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三)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ppt课件
• (7)、天花枋:天花枋和天花梁作用相似,是承 托天花板和支条的横向构件,两端交于柱中。
• (8)、平板枋(斗盘枋):平板枋位于大额枋之 上,斗栱之下,是用于承受斗栱底座的大木构件。 (P9 8-25~8-27 图2-4-28)
图2-4-28 平板枋(斗盘枋)
• (9)、承椽枋:重檐建筑上檐的小额枋,因其上 有孔以承下檐的椽尾,故称为承椽枋。(图2-4-29)
图2-4-40 瓦口板、 眠檐板
瓦口板
• (2)、山花板(垫疝板):用于歇山房屋的两端 歇山山尖、封闭山面的木板。(P46 8-186 图2-441)
图2-4-41 山花板(垫疝板)
• (3)、博风板(排疝板、博缝):是歇山或悬山 屋顶的山尖部分屋面伸出山墙或山花板之外,钉 在伸出山尖悬挑桁头上的木板。(P46 8-187 图 2-4-41)
图2-4-29 承椽枋
• (10)、连机:连机是不设桁枋的小式建筑桁条 下面的辅材,其作用和桁枋相似,主要是增强桁
条的抗弯强度,充实桁条的美观和厚实感。(P15 8-52 8-53)
•(11)、搁栅:是用于楼房的楼板和承重梁
之间,作为次梁的木构件,它承受楼板重量并 传递给承重梁。
• 4、檩(槫、桁):檩是承托屋顶椽子的木构件,
图2-4-33 罗锅椽
• (6)、茶壶档轩椽:茶壶档轩椽是一种矩形截面 的直角弯椽,常用于古建筑的轩廊之上。(P24 884、8-85、8-86、8-87 图2-4-34)
图2-4-34 茶壶档轩椽
• (7)、摔网椽:摔网椽是指屋面转角起翘部分的 出檐椽,因为椽子之间的距离,由尾至头是逐渐 斜着岔开成斜撒网状的,为与正身部分出檐椽相 区别,故取名为摔网椽。摔网椽的截面有半圆形 和矩形,半圆形称为半圆荷包形摔网椽。( P26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图2-4-49角梁(老戗、嫩戗)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角梁(北方官式做法)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 (2)、草架柱:歇山建筑固定山面构件的骨架。 歇山建筑梢间桁条向山面挑出,出梢部分需要有
构件支顶,这个构件就是草架柱。它是断面呈方
形的小柱,既支撑梢桁,又可作为钉附山花板的 龙骨。草架柱的下端落脚在踏脚木上。(图2-4-50)
• (2)栱:“栱”是成倒栱形的弓形曲木,在两端 栱脚上安装“升”。它是承受其上各分件的主要 受力构件。其摆向与建筑物面向平行,故可以说, 凡是与建筑物正面平行的弓形曲木均称为“栱”。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 栱依其所在位置不同,有正心栱、外拽栱、里拽 栱之分,并按其长短和安装层次有正心瓜栱(泥 道栱)、正心万栱(慢栱)、里外拽瓜栱(瓜子 栱)、里外拽万栱(单材慢栱)、厢栱(令栱、 桁向栱)和斜栱之别。但总的分足材栱(高一材 一栔)和单材栱(高一材)两大类。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图2-4-54 蒲鞋头
• (8)、棹(zhào)木:也是配合斗栱的一种装饰 板,它一般在大梁底的两端,斜插在蒲鞋头的升 口上。(P40 8-160 图2-4-55)
• 注:定额错印为“悼木”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图2-4-55 棹木、蒲鞋头、梁垫、山雾云、抱梁云等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 要 (15)、夹堂板:凡镶在两方木条之间的木板, 一般都可称为夹堂板。一般是指夹在木门窗两横 头之间的木板。(P46 8-188图2-4-48)
图2-4-48 夹堂板
古建筑基础知识主要内容
• (16)、垫栱板:垫栱板是两攒斗栱之间的填空 板,宋代称栱眼壁,因其形似灶口,清代工匠形 象地称之为“灶火门”。北方官式古建筑中除镂 空雕花外,一般还采用彩画装饰;而在南方古建 筑中则常采用单纯的镂空雕花处理。(P46 8-185 见附图2-b-1、2-b-2)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三)图释常见术语
了解中国古建筑小常识(三)图释常见术语一、古建筑结构(一)构架制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
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
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
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
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
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
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
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三)屋顶的制式: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四)屋脊: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
最初是一种防漏措施,后演变成优美的曲线轮廓和活泼的屋顶装饰。
屋脊的位置不同,有不同的名称:正脊、垂脊、戗脊、博脊。
1、正脊:又叫大脊、平脊,位于屋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屋顶最高处的水平屋脊,正脊两端有吻兽或望兽,中间可以有宝瓶等装饰物。
