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这段话描述的是()A. 唐朝建立的过程B. 隋朝建立的影响C. 唐朝建立的背景D. 隋朝灭亡的教训2.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A. “文景之治”B. “开皇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3.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名臣是()A. 姚崇B. 房玄龄C. 魏征D. 杜如晦4.唐太宗患有哮喘病, 长安的宫殿潮湿, 他更容易犯病。
有大臣建议在宫中建一个暖阁居住, 他没有同意, 并说: “功德不及汉文帝, 更不可浪费民力。
”这说明唐太宗()A. 勤于政事B. 虚心纳谏C. 节用戒奢D. 招贤用能5.唐太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 发展经济,减轻劳役负担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A. 三省六部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册封制7.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以德治国8.“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鼓励发展农业,减轻人民负担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D. 勒于政事,提倡节俭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 唐高祖B. 武则天C. 唐玄宗D. 唐睿宗10.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 分别开始于()A. 秦朝、唐朝B. 唐朝、唐朝C. 隋朝、隋朝D. 隋朝、唐朝11.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5课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5课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同步练习题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灭亡。
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坚B.孙权C.刘邦D.杨广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3.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宋太祖4.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开凿最早的运河,目前已经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分别是( )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5.现在官员提拔都提倡通过严格考察、“择优录取”。
历史上最早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皇帝是(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6.西方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科举制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隋文帝实行分科考试B.隋炀帝实行分科考试C.隋文帝设进士科D.隋炀帝设进士科7.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 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统一中国的标志是什么?“他”开创科举制度的重要措施是什么?(2)材料二中“大业三年”是指哪位皇帝统治期间?“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3)请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科举制在创立之初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唐朝Biblioteka 发公元(618年) 展
继续 贞观之治
发展
政启开元 鼎 治宏贞观 盛
开元 盛世
单项选择题
学以致用
1.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社会矛盾
相对缓和,史称( 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2: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 自主探究:(5分钟)
➢ 阅读教材第6页,试述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之君, 都城。
➢ 初读教材第7、8页,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学习目标2: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值得借鉴?
活动延伸(小组讨论) 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
值得借鉴?
学习目标4: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初唐盛唐历史发展历程
开元盛世
全盛
武则天统治
发展
贞观之治 初盛
贞观年间(627~649年) 武周政治(690~705年) 开元年间(713~741年)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喜功事,征勤伐兵、于热远心,营此造中,材有庸些主过之失所,常但为功。大”于过,
➢ 明太依祖然:可“以昔说唐是太古宗代繁一工位役杰,出好的战政斗治。家”。
➢ 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所说:“太宗即立, 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 信辞......”
“一个人不能离开那个时代,正如一个人的肉体不能离开他的皮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2020春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2课时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道德与法治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学习委员刘杨遇到问题总要问一个为什么,他善于用自己的头
脑去思考,对网上的答案决不盲从、人云亦云,更不迷信权威。
这说明了他( A )
A.学会了独立思考 B.敢于质疑、否定一切
C.勇于创造
D.积极实践
返回
道德与法治
2.李然对遥控飞机很感兴趣,于是在课余时间专心研读有关飞 机模型的书,并反复研究试验。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做的飞机模 型终于飞上了天。这告诉我们( A ) A.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 B.我们必须依靠老师指导才能试验成功 C.我们的创造来源于课本 D.只有莱特兄弟制作的飞机才是创造
2.步入青春期,我们的 独立意识 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 多的见解。 3.在我们的成长中,与 独立思考 相伴随的是批判性思维的发 展。“学贵有疑”,在学习中,我们需要批判的精神和 勇气 。
返回
道德与法治
4.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 创造力 ,为我们 的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5.青春的创造是多姿多彩的。创造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存在于我们 每个人 身上。 6.创造离不开 实践 。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离 不开 劳动 和创造。青春的创造意味着用自己的智慧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2课时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目录导航
01 目 标 导 航 02 思 维 导 图 03 课 前 预 习 04 真 题 探 究 05 课 堂 练 习 06 课 后 训 练
道德与法治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 1.知道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表现
返回
道德与法治
10.人类社会要前进,科学技术要发展,离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习题课件2
1.唐朝的建立: (1)建立:___6_1_8___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__贞__观____”。
2.“贞观之治”措施 (1)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__贤__臣____;广纳贤才,重用房
玄龄、杜如晦等。 (2)政治上:完善__三__省__六__部__制__;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
