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的概念
八年级上册政治四课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政治四课知识点首先,关于政治教育在学生的教育中的重要性,任何人都不可否认。
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对国家和社会了解更多,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八年级上册政治共包括四个主要的知识点,它们分别是:政治的概念;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政治文明建设。
一、政治的概念在这个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什么是政治以及政治的定义和形式。
他们将学会了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政治权利的构成因素以及现代社会的不同政治制度。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政治概念的基本知识,并学习如何掌握民主的政治方式。
例如,他们将了解什么是代表制度,以及代表制度如何体现宪政制度。
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部分课程中,学生将会了解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概念。
他们将学习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方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内容。
在课程中,学生们也需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例如"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等基本的国家政策。
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这个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概念和内容。
这包括学习普选制度、宪法保障制度、司法制度等等。
在学习这个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自由、平等、公正等基本价值观。
四、政治文明建设在这个部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学生们将了解什么是民主和法治,并学习如何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
他们还将学习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权利,并强调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规范。
总体而言,八年级上册政治课程主要涉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治概念的知识点。
学生们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各样的政治概念和基本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国家和社会,并塑造一个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这些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非常重要,应该被认真对待和学习。
政治学ppt课件
《政治学原理》讲义——沈文莉 22
三、中国的政治研究
(一)中国古代政治研究 儒家为主导
(二)中国现代政治研究 反封建反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
(三)当代中国政治研究
《政治学原理》讲义——沈文莉 23
(一)中国古代政治研究1
先秦的“百家争鸣”,形成了儒家、墨家、道 家、法家等学派
26
(一)中国古代政治研究4
宋代以后,儒家发展出的理学为专制主义政治所利用
朱熹
王阳明
《政治学原理》讲义——沈文莉 27
(二)中国现代政治研究
近代,晚清开始出现反封建反专 制的思想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2、中世纪时期
(二)现代西方政治研究
1、文艺复兴时期 2、现代政治学学科的形成
和发展
《政治学原理》讲义——沈文莉 13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 古罗马时期——公元前200年~公元476年 政治研究的最早内容是政体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如何
老子
庄子
墨子
韩非子
24
(一)中国古代政治研究2
道家:无为而治 儒家:仁政、礼治
电影链接《孔子》
墨家:兼爱、非攻
电影链接《墨攻》
法家:法、权、势、术
电影链接《英雄》
25
(一)中国古代政治研究3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由于和经 学的研究最为密切而成为此后 的主流政治思想
电 影 链 接 《 汉 武 大 帝 》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体现”,这揭示了政治的本质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
政治学——概念 理论 和方法
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第一章政治学:1.可以一般的定义为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现象,政治过程,政治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学科。
目的是揭示政治现象、过程的本质或规律性、提供政治相关知识。
2.一门研究政治主体尤其是国家或政府如何凭借公共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和分配社会价值的社会科学学科,目的是提供政治领域的知识。
政治的概念。
传统观点:1,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2,一种超越自然与社会的力量。
3,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利现象。
4,一种公共决策及价值的权威性分配过程。
5,就是国家的活动。
6,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7,是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
8,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新定义:社会权力的有限制的运用。
我们认为: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的一个领域,政治是指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或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通过支配、影响、获取和运用公权力,而做出公共决策以及分配社会价值或利益的过程。
特征:1,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领域。
2.主体是参与公共生活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3.是由一系列的行为或活动所构成的过程。
4.政治活动或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目标。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差别:主体,过程,原则和行为方式,目的。
联系:共同基础——人。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体重体现。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影响经济。
政府全面的干预经济,政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治学的结构。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
国际化与本土化。
第二章政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政治研究传统的形成。
近代政治研究的转型。
现代政治学科的兴起。
古代的政治学研究传统形成于古希腊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基本特点是政治思想与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密切相关。
这一传统标志着政治学研究的真正开端,即人类对政治生活或者政治实践的认识由自发上升为自觉。
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的方向并确立的主题。
中世纪政治研究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是:1.神学政治论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总结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以下是相关内容:
第一节政治是什么
-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指统治者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活动。
- 政治的特点:客观性、规律性、斗争性、整体性、纷繁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基本内涵。
-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环境和实际基础。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任务和历史意义。
- 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阶段和主要内容。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主要矛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内在联系。