古建筑基础知识
• (1)、檐椽:一端放在金桁上,另一端伸出檐桁 以外的圆形或方形木条,密密排列于桁(檩)与桁 (檩)之间,与桁(檩)成直角相交,直接承受出檐屋 面重量。(图2-4-25)
• (2)、飞椽:飞椽是为满足檐口出檐长度要求, 在檐椽外端上口添加的一排方形椽子。(图2-4-25)
• (3)、脑椽:屋面最上一步与扶脊木结合的椽叫 脑椽。(图2-4-25)
图2-4-22 荷包梁、轩桁
• 5、其他构件: • (1)、牛腿:位于檐柱外侧梓桁下的构件,也叫“
撑拱”、“斜撑”、“托座”,是江南古建特有的构件, 上面常雕刻花草虫鱼、人物及历史故事,主要起 装饰作用,对梓桁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图2-431)
图2-4-31 牛腿
(2)、琴枋:位于牛腿之上、梓桁之下的构件, 和牛腿一样,是江南古建筑特有的构件,所起作 用和大式古建筑中斗栱类似,可承托外挑的出檐; 但主要是起装饰作用。其上常和牛腿一样雕刻人 物(如八仙、四大金刚及戏曲人物等)、花草、 动物、福禄寿喜等吉利图纹。
•(11)、搁栅:是用于楼房的楼板和承重梁
之间,作为次梁的木构件,它承受楼板重量并 传递给承重梁。
• 4、檩(槫、桁):檩是承托屋顶椽子的木构件,
北方称檩,一般大式建筑叫桁,小式建筑叫檩。
檩有圆木檩和方木檩之分。依据其所在位置不同, 分别称为檐檩、金檩(下金、中金、上金)、脊檩。 (P10 8-30~8-37、P14 8-46~8-48 图2-4-30)
图2-4-26 穿插枋
• (5)、桁枋(门头枋、过脊枋):位于两柱之间, 桁垫板之下,与桁及垫板的顺身方向一致。桁枋
是一个总称,实用中按其位置分别称为:檐枋、
老檐枋,金枋,脊枋等。其主要用于强化桁条, 避免桁条荷重后下弯变形;桁枋常用于大式建筑。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5)、落地花罩:形式略同几腿罩,不同之处是: 安置于挂空槛之下的花罩沿抱框向下延伸,落在 下面的须弥墩上。这种形式较之几腿罩和一般落 地罩更加豪华富丽(图2-5-37e )。
图2-5-37e 落地花罩
(6)、炕罩,又称床罩,是专门安置在床榻前面 的花罩,形式同一般落地罩,贴床榻外皮安装在 面宽方向,内侧挂软帘。室内顶棚高者,床罩之 上还要加顶盖,在四周做木雕装饰(图2-5-37 f)。
(1)、几腿罩:由槛框、花罩、横披等部分组成, 其特点是:整组罩子仅有两根腿子(抱框),腿子 与上槛、挂空槛组成几案形框架,两根抱框恰似 几案的两条腿,安装在挂空槛下的花罩,横贯两 抱框之间。挂空槛下也可只安装花牙子。几腿罩 通常用于进深不大的房间(图2-5-37 a)。
图2-5-37 a 几腿罩
14、花罩、碧纱橱 花罩、碧纱橱是古建筑室内装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来分隔室内空间,并有很强的装饰功能, 由于花罩、碧纱橱做工十分讲究,集各种艺术、 技术于一身,又成为室内重要的艺术装饰品。
古建木装修中的花罩有几腿罩、栏杆罩、飞罩、 落地罩、落地花罩、炕罩等。其中落地罩又有不 同的形式,常见者有圆光罩、八角罩以与一般形 式的落地罩。
(3)、直档栏杆:是指扶手下面的档木都为垂直, 最简单的为矩形截面木条作直档,比较讲究的采 用西洋瓶直档。
直档栏杆
(4)、座槛:在亭、游廊、走廊等建筑物两柱间 多带座凳供游人休息,具体做法为砖砌矮墙、在 矮墙上铺凳面板,此凳面板称为座槛(P68 8-272) 。 如图2-5-32所示。
图2-5-32 座槛
(5)、吴王靠:又称“美人靠”、“ 靠背栏杆”, 指与栏杆配套的靠背椅,包括靠背与座槛,在靠背 上的花纹图案,常用的有竖芯式、宫式、葵式、鹅 颈靠背式等(P69 8-273、8-274、8-275、8-276) 。 如图2-5-30所示。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三)
中国古建筑构造解释(三)三、举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为一凹曲面。
屋面上这种曲面曲度的做法在清代叫做“举架”,宋代叫“举折”。
举架的基本原则是使屋面越向上越陡。
其基本方法是调整各层瓜柱的高度。
由举架形成的曲面,使屋面更利于排水和檐下采光。
这种做法使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举架的做法举架的做法均以步架为比例。
举架的急缓以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而定。
如:一般规定檐步架均为五举(即步架举高与步架长度之比为5/10)。
(二)举折做法举折是以前后撩檐檩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总进深B,在前后撩檐枋上皮的连线中点举起1/3~1/4总进深作为脊檩上皮的高度,叫做举高H。
第一步将脊檩上皮与了檐枋上皮连一直线,自脊檩而下,第二檩缝折下H/10,得上平檩上皮位置。
第二步将上平檩上皮与撩檐枋上皮连直线,第二檩缝依前法折下H/20,第三檩依前法折下H/40,依此类推。
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1)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2)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举折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
(3)举架每个步架高跨比为整数或(整数加0.5)整个高跨比一般不会为整数;举折每个步架高跨比不为整数,整个高跨比为整数。
(4)举架折线一次完成;举折不能一次完成。
桁、檩桁、檩放在各梁的梁头上,上承椽子。
在带斗拱的大式建筑中叫“桁”,在小式建筑和不带斗拱的大式建筑中叫“檩”,宋代称木专。
