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钢筋混凝土管砂石基础垫层量计算公式
市政排水工程主要施工方法

市政排水工程主要施工方法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承插口、柔性接口砂石基础结构(一)施工工艺流程(二)施工方法:1、测量放线(见测量放线施工)2、沟槽开挖(1)沟槽开挖前工作开槽前要认真调查了解地上地下障碍物,以便开槽时采取妥善加固保护措施,根据业主方提供的现况地下管线图和我公司的现场调查,统计出现况地下管线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沟槽开挖形式根据设计图中设计管道的规格及埋置深度以及规范要求来确定沟槽开挖的形式。
1)槽帮坡度的确定:槽深h<3.0米时,槽帮坡度i为1:0.33;槽深h≥3.0米时,槽帮坡度i为1:0.5;2)槽底工作面的确定:c.沟槽断面形式(见下图)(3)开挖方法1)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槽底预留20cm由人工清底。
开挖过2)程中严禁超挖,以防扰动地基。
对于有地下障碍物(现况管缆)的地段由人工开挖,严禁破坏。
3)沟槽开挖尽量按先深后浅顺序进行,以利排水。
4)挖槽土方处置,按现场暂存、场外暂存、外弃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开槽土方凡适宜回填的土选择妥善位置进行堆放,但不得覆盖测量等标注,均暂存于现场用于沟槽回填。
回填土施工前制定合理土方调配计划,作好土方平衡少土方外运及现场土方调运。
5)开槽后要对基地做钎探,按地勘要求执行,遇局部地基问题,如墓穴、枯井、废弃构筑物等应及时通知设计并会同有关人员现场共同协商处理意见,不得擅自处理。
6)开槽后及时约请各有关人员验槽,槽底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如遇槽底土基不符合设计要求,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及地勘部门联系,共同研究基底处理措施,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管基施工采用天然地基时,地基不得受扰动。
当槽底局部遇有不良地质时,应与设计单位商定处理措施。
槽底为岩石或坚硬地基时,应按设计规定施工,设计无规定时,管身下方应铺设砂垫层。
基底轴线、基底标高应符合测量标准规定。
(1)验槽合格后,及时进行管基施工。
(2)槽底管基采用天然级配砂石换填,管道两侧三角区回填粗砂。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用量计算通常涉及到混凝土的体积、质量和成本。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计算公式,用于估算混凝土的用量。
1.混凝土体积计算:
对于简单的几何形状(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混凝土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长度、宽度、高度)并应用几何公式来计算。
例如,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长度(L)、宽度(W)和高度(H)的乘积来计算:体积(V)=L×W×H。
对于更复杂的形状或不规则的结构,可能需要使用积分或数值方法来估算体积。
2.混凝土质量计算:
混凝土的密度通常在2400到2500千克/立方米(kg/ m³)之间。
通过混凝土的体积和密度的乘积,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质量:质量(M)=体积(V)×密度(ρ)。
在施工现场,通常会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实际用量来调整密度值,以更准确地估算混凝土的质量。
3.混凝土成本计算:
混凝土的成本通常以每立方米(m³)或每吨(t)来计算。
通过混凝土的体积或质量与单位成本的乘积,可以计算出总成本:成本(C)=体积(V)×单位成本(C/m³)或质
量(M)×单位成本(C/t)。
单位成本会根据地区、供应商、混凝土等级和市场需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混凝土用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实际因素,如混凝土的损耗、施工过程中的浪费、模板和钢筋的体积等。
因此,实际用量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与理论计算有所差异。
带型基础工程量计算

