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日本派遣唐使等。
这些内容反映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以及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唐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
2.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典型事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材:准备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4课的教材。
3.学习资料:收集有关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资料,如文章、论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如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特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非常活跃,不仅有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还有与阿拉伯、印度等远隔重洋的国家的交流。
本课将介绍唐朝时期的一些重要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认识到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对中国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学生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认识到文化交流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难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2.合作探讨: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3.讲解引导:教师对一些历史事件和文化概念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教学资源: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唐朝时期的图片,如长安城、鉴真东渡等,引导学生思考: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如何?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事件。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教学设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方案【选用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4课,本课通过对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历史的介绍,突出的反映出当时中国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其立足点在友好往来上。
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繁荣对周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以及唐文化的世界地位。
同时,周边国家也将他们的文化思想,民俗民风等带到中国。
学生们应该知道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世界文明,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此外,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政策。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教学难点:由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强,认识事物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
因而,“对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活跃的原因的理解”自然而然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首先,从认知能力上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他们认识问题大多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缺乏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便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的方向。
其次,从心理特点上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爱听历史故事,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应发挥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课是科学,学好历史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最后,从生理特点上分析,青少年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精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勇于质疑,让学生热爱课堂。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对外文化交流情况。
2. 记住与交流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如:鉴真、玄奘、阿倍仲麻吕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1)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2.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3.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鉴真东渡教学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英国唐人街日本唐人街美国美国唐人街思考:唐朝时期,各国把中国人叫什么?当今把华人在其他国家聚居的地方叫什么?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遣唐使学习与探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探究讨论以下问题,老师给出总结。
1.什么是遣唐使?2.遣唐使团的地位和成员构成有什么特点?材料从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说:“大唐国者,法式定备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结合材料分析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意义?鉴真东渡结合课件图片展示,教师讲述鉴真东渡的经历及影响玄奘西行学习与探究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巩固练习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课标要求】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学习目标】①知道遣唐使的含义,认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②知道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③理解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重点】鉴真东渡、玄奘西行【教材解读】知识点一遣唐使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弘法大师空海是日本历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绝对不仅局限在佛教界,在精神文明、文化乃至实务的贡献上,空海的地位都相当崇高。
3、含义:日本遣唐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使节来华的,好有很多的留学生和留学僧人等。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4、作用: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风格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二鉴真东渡1、鉴真的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鉴真,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应日本留学僧请求,东渡日本,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
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
2、东渡经历:鉴真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3、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1、目的地:天竺2、时间:贞观年间(唐太宗时期)玄奘像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yī)”,法名“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内容包括: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地图,使学生了解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如对唐朝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重要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遣唐使等史实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图片、地图、多媒体等教学资源。
3.学具: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地图和多媒体等手段,生动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本节课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节课通过讲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以及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觉得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讲述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4.图片展示:运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场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
4.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提问:你们知道唐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对外交往事件吗?2.呈现(10分钟)讲述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唐朝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中日文化交流。
2.鉴真东渡。
3.玄奘西行。
难点:玄奘西行。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凡是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一条街叫做“唐人街”。
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让我们一起进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了解这些问题。
【新课探究】1.唐朝对外交往概况(1)观察《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制作简单的对外交往示意图(如下图)(2)观察下列图片,感受唐朝在世界上的深远影响2.遣唐使(1)概念: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约264年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2)史料链接: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政府派遣唐使来中国的原因。
答案提示:密切中日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
(3)依据下列图片并根据所学,概括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提示:①城市建筑:日本的京都、寺院建筑、雕刻绘画都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