带斗拱的大式建筑,桁径按斗口定;小式建筑或不带斗拱的大式建筑檩径与檐柱直径相同。
桁檩按其位置不同,分为以下几类:(一)、正心桁:位于檐柱中心线上的桁。
(二)、挑檐桁:正心桁外,承托挑檐的桁。
(三)、脊桁(脊檩):位于正脊处的桁(或檩)。
(四)、金桁:在正心桁和金桁之间的桁,统统叫“金桁”。
依其位置不同,又有上金桁(宋称上平木专),中金桁(宋称中平木专),下金桁(宋称下平木专)之别。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位于特殊位置的桁檩及附件:(一)、梢檩:指悬山建筑向两山外挑出的檩。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
(三)封建社会建筑 1. 战国时期:砖的出现和应用 2. 秦汉时期: 木构成熟——抬梁式和穿斗式形成、斗拱普遍使
用 砖石建筑、拱券结构发展——我国古建体系基本
形成
Page 5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佛寺、佛塔、石窟 4. 隋唐时期——成熟时期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结构的构件形式及用料规格化,砖石建筑进一步
Page 28
2.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
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 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称九脊顶。
Page 29
保和殿
Page 30
3.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
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Page 31
4.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内涵与艺 术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结构和建筑、布 局及装饰上的特点。
Page 1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 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建筑 早期:穴居、巢居 晚期: 北方——木骨泥墙 南方——干栏式木构
周口店
Page 2
半坡遗址
Page 3
(二)奴隶社会建筑 商朝——夯土技术比较成熟 西周——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和使用
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 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 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Page 25
(四)屋顶 1.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
度,又称四阿顶。
古建鉴赏的基础知识2010.03.17
3、井干式
1、抬梁式
抬梁式也称“叠梁式”。这种木构架 大体说来是先在地面上筑一个土台,台上 安装石础,立木柱,再在柱上架梁。梁与 梁之间用“枋”连接组成“间”,在梁上 再架檩,檩上架椽,这样层层叠置,最后 是用椽来承托屋顶,“骨架”就这样形成 了。
2、穿斗式
“穿斗式”没有梁,它把柱子布置得比 较密,柱间直接用枋联系。
六、装饰正吻
戗兽 垂兽
正极(宝顶)
悬鱼 雀替
仙人
龙
凤
狮
海马
天马
押鱼
狻猊
獬豸
斗牛
行什
木雕
砖雕
石雕
陶瓷塑像
彩画
(1)、檐柱 建筑物外围的柱子称为檐柱,主要承载屋檐 部分的重量。 (2)、金柱 位于檐柱以内的柱子称为金柱(位于纵中线的 柱子除外),承载檐头以上屋面的重量。 (3)、中柱 位于建筑物纵中线上的柱子称为中柱。中柱 直接支顶脊檩,将进深方向梁架分为两段,常 见于庑殿建筑。 (4)、山柱 位于建筑物两山之中的中柱称为山柱。山柱 将建筑物的排山梁架分为两段,在庑殿或民居 中都可见到。
三、台基和基础
灰土
基础
磉墩 柱顶石
地槽之上都是一层黄土, 一层碎砖瓦,每层黄土平 均厚90mm,每层碎砖瓦平 均厚50mm,最多的地方有 15层。
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元)
吉林集安丸都山城宫殿基址
明清时期寺庙墙基(北京大苑遗址)
台基是整座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在土层 以上露明部分称台明。
方直台基
3、井干式
井干式的应用范围 不广,它采用木头围 成矩形木框,层层叠 置,形成木头承重的 墙体,这样消耗木材 较大,主要用在盛产 林木的林区。
中国古建筑的 房屋一般是以柱为 承重构件,凡四柱 间所围之面积,即 两柱之宽与深的乘 积为间。
古建筑知识点总结
古建筑知识点总结一、古建筑的分类古建筑可以根据其历史和功能分类为宫殿、寺庙、陵墓、园林、城墙、民居等。
根据其建筑结构和样式可以分为木构建筑、砖瓦建筑、石构建筑等。
古建筑也可以按照地域特点划分为中国古建筑、古希腊古建筑、古罗马建筑等。
1. 中国古建筑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其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具有独特的特色。
中国古建筑主要包括木构建筑和砖瓦建筑两种类型。
木构建筑以榫卯结构和斗拱为特色,具有轻巧、灵活的特点,代表作品有故宫、颐和园等;砖瓦建筑以青砖和黄瓦为主要材料,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代表作品有长城、秦始皇陵等。
