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地震
地震名词谜材 -回复
地震名词谜材-回复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的地壳发生断裂或移动时所产生的振动。
地震是地球上最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本文将以地震名词为主题,逐步回答相关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地震的本质和影响。
1. 什么是震源?震源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地点,通常位于地壳深处的地球内部。
地震波在震源处产生,并向周围传播。
震源通常位于地球的构造板块交界处,因为这些区域存在着巨大的应力积累,一旦积累的应力超过地壳的强度限制,就会导致地壳发生断裂或移动,形成地震。
2. 什么是震源深度?震源深度是指地震发生的具体深度,通常以震中为参照。
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的浅部,深度通常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发生在地壳和上地幔之间的介质中,深度通常在70-300千米之间;而深源地震则发生在上地幔中,深度超过300千米。
不同震源深度的地震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和传播规律也有所不同。
3. 什么是震中和地震震级?震中是指地震发生的地点,通常以经度和纬度来描述。
震中是地震波开始发生的地点,也是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
地震震级是对地震能量大小的衡量,是用来表示地震强度的物理量。
常用的地震震级有里氏震级、莫霍面震级和体波震级等。
里氏震级是以地震波的总能量为基础,通过测量震源处的地震波振幅来计算。
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是地震过程中传播的机械波,是由地震能量产生的振动。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种类型。
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它们是从震源沿着地壳内部向外传播的波动。
面波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它们主要沿地壳表面传播,造成地震灾害的大部分破坏。
5. 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程度和人们感受到的强度。
地震烈度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从I到XII级,级数越高表示破坏越严重。
地震烈度与地震震级不同,震级是对地震能量的测量,而烈度是对地震影响的评价。
6. 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监测数据,预先发出警报,以便人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地震。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防灾减灾知识问答防灾减灾知识问答自然灾害是不可预测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减少灾害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防灾减灾方面的常见问题及答案。
1.什么是地震?如何减少地震灾害?地震是地球表层在断层处发生的震动。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当地震发生时,立即躲到桌子下面或者其他稳定的物体下,远离窗户,避免站在门口,防止被门碰到。
当地震停止时,走出建筑物并尽快撤离到安全地点。
2.怎样预防水灾?预防水灾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避免建筑物被淹。
如果你住在容易受到水灾影响的地方,可以考虑购买洪水保险来保护自己。
另外,安装水泵和排水系统也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水流能够流向排水沟或排水池,并不会对房屋造成影响。
3.如何预防火灾?要预防火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勿在室内吸烟、勿使用易燃材料制造火灾或使用明火、不要让烧水的壶或其他家用电器空转、保持厨房干净、定期检查电线和电器设备、保持轻涂轻抹等。
4.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公共场所怎么办?如果地震发生时,你在公共场所,应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躲藏。
避免坐在高桌子、书架或其他可能掉下来的物体下面。
如果有桌子或其他稳定的物体,可以躲在它们下面,用手保护头部和颈部。
如果在露天地带,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
5.如何处理自然灾害引发的紧急情况?处理自然灾害引发的紧急情况需要拥有一些基本的生存和应对技能。
如果你被困在被淹水的房屋中,要保持镇静,并寻找最接近的安全区域。
如果你受伤,要及时处理伤口。
如果水资源断绝,要做好储水的准备。
如果您需要搬离家,记得收集一些必需品并及时离开,以确保自己安全。
防灾减灾知识对于降低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重要。
现在,笔者已经通过问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答案。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学习,为自己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好准备。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前兆,地震形成原因
根据蠕动与地震大小关系的资料表明:蠕动占长期活动的50%以上的地段,最大地震只能为5级,而蠕动占长期活动的10%以下的地段,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
3.粘滑说
在地下较深的部位,断层两侧的岩石若要滑动必须克服强大的摩擦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两盘岩石好像互相粘在一起,谁也动弹不了。但当应力积累到等于或大于摩擦力时,两盘岩石便发生突然滑动。通过突然滑动,能量释放出来,两盘又粘结不动,直到能量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下一次突然滑动。实验证明,物体在高压下的破坏形式,是沿着断裂面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断面发生断续的急跳滑动现象,经过多次应力降落,把积累的应变能释放出来,这种说法就叫粘滑说。
(一)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这个问题是地震预报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目前仍在继续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由于物质不断运动,经常产生一种互相挤压和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即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当这种能一旦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就会使岩石在一刹那间发生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是指地球表面发生快速震动的一种现象。
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形成了地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
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大,极具破坏性。