8世纪后期,日本迁都平城京(今日本奈良),都城的建设规模依照唐朝长安,甚至街道的宽度与排列方法也几乎一样,也有“朱雀街”“东市”“西市”等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唐朝的社会气象、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知识,对唐朝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关于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丝绸之路的开通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较为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历史史料,具备一定的的历史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大多数学生喜欢通过听讲解和阅读教材来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来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指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韩国、印度、波斯等地的文化交流情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历史。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玄奘西行取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教这两个重点。对于遣唐使来华学习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鉴真东渡日本传教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鉴真和日本学者,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涵盖了唐朝与日本、新罗、天竺等国的文化交流,包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掌握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背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文化交流的认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教学难点: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为例,分析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图片、视频、历史文献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盛世?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展示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这些事件有直观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唐王朝的对外交流情况;
技能目标: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的良好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对外交流情况吗?它有哪些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地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二、鉴真东渡:
师:课件出示鉴真东渡的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鉴真东渡的目的是什么?鉴真东渡的意义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课标内容
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7年级的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小说等文学作品,对唐三藏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毕竟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与史实的区别。
另外、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贡献及优秀品质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参与讲、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的优秀品质。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和玄奘西行。
三部分内容中,既有外国学习中国文化的事例,也有中国学习外国文化的事例。
遣唐使、鉴真东渡从不同角度叙述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情况,唐与新罗的关系介绍了新罗与唐朝政治、科技、文化的交流,玄奘西行则介绍了中印文化交流。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目的是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
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2.学习目标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目标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并分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精神。
(重点)
目标3:通过了解这些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六、教学活动
1.课堂导入
师: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这首片尾曲同学们都听过吗,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吗,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关系、玄奘西行的基本史实。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唐朝的中外文
化交流》导学任务单,任务一,《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
师:出示图片
提问:观察右图,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唐朝时中外交流的频繁,同时培养时空观念。
学生回答:略。
师: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去追寻与唐朝交往最突出的几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日本和天竺。
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
中国的对外交往中,对内日本向中国派遣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
跟随遣唐使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对外,中国的鉴真和玄奘师傅远赴国外弘扬佛法或是求取真经。
唐与各国通过商业贸易,互派使者,加强交流与联系,使中国的文明、友谊传向世界,唐朝逐渐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民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提问:日本为什么向中国派遣遣唐使。
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师: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艺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于这些方面,同学们可以课下查阅资料,图片,找出日本向中国学习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学习本节课的两个重要人物,鉴真和玄奘,了解他们在中外交往中的贡献。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合作探究】填写表格,说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在进行探究前,我们先认识一下鉴真和玄奘。
鉴真: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
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这尊坐像是鉴真弟子在他生前为他塑造的,目前珍藏在日本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他曾经说:“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岂能东归而生!”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设计意图:表格展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老师再给大家讲下鉴真东渡的故事。
鉴真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
鉴真通过六次东渡才到达日本。
第一次唐玄宗时期(742年)
鉴真和弟子21人从扬州出发,被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第二次(743年)
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
船出长江口,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四次
第3次因官府出面阻拦,第四次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第五次(748年)
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
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
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六次(753年)
754年,终于到达日本。
时年66岁。
763年,逝世,安葬在唐招提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鉴真六渡日本的事迹有所了解,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鉴真百折不挠的精神。
出示问题:
《西游记》唐三藏的故事与历史中唐三藏的故事一样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
相同处:他们都西游取经,历尽艰难险阻,最后获得成功。
不同处: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以及他们与神仙妖怪之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而玄奘的经历则是真实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小说与史实的不同。
师: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当时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佛教的发源地天竺求取真经。
从长安出发,沿汉代的“丝绸之路”进人印度半岛,当时称作“天竺”,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后,又遍游天竺各地,后返回长安。
玄奘在苍茫的戈壁沙漠上行走,没有路标,光有从前走过的马匹、骆驼留下的粪便,或是一堆堆的尸骨。
沙漠里不仅没有水,喉咙还渴得发痛,连眼皮也睁不开,甚至浑身焦躁难以忍受。
困难不断,但是并未阻挡玄奘前进的步伐。
到了今新疆哈密县,当地王苦苦相留,可是玄奘决意西行。
就派了几个人送玄奘到印度。
后来几个护送被冻死在山上。
但玄奘没有失去信心,历经险阻最终到达印度。
他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一直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印度史学家阿里就说,“如果没有玄奘的著作,重建印度历史是完全不可能的。
”
PPT出示问题:1.填写表格,说出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相同点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出示表格让学生完成。
生:做事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出示任务:任务三
【合作探究】2.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材料三:
学生合作探讨,回答后,教师总结。
1、唐朝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唐政府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
3、海陆交通发达。
拓展延伸:
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给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何启示呢?
◆我们必需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提高自身索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设计意图:以史为鉴,让学生从历史中学到经验教训。
(3)知识结构
任务四:【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4)课堂小结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
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他们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5)当堂达标
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