2、带形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
清单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定额工程量:现浇建筑物混凝土除另有规定
外,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不扣除 钢筋、预埋铁件、螺栓,不扣除伸入承台基 础的桩头所占的体积,不扣除单个面积 ≤0.3m2的柱、垛以及孔洞所占体积。
3、带形混凝土基础工程量计算公式:
项目五 基础工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基础的类型与构成; (2)熟悉各种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 (3)各种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 (4)正确计算基础项目工程量。
知识储备
基础工程
基础指的工程结构物地面以下结构构件,它承受建筑物 的全部荷载,用来将上部结构荷载传给地基,是房屋的重 要组成部分。基础工程包括基础垫层、基础等。
计厚度*个数
三、任务讲解---按下图求基础垫层:
解:1、条形基础3:7灰土垫层:
1.2*0.3{【(9+1.8)*2+0.24*3】+(9-1.2 )}=22.51 m3
2、独立基础垫层:1.3*1.3*0.1*3=0.51 m3
学生任务: 计算两套图纸的垫层工程量
任务2 砖基础工程量计算
(3) 砖、石围墙,以设计室外地坪为界, 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
2、砖基础工程量计算规则:
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包括附墙垛基础宽出部分体积, 扣除地梁(圈梁)、构造柱所占体积, 不扣除基础大放脚T形接头处的重叠部分以及嵌入基础的钢
筋、铁件、管道、基础防潮层和单个面积在0.3m2以内孔洞 所占体积,靠墙暖气沟的挑砖不增加。
一、任务说明:
1、掌握基础垫层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2、正确计算基础垫层工程量。
二、任务分析:
基础垫层是指承受并传递基础荷载至地 基上的构造层。建筑工程中一般常用的基 础垫层有:灰土、砂、碎砖、混凝土钢筋 混凝土等。
市政工程量计算规则

目录给水工程量计算规则 (2)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 (3)路灯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7)道路工程量计算规则 (10)给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一、管道安装(一)管道安装工程量按施工图中心线的长度以米计算1.支管长度从主管中心开始计算到支管末端交接处的中心,管件、阀门所占长度已在管道施工损耗中综合考虑,计算工程量时均不扣除其所占长度。
2.遇新旧管连接时,管道安装计算到碰头的阀门处,阀门及阀门相连的承(插)盘短管、法兰盘的安装均包括在新旧管连接内,不再另计工程量。
(二)新旧管连接以处计算.(三)管道试压、管道消毒冲洗按管道安装工程量计算。
二、管件安装(一)管件、分水栓、马鞍卡子、二合三通、水表及消防栓的安装按设计图示数量以个或组计算。
三、管道附属构筑物(一)各种井均按设计图数量以座计算.(二)管道支墩以设计图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不扣除钢筋、铁件所占的体积。
四、取水工程(一)大口井内套管、辐射井管安装按设计图中心线长度以米计算.(二)钢筋混凝土渗渠管制作安装按设计图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
(三)渗渠滤料填充按设计图数量以立方米计算。
五、管道除锈防腐蚀工程(一)管道除锈、防腐蚀工程量按燃气工程篇规定计算。
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一、定型混凝土管道基础及铺设(一) 混凝土基础、混凝土管、缸瓦管铺设按设计井中至井中的中心线长度以延长米计算,扣除检查井长度。
每座检查井扣除长度按表五计算.表五检查井扣除长度表(二)管道接口区分管径和做法,以设计的接口个数计算工程量。
(三) 管道闭水试验,以设计的闭水长度以米计算,不扣各种井所占长度.(四)管道出水口区分型式、材质及管径,以处计算。
二、定型井(一) 各种井按不同井深、井径以座计算。
(二)各类井的井深按井底基础面至井盖顶以米计算.三、非定型井、渠、管道基础及砌筑(一)本章所列各项目的工程量均以施工图为准计算,其中:1.砌筑按设计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2.抹灰、勾缝按抹灰面以平方米计算.3.井的预制构件以设计实体积以立方米计算,井构件安装以套计算。
市政工程计算规则