2. 古希腊古建筑古希腊古建筑是古希腊文明的重要遗产,其典型建筑包括帕台农神庙、雅典卫城等。
古希腊古建筑以大理石和石灰石为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简洁、优雅,代表了古希腊人的建筑理念和审美情趣,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古罗马古建筑古罗马古建筑是古罗马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典型建筑包括斗兽场、巴西利卡等。
古罗马古建筑以大理石、花岗岩和混凝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宏伟、气势磅礴,代表了古罗马人的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水平,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古建筑的特点1. 建筑结构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承重结构和空间结构两个方面。
承重结构是指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包括柱、梁、墙和柱础等,其承载了整个建筑物的自重和外部荷载;空间结构是指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形式,包括平面布局和立面形式两个方面,其反映了建筑物的功能和审美特点。
2. 建筑材料古建筑的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砖瓦、泥土等。
木材由于其轻巧和易加工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承重结构和装饰构件;石材由于其坚硬和耐久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墙体和地基;砖瓦由于其易制作和耐火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墙体和屋面;泥土由于其丰富和廉价的特性,常用于古建筑的填充和涂料。
3. 装饰手法古建筑的装饰手法主要包括雕刻、彩绘、铸造、镶嵌等。
雕刻是指用刻刀在建筑构件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和纹饰,常见于古建筑的柱头、门楣和扇骨等部位;彩绘是指用颜料在建筑构件上绘制各种图案和色彩,常见于古建筑的壁画、彩绘瓦当和木构件等部位;铸造是指用铜、铁、铝等材料制作各种铸铜器、铸铁器和浇铝器,常见于古建筑的门环、扣钮和灯架等部位;镶嵌是指用玉石、琉璃、贝壳等材料镶嵌在建筑构件上,常见于古建筑的宫殿、寝宫和庙宇等部位。
03 中国古建基本知识1
• 穿斗式 • 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一种形式,这种 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 ,后简化为“穿逗架”和“穿斗架”。 • 穿斗式构架的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 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 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 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 ,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 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 架。
歇山
攒尖
• 攒尖——很常见的形式,一般亭子都用它 攒尖就是把所有的脊都攒到一起的意思: 依照脊的条数分为四角亭、五角亭、六角 亭、圆亭。和庑殿一样,攒尖也分单檐与 重檐。
四角亭——颐和园谐趣园兰亭
重檐四角亭——颐和园知春亭
六角亭——颐和园佛香阁小西天
重檐八角亭——颐和园画中游
圆亭——颐和园一景
硬山
• 硬山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 式。屋面仅有前后两坡,左右两 侧山墙与屋面相交,并将檩木梁 全部封砌在山墙内的建筑叫硬山 建筑。硬山建筑是古建筑中最普 通的形式,无论住宅、园林、寺 庙中都有大量的这类建筑。
每檩下有一柱落地,是它的初 步形式。根据房屋的大小,可使用 “三檩三柱一穿”、“五檩五柱二 穿”、“十一檩十一柱五穿”等不 同构架。随柱子增多,穿的层数也 增多。此法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后, 鉴于柱子过密影响房屋使用,有时 将穿斗架由原来的每根柱落地改为 每隔一根落地,将不落地的柱子骑在 穿枋上,而这些承柱穿枋的层数也相 应增加。穿枋穿出檐柱后变成挑枋 ,承托挑檐。这时的穿枋也部分地 兼有挑梁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概述