地震的发生常导致桥梁断落、房屋坍塌、水坝开裂,严重的更会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还会致使一些次生灾害的发生,如滑坡、泥石流、海啸等。
《地震常识》
地震常识1.什么是地震?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逐渐积累了能量,在某些脆弱部位,岩层就容易突然破裂,引起断裂、错动,于是就发生了地震。
2.名词解释:震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震中: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地方;震源深度: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震中距: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的距离;极震区:震后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3.什么是震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地震按震级大小的分类情况: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
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4.什么是地震烈度?它和震级有什么不同?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
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震级和地震烈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震级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是表示地震大小的度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烈度表示地面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则各地不同,但震中烈度只有一个。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越高。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
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等因素有关。
5.地震分哪几类?哪类地震对人类的危害最大?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房摇地动。
一般土木工程考虑的地震是什么
一般土木工程考虑的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地球的表面产生的震动,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构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带来重要影响。
土木工程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地震对结构物的影响,从而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地震的特点地震是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导致地表产生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主要特点包括:•震源:地震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就是地震的发生中心,能量释放的位置。
•震源深度:地震发生的深度也会对地震的影响产生很大的不同。
•震级:用来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一个指标,通常使用里氏震级或矩震级来表示。
•震中:地震波传播到地面上的最初震动位置,位于地震震中区域的中心。
•震后地表运动:地震发生后,地面会产生剧烈震动,包括横向和纵向的运动。
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地震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破坏:地震产生的强烈震动可能导致土木结构的破坏,如倒塌、断裂等,严重威胁人员和财产安全。
2.地基沉陷:地震震动会引起土壤液化,造成地基沉陷,使建筑物失稳。
3.振动效应: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会对结构物产生共振效应,加剧结构破坏。
4.建筑物位移: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的位移,影响结构物的整体稳定性。
5.结构材料疲劳:地震频繁发生会导致结构材料疲劳,减少结构寿命。
土木工程中考虑的地震因素在设计和建设土木工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地震因素来确保结构物的安全:1.设计基础:结构物的基础设计应考虑地震引起的地基沉陷和液化风险,采取合适的抗震基础设计措施。
2.结构抗震性能:结构物的设计应考虑地震荷载,采取适当的抗震结构形式和材料,提高结构物的抗震性能。
3.结构设计规范:遵循地震设计规范,合理计算地震荷载,确保结构物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破坏。
4.结构连接:结构物各部分的连接应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刚度,减小结构体系变形和破坏。
5.监测系统:建立地震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地震活动,为土木工程提供准确的地震信息。
结语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土木工程的安全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1
金钟三中2014年开学典礼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俗称地动。
它像平常的刮风下雨一样,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
当地壳的应力应变在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就会引起震源及其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我国地总之,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烦躁、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
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两三天,以震前一天反应居多,震中区最为集中。
一般来说,地震的震级越大,越接近临震,动物异常的种类及数量就越多,反应程度也就越强烈。
其发震时间为: (1)牛、马、羊、猪震前几小时至一天。
(2)老鼠?震前一至五天,甚至半个月。
(3)鸡?震前一至两天。
(4)狗?震前半小时至两天。
(5)蛇?震前二至三天,冬眠早出洞。
(6)鸽子?震前几小时甚至一天。
(7)鱼类?震前几小时至十天。
四、震前植物异常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表现为在冬季果树开花、重果,竹子开花,竹笋发芽,树干裂缝,提前发芽长叶。
在夏季,如成熟南瓜重新开花,含羞草、榕花树叶子开合时间反常等。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
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防震减灾宣传带,火球,片状光,带状光,柱状光,球状光,星殒如雨,大风大雨,灰尘遮天蔽日,怪风大作,阴雨连绵,雷电不止,冰雹大雪,变化骤然,闷热燥热、气温异常、气温严寒、气压突降、黑气如雾、月色尘晦,灰尘满天,雾气腾腾,地裂气升,臭气难闻等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异常现象一般在震前几秒钟、几分钟至几天多为出现。
地震科普知识讲座PPT课件
❖
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能记录到,真可以说是“震撼全球”了。那它到底
有多大的能量呢?
