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一、构架制(图二)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

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

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

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图二木制构架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

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

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

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

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图三)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图三建筑之三分三、屋顶的制式(图四——图二十)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图四屋顶图五一个庑殿重檐顶,四个四角攒尖重檐顶图六歇山重檐呈曲尺形平面,卷棚歇山抱厦图七五个四角攒尖顶图八正脊为三段歇山,屋顶五重,三层歇山图九八角攒尖重檐顶图十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一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图十二三个歇山顶从前至后抬高,前后两个重檐图十三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庑殿形檐顶图十四四个歇山顶屋脊相交、重檐图十五重檐歇山顶图十六重檐盝顶图十七重檐歇山,屋脊呈丁字形相接图十八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九三个歇山卷棚顶相连,形成“勾连搭”形式图二十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呈现万字形四、屋脊(图二十一、图二十二、图二十八)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ppt课件

古建筑之墙与柱
墙与柱 构成房屋建筑立面的 组成部分,房屋建筑一般三 面围墙,正面为木质楹柱与 门窗,左右墙面称为山墙。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 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 称为“开间”,或称“面 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 “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 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 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 每两根立柱之间为一间;而 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北 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 殿迎面为十二根立柱,开间 为十一间,曲阜孔庙大成殿, 迎面为十根石质龙柱,为九 开间。
上图为前面为卷棚式硬山
古建筑之卷棚顶
左图为卷棚式歇山
左图为悬山式卷棚顶
古建筑之十字歇山式屋顶
左图为歇山 式的变种— —十字歇山 式(临汾东 岳庙元代戏
台)
古建筑之三川脊式屋顶
硬山式变种——三川 脊式硬山 正脊中间高起来,并 在高起来的两侧增加 垂脊
左图为三川脊式 歇山 .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承重部分为框架结 构,主要包括梁、柱、檩、椽、枋 等。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各承重部分 的名称,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 如果以横向的屋脊作为x轴,以房 屋进深方向为y轴,以垂直的立柱 方向为z轴的话,z轴方向的圆木为 柱;y轴方向的圆木或方木为梁, 梁由下至上层层重叠,逐渐缩短, 最下方的长梁落在柱头上或通过斗 拱落在柱头上,上下的每层梁之间 由短柱支撑形成梁架;x轴方向的 圆木为檩,最上方为脊檩;沿屋顶 向下,在相邻两个梁架之间的每根 梁端架檩;在檩架形成的斜面上, 在檩上排列椽,形成屋顶的两个坡 面的骨架。在骨架上加置望板,覆 以瓦,就形成了屋顶。
(梁,台湾称为通梁,图中大通、二通即 为大梁、二梁。
束仔,位于两组斗拱之间的弯月形实心木 构件,也称月梁)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第四节
一、有关术语
古代建筑的等级
1
1.正脊
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成的屋脊,叫做正脊。
2.垂脊 庑殿屋顶正面与侧面相交的屋脊,歇山、悬山和硬山
前后两坡至正吻沿博风板下垂的屋脊都叫垂脊。
3.戗脊 歇山是悬山和庑殿结合而成,因此有九条脊。除正脊外,
上半是四条垂脊,下半自博风板到套兽间,就叫戗脊,它与 垂脊在平面上成45°角。
59
金龙和玺彩画
60
(2)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的等级次于和玺彩画,清代旋子彩画是在明 代旋子彩画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这类彩画品种繁多, 使用广泛,是清代彩画中的一个主要类别。
旋子彩画中的等级,基本上是以用金量的多少为依据。 其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浑金旋子彩画 、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 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 金、雅五墨、雄黄玉等。
10.博风板
悬山和歇山屋顶,桁(檩)都是沿着屋顶的斜坡伸出 山墙之外;为保护这些桁头而钉在它上面的木板,叫做博 风板。
11.重檐
在同一层高度内,有两重屋檐的建筑,叫做重檐建筑。
4
二、建筑物的等级
我国古代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识 和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它们在建筑的格局上讲求均衡整 肃、对称协调。各类建筑物不仅在方向、位置的设定上有 规矩,而且在建筑物的形式、尺度乃至色彩和彩绘的图案 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43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常用古建名词术语图文解析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常用古建名词术语图文解析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常用古建名词术语图文解析建筑从一定角度,体现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古建筑尤为突出。

