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2 课 大战的扩大与转折中图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三十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优秀教案(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69a95d8aef8941ea76e05b8.png)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
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
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
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
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
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2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a5125ce518964bcf847c5d.png)
1、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二: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和约”对其战败国的严 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 许诺的领土而耿耿于怀;另一战胜国日本对华盛顿条约对它的限 制也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 略扩张。 2、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分赃不均,德意 日法西斯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1、给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材料二 在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曾描绘说: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 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三、探究历史
请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一战的20年间,德国和日本的工业发展比较突出,经 济实力明显增长;英、法、美等国则先后出现停滞局面。1929年 和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了摆脱经 济、政治和社会危机,德、意、日法西斯统治的国家走上了国民 经济军事化的道路,在政治上也日益法西斯化,并逐渐形成美、 英、法和德、意、日两大政治军事集团。
材料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德 国。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德国社会各 阶层对政府的普遍不满趁势发展壮大。1933年希特勒上台 , 就着手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政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形成。1936年2月,日本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 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 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3、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 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法西斯势力是战争制造者。 材料四: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国家结成政 治军事同盟,即三国轴心。而此前,英、法、美等资本主 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 的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和巩固本国的既得利 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 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被迫仓促对德宣战,第 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九下第三单元(二战)教学课件
![九下第三单元(二战)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d1d234c33687e21af45a95b.png)
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 法西斯的国家美,英意识到,苏联,是他们击
败法西斯必须团结的国家,这也促进了反法西 次大失败,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破产了。 斯同盟的形成。
2 、 二 戓 规 模 的 扩 大
⑶.日军偷袭珍珠港 1940年 “大东亚 确 立 共荣圈” 计划 1940—1941年 占领印度支那
规模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因此,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 关的知识点,包括战争起止时间、重要人物、重要战役 等,仍是中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法 西 斯 势 力 的 猖 獗
背景: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
国家
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德国法西斯丏政建 立——纳粹主义 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 地形成 暴行:一党专政;思想控制; 迫害犹太人
瑞士 葡 萄 牙
挪 威 瑞 典 丹麦
芬 兰
苏
联
德 国 奥地利 意 大 利
波兰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南斯 拉夫
罗马 尼亚 保加 利亚
西班牙
希 腊
土耳其
挪 威 英 国 荷 比 法 国 法 国
瑞士 葡 萄 牙
芬 兰 瑞 典 苏 联
丹麦
德 国
波兰 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匈牙利 意 大 利 南斯 南斯 拉夫 拉夫 希 希 腊 腊
1.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
日的法西斯暴行。
2.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 响。 3.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4.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5.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九下历史2课知识点总结
![九下历史2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10ca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7.png)
九下历史2课知识点总结一、世界大战与国际关系的变迁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参战国家2. 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战争的新特点3. 战争对各个国家的经济产业、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活的影响4. 塞缪尔·伯特、伍德罗·威尔逊和凡勃仑会议的重要作用5. 《凡尔赛和约》和《圣日耳曼和约》的签订6. 德国的国内政治混乱与战胜国的对德政策7. 国际关系的变迁二、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国际关系的动荡1.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国际政治形势2. 经济危机的爆发及其对世界各国的影响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端及社会时代的新变化4.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和各国的政治态度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1.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与影响力2. 俄国的国际关系调整和国内的政治变革3. 俄国内战的爆发和结果4. 圣皮特堡变成了叶卡捷琳娜堡5. 《关于国际谈判的建议书》6. 苏联的国际政策7. 苏联的反法西斯同盟和反对华约四、西方国家的崛起与发展1. 世界大战的爆发对英法的影响2. 美国新兴的世界强国3. 欧洲国家的联盟和军备的消耗4. 东西欧国家关于《共同国家和军队和使用物贸易法案》五、非洲与亚洲的独立1. 二战后的非洲与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2. 非洲与亚洲成为殖民独立的局面3. 非洲与亚洲国家的独立建设与团结4. 非洲与亚洲国家的社会主义和民主制度六、世界格局的变化与国际关系的调整1. 欧洲国家的兵工业的消耗和消耗品的制造量2. 欧洲的联盟与盟国和华约的冲突与势力3. 国际范围内的进步与休克4. 国际的大势和政治动态以上是九下历史2的知识点总结,全书以世界战争、国际关系、经济与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变革为主线,通过对各大洲的发展历程和各国的政治变革等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呈现出了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全球历史格局。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 2 课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图版习题精选六十七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 2 课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图版习题精选六十七](https://img.taocdn.com/s3/m/310cc8a7ee06eff9aff8075f.png)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2 课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图版习题精选六十七第1题【单选题】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署到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B、冷战已经结束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D、国际恐怖主义横行【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当今世界上美国独占鳌头,日本持续发展,欧洲一体化加快,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俄罗斯致力于重振雄风…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B、两极格局形成C、世界向多极化发展D、“一超多强”初步形成【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人只得到蛋糕屑。
