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中医医古文翻译整理版

合集下载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翻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翻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翻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翻译:我志在救世济民,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要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十一、《病家两要说》1.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

阳春白雪,和者为谁?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翻译:要砍伐根枝盘曲交错的树木,一定要寻求锋利的器具,良医高明的见解,好比“阳春白雪”那种高雅的音乐,能跟着唱和的人又有谁呢?既然如此,做医生的人对高明的医术尚且不能了解,何况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呢?2.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翻译: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妄之医的误用药物?在证候真假难分的关键时刻,怎能经受得了不同意见的互相干扰呢?一个计策失误,病人这一生也就交待了。

3.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之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翻译:然而一定要具有小心、胆大、行方、智圆的全面才干的人,望、闻、问、切四诊全部地掌握运用的人,在跟病人接触时能聚精会神的人,在病情还不明显时就能察看出隐蔽的病证的人,这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担当起关系到人的性命的重任4.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一旦有急,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计之得者。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唯独扁鹊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闲。

”居二日半,简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於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详尽说明。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齐桓侯像圣人那样预先知道微小的病变,能让高明的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疾病可以治愈,生命可以存活。

一般人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前往华佗那儿。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3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医古文

医古文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圣明之人能预先知道潜在的疾病苗头,能让好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病能治愈,人也能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治病的方法少。

2、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今此儿强死也。

”译文:然而本来是读书人,因医术高明才做了医生这个职业,常常自己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理政,得病很严重,让华佗专门为他诊治。

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愈,经常从事治疗,还能延长寿命。

”华佗长时间远离家室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要暂时回去一下。

”到家以后,用妻子患病来推辞,多次请求拖延假期不返回。

曹操多次写信请他,又令地方政府催发遣送,华佗依仗本领讨厌靠侍奉人食俸禄,还是不起程。

曹操十分恼怒,派人前往调查:如果其妻确实有病,就馈赠小豆四十斛,宽限假期;如果他弄虚作假骗人,就逮捕押送他。

于是华佗被解交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招供认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委实高明,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容饶恕他。

”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难道没有这类小人吗?”于是在狱中处死了华佗。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命。

医古文句子翻译

医古文句子翻译

医古文句子翻译扁鹊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

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 ”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

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

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

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

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26),县车边(27),欲造佗(28)。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29),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 于是传付许狱(10),考验首服(11 )。

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 P38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xiao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战国时期各国合纵连横,真伪之说纷争不已,诸子百家的学说纷乱混杂。

到了秦代,始皇忧虑这种局面,于是焚烧诸子的书籍,促使老百姓愚昧。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医经的书,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明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限,并用以推测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治的方法,调配出各种药物剂量对症的方剂。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医方的书,是根据草本、矿物的寒热属性,衡量疾病的浅深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根据人对四时气候感应的适宜情况,辨别脏腑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作寒凉温热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消除蕴结,使病人恢复正常。

)《伤寒论》序P431.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我每次阅览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秦越人路经虢国给太子诊病,使太子起死回生,到齐国望齐桓侯的面色就能预测疾病的记载时,总是深深地感叹扁鹊之医术高明,才能优秀)2.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突然遭到迅猛的六淫外邪侵袭,被特殊的病魔所缠绕,灾害降临,才开始震惊得发抖)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拿可以活到一百岁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弄。

)4.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在社会上为权势利禄奔波的读书人,极力追逐争夺表面上的荣华,不注意保重身体,为谋求名利而不顾生命,危险得像在薄冰上行走,像面临深谷一样,竟然达到了这样危险得地步啊。

)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我的宗族人本来很多,从前有200多人。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来往了十多年后,长桑君才叫去扁鹊私下坐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固。

”居二日半,简子寤。

翻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

疾病表现在人的表体,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确诊的根据一定很多,不能一一详尽。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游学徐士,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去往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啦。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医古文译文整理

医古文译文整理

文选参考译文一、扁鹊传扁鹊是渤海郡鄚地的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作别人客馆的主管人。

客馆的客人长桑君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而坐,悄悄地跟他说道:“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授给您,您不要泄漏。

”扁鹊恭敬地回答说:“遵命。

”长桑君于是拿出他怀中的药物给扁鹊,说:“用没有沾到地面的水饮服这种药物三十天,就能洞察异常事物了。

”于是全部拿出他的秘方书,都给了扁鹊。

长桑君忽然不见了,大概他不是普通的人吧。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到隔墙另一边的人。