❖
一个微小的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是很小的,但震级每差一级,能量的大小大体上
相差30倍。一个8.5级的地震通过地震波释放出来的能量有多大呢?如果把它换算成电能,相当于
一个120万千瓦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为122.5万千瓦)工作近10年的发电总量。试验还证明,在
❖ 4、地震三要素包括哪些?
❖ 发震时间(地震发生的时间)、发震地点(地震发生的位置)、地震震级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一种量度。震级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 )。
地震震级与烈度
❖ 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地震大小的量度。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
❖ 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震级在3.0—4.5级之间,人能感觉到的地震为有感地震。震级大于 4.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中强地震。震级大于6.0级的地震为强震,其中又把震级小于8.0级的地震 称为强烈破坏性地震,大于8.0级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目前记录到的最大震级是8.9级。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 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 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 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 分发生在地壳中。
❖
❖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 地球表面的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但板块为什 么会运动,则是一个尚在探索研究的课题。尽管其 运动的原动力尚没有一个统一看法,各种学说也很 多,但板块在不断地运动,是可以观测出来的,是 无疑的。由于板块的运动,使板块不同部位的岩层 受到了挤压、拉伸、旋扭等各种力的作用,在那些 构造比较脆弱的处所,承受不了各种力的作用时, 岩层就会突然发生破裂、错动,同时激发出一种向 四周传播出去的地震波,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引起 地面振动,这就是地震。这类地震称为构造地震。
地震安全教育知识内容
●04
第4章 地震应急救援
地震后的应急救援
地震发生后,各类救援队伍必须迅速组织起来,展开 救援行动。物资调度是保障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确保各类物资及时送达灾区。伤员救治是救援工作中 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做好伤员的紧急救护和转运工作。
社会救援与自救
01
03
灾后心理疏导
心理治疗师提供心理援助
02
地震知识普及 地震应急演练
建立应急预案
制定地震防护标准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设立地震应急小组
定期开展防震演练 提高师生地震应对能力
加强平时演练
进行地震逃生演习 学校地震防护意识提升
社区地震防范意识提高
社区应加强地震防范宣传教育,提升居 民的地震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开 展地震知识宣传、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 练等活动,增强社区的整体抗震能力。
02
地震救援效率提高
应急救援行动的效率提升
04
抗震设施改进
新型抗震建筑设施的优化和改良
●07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地震安全教育的意义
地震安全教育的意义在于降低灾害风险, 提高社会公众应对灾害的能力,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更好 地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学会正确的防 护和逃生知识,从而避免灾害发生时的 伤害。
04
地震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方法
01 地震预测技术
研究预测地震发生的方法
02 地震防护建筑设计
设计抗震建筑的最新技术
03 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
研究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地震科技应用示范
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响应地震事件的指挥控 制中心 协调救援行动的指挥部
抗震建筑示范工程
什么是地震
1、什么是地震?答: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急剧破裂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2、什么是地震烈度?答:是指地震时地面某一地点受到的地震影响或破坏程度。
3、有文字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是哪一次?答:我省华县1556年8¼级地震。
(死亡83万人)4、什么是地震的三要素?答: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
5、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特点是什么?答: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
6、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哪两条?答: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7、正在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学生如何避震?答: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平房或一楼可迅速撤离到户外)。
8、地震时引发火灾,正确的逃生方法是什么?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而逃。
9、避震时应采取哪种姿式?答: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10、地震时被压埋人员首先应该保护好什么的部位?答:头部和胸部。
11、遇到破坏性地震时,路上的行人可以躲在高墙或立交桥下吗?答:不可以。
12、在家里遇到地震时应采取怎样避震措施?答:躲在坚固的桌椅下或开间较小的厨房或卫生间。
1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于何时通过?答:2008年12月27日通过。
14、我国《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多长时间?答: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延长10日。
15、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在每年哪一天?答: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三。
16、按照我国《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地震预报一般应由谁来发布?答:由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
