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XXX赏琼花”的故事,那么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树立的?XXX 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进修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场面,开创?20161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XXX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总结:不对。

XXX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XXX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总结: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XXX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出示唐2016课外延伸:比较XXX和XXX的功过。

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38年2第2课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树立、贞观之治和XXX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一篇:中华文明的起源复习目标:识记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状况与主要农作物;炎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复习重点:识记以上内容复习难点:河姆渡人.半坡人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比较复习方法:先学后练,当堂训练复习课时:1课时复习过程:一.由世界史人类的形成复习导入.二.点明考纲目标,学生对照考纲看《开卷有益》〝考点点拨〞并作好标记.熟读.教师适时点拨.引申.三.学生阅读复习七年级上册本单元的内容.四.知识点的梳理.重现:学生默写《开卷有益》〝知识构建〞空缺内容.五.中考强化限时训练:5分钟时间完成学生做《开卷有益》〝中考强化训练〞教师发现疑问并解答六.教师总结点拨并板书: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1.人类的形成: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非洲南方古猿三大人种母系与父系氏族社会2.中华文明: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_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_20万年会人工取火母系:河姆渡人:浙江余姚长江流域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半坡人:陕西西安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父系:炎帝.黄帝:华夏族人文初祖—黄帝尧舜禹:禅让制七.当堂效果检测: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中,生活在周口店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3.某校历史学习小组开展〝感知_0万年前生活,寻找远古人类足迹〞活动,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4.〝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的宋楚瑜祭拜何处的祭文( )A.炎帝陵B.黄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八.作业:《开卷有益》本节未完成部分九.教学后记: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析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反过来说,如果学生们对一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不会学得多么好,甚至不会去学,更谈不上进行教学创新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表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最强劲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甚至列为自己最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枯燥.没意思,且不知道学了这个有什么用,不能真切的理解明古知今这个词的含义.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课文过于枯燥之外,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一些真实的物品.图片,或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一些历史场景或是影视片断,鼓励学生听一些比较好的历史讲坛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们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就吸收了.持续一断时间,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学生自己可能就会体会到这门课的魅力所在.2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及手段,搞活历史教学良好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教学手段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学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人文性,培养学生历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变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陈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的思维,多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另外,还要提高学生获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与资源需要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培养这种能力本身就培养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师生关系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它是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有一种填鸭教学的味道,并且教师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们处于一种比较绝对的被动地位,一般来说只能被动的服从,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及课堂主体作用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这样的课程在早些年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成熟的提前,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非常的低下.现代教育越来提倡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前提.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由教师主导,这里主要体现一个导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时刻的导,从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有自己想法的见解,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最终学好历史,并提高综合素质.4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自身创新能力创新教学自然离不创新型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虽然在当前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创新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历史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积极进行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组织开放式.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变革的时代,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中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5小结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二篇: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_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生:不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三篇: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D.治世局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四)巩固与小结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四篇:开元盛世【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为主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首先介绍的是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唐朝开元年间出现了〝开元之治〞.其次,主要介绍了盛世经济的繁荣,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的成就.【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通过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教学重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一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我国历的女皇帝是谁?(武则天)她的政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科举制的发)引导过渡:所以,郭沫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意思是说武则天的统治弘扬了贞观之治的成果,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开元盛世〞为什么会形成?有哪些成就?请看第3课.一.〝开元盛世〞学生阅读10——_页课文.插图和资料,1.〝开元盛世〞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唐玄宗)2.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走马任姚崇〞);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烧毁珠玉锦绣).3.根据_页〝文献资料〞和〝动脑筋〞: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些共同的地方?(他们都善于任用贤才,重视吏治,注意〝戒奢从简〞,使政治较清明,经济有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里的〝治世〞——〝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 过渡讲解:唐玄宗刚当上皇帝时,不但注意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还很重视发展生产,使得当时经济繁荣起来.二.盛世经济的繁荣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灌溉工具;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⑵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刑窑和(最的).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②长安:不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的大都市.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三.唐朝的衰亡1.学生阅读_—_页的课文,按_页〝活动与探究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唐玄宗年少时,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情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能够记得人民的疾苦,能够勤于政事.)后来他坚持这样做了吗?(没有)看教材中的小字部分.2.在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一场叛乱叫做什么?(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于哪一年?(9_年)【板书设计】一.〝开元盛世〞措施:①任用名相②整顿地方吏治;③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⑴农业:⑵手工业:⑶商业:三.唐朝的衰亡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第五篇:《贞观之治》【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_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_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时间:6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作业:课后作业七年级历史教案下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精品教案(含反思共8课)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精品教案(含反思共8课)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民间流行的俗话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为什么两宋时期重文轻武的风气如此突出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北宋的建立概况。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目,了解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2.结合《北宋形势图》,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3.表演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