中国的古建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每个地区古建筑的结构及形式必然要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文化和民俗等。

只有适应当地的民族文化及考虑地域性,才得以被留存保护。

本篇选择了部分古建筑名称术语并配图解释,希望对热爱古建的朋友有些帮助,但再次提醒,术语的名称和做法也是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因素,切莫以偏概全。

五举拿头清式建筑大木作举架俗称,即五举,“头”,即檐头。

北京地区的清代建筑,因受官式做法的影响,加之工匠集中,做法也比较一致,因此,逐渐形成了举架做法的程序化和规律性,常见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而五举又是清代建筑的檐步或廊步普遍运用的举架,故称“五举拿头”。

两滴水古建筑屋檐层数俗称,即两重檐。

因落在屋顶上的雨水,其排出须经由两层屋檐滴下,从而形成两道水流,故俗称“两滴水”。

三重檐称“三滴水”,四重檐称为“四滴水”等。

三滴水古建筑中高层结构的俗称,是由多层出檐组成,三层出檐有三层滴水瓦,故其名曰“三滴水”。

古代匠人运用重檐构成艺术,创造出许多竖向组合作品,“三滴水”是这种艺术的典型代表,如遍及全国的钟鼓楼、城楼等。

“三滴水”源于汉代的阁楼式建筑。

冲三翘四古建筑大木作施工做法,适用于翼角部分,即古代工匠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口诀。

冲三翘四法则多用于明清官式建筑,北方地区有些建筑也尊其法。

是指翼角部分的角梁,按照要求,制作出“冲出”与“起翘”的态势。

“冲”和“翘”是对仔角梁而言的两个过程,水平的距离为“冲”,垂直的距离为“翘”。

“冲三”即从平面投影看,其仔角梁梁头的位置,要比正身椽平出长度长三椽径,《清式营造则例》则称之为“斜出”;“翘四”,即从正面看,仔角梁梁头的上棱线与正身飞椽椽头上皮的距离为四椽径,使其高度翘起,但在施工中这一口诀往往被突破。

如清代园林中的亭子起翘就非常高。

发戗“发戗”普遍用于南方建筑,是江南建筑的典型特点。

中国古建筑简介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简介PPT课件

六、在公元5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出现 “三合土” ,由石灰、 粘土和细砂组成。 “三合土”的组分有不同变化 。华夏文明的“三 合土”与古罗马的“罗马砂浆”发生了同时代相似技术的巧合。
七、中国古建胶凝材料发展中的一个特点是可以掺入有机胶凝材料, 如“石灰-桐油”,“石灰-血料”等 ,用到了糯米 、桐油、血料、 明矾等有机材料。 这些有机材料还可以加入到三合土中去。
庑殿式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 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重檐庑殿顶是最高等级,只 有皇帝和孔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2021
9
歇山式顶又称九脊顶,除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歇山 顶也可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五品以上官 吏的住宅正堂才能用单檐歇山式顶。
2001年06月25日,大鹏所城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大鹏古城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南门、东门、西门)和明清 时期民居保存完好;狭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铺就,宁静古朴;数 座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将 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该将军第有150年的历史,拥有 数十栋屋宇、厅、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众多,雕梁画柱, 是广东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此外,古城内还有侯王庙、天后 宫、赵公祠、参将署等一批古迹可供参观。
二、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地穴建筑迅速向木结构建筑发展,开始 采用黄泥浆砌筑土坯墙。在公元前的战国时代,出现用草拌黄泥浆 筑墙。在中国建筑史上,“白灰面”很早就被淘汰,而黄泥浆和草 拌黄泥浆作为胶凝材料则一直到近代社会仍有沿用。
三、石灰的出现虽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时用贝壳烧制而 成),到秦汉时代,除木结构建筑外,砖石结构建筑占重要地位, 促使石灰生产应运而生。到宋代普遍用石灰和黄粘土和水之后成为 一种白灰黄粘土浆。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建筑简图讲解台基、门窗