以上是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政治学原理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现象,也不会永恒存在,它随着阶级社会的消亡而消失。
)2.政治现象的产生原因:(1)社会分工的发展(2)阶级社会的出现总之,就政治的起源和发张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到复杂、再到自行消亡的政治演变进程。
3.政治的本质:政治的本质,即政治的根本属性。
它综合地和多方面地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具体事物和现象中,表现在人们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文化关系之中。
①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来看,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
②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③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④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⑤政治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活动⑥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即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属性⑦政治空间或政治关系也体现在超越国家范围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等诸多关系的集中体现4.政治的社会功能:①政治对于经济具有巨大反作用②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是孕育新社会的“产婆”,政治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动力之一③政治是统帅,是灵魂5.政治学的研究对象:①政治的本质②政治变化发展规律政治主体的概念:能够独立参与政治事务,享有政治权利,承担政治义务的政治实体。
它主要包括领袖、政党、阶级、民族、国家、政治社团等众多行为主体。
(一)领袖领袖是阶级斗争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不同阶级的长期的政治实践中涌现出来,具有卓越政治见识和杰出政治才能,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在本阶级中拥有最高权威的政治人物。
(二)政党1.政党的基本内涵: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框架
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框架第一章政治与生活
一、政治的概念
二、政治与经济
三、政治与文化
四、政治与权力
五、政治与利益
第二章国家与政权
一、国家的概念
二、国家的组成
三、政权的概念
四、政权的形式
第三章民主与专制
一、民主的概念
二、专制的概念
三、我国始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四章政治权利与义务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公民的政治义务
三、违法和不良行为的处理
第五章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二、中华优秀政治文化的特点
三、道德教育在中学政治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法律
一、宪法
二、行政法
三、民法
四、刑法
第八章共产党员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组织、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
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
第九章草原和游牧民族的政治生活
一、草原和游牧民族的政治生活
二、蒙古族的政治生活
第十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思想
一、周朝政治制度
二、秦汉政治制度
三、唐代政治制度
四、儒家政治思想。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全解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全解一、政治与生活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
政治与生活密切相关,对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治的概念与作用政治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进行的活动,包括国家机构、政党、社会团体等组织形式。
政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 保障人民权益和福祉;- 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其基本特征包括:-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 商品经济存在;-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中国特殊国情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道路。
其基本特征包括:- 坚持中国的领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体安排。
其主要内容包括:- 经济建设: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治建设:坚持中国的领导;- 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
六、中国的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其性质、纲领和组织原则包括:- 性质:中国是无产阶级政党;- 纲领:中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组织原则:中国实行民主集中制。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指中国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其主要特点包括:- 中国的领导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形成的一套法律体系。
其主要特征包括:-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律;- 法律的普遍适用和法治国家的建设;-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原则。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
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知识框架:一、政治的概念与功能1.政治的定义;2.政治的目的和功能;3.个人与政治的关系;4.政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形成背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三、制度与法治1.制度的概念与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3.法治的概念与特点;4.法治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
四、民主与集中制1.民主的含义与形式;2.集中制的定义与特点;3.民主与集中制的关系;4.民主集中制的优势与不足。
五、我国民主制度建设1.我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内容与作用;3.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4.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与途径。
六、法治中国建设1.法治的基本要求与特征;2.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与实践;3.人权保障与法治环境的建设;4.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意义。
七、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1.政治生活的含义与形式;2.政治生活的参与者与主体;3.政治文化的定义与特点;4.建设和培育良好的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八、政治教育与公民素质1.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2.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3.公民素质的内涵和要求;4.提高公民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九、国际政治与我国对外关系1.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2.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方针;3.全球化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与责任。
十、时事政治1.当前国内外政治热点问题;2.重大事件与影响;3.时事政治的舆论引导与参与方式;4.近年来的政治改革与发展。
这是九年级上册政治第一课的知识框架,包括政治的概念与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制度与法治、民主与集中制、我国民主制度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与公民素质、国际政治与我国对外关系、时事政治等内容。
1政治学概论第一讲政治的概念913.