(备课素材附历史剧本——杯酒释兵权)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4.史料解读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二:行政权的集中。

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三: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

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同时规定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核准,把司法权也收归了中央。

5.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复习提纲(1-11)讲课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复习提纲(1-11)讲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半期考(1-11)课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开皇之治”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认识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A.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B.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C.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山东首先爆发起义,时间:618年。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2课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02课

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民主思想逐渐传 播开来,科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形成
欧洲列强积极开拓海外殖民地,促进 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社会背景
01
02
03
社会阶层分化
工业革命导致社会阶层分 化加剧,形成了工人阶级 和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城市化进程加速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贫困与就业问题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贫困 和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文化背景
浪漫主义思潮
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反思 和对传统价值的追求成为 浪漫主义思潮的核心。
民族主义兴起
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 展,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兴 起。
教育普及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 主化进程的推进,教育逐 渐普及并得到发展。
03 历史事件
历史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相关事件:废除酷吏制度,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 权。
重要人物三
01
人物姓名:朱元璋
02
历史贡献: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了 元朝,建立了明朝,统一了全国。
03
人物特点:具有雄心壮志,善于用人,具有 卓越的军事才能。
第02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 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了 政治力量的重新洗牌和权力结构的 调整。
对后世的影响
提供了历史借鉴
第02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对后世 的国家和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历史 借鉴,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历史
和指导现实。
促进了文化传承
第02课所涉及的历史时期是文化 发展的重要时期,历史事件的发
04
事件影响: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 民主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节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节课教案

七班级下册历史其次节课教案七班级下册历史其次节课教案1【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

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力量和方法:通过识图,培育观看力量;通过观看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育审美力量;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拟,培育同学把握、运用比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疏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奉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制造的价值,生疏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生疏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同学活动备注一、导入新课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利用同学生疏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二、河姆渡遗址该遗址是何地发觉的发觉了些什么这些发觉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指导同学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

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同学看书、查找、发觉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过渡,引起同学连续探究的爱好。

三、半坡遗址要求同学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消灭这样的现象〞观看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你能依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大胆猜想、想象同学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四框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四框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教案人教版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发达的交通条件等因素,并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2、学会描述上海发展的历史轨迹,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浦东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3、通过案例剖析,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观念。

教学重难点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各方面表现是本课时重点。

上海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经济中心是难点。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一、课前预习1、上海地处之滨,以富庶的为依托.。

这里地势,河湖气候与相连成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2、如今,浦东已是万商云集,发展成为中心和中心。

3、上海经济的繁荣产生了,辐射效应,促进了的成长,带动的发展。

二、课堂互学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上海成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原因。

(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工业基础政策支持)(一)上海的地理位置结合中国政区图和图6-50描述上海的地理位置(二)上海的自然条件1、地形:河流:气候:自然条件:2、完成教材第54页问题探究设想一下,重庆的货物如果通过航运出口到东南亚,可经过怎样的路线?3、找找看,上海是哪几条铁路线的起点?4、综合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交通运输等因素,分析它们对上海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三)历史背景早在800多年前已经是“海舶辐奏,番商云集”之地,以至近代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