8.【河北张家口月考】公元621年,魏征第二次归顺唐朝 ,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看 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 这说明唐太宗( C ) A.轻徭薄赋 B.简法轻刑 C.选贤任能 D.恩威并施
9.【河北衡水期中】《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小明却说:“ 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小明得出该结论的主 要依据是武则天( D ) A.改国号为周 B.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A.隋炀帝 B.武则天 C.李世民 D.赵匡胤
6.一时间,唐朝人才云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 等人先后任宰相……“开元盛世”的中华,开阔、宏伟 、多彩,其影响力远播世界。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 盛的关键在于( ) A.重用人才 B.重视科技 C.发展教育 D.经济实力
【点拨】材料反映出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在于重用人才。 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这一时期唐玄宗任 人唯贤,唯才是举。故选A。
知识点2 女皇帝武则天 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
为__周______。 2.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_官__僚__贵__族___。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殿__试___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 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有哪些?
2. 在唐玄宗的一系列措施之下,唐朝出 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团队展示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贞观之治的表现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
1.武则天给你留下的印象如何? 2.武则天统治时实行了哪些措施? 3.你如何评价武则天这个人?
团队展示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称帝(周)
说明:本课件根 据中学历史教学武园则天地是唐高宗
李治的皇后,多谋
团队展示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 时 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 城:长安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
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 才,知人善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 措施:
①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 职权和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法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 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 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表现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3.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治国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 (2)影响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课后巩固练习
2020-2021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课后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观察下面漫画《遭遇“男”题》,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 性别的差异是不可否认的B. 属于性别歧视、性别偏见C. 招工者的自由,无可厚非D. 女性的社会地位不如男性2.男孩是土地/坚定中充满锐利/女孩是春雨/善感而美丽/男孩爱在绿茵场上驰骋/女孩喜在阳光下嬉戏/男孩会自我激励地说/我要坚强/我要执著/女孩常对溪流讲/我会欣赏/我能把握/如今的男孩女孩呀/共撑一片蓝天。
这首小诗告诉我们()①男生女生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方面各具特点②男生女生交往有助于我们学习对方的优秀品质③男女生之间互相欣赏就能建立异性之间的友谊④男女生之间交往需要做到内心坦荡、言谈得当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脑科学研究表明:男性大脑中的灰质大约是女性的6.5倍,而女性大脑中的白质约是男性的10倍,这种差异导致了男女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男生女生正常交往有利于()A. 扩大交往范围B. 正确认识自我C. 实现优势互补 D. 消除性别差异4.班里的女同学心思细腻,考虑问题周全;男同学胸怀宽广,遇事有担当。
男生女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正确认识男生女生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塑造自我形象会导致男女同学心理的自卑感有助于我们学会与异性相处造成男女同学交往的困惑A. B. C. D.5.下面不属于青春期心理萌动的是()A. 在异性面前, 有自我表现的欲望B. 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C. 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和接受D. 男生声音变粗6.青少年的感情像一片云,纯洁而缥缈,那是友情,是亲情,是走过共同岁月的默契,是彼此扶持的成长,但那不是爱情,它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厚重。
这告诫青少年()A. 要重视亲情,淡化友情B. 不要与异性同学产生友情C. 要把握好异性之间的友谊D. 要减少与异性同学的交往7.某校七年级(一)班发起了一场关于男女同学交往的讨论。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有开明君主出现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D.老百姓安居乐业3.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4.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
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
这反映唐初()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6.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
该钱币铸造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7.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
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行省制8.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9.“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
遂达臻全盛。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0.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局面出现在唐朝的有()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⑤康乾盛世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③11.“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一章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 “开元盛世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这表明他悟出了什么道理?在他 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唐太宗。道理: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注重减轻人 民的负担。统治局面:“贞观之治”。
(2)材料二反映了武则天统治时期对什么的重视?她又是如何做 的呢?
