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有效性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个人总结报告

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个人总结报告

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个人总结报告课题研究是任何一个领域的学习和进步的基础。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我们通常希望能够取得积极和有效的结果,因为这些结果对我们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想要取得这些有效的结果并不容易。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的建议。

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合适的课题选择恰当的课题是成功进行课题研究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你在研究中能够取得的成果。

一个良好的课题应该能够激发你的兴趣和创造力,又不至于太过繁琐让你失去动力。

同时,这个课题应该具有足够的挑战性,但也不要过于艰深,让你无从下手。

选择合适的课题需要对领域的了解和分析,同时还需要与导师和同事进行讨论和复审。

制定明确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课题研究的核心。

一个良好的研究计划不仅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时间,还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并让你避免犯错。

在制定研究计划时,要确保其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性的路线图,还需要充分的预测和抵抗接下来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同样,制定计划时要与同事和导师进行沟通和表决。

完善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课题、领域的历史和现状,发现研究的空白和关键问题,还可以使你避免在之前的研究中犯过的错误。

提高文献综述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广泛、深入地阅读和分析文献,搜索各种资源,还可以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和互动。

有效的实验方法在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时,要确保你的方法和技术是最新的、最适合的,并且行规范。

同时,要尽量避免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测量或评估时可能出现的误差,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等。

科学地分析和解决这些可能性有助于保证你的数据是准确的和有用的。

高质量的数据分析对数据的分析是课题研究中重要的过程。

它不仅可以帮助你发掘有用的结果,还可以衡量你实验的成功程度。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确保你的方法是符合统计学规则的、科学的,并能够提供可靠的结论。

同时要通过专业和合适的数据可视化方法,使结果更清晰、易读和清晰呈现。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

文献综述范例本文献综述拟对面向过程设计的研究进行综述。

程设计研究背景向过程设计可以被定义为从宏观经济视角,通过分析和管理组织非结构化流程,以满足某些目标的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它的基本概念是以某种视角把有关组织分解成多个关联的子过程,然后在协调这些子过程的同时,引入新的变量和设计要素。

过程设计研究亦可以说是许多企业管理研究的基础,通过调整和优化过程,以实现企业预期的业绩提升。

程设计研究主要内容程设计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和管理组织流程上,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程重构:针对某个特定的组织进行分析,囊括设计流程,组织架构,运行开销,业务测量,战略规划和优化,以全面改善组织流程。

2、流程分析:对已有的组织流程进行分析,包括其有效性,正确性,有效率和持续性评估,以及改善的潜力。

3、实践运用:将流程设计的概念应用到实践中,根据特定的组织需求,改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评估流程的变化情况,并制定正确的优化方案。

程设计研究作者前,学术界对面向过程设计研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包括著名的面向过程设计学者马克芬蒂尔(Mark Fendt)、马克希尔(Mark Hill)、雷贝克(Rex Beck)、阿尔文埃文斯(Alvin Evans)、安德鲁卡普尔(Andrew Capel)、克里斯多夫威尔克斯(Christopher Wilcox)等,他们都在传播、探索和发展面向过程设计的理念和技术。

于过程设计研究的总结程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极大地改善了组织的业务流程和效率。

过程设计研究可以根据组织的需要,调整和优化流程,如此便能够实现企业预期的业绩提升。

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已有许多著名学者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让我们更好地深入理解流程设计的内涵,并发挥其在企业实践中的能力。

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文献综述方法与技巧

写文献综述的方法与技巧如下:
1.掌握主题:在开始写作之前,需要明确文献综述的主题。

这有助
于筛选和组织相关文献,确保文献综述的集中性和一致性。

2.广泛阅读: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

这有
助于全面了解研究领域,并为文献综述提供充分的论据和背景。

3.筛选文献:根据主题和目的,筛选出最相关和最有代表性的文献。

避免重复和无关的文献,确保文献综述的高质量和有效性。

4.组织结构:设计合理的文献综述结构,包括引言、主体、结论等
部分。

引言应明确综述的目的、范围和背景;主体应对各个重要主题进行深入讨论;结论应对综述进行总结,提出研究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5.撰写综述:在撰写过程中,应注意逻辑性和连贯性。

使用适当的
过渡词和句子,确保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紧密。

同时,应保持客观和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6.引用文献:在文献综述中引用相关文献时,应遵循学术规范和引
用格式要求。