• 一、中国古代建筑运用了木构框架结构体 系,可分为承重的梁柱结构部分,即所谓 的大木作,及仅为分隔空间或装饰目的非 承重装修部分,即所谓的小木作。 • 大木作包括梁、懔、枋、椽、柱等。 • 小木作包括门、窗、隔扇、屏风及其他非 结构部件。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故宫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目录一、基本概念 (2)1.1 古建筑的定义 (2)1.2 古建筑的分类 (3)1.2.1 按用途分类 (5)1.2.2 按结构类型分类 (5)1.3 古建筑的历史发展 (6)二、古建筑结构 (8)2.1 地基与基础 (9)2.2 墙体与柱子 (11)三、古建筑装修 (12)3.1 内部装修 (14)3.2 外部装修 (15)四、古建筑装饰 (16)5.1 园林的定义与特点 (18)5.2 园林的布局与元素 (20)5.3 园林的设计理念 (21)六、古建筑保护与修复 (22)6.1 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23)6.2 古建筑修复的原则与方法 (24)七、古建筑实例介绍 (25)7.1 皇家建筑 (26)7.2 宫殿建筑 (28)7.3 寺庙建筑 (29)7.4 传统民居 (30)八、古建筑文化 (31)8.1 建筑艺术 (32)8.2 建筑文化 (34)一、基本概念中国古建筑,又称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穴居、巢居等简易居住形式,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初步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建筑体系,并在随后的各个朝代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采用柱、梁、枋、斗拱等构件组合成各种形式的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还经常运用雕刻、彩绘、砖雕、木雕等装饰手法,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和富有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宅第、园林、古城等。
宫殿是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具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等特点;庙宇是祭祀神灵的地方,具有气势磅礴、造型独特的特点;宅第是普通百姓的住宅,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园林是供游览和休憩的场所,追求自然美和意境美;古城则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欣赏。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3、悬山式屋面也属于单檐屋顶,它与硬山屋顶的 区别仅在与两端山头部分。悬山式屋顶的山头部分 悬挑出山墙。其他屋面构造与硬山屋顶完全相同。 悬山式屋顶根据屋面式样也可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 两种。用琉璃瓦、青筒瓦和小青瓦三种瓦筑成。悬 山式屋顶因其屋顶挑出山墙,故在其下部无法设砖 博风,而改用木板博风,直接钉在挑出山墙的桁条 头上;博风在山尖交接处常设悬鱼装饰。(图2-5-3)
图2-5-4 单檐歇山屋面
• 重檐歇山是指在单檐歇山的四坡屋檐之上、每向 上间隔一段距离,再增加一层四坡屋檐的一种屋 面构造形式,这种形式顶层部分的屋面构造,完 全同单檐歇山屋面的构造一样,而下面每层屋檐 的屋面构造由四个坡瓦屋面及四坡衔接处的四个 戗脊和四坡顶端连成一圈的围脊所组成,如图2-55所示。
• 15、做细双弯轩望:双弯椽子上面复盖做细望砖。 做细双弯轩望
• (四)、屋脊的各种形式
• 1、二瓦条滚筒筑脊:甘蔗脊的脊座起两楞砖线的 形式(P221 11-79 附图2-J-1)
• 2、三瓦条滚筒筑脊:甘蔗脊的脊座起三楞砖线的 形式(P221 11-80 附图2-J-1)
附图2-J-1 二瓦条、三瓦条滚筒筑脊
图2-5-7(a) 单檐攒尖屋顶
图2-5-7(b) 重檐攒尖屋顶
• (二)、屋面材料及构件 • 1、瓦 • 瓦是用陶土烧制而成,覆盖在屋顶上的一种地方
建筑材料。它的首要功能有排水、防水、抵抗风 霜、雨雪的侵袭,并起到保温作用。瓦的主要种 类有:小青瓦、筒瓦、筒瓦勾头、琉璃瓦、滴水 瓦、花边瓦、黄瓜环瓦等。筒瓦屋面瓦的组件如 图2-5-8所示。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
• 五、屋顶构成
• (一)、屋面形式分类
• 1、硬山式屋面:硬山式屋面属于单檐屋顶,屋面 山尖部分不挑出山墙。硬山式屋顶根据式样可分 为尖山式和卷棚式(亦称“回顶式”)两种。根 据所用瓦材的不同又可分为:琉璃瓦、青筒瓦和 小青瓦三种瓦面。详见图2-5-1 a、b所示。
中国古建筑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常识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常识基本特征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和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和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
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
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
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
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
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
明清时期常用的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
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