对人才选拔的重视。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 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 C )1.(2019娄底)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 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 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返回
( D )2.“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A.勤于政事 B.善于纳谏 C.节俭治国 D.唯才是用
(3)贞观时期推行一系列革新的措施,政治上,进一步完 善 三省六部制 ;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 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注重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 展,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
二、女皇帝武则天(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1.治国措施:打击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
失 喜功;统治残暴 ,激起多处农民起义 又广建宫室,赋
等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 税日益加重,社
不小的损害
会矛盾有所加剧
谢谢观看
( )1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表,从中可分析出这一图 表与下列哪一事件无关
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A
( D )14.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 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 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 D.重用姚崇、宋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3)唐太宗的革新措施
A.在政治上,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 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 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B.在经济上,①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②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吏部、 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唐玄宗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 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 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 被撤职。
1.读史料: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
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 二百一十文。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 (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 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北至太原 ﹑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 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可见当 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 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 一倍半以上。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意识到了人民力 量的强大,吸取了 隋亡的教训
3、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2)任用贤能。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
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 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问答题及答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隋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南北?有何意义?隋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客观条件: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主观条件: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的统治者荒淫奢侈、腐败无能,其统治已江河日下;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隋初经济繁盛原因及表现: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3、大运河的开通目的、原因概况及作用分别是什么?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概况及作用:③、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④、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⑤、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⑥、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⑦、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⑧、流通七省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⑨、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4、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1)同意。
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惠及到今天。
(2)不同意。
可以从开凿大运河及隋炀帝下江都时所体现的暴政,结合隋的速亡来阐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以民为本
---《贞观政要·论务农》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虚心纳谏,重视人民的力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量,以民为本。
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措施,证明他吸取了隋亡教训?
①虚心纳谏,重用贤才;
(二)唐太宗原因的治国行动: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 ; ③完善科举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 的科目。
④注重吏治。
⑤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
⑥击败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唐太宗的治国成效:
出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 (1)治国措施
用用人人上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政治治上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罚;增加科举考 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经济济上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军事事上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贞观之治: (1)治国措施
用用人人上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政治治上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罚;增加科举考 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经济济上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军事事上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2)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 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 盛世局面, 历史上称之为“ 贞观之治 ”。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三、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知道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及其影响; •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 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人物图【教学过程】—、复习提问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
