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厌食中西医医诊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4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43页】

结语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 之一,患者虽有上消化道症状,但经内镜等检 查未能找到确切的病因,或仅有慢性浅表性胃 炎。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西医主要是对 症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疗,根据症候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治 则治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调节个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目的,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已被广泛应用。取 得较好疗效。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中医所说的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和四肢肌 肉,主要包括消化和运动系统,消化功能的紊 乱归根到底是脾胃的功能失常,分而言之,脾 主升清,脾气能够上升,则营养物质才能输布 全身;胃主降浊,胃气得降,则消化的糟粕方 能排出休外。一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发生错 乱,则必然会出现消化能力的减退和运动功能 的紊乱。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中西医治疗
消化不良的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 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 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 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消化不良症候群
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国际)
科门诊1/3以上。 消化不良症患者就诊率50%。
罗马Ⅲ标准
FD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上腹疼痛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功能性消化性不良诊断标准
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 灼感
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 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 以上标准
二、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 一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 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 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 行心理治疗。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 静药和抗抑郁药。

厌食症 PPT课件

厌食症  PPT课件

3.古代中医学及现代西医对小儿 厌食均没有专门论述。但西医
学之锌缺乏症与本证类似。
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 疾病。机:脾胃运化失健 • 病因: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
喂养不当 他病伤脾
损伤脾胃 脾 损伤脾胃 胃
不思乳食


先天不足 脾胃虚弱 失 情志失调 肝失调达 健
谢谢
⑵捏脊疗法
⑶小儿推拿:
补脾穴、摩腹、指揉内关、足 三里,每天1次,2周为一疗程。 用于治疗本证各型。
④针刺四缝
6.辨证施食:“脾喜燥恶湿,得阳则运,
胃喜润而恶燥,以阴为用”。 首先当掌握合理的喂养方法,以定时、定
量、定质为原则,纠正挑食,偏食,过食生冷 或肥厚等不良习惯,养成正餐前不吃零食,睡 前1小时不饮食的良好习惯,根据小儿各年龄阶 段,给予品种多样,容易消化的食品。
⑶淮山玉竹瘦肉汤: 淮山20克、玉竹15克、瘦肉150克煲汤饮用, 每次饮150毫升,隔天一次。用于脾胃阴虚型。
⑷淮杞兔肉汤 淮山20克、枸杞子10克、兔肉150克炖服, 3天一次。用于脾胃阴虚型。
⑸谷麦芽鸭肾汤 谷麦芽各20克,鸭肾2个煎汤饮用,每周 1次。用于食滞脾虚者。
五、临证心得
1.小儿厌食证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据 统计,本病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且有逐年 上升趋势,因饮食太过精良,营养过剩,超 过小儿脾胃承受能力致脾胃受损,初期多表 现为食滞,进而发展为厌食;过食生冷、寒 凉,令中阳受损,致其功能失调;观看电视 节目太多,尤其是动画卡通节目,玩电子游 戏机以及学习任务太繁重等等因素,常令小 儿过度精神紧张,日久常引发小儿厌食。
必要时可按“胃以喜为补”方法,给予患
儿适当喜爱食品,诱其开胃,待食欲增进后, 再按正常食谱喂养,做到顺序渐进。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课件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课件
症。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原则
以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为 主,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建立为疗法中的纠正错误认知 、建立正确的饮食行为;家庭治疗 中的调整家庭关系、改善家庭环境 等。
心理治疗注意事项
心理治疗需在专业心理医生指导下 进行,同时需注意治疗过程中的隐 私保护和患者配合度。
寒热错杂
寒热邪气交织,影响脾胃运化 功能,导致食欲不振。
厌食的治疗原则
健脾和胃
调理脾胃功能,恢复运化能力 ,促进食欲。
养阴益胃
滋养胃阴,增强胃的濡养功能 ,提高消化能力。
行气化湿
疏通气机,祛除湿邪,恢复脾 胃升降功能。
寒热平调
调整寒热平衡,恢复脾胃正常 生理功能。
03
西医学对厌食的认识
厌食的生理机制
无器质性病变或其他 影响食欲的因素存在 。
存在持续的食欲减退 或缺乏。
04
厌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原则
以健脾和胃、消食化积、 调理肝脾等为主,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 疗。
中药方剂
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 汤、健脾丸等,可根据病 情进行加减。
中药治疗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需长期坚持,同 时需注意中药的副作用和 配伍禁忌。
运化失调。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压力、情绪波 动,影响脾胃气机,导
致食欲不振。
久病体虚
慢性疾病、久病不愈, 耗伤正气,脾胃虚弱,
引发厌食。
厌食的病机
01
02
03
04
脾失健运
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调,水 谷精微无法正常输布,导致食
欲不振。
胃阴不足
胃阴不足,胃失濡养,影响食 物消化,引发厌食。