结合位于上海外滩的银行大楼的图片和P54页阅读卡《曾经的“华尔街”》探究,上海是历史上的亚洲东部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

(四)工业基础形成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五)政策支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特别是1990年国家实施,使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地位更加突出。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六)走进上海:说一说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表现有哪些?(七)今日上海:。

七下历史第二课

七下历史第二课
唐朝的建立
618年,唐高祖李渊建 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高祖李渊

626年,唐太

宗李世民登
宗 李
上帝位,年号

“贞观”。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统治措施 经济: 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政治:
统治 措施
民族:
唐太宗统治措施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实行轻徭薄赋,减轻百 姓负担。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 调制,农民可以“以庸代 役”,使农民有可能安定 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
唐太宗统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施
经济: 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统治 措施
政治:提倡节俭,精简机构
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招贤用能,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虚心纳谏、集思广益
民族:
唐太宗统治措施
魏徵
虚心纳谏、集思广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魏徵字玄成。唐巨鹿人(今 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 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 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 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 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 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1.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人是( C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徵 D.宋璟
2.“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基于这种认识,唐太宗采取的措施 ( D)
①虚心纳谏 ③节用戒奢
②减少老百姓服役天数 ④招贤用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唐太宗统治措施
经济: 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
统治 措施
政治:提倡节俭,精简机构
实行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招贤用能,发展完善科举制度 虚心纳谏、集思广益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学教案合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学教案合集

2017-2018下学期七年级历史(部编版)教学案姓名:单位:目录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期教学计划 (2)第1至3单元单元备课 (4)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8)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一单元复习课 (49)第二单元复习课 (51)第三单元复习课 (53)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一)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

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

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

共22 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穿插进行。

3、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的三、任务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问天地向谁倾诉千载历史我回顾恩怨情仇怎堪数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

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编写教案的繁简,一样是有体会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形做适当的必要的调剂,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成效,进行扼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存教学体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三国鼎立》[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显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控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样了解。

[进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浏览、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锤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评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绩、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示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干多媒体、三国鼎立图[授课进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散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

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仍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争中。

这两大战争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致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爱好,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争的年代。

(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何?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下第八单元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教案
2. 请分析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异同,并说明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同点包括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都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和城市。不同点包括古埃及文明以宗教信仰为核心,而两河流域文明以法律制度为核心。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金字塔的建筑技术和法老王的政治制度,而两河流域文明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汉摩拉比法典和法律制度的发展。
4.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5. 学生自我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认知和期望。
教师评价与反馈:
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对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合作和思考能力,并提出改进建议。
①中华文明的特点:分封制、儒家思想、政治制度等。
②中华文明的影响:对后世的政治制度、道德伦理、文化传统等产生重要影响。
6. 早期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①联系: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都有较为发达的农业和城市。
②差异:古埃及文明以宗教信仰为核心,两河流域文明以法律制度为核心,印度文明以种姓制度和佛教为核心,中华文明以分封制和儒家思想为核心。
3. 对随堂测试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找出不足并加以改进。
4. 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针对学生的错误和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板书设计
1. 早期文明区域的概念和重要性
①早期文明区域:指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华文明等地区。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本课分析《北宋的政治》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整个历史教材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起点之一。

该单元的主题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本课则揭开了本时期历史的序幕,本课内容包括两个子目,第一目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介绍了宋朝的建立及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内容;第二目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讲述了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以及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等内容。

本课内容围绕着北宋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熟悉程度较高,从《水浒传》中对于“禁军”的这一名词有所了解。

因此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采用多种形式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和理解教材。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时空观念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的时间、经过。

2.了解北宋的地理位置。

史料实证1.结合《北宋形势图》(1111年),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北宋地理位置的认识。

2.结合《宋朝科举考试图》分析宋代科举考试的概况,进一步分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历史理解1.了解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及这些措施导致的历史结果。