正确使用引号、括号、页码等标记,确保引用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7.修改和完善:完成初稿后,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

检查语法、
拼写、标点等细节问题,调整结构和内容,使文献综述更加精炼和准确。

8.反馈和评审:在撰写过程中或完成后,可以请导师、同行或专家
给予反馈和评审。

他们可以指出问题和不足,提供有益的建议和
改进意见。

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概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和总结的过程。

它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了解前人的研究进展,还能够揭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

一、研究文献综述的方法1. 研究问题的明确和范围的确定:在进行文献综述前,研究者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并确定综述的范围。

这有助于提高综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文献搜索和筛选:研究者需要通过各种文献数据库和搜索引擎进行文献检索。

同时,根据研究问题和综述范围的要求,筛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

3. 文献阅读和整理:研究者需要仔细阅读选取的文献,并记录重要信息和观点。

根据研究的需要,也可以使用文献管理工具对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类。

4. 综述框架的构建:在综述过程中,研究者需要构建合适的综述框架。

通常,综述框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理论模型、方法论等不同方式进行组织。

5. 分析和综合:通过对选取的文献进行分析和综合,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和发现。

这些结论和发现可以用于评估前人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提出自己研究的基础。

二、研究文献综述的应用领域1. 学术研究领域:文献综述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者可以通过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某一领域的发展历史、研究热点和创新机会,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指导和依据。

2. 政策制定和决策支持:许多政府机构和决策者在制定政策和做出决策时,都需要借助文献综述来了解某一问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的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和建议。

3. 综合评价和系统回顾:在医学、教育、环境等领域,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综合评价和系统回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评价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教育政策的成效、环境措施的影响等。

4. 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在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中,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状态、现有问题和潜在应用方向。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自从1979年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发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以及Pondy与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发表《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一文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组织管理界孕育而生,组织文化成为组织管理与企业管理事务的主流语言。

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以醒目标题报道“组织文化”问题,接着美国权威性杂志《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周刊》、《加州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讨论“组织文化”问题。

从此,组织文化成为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Krell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对三种危机的反映:一是竞争的危机。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让美国人感到了威胁,所以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工具,从而提高竞争优势。

二是组织理论的危机。

传统的理论仅仅关注组织结构、职业类型、任务设计、动机方案,这样的理论过于简化,需要寻找一个更加复杂的、考虑到意识、符号处理以及体系的复杂属性的模型。

三是社会危机,即意义和社会导向的深层危机,也就是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综合症”。

同时,美国的管理学界还认识到,当时美国的管理思想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忽视了人及人的感情因素,二是忽视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三是过分强调定量分析。

这促使美国的学者迅速把目光聚焦在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从而形成了组织文化研究的热潮。

一、组织文化的内涵1、国外学者的定义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内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

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内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1)Schein的研究相对而言,影响最为广泛的是Schein(1992)对组织文化的定义。

这个定义侧重描述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一个群体在适应外部环境和进行内部整合时,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为所有成员所认同的一套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传授给每位新成员。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首先概述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然后探讨了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和家庭教育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最后分析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趋势。

在总结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综述,读者可以了解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现状,为未来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研究趋势、研究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系到他们的整体发展。

有效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研究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涉及到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研究进行综合评估和总结,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旨在对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深入探讨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以及家庭教育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从而为提升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本文旨在解答以下问题:一是探究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况,了解目前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不同教师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探讨哪些教学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三是研究学生学习态度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探讨学生情绪、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四是探讨家庭教育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探讨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影响机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趋势进行探讨,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思路。

课题组织与实施情况

课题组织与实施情况

课题组织与实施情况
摘要: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1.课题简介
2.研究意义
二、组织架构与分工
1.课题组成员
2.分工明确
三、实施过程
1.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数据收集与处理
3.实验设计与执行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问题梳理
2.解决方案及效果
五、课题成果与展望
1.研究成果
2.课题展望
正文:
一、课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课题组织与实施情况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旨在分析课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提高课题实施效率,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

二、组织架构与分工
为了保证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组建了一个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课题组。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各司其职,分工明确,确保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过程
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我们重视数据收集与处理,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与执行,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诸如研究方法选择、数据处理和实验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通过实施这些方案,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成果与展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课题组织与实施情况的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文献综述角度