厌食、积滞PPT课件

厌食、积滞PPT课件

-
12
分证治疗
❖ 1.脾失健运 ❖ 症状:厌食初期,脾胃功能运化失健,其他
症状不著。 ❖ 治法:运脾开胃 ❖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苍术、厚朴、陈
皮、甘草、藿香、半夏、谷麦芽)
-
13
分证治疗
❖ 2.脾胃气虚 ❖ 症状:主证+脾胃气虚证 ❖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 方药:异功散加味 (四君+陈皮、鸡内金、
-
35
其他疗法
❖ 一、中成药 ❖ 1、消食化积口服液、保济口服液 ❖ 二、外治法 ❖ 三、推拿疗法
-
36
预防与调护
调节饮食、合理喂养、控制饮食
-
37
❖小结
-
38
捏脊厌食为脾胃轻症病变以脾胃运化功能失健为主治疗注意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临证时在辨证施治的同时结合助运开胃之品内服药物配合针灸按摩疗法并需与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区别
厌食、积滞
-
1
厌食
-
2
目的要求
❖ 1.了解厌食的临床特征。 ❖ 2.掌握厌食的病因病机和证治特点。
-
3
概述
❖ 一.定义:由于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 胃运化不健所引起的脾胃病证,临床以较长 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甚至拒食为特点。
-
4
概述
❖ 二.发病情况 ❖ 年龄:1-6岁为多 ❖ 好发季节:夏季 ❖ 城市儿童多见 ❖ 预后:较好,但长期不愈者,可转变为疳证
-
5
概述
❖ 三.范围 ❖ 厌食症 ❖ 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
-
6
病因病机
❖ 病因: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 志失调
❖ 病机:脾胃运化失健 ❖ 病位:脾胃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识别与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识别与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
1)动力障碍和内脏高敏
FD患者内脏高敏表现为对生理刺激出现的不适感,对伤害性刺 激呈现强烈的反应,主要表现为:
脑-肠轴的互动关系:胃肠道壁内蕴藏丰富的接受来自于腔内各 种刺激的感觉系统神经装置,其内在性初级感觉神经元能调节肠神 经系统(ENS)的感觉和运动,而外在性初级感觉神经元接受刺激 上传,将信息上传至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后又将信息发至靶器官;
消化系统症状,而应用生化、影像学和内镜检查等并未发现有器质 性改变的病症。
3
消化不良的区别和联系
器质性消化不良:经有关检查能显示相关病因,如消化性溃疡、
糜烂性胃炎、食管炎及恶性疾病等;也包括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消化功 能异常,如糖尿病性消化不良和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起源于胃
十二指肠区域,血生化及内镜等 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难以 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E. 胰胆功能性病 E1. 胆囊功能障碍 E2.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22
罗马III与FD相关疾病
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3) F1. 功能性大便失禁 F2. 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F3. 盆底功能障碍 G. 儿童的功能性胃肠病(13)
23
FD症状的评估
症状严重程度与频率 饮食、体重与营养状况 症状与进食的关系 饮食习惯 重叠症状 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 发病因素与诱因 注意有无报警征象
24
FD症状的评估
消化不良的报警征象:
消瘦、贫血、上腹包块、频繁呕吐、呕血或黑便、年龄40岁以 上的初发病者、有肿瘤家族史等。对有报警征象者建议及时行相关 检查。
对有精神心理障碍者,也建议及时进行检查,明确排除器质性 疾病对解释病情更为有利。
25
FD评估需完成的检查
1)FD排除性诊断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培训课件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培训课件
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导滞。 陈皮、积实—理气和胃。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
16
临床治疗积滞常用方
乳积:用消乳散合一捻金
一捻金:人参、大黄、槟榔、炒黑白 丑各等份为沫。
两药混合后,一岁1g,日三次口服。
食积:用保和散合升降散
升降散:生熟川军、僵虫、蚕蜕、 胆星、竹黄、梅片、朱砂、姜黄
两药混合后,一岁1g,日三次口服。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
17
厌食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
18
一、概 述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
19
1、定义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症,以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特点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
20
2、特征:
1)、1—6岁多见。
2)、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
3)、除食欲不振外无明显其它症状,但病 程较长者可造成气血生化不足,影响生 长发育。
3、先天不足是部分婴儿厌食的原因,胎禀元气不足五 脏皆虚,脾胃尤显薄弱,生后即食欲不振,不思乳食 ,导致厌食。
4、情志失调,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若失于调护 ,猝受惊吓或打骂,或所欲不遂,肝失调达,气机不 畅,乘脾犯胃,形成厌食。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
22
三、诊断要点
1、长期食欲不振,而无其它疾病。 2、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
4
《证治准绳.幼科发挥》认为积有虚实之 分:“小儿宿食不消者,胃纳水谷而化 之,儿幼不知撙节,胃之所纳,脾气不 足以胜之,故不消也。”
食积的治疗,《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伤食 证治》提出:“伤之轻者,损谷自愈也 。损之不减,则用胃苓丸以调之。调之 者,调其脾胃,使乳谷自消化也。调之 不减,则用保和丸以导之。导之者,谓 腐化乳食,导之使去,勿留胃中也。指 出“损之”、“调之”、“导之”均为 治疗食积的基本法则。