Βιβλιοθήκη 孔子论‚政‛《礼记· 哀公问》载:‚公曰:‘敢问何谓为政?’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 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 何从?’‛
《论语· 颜渊》(第十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 正?’‛ 《说文解字》和《释名》均采用了这个解释。
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
要点: 政治的至上性 政治的公共性:公私之辨、政治与共同体 政治与理性言说:说服与暴力 米诺格:‚政治中为什么没有专制者的位 臵?‛
二、西方的政治概念
‚政治‛一词的希腊起源: 不少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 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 πολις,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 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 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 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
古汉语中,‚政‛与今日‚政治‛意相关的用法主要有以 下几种:(1)表政治、政事意。《书· 洪範》:‚八政: 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六曰司寇,七曰宾, 八曰师。‛孔颖达疏:‚曰八政者,人主施教于民有八事 也。‛《汉书· 食货志上》:‚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 用,政之本务。‛(2)政权;权柄。《论语· 季氏》: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3)政令,政策。《逸 周书· 命训》:‚震之以政,动之以事。‛宋苏轼《论时 令状》:‚今日之政,小用则小敗,大用则大敗。‛(4) 主持政事。《管子· 小匡》:‚施伯谓鲁侯曰:‘勿予。 戮之也,将用其政也。’‛
‚政—治‛在古代的使用
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科目一:政治1. 政治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政治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政治是指社会组织中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
政治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是因为政治决定了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直接影响人们的权益、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
公民参与政治,可以影响决策结果,维护自身权益,保障社会公平公正。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进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辛勤艰苦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党的领导地位确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3.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央政权职责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政权分为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国家的管理和决策。
科目二:法律1. 请简要介绍一下宪法?宪法是规定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权利与义务等法律文件,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最高法律。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社会管理的原则和规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对于维护公民权益、保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指导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和程序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确保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获得公正待遇。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刑法?刑法是国家用以惩罚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法律。
刑法规定了犯罪行为的种类、对犯罪行为的制裁措施以及犯罪证据的认定方法。
刑法的制定旨在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与人民生活第一节政治与人的本质属性一、政治的概念、特征和作用1. 政治的概念和定义2. 政治的特征3. 政治的作用二、政治生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 政治生活的概念与内涵2. 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形式3. 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第二节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一、政治参与的途径1. 直接参与2. 间接参与二、政治参与的方式1. 法定途径2. 非法定途径3. 个人参与4. 集体参与第三节政治参与的条件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条件1. 具备市民权利的公民2. 年满法定年龄3. 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识和行为品质二、政治参与的客观条件1. 合法的参政机构和参政渠道2. 充分的民主法制和媒体环境3. 健全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第二章国家和国家主权第一节国家的概念与国家主权一、国家的概念和外延1.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2. 