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文献综述角度

究 。 两种截 然不 同的结论 。 一 , 有 其 对审计 委员会 制度 的有 效性持
怀疑 态度 的。 iet18 ) D Z ot19 ) Br t 9 6 和 e o r 9 7 均认为 审计 委 员会 k ( ( 制度 对公司 治理效 果不 明显 , 远远小 于预期 的 目标 。 二 , 为审 其 认 计 委员会 的治 理是 有效 果的 。A b t 2 0 ) 为审计 委 员会作 b ot 0 4 认 ( 为 董事会财 务监 控结构 ,有效 地 实施 了监 管职 能。S e n y w ee 和
量 有一定 作用 。翟华云( 0 6) 究了深 、 20 研 沪两市 2 0 - 2 0 0 2 0 4年
底如何 才能 有效地发 挥审计 委员会 的治理作 用 , 为国 内外许 已成
多组织和学 者研究 的热 门话题 。 审计 委员会 制度有效 性研 究的研究综 述


( ) 一 国外审计 委员会有效 性研究 综述
理 论 探 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 E Rl NDs 0 F ACCO t Tl G  ̄ N
审计委 员会有效性研究
九 江 学院 胡 淑娟 胡 洁 郝 好
【 要】 摘 审计委 员会作为一种加 强企业 内 部控制的制度安排 , 在公司治理 中 着重要作用。 起 文章通过对国 内 外审计委 员 会制度的有效性研
里 大多数 是独 立董 事 的上市公 司 比没有设 立 审计委 员会 以及 董
事 会大 多是 内部董事 的上市 公司财务造 假的可 能性小 。 综上所述 。 国外 文献从不 同角度对 审计 委 员会 制度进 行有 效 性 研究 , 其理论 研 究和 实证研 究都 非常丰 富并 且深入 , 为我 国对 审计委员 会制度进行 有效性 研究提供 了很多 的借鉴 与参考 。 ( ) 二 国内审计委 员会有效 性研 究综 述 从 审计 委 员会 有效性 的影响 因素的角度 , 颖 , 平心 , 清 王 王 吴 华 (0 6 通 过 审计 委员会 的 特征 如独 立 性 、 业 胜任 能 力等 角 20 ) 专 度 来研究 审计委 员会 在盈余 管理方 面发挥 的作 用 , 为审计委 员 认 会 的独立 性与盈余 管理呈负相 关 , 明独立性对提 高盈 余管理 质 说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文献综述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文献综述

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文献综述2010-12-15 13:31前言: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国内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发,只是研究的焦点不同而已,从文献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大多数的研究都将注意力放在如何综合提高教学质量上,还没有专门地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到了70年代,便有了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提法,但研究谈不上深入。

到80年代后期,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现在国已非常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为更好地了解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轨迹及内容特点,现将国内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作一综述。

主体:国内课堂教学有效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及自己的思考1、倡导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阶段1978年11月10日,《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不《大家来研究提高教学效率》的评论。

到了80年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的提法慢慢多了起来。

原因分析:其一、对当时教学质量不满意10的整顿和重建,学校课程与教学秩序已经建立,人们有精力来关注教学的内部机制和效果。

其二、学校育人走向极端,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其三,就是要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问题。

直到九十年代,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法才占据主流,发表不少的研究成果,这时的一个特征就是研究开始深化。

探索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途径,还对影响的效果的因素作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

这阶段研究以文献和经验分析为主,实验为辅,做实证研究的并不多。

2、翻介国外相关研究成果阶段改革开放后,国家一直在努力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就是介绍和翻译西方理论。

最早介绍国外教学策略的是西南师大的王维诚、刘克兰教授等,他们翻译了美国学者保罗D埃金(Eggen1979)所著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堂信息处理模式》,该书对国内教学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范式。

较系统地介绍国外研究成果的是华东师大皮连生教授翻译的加涅的两本学习论和教学著作:《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和《教学设计原理》,这两本书的特色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来研究教学,寻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组织文化研究文献综述自从1979年Pettigrew在《管理科学季刊》发表《组织文化研究》一文,以及Pondy与Mitroff在《组织行为研究》发表《跨越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式》一文后,文化模式的研究概念即在组织管理界孕育而生,组织文化成为组织管理与企业管理事务的主流语言。

1980年,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以醒目标题报道“组织文化”问题,接着美国权威性杂志《斯隆管理评论》、《哈佛商业周刊》、《加州管理评论》、《管理评论》等,先后以突出篇幅讨论“组织文化”问题。

