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9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2.28•【文号】•【施行日期】2019.02.28•【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机构与医师正文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6月7日原卫生部令第58号公布,根据2019年2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修改〈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等4件部门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将其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卫生部成立临床用血专家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一)协助制订国家临床用血相关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二)协助指导全国临床用血管理和质量评价工作,促进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三)协助临床用血重大安全事件的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四)承担卫生部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管理的其他任务。
卫生部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保证输血治疗质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指导、评价和培训等工作。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第八条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临床合理科学用血

血浆
三、 FFP旳不合理应用
FFP和全血一样,具有传播艾滋病、乙 型肝炎、丙型肝炎及其他输血传播疾病旳危 险,不合适旳和无效输注并不可取,因为此 种输注只会置患者于严重旳输血传播疾病旳 危险之中,却不能提供任何临床疗效。
39
血浆不合理应用
× 1.与红细胞重组后应用
严重创伤、病情不稳定、出血未被控制旳 休克患者,有人曾主张悬浮红细胞与血小板及 血浆联合输注,以预防大量输注红细胞时凝血 因子被稀释或过分消耗引起旳病理性出血
10g/L(洗脱甘油时损失红细胞较多)
24
红细胞
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附件三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 血红蛋白>100g/L,能够不输 ➢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旳贫血
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 龄等原因决定
25
红细胞
36
输血加温器
加温控制在35~38℃
37
血浆
鉴于上述原因:
✓ 大量输血时没有必要常规预防性输注FFP,微血 管出血时应寻找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
✓ 休克应及时复苏治疗、纠正低体温,合理输红 细胞及血小板,使血小板到达50×109/L以上则 是治疗旳关键
✓ 假如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后仍连续出血能够输 注FFP和冷沉淀,以使PT和APTT缩短到正常对照 1.5倍范围内,并使纤维蛋白原浓度至少到达 1.0g/L
附件四 内科输血指南 红细胞
➢ 血红蛋白<60g/L或Hct<0.2考虑输
26
红细胞
例:患者,男,70岁,无心肺系统疾患,因结肠
癌行手术治疗。 术前血液检验:Hb 117g/L,Hct 0.35 术中失血:500ml 术前术中输血:悬浮红细胞 8U 病程统计输血理由:术中出血 术后血液检验:Hb 140g/L,Hct 0.42
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考核评价标准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考核评价标准(试行)项目 标准要求 考核评价方法 标准分1. 组织 管理 (14分) 1.1临床科室应当设立输血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每年专题会议和教育培训活动不少于2次。
查阅文件、会议记录、教育和培训资料;考核相关临床科室医师掌握有关合理、科学用血知识情况 5分 1.2每年科室应组织开展临床用血工作专项检查,不少于2次。
现场实地察看; 查阅资料、记录等5分 查阅资料,现场询问2分 查阅检查记录 2分2. 输血 文件 管理 (5分) 2.1 查阅输血科(血库)记录;走访当地采供血机构 2分 2.2 查阅资料;向供血单位了解情况 2分 2.3 抽查相关临床科室出院病历,查看用血情况1分3. 输血 申请 (6分) 3.1 实施临床输血前应征得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署合格率100%。
抽查运行病历2份,出院病历2份,查阅《输血治疗同意书》2分 3.2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报批率应达100%。
查阅资料 2分 3.3 经治医师应逐项、准确、清楚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由医护人员或专人送交输血科备血。
抽查《临床输血申请单》 2分 4. 临床 用血 4.0临床输血符合适应症(适应证参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 抽查相关临床科室出院病历4.1 4.1.1血液输注符合原则:血容量损失在20%以内,抽查相关临床科30分(80分)外科输血(30分)使用晶体及胶体液;失血量达血容量20%~50%时,要加输一定量的红细胞;超过50%时还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超过总血容量80%以上时再加输血小板和冷沉淀。
室出院病历4.1.2 红细胞制品使用符合适应证。
临床合理输血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管理制度
1.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是解决临床用血紧张,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临床必须采取必要的具体措施降低治疗及手术中的临床用血,特别是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用血量,以开展科学合理的临床用血。
2.输血指征:1.Hb>100g/L普通不必输血。2.Hb<70g/L才需输血。3.Hb在70g/L~100g/L之间,结合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术后是否有继续出血可能而决定是否输血,除参考Hb及Hct外,还需根据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动脉血氧合情况,混合静脉血氧张力,心输出量和血容量综合考虑。
(6)是否有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
配血标本采集、运送、核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由2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标签的试管,
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和诊断后,采集血样并在采血者栏双人签字。
2.配血标本需用EDTA抗凝剂抗凝(淡紫色管),采集血液不少于
偿献血,由血站进行初,复检,并负责调取合格血液。
10.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相关医护人员必须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的血液标本采集,输血科标本接收,输血相关试验,血液及成份的接收入库,交叉配血,血液的发放与领取,临床输注前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临床用血申请制度
1.所有输血必须由经治医生填写完整的“输血申请单”,主治医师或者科主任审核,输血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晰,病人资料完整,有明确的用血时间和医生签名。
4.对成份血预约单(包括血浆)上的血型必须核查后才可预约,发现临床医生写错血型应记录在案,并通知该科室改正。