第六节厌食ppt课件

第六节厌食ppt课件

【病因病机】
形成本病的病因较多。小儿时期脾常不足,加 之饮食不知自调,挑食、偏食,好吃零食,食不 按时,饥饱不一,或家长缺少正确的喂养知识, 婴儿期喂养不当,乳食品种调配、变更失宜,或 纵儿所好,杂食乱投,甚至滥进补品,均易于损 伤脾胃。也有原本患其它疾病脾胃受损,或先天 禀赋脾胃薄弱,加之饮食调养护理不当而成病。 因此,本病多由于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而致病,其 它病因还有它病失调脾胃受损、先天不足后天失 养、暑湿熏蒸脾阳失展、情志不畅思念伤脾等, 均可以形成本病。
三、历史沿革
本病古代的记载较少,古代文献中所载的 “不思食”、“不嗜食”、“不饥不纳”等与本 病的临床表现相似。 《灵枢· 脉度篇》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 口能知五谷矣。”说明脾气调和,是知饥纳谷, 食而知味的必要条件。这一论述为我们认识小儿 厌食的病理生理奠定了基础。 宋· 《小儿药证直诀· 虚羸》说:“脾胃不和, 不能食乳”;《幼幼新书· 乳食不下》说:“脾, 脏也;胃,腑也。脾胃二气合为表里。胃受谷而 脾磨之,二气平调,则谷化而能食。原则。宜以轻清之 剂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俟脾胃调 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运脾疗法对厌食十分重要, 要达到运脾,必须消除导致脾胃郁困的病理因素,如脾 湿、食积、气郁、郁热等;若有虚象,应根据病情予以 健脾、养胃、益气、育阴。又由于脾胃为相辅相成、相 反相佐的两个脏腑,如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主 升清,胃主降浊,因此,化湿不可过于香燥,清热不可 过于苦寒,行气不可过于窜烈,健脾不可壅补,养阴不 宜滋腻。治疗厌食贵在调理脾胃,而用药之道贵在中和。 脾运失健证固当以运脾开胃主治。若是脾胃气虚证,亦 当注意健脾益气而不壅补碍胃,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若 是脾胃阴虚证,亦当注意益阴养胃而不滋腻碍脾,同时适加 助运开胃之品。在药物治疗同时应注重饮食调养,纠正 不良的饮食习惯,才能取效。