从此,组织文化成为组织领域研究的主流问题。

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

Krell认为,组织文化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对三种危机的反映:一是竞争的危机。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让美国人感到了威胁,所以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工具,从而提高竞争优势。

二是组织理论的危机。

传统的理论仅仅关注组织结构、职业类型、任务设计、动机方案,这样的理论过于简化,需要寻找一个更加复杂的、考虑到意识、符号处理以及体系的复杂属性的模型。

三是社会危机,即意义和社会导向的深层危机,也就是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西方的“后现代社会综合症”。

同时,美国的管理学界还认识到,当时美国的管理思想存在着三大缺陷:一是忽视了人及人的感情因素,二是忽视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三是过分强调定量分析。

这促使美国的学者迅速把目光聚焦在本国企业的文化上,发起了追求卓越,重塑美国的热潮,从而形成了组织文化研究的热潮。

一、组织文化的涵1、国外学者的定义国外的学者大多把组织文化看成是组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传统、风俗、习惯和与此相联系的生产观念。

组织正式依赖于这些文化来组织部的各种力量,将其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

(1)Schein的研究相对而言,影响最为广泛的是Schein(1992)对组织文化的定义。

这个定义侧重描述组织文化的形成过程:“一个群体在适应外部环境和进行部整合时,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为所有成员所认同的一套基本假设,这些假设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而传授给每位新成员。

研究生如何做好文献综述

研究生如何做好文献综述

研究生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离不开对现有文献的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归纳,对于研究生而言,它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入门。

本文将探讨研究生如何做好文献综述,为其科研之路提供指南。

1. 确定综述的范围和目标在开始进行文献综述之前,研究生应该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综述的范围。

综述可以广泛涵盖整个研究领域,也可以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或主题进行。

明确范围有助于避免过于笼统或过于狭窄的综述内容。

同时,定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指导文献搜索和整理,确保综述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文献搜集和筛选文献搜集是文献综述的首要任务。

研究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数据库、学术期刊等途径获取相关文献。

搜集到的文献需要进行筛选,选择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且质量较高的文献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在筛选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献的时效性、权威性和可靠性,避免引入不相关或低质量的信息。

3. 文献分析和总结在阅读和分析所选文献的过程中,研究生应该注意文献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挖掘出其中的共性与矛盾。

可以采取分类整理、思维导图、笔记等方式辅助文献的分析和总结。

通过分析不同文献的观点、实验方法、数据和结论,研究生可以全面了解目前研究的状况和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4. 文献综述的写作与组织文献综述的写作需要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清晰的逻辑。

研究生可以根据综述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来设计文章的框架,并在各个章节中进行详细的阐述。

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标注要准确无误,遵循规范的文献引用格式。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避免模棱两可或含糊不清的表述。

5. 不断修订和更新文献综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研究生完成综述后,应该随时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综述进行修订和更新。

修订可以包括添加新的研究成果、修正原有的观点或结论等。

及时更新综述可以保证其与最新研究的同步性,提高学术价值和可信度。

总结一下,研究生要做好文献综述,首先需要明确范围和目标,然后进行文献搜集和筛选,接着进行文献分析和总结,之后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写作。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有效性研究综述

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有效性研究综述
对于非政府组织提供公共产品有效性的研究严重不足, 本文结合 了国内外关于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希望通过分析该问题的 各 个方 面 , 总 结 出非政府 组 织提供公 共 产 品有 效 性新 的途径 和方 法 。 关键 词 非政 府组 织 公 共 产品 有 效性 作者简介: 刘静,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政府绩效评估研究。
( 二) 研 究 意义
随着 市场 经 济的快速 发展 和社会 结构 的转型 , 社 会公共 事务 三个 方面来 考察 。 越 来越 繁杂 , 过去单 纯 的依靠政 府去应对 这些 社会 问题 与社 会事 务在现 在 的客观 情况 下越 发 困难 。 面对 这些 新 的趋 势 , 迫切 需要 ( 一) 非政府 组织研 究
府组 织管 理方面 的著述 很多 , 但对公 共产品 提供方面 的研 究论述 的十 七大报 告提 出: “ 构 建服 务型政 府 , 加快 推进 争气 分开 , 政 资 不 多。 从 广义 上来 讲 , 非政府 组织 很 多工作 都是 为 了提 高组 织效 分 开 , 政事分 开 , 政府 与市 场 中介组 织分 开 。发挥 非政府 组织在
成 为 了相 互关联 的两 个方面 , 政府 改革为 非政府 组织 的发展创 造 比皆是 , 有 代表性 的有韦 斯布 罗德( B u r t o n We i s b o r d ) 的“ 政府 失灵
条件 和支 持性环 境 , 非 政府组 织 的发 展也 能成为政 府改 革的社 会 理 论” ; 查 尔斯. 沃 尔夫在 《 市场或 政府 : 权衡两 种不完 善 的选 择》 中 动力, 两 者之 间互 相影 响 、 相 互制 约 。 提 出 的政府 治理理 论 ; 罗伯 特. 伍斯 努( R o b e r t Wu t h n o w ) 的“ 依存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文献综述一、国外可行性研究的文献综述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和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