国家的外延二、国家主权的概念与性质1. 国家主权的含义与内容2. 国家主权的性质三、国家主权的来源和实质1. 国家主权的来源2. 国家主权的实质四、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的关系1. 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的关系2. 国家主权与国家尊严的关系第二节国家的形式与组织一、国家的形式类型1. 国家的国体2. 国家的政体二、国家的组织形式1. 图-形成国家2. 图-三权分立第三节国家的功能与使命一、国家的内在功能1. 维护国家政权2. 维护国家生存二、国家的外在功能1. 维护国家安全2. 维护国家统一三、国家的使命1. 公正保障人权2. 促进国际合作第三章国家机构与决策第一节国家机构和政府职能一、国家政权机构的概念与特点1. 国家政权机构的定义与特点2. 国家政权的适应性二、政府职能和作用1. 政府职能的本质内容2. 政府职能的基本特征第二节国家机构的类型与设置一、立法机关与国家政权1. 立法机关的概念与职能2. 立法机关的设置与主要类型二、行政机关与国家政权1. 行政机关的概念与职能2. 行政机关的设置与分类三、司法机关与国家政权1. 司法机关的概念与职能2. 司法机关的设置与类型四、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与国家政权1.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概念与职能2.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设置与类型第三节国家机构与决策一、国家决策的概念与特点1. 决策的含义与特点2. 国家决策的基本类型二、国家决策的程序与实施1. 决策程序的基本环节2. 决策实施的主要方法第四节国家政权机构间的关系一、各国家政权机构的相互关系1. 各国家政权机构的相互作用2. 各国家政权机构的相互制约二、国家政权机构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1. 国家政权机构与政党的关系2. 国家政权机构与社会团体的关系第四章政党与国家政权第一节政党的概念与性质一、政党的概念与基本特征1. 政党的定义与性质2. 政党的基本特征二、政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1. 政党的历史地位2. 政党的作用与功能第二节政党的发展与类型一、政党的发展阶段1. 早期形成阶段2. 现代政党发展阶段二、政党的类型与区别1. 主要的政党类型2. 政党类型的区别与特点第三节政党与国家政权一、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变化1.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矛盾关系2.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协作关系二、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合作与竞争1.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合作2. 政党与国家政权的竞争第五章政府与市场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政府与市场协调经济的方式1.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性质和特点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二、政府与市场的合作与竞争1. 政府与市场的合作2. 政府与市场的竞争第二节政府的经济职能与市场调节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涵与作用1. 政府经济职能的内涵2. 政府经济职能的作用二、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1. 市场失灵的概念与表现2. 政府调节市场失灵的方式第三节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规律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性质1. 市场经济体制的定义与特征2. 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二、市场规律的形成与发展1. 市场规律的形成条件2. 市场规律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公民权利与义务第一节公民权利的概念与种类一、公民权利的概念与特征1. 公民权利的定义与内容2. 公民权利的特征二、公民权利的种类与内容1. 公民的政治权利2. 公民的经济权利3. 公民的社会权利第二节公民权利保障与法制建设一、公民权利保障的基本原则1. 公民权利保障的基本原则2. 公民权利保障的实施路径二、公民权利保障的主要方式1. 法律保障2. 体制保障第三节公民权利的行使与限制一、公民权利的行使方式1. 公民权利的行使途径2. 公民权利的行使方法二、公民权利的限制条件1. 公民权利的限制原则2. 公民权利的限制范围第七章公共事务与普通公民第一节公共事务与普通公民一、公共事务的概念与内涵1. 公共事务的定义与特点2. 公共事务的内涵与范围二、普通公民的特点及其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1. 普通公民的特点2. 普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第二节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与方式一、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1. 直接参与2. 间接参与二、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方式1. 法定途径2. 非法定途径3. 个人参与4. 集体参与第三节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条件一、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主体条件1. 具备市民权利的公民2. 年满法定年龄3. 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识和行为品质二、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客观条件1. 合法的参政机构和参政渠道2. 充分的民主法制和媒体环境3. 健全的组织和制度保障以上是关于____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的大致内容,总结内容来自相关教材和考纲,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摘要】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政治理论著作。
