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课程参考文献: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一、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穆勒评注》中的交往异化:马克思的转折点——马克思《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研究.《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5期.韩立新.[2].论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中实践意义的体现.《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5期.张好收.[3].理出同源必有因浅谈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与其经济学理论之间的逻辑一致性.《经济问题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4期.梁冬.李卢霞.孙晓燕.[4].私有财产的外化与交往异化——解读《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3期.姜海波.[5].政治经济学原理值得研究的若干问题.《长白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6年1期.张明龙.[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以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为例.《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期.朱春燕.董友波.[7].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学法指导.《考试周刊》.2010年48期.王若维.[8]."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4期.汪毅霖.王宇.[9].对当代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的探讨.《科技风》.2009年24期.杨忠良.[10].当前政治经济学原理背景下收入分配政策中的不合理现象调节对策. 《财经界》.2014年6期.舒畅.二、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审慎的转折:在市场与分配正义之间——评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作者:郭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浙江大学2001(学位年度)[2].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体系创新几个问题的探索.作者:陈培礼.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3(学位年度)[3].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论述中国电视的行政化生存——以上海电视台25年的发展为例(1979年—2004年).作者:杨大勇.传播学上海大学2005(学位年度)[4].近代湖南资本主义发展与辛亥革命.被引次数:3作者:陈曦.中国近现代史湖南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5].求解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策略——以福州市为例的研究. 作者:高宇扬.公共管理厦门大学2005(学位年度)[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为例.作者:黄端.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02(学位年度)[7].网络购物条件下的电子支付问题研究.被引次数:3作者:孙征.产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学位年度)[8].我国社会保障供给水平分析.被引次数:3作者:常金奎.政治经济学华中科技大学2006(学位年度)[9].内资综合性工程咨询公司在转型期的战略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彭勇.工商管理(MBA)上海交通大学2002(学位年度)[10].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思考——以福建省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陈锋.政治经济学福建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工科院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教学改革探索.马萍.周笑梅,2006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于金富,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3]政治经济学教材建设值得研究的十大问题.张明龙,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4]政治经济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韩金华,2005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5]马克思的劳动和资本关系理论与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董瑞华,2009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6]银企生态平衡论.郑志瑛,2011第一届全国区域金融论坛[7]使用价值社会属性及其现实功能探讨.张存刚.赵夫鑫.王晓雨,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8]马克思主义生产方式理论的当代形态探索.朝克,2010第四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法制改革关系论要须实现“七个归还”和“十个理顺”.黄清华,2012第七届软科学国际研讨会[10]深刻认识金融危机根源积极化解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谭劲松.武威志,2009“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学术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部分参考资料
资本的原始积累与资本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于15世纪后30年,经过16世纪的高潮,一直延续到19世纪初才告结束。
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它在英国表现得最为典型,羊吃人运动。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式资本原始积累的有一个重要方式。
对外是殖民地争夺、抢劫金银财宝、贩卖黑奴、保护关税制度和商业战争。
对内则是国债制度、课税制度、保护关税制度。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事实证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就是一部罪恶掠夺史,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原始积累开始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前。
资本积累就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失业现象的本质,深刻地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以及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行的。
2.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而产生的发展起来的。
目的不同:自然经济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以交换为目的。
历史条件不同:自然经济的产生条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
⼆、最伟⼤的政治经济学⽂献资本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产。
要实现物质资料⽣产所进⾏的劳动过程,⽣产三需要具备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社会⽣产的总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产;(⼆)分配;(三)交换;(四)消费。
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法(⼀)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和历史的与逻辑的统⼀⽅法。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来交换、能满⾜⼈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因素:使⽤价值、价值(⼀)使⽤价值——是指物的有⽤性或效⽤,即物能满⾜⼈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它是商品的⾃然属性。
∴商品的使⽤价值不反应⽣产关系的性质。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差别的⼀般⼈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三、⽣产商品劳动的⼆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定义:具体劳动——各种特定形式的劳动,可以从劳动⽬的、对象、所⽤⼯具、操作⽅法和劳动结果上表现出来。
这种在具体形式上不同质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的定义: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劳动具体形式的⽆差别的⼈类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价值,但具体劳动不是使⽤价值的唯⼀源泉。
∵使⽤价值是⾃然物质和劳动两个要素的结合。
∴⾃然物质和具体劳动是商品使⽤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且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源泉。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它们是⽣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劳动的两个⽅⾯,它们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
四、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
1、价值的质——是⽆差别的、⼀般⼈类劳动的凝结。