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恐怖主义猖獗B、环境污染严重C、贫富差距悬殊D、毒品走私泛滥【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2013年上半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如果1993年欧洲联盟也有一个“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A、美元B、英磅C、欧元D、法朗【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一个法国明星和他的尼日利亚女友到中国香港来旅游,他们一路被骑着日本摩托车的记者们跟踪。
他们驾驶的是装配荷兰引擎的德国车,吃的是澳洲的龙虾,喝的是苏格兰威士忌。
这些消息是一个意大利人传出来的,使用的是美国人比尔?盖茨的技术……。
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中的哪一特点?( )A、政治多极化B、文化多元化C、欧洲一体化D、经济全球化【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近年来美国以“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等为名, 把大量先进武器布署到亚太地区,将军舰派到我国南海进行挑衅, 并以各种名目公开无端指责中国。
美国的这些行为说明( )A、霸权主义依然存在B、冷战已经结束C、单极世界已经形成D、恐怖主义横行【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5dad17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6.png)
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学科,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对过去有一个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从而对现在和未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是对该课的一些主要知识点的介绍。
1.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毁灭性的战争之一,它主要发生在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
战争的起因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国、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
最终,在盟军的联合作战下,轴心国被击败。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通过纽伦堡审判起诉了许多罪犯,纳粹党被禁止。
同时,战后出现了冷战,世界被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此外,许多国家获得了独立,以前的殖民地主义得到了抵制。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一个反法西斯的国家也承受了重大的战争损失。
中国军民在对日本侵略者的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战后,中国获得了联合国的席位,并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4. 中苏关系的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对中国进行了大力支持。
然而,随着苏联对中国的干涉加剧,中苏关系逐渐紧张。
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初,中苏关系达到了冰点,两国分道扬镳。
5.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业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运动。
这些变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6. 历史文化名城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还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西安、南京等。
这些城市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总结:九年级历史下册2课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关系的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历史文化名城等内容的学习。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62257115a8102d276a22f63.png)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
版)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
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点击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
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点击阅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就到这儿了,体会每篇文章的不同,摘取自己想要的,友情提醒,理解最重要哦!!!历史知识点帮助大家轻松愉快地总结功课~。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7c3a0763172ded630a1cb683.png)
14、影响:巨大灾难;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
15、启示: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
16、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1939年8月31日晚,一支身穿 波兰陆军军服的德国党卫队,冒充波 军“袭击”和“占领”了邻近波兰边 境的一个德国城市的电台,并在该电 台用波兰语辱骂德国。接着,德国电 台宣称“德遭受波兰的突然攻击”。 德军以此为借口,在1939年9月1日 清晨,在大批飞机、坦克配合下,对 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
挪威
丹麦
荷 兰
波兰
1940年6月5日,德军向法国腹地进攻, 10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14日德军占领巴黎, 17日法国贝当政府宣布停止战斗,21日—22 日,法德举行停战谈判。
根据德方指定,谈判地点设在曾于1918年 11月11日斐迪南·福煦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 签署一战停战协定的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雷 道车站的福煦车厢。 6月22日下午6时50分,法国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此后,福煦车厢作为战利品被德运到柏林。后在美英盟军轰炸柏 林时炸毁。
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
7、意大利投降:1943年,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8、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9、重要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会议
在英、法宣而不战的形势下,德国在7个月内做好西进准 备。1940年春夏之交,德军开始在西线大举进攻。4月9日, 德军仅4小时就占领丹麦、当晚占领挪威。实则,攻占北欧只 是西进的序曲,但对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 地位。
九年级历史下册目录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目录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20db8dba0d4a7303763a4c.png)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2课俄国的改革
第3课美国内战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单元测评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测评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三单元测评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四单元测评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冷战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第19课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第五单元测评
第六单元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第20课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第22课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第23课活动课:时事溯源(略) 第六单元测评。
九年级历史下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简明课件
![九年级历史下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简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468b380b4c2e3f57276362.png)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共同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相隔25年) (根本) 39.9-1945.9)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共同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相隔25年) (根本) 发展不平衡 第6课 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背 记 口 诀 割让捷克慕尼黑, 德国攻苏也突袭。 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十六国同对敌。
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0 日本抛出“大东亚共容圈”计划,侵略东 南亚。 1941.12.7 日军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太 平洋战争爆发, (代号“虎 虎 虎”) 二战进一步扩大。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当时还没有成立联合国)
目的: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德意日法西斯 根本原因: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矛盾激化 时间:1942.1 签署国: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地点:华盛顿 影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使战争 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决定 性因素之一。
友 情 提 示
二战初期,德国法西斯处于战略进攻地位的原因: (P037.问题讨论与之有相同的一些要点) ①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②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主要原因)。 ③一些小国国力太弱或存在依赖心理。
德国进攻苏联