中国古建筑简图讲解台基、门窗

台基由台明、台阶、月台和栏杆四部分组成。

月台、台阶、栏杆都是台基的附件,并非台基所必有的,只有高体制的台基才用月台和勾阑,当台明很矮时,则连台阶也可以不用。

台明,台明是台基的主体部分,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从形式上分为普通式(平台式)和须弥座两大类。

台阶又称踏道,是上下台基的阶梯,通常有阶梯型踏步和坡道两种类型。

月台,又称露台或平台,它是台明的扩大和延伸,有扩大建筑前活动空间及壮大建筑体量和气势的作用。

其形式和做法与台明相同,根据月台与台明的关系,月台可以分为正座月台和包台基月台。

正座月台的高度比台明低“五寸”,也就是一个踏级,而包台基月台要比台明低很多。

栏杆又称勾阑,起到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的作用。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证屋檐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

古建筑各种柱子名称与简介:1、檐柱,在屋檐下的柱子称为檐柱,在外的称为外檐柱,在内的称为内檐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檐柱高60斗口,直径6斗口;或高等于面阔的6/7,口径等于柱高的1/10。

2、角柱,在建筑物四角的柱子,称为角柱。

一个建筑一般只有四根角柱。

3、金柱,在檐柱以内,中线以外的柱子,称为金柱。

金柱按其内外位置,分别称为内金柱、外金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金柱高60斗口加廊步5举,直径=6.6斗口。

4、山柱,在山墙正中支撑屋顶的柱子,称为山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山柱直径=7斗口。

5、中柱,在建筑物中线(横轴线)上支撑屋脊的柱子,除山柱之外的,统称中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中柱的直径=7斗口。

6、童柱,安置在横梁或枋之上的短柱称为童柱。

按清式营造则例,童柱直径=6.6斗口。

7、瓜柱,安置在上下梁之间的短柱,称为瓜柱。

8、通柱,直通上下层的柱子称为通柱。

9、蜀柱,又称脊瓜柱、侏儒柱,安置于三架梁上用来支撑脊桁的短柱。

广广义上来说,童柱、瓜柱和蜀柱是一个意思。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培训讲学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培训讲学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

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

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

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

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

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

唐宋、明清斗拱结构图示及专有名词释义唐宋和明清斗拱图示唐宋:斗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斗拱名称:“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

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

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单杪单昂五铺作: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分类: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下)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下)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下)七、构架由柱、梁、枋、檩等构成的一种木制建筑结构,是木构架建筑物的承重部分,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

属“大木作”。

1、柱建筑中的垂直主结构件,承托在它上方物件的重量,比如屋檐的重量,是建筑的承重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较小的柱,这些短柱不是置于地基之上,而是置于梁架之上,承托上方物件的重量,再把这重量透过梁架,传递至主柱之上,例如脊瓜柱或蜀柱。

古代柱子多为木造,亦有石柱。

为防水、防潮,在主柱与地基间,建有柱础,并在木柱的柱础之上,垫以石櫍。

图四十石质圆柱形檐柱柱子分类方法很多:或按截面形状分:方柱、圆柱、八菱形柱、六菱形柱;或按柱子的材质分:木柱、石柱、砖柱;或按长细比分:长柱、短柱、中长柱。

或按外形分:直柱、梭柱;也有按柱的功能、所处位置等分类的,不胜枚举,下面选列几种常被提及的柱子:(1)檐柱(图四十、图四十一、图四十二):也称廊柱,建筑物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也叫外柱。

多用于重檐或重檐带平坐的建筑,支撑挑出较长的屋檐及角梁翼角等。

柱子有石质、木质之分,断面则有圆、方之分,通常为方形,且柱径较小。

图四十一石质方柱形檐柱图四十二木质圆柱形檐柱(2)角柱(图四十三):位于建筑角部、与柱的正交的两个方向各只有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接的框架柱。