家国情怀1.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积贫积弱,认识到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地看问题的结论。

2.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及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课前准备1.教材: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好教案与学案,设计与教学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情景创设法:本课因为是宋辽夏金元时期历史的开篇,可以创设黄袍加身的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1课题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2.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教学过程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指导启导疏导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b、重视兴修水利c、多次减免租税d、提倡勤俭节约小结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b、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问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鼓励商人开矿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技能目标:知道“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历史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感受“盛唐”气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贞观之治”:
师:课件出示“贞观之治”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哪位君主开创了“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等史实.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说明台湾和东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难点是中俄>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第一,学生对中俄东段边界的具体界线难于掌握.第二,对中国让步(图中所示让出尼布楚)与平等协商的关系难于理解.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2)导入新课:讲述本课前,先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 ?〞经学生回忆.讨论,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由此导入新课.3)讲授新课:一.〝开辟荆榛逐荷夷〞1._24年荷兰侵占台湾,并修建了热兰遮和赤嵌楼;2.郑成功于_62年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3._83年清军入台,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_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的经过时,建议教师参考有关资料,自制>和>电脑课件,并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边演示边进行生动描述.二.雅克萨之战1._世纪后期(清军入关时)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2._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3.材料题〝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以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于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于中国〞{课本第_页}① 上述材料选自哪个文件,什么时间签订的?答:选自_89年签订>②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中俄交界的哪些地区属于中国?答:〝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于中国〞讲述>时,做到:(1)强调中俄双方的谈判是平等的,条约反映了两国政府的意愿和主张.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做出了适量的让步.(2)将>中俄边界示意图制成电脑课件,边演示边讲解条约内容.liu_4)本课小结时,教师应指出: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军民抗击沙俄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课后小结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军民抗击沙俄的两次雅克萨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都曾为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贡献.课后习题联系学过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中国〞?板书一.〝开辟荆榛逐荷夷〞1._24年荷兰侵占台湾,并修建了热兰遮和赤嵌楼;2.郑成功于_62年收复台湾,是民族英雄;3._83年清军入台,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_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二.雅克萨之战1._世纪后期(清军入关时)沙俄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2._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境条约>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等史实;为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⑵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⑶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难点:中俄>.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⑴清朝的建立和哪个少数民族有关?是谁统一了女真各部?他的功绩有哪些?⑵皇太极的功绩有哪些?清军入关与哪位皇帝有关?⑶清朝入关后,统治者在哪些方面加强措施实行有效的统治?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导入新课:清朝君主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的专制措施使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然而明清之际,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候.为掠夺财富,殖民者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侵占我国领土.前面我们学过,_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又有殖民者占领台湾,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并不断扩大侵略.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我国人民坚决反抗外敌侵略,并取了重大胜利.初步认识明清之际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团结抵抗的坚决态度.(一方面巩固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这样的过渡朴实.自然)【讲授】学习篇⑴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台湾的历史找学生读大屏幕文字,共同认识台湾这个美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及地理概念,共享资料,增加课外知识)⑵思考问题:用所学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回顾知识并回答: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最早追朔到三国时期...(培养学生纵贯古今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⑶请同学们看书1_---1_页找问题并说出答案:台湾在何时遭受哪国侵略者的侵略?其头目是谁? 侵略者建立了哪两个据点侵略台湾?谁于何时收复了台湾?阅读课本,概括总结,回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总结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使生认识到祖国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⑷大屏幕播放视频: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认识了解郑成功生平及作战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⑸大屏幕显示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写下了>.