1941.6.22 德军分三路突袭苏联(代号“巴巴 罗萨”计划)。苏联卫国战争(苏德战争)开始, 二战扩大,转变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1941.9-1942年春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了 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类似中国平型关大捷意义) ★在东方的中国:1931年、1937年 最早开辟大规 模反法西斯战场
P037.温故知新
列举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答: ①1939.9 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 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②1941.6 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二战”扩大。 ③1941.12 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学案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1b04355ef524ccbff0218411.png)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中考考点】【巩固练习】一、选择题“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1.力.”英国这一主张在下列哪次会议中得以体现巴黎和会 A. B.慕尼黑会议C.雅尔塔会议华盛顿会议D.巴黎和会和2.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 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促进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形成B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C D.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3.”这段话中的“我们”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成为受害者,是因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A. B.侵略政策C.法西斯政策 D.不结盟政策4.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的发展进程...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A. B.展.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D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REMEMBER 5.画面上有点明主题的文字“.右图,硝烟中飘扬着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这张海报提醒美国人民不要日!l2”DEC.7th!,意思是“记住月 7忘记的历史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A. B.德国突袭波兰 D. C.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第二次世6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是.德军突袭苏联.德军攻占巴黎 A B D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日军偷袭珍珠港 C.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7.1941 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②德国突袭苏联①德国闪击波兰④诺曼底登陆③日本偷袭珍珠港导学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1944年6月,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两面夹击之中的战役是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C.阿拉曼战役 D.中途岛海战你认为不会在以下模拟场景,.是一部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题材的影片.电影《兵临城下》9 影片中出现的是 B A.德、苏两军对峙.苏军得到美英军队支援 C.德军侵入斯大林格勒市区 D.苏联红军最终取得战役胜利 10.按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斯大林格勒战役③德国进攻波兰①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②攻克柏林战役.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①③②④ A B.②④③① C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11.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A. 1916年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B.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 中、苏、美、英等26,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12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联合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雅尔塔会议 C.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 A“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13. ”加对日战争:……(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载有上述内容的协定出自 D .波茨坦会议.德黑兰会议A.开罗会议 B C.雅尔塔会议历史上决定对德国进行军.年14.199010月3日,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合并,德国重新统一事占领的国际会议是 B. D. 雅尔塔会议巴黎和会 C. 慕尼黑会议A. 华盛顿会议最能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事件是15. 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诺曼底登陆A. 日本偷袭珍珠港 D.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二、非选择题 .反对战争,共建和谐世界是人类的共同心愿阅读下列材料:16.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材料一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 . 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日……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昨天,19417月年12材料二.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合众国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罗斯福在美国国会上的演讲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当今世界,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材料三1999.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发动了科索沃战争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 请回答:导学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1)材料一中“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依据材料一指出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巨大灾难?(2)材料二中“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的进攻”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有何重大影响?(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你就维护世界和平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地图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直观化,加深对事件的理解和掌握.仔细观察《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示意图》,完成下列内容.(如需填国家,请将........图中代表国家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上)................世纪初,欧洲逐渐形成了两2019世纪末其中最早结盟的国家是图中的大军事集团.结盟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图中,和②①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国家是图的③ .两、 E 中的④,它分别与图中的⑤.国签订了军事协约这些军事同盟的形成对世界造成的后果 . 是日,法月1218年2月21日到)从(21916德国出动了飞艇、飞机,首次德双方先后投入兵力近百万,展开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战.德国工兵在法国阵地下面挖洞,····一时间,.凡尔登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使用了毒气弹密集的高爆炮弹,把人体、装备爆炸了威力很大的爆破地雷,炸成了许多有十层楼深的坑.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没有.在凡尔登,战役进行得极为惨烈和瓦砾像谷壳那样飞掷到天空.导学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遭到炮弹袭击的土地,人马尸体随处可见,双方共伤亡70多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段材料反映了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可概括为战役持续的时间长、对城市的破坏力大、、 .(3)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请回答:①促使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建立的标志是什么?②列举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后,盟国在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联合作战的事例各一例.(1)写出你学习两次世界大战历史后的感悟.导学案------教学资料.百度文库:教学资料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5:BCACA 6—10:CBBBC 11—15:DDCDC二、非选择题16.(1)第一次世界大战灾难:造成了巨大的物质、文明损失和人员伤亡,也给各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精神损伤.