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探讨

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探讨

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对小儿厌食症,采用中西治疗法分别进行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结论:在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中,中西医药疗法均有特色,中西医结合更能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小儿厌食;治疗;西医;中医;中西医;效果【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8-0210-02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常见病证。

本病以1~6岁为多见。

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出现食欲不振者,则不属本病范围。

该病迁延日久,可导致小儿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及免疫力低下等症,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小儿厌食症尤为重要。

笔者现从中西医两个方面概述如下。

1.西医治疗(1)对检查血锌低下的厌食患儿,可用硫酸锌2~3mg/kg?d,疗程1~3个月。

锌能使味蕾细胞迅速再生,改善味蕾的敏锐度,又能提高消化功能,对缺锌的患儿有效率高达90%以上。

(2)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等助食剂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3)胃动力药如吗丁啉等,对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

(4)一般不用激素疗法,但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也可考虑应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和用药,临床的参考方案如下①泼尼松(强的松)。

每天0.5mg/kg,3次/d口服。

(5)国外治疗用药方案:采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来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对进食的兴趣。

参考剂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0.5~1h 服。

一般在6~12天后见效。

此外,抗组织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也可作为食欲兴奋剂,有一定效果。

剂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2.中医治疗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

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

疳证厌食的中医外治疗法ppt课件

疳证厌食的中医外治疗法ppt课件
3
• 本病病理变化主要在脾胃虚弱,运化失调。 本证形成后, 日久不愈,又可变生他证。 本病的病位在脾胃,病性有虚有实。
4
• 厌食 是指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各种急慢 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显著减少严重 的厌食可影响生长发育造成营养不良以长 期不思乳食为主一般情况尚好无腹部胀满 呕吐腹泻等症。
5
• 本病由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 以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无明 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 脏,一般预后良好。
10
常用穴位
• • • • 神阙—肚脐中央 中脘—肚脐上四寸 天枢—肚脐旁开两寸 脾腧—第十一胸椎旁开1.5寸
11
贴敷作用
•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 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 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 是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 用。
作用
• 刺“四缝”穴可清热、除烦、通畅百 脉、调和脏腑,可使胰蛋白酶,胰淀 粉酶和胰脂肪酶活性增加,显著提高 消化能力。多用于治疗厌食证、疳证 等疾病
20
针四缝
适应症:(1)1周岁以上,男女不限。 (2)诊断明确,排除有出血倾向或 合并有危急重症者。(3)治疗前经内 服中西药无明显疗效者。 关键环节:(1)局部消毒应严格,避 免术后感染。 (2)针刺穴位应注意 避开血管,针刺深度1-2mm.
疳证、厌食的中医外治疗法
儿科 李亚红
1
2
概述
• 疳证 是一种脾胃虚损,运化失健引起的慢 性营养障碍性疾病。多由乳食无度,饮食 不节,壅滞中焦,损伤脾胃,不能消磨水 谷而形成积滞,导致乳食精微无从运化, 脏腑肢体失养,身体日渐羸瘦,气阴耗损 而成疳证。饮食不洁,感染虫疾而耗夺乳食 精微,气血受戟,不能濡养脏腑筋肉, 日久 成疳。

小儿食积、厌食的护理与病例介绍ppt

小儿食积、厌食的护理与病例介绍ppt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 治疗小儿食积
• 山楂炭15克,青皮1克,陈皮4克,共研细末,加水及
红糖适量调匀,隔水蒸熟,
• 每次服2小匙,1日3次,一般用6-7天可治愈。
• 生梨有清热养脾胃的作(Zuo)用,先取鸭梨3只,洗净, 连皮切碎,去心,加水适量,文火煎半小时,捞去梨 块,后加入淘净的粳米50克,煮成稀粥,
• 一天内分2-3次食完。
• 小儿厌食: • 是指孩子(主要是3~6岁)较长时间的食欲不
振、食量明显减少,甚至拒食的症状。 • 厌食时间过长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身体
衰弱、抵抗力下降,这样就更容易发生其 他疾病,造(Zao)成不良后果。 • 家长不要心急,要改变孩子厌食的症状, 还先得找到症结所在(原因),对症下药 调理,才能事半功倍 。
• 6.胡萝卜怀山药汤