17、我国政府确定每年5月12日为什么日?答:防灾减灾日。
18、根据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地震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哪些活动?答:爆破、采矿、采石、钻井、抽水等。
19、地震时,在室内的人可以躲在窗户下吗?答:不可以。
20、震后救人时对处于黑暗窒息、饥渴状态下埋压过久的人,正确的护理方法是什么?答:救出时应蒙上眼睛,慢慢进食21、震后被埋压人员采取的正确求生方法是什么?答: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22、地震依据成因可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种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地震是哪种地震?答:构造地震。
地震局招聘考试题
地震局招聘考试题一、简答题(共10题,每题10分,共计100分)1. 解释什么是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因释放能量而产生的震动现象,通常由地壳中断层的断裂引起。
2. 地震的震级与震源深度有何关系?一般来说,震源深度越浅,所引发的地震能量越大,其震级也会相对较大。
3. 请解释地震烈度是如何确定的?地震烈度是通过对灾区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进行观测和调查,结合对建筑、设施、环境等因素的评估,采用烈度等级制度进行确定的。
4. 什么是地震预警系统?它的作用是什么?地震预警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地震波传播速度,提前发现地震并发出警报的系统。
其作用是为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区域提供时间,以便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
5. 遇到地震时应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遇到地震时,应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难地点,如桌子下、墙角、门洞等,并保护头部,避免悬挂物品或危险物品造成伤害。
切勿使用电梯,要注意防止逃生时发生的次生灾害。
6. 地震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地震的主要危害包括房屋和建筑物的倒塌、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毁坏、触发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引发火灾和爆炸等。
7. 请解释地震留守制度是什么?地震留守制度是在地震发生后,为了保障公众安全,有关部门组织留守人员在灾害现场和附近区域提供救援、物资分发和组织疏散等服务的制度。
8. 地震局的职责是什么?地震局的职责包括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测,地震科学研究,地震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等。
9. 请简述地震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地震应急预案是在地震发生时组织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文件,它明确了各级部门和个人应该采取的措施,提供了应对地震和减轻灾害影响的具体操作步骤,对于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0. 地震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地震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公众的地震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二、综合题(共1题,总分100分)请以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为背景,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撰写一份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方案(不少于800字)。
1、地震是什么
地震是什么?洪汉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实质上是破裂沿着断层以接近剪切波的速度传播的一种弹性动力学现象。
构造大地震不仅是岩石的破裂,也不仅仅是断层的失稳,更主要的是一系列错动相继发生的集体行为。
它不仅要克服岩石的强度,还要突破摩擦滑动的稳定性,而且还是一种确定而无序的复杂现象,需要有足够的能量支撑。
地震预报的前提是了解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或者说地震的成因,通俗地说就是知道地震是什么。
地震的成因,最早是里德的弹性回跳理论,发现地震是弹性应变能的积累与释放过程。
地震发生过程的概念最早来自里德(1906)为了解释旧金山大地震的观测资料而提出了地震旋回(earthquake cycle )的弹性回跳理论。
认为造成地震的力不在震源附近,而是来自非常远的地方,在几百-几千年的周期内这些远场力导致了弹性能的积累。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实质上是破裂沿着断层以接近剪切波的速度传播的一种弹性动力学现象。
一、地震是地壳岩石的破裂破裂时发生在比较完整的岩石中的失稳破坏,岩石的破裂必须克服岩石的破坏强度,其破裂准则是由库仑准则给出的。
1、岩石加载与破裂地震最直观的是地壳岩石的破裂,根据岩石力学实验中的破裂过程,地震孕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线弹性阶段,非弹性变形阶段,以及临失稳阶段。
首先是线性弹性变形段(低围压时,也包括压密阶段 ) 。
在到达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 C 点之后, 岩石进人非线性变形段,主要发生微裂隙增多、增大,导致岩石扩容,继而发生裂隙闭合与物性恢复;随着应力水平的增高,岩石的微破裂数量也增加,我们也可以观测到大地震前小震活动增强的现象。
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
图1 典型的岩石加载变形的应力应变曲线在达到峰值强度(peakstrength )D 后,进入临失稳阶段,包括宏观剪破裂延展, 可能有岩桥 破坏,最终破裂贯通(E ),造成整体失稳破坏。
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多少次
全世界每年发⽣地震约50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约多少次什么是地震?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
2.地球上⼀年⼤约发⽣多少次地震?地球上每天都在发⽣地震,⼀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年有⼗⼏次。
3.按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哪⼏种类型?(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
这类地震发⽣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破坏⼒也最⼤。
(2)⽕⼭地震:由于⽕⼭作⽤,岩浆活动、⽓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
⽕⼭地震⼀般影响范围较⼩,发⽣的次数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