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是大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和飞檐,最初的功能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盝顶、卷棚顶等形式。
屋顶使建筑物显得稳重协调,而且还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中国古建名词汇编——木作篇(三)
中国古建名词汇编——木作篇(三)●扶脊木:清式建筑脊桁之上并与之平行的六角形木,叫扶脊木。
在它前面和后面朝下的斜面上,做成一排洞,以承脑椽的上端。
●溜金斗栱:多用于宫殿,庙宇,外跳与一般平身科相同,内跳用斜上菊花头,六分头搭在金主内额上,与外跳构件不发生联系,完全不起结构作用。
●乳栿·双步:栿就是梁,乳栿就是两椽袱,吴称为双步梁或轩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生头木:在房屋转角处的正心桁(或檐檩)背上需另加一个三角形的构件,叫“生头木”(也叫“枕头木”)使檐口线由正身向屋角逐渐起翘。
由于大角梁和正身椽上皮有高差,因此必须在撩风槫和檐槫上皮以正身椽与角梁上皮的差为高,以角梁为中,向正侧两边垫一条三角形的生头木,使檐椽上平形成弧面。
●一枝香轩:轩式之一种,轩梁较短,跨度在1.24-1.5米。
梁中有座斗,上架一轩桁,形如一种香插于炉中,故名。
●船篷轩:指椽木弯曲的廊庑顶部构造形式,因其外屋面结构如船篷的屋顶为卷棚顶,而屋内厅堂前的一椽内饰以弯弧状的天花为内卷棚,也称“翻轩”。
●栿·柁·梁:在抬梁式构架中,层叠而置,并向上逐层缩短的梁,与各层瓜柱组成梁架。
梁是清代叫法,例如三架梁、五架梁,宋营造法式称为栿。
栿根据所承托的椽架不同而有不同的叫法,例如清代三架梁,宋制两椽栿;五架梁即四椽栿。
柁也是梁的另一种称呼,梁架中最下面的一根“大梁”,也称作“大柁”;大柁上面的一根梁叫“二柁”;再上面一根梁叫“三柁”。
●明栿:高级别的殿宇用梁,则将梁截面加工成琴面形,这种经过细加工的梁称明栿。
平棋以下的明栿还把栿头加工成弯月形,称“月梁”或“虹梁”。
相对可以看得见的明栿而言,有天花的建筑,天花以上看不见的叫“草栿”。
为宋式梁栿名称。
在平闇,平棋(qi)天花吊顶以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草栿:为宋式梁栿名称。
古建基础知识【古建专家精心整理】(三)
图2-2-12a
砷石
• 另一种是指桥栏杆末端呈鼓形、雕有一定装饰纹
样或线脚的收头石。 (P156 10-127见图2-2-12b)。
• (9)、垂带石:踏步两旁,由阶台至地上斜置之
石(见图2-2-13)。 • (10)、御路:亦称为丹陛石。系指殿庭露台之 前,踏步中间,不作台阶,而以平板面雕龙、凤 等各式花纹的部分。(见图2-2-14)
图2-G-5
• (42)、一斗六升丁字形单昂带云头砖细牌科 (斗栱):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六升丁字形 带有单昂和云头的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 (P112 9-100 如图2-G-6)
图2-G-6
• (43)、砖细矩形桁条、梓桁:一种用砖细磨制 成仿木桁条(檩条)、檐口梓桁的构件,一般用 于砖细门楼。(P113 9-101 如图2-H-6)
图2-H-6
• (44)、砖细矩形椽子、飞椽:一种用砖细磨制 成仿木椽子、飞椽的构件,一般用于砖细门楼。 (P113 9-102 如图2-H-7)
图2-H-7
• (45)、下枋: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门洞上槛 之间的砖枋。(P114 9-106 如图2-F-1)
图2-F-1
• (46)、上下托混线脚: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 下枋之间三条线脚的上、下两条1/4圆弧形线脚 (中间一条称为束编细)。(P114 9-107 如图2X-2)
图2-Z-2
• (36)、砖细梁垫(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清水砖雕制而成 的仿木梁垫,一般仅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4 如图2-L-1)
图2-L-1
• (37)、砖细雕刻风栱板:用清水砖雕制而成的 枫栱板,一般用于砖细门楼上的斗栱。风栱是一 种栱升子上带有类似古代官帽翅形状装饰的斗栱。 (P112 9-95 如图2-G-1a、b)
仿古建基础知识(一)【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
图1-2 斗栱组成的分解
至于斗栱的发展过程,最早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
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到汉朝,成组斗栱 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与栱的形式也不止一种。 经过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栱式样渐趋于统一,并 用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匠师们 将这种基本尺度逐步发展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模数 制,也就是宋《营造法式》中的“材栔制度”。
五等 六等 七等 八等
材 高× 宽
栔 高× 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用 范围
9×6