(四) 牺牲阳极的阳极坑定位以组计算;制作、敷设及通电点以支计算;测试桩以立方米计算;均压线以处计算。
(五) 管件以个计算。
第十章 燃气、热力管道附件制作及安装
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说明
(一) 本章包括:法兰阀门安装、焊接阀门安装、绝缘法兰安装、平焊法兰安装、堵板安装、燃气波纹管安装、燃气检漏管安装、凝水器制作、凝水器安装、绝缘接头安装、燃气法兰盘放散阀门安装、热力补偿器安装、除污短管及放水阀门制作安装、除污器安装、蒸汽管道抽水喷射装置制作安装、支架制作安装、直埋套管穿墙处理等17节共300个子目。
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说明
(一) 本章包括:钢管架空及地沟内安装、钢管直埋铺设、直埋式预制保温管辅设、管道氩弧焊打底增加费、钢管管件制作及安装、燃气管道强度试压、燃气管道严密性试验、热力管道总试压及冲洗、热力管道试压、管道吹扫、钢管焊缝X射线探伤、管道警示带铺设、牺牲阳则试桩安装等13节共246个子目。
(五)本定额检查井盖板均按工厂预制及安装编制。
(六)检查井、各种特殊井定额中不含井筒工程量,另执行相应定额子目。
二.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各种井按设计井型及管径以座计算。
(二)井筒工程量按设计井筒高度以米计算。
(三)雨水口及雨水口连接管按雨水管道的设计桩号长度以米计算。
第九章 燃气、热力管道辅设及管件安装
(二)混凝土套环增加费和柔性接口增加费按照接口数量以个计算。
(三)砂基础管道铺设的天然级配砂石垫层、基础、砂三角按设计断面面积乘以设计长度以立方米计算。
第八章 排水管道附属工程
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
一.说明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预算定额规则(实用解决)

④当钢筋接头设计要求采用机械连接、焊接时,应按实际采
用接头种类和个数列项计算,计算该接头后不再计算该处
的钢筋搭接长度
运用材料
64
箍筋长度计算
箍筋和弯起钢筋按设计规定计算。设计采用90度、 135度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在5d以内时,一般的 双肢箍筋长度按构件断面周长计算,四肢箍筋按构 件断面的4H加2.7B(H为断面高度,B为断面宽度) 计算,弯钩不加;
运用材料
31
➢ 圈梁
是指按建筑、构筑物整体刚度要求,沿 墙体水平封闭设置的构件,按布置情况 有矩形和弧形(布置轴线非直线)
➢ 过梁
用于洞口部位承受上部荷载并传递给墙 体的单独小梁
运用材料
32
定额分矩形梁、异形梁、弧形梁、圈过 梁、薄腹屋面梁等项目。
工程量计算:V=梁断截面积×梁长+V梁垫
运用材料
运用材料
58
运用材料
59
运用材料
60
运用材料
61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运用材料
62
(3)弯起钢筋:
L=构件长度-2a+2×弯钩长度+2ΔL
式中ΔL(弯起增加值)——0.4H; H——梁高或板厚
弯起钢筋不分弯起角度,每个斜边增加长度按梁高 (或板厚)乘以0.4计算
运用材料
63
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数量:
3、按在混凝土构件中的形状分类(长
度计算公式) ♣ 直钢筋 ♣ 弯起钢筋 ♣ 箍筋
运用材料
51
钢筋的制图规则
HPB235级钢筋 HRB335级钢筋 HRB400级钢筋 RRB400级钢筋
运用材料
52
钢筋的工程量计算
钢筋工程应区别构件及钢种,以理论质量
市政管道工程计算规则