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和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

于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

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可行性研究的雏形.在50年代至70年代间的西方国家大多采用企业财务分析和效益分析,来对项目的投资可行性进行分析。

1950年美国发表了《内河流域项目经济分析的实用方法》,规定了研究效益、费用比率的原则程序、评价项目效益与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195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亭伯金首次提出影子价格的主张,对完善经济分析理论起了重要作用。

60年代,美国实行《规划计划预算制度》(PPBS),要求政府机关对各项计划方案都要从费用-效益的角度来审查其是否合算。

70年代,可行性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72)委托P•达斯普塔和S•玛尔果林等编写了《项目评价准则》,为可行性研究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72年1973年联合国相继出版了《联合国在发展中国家顾问使用手册》《联合国、工业可行性研究摘要》等指导性文献,推动了可行性分析的理论进展.197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出版了《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978)一书,至此,可行性研究理论框架初步形成,并传至世界各国作为订立可行性分析标准的基础。

此后,国际性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等银行都把可行性研究作为申请贷款的必要条件,各国要获得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必须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否则将无法获得国际银行的资助,这种作法也使各工业国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此过程中,可行性研究得到了广泛普及。

组织社会化理论研究综述

组织社会化理论研究综述

组织社会化理论研究综述组织社会化是职业者调整适应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或组织环境,发展新角色的过程。

它不仅关系着个人的事业成长,也关系着组织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整理,就组织社会化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和综合归纳,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组织、学校教育和员工个体提出促进组织社会化成功结果的建议。

关键词:组织社会化组织社会化结果新员工组织社会化(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是指个体带着原有的认识进入组织后所经历的价值观、态度、认识、思维方式和个人行为的修正、调整及重塑的过程(Louis,1980)。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组织社会化是使新进员工的个人特征逐渐调整得适合于组织的期待,印上组织的标记。

从新员工个体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学习如何有效地融入组织,成为与组织追求共同目标的过程(Miller,2000)。

组织社会化不仅关系着个体在组织中的生存与事业成功,也关系着组织的员工队伍建设和发展。

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研究学派与研究方式国外对组织社会化领域的研究有许多成熟理论,但研究方式和研究角度并不相同,概括起来可包括“古典”、“人际关系”、“人力资源”、“系统”、“文化”、“批判”等六大学派(见表1)。

它们大体可分为两个研究取向,即社会化取向与个人化取向。

大多数研究的重心放在社会化上,讨论新员工改变自己和适应组织的过程;而对立的观点则站在批判的立场,强调组织同化中的个人化,讨论新员工如何变革组织以使自己从压迫性的组织习俗中解放出来(Falcione & & Wilson,1988)。

不过研究普遍认为:“社会化”与“个人化”相比,无疑前者对于一个新进组织的员工来说,更具有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组织社会化理论的研究主题虽然关于组织社会化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各异,但研究范畴和主题基本是一致的。

如Louis(1980)在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后将组织社会化的研究内涵总结为四个主题:社会化特征、社会化阶段、社会化内涵和社会化实践。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献综述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研究方法则是保证论文科学性和可信度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对相关研究领域内的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和评价,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时间、主题或理论模型等方式进行分类和组织。

撰写文献综述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献搜索:尽可能广泛地搜索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可以利用学术数据库、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等途径。

要确保选取的文献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2. 文献筛选:从搜索到的文献中选取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和分析。

对于数量较多的文献,可以通过阅读摘要和引言等部分,确定其是否满足研究需求。

3. 文献阅读: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理解。

要注意文献的作者、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理论依据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要记录下重要的观点、结论和方法等内容。

4. 文献整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笔记本或引用管理工具等方式,将重要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