2、价值的量——决定于社会在该种商品⽣产上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由什么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分析: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3、价值量与劳动⽣产率成反⽐,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1、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关系,价值量的决定是⼀个社会过程,⽽不是个⼈⾏为。
政治经济学参考文献(著作类)
政治经济学参考⽂献(著作类)政治经济学参考⽂献(著作类)英⽂部分【1】Bose,Arun,“Marx on Value,Capital and Exploitation.”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3 (Fall 1971)【2】Cassels,John M,“A Re-Int erpretation of Ricardo on Value”.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46 (May 1935)【3】Debreu,Gerad,Theory of Value,an Axiomatic Analysis of Economic Equilibrium 1959【4】Dempsey,Bernad w.“Just Price in a Functional Econom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5.(1935)【5】Desai,M. Marxian Economics. Oxford:Basil Blackwell,1979【6】Dumennil,G,“Beyond the transformation riddle:a labor theory of value”,Science and Society 47(4). Winter. 1983-1984【7】Fetter,Frank ,“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Ricardian Economics.”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1(Spring 1969)【8】Foley,D,“The value of money,the value of labor power and the Marxian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14(2) ,Summer,1982【9】Francois Quesnay,Tableau Economique 1758【10】Frisch,Ragnar,,“Al fred Marshall’s Theory of Valu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64(November 1950)【11】Furnniss,Edgar S,The Position of the Laburer in a System of Nationalism.New York:A.M.Kelly,1965【12】Gordon,Barry,Economic Analysis Before Adam Smith.Ne York:Barnes and Noble,1957【13】Groenewegen,Peter,“Turg ot’s Place in t 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A Bicentenary Estimate.”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15 (Winter 1983)【14】Heckscher,Eli F,Mercantilism. 2 vols.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1935【15】Hiks,John R,Value and Capital.1939【16】Medio,A,“Profits and suplus value:appearance and reality in capitalist production.”in A Critique of Economic Theory,ed.E.K. Hunt and J. Schwarts, New York: Penguin,1972【17】Meek,Ronald L,The Economics of Physiocracy.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18】Morishima,M.,Marx’s Economics: A Duial Theory of Value and Growth. Camd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3【19】Robertson,H. M. and Taylor,W. L.,“Adam Smith’s Approach to the Theory of Value.”Economic Journal 67(June 1957)【20】Roemer,J., “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Marxian economics”. Econometrica 48, March 1980【21】Samuelson, P. A., “Understanding the Marxian notion of exploit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9 (2) , June 1971 The Collected Scinetific Papers of Paul A..Samuelson,vol.3.1972Foundations of Economic Analysis.1947【22】Seton F. ,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4, June 1957【23】Shaikh, A.,“Marx’s theory of valu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problem”. in The Subtle Anatomy of Capitalism. ed. J. Schwartz, and Santa Monica: Goodyear. 1977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Marx to Sraffa.” in Ricardo, Marx and Sraffa. ed. E. Mandel, London : verso. 1984【24】Shove, G.F. , “The Place of Marshall’s Princip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hought.” Economic Journal 52 ( December 1942)【25】Step henson, M. A., “The Paradox of Value: A Suggested Interpretation.”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4 (Spring 1972)【26】Sweezy, Paul M.,Karl Marx and the close of his system, ed. by Sweezy, (1949) Four Lectures on Marxism.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82The Theory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56【27】William Petty,Political Arithmetic. 1690【28】Panayotou,T., Green Markets: The Economic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CS Press. 1993【29】Tietenberg, T.,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3rd editi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1992【30】D. W. Pearce, J. J. Warford. World Without E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1】Roger A. Arnold., Microeconomics. 3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1996【32】William J.Baumol,Alans.Blinder.Microeconomics. 5th editi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Inc. 199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 提出一个观点: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 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主体是 人,客体是自然,这总是一样的,这里已经出现 了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
批判对象:庸俗经济学家凯里
• 凯里被称为“美国学派的创始人”、“美国第一 个经济学家”,其理论的主要特点是鼓吹阶级利益 的调和。
概念:政治经济学
•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并取得“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是随 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形成的。意思是整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
•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规律的科学,这门科学是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创造的,一开始就与资本主义 社会形态相联系,本质上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规 律的科学。
被描写成局限在脱离历史而独立的永恒自然规律 之内的事情,於是资产阶级关系就被乘机当作社 会一般的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偷偷地塞了进来。 • 无论在不同社会阶段上分配如何不同,总是可以 像在生产中那样提出一些共同的规定来,可以把 一切历史差别混合和融化在一般人类规律之中。
• 结论:
• 一切生产阶段所共同的,被思维当作一般规定而确定下来的规定,是存在的, 但是所谓一切生产的一般条件,不过是这些抽象要素,用这些抽象要素不可 能理解任何一个现实的历史的生产阶段。
《导言》要论证两点:
• 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辩证统一和相互作用,指出它们是一个总体 的各个环节(生产关系是一个体系)。
• 二、生产在这些环节中的决定地位:生产不仅是这种统一的出发点,而且是 决定因素,而分配形式不过是生产形式的另一种表现。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 结成的相互关系;分三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
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第一篇重要文献
——读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张雷声
【专题名称】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 【专 题 号】A1 【复印期号】2015年01期 【原文出处】《甘肃社会科学》(兰州)2014年5期第100~103页 【英文标题】The First Important Literature in the History of Marxist Econ omic Thoughts: Reading Engels's Critique Outline of National Economics 【作者简介】张雷声(1954- ),女,安徽芜湖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 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北京 100872