材料:胡萝卜250克、淮山药20~30克

制作方法:把胡萝卜洗净切成块,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块,
同煮,再加入少许红糖即可。

服用方法:饮汤,连食数日。

功效:适用于小儿脾胃气虚、食积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不适
之厌食症状。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 7.白萝卜汤

材料: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
出。南瓜去皮去瓤,切成块,锅内放入少许植物油加热,把南
瓜块放入,加入少许食盐煸炒。捞出的大米放在南瓜上,用小
火蒸熟,熟后加适量红糖,即可食用。

功效:适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厌食症状。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3.红枣粥

材料:红枣(去核)9枚、橘皮5克、粳米50克

制作方(Fang)法:将上述材料洗净后一起放入锅内,加适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精选PPT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精选PPT
(6)气候影响。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神经调节功能,减少消化液 分泌、降低酶活性、胃酸减少等而引起厌食。
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 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
➢ 纵观历代儿科医籍, 《诸病源候论·哺露候 》、 《小儿药证直诀·虚羸》 、《赤水玄珠·不能食 》 及《类证治裁·脾胃论治》等均有对本病的记载。 自1980年以来,国内开始有研究厌食症的报道, 对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症状、中药治疗的机理 均有深入研究。
厌食中西医医诊疗
厌食
➢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方法还缺乏 成熟的资料,并认为本病常见和主要原因与微量 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对于本病的 治疗多以合理喂养和心理引导为主。药物治疗主 要从补锌着手或给予以消化酶和促进胃肠动力药 对症处理,但临床实践表明疗效欠佳。
➢ 在临床中多数患儿拒绝用针药,不能配合治疗, 往往病情迁延不愈。
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有消食 健胃、消胀之功效 。《本草纲目》曰:“消 佐 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 曰:“为补助脾胃药之辅助品,若与参、术 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功,不至作胀满……”
石菖蒲:开窍醒脾,化湿消食,为醒脾第一要 药。对情绪、精神、顽固性厌食有较好疗效。
佛手:行肝气、助脾胃运化,以调和五行木土关系。
(3)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影响,使消化功能调节失去平 衡,导致厌食。
(4)药物因素: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长期滥用红霉 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厌食,维生素A或维 生素D中毒也可引起厌食。抗癌药物更易引起厌食。
(5)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钙缺乏或某些内分泌激素不足可引起厌食 ,铅与 厌食的病因关系亦非常密切。

小儿厌食ppt课件

小儿厌食ppt课件

建立积极的餐桌氛围
03
与孩子一起吃饭,分享食物,创造愉快的用餐环境,鼓励孩子
享受吃饭的乐趣。
06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因厌食导致营养不良 ,经过医生诊断为锌缺乏症,通 过补充锌剂和调整饮食,逐渐恢 复了食欲。
案例二
小红,5岁,长期厌食,经过心理 疏导和家庭饮食调整,逐渐克服 了厌食问题,体重和身高恢复正 常。
社交障碍
由于营养状况不佳,小儿可能缺乏自信,影 响社交能力。
家庭关系紧张
家长可能因小儿的厌食问题而焦虑,导致家 庭关系紧张。
03
小儿厌食的病因
生理性厌食
01
02
03
生理性厌食
由于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 育完全,可能会出现生理 性厌食的现象。
表现
宝宝可能对某些食物产生 过敏反应,如腹泻、呕吐 等症状。
症状描述
01
02
03
04
食欲减退
小儿对食物的兴趣降低,甚至 拒绝进食。
食量减少
小儿摄入的食物量明显减少, 相较于同龄儿童,食量明显偏
少。
挑食与偏食
小儿对某些食物产生抵触,只 接受部分食物,导致营养不均
衡。
体重下降
由于摄入的食物量不足,小儿 的体重可能下降或增长缓慢。
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身高发育迟缓
长期厌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影响骨骼发育,使身高发育迟
日常运动
确保孩子每天有一定的身体活动时间,有助于消耗能量,增加饥饿 感。
避免长时间静坐
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久坐活动的时间,有助于提高身体 活动水平。
避免过度溺爱与强迫进食
鼓励自主进食
01
让孩子自己尝试吃饭,培养独立进食的能力和兴趣。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PPT课件