8.25×5. 7.5 7.2×4.8 6.6× 6×4
5
×5
4.4
5.25×3. 4.5×3 5
3.6×2. 4
殿: 9~11间
3.3×2.2
殿:5~7 间
3×2 2.88×1.9 2
殿: 殿: 3~5 3间 间堂:厅堂:5 7间 间
2.64 2.4×1.6 2.1×1.4 1.8×1.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一
等
斗6 口 尺 寸
5.5 5
4.5 4
3.5 3
2.5 2
1.5 1
注:清制1营造尺=32cm。
清斗口尺寸示意
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 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 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 构架。它的主要特点是可用较小的柱与“穿”, 做成相当大的构架(图1-3)。这种木构架在汉朝已 经相当成熟,流传到现在,依然为中国南方一些 建筑所普遍采用,但也有在房屋两端的山面用穿 斗式,而中央诸间用抬梁式的混合结构法。
第二、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无论抬梁式或穿 斗式木构架的房屋,只要在房屋高度、墙壁与屋 面的材料和厚薄、窗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加以变 化,便能广泛地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字碑隽字:字碑隽字分阴文凹字和阳文凸字。 • (1)、阴文凹字:在石面上凿出凹字体,也称阴 字。 • (2)、阳文凸字:在石面上凿出凸字体,也称阳 字。 • 4、石作加工常用构件名称 • (1)、土衬石:基础出土处,四周所砌之石(见图 2-2-11)。 • (2)、阶沿:沿台明四周的石板(见图2-2-11)。 • (3)、侧塘石(陡板):以塘石侧砌,用于台明及 驳岸(见图2-2-11)。 • (4)、菱角石(象眼):踏步两旁,垂带之下部三 角部位(见图2-2-11)。
图2-X-2)
• (47)、出线一路托混、木角单线:用砖细刨出 1/4圆弧或木角线形的一条线脚。(P116 9-113 ) • (48)、上枋:砖细门楼中位于斗盘枋(定盘枋) 下的仿木枋子;门楼中字碑上的枋子称上枋,字 碑下的枋子称下枋。(P116 9-114 如图2-F-1)
图2-F-1
• (49)、斗盘枋:砖细门楼中紧贴斗栱坐斗下的 板形枋子称斗盘枋(亦称定盘枋)。(P116 9-116 如图2-F-2)
• 单边单出口:(9-66如图2-C-1)
• 单边双出口:(9-67如图2-C -1)
• 双边单出口:(9-68如图2-C -2)
• 双边双出口:(9-69如图2-C -2)
图2-C-1
图2-C-2
• (33)、一般矩形漏窗:指采用全张不经切割的 蝴蝶瓦砌成窗芯的漏窗。(P106 9-72如图2-C -3)
• (3)、压地隐起(线浮雕):雕刻后的石料表面, 把不雕刻的部分凿去一层,比减地平钑凿去得再 深一点,让所雕图案隐隐突现出来。 • (4)、剔地起突(高浮雕):把图案以外部分,剔 凿比前二次更深一点,图案明显突出,雕刻表面 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且凸起于板面之上,通过深 浅雕刻突现立体感。
压地隐起
剔地起突
图2-H-6
• (44)、砖细矩形椽子、飞椽:一种用砖细磨制 成仿木椽子、飞椽的构件,一般用于砖细门楼。 (P113 9-102 如图2-H-7)
图2-H-7
• (45)、下枋: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门洞上槛 之间的砖枋。(P114 9-106 如图2-F-1)
图2-F-1
• (46)、上下托混线脚:砖细门楼中位于字碑和 下枋之间三条线脚的上、下两条1/4圆弧形线脚 (中间一条称为束编细)。(P114 9-107 如图2X-2)
• (3)、二步做糙:在一步做糙的基础上,用锤和 凿将轮廓表面进行细加工,使石料表面的凿痕变 浅,凸凹深浅均匀一致。《营造法原》里称为 “市双细”。 • (4)、一遍剁斧:剁斧是专门砍剁石料表面的斧 子,石料表面经斩斧后,表面无明显凹凸凿痕。 《营造法原》里称为“斩细”。 • (5)、二遍剁斧:在一遍斩斧的基础上再加以细 斩,使斩痕间隙小于1mm,让表面进一步平整。 • (6)、三遍剁斧:在二斧的基础上进行精斩,使 斩痕间隙小于0.5mm,石料表面完全平整。《营造 法原》里称为“督细”。 • (7)、扁光:经过三遍剁斧的石料用砂石加水磨 光,使其表面平整光滑。
图2-Z-2
• (36)、砖细梁垫(雀替):以清水砖雕制而成 的仿木梁垫,一般仅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4 如图2-L-1)
图2-L-1
• (37)、砖细雕刻风栱板:用清水砖雕制而成的 枫栱板,一般用于砖细门楼上的斗栱。风栱是一 种栱升子上带有类似古代官帽翅形状装饰的斗栱。 (P112 9-95 如图2-G-1a、b)
• 1、石料加工方法
• 石料加工分毛料石加工、机割板加工,这里主要 讲述毛料加工方法。
• (1)、打荒:是指在采石场中开采出来的石料, 用铁锤和铁凿将棱角高低不平之处,进行打剥到 基本均匀一致的程度,这就是在采石场提供建筑 用的原始材料,这种石料为“荒料”,加工成荒 料的过程为“打荒”。《营造法原》里称为“双 细”。 • (2)、一步做糙:做糙为粗加工,把荒料按所需 设计尺寸加预留尺寸进行划线,然后用锤和凿将 线以外的部分打剥,使荒料形成所需规格的初步 轮廓,即为毛坯。《营造法原》里称为“出潭双 细”。
• (29)、褂芽砖:也称“插穿”, 砖细门楼中附
在荷花柱旁边的装饰物。(P117 9-123 详见砖细
门楼图)
• (30)、靴头砖:在三飞砖檐两端侧面的装饰砖。 (P117 9-124 )
• (31)、一飞砖角线、二飞砖托浑、三飞砖晓色: 三飞砖每层挑出砖细线脚的名称。