市政管道工程计算规则第八册总说明一.第八册《市政管道工程》(以下简称本定额)包括土方工程,降水工程,砖石砌体与装修,钢筋与混凝土工程,给水管道铺设及附件安装,给水管道附属工程,排水管铺设,排水管道附属工程,燃气、热力管道铺设及管件安装燃气、热力管道附件制作及安装,管道防水、防腐、绝缘、保温、刷油顶管工程和其它项目等共十三章。
二。
无缝钢管管外径≤159mm,铸铁管公称直径≤250mm,其它钢管公称直径≤150mm及混凝土管管径≤400mm的室外管道,按设计要求分别执行第一册《建筑工程》或第五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定额。
三。
本定额混凝土子目均不含模板工作内容,另执行第十三章相应定额子目。
四.本定额的模板工程是按钢模与木模综合编制的.五。
本定额中的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是按常用标准列出的,若设计要求与定额不同时允许换算.补充定额有关规定一、电力隧(沟)道如采用明挖法施工,按如下规定执行:1、隧(沟)道净宽度在1600mm以内,执行200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一册(建筑工程)及相关规定;2、隧(沟)道净宽度在1600mm以外,执行2001年<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八册(市政管道工程)及相关规定。
二、现场经费、企业管理费按市政排水工程的标准执行.三、采用暗挖法施工的热力隧道工程,应执行本补充定额.第一章土方工程说明及工程量计算规则一。
说明(一)本章包括:人工土方、机械土方、机械运土方等3节共27个子目。
(二)土方工程分机械土方与人工土方两种施工方法。
使用中应首先选用机械挖土在机械挖土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选用人工挖土.(三)挖土方定额是按综合土质编制,执行时不得调整。
(四)挖土管道土方表包括了放坡系数、分层开挖所增加的土方量。
每米管道土方管道土方数量表详见附录一(五)土方工程定额中均包括了自然方、压实方、虚方之间的换算因素,挖运、回填土方工程量均按自然方计算。
(六)基底处理执行回填及压实相应定额子目。
市政建设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

市政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一)通用项目一、土石方工程1、土、石方体积,开挖运输项目均以天然密实体积(自然方)计算,回填(夯填)土按碾压或夯填后的体积(压实方)计算。
土方体积换算见下表:2、土方工程量按图纸尺寸计算,修建机械上下坡的便道土方量并入土方工程量内。
石方工程量按图纸尺寸加允许超挖量。
开挖坡面每侧允许超挖量:松、次坚石20cm,普、特坚石l5cm。
3、夯实土堤按设计断面计算。
清理土堤基础按设计规定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清理厚度为30cm内,废土运距按30m计算。
4、人工挖土堤台阶工程量,按挖前的堤坡斜面积计算,运土应另行计算。
5、人工铺草皮工程量以实际铺设的面积计算,花格铺草皮中的空格部分不扣除。
花格铺草皮(定额按三分之一计算,损耗l0%),设计草皮面积与定额不符时可以调整草皮数量,人工按草皮增加比例增加,其余不变。
6、管道接口作业坑和沿线各种井室所需增加开挖的土石方工程量按全部土石方量的2.5%计算。
如井室设计深度超过槽坑设计深度时,超过部分的土石方可另计。
管沟回填土应扣除管子、基础、垫层和各种构筑物所占的体积。
见下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应扣除土方量表单位:m3/m注:l.本表所列扣除量包括管道和混凝土基础及管座,未包括砂石垫层。
2.135º管基可参照l20º的执行。
7、挖土放坡和沟、槽底加宽应按图纸尺寸计算,如无明确规定,可按下表计算:放坡系数注:1.槽、坑内有砂石垫层时,放坡自垫层上表面开始;无垫层则从底面开始放坡。
2.工作面加宽也是从垫层上表面开始,无垫层者从底面开始。
3.槽、坑内作业指机械位于槽、坑的开挖线之内,顺槽、坑行进方向开挖。
槽、坑边作业指机械与槽、坑进行力向垂直,成90º(或左右)进行开挖。
管沟底部每侧工作面宽度单位:m管道结构宽:无管座按管道外径计算,有管座按管道基础外缘计算,构筑物按基础外缘计算。
挖土交接处产生的重复工程量不扣除。
如在同一断面内遇有数类土壤,其放坡系数可按各类土占全部深度的百分比加权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