中医儿科之食积和厌食PPT课件

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运脾开胃为原则。宜以轻清之剂 解脾气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脾 运失健当以运脾开胃为主。脾胃气虚证,亦当 注意健脾益气,同时佐以助运开胃之品;脾胃 阴虚证,亦当注意益阴养胃,同时适加助运开 胃之品。在药物治疗同时应注重饮食调养,纠 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才能取效。
一、脾失健运
【其他疗法】
三、推拿疗法 推补脾穴 5 分钟,揉一窝风 3 分钟,分阴 阳 2 分钟,逆运内八卦 3 分钟,推四横纹 4 分钟,推清河水 l 分钟。 l 日 l 次, 14 日 为 l 疗程。用于脾胃不和证。

四捏脊疗法
【其他疗法】
推补脾穴 5 分钟,揉一窝风 3 分钟,分阴 阳 2 分钟,逆运内八卦 3 分钟,推四横纹 4 分钟,推清河水 l 分钟。 l 日 l 次, 14 日 为 l 疗程。用于脾胃不和证。 四、捏脊疗法
即苦夏以食欲不振为主症发病有季节性有春夏剧秋冬瘥的临床特厌食患儿一般症状不多辨证要区别以运化功能改变为主还是以脾胃气阴不足之象已现为主
食积




