门学科具有完备的科学品格。

③科学追求是公共政策学的根本追求,即借助于一定的方法、程序和手段以尽可能充分地使科学的品格在研究过程特别是研究结果中得到实现和体现,为实现这一追求,许许多多从事公共政策学研究的人们在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从而形成了研究公共政策学的方法论体系。

(2)科学主义认识论对公共政策学发展的影响
①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五种:经验主义、理性主义、逻辑经验主义、后现代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②这五种认识论是公共政策学方法论体系中具有首要意义的那一部分,它们对在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下形成和发展的公共政策学,分别具有统摄性、基础性和指导性作用。

a.公共政策学是首先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所以它的研究方法依据的认识论是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尤其是这二者的调和形态即逻辑经验主义,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b.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学,其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同时由于这
门学科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通过直接引进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而发展起来的,所以西方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对我国公共政策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3)公共政策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当代公共政策的研究者大都倾向于认为这门学科既具有科学的特征又具有艺术的特征。

这里的“艺术”,指的是政策研究中人的主体性特征,即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的个体的和群体的精神世界与价值取向。

公共政策学具有科学的特征,使它从社会的结构、体制、功能、作用的角度来界定人的本质;公共政策学具有的艺术特征,则使它从洋溢着灵性和诗性的人的角度来看待政策过程的性质、意义与合理性。

公共政策学真正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是因为“它是科学的追求,这表现在它也像一般规范科学那样需要评估、检验和证实。

它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十分重视人的经验、直觉和创造力。


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划分为哪些方面?公共政策学应按照什么样的程序作研究设计?什么是公共政策学的快速分析初步方法?
答:研究方法是公共政策学的第二个学科要素。

(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验主义
a.经验主义认为人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
b.经验主义强调人的认识需从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出发;
c.关于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经验主义强调归纳逻辑作为认识工具而具有的根本作用,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一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