听读诗句并理解这首诗的大概含义.(更加直观展现历史事实,培养学习兴趣,深刻体会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高兴的心情和励志开拓台湾的决心).⑹看书找问题: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将台湾纳入了自己的版图?意义是什么?看书找出答案并回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归纳总结能力)⑺看地图来分析总结台湾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目前对于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行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并请出代表回答.老师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都应坚决排斥和反对,我们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归祖国的怀抱!(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学习,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感)⑻过渡:就在中国人民为巩固东南海防而斗争的同时,在东北,在清王朝的老家黑龙江流域,一只北极熊大摇大摆地闯了进来,这只北极熊就是沙俄⑼提出问题:用所学知识证明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积极思考并回答:最早在唐朝时设立黑水都督府管理黑龙江流域...(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总结能力)(_)让学生看书1_ 1_页找问题:黑龙江流域何时遭受哪国势力的侵略? 侵略者占领了哪些地区作为侵略据点? 谁率领清军通过什么战役驱逐了侵略者?侵略者的头目谁在战争中被击毙?读书找出答案并积极举手回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沙俄在黑龙江流域无恶不作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坚决反抗外敌入侵)⑾观看视频:两次雅克萨之战过程,总结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结果.创设情境,深刻体会战争的激烈性,升华爱国情感.(激发情感,落实到自身.增强民族团结意识)⑿了解中俄>,解释强调这个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看书之后请同学合书背着介绍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巩固所学知识.理解这个条约是清政府以宽厚态度做出让步签订的,不存在武力威胁,所以是平等的.)⒀小结:明末清初,中国军民共同反抗外敌入侵取得了两次重大胜利.但面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后来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炸的体无完肤.认识郑成功和康熙帝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共同抗击外敌,所以是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利用板书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对这两个事件完整认识)⒁课件出示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思考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帮助消化新知)(_)课件展示从历史到现实的问题,播放MTV作品>,激励学生.欣赏歌曲,形成和升华民族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自觉去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板书第_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收复台湾(东南地区)1 背景:_24年,荷兰占领台湾2 过程:3 清军进入台湾:_83年郑成功后代归附清朝4 清设台湾府:_84年隶属福建省意义P1_ 二抗击沙俄(东北地区)1 背景:2 过程: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①性质:维护领土主权的正义的自卫战争②作用: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3结果:沙俄败,签订>①时间: ②地点:③性质: ④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1秦王扫六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控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独裁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知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示式教学[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断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摸索。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禁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何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判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独裁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独裁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民族关系发展等。
强调这些历史现象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历史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1. 历史理解:深入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过程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关联。
2. 史料实证:运用教材中的相关史料,学会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资料,提高对史料的解读和评价能力。
3. 时空观念:建立准确的历史时空观念,通过时间线和地图等方式,把握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时空特点。
5. 题型五:历史解释与分析
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解答:
影响:
1. 元朝统一结束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为民族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各组代表的表现总体良好,但仍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逻辑不够严密。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
此外,课后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也让我对教学效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仍有少数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
-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了尊重多元文化、求真务实的价值观。
4. 创新与实践: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了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创新性观点和思考。
-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形成自己的见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 话说清明上河图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活动课二 话说清明上河图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活动课二话说《清明上河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活动课对《清明上河图》场景的探究,了解北宋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及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知道《清明上河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东京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卷从商业、交通、漕运、建筑等具有代表性的角度,集中表现了北宋政治经济中心东京繁盛热闹的城乡、车水马龙的街市、百舸争流的水上运输等,生动地记录了中国12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