5.对于Rh阴性和其他希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者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血液中心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发展通知临床。
临床上自体输血及科学合理用血的体会

临床上自体输血及科学合理用血的体会近年来,临床上科学合理用血成为医院及医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原因是滥用血及血液制品会导致病人免疫功能紊乱及传染病的发生。
所以我们要坚决杜绝血液滥用,积极推行自体输血及成分输血。
结合国家政策,结合血源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我们应认真分析各环节用血的误区。
输血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输给患者,以补充血容量达到改善循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提高胶体渗透压和增强抵抗力等为目的。
但是输血有风险性,当前科学水平有很多传染病无法在窗口期检测出来,所以医务人员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可不输的绝对不输,可少输的绝对不多输,血里缺什么补什么,不能认为全血功能最多。
输全血比成分血好的观点是错误的。
《献血法》颁布以前,临床用血主要以全血为主,所以医务人员没有成分血的概念。
特别是级别相对低端的医院,只能按照以往形式的习惯性做法,只要病人需要输血,能满足输血,能安全输血就等于完成了任务。
手术中利用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液,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提高了血液利用率。
现将20例使用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的病倒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病人,男14例,女6例,年龄17—58岁,其中巨大脑膜瘤5例,脑动脉瘤5例,脾破裂6例,巨大肝血管瘤4例,术中回收血液量约为失血量的55—65%,20例病人回收成份血的情况见表。
附表各类手术回收成份血占失血量的比率(%)2 讨论本组20例病人术中出血量大且急,经过自体回输血,术中血压平稳,不用或少用库血,无一例出现循环不稳等并发症。
术野血回输可解决血源短缺与不足的困难,特别是在急性失血情况下,如能及时迅速回输术野失血,可避免因血源供应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时机,使抢救成功率大为提高。
自体血红细胞活力较库血好,送氧能力强,并且能够避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引起传染病的危险,也为特殊血型(如RH阴性)及不愿接受异体血的宗教信仰者解决了供血问题,减少了自体血的浪费,降低了输血成本及医疗费用[1]。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某医院输血科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质量管理标准,包括献血者健 康检查、血液检测、血液储存和运输等环节。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该医院输血科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管理标 准,提高血液质量和用血安全。
持续改进与优化
某医院输血科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和优化质量管理,提高临床 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
促进医学发展
科学合理用血的管理和实践可以 为医学界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数据
,推动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02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பைடு நூலகம்本原则
遵循输血指征
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 应该仅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
输血指征的判断应基于患者的 具体病情和医生的临床经验,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输血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生理 和病理状态,确保输血的安全 性和有效性。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输血适应症的掌握应基于医学科 学和临床实践的最新进展,确保
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输 血目的,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或
血液制品。
输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免疫状 态和感染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 措施,降低感染和免疫排斥的风
险。
输血前评估和输血后评估
输血前评估应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符合输 血适应症。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研究和实践能够推动 医学研究的进步,为未来的医学发展提供 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
完善血液管理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血液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临床用血行为,保障血液安 全和合理利用。
推广循证医学理念
加强临床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推广循证医学理念,推动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实践的普及和应用。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本院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临床用血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四、本院无偿献血由市卫生局指定的献血站负责组织。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或变相组织临床用血。
五、本院临床用血必须使用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应的血液。
六、临床科室应严格执行输血适应症,认真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
七、临床科室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并立即通知输血科负责人和献血管理机构负责人,及时调查处理。
八、临床科室应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确保临床用血的客观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医师应当将患者的输血适应症、输血过程和输血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以及与患者亲属的沟通情况等,记入病例;临床科室应将输血申请单、输血记录单等资料保存至少10年。
九、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医院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在医疗领域,临床用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血液的短缺和复杂性质,医疗机构必须进行有效的临床用血管理,以确保有限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