凭借这种功能诊察疾病,完全洞察到五脏疾病的聚结处,只是把诊脉当作名义罢了。

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时人们尊称他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各个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做大夫,独揽国家政事。

赵简子患病,五天不省人事。

其他大夫们都很忧虑,于是召来扁鹊。

扁鹊进入内室,诊察疾病。

出来,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们惊异什么呀!从前秦穆公曾经像这样,七天才醒过来。

如今你们主君的病跟秦穆公的病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能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

正碰上虢太子死,扁鹊到了虢国宫廷门前,问喜爱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祛邪活动超过了其他一切事情?”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了血气不按时运行的病,交会错乱而不能疏泄,突然发作在体外,原来已经是体内病害。

体内正气不能遏制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泄除,因此阳气衰微而阻邪炽盛,所以突然昏厥而死。

”扁鹊问:“他死了多长时间?”回答说:“从鸡鸣时辰到现在。

”又问:“装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说:“你去向国君禀报,说我是齐国的秦越人,家居住在鄚地,不曾拜见过国君的尊颜,在他面前侍奉过。

听说太子不幸死去,我能使他复活。

”中庶子说:“先生您该不是欺骗国君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复活呢?我听说上古时代,医生中有个叫俞跗的,治病不用汤药、酒剂、石针、导引、按摩、熨法等疗法,一经诊察就能知道病位,依循五脏的腧穴。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 PPT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 PPT

翻译3
•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 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 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
• 看当今的医生,不惦记思索探求经典的旨 意,来扩大他们掌握的医学知识,各自传 承家传的医技,始终遵循老一套。察看询 问疾病,致力于能说会道;面对病人片刻, 就开处方汤药。
翻译4
• 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髣髴;明堂阙庭, 尽不见察,所谓管窥而已。
翻译4
• 我瞻四方,何林林乎!州邑之间,其有贤 牧宰能施刀圭之剂以振起之者乎?设有是, 余虽不敏,犹能研墨濡毫大书而不一书。
• 我看天下各地,这种情况多么多啊(是多 么凋敝啊)!州县之间,或许有能施行救 治弊政的方法来使百姓振作起来的贤能的 官员吧?如果有这样的官员,我虽然不聪 敏,还能研墨执笔大书特书而不以一次为 满足(大写特写而不止写这一次)。
• 如果有因为疾苦来请求救治的人,不论他 地位高低、家境贫富、年龄长幼、相貌美 丑、关系亲疏、汉族异族,聪明愚蠢,都 要一视同仁,都要当做至亲一样着想,不 能够顾虑重重、犹豫不决,考虑自身的利 弊,维护品节爱惜名誉。
翻译5
•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 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 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 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
大医精诚
唐·孙思邈
翻译1
•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麤至浅之思, 其不殆哉!
• 如果对于最精深最细微的医学道理,用最 粗疏最浅显的想法去推求(探求)它,难 道不危险吗?
翻译2
•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 何以得其幽微?
• 所以医术和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 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麽来掌握其中深奥 精细的道理呢?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整理【VIP专享】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整理【VIP专享】

医古文重点句翻译整理【VIP专享】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答案】旅社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不寻常,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先生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往来十多年后,长桑先生才招呼扁鹊避开众人私下坐谈。

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

【答案】扁鹊说:“血脉{脉象}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陰,论得其阳。

病应見於大表,不出千里,決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答案】知道了病人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内部的病因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因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症状。

疾病应是在身体的外表有所反应和表现,那么,只要是不超出千里范围的病人,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的方法很多。

不可逐一详尽叙述。

4、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

【答案】假使能够像圣人那样预先洞察疾病的隐微征兆,能够让高明的医生及早的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

【答案】沛国的相陈珪推荐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都不依从。

华佗通晓养性的方法,当时的人以为他已经年龄将近百岁,然而华佗却有壮年人的面貌。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答案】随即如同华佗所说,病人立刻吐出一条蛇样的寄生虫,悬挂在车边,打算去拜访华佗。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儿在门前戏耍,迎面看见病人,自言自语地说:“好像遇到了我的父亲,车边的寄生虫就是证明。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温病条辨叙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意,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

学习的人如果能推究它的文字,通晓它的意义,变通着使用它,用来治疗六气所致疾病是可以的,用来治疗内伤也是可以的。

予谓学者之心,固无自信时也。

然以天下至多之病,而竟无应病之方,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我认为学者的心中,本来就没有相信自己水平的时候。