可以根据主题或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方便后续的写作。

5. 文献分析:对整理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可以比较不同文献的观点和结论,分析其优缺点和局限性。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启示。

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在论文研究中采取的具体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访谈、实验研究等。

下面就针对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1. 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采用统计方法和模型进行分析,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或理论。

实证研究通常要求样本具有代表性,并且研究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计研究》
七、课题研究预期效果
(一)阶段性报告、论文
(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者是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学习,善于及时总结和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
3、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着相当的时间经验,有多篇论文、案例获奖。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性”。“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二)研究的假设
(1)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间平衡”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也试图将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小班化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⑵“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二)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4月)学习相关理论,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10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1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概况

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概况

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概况I. 概括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

这些研究旨在评估药物、治疗方法和生物技术产品在人体内的实际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本文将概述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势和挑战。

首先作用的有效性研究对于确保药物和治疗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至关重要。

通过对药物或治疗方法进行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其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缓解程度以及可能的长期影响。

此外临床试验是评估药物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通过收集大量患者数据,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在人体内的实际效果。

然而仅关注药物的有效性并不足以确保其安全性,因此安全性研究同样重要。

通过对药物或治疗方法进行体内外实验,研究人员可以评估其对人体的潜在风险,包括不良反应、毒性和其他不良后果。

这有助于制定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药物使用指南,降低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的风险。

当前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正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出现使得研究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评估方法。

此外个体差异、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因素也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正在采用各种创新方法,如基因组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以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在现代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创新方法的应用,我们有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A.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生物技术和药物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用的有效性是指治疗或预防疾病的能力,而安全性则是指在用药过程中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因此对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研究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助于提高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可以为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组织韧性研究综述

组织韧性研究综述

组织韧性研究综述组织韧性研究综述摘要:组织韧性是指一个组织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力。

近年来,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增加,研究组织韧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综述了组织韧性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影响因素,并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概述。

通过对组织韧性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适应能力的本质,并为组织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组织韧性、适应能力、恢复力、环境变化、不确定性一、引言在现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组织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如何在经历变革和不确定性时保持稳定、快速适应并且恢复过来,已成为组织发展的关键问题。

组织韧性作为组织适应能力和恢复力的核心概念,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本综述将对组织韧性的定义、构成要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主要发现。

二、组织韧性的定义组织韧性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涉及到组织在面对各种内外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力。

受到生物学和生态学中韧性概念的启发,组织韧性被视为一种组织资源和能力的综合体,使组织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稳定,并在面临挑战时快速适应和恢复。

三、组织韧性的构成要素组织韧性的构成要素由多个方面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并共同影响组织的适应能力和恢复力。

1. 领导力与管理:组织的领导力和管理水平对组织韧性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领导能够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合理分配资源,并能够有效应对不确定性和压力。

2. 组织结构与流程:组织的结构和流程决定了信息的流动和决策的执行。

一种灵活但有序的组织结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变化,并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恢复能力。

3. 资源管理:组织的资源管理包括财务、人力和物质等方面。

合理而有效的资源配置能够保障组织在面对挑战时的持续发展和稳定。

4.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构建组织韧性起着关键作用。

积极、适应性和变革导向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应对能力。

5. 员工参与与发展:员工参与和发展是组织韧性的基础。

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引言: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文献综述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步骤。

它不仅能够帮助研究者了解特定领域的背景和现状,还能提供可靠的证据和论据,支持研究问题的选定和方法的选择。

因此,文献综述被广泛认可为学术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重点介绍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其所带来的益处。

一、文献综述的定义和目的1.定义:文献综述是指系统地收集、评价和整合已有的研究文献或相关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综合总结的过程。

2.目的:a)了解研究领域: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特定领域的背景和现状,了解先前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b)研究问题的选定: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献,研究者可以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向。

c)方法选择:文献综述能够提供不同研究方法的案例和效果,帮助研究者选择适合的方法,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d)论证和支持:通过引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论据,文献综述能够增强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提供论证和支持。

二、文献综述的重要性1.了解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现状:阅读和分析已有文献的过程,能够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重要研究方向和理论框架。

这样的了解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价值和切入点,避免重复和低效的研究工作。

2.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通过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发现研究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确定亟需解决的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还能帮助研究者界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向,使研究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3.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已有文献,研究者可以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比较其适用范围和效果。