一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任期以来我通过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全军和公安现役部队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讲话精神积极参加讲党性守党规严党纪反腐倡廉教育等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强化服务意识实践执法为民坚持严格执法的重要意义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人民的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强了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上的纯洁性
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局限性作出了分析。他认为,1 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一切革命都是片面的并且停留在对立的状 态中”,经济学的革命也是如此,它“没有想去过问私有制的合理性的问题 。因此,新的经济学只前进了半步;它不得不背弃和否认它自己的前提,不 得不求助于诡辩和伪善,以便掩盖它所陷入的矛盾,以便得出那些不是由它 自己的前提而是由这个世纪的人道精神得出的结论”。新的经济学仍然是私 有制的理论,在这种学说的背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虽然反对 了神权,甚至反对了重商主义,但它仍然将私有制当作一种自然的东西接受 下来了,“新的经济学,即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 系,也同样是伪善、前后不一贯和不道德的。这种伪善、前后不一贯和不道 德目前在一切领域中与自由的人性处于对立的地位”。可见,新的经济学至 多是“前进了半步”。与此同时,恩格斯还严厉地批判了马尔萨斯的“人口 论”,认为“这种理论是迄今存在过的体系中最粗陋最野蛮的体系,是一种 彻底否定关于仁爱和世界公民的一切美好言词的绝望体系”。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
《西方经济学》参考文献目录一、各章参考文献第一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2版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英]罗宾逊.马克思、马歇尔和凯恩斯.中泽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3.海尔勃伦纳.入世的哲学家们.第4版引言.11—15页.纽约:西蒙舒斯特公司,1972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1章引言.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5.鲍莫尔,布兰德.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政策.第7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7第二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10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特.经济学的学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载亨特,施瓦茨编.对经济理论的批判.186—196页.伦敦:企鹅出版社,19723.阿西玛咖普罗斯.微观经济学.第1章~第3章.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7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5版.第1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2 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3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 6.海尔勃伦纳,图洛.经济问题.第7版.第7章、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7.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561~565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2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10.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第4章.纽约:诺顿公司,1993第三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1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道勃.价值沦所应具备的条件.载道勃著.政治经济学与资本主义.伦敦:路特里季公司,19533.米克.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伦敦:劳伦斯与维夏公司,19564.[美]斯蒂德曼.李嘉图、马克思、斯拉法.载价值问题的论战.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5.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墓本方法.第3版.404~40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3章一第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 7.范里安.微观经济分析.第3版.第11章.纽约:诺顿公司,1992 8.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3章~第5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 9.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2章—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四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资本论.第1卷.第1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4.蒋中一.数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第3版.410—417页,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45.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7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6.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1章~第14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7.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一第8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8.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美国剑桥城: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第五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亨德森,邝特.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4章第4节.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0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2章.纽约:德里顿出版社,1995 4.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第7章.美同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5.瓦依纳.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载美国经济学会编:价格理论论文集.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526.曼斯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7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7.萨尔维特.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 8.平狄克,鲁宾菲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7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一霍尔公司,1995第六章参考文献: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3章.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美]巴兰,斯威齐合著.垄断资本.第11章.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3.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8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4.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第13章、第15章.纽约:德里顿出版,19955.弗格森.微观经济理论.第3版.美国伊利诺斯州:伊尔文公司,1972 6.萨尔维持.微观经济理论.第2版.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837.曼斯非尔德.微观经济学.第7版.第8章.纽约:诺顿公司,19918.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第3版.第5章.美国英林崖城:普伦蒂斯—霍尔公司,1995第七章参考文献:1.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2.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第9章、第10章.纽约:麦格鲁一希尔公司,19983.尼库尔森.微观经济理论.第6版.纽约:德里顿出版社。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
所有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参考文献版社1995年版。