同时由于对德惩罚太重,煽起了民族仇恨和复仇情绪,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2)日本偷袭珍珠港,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3)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民族矛盾与领土纠纷、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新的一轮军备竞赛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第三,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四,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五,谋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六,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可以任选其中一点)17. (1)①-A、②-B、③-E、④-D、⑤-F,⑥世界局势日益紧张(或战争一触即发,意思相近即可)(2)⑦人员伤亡惨重,⑧新式武器应用的杀伤力大.(3)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②诺曼底登陆(或第二战场开辟)、苏联对日宣战(或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反对战争、珍爱和平;以史为鉴,不要忘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加强合作交流,(4. 同发展,等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谋求共导学案------教学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d3fc5a79563c1ec5da71bd.png)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1.慕尼黑会议背景:德国吞并奥地利,侵略野心膨胀,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参与国:1938年9月,德、意、英、法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内容: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为慕尼黑阴谋。
绥靖政策含义(或实质):英法等西方大国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的。
会议的影响: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绥靖政策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反法西斯力量,最终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的爆发和扩大二战开始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也最先尝到了苦果,1940年四五月德军进攻英法,法国战败投降,英国首相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坚决抵抗。
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在斯大林领导下,苏联人民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时间:1942年1月1日国家: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内容: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26国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影响: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促进二战胜利。
2.开罗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3年11月国家:中、美、英地点:开罗内容: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所窃据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3.雅尔塔会议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时间:1945年2月人物: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内容:①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共5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课件 (共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009a7cf5335a8102d2204c.png)
欧洲西线
二、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1.二战全面爆发
时间: 1939年9月1日发
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 一种战术,一般在凌晨进行,不宣而战是它最大 的特点,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 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 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 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 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 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 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 就会立即崩溃!
突击 波兰
怪为 战什 争么 ”会 ?出 现 “ 奇
波兰为什么会很快就灭亡?
波兰两周亡国:3.苏联:为构筑维护自身安全的“东 原因有三 方战线”,派兵占领波兰东部。
2.军事落后:波兰用落后的骑兵对 抗德国坦克
1.英法:“静坐 战争”
2.德军进攻西欧(1940年)
初期:1940年德军占领西欧和北欧 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5-6)
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国联提出谴责,但没有实际的制裁。 1936年,希特勒开进莱茵不设防区,国联无任 何行动。 1937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未制裁。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国联未制裁。
1938年3月德国吞 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 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不久,德国吞并捷克斯洛 伐克.
1、含义:英、法、等西方大国采取以牺牲弱小 国家的利益,纵容法西斯、企图祸水东引(苏 联)来维护其根本利益的帝国主义政策 2、影响:这一事件把绥靖政策推到顶峰,它带 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 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考知识要点(1—11课)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考知识要点(1—11课)](https://img.taocdn.com/s3/m/f994bf07e87101f69e3195d4.png)
(3)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
实施时间:1921年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时间:1936年新宪法制定。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特点(本质):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第5课
法西斯力量的猖獗
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
国会纵火案:制造者:希特勒(纳粹党)。
打击对象:德国共产党。
反犹暴行的表现:
1、剥夺犹太人的德国公民身份。
2、犹太人不得参军。
3、犹太人不得经商,不许担任公职,不能从事教师职业,限制从事自由职业。
(3)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日本的经济发展的原因:
(1)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2)20世纪50年代,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
(3)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4)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5)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改革
后果: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活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活动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ef4d5bec3a87c24128c4c5.png)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活动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社会遭遇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
它是由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战争,也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世界范围的战争,前后有61各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战争范围遍及亚洲、非洲、欧洲及大洋洲。
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出乎侵略者的意料,不是法西斯侵略者的胜利,而是人民的胜利。
活动主题模拟战地采访,了解和把握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
理解人民胜利的必然原因。
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扮演的小记者对对第二次大战的战地采访,使我们深刻的了解这场战争人民必胜、法西斯势力必败的历史原因。
2.通过记者对一些参加过二战的老战士的采访,使我们懂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关键在于各国人民在战争中相互支持,浴血奋战,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邪恶势力。
3.通过自己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文明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创新意识。
活动资源历史教材、历史著作、历史资料片、个人回忆录、网上资源活动建议1.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各推选两名同学。
将推选出的八名同学中的四名同学作为记者,四名作为老战士。
余下的同学也编成小组,根据需要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要求人人参与。
2.采访的顺序可按照大战的爆发、扩大、大战的转折和大战的结束几个步奏进行采访。
3.教师和同学共同协作,拟出采访中所要提出的问题、回答的内容等。
注意所提问题一定要依据当时的历史情境。
被采访的同学也要结合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设想进行准备,回答时也要注意反映时代感。
4.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参加者给予符合实际的讲评,进行优秀者的评选,以便今后活动的开展。
例如:评选最佳战地记者、最佳采访问题的设计、最佳被访问者等。
