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略)
二、问答题
1、答:DNA在复制时首先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分开,然后以每一条链分别做模板各自合成一条新的DNA链,这样新合成的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并非所有的DNA复制都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但双链DNA通常都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2、答:在E.coli中,共发现了3种DNA聚合酶,即DNA聚合酶Ⅰ、Ⅱ、Ⅲ。
DNA聚合酶Ⅰ是个多功能酶,具有5’--→3’聚合功能;3’--→5’外切功能以及3’--→5’外切功能。DNA聚合酶Ⅱ与DNA聚合酶Ⅰ功能相似,但没有5’--→3’外切功能。
DNA聚合酶Ⅲ与DNA聚合酶Ⅱ功能相同,但其聚合活性比DNA聚合酶Ⅰ高1000倍,是E.coliDNA复制中的最主要酶。
DNA聚合酶Ⅳ和Ⅴ是在1999年才被发现的,它涉及DNA的错误倾向修复(errorprone repair)。当DNA受到较严重损伤时, 即可诱导产生这两个酶,使修复缺乏准确性(accuracy),因而出现高突变率。其生物学意义在于高突变率虽会杀死许多细胞,但至少可以克服复制障碍, 使少数突变的细胞得以存活。
3、答:DNA的双螺旋结构中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当复制开始解链时,亲代DNA分子中一条母链的方向为5′~3′,另一条母链的方向为3′~5′。DNA聚合酶只能催化5′~3′合成方向。在以3′~5′方向的母链为模板时,复制合成出一条5′~3′方向的前导链,前导链的前进方向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一致,前导链的合成是连续进行的。而另一条母链仍以3′~5′方向作为模板,复制合成一条5′~3′方向的随从链,因此随从链会成方向是与复制叉的行进方向相反的。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先合成许多片段,即冈崎片段。最后各段再连接成为一条长链。由于前导链的合成连续进行的,而随从链的合成是不连续进行的,所以从总体上看DNA的复制是半不连续复制。
DNA复制时,在滞后链上,较短的DNA片段(大约1000-2000个核苷酸)是在分段合成引物的基础上,非连续合成的,这些不连续的DNA片段最先由日本科学家冈崎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故称为冈崎片断(Okazaki fragment)。
引发体在滞后链上沿5'→3'方向不停的移动(这是一种相对移动,也可能是滞后链模板在移动),在一定距离上反复合成RNA引物。DNA聚合酶Ⅲ从RNA引物的3,-OH 端合成冈崎片段。
4、答:DNA复制起始的体外实验表明需要6种蛋白,Dna A、Dna B、Dna C、组蛋白样蛋白(HU)回旋酶及单链结合蛋白(SSB)形成起始复合物。Dna A单体首先结合到复制起始点上4个含9 bp 的重复顺序上。然后20~40个Dna A单体结合到复制起始点形成一个核心。在Dna A蛋白的作用下位于复制起始点右侧的3个含13 bp的重复顺序开始解链形成开放复合体。Dna B/Dna C在复制起始区充当了起始的引发体(primosome)。Dna B?Dna C复合体转变为Dna B六聚物,形成复制叉。Dna B提供解旋酶(helicase)活性,使DNA解旋,可能它识别复制叉上潜在的单链结构,从13 bp的重复顺序上取代出Dna A,并开始解螺旋。Dna B在复制起始区域以很少的量(1-2六聚物)担负着催化作用。在那儿Dna B还具有激活Dna G引发酶的能力。解旋反应还需要另外两种蛋白,旋转酶(Gyrase)和SSB(单链结合蛋白)。旋转酶也就是Top Ⅱ,其作用是解
旋,即让一条链绕着另一条链旋转。若没有这步反应,解开双链就会产生DNA的扭曲。SSB可使已形成的单链处于稳定状态。
拓扑异构酶Ⅰ(Topo Ⅰ),将环状双链DNA的一条链切开一个口,切口处链的末端绕螺旋轴按照松弛超螺旋的方向转动,然后再将切口封起。拓扑酶I松弛超螺旋不需ATP参与。
拓扑异构酶Ⅱ(Topo Ⅱ),它的作用特点是切开环状双链DNA的两条链,分子中的断端经切口穿过而旋转,然后封闭切口。Topo Ⅱ在ATP参与下,将DNA分子从松弛状态转变为负超螺旋,为DNA分子解链后进行复制及转录作好准备。
5、答: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因子由30多种,他们在复制叉上形成离散的复合物,彼此配合,进行高度精确的复制,这种结构称为复制体。
复制体的主要成分有,Dna A、Dna B、Dna C、组蛋白样蛋白(HU)回旋酶、单链结合蛋白(SSB)、引物合成酶、RNA聚合酶、DNA旋转酶,Dam甲基化酶以及DNA聚合酶等。复制体在DNA 复制叉上进行的基本活动包括:双链的解开,RNA引物的合成,DNA链的延长,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断,切除和修复尿嘧啶和错配碱基。
6、答:DNA的复制过程包括复制的起始、延伸和终止三个阶段。
(1)复制的起始
引发:当DNA的双螺旋解开后,合成RNA引物。
引发体沿着模板链5’→3’方向移动(与冈崎片段合成的方向正好相反,而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同),移到一定位置上即可引发RNA引物的合成。
(2)DNA链的延伸
前导链只需要一个RNA引物,后随链的每一个冈崎片段都需要一个RNA引物,链的延长反应由DNA pol.Ⅲ催化。
复制体沿着复制叉方向前进合成DNA。
DNA polⅠ的5,→3,外切活力,切除RNA引物。
DNApolⅠ的5,→3,合成活性补齐缺口。
DNA ligase,动物、真核由ATP供能,原核由NAD供能。
(3)DNA合成的终止
环状DNA、线性DNA,复制叉相遇即终止。
DNA复制的调控主要是起始阶段的调控。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调控与其生长环境有关,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调控与细胞周期蛋白等多种蛋白质因子有关,机制十分复杂,但复制起始点必须全甲基化后复制才能发生。
7、答:真核生物DNA聚合酶有α、β、γ、δ等五种。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是在DNA聚合酶α与DNA聚合酶δ互相配合下催化进行的,还有一些酶及蛋白质因子参与反应。DNA Polα与引发酶共同起引发作用,然后由DNA Polδ催化前导链及随从链的合成。在链的延长中,有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参与,保障连续性DNA Pol 的性质与DNA Polδ有相似之处,在有些情况下,它可代替DNA Polδ起作用,例如在DNA损伤时,催化修复合成。DNA Polγ是线粒体中DNA复制酶。
DNA Polδ5′→3′外切酶活性可能在切除引物RNA中有作用。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主要功能见下表(略)
8、答:真核生物线形染色体的末端具有一种特殊的结构,称为端区或端粒。端区结构中有核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