这有助于研究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研究的方法,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4.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文献综述能够提供大量的研究证据和论据,通过引用这些有说服力的文献,研究者能够增强自己研究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此外,文献综述还能够帮助研究者识别研究领域的争议点和未解之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独特性和创新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有效性研究综述摘要:组织有效性(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的相关研究是组织理论、组织管理及评价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组织有效性理论、组织理论、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组织文化等理论围绕组织有效性问题进行广泛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组织有效性理论研究无效性一、关于组织有效性的理论研究组织有效性一直是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关注的热点,众多理论围绕提高组织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实践的发展。

有效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表明在组织和部门之间可认为存在一个变化的范围,也评价多重目标的实现程度。

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组织有效性与战略管理和外部环境共同构成研究核心部分;决定组织的目标、战略和设计,帮助组织适应变化的环境,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是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或企业CEO的主要职责。

美国评价协会(the American Evaluation Associ—ation)1988年确定对于非盈利组织的评价的改进基调是将关注的重点从计划和项目的评价转向对整个组织有效性的评价。

另一方面,面向企业的组织有效性研究更为活跃、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更为丰富。

特别的,在学术研究和实际管理者的角度对组织有效性的观点及相关性方面的研究,包括构成结构和标准,是一个明显的特征。

Gladstein(1987)和Hackman(1990)提出组织有效性的三个维度:第一、组织绩效,即组织工作成果是否满足数量、质量和时效方面的要求。

第二、组织成员满意度,即组织成员是否能在组织中体验到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

第三、组织生命力,即组织成员是否能持续不断地共同工作。

Cohen和Bailey(1997)指出组织有效性的三个方面:(1)组织绩效,即组织的效率、生产力、反应速度、质量、顾客满意度以及创新等;(2)成员态度,成员满意度、承诺以及对管理层的信任;(3)成员行为,即成员缺勤、离职和安全等。

1.组织理论组织理论的研究与“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三种人性假设密切相关,与三种人性假设相对应,美国学者W.Richard Scott提出的理性系统、自然系统和开放系统的三种研究视角最具代表性。

理性系统关注组织结构、功能、行为的合理性,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形式化使组织和组织成员行为变得更加确定。

主要流派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管理理论,韦伯的科层制,西蒙的行为理论等。

理性系统认为具体目标是组织行动和组织结构设计的标准,模糊目标不能为正式组织提供牢固的基础,通过形式化使组织指导行为的角色和原则关系结构更为清楚。

自然系统认为组织是演进出来的行为结构,是寻求多种利益参与者的集合体。

自然系统关注组织行为者的多样性,重视非正式的人际关系结构。

主要流派包括马约与人际关系学派,巴纳德的协作体系,塞尔兹尼克的制度学派,帕森斯的AGIL(适应、目标实现、整合、维持)模型等。

开放系统强调组织的结构、功能和行为要与环境相适应。

主要流派包括系统设计学派,费德勒的权变理论,维克的组织模型。

开放系统用更宽广的视角观察组织,认为组织与环境的互动是系统运行的关键因素。

2.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理论1986年,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首次提出了知识管理一词,Larry Prusak在《工作知识》中率先提出开展知识管理概念。

知识管理包括对人的管理、对信息的管理和组织的系统优化三个方面。

如Carl Frappaolo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通常,知识管理就是组织对其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而如何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知识、从而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出其所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能享用他人的知识,实现知识共享则是知识管理的目标。

”学习型组织理论发端于1965年P.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会议上的“终身教育”提案。

1990年,Peter M.Senge(第五项修炼》的发表标志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形成。

什吉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不断创新的集合或者团队,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称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组织学习的概念于1963年由Cyert与March首次提出。

在Argyfis和Schon1978年提出了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理论,系统研究组织学习的学者开始陆续出现。

组织学习把组织看成具有学习能力的有机整体,组织通过建立和完善组织的知识和运作方式,应用相关的方法和工具来增强组。

3.组织智商理论彼得·什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把组织作为有生命力的有机体,并提出了组织智商的概念,为组织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Halal认为组织智商可以用来测量组织智力水平的高低,组织智力指组织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

战略性地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

组织智商反映了组织对其内外环境中的信息、尤其是对未曾预料的事件做出及时反应,并快速制定有效决策的能力。

国内学者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出发提出了“4Q”模型,包括组织智商、组织情商、组织心商和组织健商。