4.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5.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9.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10.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11.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12.[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哈伯勒:《繁荣与萧条》,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14.[美]爱德华•勒特韦克著:《涡轮资本主义》,褚律元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15.[法]米歇尔•阿尔贝尔:《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6.肖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主义一百年》,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
17.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8.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振中:《政治经济学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0.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徐育苗主编:《中外政治制度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章参考书目: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Political Economy )课程编号:162002总学时数:4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参考书目:苏树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校所有本科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
总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七章。
导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内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重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及货币的发展与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重点: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手段和政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基础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人分配制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分配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难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 、24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人民出版社,1974 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Ⅰ,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 、3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5.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2 版。
6.《列宁选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7.《毛泽东选集》第5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
9.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4 年版。
10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3 年版。
11.道格拉斯. C .诺思:“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绩效”,《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2.丹尼尔. F .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中译本),上海三联书店,1999 年版。
13 .吴易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4 .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
15. W .布鲁斯:《从马克思主义到市场:社会主义对经济体制的求索》,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年版。
16.青木昌彦等:《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年版。
17.Y .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年版。
18.约瑟夫. E .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吉林出版社,1998 年版。
19.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成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年版。
20.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16 版),华夏出版社1999 年版。
2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政治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政治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一、政治经济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现代哲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白刚.[2].政治经济学的隐身与现身——对《跟着钱的去向——“维基解密”与披露的政治经济学》的回应.《学习与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李志雄.[3].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对马克思、列斐伏尔与鲍德里亚关系的一个考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期.汪正龙.[4].符号与价值的“断裂”是一场革命吗?——评鲍德里亚《生产之镜》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新视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4期.林宏彬.[5].广义政治经济学探源——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经典引证之“广义篇”.《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罗郁聪.陈俊明.[6].政治经济学批判与唯物史观.《学习与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隽鸿飞.[7].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再探索基于恩格斯1876-1895年经典文本的研究.《当代经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期.卢江.葛扬.[8].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探源——基于马克思恩格斯18451867年经典文本的研究.《当代经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2期.卢江.葛扬.[9].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全面推向符号.《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4期.刘维兰.刘维春.[10].广义政治经济学思想续探——基于《资本论》、手稿及书信集的考证.《当代经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10期.卢江.葛扬.二、政治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若干问题研究——基于经典文本的解读及实践应用.作者:卢江.经济思想史厦门大学2012(学位年度)[2].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初探.被引次数:8 作者:张毣.城市规划与设计天津大学2011(学位年度)[3].新政治经济学与新演化政治经济学的比较与综合.被引次数:2作者:杨梅华.管理学·行政管理兰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基础及其当代意义.被引次数:2作者:户晓坤.马克思主义哲学复旦大学2008(学位年度)[5].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的科学技术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孙莉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6].劳动协作及报酬递增——关于分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系统.被引次数:1作者:杨慧玲.政治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2008(学位年度)[7].金融资本的积累途径——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作者:陈铖.政治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2013(学位年度)[8].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循环经济生产方式性质研究.作者:蔡园园.政治经济学内蒙古大学2013(学位年度)[9].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再思考.作者:江涛.政治经济学西北大学2009(学位年度)[10].马克思国家观研究——从“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作者:陈楠.西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三、相关政治经济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Highlycitednonjournalpublicationsinpoliticalscience,economicsa ndpsychology:afirstexploration.Nederhof,AJvanLeeuwen,TNvanRaan,AFJ《Scientometrics:AnInternationalJournalforAllQuantitativeAspectsofthe ScienceofScience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02[2]Politicaleconomyconstraintsoncarbonpricingpolicies:Whatarethei mplicationsforeconomicefficiency,environmentalefficacy,andclimatepoli cydesign?.JesseD.Jenkins《Energypolic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4Jun.