”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
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平定了全国。
2.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历史故事会上,一组同学讲述了某位历史人物的三个典故:“扳倒井”“衮龙桥”“杯酒释兵权”。
他们还可讲述的关于这位人物的典故是()A.黄袍加身B.澶渊之盟C.靖康之耻D.岳母刺字2.据《宋史》统计,宋朝宰相133名,其中科举出身的123名。
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
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是()A.分化事权B.君主专制C.重文轻武D.中央集权3.王安石变法期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工程数量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
这表明王安石变法()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B.改变了北宋的积弱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4.位于河南省濮阳城内御井街西侧的回銮碑是“澶渊之盟”的见证。
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南宋与西夏5.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在进行“辽、北宋、西夏、金与南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项目化学习时,绘制了如下四幅政权并立示意图。
你认为正确的是()6.由于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因此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这说明宋朝()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兴盛C.商业贸易的繁荣D.文化生活丰富7.唐代繁荣的陆路东西贸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唐的政治势力退出中亚而陷于衰落。
南宋建立后,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海外贸易成为南宋对外物质交往的主要途径。
材料的主旨是()A.经济重心的南移B.陆路贸易的阻断C.海外贸易的兴盛D.贸易路线的变化8.名篇佳作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表达了文人内心的愿望。
下面两首词表达的共同心愿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三单元复习资料题(第12课~第16课)
10、“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1)这是哪位著名思想家说的话?他抨击了什么?哪一时期的?(2)文中的“焚书”、“咸阳之郊”指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期?(3)“八股文”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危害?(4)历史上还有其他类似于“咸阳之郊”和“八股之害”的事例吗?11、“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说出其起止时间及最远到达的地方?(2)这一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3)为什么航海者能取得成功?材料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4)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12、“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这句诗是的作者是谁?(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愿望?(3)作者最主要的事迹是什么?这一事迹的背景是怎样的?为什么他能取得成功?(4)如何评价作者?为什么?六、连线题1、A、一代天骄a、毕升B、神品b、成吉思汗C、郾城大战c、元世祖D、活字印刷术d、赵孟頫E、开凿新运河e、岳飞2、A、苏轼a、《清明上河图》B、李清照b、《念奴娇·赤壁怀古》C、辛弃疾c、《如梦令》D、关汉卿d、《破阵子》E、张择端e、《窦娥冤》七年级历史科下册第二、三单元复习资料题(第12课~第16课)参考答案七、填空题1、1206,铁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1271,大都2、中书省,行中书省,省,元朝,西藏,西藏,琉球3、宋元4、毕升,4005、炼丹家,唐朝,阿拉伯,欧洲6、司南,战国7、苏轼,李清照,辛弃疾8、山水,花鸟,风俗9、词,唐,五代10、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11、赵孟頫12、1368,应天,明太祖八、单项选择题1、D(B是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进行的,C是忽必烈的业绩)2、C(由蒙古族建立)3、C4、D5、D6、C7、D(D是元朝的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北京)8、B(元朝的重要海运港口应是刘家港)9、A(B是元朝地方行政机关,C是元朝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D是清朝机关)10、B11、B12、D13、D14、B(②③是由蒙古族建立的蒙古政权灭亡,④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政权灭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课后练习
2020-2021学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二课--青春的心弦课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性别刻板印象亦称性别偏见,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它表明了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
下列观点属于受性别刻板印象影响的是()①小雨认为班里所有的体体力活都应该由男同学来做②小娟认为自己是女生,所以学不好数学是必然③甜甜觉得爸爸就该赚钱养家,妈妈就该做饭洗衣④小倩说男女都有各自的优势,所以应该相互帮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七年级(2)班准备卫生大扫除,卫生委员向班主任建议:公共区清理沟渠、搬运垃圾的工作尽量分配给男生,而教室窗户、黑板、课桌的清洁等工作尽量分配给女生。
卫生委员建议的合理性在于( )A. 男生比女生更优秀,可以承担更繁重的工作B. 男女生之间的巨大差别,使大家无法共同合作C. 男女生各有长处应各尽其能,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D. 男女有别,不适宜将男女生安排在一起工作3.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是必须的,异性之间的友谊能让彼此收获很多。
下列选项中属于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是()A. 八年级某班的男女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学科难题和班级事务B. 张林和同桌王娜在课桌上画出“分界线”,彼此保持距离,坚决不能“过界”C. 刘芳和赵刚放学后经常相约一起去湖边散步D. 李军拒绝和女生一起参加文艺演出,称“男女有别”“不能让别人误会”4.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领域是非常狭小的,它狭到只能容下两个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上的游戏。
这句话说明( )A. 爱情就是男女双方的情感B. 爱情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感情C. 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D. 爱情需要具有爱他人的能力5.小鹏是个热心人,班里很多同学都愿意找他问问题或者解决难题。
小鹏对待大家一视同仁,不管学习成绩、男生女生,他都一样有耐心。
后来,不知是谁“造谣”,在班里说小鹏特别关心一个女同学,而且两个人经常私下约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D)A.皇帝必须任用贤臣B.必须善于纳谏C.必须轻徭薄赋D.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解析:隋朝短命而亡,不重用贤臣、不能保证农民有土地和生产时间、科举制度不完善,都可以作为教训来接受,但是,这些都是具体的表现和举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隋的统治者不能准确定位君民关系因而滥用民力,实施暴政,这才是唐太宗从隋亡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
2.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C)A.减少决策失误B.当一代明君C.维护统治D.笼络人才,安定社会秩序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根本目的”。
根本目的也就是最重要的目的,对比四个选项,A、B、D都是为了C,C才是根本的目的。
统治阶级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为了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政府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A)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要廉洁奉公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史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善于纳谏,是中国历史上的明君,①②③符合史实;唐太宗死后继位的是唐高宗,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故本题选择A。