一、临床用血的重要性临床用血是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治疗严重疾病的患者。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血液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以确保其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
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挑战1、血液短缺:全球范围内,血液供应都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献血的认识不足,献血积极性不高,以及血液采集和分发的复杂过程导致的。
2、血液质量:确保血液质量是临床用血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科学合理用血-规避临床风险

安全
合理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内涵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输血虽然是临床治疗不可或缺的一个辅助手段,但它仅能缓解血液丢失或缺 乏导致的症状和体征,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对原发疾病没有治疗作用,即便是 血液系统疾病,输血治疗效果也是短暂的,无法从根本上治疗原发疾病。
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应在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病情和治疗患者疾病并且 没有其他替代方案时,才考虑输血治疗。既然输血只有缓解症状的作用,那么输 注可有效缓解病情的最小剂量即可,各种血液指标没有必要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有效
经过及时安全的输血治疗,相关症状缓解甚至消失,对后续的治 疗有所裨益,如肾移植前合理适量输血可以改善肾移植的存活率。
锦上添花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内涵
只要出于病情需要就是合理
临床合理用血不等于完全限制用血, 相反对于达到输血指征的患者,不仅 要输血,还要足量输注,才能达到预 期的效果; 该输的一定要输; 不该输的一滴不输; 能输成分血的不输全血; 有替代方案的坚决不输; 患者的病情需要是血液输注的主要参 考依据,不必完全拘泥于阈值限制。
目的
交叉配血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 抗体,选择与患者相配合的血液成分,使患者与供者之间的血液在 免疫学方面“相容”,使之能在患者体内有效存活,无不良反应。
检测内容
1.主侧配血: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红细胞的抗体。 2.次侧配血:检测供血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3.自身对照:以排除自身抗体、直抗阳性及红细胞缗钱状凝集等干 扰试验结果判读因素。
异常凝集
➢近期输(异型)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型) ➢红细胞自身凝集 ➢直抗强阳性红细胞 ➢获得性B、多凝集红细胞 ➢红细胞血型嵌合体等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及流程一、引言临床用血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但同时也需要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流程来确保用血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本文将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及流程,以保障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健康权益。
二、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用血申请制度1、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科学合理地申请用血。
2、申请用血时,医师需认真填写《输血申请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输血目的、预计输血量等。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 1600 毫升的,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二)用血审核制度1、输血科(血库)接到输血申请单后,应对申请用血进行审核。
2、审核内容包括患者输血适应证、输血前检测结果、申请血量等。
3、对不符合输血指征或申请用血不合理的,输血科(血库)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三)用血登记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建立健全用血登记制度,对每一次用血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登记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输血日期、输血品种、输血量、供血者信息等。
3、用血登记资料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阅和追溯。
(四)血液储存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储存血液。
2、不同血型、不同品种的血液应分别储存,并有明显的标识。
3、血液储存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4、定期对库存血液进行质量检查,对过期、变质或不合格的血液应及时进行处理。
(五)血液发放管理制度1、血液发放必须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新鲜度。
2、发放血液时,应认真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信息,包括姓名、血型、住院号等,确保无误。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3篇)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一、总体要求临床用血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医院临床血液使用行为,确保用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制度的目标是达到合理用血、节约用血、保证供需平衡,并提高血液产品的使用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传染病的发生率。
具体要求如下:1.医院应设置血液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完善和执行血液管理制度,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
2.各科室要建立临床用血小组,负责制定本科室的用血指南和规范,履行好临床用血的管理职责。
3.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血液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用血操作,不得违反制度规定。
4.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用血培训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血水平。
二、血液使用的标准和途径1.血液使用的标准: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适应症应明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液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需要输血。
一般情况下,血红蛋白小于70-80g/L、血红蛋白下降快于10g/L/d,或出现休克、严重贫血和急性失血等情况,都是输血的适应证。
但是,对特殊患者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血液使用的判断。
2.血液使用的途径:血液使用途径包括定点献血和购买血液产品,医院要与当地血液中心建立血液供应管理机制,确保血液的及时供应。
三、用血操作流程1.临床医生在确定需要输血治疗后,提出申请,详细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及输血的原因和目的。
2.医院血库根据申请单和血液库存状况,审核申请单,并选择合适的血液产品。
3.临床医生核对血液品种和数量,并签字确认。