但是对着天下最多的疾病,却竟然没有对付疾病的方法,幸运地得到了对付的方法,应该赶快拿出来使它公之于众与薛寿鱼书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之说为斤斤乎?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貌袭之,道艺两失。

你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却用人们都疑心的事实给先人立传,只怕是因于“技艺上的成就居于下〞的说法而去做那计较名位的事了吧?不知道技艺就是仁道中有实践特点的学术啊。

精心地探求技艺,哪种技艺不属于仁道?外表上是遵循仁道,仁道和技艺两者都会丢失。

本草纲目序复者芟之,缺者缉之,伪者绳之内容重复就的删去,缺少就的加上,错误就的纠正。

伤寒杂病论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出众)也。

怪当今居世之士(读书人),曾不留神医药(重视),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百姓)之厄(病灾和困苦),中(对自己)以保身长全(保持身体长久健康),以养其生。

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踮起脚尖仰望,巴结权势豪门),孜孜汲汲(急急忙忙),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重视名利荣势),忽弃其本(身体),华其外而悴其内(使…华丽使…憔悴)。

皮(身体)之不存,毛(荣华富贵)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缠身不平常),患及祸至(病患灾祸),而方震慄(发抖);降志屈节(降低身份,卑躬屈膝),钦望巫祝(恭敬),告穷归天(巫祝宣告办法穷尽),束手受败。

赍百年之寿命(拿),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平庸的医生),恣其所措(任凭其摆布)。

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精神),变为异物(鬼魂),幽潜重泉(深埋九泉之下),徒为啼泣。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01医师章原文及译文翻译【原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译文】医师掌管有关医药方面的政令,收集药物以供医疗所用。

凡王国中有患疾病的,有头上长疮或身上有创伤的,都到医师的官府来看病,医师派医者对他们分别进行治疗。

(夏历)年终,考核医者医疗的成绩,以确定给予他们食粮(的等级):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有十分之二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三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四不能诊断准确的为下等。

【原文】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译文】食医掌管调和王的六种饭食、六种饮料、六种牲肉、各种美味、各种酱类、八种珍肴。

凡调和饭食应比照春天(以温为宜),羹汤应比照夏天(以热为宜),酱类应比照秋天(以凉为宜),饮料应比照冬天(以寒为宜)。

凡调和食物的滋味,春天应多一些酸味,夏天应多一些苦味,秋天应多一些辛味,冬天应多一些成味,(四季的食物中都要)调和一些能使之变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

凡调配牲肉和饭食,牛肉宜配合稻饭,羊肉宜配合黍饭,猪肉宜配合稷饭,狗肉宜配合梁饭,鹅肉宜配合麦饭,鱼肉宜配合菰米饭。

凡君子的膳食都依照这种调配原则。

【原文】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眡其死生。

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译文】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

四季都有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

医古文译文

医古文译文

医古文译文秦医缓和XXX梦见一个大恶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后代,不道义。

我向XXX请求已经得到许可要报仇!”大鬼毁坏宫门和寝宫的门进去。

XXX害怕,躲进内室。

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

XXX醒来,召见XXX的巫人。

巫人所说的跟晋侯梦见的情况一样。

XXX问:“怎么样?”巫人说:“将吃不到新麦了。

”XXX患了重病,向秦国请医生。

XXX医生缓给XXX治病。

XXX还没有到达,XXX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逃避他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灸法攻治它不行,针刺治疗它不能到达,药力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不能治了。

”晋侯说:“真是高明的医生。

”给他置办厚礼而让他回国。

六月六日,XXX想吃新麦饭,命令管理藉田的官员献来新麦,让馈人烹煮。

召见XXX的巫人,把煮好的XXX给他看,然后杀了他。

晋侯将要进食,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死了。

小臣中有个人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侯登天,到了中午,他背着XXX从厕所里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殉葬品。

XXX向秦国求医,XXX让医和诊治他。

医和说:病不能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得病好像蛊疾。

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由于迷惑女色而丧失心志。

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

”XXX说:“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节制它。

先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情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

快慢、始终而互相调节,声音和谐然后降下来。

五声下降之后,就不允许再弹奏了。

在这时再弹就有了繁复的手法和靡乱之音,使人心志惑乱、耳际充塞,于是忘却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

事物也像这样。

到了过度的地步,就应该罢手,不要因此得病。

君子接近女色,用礼仪来节制它,不要因它而使心志惑乱。

天有六种气象,下降生成五种滋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

六气过度就会发生六种疾病。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整理版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整理版




