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区域概况
(一)自然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及土地总面积
吕梁市位于省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属我国黄土高原东部,与本省的晋中市、市、市及省的地区为邻。其东傍汾水,西濒黄河,北起兴县燕子山,南至石楼县风尾山;市境南北长约220公里,东西宽82~133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22.2′~112°19.45′、北纬36°43.87′~ 36°43.9′,土地总面积为21132.71平方公里(计2113271.38公顷,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
2、地形地貌
本市地势由东向西、自北向南倾斜。境的吕梁山脉纵贯全境、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并构成本市的地貌主干。其中:东部平川区是吕梁山地向汾河谷地的延伸部分,属晋中盆地边缘,地面平坦,耕作精细,土壤肥沃;西部黄土丘陵区是吕梁山地向黄河峡谷的延伸部分,除少数高大山体(如紫金山、汉高山等)外,整个地表均为深厚黄土覆盖,地面切割支离破碎,梁、峁、丘状地相间,沟壑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土石山区是掼以吕梁背斜为中心的吕梁山地区。
3、本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降水稀少,夏季炎热雨量丰沛,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雨雪少。年辐射总量介于130~14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时数达2476~2871小时,年平均气温6.7~10.4℃,无霜期133~178天,年降水464~607毫米(多年平均
506毫米、折合降水量106.7亿立方米),且大部集中在6~8三个月降落。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和大风。
4、土壤条件
本市土壤面积为18633.6平方公里,包括耕作土壤和自然土壤(面积分别为8184.2平方公里和10449.4平方公里)。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栗褐土、山地草甸土、潮土、黄绵土等。其中:褐土面积为5378.9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东部平川区和岚县盆地,其耕作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14%(未开垦的自然土壤则较高,有机质为4.7%);黄绵土面积为7094.1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吕梁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0.66%;栗褐土面积为3218.5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吕梁麓,其土层深厚、疏松多孔,易于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1.0%。
5、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4.47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8.899亿立方米。本市属黄河流域,吕梁部为汾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河、文峪河、磁窑河、双池河和孝河等;吕梁山脊西部为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有岚漪河、蔚汾河、湫水河、三川河和屈产河等,其中三川河为市境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达4161平方公里;主要水库有文峪河水库、家庄水库、家湾水库、阳坡水库、吴城水库等。
6、矿产资源
吕梁矿产资源丰富。本市域的原煤储藏量在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含煤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3%,涉及到河东、宁武、西山、霍
西等四大煤田,其煤质优良、煤种齐全,且煤层厚、埋藏浅;还有铝、铁、白云岩、钾岩、硫磺、石膏、石棉等矿产。
(二)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划设置
本市现辖13个县(市、区),即区(原为县)、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和交口县。2000年辖236个乡镇,2001年撤乡并镇后为15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有4662个村民委员会。
2、社会人口状况
2000年全市总人口341.67万人,人口密度160人/平方公里,其中:城镇人口77.46万人,占总人口的22.67%;市区人口9.21万人,占总人口的2.7%。另据2004年11月编制完成的《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年,市域总人口349.7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25%,其中城镇人口87.4万人,规划城区人口17.4万人。据实际调查,建城区人口现状为12.5万人。
3、经济发展状况
吕梁市劳动力和旅游资源丰富,乡村劳动力113.9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3.34%,当地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全市有较有影响的景点20处,其中:寺庙古建筑7处,自然景观6处,人文景观3处,革命胜地4处,旅游业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
随着全国、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吕梁市经济也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煤炭、炼焦、化工、冶金工业发展速度前所未有,名优特产
市场前景广阔,主焦煤被煤炭部称为“国宝”,石棉全国争相定购。钢球网架在全国居先进水平,享有很高声誉。杏花汾酒以“隔壁千家醉,开坛十里香”而驰名中外,誉满全球。土特产品沙棘打入国际市场,红枣年产6万多吨,居全省之首,远销东南亚国家。核桃年产1万多吨,其中“汾阳核桃”享誉海外。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853910万元,农业总产值174066万元,粮食总产量545827吨,油料作物产量65982吨,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49元,第一产业157166万元,第二产业398620万元,第三产业298124万元,人均生产总值2525元。200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4961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7295万元;第二产业735769万元;第三产业436553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02万元,农业居民人均纯收入1491万元。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
4、交通运输条件
近年来,由于孝柳铁路、夏汾高速公路、到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全市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吕梁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农用地现状
2000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1486421.7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3%。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其他农用地。
1、耕地耕地589475.7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39.6%。包括:水浇地88560.29公顷、旱地500186.67公顷、菜地728.74公顷,
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5%、84.9%和0.1%。耕地主要分布在晋中盆地、吕梁部和西部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分布较多的有临县、兴县、汾阳、柳林、文水等县(市)。
2、园地园地15111.0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包括:果园14649.39公顷,桑园和茶园65.58公顷,其他园地396.09公顷,分别占园地面积97%、0.4%和2.6%。园地分布在晋中盆地边缘及广大丘陵地区,面积分布较多的有文水、汾阳、兴县、柳林、交城、孝义、临县等县(市)。
3、林地林地666866.66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4.9%。包括:有林地354917.41公顷、灌木林地220541.87公顷、疏林地49652.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7743.95公顷、迹地3063.55公顷、苗圃947.18公顷,依次占林地面积的53.2%、33.1%、7.4%、5.7%、0.5%和0.1%。林地主要分布在吕梁山两翼的交城、中阳、交口、方山、、兴县等县(区)。
4、草地草地66457.3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5%。包括:天然草地62074.75公顷、改良草地216.37公顷、人工草地4166.22公顷,分别占牧草地面积的93.4%、0.3%和6.3%。主要分布在岚县、方山、中阳、文水、、交城等县(区)的土石山地区。
5、其他农用地其他农用地148510.9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0%。包括:农村道路8202.2公顷、坑塘水面559.24公顷、农田水利用地4995.75公顷、田坎134753.77公顷,分别占其他农用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