在该书中,施米特提出了关于政治的新理念,强调政治领域的决定性和主权性。
他将主权视为决定政治行为的核心,并提出了“例外状态”的概念,强调在危机时刻政治领袖必须拥有超越常规法律的权力。
施米特还对政治和敌人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真正的政治活动在于将对立的力量定义为敌对关系。
他强调政治的本质在于建立内在的联系和秩序,为社会提供稳定和安全。
施米特的政治思想对当代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争议。
他的观念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运作的本质和原则。
【关键词】施米特, 政治的概念, 政治理论基础, 主权, 决定性, 例外状态, 政治, 敌人的定义, 内在联系, 影响, 当代政治理论, 启示, 争议, 政治观念.1. 引言1.1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著名法学家和政治理论家,他的作品《政治的概念》被誉为政治哲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书中,施米特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争议性的观点,对当代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施米特认为政治是关于权力的斗争和决策的领域,其中主权和决定性是政治的核心。
他强调政治的本质在于决定何为善恶、正邪,而这种决定性质正是主权的体现。
施米特还提出了“例外状态”的概念,认为在紧急情况下,主权者可以超越法律和正义的限制来行使权力,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施米特还对政治和敌人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政治的存在在于区分“友”和“敌”,并通过对“敌”的斗争来维护自身利益。
他强调政治的内在联系是建立在敌我对立关系的基础上,而非理性合作或道德共识。
施米特的政治思想强调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和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政治理论关于合作、正义和道德的观念。
他的观点激发了对当代政治理论的探讨和思考,同时也引起了对其观念的争议和解读。
是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和启发性的著作,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提纲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提纲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的提纲:
1. 政治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政治的概念和本质
-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关系
2. 国家与政权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概念和组成
3. 国家的形式和制度
-国家的形式:共和制和君主制
-国家的制度:议会制、总统制和内阁制
4. 政治权力与人民民主
-政治权力的概念和来源
-人民民主的实现方式和途径
5. 国家的结构与职能
-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合作
-国家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约
6. 政治制度与人权
-不同政治制度对人权的保护和限制
-人权的普遍价值与权利义务平衡
7. 政治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特征
-各国不同政治经济体制的比较
8. 政治文明与宪法法治
-政治文明的内涵和重要性
-宪法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9. 中国政治制度及其发展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与创新
-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10. 政治参与与公民责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的提纲,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扩展。
政治的概念
政治的概念
1、政治的概念:是指政府、政党等治理国家的行为。
2、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
3、“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
政治包括军事、法律、政权机构、政治党派团体,等等方面。
“政”主要是政权、政府、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治组织、政治机构。
“治”主要是指法律、制度、政策以及依据这些进行的行为,包括军事、法律、行政等方面。
“政”是硬件,“治”是软件。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
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施米特(Carl Schmitt)是20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政治理论家,以其对概念的精辟论述而闻名。
他的重要著作之一是《政治的概念》,该书探讨了政治领域的本质、政治与其他领域的区分以及政治实践的意义等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施米特的“政治的概念”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思想内涵。
首先,施米特认为政治是基于对敌与友的区分而形成的领域。
他主张政治是友善与敌对的分界线,是对敌友之间关系的管理和调节,这种区分是政治的本质。
在《政治的概念》中,施米特指出:“政治世界之存在依赖于对敌与友之间之区别的能力”,并将政治界定义为“决定敌友的能力”。
他认为不同政治实体之间的对抗与斗争是政治的重要现象,政治概念的延伸也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其次,施米特强调政治的决策权属于最高权力,即主权。
他将主权视为政治实践中的核心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决定它表现为低级政治概念的意志”。