7、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為 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 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 以成弊。

譯:我年輕時仰慕醫道,早年喜歡養生,有幸 遇到真經,把它用作養生的借鑒。但是社會上 流傳的版本錯誤很多,篇目重疊,前後沒有條 理,文辭義理不相連貫,使用起來不容易,閱 讀領會也困難。歲月已經很久了,因襲而形成 了各種弊病。
4、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 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最好配方的功效,好比用磁石吸鐵一樣, 運用各種物質本身的特性互相發揮作用。 拙劣的醫生違反醫理,把好轉當成加重, 把可治的當成不可治的病。
5、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 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 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 結,反之於平。
《温病条辨》叙
清· 汪廷珍
• 而世之俗醫遇溫熱之病,無不首先發表, 雜以消導,繼則峻投攻下,或妄用溫補, 輕者以重,重者以死。 • 而社会上的庸医遇到温热病,没有哪一个 不是首先发汗解表,并混用消食导滞之法, 接着就用重剂攻下,有的人乱用温补,轻 病因此而加重,重病因此而致死。
• 好學之士,咸知向方;而貪常習故之流, 猶且各是師說,惡聞至論;其粗工則又略 知疏節,未達精旨,施之於用,罕得十全。 • 喜爱学习的医生,都懂得趋向正道。但贪 求常规沿习旧法的医生,依然还各自认为 他的老师的学说是正确的,讨厌听取最高 明的理论。那些技术低劣浅陋的医生只又 稍稍懂得一些肤浅的知识,还不通晓这一 理论精深微妙的要旨,施行到临床运用上, 很少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汉书· 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1、戰國從衡,真僞分爭,諸子之 言紛然殽亂。至秦患之,乃燔滅 文章,以愚黔首。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传记[整理]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 传记[整理]

广中医-医古文翻译传记[整理] 扁鹊传1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2 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简子寤。

【译文】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3 先生之方能若是,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译文】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4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

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

5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华佗传1. 游学徐土,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译文] 曾在徐州一带游访名师求学,一身通晓几种经书。

沛国的丞相推举他作孝廉,太尉黄琬也征召他去做官,都没去就任。

2. 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译文] 如果病毒是郁结积聚在体内,是针刺和药物的力量不能达到的地方,应当要剖开割除的话,就让他饮麻沸散,一会儿就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了,于是就剖开腹部,取出积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 唐· 王冰

1、夫釋縛脫艱,全真導氣,拯黎元于仁 壽,濟羸劣以獲安者,非三聖道,則不 能致之矣。

譯:解除疾病的纏繞,脫離困難的境地, 保全真氣,疏導氣機,拯救百姓達到長 壽,救助體弱多病的人以獲得平安,如 果不是伏羲、神農、黃帝三位聖人的學 問,就不能得到這樣的效果。

譯:但是它的文字簡要,它的內容廣博,它的 道理深奧,它的旨意深遠。
4、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 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 契。


譯:自然的現象敍述分明,陰陽的徵候一一列 舉,變化的原因論述明白,死生的預兆闡述清 楚。没有商量,古今遠近的事理就相同;没有 約定,有形無形的事理就符合。


9、庶厥昭彰聖旨,敷暢玄言,有如列宿高懸, 奎張不亂,深泉淨瀅,鱗介咸分。君臣無夭枉 之期,夷夏有延齡之望。 譯:或許那樣做能使聖人的旨意清楚明白,使 深奧的言辭明白通暢,就如同二十八宿高懸天 空,奎宿張宿不混亂,深淵的水澄澈透明,水 中的生物全都區分得一清二楚。所有的人都沒 有因病早死的時候,各族人民都有延長壽命的 希望。
翻译3
既脈曰:“內搖其真,外勞其形,以虧其 陰,以耗其生,宜收視返聽於太虛之庭, 不可專藉藥而已之也。”因屬其高第弟子 賈君思誠留以護治之。 切脈後說:“在體內擾動了你的真氣,在 體外使你的形體勞累,因而使你的陰精虧 虛,使你的陽氣耗損,應該在清靜虛無的 環境中閉目塞聽(無視無聽)地休養,不 可單憑藥物使疾病痊癒。”於是囑咐他的 高才弟子賈思誠留下來護理治療我。