[3]WaterGovernance2.0:AReviewandSecondGenerationResearchAgenda. EduardoAraralYahuaWang《Waterresourcesmanagement》,被EI收录EI.被SCI 收录SCI.201311[4]Politicaleconomyofwaterpricingpolicy:Empiricalevidencefrompubl icutilitiesinMauritius.YetiNishaMadhoo《WaterResourcesResearch》,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47[5]Factorsaffectingtradingpartners'knowledgesharing:Usingthelenso ftransactioncosteconomicsandsociopoliticaltheories. WeilingKeKwokKeeWei《Electroniccommerceresearchandapplications》,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73[6]Thegeneticarchitectureofeconomicandpoliticalpreferences. Benjamin,D.J.Cesarini,D.VanDerLoos,M.J.H.M.Dawes,C.T.Koellinger,P.D.M agnusson,P.K.E.Chabris,C.F.Conley,ibson,D.Johannesson,M.Visscher, P.M.《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21[7]The(un)EconomicInternet?.Claffy,K.Meinrath,S.D.Bradner,S.O.《IEEEinternetcomputing》,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073[8]Romaniannuclearnewbuild:Progressamidstturbulence19902010. RaphaelJamesHeffron《Progressinnuclearengergy》,被EI收录EI.被SCI收录SCI.2012[9]PotentialContributionsofPoliticalSciencetoEnvironmentalEconomi cs.JonHoviArildUnderdalHughWard《Environmental&resourceeconomics》,被EI收录EI.20113[10]PotentialContributionsofPoliticalSciencetoEnvironmentalEconom ics.JonHoviArildUnderdalHughWard《Environmental&resourceeconomics》,被EI收录EI.20113四、政治经济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纪录片繁荣的路径选择基于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探讨. 陈一,2012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七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2]语言的知识考古学和政治经济学福柯和杰姆逊论语言逻辑的转换.朱康,2011“文学理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3]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大型项目热:问题及其原因.胡天新,2012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4]《政治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与科研问题探究——基于漳州师范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的分析.陈丽丽,2010第五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年会暨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5]19581982松花江汞污染事件研究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历史分析.王蕾娜,2010中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创新研讨会[6]历史视角下的中国政治经济学转型.刘方健,2010中国第二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7]从IPE到GPE:一个交叉学科的成长史.李巍,2009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09年博士论坛[8]评鲍尔斯等人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理解资本主义:竞争、统制与变革》.孟捷.赵准,2009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7次学术研讨会[9]我国地方公共品的需求表达与决策机制研究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刘蓉.黄洪,2010中国财政学会2010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10]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危机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分析.罗雄飞,20092009全国博士后经济学学术论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邹小蓉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适用层次:业余高起本、业余专科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二OO五年九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邹小蓉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是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参照目前采用的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全国普通高校“两课”推荐教材,卫兴华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而编写,适用于工商管理、国民经济管理、会计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业余高起本及业余专科学生使用。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等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当代世界上两种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运动规律。
一方面,帮助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坚定对社会主义事信念,加深对我们党所开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提高青年学生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觉性。
另一方面,青年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经济常识和经济分析方法以后,不仅为经济类专业的学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专业基础,也使非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知识,有助于日后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认识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分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一、本章学习基本要求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二、本章的重点问题分析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准确把握○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以及该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特殊规定性;○2既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狭义化,即认为政治经济学只研究物质财富的自然增长或者说只研究资源的自然配置形式,又不能将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泛化”;○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发达的、成熟的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并着力于对既定经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研究。
马原 政治经济学 论文
马原政治经济学论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政治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运行规律,还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发展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两大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今世界经济的运行状态,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要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因此,要深入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了解经济发展对政治生活的影响,促进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经济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历史的走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为推动社会转型和历史进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总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要研究经济运行规律,又要研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更要研究经济发展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