组织智商织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二、组织中常见的无效行为分析组织中常见的无效行为从不同角度概括,存在以下三种表现:第一.重要性、必要性与有效性、可行性脱节。

工作低水平重复组织在任务分析和发展研究中,往往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合理性、重要性、必要性分析,对于问题可行性、实效性论证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导致理论研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足。

对于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也缺乏实质性的推进。

理论与实践脱节,好的思路和研究成果大多得不到实施。

组织对一些操作层的研究成果缺乏指导和鼓励,由于求同压力和受评压力的影响,导致组织的注意力倾向于重要性和必要性论证。

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可行性脱节,导致工作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组织的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脱节。

导致组织行为缺乏连续性组织有效性中,组织绩效是组织在短期内的产出的数量和质量指标,但是组织的长远发展还需要组织在发展中形成发展优势,比如进行技术创新,拓展新的发展方向等。

绩效评估中,当前的评估大多从财务绩效角度考察组织有效性,组织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容易被评估的目标,难以评估的工作则通常被冷落,导致组织和成员出现机会主义行为,追求短期利益。

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目标定位存在差异,导致组织行为缺乏连续性。

第三.个体目标优化与集体目标优化脱节。

导致组织缺乏协作伴随组织规模和结构日益复杂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对人的依赖性,人成为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组织成员以个人目标优化为条件参与组织合作。

西蒙(Simon,1976)认为成员产生行为动机的基础是个体目标而不是组织目标,个体目标对组织成员行为具有控制作用。

由于组织目标和个体目标的脱节,在组织成员和部门之间出现冲突时,常常出现归罪于外的现象。

成员的不满情绪常常反映在降低工作效率的行为上。

三、提高企业组织有效性的对策分析结合组织有效性的内容和相关管理理论的研究,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提高组织有效性。

1.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企业特有的、能获得超额利润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适应市场机会的、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主要包括技能独特性、用户价值性、资产可用性、价值可变性、不易模仿性、动态发展性以及知识与自学习性等。

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专有技术、管理制度、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等诸多因素。

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主要有技术观、要素观、整合观三种方法,三种方法互为补充。

技术观认为核心竞争力以技术能力为核心,围绕核心技术实施战略决策、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和人力资源开发。

通过组织管理整合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要素观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诸多要素构成,主要包括科学的发展战略、先进的管理、人才队伍、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等。

整合观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系统化的能力,指通过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和能力提升而成并能在持续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反映企业对社会需求的敏锐判断、快速反应和协同运作的综合能力。

2.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管理实践互相促进,组织理论、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组织学习、组织文化等理论研究为提高组织有效性提供方法借鉴。

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的结构、功能、行为要适应组织战略和环境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直线制、直线职能制,发展到事业部、矩阵式组织,再到网络式、虚拟式组织和企业的战略联盟。

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和组织学习等理论为知识密集型组织和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支持,结合上述管理方法把企业的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强调系统集成。

企业文化具有激励、控制、集聚、导向的功能,企业文化要适应发展环境。

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归属感、树立共同理想、形成集体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组织4Q理论把组织看成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通过企业的4Q建设,提高企业在快速发展环境中敏锐的信息获取能力、正确决策能力和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

3.选择优秀的领导者从一些知名企业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一个伟大的企业,在创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阶段,都有杰出的领导者或领导团队,如亨利·福特,杰克·韦尔奇。

比尔·盖茨。

杰出的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精神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在企业的各项重大工作中,领导者的个人精神、能力和经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重大管理改革和技术变革,先进管理方法的运用都需要领导者的全力支持。

企业领导者具有四个重要职能:第一,用人。

做好伯乐,能够发现和选用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上。

第二,决策。

在重大决策中为企业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

第三,建立规则。

通过规则来形成具有公正和效率的秩序。

第四,构建企业文化。

提出和建立共同目标,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四.组织有效性研究对我国企业的应用意义研究分析组织的成功,汲取成功的经验,是组织发展和取得卓越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从某种角度看,学习成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

其中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的独特性,组织环境的差异性等。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组织的核心能力的不可模仿、不可交易性。

核心能力是可以创造的,“但无法确定所创造的能力能否促进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因为,否则,“核心能力很快会成为公共物品的组成部分”,此时,已存在的核心能力便会失去竞争优势。

每一种文化中的组织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寻求解决方法,是构建成功组织的基础。

从大多数成功企业的经验分析中也可以看出,除了其核心竞争力外,其组织的有效性是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