施米特的主权概念与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权概念不同,后者通常用来描述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施米特的主权概念更强调其决策权的重要性,它是权力最高的决定者,决定着政治实践的方向和目标。
第三,施米特将政治视为一种非正当合法性的领域,他认为政治具有特殊的合法性形式,即决定性操作。
在《政治的概念》中,施米特提出了“政治会议”的概念,将政治视为一种决定性操作,它决定了各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和行动。
他认为政治会议是政治决策的形式,凡是以这种形式进行的决策都具有真正的政治合法性。
此外,在政治的概念中,施米特还对政治与其他领域进行了区分。
他认为政治与经济、道德等领域是不同的,政治不应被经济以及其他领域所替代。
在施米特看来,政治概念的建立需要与其他概念的分离,政治是对一切其他领域的决策权进行管理的实践领域。
施米特的政治概念引发了关于政治本质与意义的深入思考。
他的政治概念强调了政治与决策权的紧密关联,政治是对敌与友的区分以及这种区分的管理和调节。
此外,他对政治的合法性及其与其他领域的区分也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七年级上册政治背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政治背知识点政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学习政治知识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
在七年级上册的政治课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政治的概念及意义政治是指人类社会中处理公共事务、管理国家、保障人民权益的一种活动。
政治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进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基本法制度体系。
三、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建设中发展国家的生产力,在文化建设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政治建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要求,具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坚持共同富裕”两大特征。
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最高的代表,是领导群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力量。
党的任务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六、民主和专政的关系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民主是为了实行专政,并最终达到消灭阶级、消灭国家的目的。
专政是为了保障民主,是由人民行使权力的必要手段。
七、法律的基本功能法律的基本功能包括保护人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规范国家行为和保障法律的实施。
八、宪法和法律的关系宪法是最高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根本法律,规定国家的制度和基本准则。
法律是宪法所制定的制度和基本准则的具体体现,是宪法的具体化和细化。
经过学习上述知识点,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治知识,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国家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政治教案政治与人民理解政治对人民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教案政治与人民理解政治对人民的重要性初中政治教案:政治与人民理解政治对人民的重要性一、引言政治是一门研究国家和社会政治组织、政治行为的科学,也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政治不仅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对人民的生活和权益有着深远影响。
本教案将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以及互动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的概念、政治对人民的重要性,并教导学生正确的参与政治活动的途径和方式。
二、认识政治1.政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政治是指在社会中协调利益关系、决策权力分配及权力运行规范等问题上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制度安排。
政治对人民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示例解析:政治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现实中的政治现象,比如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等,让学生认识到政治对人民生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三、政治对人民的重要性1.政治对于保护人权的重要性政治对于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非常重要,它通过制定法律、建立公正的司法制度,保障人民在社会中享有平等权利和公平待遇。
2.政治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政治稳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它对于保障人民的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政治对于人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治为人民提供了参与国家事务的途径,通过选举和表决等形式,人民可以参与决策,在公正的环境中发表自己的声音,使民意得到充分体现。
四、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1.了解政治知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政治课程、参加政治讲座和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提升政治素养和意识,使自己具备参与政治的基本知识。