翻译6

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 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 無味,醽醁兼陳,看有若無。 另外到了病人家中,即使美女舉目皆是, 不要左顧右盼,音樂入耳,不要有高興的 樣子,美味佳餚交替進獻上來,吃起來如 同沒有味道一樣,美酒同時陳列出來,看 見就跟沒看見一樣看見。

翻译7



7、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真經,式為 龜鏡。而世本紕繆,篇目重疊,前後不倫,文 義懸隔,施行不易,披會亦難。歲月既淹,襲 以成弊。

譯:我年輕時仰慕醫道,早年喜歡養生,有幸 遇到真經,把它用作養生的借鑒。但是社會上 流傳的版本錯誤很多,篇目重疊,前後沒有條 理,文辭義理不相連貫,使用起來不容易,閱 讀領會也困難。歲月已經很久了,因襲而形成 了各種弊病。
《伤寒论》序
东汉· 张仲景
翻译1
• 但競逐榮勢,企踵權豪,孜孜汲汲,惟名利 是務,崇飾其末,忽棄其本,華其外而悴其 內。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 只是爭相追逐榮華權勢,仰慕權貴豪強,急 急忙忙迫不及待地只追求名利,修飾那些末 節的東西(名利),拋棄那些根本的東西 (身體),使他們的外表華麗卻使其身體衰 敗。皮不存在了,毛將依附在哪里呢?

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 之鄙俚也。 我內心惦記着救世濟民,所以就瑣碎地談 論這些道理,學醫的人不要認為我的言辭 粗俗而可耻啊。

赠贾思诚序
【明】 宋濂
翻译1
余雖不敏,公不以為無似,俾攝錄事判官。 判官職在撫治一城生聚,凡其捍禦綏輯之 策,不憚晝夜而勤行之,以酬公知遇之萬 一。 我雖然不聰敏,但伯嘉納公不認為我沒才 德,讓我代理錄事判官一職。錄事判官的 職責在於安撫治理全城的百姓,凡是那些 防衛安撫的謀劃,都不懼晝夜而努力去實 行它,以此來報謝伯嘉納公賞識重用的萬 分之一。
《温病条辨》叙
清· 汪廷珍
• 而世之俗醫遇溫熱之病,無不首先發表, 雜以消導,繼則峻投攻下,或妄用溫補, 輕者以重,重者以死。 • 而社会上的庸医遇到温热病,没有哪一个 不是首先发汗解表,并混用消食导滞之法, 接着就用重剂攻下,有的人乱用温补,轻 病因此而加重,重病因此而致死。
• 好學之士,咸知向方;而貪常習故之流, 猶且各是師說,惡聞至論;其粗工則又略 知疏節,未達精旨,施之於用,罕得十全。 • 喜爱学习的医生,都懂得趋向正道。但贪 求常规沿习旧法的医生,依然还各自认为 他的老师的学说是正确的,讨厌听取最高 明的理论。那些技术低劣浅陋的医生只又 稍稍懂得一些肤浅的知识,还不通晓这一 理论精深微妙的要旨,施行到临床运用上, 很少能得到满意的疗效。
大医精诚
唐· 孙思邈
翻译1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麤至淺之思, 其不殆哉! 如果對於最精深最細微的醫學道理,用最 粗疏最淺顯的想法去推求(探求)它,難 道不危險嗎?

翻译2

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 何以得其幽微? 所以醫術和占卜,是難以精通的技藝,既 然不是神仙傳授,憑什麽來掌握其中深奧 精細的道理呢?
翻译2
• 厥身已斃,神明消滅,變為異物,幽潛重 泉,徒為啼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 悟,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云 哉? • 他們的身體已經倒下,精神消失,變成了 鬼,深深地潛入九泉,哭泣是徒然的。悲 痛啊!全世間的人糊塗不辨是非,沒有誰 能察覺醒悟,不愛惜他們的生命,象這樣 輕視生命,那樣還談論什麼榮華權勢呢?