4.临床医生填写血液用法,包括输血速度、输血量和输血时间等,并通知护士负责输血过程管理。
5.护士在输血过程中,必须核对患者的身份、血型和血液品种。
6.护士监测输血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并记录在输血观察表中。
7.输血结束后,护士做好输血过程记录,并填写输血后观察表。
8.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血效果,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四、临床用血的质量控制1.血液采集和储存:医院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和质量,储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保护血液资源,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医疗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加强临床用血组织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保证落实。
院长是第一责任人。
我院检验科的主要职责是:(一)建立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二)负责制订临床用血计划,根据血站供血的预警信息和医院的血液库存情况协调临床用血;(三)负责血液预订、入库、发放工作;(四)负责输血相关免疫血液学检测;(五)参预推动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参预特殊输血治疗病例的会诊,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咨询;(七)参预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的调查;(八)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参预开展血液治疗相关技术;(九)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检验科科学制订临床用血计划,建立临床合理用血的评价制度,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检验科对血液预订、接收、预警等进行管理,保证血液运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检验科储血设施应当保证运行有效,全血、红细胞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小板的储藏温度应当控制在 20-24℃。
储血保管人员应当做好血液储藏温度的 24 小时监测记录。
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一)血站的名称;(二)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三)血液品种;(四)采血日期及时偶尔者制备日期及时间;(五)有效期及时间;(六)储存条件。
禁止将血袋标签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医务人员应当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证,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订输血治疗方案。
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流程(一)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允许书。
征得患者或者家属的允许,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允许书》上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项百分之百)
1、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 100%符合规范要求 2、用血适应证合格率 100%均达到相关标准 3、输血前相关项目检测率 100%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 5、输血申请单审核率为 100% 6、大量用血报批审核率 100% 7、输血治疗病程记录 100%符合规范要求 8、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 100%。 9、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 100%。 10、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
输血容易发生的医患纠纷种类及科室
种类: • 血型鉴定错误 • 急症创伤患者抢救输血时血液供应不及时造成患者死亡 • 疑难血型患者的血液输注 科室: • 急症科(急症内外科) • 产科 • 血液病科
急救输血的种类
• 外科(严重创伤)急症输血 • 内科急症输血(疑难输血)
急救输血依据的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专家共识
基础输血学 经输血传播性疾病、血液替代品和通用血研
究等。(4)
包括无偿献血宣传、献血者招募学、建立稀
献血服务学
有血型血液供者库、咨询、管理、护理和服 务等,以及后续相关配套的各方面服务工作。
(7)
包括血液采集、分离与制备技术(含单采技
术和造血干细胞制备);输血传播性疾病检
测技术;白细胞去除技术;血液辐照技术;
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24 h内给成年人输注超过 20u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 或1 h内输注血液制品>50%自身血容量;或输血>1.5m1/kg/min 临床上,患者急性失血量达自身血容量的30%~50%时,往往需 要大量输血。
外科(严重创伤)急症输血
• 中国急诊医师协会:特殊情况紧急输血专家共识 • 中国创伤杂志2013年8月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
科室人员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临床输血流程,杜 绝违法输血行为;对于法律理解应透彻,根据实际情况在工 作中落实,做到任何工作流程都有制度可依。
导致急症输血纠纷发生的原因
1、输血治疗的及时性 2、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3、患者的预后情况
•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 侵权责任法 •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 山东省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程 • 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急救输血依据的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专家共识
• 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输血分会: 特殊情况下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
(1)对于RhD阴性的男性患者或无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若一时无法提供RhD阴 性的血液,且没有检测到抗一D,可输注ABO同型或相容性RhD阳性的红细 胞。
(2)对于RhD阴性且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患者(包括未成年女性),原则上先考虑 ABO同型或相容性RhD阴性的红细胞;若一时无法提供RhD阴性的血液,且 没有检测到抗一D,可先输注ABO同型或相容性RhD阳性的红细胞进行抢救 。
• 选择适宜的病人,采用正确的血制品,在 恬当的时机以适合的剂量进行输血。
确定输血时应做些什么
1、病人临床情况得到怎样的改善 2、使失血减至最少以减少此患者的输血需要 3、决定输血前有无给予患者的其他 治疗,如静脉
内代替液或氧气 4、患者输血的具体临床或实验室指征(输血前评估)
5、患者输血的益处大于危险性(输血潜在风险) 6、如不能及时得到血液,有没有其他的措施供
输血技术学 病毒灭活技术;血液低温冻存技术;血液冻 干技术;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血小板配型
技术;组织配型技术;输血相关血栓与止血
检测技术;血液保存与运输技术等。(13)
3203225 3203230 3203299
临床输血学