这些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世界经济、促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丰富的经济现象和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对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提供深刻的解释和理论指导。
例如,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不平等的加剧、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等都需要政治经济学家们深入分析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证券与期货学院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摘要】本文从对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入手,逐步推理出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独特性。
进一步说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独特之处。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唯物主义【正文】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摒弃了西方科学惯用的经验主义,在逻辑上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传统作为其思想本源以及研究方式。
与西方经济学的视资本主义为社会最终形态不同,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只是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
马克思的辩证法可谓是在资本主义风头正劲的时期逆风而上,跳出大家经验主义的固有思维模式,有前瞻性地辩证地看待经济学,可谓“破旧立新”。
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如何运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首先,无论是以自然现象为客体的自然科学还是以社会科学为客体的社会科学,其研究的科学性都依赖于方法论的科学性。
达尔文的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万有引力定理的发现等等,这些自然科学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首先依靠的是研究中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尊重,也就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因为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依赖于某种超自然的控制力量,更不是人的思想意志可以任意支配的。
跟自然科学一样,社会科学所研究的虽然是人本身的行为及人的社会关系,但是,它依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这种形式上具有主观特征的现象,实质上并不是任何个人或集团能够利用自己的主观意志加以逆转或改变的。
所以,社会现象依然具有超精神的特征,社会科学的研究也要坚持唯物论。
但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又是不同的,前者研究的对象都涉及到人及人类社会,人的心理这一主观因素及其活动的复杂性又时刻缠绕在客观之中;而且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和传承性,所以社会现象本身就积淀了历史、文化、传统等等这些无法复制的因素,这使得自然现象具有鲜明的时空相对性。
《实践论》参考文献类型
《实践论》参考文献类型
《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恩格斯的重要
著作,因此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参考文献来支撑论点
和观点。
从参考文献类型的角度来看,《实践论》可以被归类为书
籍(Book)或者经典著作(Classical Work)。
这意味着在学术论
文或研究报告中引用《实践论》时,应该按照相关的引用规范(如APA、MLA等)书写其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信息。
同时,由于《实践论》是一部经典著作,因此在引用时应该注明其对于相
关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以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
的全面引用可以提高学术论文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也能够更好地展
现研究者对于学术规范和著作重要性的尊重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文献汇总(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选编,收录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的四卷本文献集。
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三个版本,分别是1972年版、1995年版和2012年版。
最新出版发行的第三版(即2012年版),所收的著作按编年与专题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所收文献全部采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的最新译文,并再次进行了严格的审订。
第1卷选辑马克思恩格斯1843—1859年的著作,其中论述中国问题的10篇、印度问题的2篇,分别集中加以编排。
第2卷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卷,包括马克思《资本论》(节选)和《经济学手稿》(摘选),同时收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4篇经济学论文。
第3卷选辑马克思和恩格斯1864—1883年的著作。
第4卷选辑恩格斯1884一1895年的著作,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1842—1895年写的102封书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出版发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普及,为研究、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资料参考。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收录马克思恩格斯重要著作的文献集。
是中共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点项目,旨在为深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译文更准确、资料更翔实的基础文本。
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发行。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10卷,选辑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各个历史阶段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作,内容不仅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而且涉及政治、法律、历史、科技、教育、文学、艺术、民族、宗教等诸多领域。
体例上,采取编年和重要专著单独设卷相结合的方式。
第1卷收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3—1848年间的著作;第2卷收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1859年间的著作;第3卷收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64—1883年间的著作;第4卷收录恩格斯在1884—1895年间的著作;第5、6、7卷收录马克思《资本论》第1、2、3卷;第8卷收录马克思《资本论》手稿选编;第9卷收录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两部专著;第10卷收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选编,并附有《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大事年表》。
最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精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摘要古典政治经济学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进行了区分,并且认为财富创造不仅存在于对外贸易和农业领域,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也同样创造财富,其对于劳动的理解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有启发意义的思想材料。
但在马克思看来,古典政治经济学只从物的角度来看待劳动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之处在于它克服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人学空场,阐述了劳动在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从而揭示了劳动对于个体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古典政治经济学始于17世纪,经过亚当•斯密等人的发展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其中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论述、对于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批判都包含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分析,但由于阶级立场所限,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正确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地位,因而对劳动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也是片面的。
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分。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劳动价值论等理论的重要来源,其中的一些观点对马克思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亚当•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其为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超越前人的突出贡献,李嘉图、马克思等人的劳动价值论的形成都与斯密的观点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经济学发展史上,斯密首次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