一、概述 1.定义:食积是由乳食喂养不当停积脾胃,运 化失健引起的一种病证。以不思乳食, 腹胀嗳腐,大便不调为特征。 不思乳食—不主动进食,家长喂或督促进食, 食之不香。 腹胀嗳腐—腹满气胀,叩之如鼓。 嗳腐—打嗝有伤食味(宿食不消的 酸腐味)
症状及证候分析: 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食少而无味 ,多食或强迫进食可见脘腹饱胀——胃 失和降,脾失健运引起。 苔薄白或薄腻——食积的舌象。 其它症状不明显是其特征。
治则: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苍术—运脾燥湿。 陈皮、枳壳、霍香—理气醒脾和 中。 神曲、 山渣、麦芽—消食开胃。 腹胀明显者加木香、厚朴、莱菔子。苔 白腻加佩兰、半夏燥湿醒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全身性疾病的影响,许多急、慢性感染性疾病都有厌食表现,其中以消化 道疾病尤为明显,如急慢性感染、肝炎、胃肠炎、长期便秘等影响消化道功能, 使平滑肌张力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酶活性降低,引起厌食。
(3)中枢神经系统受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刺激的影响,使消化功能调节失去平 衡,导致厌食。
(4)药物因素:许多药物尤其是抗生素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长期滥用红霉 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厌食,维生素A或维 生素D中毒也可引起厌食。抗癌药物更易引起厌食。
➢在临床中多数患儿拒绝用针药,不能配合治疗, 往往病情迁延不愈。
2
厌食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中的小儿厌食症诊断依据。 为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食欲降低,食量减少大于或等于正常的 1/2,持续2个月以上,伴有腹胀或腹痛,恶心,呕吐,口臭,大 便稀或秘结,味酸臭。(应排除器质性疾病、精神因素及药物性因 素的影响)
9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是指长期食欲不振,见食不贪,入量较 病前减少1/3~1/2以上,发病时间多为2月以上,并且排除其它 系统疾病的食欲障碍性疾病,其发病与不良生活习惯、微量元素 缺乏、药物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 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是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 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 另一种是受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 调节失去平衡 。
前言
➢小儿厌食症是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 疾病,是指小儿较长时期的见食不 贪,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症。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 趋势,应予以重视。
1
厌食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及治疗方法还缺乏 成熟的资料,并认为本病常见和主要原因与微量 元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有关。对于本病的 治疗多以合理喂养和心理引导为主。药物治疗主 要从补锌着手或给予以消化酶和促进胃肠动力药 对症处理,但临床实践表明疗效欠佳。
3
现代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是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 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 另一种是受到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对消化功能的 调节失去平衡 。
4
现代医学—小儿厌食症病因分析
(1)父母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因不合理喂养导致小儿厌食,大多表现在三个 方面:未及时添加辅食、强迫进食、贪吃零食。
➢纵观历代儿科医籍, 《诸病源候论·哺露候 》、《小儿药证直 诀·虚羸》 、《赤水玄珠·不能食 》 及《类证治裁·脾胃论治》等 均有对本病的记载。自1980年以来,国内开始有研究厌食症的报 道,对厌食症的病因病机、症状、中药治疗的机理均有深入研究。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亦为人体气机枢纽。临床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说。
13
麦芽,性味甘平,归脾、胃、肝经,有消食 健胃、消胀之功效 。《本草纲目》曰:“消 佐 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 曰:“为补助脾胃药之辅助品,若与参、术 并用,能运化其补益之功,不至作胀满……” 石菖蒲:开窍醒脾,化湿消食,为醒脾第一要 药。对情绪、精神、顽固性厌食有较好疗效。
15
现代药理研究
白术: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苍术酮、白术内醋A, B及糖类,对 植物神经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可通过调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治疗脾虚病人类似消化道功能紊乱的有关诸症,从而达到补脾的 目的。
苍术:含有丰富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苍术醇和茅术醇的混合结 晶物,尚含有少量苍术酮、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及菊糖, 可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刺激消化液分泌,从而改善消 化功能。
三者共奏健脾益胃之功,共为君药。
12
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理 臣 气健脾、燥湿化痰 。该药明代李时珍云: 药 “同补药则补, 同泻药则泻, 同升药则升,
同降药则降。” 九香虫,其味咸, 性温, 归脾、肾、肝经,
主要有理气止痛、补肾助阳,温运脾阳的 作用。 二者共同作用,一补一温,助于君药补脾 益胃之功。
(5)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钙缺乏或某些内分泌激素不足可引起厌食 ,铅与 厌食的病因关系亦非常密切。
(6)气候影响。夏天气温高、湿度大,可影响胃肠神经调节功能,减少消化液 分泌、降低酶活性、胃酸减少等而引起厌食。
5
祖国医学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
➢厌食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 症。
6
祖国医学—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
喂养不当
致病因素 病机关键
多病久病,损伤脾胃 先天不足 情绪变化,精神因素
脾胃不和、失其健运
7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小 儿厌食症
中药口服+外敷 药物佩戴 推拿、捏脊疗法 针灸疗法 综合疗法
8
祖国医学—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祖国医学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经验丰富,分为内治法和外 治法,根据小儿生理上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 速;病理上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特点。 临床中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时应时刻注意顾护脾胃,厌食的治疗, 以调脾和胃、恢复转运之机为原则,均取得良好疗效。
14
佛手:行肝气、助脾胃运化,以调和五行木土关系。
使 药 加减运用:山楂、神曲、鸡内金、刺猬皮等消积药物。
总之,诸药合用, 健脾助运, 消食和中。全方补而不滞, 消不伤正, 消补兼施, 符合小儿“脏腑柔弱”且“脾常 不足”的特点。使脾气充盛,胃气得和,脾气得升, 胃气得降,纳化正常以达到治疗厌食症目的。
莪术中Zn、M n、M g、Fe、P、Ca 含量较高。
陈皮中还富含多种人体生命必须营养元素如: K、Ca、Na、Mg、 Li 、Fe、Zn、Mn 等,加工制品比鲜品的Zn、Fe 等含量更高 。
白芷:含有K、Na、Ca、Mg、Fe、Mn、Zn、Cu等微量元素。
10
机理探讨——组成药物分析
使
麦 芽

陈 皮

白术、君



药 石 药 九 药 术、药菖香莪蒲 Nhomakorabea虫

11
白术味苦性甘温,归脾、胃经,有补气健

脾燥湿之功。

苍术辛温微苦,芳香悦肺,开郁宽中,醒
脾助运,正和脾之习性,旨在运脾升清,
化湿通阳,集运脾与化湿于一身。
莪术,性温,味辛、苦,归肝脾经,具有行
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