2.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事务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的学生会或班级工作组织,并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者活动,了解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关注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等途径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参与讨论和辩论,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政治的概念、政治对人民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的兴趣和意识。
高中政治素材整理总结
高中政治素材整理总结导言:高中政治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培养作用。
而要在政治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素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整理和总结高中政治的素材,帮助学生掌握该学科,提高学习效果。
一、政治学科基础知识1.1 什么是政治- 简述政治的概念- 政治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政治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2 政治的基本特征- 政治的普遍性- 政治的特殊性- 政治的目的性1.3 政治学科的分类- 比较政治学与国际政治学- 政治学与政治思想史- 政治学与行政学1.4 政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 归纳法与演绎法二、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2.1 什么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2.2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的国体与政体- 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中国的政党制度2.3 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 英国的议会制民主- 美国的总统制民主- 法国的议员制民主三、政治文化与公民道德3.1 什么是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作用- 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差异3.2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 公民道德的内涵和目标- 公民道德的养成与培养3.3 主要国家的公民教育- 美国的公民教育- 德国的公民教育- 中国的公民教育四、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全球化4.1 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范畴-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4.2 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挑战4.3 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 美国的经济政策- 日本的经济政策- 中国的经济政策五、政治决策与公共管理5.1 什么是政治决策- 政治决策的定义和过程- 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5.2 公共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公共管理的规范性要求- 公共管理的科学性方法5.3 主要国家的政策实施- 美国的政策实施- 日本的政策实施- 中国的政策实施结束语:通过对高中政治素材的整理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政治文化与公民道德、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全球化以及政治决策与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的概念》读书笔记
《政治的概念》是施密特的代表作之一,在全书中,施密特从国家、世界和人性等角度出发建构政治的概念,并提出政治概念的核心是划分敌友。
本文将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施密特的政治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梳理。
在全书的开篇,施密特提出了“国家的概念以政治的概念为前提”的命题。
紧接着他叙述了一个关于国家的通常说法:“国家是在封闭的疆域内,一个有组织的人群拥有的政治状态。
”随后,他指出,这只是一般性解释,而不是国家的定义。
因为在此所关注的乃是政治的本质,所以这样一个定义尚未得到保证。
于是,施密特开始从国家的角度建构政治的概念。
在他看来,国家是政治统一体,是一个有组织的、拥有国内和平与领土完整以及不受外国干涉的政治统一体,以民族、主权和领土为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
于是,施密特提出自己对民族、主权和领土等基本要素的看法。
关于民族,施密特认为,国家是民族的政治统一体。
无论就其字面意义而言,还是就其历史形象而言,国家均是一个由民族构成的特殊状态。
关于主权,施密特认为,国家是主权统一体。
在他看来,国家作为民族的政治统一体,是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统一体,与其他各种组织相比,它是最高的、做出权威性决定的统一体。
国家作为决定性的具有权威的最高政治统一体意味着它拥有主权。
因此,从本质来看,国家乃是主权统一体。
关于领土,施密特认为,国家是确立了领土边界的政治统一体。
随后,施密特提出:划分敌友是政治的标准。
他认为,“朋友与敌人这对概念必须在其具体的生存意义上来理解”,并进而把政治的核心归结为“区分敌与友,并以此二者为前提”。
因此,要理解以划分敌友为核心的政治概念的必要性,就必须从维护国家统一体生存的高度,从国家统一体生存所涉及的内外两方面出发进行分析。
就外部而言,国家统一体的生存意味着民族自身的安全、独立与自主。
因此,
从国家统一体生存角度出发,敌友概念意味着,朋友是民族生存的维护力量,而敌人是民族生存的威胁与挑战。
正如施密特所说,政治敌人毕竟是外人,非我族类;他的本性足以使他在生存方面与我迥异,所以,在极端情况下,我可能与他发生冲突。
此外,敌人不是私敌,而是公敌——威胁到民族生存的国家公敌。
随后,施密特提出,必须从生存意义上理解因敌人而来的战争。