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
[1]25斯密从效用和购买力两个角度来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他指出,当价值用来表示某个物品对于使用他的人的效用时,价值可称之为使用价值,换言之,使用价值表现为商品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需要。
而从购买力的角度来看,商品的价值则是当人们拥有某种商品时,可以利用手中拥有的该种商品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的能力,商品的价值在此时表现为交换价值。
斯密同时还注意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
有的东西本身具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但却没有人愿意拿别的东西与之交换,或者这种东西由于一些原因无法与别的东西相交换,这样的东西只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交换价值。
政治经济学参考文献及资料
《政治经济学》参考文献及资料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马克思:《资本论》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3、马克思:《资本论》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5、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3、1994年版8、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9、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10、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1、逄锦聚等主编:《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2、魏埙主编:《政治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3、谷书堂、宋则行主编:《政治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4、吴树青等:《政治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15、宋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6、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17、吴树青、谷书堂、吴宣恭:《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18、谷书堂:《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9、蒋学模、吴柏麟:《高级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0、张维达:《政治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1、吴大琨:《当代资本主义:结构、运行、特征》,中国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2、高峰:《资本积累理论与现代资本主义》,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23、高峰:《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运行特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4、成思危:《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5、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战略与实施》,远东出版社1999年版26、厉以宁:《转型经济理论》,同心出版社1996年版27、宋则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8、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9、朱光华:《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30、马洪:《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31、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32、张卓元:《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33、胡代光、高鸿业:《现代西方经济学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34、张彤玉:《社会资本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5、吴敬琏等著:《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36、朱光华等著:《过渡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37、陈宗胜:《收入差别、贫困及失业》,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8、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39、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0、林毅夫、蔡昉、李周:《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41、段文斌主编:《企业的性质、治理机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理论前沿专题》,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2、方生主编:《走向开放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年版43、朱光华:《政府经济职能和体制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44、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5、何干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46、布雷弗曼:《劳动与垄断资本》,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47、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版48、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49、安德烈·冈德·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译林出版社1999年版50、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51、布鲁斯:《社会主义的所有制与政治体制》,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52、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53、科斯:《企业的性质》,载于《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54、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55、小岛清著周保廉译:《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56、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57、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8、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9、本·法因:《重读〈资本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60、劳尔·普雷维什:《外围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造》,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61、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三联书店2001年版62、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63、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4、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65、琼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导引》,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兴华:《关于中国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陈宗胜 徐刚 刘书祥:《中国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7期
何炼成 丁文锋:《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7期。
孙宇晖:《创建广义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樊纲:《苏联范式批判》,《经济研究》1995年第10期。
尹世杰:《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8期。
胡家勇:《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改造》,《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孔祥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是经济资源》,《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10.马克思《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1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2.恩格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杜林论》。
13.《列宁全集》第4卷。
14.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2卷,
15.列宁《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3卷。
16.《邓小平文选》
23.托玛斯·卡明斯《组织发展与变革精要》
24.迈克尔·R·辛科塔《营销学最佳实践》
25.汤普·霍普金斯等《IDG新经济工商实务傻瓜丛书》
26.肯·伯内特《核心客户关系管理》
27.J·佩帕德《业务流程再造》
28.张继焦《价值链管理》
29.田方萌《沃尔玛·零售方法》