包括全血、成分血、血液制品应用;临床输血适应 证与禁忌证;输血前评估及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 护理;输血不良反应与防治;输血相关细胞治疗; 输血相关基因工程产品应用;血浆置换与单采治疗;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输血治疗和自体输血等。(9)
对于急症输血输血科关注什么
库存血量 怎样快速的将血液发到临床 充分显示医院输血科的应急反应能力 早一分钟发到临床就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第四章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
核心条款“★” : 27款
十九、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共计:1节6条21款
核心条款“★” :4款
19.4.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19.5.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19.5.2有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19.5.4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
相关的法律条文
发生医患纠纷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法律是《侵权责任法》 第七章医疗损害责任
侵权责任法
第七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五十四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
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 第五十五条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
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 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 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 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外科(严重创伤)急症输血
紧急输血策略:
(3)对于不立即输血就会危及生命的RhD阴性患者,即使检测到抗一D,也应先 输注RhD阳性血进行抢救。输注RhD阳性红细胞≤2 U者,应在输注后72 h内 肌肉注射RhD免疫球蛋白;输注RhD阳性红细胞>2 U者,应争取在72 h内使 用RhD阴性红细胞进行血液置换,之后肌肉注射RhD免疫球蛋白对抗残留的 RhD阳性红细胞。
紧急输血策略:
1 紧急同型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输血科接到紧急配血样本后 ,应立即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15—30 min内提供第一袋 (2U)同型相合性的红细胞。
2 紧急非同型输血:特别紧急情况下,可遵循配合性(相容性)输血原则,暂时选 用ABO和RhD血型相容的非同型血液,以及时抢救患者生命。具体原则如下 :
选择 8、如发生急性输血反应,由经过训练的 医务
人员监测此患者并立即作出处理 9、患者的病历中和血液申请表中对输血的理由
记录是否完善
容易引起临床输血风险因素
• 输血感染疾病 • 输血前未进行输血评估 • 未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 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全或错误填写 • 输血指征掌握不严 • 输血记录不完善(包括输注时限) • 输血后未进行输血评价 • 遇有疑难血型输血时处理错误 • 紧急输血的原则掌握
一、在“320临床医学”下增设二级学科32032“输血医学” 二、在32032“输血医学”下设立三级学科“基础输血学、 献血服务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和输血 医学其他学科”(具体见下表)。
代码 32032 3203210 3203215
3203220
学科名称
说明
输血医学
包括输血免疫血液学、血型群体遗传学、HLA、
2、科室人员要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临床输血流程, 杜绝违法输血行为;
3、对于法律理解应透彻,根据实际情况在工作中落实,做 到任何工作流程都有制度可依。
输血医学构建的相关法规依据
法 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临床 用血应制定用 血计划,遵循 合理,科学的 原则,不得浪 费和滥用血液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输血科马现君 2019年4月18日潍坊昌邑
讨论内容
• 输血医学的社会背景 • 怎样进行临床合理用血 • 紧急情况下的血液输注 • 输血科相关治疗情况
血液供应与临床用血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等待血小板救命
互助献血停止后,大量患者等待救命血小板
输血科的主要职责
• 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相应的工作 • 尽最大努力挽救患者的生命 • 全心全意的为临床患者服务 • 避免输血纠纷 • 开展输血相关的新试验新技术
• 第六十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 承担赔偿责任:
•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 范的诊疗
•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 尽到合理诊疗义务
•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 前款第一项情形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也有过错的, 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输血管理学
血站管理包括一般血站管理和特殊血站管理;血站 质量管理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资 源管理、业务过程管理和程序管理;血站信息化管 理等。临床输血管理包括临床用血管理和输血科 (血库)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资源管理、输血治 疗全程质量管理、输血实验室管理、输血实验室质 量管理、血液管理、教学培训和科研管理、输血伦 理法学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等。(13)
法 规: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
规 章: 《血站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规范性文件: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 《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4*/27*)》
临床医生应怎样进行血液输注
• 第五十八条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 机构有过错:
•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 的规定
•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侵权责任法
• 第五十九条 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或者输入不合格 的血液造成患者损害的,患者可以向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请求赔 偿,也可以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患者向医疗机构请求赔偿的,医疗 机构赔偿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生产者或者血液提供机构追偿。
程,知晓率100%。 11、成分输血率 100%达至相关要求 12、输血科和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 100% 13、自体输血率达到 35% 14、全院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输血继续医学教育达标率≥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