在他看来,战争作为对人类生命的肉体消灭,或者是否定敌人的生存,或者是维护自己的生存。
因此,面对复杂的外部世界,为了维护民族的生存,国家统一体必然面临一个敌友的划分问题。
就内部而言,国家统一体的生存问题是确保和平与秩序。
施密特认为,一个正常国家的首要问题就是努力确保国家和疆域之内的彻底和平。
创造“安宁、安全和秩序”并进而确立正常处境,这是各种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
但是,国内的和平与秩序有可能受到国内政治冲突的破坏,这种冲突的极端后果是内战,即发生在一个有组织的民族单位内部的武装斗争。
作为民族—国家内部的自相残杀,内战同战争一样危及民族的生存,因为它标志着国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拥有国内和平与领土完整以及不受外国干涉的政治统一体的解体。
因此,在国家统一体内部,仍然有威胁到民族生存的敌人。
由此可见,在国家统一体内部,仍然有敌友的区分:只要国家是一个政治统一体,这种对国内和平的要求便迫使它处于尚要决定国内敌人的关键处境中。
通过对内部和外部的分析,施密特指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体的生存,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敌友的划分,并且这种敌友的划分居于政治的核心位置,如果这种划分消失了,那么政治生活也将随之彻底消失。
在对敌友划分进行分析之后,施密特对多元主义国家理论进行了批判。
他指出,多元主义国家理论全部的独创性仅仅在于反对国家原先具有的那种浮夸、“权威”和“人格化”,以及国家对最高统一的垄断,但是按照这种多元化的国家理论,国家统一体应当为何这个问题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而且,多元主义国家理论
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忽视所有国家理论的核心概念——政治,它完全是在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中兜圈子,结果无非是那种应当废除的国家服从于个人以及个人的自由组织。
但是,政治统一体乃是一种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决定性统一体,如果这种统一体消失,那么政治本身将不复存在。
接下来,在“决断战争和敌人”一节中,施密特将以敌友划分为核心的政治的本质概括为民族—国家的主权政治。
从外部来看,这种政治以一个主权国家承认其他与其对立的主权国家为基础,在这种承认的同时,一个主权国家决断了对与其对立的其他主权国家友好、敌对还是中立。
从内部来看,国家借助暴力资源的彻底垄断而获得了支配人的肉体生命的权力,不仅超越了所有其他的组织和社团,而且享有决定谁是敌人的主权以及如何对付敌人的手段。
如果国家统一体失去了这种主权以及相应的手段,那么,它就丧失了国家统一体的资格。
由此可见,无论在民族—国家统一体内部还是外部,以国家统一体为主体的敌友划分始终是国家主权政治的体现。
因此以敌友划分为核心的政治从本质上说就是民族—国家的主权政治。
随后,施密特从世界的角度出发,指出世界并非政治的统一体,而是政治的多样体。
虽然他把由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政治体系称为“国际法共同体”,但是他也指出,这个国际法共同体作为政治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而不是单元体,世界并非政治的统一体,而是政治的多样体。
只要尚有国家存在,世界上就必然不会只有一个国家。
那种囊括全世界和全人类的世界国家不可能存在。
政治世界乃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而非统一的世界。
通过从国家和世界角度的观察可以发现由民族—国家组成的多元世界是相互竞争、适者生存的自然状态,而且在自然状态下,人类始终处于危险之中。
那么,处于危险之中的人类本身是否是一种危险的存在,他到底是一种危险的生物,还是一种无害的生物?施密特在提出了这一问题之后,对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对人的看法是否存在疑问,对任何进一步的政治思考所涉及的前提
至关重要。
在评论普莱斯纳的《权力与人性》时,施密特指出,对普莱斯纳而言,人首先是一种能创造远景的存在,他本质上是无法确定、无法测度的、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如果我们记住善与恶的人类学区别,再把普莱斯纳的“始终悬而未决”与他实际所指的危险区别开来,那么普莱斯纳的理论便接近于性“恶”,而非性善论。
施密特的这一评论点出了他对人进行定位的基本要素:人的不确定性、性恶论和人的危险性。
其中,关于性恶论的描述最为关键。
在作为国家理论和政治观念之人性预设的性恶论与性善论的争论中,施密特坚定地选择性恶论。
他认为,一方面,所有真正的政治理论均假定人性为恶,对人悲观主义的定位乃是政治理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或基本假定。
另一方面,由于政治领域最终为敌对的现实可能性所决定,因此,政治概念和政治理论就不能完全从人性论的乐观主义出发。
在选择性恶论之后,施密特向立足于性善论的政治理论进行了猛烈批判。
首先,施密特批判了无政府主义。
他认为,无政府主义之所以激进地否定国家和政府,是因为其相信人性本善。
因此性善论与取消国家和政府的主张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有前者必有后者,它们相互鼓励。
在施密特看来,无政府主义过于天真。
紧接着,施密特对自由主义进行批判,他指出,自由主义从人性本善出发,视社会为人性善的体现或者说由理性调节需要的产物,而把国家和政府归结为不值得信任的邪恶之物,它将政治局限于伦理,也即局限于批判国家的专制、限制政府的权力、保护个人的权利之上,并进而使政治服从于经济。
在施密特看来,自由主义以人权的名义抵消了主权,以自由的名义消除了民主。
在自由主义那里,没有真正的政治的风险和政治的极端状态,也没有真正的政治的概念。
自由主义从权力、法律、权利、公共事务、国家等角度界定政治的概念,导致的结果就是以行政和治理吸纳并消除政治。
但是政治是永不可消除的,也不可避免,因此声称所有的政治和权力都是恶的、因而必须加以限制和消除的学说,如果不是真正的
无知,就是有意的欺骗。
随后,施密特指出,尽管自由主义没有像无政府主义那样,激进到否定国家的程度,但是它对国家和政府的反对以及对自由的主张,这一切在具体情况下便会导致激烈地反对特定的国家及其权力,从而与无政府主义殊途同归。
在施密特看来,自由主义既不能被看做一套国家理论,也不能被看做一套基本的政治原理。
在批判了无政府主义和自由主义之后,施密特得出结论:人决不是一种没有任何问题的生物,而是一种“危险的”动态生物。
总而言之,施密特通过从国家、世界和人性角度的观察,以国家统一体、民族—国家组成的多元竞争的世界体系以及作为一种危险性的存在的人为支撑点,成功建构出政治的概念,并通过对以敌友划分为核心的政治的必要性和本质的阐释,回答了何为政治的问题,赋予政治的概念以具体内涵,从而和全书开篇提出的“国家的概念以政治的概念为前提”这一命题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