5.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6.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7.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8.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草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
钱伯海、王莉《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等于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经济评论》1999年2期
钱津:《论当代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5期
张志武:《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考》《经济评论》2002年2期
华民:《新经济时代价值的形成和增值不应再用劳动价值论来解释》《经济资料》2002年8期
17.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
18.江泽民、胡锦涛讲话
二、其他著作:
19.(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5。
20.(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9。
21.(美)保罗·萨缪尔林《经济学》华夏出版社,1999.8
罗润东、秦海英《全国劳动价值论计会观点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年3期
黄萍、张存刚:《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经济评论》2002年1期
钱伯海:《社会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9月版。
宋则行:《论所谓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顾钰民:《再论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与钱伯海先生商榷》,《学术月刊》1996年第11期。
钱津:《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研究》,《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6.沃伦·J·基坎《全球营销原理》
17.杰克·杰多《成功的项目管理》
18.葛斯·哈伯《差异化营销》
19.希德·拉曼《电子商务机遇与挑战》
20.大卫·波维特《价值网》
21.西奥多·W·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
22.《Vic Gilgeous,运营与变革管理》
李义平:《中国经济理论的现状与革命》,《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1期。
高峰《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若干思考》《当作经济研究》1999年第2期
谷书堂 赵农 宁咏:《作为科学的经济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经济研究》1998年第6期
胡岳岷:《中国经济学发展必须致力于理论创新》,《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第1期。
许成安:《对价值理论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中国经济问题》2001年6期,许成安《要素收入合法化与价值创造》《学术月刊》1999年10期)
段忠桥:《马恩是如何看待"剥削的历史正当性"的》《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11期)
朱键:《劳动价值论并非马克思剥削的基础》《社会科学报》2001年4月5日
晏智杰:《重温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经济学动态》2001年3期。
刘骏民、刘宝伟《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比较》《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5期
许成安《对价值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再转发》《中国经济问题》2001年6期
冯春安《国内劳动价值论争鸣简评》《经济学初态》2001年11期
胡淑珍、于渝生《十四大以来经济理论热点争鸣》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1月版
四、其他文献
1.苏米特拉·杜塔:《过程再造组织变革与绩效改进》
2.爱德华·赖利:《重点客户管理》
3.陈佳贵《企业再造》
4.戴文龙《现代企业管理流程体系》
5.Alexis leon《企业资源规划》
6.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
7.亚利克斯·伯奇《电子零售时代》
卫兴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差别所引出的理论思考》,《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1期。
周小亮:《立足国情构建有特色的中国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顾海兵:《中国经济学的发展面临五大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张曙光:《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经济研究》1999年第8期。
陈孝兵《路经依赖和制度跃迁》《新东方》2001.4。
陈惠雄《中国经济的原理论研究问题》《浙江学刊》2000.6
唐任伍《21世纪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
魏民:《经济学研究中的人的问题》《当代财经》2000.11
林毅夫 《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经济研究》1995.10
何炼成《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经济研究》1963年第2期)
胡培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今解》《经济学动态》2001年第7期;《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学术月刊》2001年11期
苏东斌《价值概念、决定及实现》《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2年3期
李玲玲《劳动价值论对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6期
张品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若干理论问题》,《当代经济研究》1996年第1期。
梁晶 真明:《面向改革面向世界繁荣中国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2年第8期。
简新华:《中国现阶段需要什么理论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陈敬:《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0期。
张思锋:《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几个问题》,《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张仁德:《也谈中国经济学向何处》,《经济学动态》1999年第3期。
魏埙:《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6期。
赵智奎:《防止将某种研究方法绝对化》,《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2期。
8.马丁·威尔逊《信息时代》
9.菲利普·格伯特《电子零售时代》
10.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物流管理》
11.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
12.刘昌棋《物流配送中心设计》
13.高学军《客户关系管理全书》
14.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现代物流管理全书》
15.迈诺尔夫·迪尔克斯《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
钟国兴:《按价值运行的要求进行分配》《新视野》2001年6期。
汤在新:《论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理者收入及其来源》《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5期
顾钰民:《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认识》,《教学与研究》2001年12期
逢锦聚:《关于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分配理论的一些思考》《南开经济研究》2001年5期
30.王玉荣《流程管理》
31.迪夫·托玛斯《如何进行特许经营》
32.周树清《连锁制胜》
33.詹姆斯·钱匹《企业X再造》
34.宋玲《中国企业电子商务指南》
五、政治经济学前沿研究文章参考
黄桂田:《经济理论综合的前提》,《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吴栋 王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思考》《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唐任伍 吴文清《论生产性劳动》(《当代经济研究》1999.9)
蒋学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学说》,《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4期。
姜启渭:《创造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的两重含义的存在性--劳动价值论的深层研究之一》,《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胡淑珍:《关于劳动价值论研讨观点述评》,《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武建奇:《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的改革》《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11期。
奚兆永:《正确对待所谓传统经济学》《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赖德胜:《经济学的发展应以问题为导向》,《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2期。
宋冬林:《从范式危机看经济学的发展》,《当代经济研究》1997年第2期。
22.(美)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
三、杂志:
1.《经济研究》
2.《经济学动态》
3.《经济学家》
4.《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5.《当代经济研究》
6.《生产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