活动的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看一场反映二战的电影。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1 / 1。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d7b22ec1c708a1294a44ae.png)
2019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全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
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1)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2。
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4。
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
意义:(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
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
改革时间:18世纪4.领导人:彼得一世5.内容:(1)政治:①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②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③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2)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2 课 大战的扩大与转折复习特训第十三篇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 2 课 大战的扩大与转折复习特训第十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2262d47f78a6529657d532c.png)
2019-2020学年度中图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 课大战的扩大与转折复习特训第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解决战后重大问题而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C、开罗会议D、波茨坦会议【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战役的历史作用是(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宣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C、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出卖别国利益换来自己短暂的“和平”的事件是( )A、慕尼黑会议B、国会纵火案C、华盛顿会议D、珍珠港事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对美洲的征服拉开了序幕B、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C、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开始扩大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A、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实施B、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C、德国突袭英伦三岛,狂轰滥炸D、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解析】:第7题【单选题】“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波茨坦公告》【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边漫画是对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形象描述( )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答案】:【解析】:第9题【判断题】将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诺曼底成功登陆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出卖别国利益换来自己短暂的“和平”的事件是( )
A、慕尼黑会议
B、国会纵火案
C、华盛顿会议
D、珍珠港事件
【答案】:
【解析】: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正确
B、错误
史实:罗斯福称“产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有深远意义的立法。”美国的工业产值1935年比1933年几乎翻了一番。
推论:罗斯福新政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政府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彻底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A、正确
B、错误
史实:美国实行“新政”期间,通过一项法令,规定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答案】:
【解析】:
举出二战中两大对立的军事组织名称。
【答案】:
【解析】: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
【解析】: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对美洲的征服拉开了序幕
B、1916年月2月,德、法双方在凡尔登展开血战
C、德国突袭苏联,二战规模开始扩大
D、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精选2019-2020年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2课大战的扩大与转折中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宣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C、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
【解析】:
下边漫画是对哪一次国际会议的形象描述( )
【答案】:
【解析】:
下图是一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漫画,下列对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法推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B、世界主要反法西斯力量结成联盟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
【答案】:
【解析】:
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为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当怎样去做?
【答案】:
【解析】:
(2015.贵州省铜仁)20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什么?
""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是哪两大军事集团?
推论:科技用于战争,使战争变得更为残酷。
A、正确
B、错误
史实:雅尔塔协议同意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三个条件:维持外蒙古的现状;苏联恢复1904年日俄战争前俄国的权益,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推论:雅尔塔会议维护了中国的既得利益,有利于迅速打败日本法西斯。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推论:此举的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相对过剩。
A、正确
B、错误
史实: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
推论:当英国、苏联面临着共同的敌人时,英国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
A、正确
B、错误
史实:一位德国军事历史学家说:“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的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大象——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真正世界规模的事件是什么?
""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
二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是指什么?这一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
【答案】:
【解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哪一事件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使冷战发展到怎样的新阶段?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呈什么趋势?美国的“设想”反映出当今的世界还存在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答案】:
【解析】: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逐步扩大的史实。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史》
给材料一中加了下划线的观点提供一个具体的实例。
“让我们从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丘吉尔所说的教训是什么?他在这篇演说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材料二中“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联盟得以成立并能维持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一联盟在二战中所起的积极作用给我们什么启示?
——【英国】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材料二: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美国罗斯福“国耻日”演讲
材料三: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A、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
【解析】:
史实与推论:判断正误。
史实: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推论:新经济政策通过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下的经济模式可以相互借鉴,互相交融。
将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事件是慕尼黑阴谋。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今天凌晨四时,希特勒已经进攻并侵入俄国。侵入俄国只不过是入侵不列颠岛的前奏……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因此,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让我们从如此残酷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吧!在这生命尚存,力量还在之际,让我们加倍努力,合力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