• (32)、砖细矩形漏窗边框:矩形砖细漏窗的窗 框。(P106)
图2-2-12a
砷石
• 另一种是指桥栏杆末端呈鼓形、雕有一定装饰纹
样或线脚的收头石。 (P156 10-127见图2-2-12b)。
• (9)、垂带石:踏步两旁,由阶台至地上斜置之
石(见图2-2-13)。 • (10)、御路:亦称为丹陛石。系指殿庭露台之 前,踏步中间,不作台阶,而以平板面雕龙、凤 等各式花纹的部分。(见图2-2-14)
古建筑基础知识
因文件大小所限,人为分为九个部分。 这是第三部分
(25)、宿塞(束细、束色、束编细):门楼(墙门)上 下托浑的中间,带矩形条。(P114 9-108)
• (26)、大镶边:门楼兜肚四周所圈围的长边。
• (27)、五寸堂:上枋上面第一根横隔条,是上
枋与其上构件之间的过渡物体,高不超过5寸。 (P116 9-116 ) • (28)、将板砖:砖细门楼中套住荷花柱之顶, 与斗盘枋紧密相连接的构件。(P117 9-122 )
图2-H-4
• (32)、简单砖雕:一般指几何图案、回纹、卷 草、如意、云头、海浪、简单的花卉等雕刻的图 案。 • (33)、复杂砖雕:指夔龙、夔凤、刺虎、金莲、 牡丹、竹枝、梅桩、座狮、翔鸾、花卉、鸟、兽、 各种山水、人物等雕刻的图案。 • (34)、普通窗芯漏窗:由单一基本图案或带少 量辅助线条所组成的花纹。(P106 9-70 图2-2-10 a、b)
• (35)、复杂窗芯漏窗:由二种以上基本图案所 组成的花纹。(P106 9-71 图2-2-10 c、d)
a
b 图2-2-10
c 漏窗窗芯
d
• (六)、石作工程内容 • 石料是在古建筑、园林工程中,应用比较多的一 种地方材料。石作工程主要包括地坪铺装、台明、 墙身、牌坊等工程项目。常用的品种有方整汉白 玉、青石、花岗岩等。 • 青石:此石材质比较硬。质感细腻,不易风化, 是较理想的雕刻石材。 • 花岗岩:此石材种类较多质地比较坚硬,不易风 化,含有石英颗粒,因此石纹粗糙,不易雕刻, 一般不适用高级的石雕刻品。 • 汉白玉:石材质地较软,有洁白晶莹的质感,石 纹细,是做雕刻的好材料,但强度、耐风化、耐 腐蚀的能力不如青石。
图2-F-2
• (50)、挂落:原为古建筑中用于两柱间枋下雕 成卍字、宫式或花卉、香草等各式纹样、具有装 饰功能的构件;此处为砖细门楼中安装在上枋下 的砖细雕刻饰件。(P116 9-120 如图2-G-1)
图2-G-1
• (51)、荷花柱头:砖细门楼中安装在上枋两侧 的雕花装饰构件。(P117 9-121 如图2-H-4)
图2-G-3
• (40)、一斗六升一字形砖细牌科(斗栱):一 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六升一字形单面斗栱,一 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8 如图2-G-4)
图2-G-4
• (41)、一斗六升丁字形带云头砖细牌科(斗 栱):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六升丁字形带有 云头的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9 如图2-G-5)
图2-G-5
• (42)、一斗六升丁字形单昂带云头砖细牌科 (斗栱):一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六升丁字形 带有单昂和云头的单面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 (P112 9-100 如图2-G-6)
图2-G-6
• (43)、砖细矩形桁条、梓桁:一种用砖细磨制 成仿木桁条(檩条)、檐口梓桁的构件,一般用 于砖细门楼。(P113 9-101 如图2-H-6)
图2-2-11
土衬石、阶沿、侧塘石(陡板)、
菱角石(象眼)、 磉石(柱顶石) 、石鼓磴(柱础)
• (5)、磉石(柱顶石):石鼓磴下所填方石,与台 明面石平(见图2-2-11)。
• (6)、石鼓磴(柱础):柱底与磉石之间的石础, 有雕花纹与素鼓磴之分(见图2-2-11)。 • (7)、地袱:石栏杆下槛用于固定望柱和栏板或 用于墙门,铺于垛头下槛之石条(见图2-2-12b)。 • (8)、抱鼓石(砷石):抱鼓石(砷石)一种是 设在将军门两旁,上面鼓形,下面有基座之饰物, 一般牌坊、露台、台明两旁均可设置(P156 10-126 见图2-2-12a)。
• 2、石雕形式 • 石雕是指在石头的表面上,用线雕、平雕、透雕 等手法,将石面雕刻成各种花式图案。常见的部 位有:须弥座、石柱顶、石柱、石栏杆、抱鼓石、 御路、门鼓、门、窗贴脸等。石雕一般分以下几 个部分: • (1)、素平(阴刻、线刻):在磨光的石材上,刻 凹线勾画出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 • (2)、减地平钑(shā平浮雕):在磨光的石材上 雕刻,然后在雕刻的花纹外面凿去一层,这样, 所雕的花纹部分就有所突出。
图2-C -3
• (34)、砖细坐槛面砖(四边起木角线):坐槛 面用清水磨砖铺设,四边刨木角线。(P109 9-81 如图2-Z-1)
图2-Z-1
• (35)、砖细栏杆:用清水砖制作的栏杆,常用 于私家庭园的小廊单侧或两侧,其部件包括槛身 侧柱、槛身芯子砖、栏杆拖泥(双面起木角线)。 (P109 9-82、9-83、9-84 如图2-Z-2 )
图2-2-12 b 地袱、抱鼓石
图2-2-13
垂带石
图2-2-14
御路
图2-G-1a
图2-G-1b
• (38)、一斗三升一字形砖细牌科(斗栱):一 种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三升一字形单面斗栱,一 般用于砖细门楼。(P112 9-96 如图2-G-2)
图2-G-2
• (39)、一斗三升丁字形带云头砖细牌科:一种 用砖细雕刻成的一斗三升丁字形带有云头的单面 斗栱,一般用于砖细门楼。(斗栱)(P112 9-97 如图2-G-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