(3)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
例如,当地下溶洞⽀撑不住顶部的重量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
这类地震更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
(4)诱发地震:地下核爆炸、⽔库蓄⽔、油⽥抽⽔和注⽔、矿⼭开采等活动引起的地震。
4.构造地震可分为哪⼏种类型?(1)孤⽴型地震:没有前震,余震⼩⽽少,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悬殊,地震能量基本上是能过主震⼀次性释放的。
(2)主震----余震型地震:⼀个地震序列中,最⼤的地震特别突出,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能量的90%以上。
这个最⼤的地震叫主震,其他较⼩的地震中,发⽣在主震前的叫前震,发⽣在主震后的叫余震。
(3)双震型地震:⼀个地震活动序列中,90%以上的能量主要由发⽣时间接近、地点接近、⼤⼩接近的两次地震释放。
(4)震群型地震:⼀个地震序列的主要能量是通过多次震级相近的地震释放的,没有明显的“⽼⼤”,⼏次地震(震群)所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80%以上。
5.为什么会发⽣地震?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
从地表到地球中⼼主要可分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平均厚度约3.3公⾥。
⼤多数不地震发⽣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
伴随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的作⽤,在那些⽐较脆弱的部位,岩层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位错等变动,于是就发⽣地震,这类地震叫构造地城。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当地球内部在运动中积累的能量对地壳产生的巨大压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积累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就形成了地震。
一次强烈地震过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较小的余震。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在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
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
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
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
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什么是地震?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
3.什么是震源?答: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4.什么叫震中?什么叫震中距?答: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
震中到地面上任何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公里以内,深源地震震源深度超过300公里,震源深度在7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
6.世界上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有多深?那些地方深源地震多?答:1934年6月9日的印尼苏拉西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达720公里深源地震在环太平洋深海沟地区最多,我国东北部有深源地震、台湾以东海域有中深源地震活动。
7.根据成因可将地震分为几种?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
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三类。
人工地震有地下核爆炸引起的振动,水库蓄水引起的地震等。
【初中地理】地震的基础知识
【初中地理】地震的基础知识地震的基础知识由地理网资料整理一、地震基础知识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地震灾害?答:地震是人们通过感觉和仪器感受到的地面振动。
就像风、雨和闪电一样,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
强烈的地面振动,即强烈的地震,将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损害并成为灾害。
所有由地震引起的灾害统称为地震灾害。
2、什么是地震三要素?答:地震的时间、震中和震级被称为地震的三要素。
地震发生的时间就是地震发生的时间。
地震发生的地方称为震中,通常用经度和纬度表示。
当然,也应该注明地点的地名。
地震的震级用米表示。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稍平的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地球上每天都发生数以万计的地震。
这些地震发生在地壳和地幔的特殊部位。
我们称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为震源。
震源在地面的投影叫震中。
实际上震中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根据震源深度可分为浅层地震(H≤ 70公里),中等地震(H=70~100公里)和深度地震(H>300公里)。
4、何谓地震震级?答:一定的地震震级是地震能量的量度。
它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只与地震能量有关。
5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万吨黄色炸药(TNT)爆炸释放的能量。
震级差为1.0,能量差为30倍。
地震只有一级。
5、什么是里氏震级?答:里氏震级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在1935年提出的。
它是根据距震中一定距离处观测到的地震波的振幅和周期,并考虑地震波从震源到观测点的衰减,通过一定的公式计算震源处的地震大小。
如果震级由地震面波计算,则用MS表示;如果震级是用地震体波计算的,则用毫升表示。
在20世纪60年代,里希特是美国最著名的地震学权威。
里克特善于与新闻媒体打交道,热情地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的问题,因此里克特震级很快成为衡量地震规模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术语。
目前,世界上测得的最大震级为里氏8.9级(1960年智利地震)。
《地震》PPT课件-完美版
联 系上下 文;联 系生活 实际; 结合时 代背景 ;展开 丰富联 想。… …
师 :希望 同学们 在以后 的学习 过程中 ,继续 运用我 们总结 的这些 体会句 子的方 法去学 习课文 ,一定 会有更 多的收 获。
日 积月累
过 渡:鲁 迅先生 的文章 无疑是 人类文 化宝库 中的一 笔财富 ,这节 课我们 一起细 细品读 鲁迅先 生文章 中的脍 炙人口 、发人 深省的 名言警 句。
从他们那里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怎样做好防震准备呢?