通过学习识图训练学生的图文分析能力、语言写作和表述能力、直观想象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的复活时事导入新课,授课中以师生互动为主,利用图文联想、画面辨析、分类比较、综合归纳贯穿活动全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北宋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

东京是当时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明确《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时围绕《清明上河图》为核心探究展开,一幅长卷折射了宋朝都市的繁荣,真实地再现了东京市区千姿百态的场景。

挖掘图画的历史信息是本课的重点,分析其内涵外延则是难点。

通过将画面包含的信息与已经知道的相关知识有机对接,然后横向分析、纵向比较、综合归纳用画配文的讲述来突出重点。

将画配文的结论进一步延伸,扩大信息的内涵外延范围,(如东京的繁华与国家的富有、商业的兴旺、人口的众多、文化的先进、交通的便利等紧密相连的)多角度辨析来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导航:时事导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清明上河图》的复活、图文辨析、直观联想、讨论比较、综合归纳。

学法导航: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直观联想读图。

达到把握识图技巧,领悟图画信息,挖掘内涵外延,辨析触类旁通的效果。

活动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及《清明上河图》相关课件和历史资料。

学生:课本、个人搜集的相关历史信息和自备相关的光盘等。

七年级历史第二课

七年级历史第二课

04 近代历史概述
近代文明的形成
文艺复兴
这一时期,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古典文化,追求个人自由和 解放,推动了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巨大发展。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运动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宗教信 仰的自由和个人对信仰的理解。
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理解,牛顿的三大定律和 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等重大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和技 术的发展。
教会的影响
教会作为中世纪欧洲的精神领袖,对中世纪文明 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的兴起
城市的兴起为中世纪文明提供了经济和文化基础。
中世纪文明的发展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不仅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推动了中世纪欧洲 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发展。
大学的兴起
大学的兴起为中世纪欧洲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中世纪文明的科 技进步。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 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学习方法
01
02
03
主动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 论,积极提问和发表观点, 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 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历史 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 队意识。
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 阅读文献等方式,深入探 究历史事件和人物,培养 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技进步
科技的飞速发展,如电 子、通讯、交通等领域 的技术革新,为现代文 明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 技术支持。
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交流 与融合,使得各种文化 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形成了现代文明多元文 化的特点。
现代文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推动了全球经济 的发展和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部分为吏、户、礼、刑、兵、工六部。其中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国家财政、国库;礼部负责国家性的贡举、祭祀、典礼;刑部负责司法、重大刑事案件;兵部负责军事;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使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三、女皇帝武则天
创立殿试、武举;“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难点
三省六部制的具体职责、分工,易混淆,难记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板书
学具准备: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景引入
(3分钟)
1、唐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什么是“贞观之治”?
3、“贞观之治”有哪些统治措施?
4、什么是三省六部制?
5、什么是“开元盛世”?
学生五分钟预习
要求:必须用铅笔和尺子划线。
新课学习
(25分钟)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课本第8页)
2、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六部制的职责: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和颁发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最后由尚书省执行。
三省中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属于尚书省。
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六部制的职责: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和颁发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最后由尚书省执行。
三省中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属于尚书省。
六部分为吏、户、礼、刑、兵、工六部。其中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国家财政、国库;礼部负责国家性的贡举、祭祀、典礼;刑部负责司法、重大刑事案件;兵部负责军事;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单元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课型
共_1_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教学内容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新授课
第_1_课时
_2_月_16_日
___1___
教学目标
了解唐朝的建立;了解“贞观之治”;熟记三省六部制;了解“开元盛世”。
重点
1、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2、“贞观之治”的具体内容;3、三省六部制;4、“开元盛世”的具体内容。
六部分为吏、户、礼、刑、兵、工六部。其中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国家财政、国库;礼部负责国家性的贡举、祭祀、典礼;刑部负责司法、重大刑事案件;兵部负责军事;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使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
三、女皇帝武则天
创立殿试、武举;“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作业布置
第二课课后作业及课本第10页课后活动
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课本第8页)
2、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三省六部制的职责:
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和颁发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最后由尚书省执行。
三省中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六部归属于尚书省。
四、开元盛世
1、唐玄宗,年号“开元”。
2、贤相姚崇、宋璟。
课后反思
因为上节课是体育课的缘故,学生的精神状态不怎么好,因此这节课的Biblioteka 识点需要反复回顾。四、开元盛世
1、唐玄宗,年号“开元”。
2、贤相姚崇、宋璟。
阅读第8页材料研读,讨论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并总结出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核心思想(“以民为本”)
巩固练习
(10分钟)
课堂练习纸
课堂总结
(2分钟)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课本第8页)
2、三省六部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