4.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D)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历史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中材料的意思是“官吏所治理的地区,田地大量开垦,百姓家有余粮的,官吏可得到提拔”。
这说明武则天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5.“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C)A.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B.减少百姓的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C.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D.唐太宗身经隋末农民起义,目睹了隋亡过程,受到极大震撼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四个选项都是其原因,但C答案包含其他三项内容,较全面。
因此,最根本的原因就只能是C。
6.唐太宗在气头上曾经说出过“会须杀此田舍翁”一句话,这个被唐太宗戏称为“乡巴佬”的人实际上是唐朝最著名的一位谏臣,他叫(C)A.狄仁杰B.姚崇C.魏征D.杜如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现知识的能力。
唐太宗时期,魏征前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故选择C。
7.下列皇帝统治的先后顺序是(A)①唐太宗②唐高宗③唐高祖④武则天A.③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解析:本题是一道排列组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要回答好此题,必须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及他们在位的先后顺序。
8.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A)①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③接受魏征的进谏④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和辨析能力。
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都注意选拔贤才。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的谏臣,故③不对;④是唐太宗实行的措施。
9.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C)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解析:C是李白的诗句,是对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因此不属于唐太宗的“治国智慧”。
10.以下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C) A.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地说:“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B.唐太宗告诫太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百姓用交子在夜市上买东西D.文成公主入藏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唐太宗。
考查学生的审题及识记能力。
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的纸币。
故选择C。
11.史书《贞观政要》对唐朝社会情况有如下记载:“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与书中描述的繁荣景象有直接关系的帝王是(B)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本题为材料选择题。
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分析材料,找出有效信息“贞观政要”,结合课本中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可知有关的是唐太宗。
12.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
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B)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继续发展C.奢侈腐化,心狠毒辣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解析: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初的政策和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A、C 错误;唐玄宗时期开创“开元盛世”,D错误。
故选B。
13.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B) A.统一铸造五铢钱B.轻徭薄赋C.废除丞相D.闭关锁国解析:统一铸造五铢钱是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可以排除A。
废除丞相发生在明朝时期,可排除C。
贞观初年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D是错误的。
故选B。
14.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B)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解析:由题干中的“魏征”“以民为本”可知,此处的“太宗”是指唐太宗,而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
15.唐太宗“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认识,主要源自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的深思(D)A.春秋诸侯争霸B.汉末军阀割据C.魏晋北民南迁D.隋朝暴政而亡解析:材料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
这是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
故选D。
16.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D)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在治国方面的一些做法。
题干中唐太宗说的话与教材中魏征死后唐太宗说的“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这一段话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他对用人纳谏的见解。
知道这一点,就很容易选择D虚心纳谏。
1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说法,不确切的是(B)A.指的是开元年间出现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局面B.是唐代几代皇帝不断推动的结果,和劳动人民的关系不大C.盛世期间人民的负担相对较轻,生活较为安定D.武则天的统治为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解析:本题为反向选择题。
“开元盛世”的出现是唐代几代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如唐太宗、武则天,也与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所以B是错误的。
18.《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C)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解析:本题考查武则天的主要政绩。
D明显是错误的,首先排除;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C符合题意。
19.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2)图一中的人物当政时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图二中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她的哪些措施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答案:(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唐太宗,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武则天。
(2)“贞观之治”。
原因: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不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唐太宗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④大臣们廉洁奉公;⑤唐太宗知人善任;⑥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3)地位: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借鉴: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理由何在?(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1)有关系。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