固定物品,以免震倒。 清洁楼道,保持畅通。 清理小间,以便躲避。 备防震包,方便自救。
避震常识
地震自救
学校自救 家庭自救 户外自救 震后自救
可以躲避在学课桌校下自、救讲台旁,
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空间小、 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 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我知道了地震的成因
当地壳由于受到挤压,会产生褶皱。当 Nhomakorabea皱承受不了挤压的 力度时,便会产生断裂并释放出能量,便形成了地震。
你地震知是道一地种震自是然怎现么象发,生是地的壳吗中?
的岩层发生破裂产生震动而引起的。
地震的危害
在城市:房屋坍塌、燃气泄漏、交通中 断、停水断电、通讯中断等
在山区:山体滑坡、水库垮坝、铁轨变 形、桥梁垮塌
(2 )提出 要求: 可以就 课文来 谈,可 以结合 课外学 习的收 获来谈 ;可以 讲同鲁 迅有关 的人和 事,也 可以说 说读鲁 迅作品 的体会 。
(3 )小组 讨论, 合作学 习。
(4 )汇报 交流, 师生评 议。
(5 )教师 小结。 阅读了 鲁迅先 生的文 章,认 识了鲁 迅这位 伟大的 文学家 、思想 家和革 命家, 希望同 学们能 从他的 身上汲 取力量 ,超越 自我。
一什么是地震
防止掉下来伤人。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固 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 轻在上”。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把易燃易爆 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准备一个家庭防震包,放在 便于取到处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准备好 必要的防震物品
紧张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
领导下,紧张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抢救伤员,安排居民生活,维护治安,恢 复交通、通讯,恢复供水、供电、供气,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在室内应该怎样避震:
• 寻找建筑物的枴角等比较结实的地方(或
床下)立即躲藏,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 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 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 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怎么办?
• 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
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 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 待救援。脱险人员要尽快加入到抢险救人 的行列中,在外援到来之前尽力抢救他人。
一什么是地震
一、什么பைடு நூலகம்地震 • 地震是威胁人类安全的一种严重自然灾
害。那些曾发生在居民区,尤其是人口稠 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地震,给人民和社 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不少人心理上蒙 上一层恐惧地震的阴影,甚至谈震色变。 也使人们沉思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减轻地震 灾害,为人类自己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生 活环境。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
•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须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
准备食品和饮料。检查并及时消除家里不利防震的隐患, 加固住房。
• 检查和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
芜湖地震知识点
芜湖地震知识点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作为一个中国的城市,芜湖也曾经历过地震的袭击。
本文将介绍芜湖地震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地震是什么?地震是地球上地壳发生快速释放能量的地质现象。
地球的地壳是由多块岩石板块组成的,当这些板块发生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地震通常伴随着地面的震动、噪音和地质构造的变化。
二、芜湖地震的历史芜湖地处中国安徽省,是一个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
历史上,芜湖曾多次发生过地震。
其中一次较为严重的地震是在1974年,芜湖市发生了一次里氏震级为6.3的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地震的成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两种:构造地震和地热地震。
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这种地震是最常见的类型。
而地热地震是由于岩石热胀冷缩引起的,通常发生在火山地区。
四、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我们无法完全预测或避免,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带来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地震预防和应对的措施:1.建筑物抗震设计:建筑物应该根据地震的频发程度进行抗震设计,使用抗震材料和结构,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
2.教育宣传:政府应加强地震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向公众传达地震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方法,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
3.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避难点和应急物资等,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4.抗震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如桥梁、水库和电力设施等,以减少地震对基础设施的破坏。
五、地震的影响地震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破坏、停水停电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同时,地震还可能引发火灾、洪水和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
六、作为居民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作为居民,我们应该学习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自己的防灾意识。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迅速疏散到开阔地带,避免在高楼、河道等危险区域停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
如何预防地震?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逃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
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
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
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