8、且將升岱嶽,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 莫適。因精勤博訪,而並有其人。曆十二年, 方臻理要,詢謀得失,深遂夙心。 譯:打算攀登泰山,沒有路怎麼上去?想要到 扶桑,沒有船就不能前往。於是,精心辛苦廣 泛訪求,同時有收藏《素問》善本的人。經歷 十二年的整理,才達到條理清楚抓住綱領的目 的,議論收穫,很好的實現了自己早年的心願。
4、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 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

最好配方的功效,好比用磁石吸鐵一樣, 運用各種物質本身的特性互相發揮作用。 拙劣的醫生違反醫理,把好轉當成加重, 把可治的當成不可治的病。
5、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 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 辯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齊,以通閉解 結,反之於平。

經方是根據草石的寒熱溫涼的特性,衡量 疾病的深淺,借助藥物的性味,順著節令 變化的適宜情況,辨別酸苦甘辛鹹等五味, 配成属寒属热的方剂,用它疏通閉阻解除 結滯,使有病的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
6、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 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 及迷者弗顧,以生疾而殞性命。

《左傳》上說:“先王創制樂,是用來調 節各種事情的。”快樂卻有節制,就氣血 平和健康長壽。至於沉迷其中的人,沒有 重視,因此產生疾病,喪失性命。
翻译3
•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 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病問疾,務在 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 • 看當今的醫生,不惦記思索探求經典的 旨意,來擴大他們掌握的醫學知識,各 自傳承家傳的醫技,始終遵循老一套。 察看詢問疾病,致力於能說會道;面對 病人片刻,就開處方湯藥。
翻译4
• 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髣髴;明堂闕 庭,盡不見察,所謂管窺而已。 • 死期不知道確診,三部九候竟然沒有一 點模糊印象;鼻子眉心前額完全沒有被 診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以管窺天罷了。
翻译2
迨其甦也,雙目運眩,耳中作秋蟬鳴,神 思恍惚,若孑孑然離群而獨立,若禦驚飆 而遊行太空,若乘不系之舟以簸蕩於三峽 四溟之間,殊不能自禁。 等到我蘇醒後,兩眼看東西旋轉,耳中發 出象秋蟬一樣的鳴叫聲,神志恍惚不清, 好象孤單地離開人群獨處,好象駕馭巨大 的旋風遨遊天空,好象乘坐沒有拴縛的小 船在河海中顛簸搖盪,全然不能控制自己。

翻译3

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 聼塗説,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所以學醫的人必須廣泛、徹底地探究醫學 的本源,精專、勤奮、毫不倦怠,不能夠 聽信沒有根據的言論,就說醫理已經全部 掌握了,(這樣)很貽誤自己啊。

翻译4

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 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 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 慮吉凶,護惜身命。

如果有因為疾苦來請求救治的人,不論他 地位高低、家境貧富、年齡長幼、相貌美 醜、關係親疏、漢族異族,聰明愚蠢,都 要一視同仁,都要當做至親一樣著想,不 能夠顧慮重重、猶豫不決,考慮自身的利 弊,維護品節愛惜名譽。
翻译5

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 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 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 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自古名醫治病,大多使用活物來救治危急的病人, 雖然說認為牲畜低賤,認為人類高貴,至於愛惜生 命,人類和牲畜都是一樣的。損害對方補益自己, 萬物之情共同憎恨,何況對於人呢!殺害(動物的) 生命來求得(人的)生存,背離生存之道更遠。我 這些方子不用活物入藥的原因,確實是因為這一點!
与薛寿鱼书
【清】袁枚
未找到翻译,考前询问老师




與薛壽魚書 1.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孫必欲推而納之 於必朽之處,此吾所為悁悁而悲也。(3分) 2.聖學莫如仁,先生能以術仁其民,使無夭札, 是即孔子老安少懷之學也。(4分) 3.子不以人所共信者傳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 傳先人,得毋以“藝成而下”之說為斤斤乎? (3分) 4. 慮此外必有異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壽世 者,輯而傳焉,當高出語錄陳言萬萬。(5分)
翻译4
我瞻四方,何林林乎!州邑之間,其有賢 牧宰能施刀圭之劑以振起之者乎?設有是, 余雖不敏,猶能研墨濡毫大書而不一書。 我看天下各地,這種情況多麼多啊(是多 麼凋敝啊)!州縣之間,或許有能施行救 治弊政的方法來使百姓振作起來的賢能的 官員吧?如果有這樣的官員,我雖然不聰 敏,還能研墨執筆大書特書而不以一次為 滿足(大寫特寫而不止寫這一次)。
2、雖複年移代革,而授學猶存。懼非其 人,而時有所隱,故第七一卷,師氏藏 之,今之奉行,惟八卷爾。

譯:即使歲月的推移,朝代的更迭,但 是傳授和學習仍然存在。擔心不是合適 的人,因而常有將書籍藏起來的,所以 第七那一卷,主管教育的官員秘藏了它, 現在承傳流行的,只有八卷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