简单地说在建筑物四角的柱子。

需要注意的是角柱可以看做是从概念设计的角度出发,对结构的薄弱部位给予加强。

所以角柱在计算、抗震构造等方面都有特殊规定。

图四十三柱阵图(3)金柱(图四十三):也称老檐柱,在檐柱以内,中线以外的柱子,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

进深(进深:由门口向屋里延伸的深度)较大的房屋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围金柱和里内金柱之分。

另外,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

(4)山柱(图四十三):在硬山或悬山式房屋建筑的山墙内,正中支撑屋顶的柱子。

(5)中柱(图四十三):也称脊柱,在建筑物纵向定位轴线的中线上支撑屋脊的柱子。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PPT演示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古建筑PPT演示课件
8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 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 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 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 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 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 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 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 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 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 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 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 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 完成了定制。
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 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潮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
前代续凿石窟佛寺。此期间,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 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营造的 官员。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4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 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 攒尖顶。
5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 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 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 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 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 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 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 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 自然情调。但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 有弹性的框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歇山式:是紧随其后的高级的屋顶形式。

这样的屋顶也好辨认,从侧面看,向下的两条脊好像是在半路上歇了一下,然后就改变了方向,折向另一个方向延伸出去了,所以侧面的上半部形成了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子。

歇山式的屋檐也分单檐和重檐,达官贵人的府邸和重要的建筑物多采用这种屋顶形式。

攒尖顶:是圆形和正多边形建筑的屋顶造型。

除圆形攒尖顶无脊外,屋脊自屋面和各角中心屋顶汇聚,脊间坡面略呈弧形。

江南各式屋顶的屋檐与屋角的起翘都大于北方,然以攒尖顶最为悬殊,有飞檐之称。

这种形状既易雨水的排泄,又有轻盈欲飞的美感。

六角攒间古建筑的构件名称有宋式和清式两套,这些图上的标注是遵照《营造法式》的宋式名称,适用于早期木结构建筑。

看了这些图片,对大木作知识能有个简单了解了。

我另外正在写一些详细的释义,每个名词写一篇,已发表的有:四椽栿、六椽栿(不断补充)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

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详解四椽栿 >>>还是刚才那梁架,我把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

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

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金代淳化寺金代正殿。

详解六椽栿 >>>劄牵:长一椽的梁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

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

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

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

(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

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

如果是悬山顶,则没有转角铺作。

(山西沁县普照寺正殿)这张示意图是七铺作,铺作数=出跳数+3,上图双抄双昂出四跳是四层,另加栌枓、耍头、襯方头各一层,共七层,称七铺作。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这张图和上张是一朵铺作,不同视角,标出各部件名称。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铺作层最下面的大枓称为栌枓栌枓口内纵向伸出,出跳的栱称为华栱栌枓口内横向伸出,与华栱相交的是泥道栱瓜子栱是华栱(或昂)头上横出的栱(最外跳除外),栱下是交互枓,栱两头坐散枓,上承慢栱慢栱是是施于泥道栱和瓜子栱之上的横向栱令栱是最外跳上的横栱,铺作外传在橑风槫或橑檐枋之下,里转在筭桯方下。

令栱和瓜子栱都是施于跳头的横栱,区别在于令栱在最外跳上,瓜子栱在里面的跳头上交互枓施于跳头,十字开口;施于替木下顺身开口散枓施之于横向栱的两头或偷心造的跳头上齐心枓是用于栱中心的枓,图中令栱的中心位置用了一枚齐心枓,令栱的两端则是散枓柱头方是压在柱中线上的长方,长同屋面,与铺作结合为一体,把同一侧面的铺作联系起来。

山西早期大木作的常用做法是铺作横向第一跳为泥道栱,泥道栱之上即开始使用多层柱头方,慢栱隐刻于柱头方上罗汉方是位于铺作出跳之上的长方,外转位于柱头方和橑风槫之间,里转位于柱头方和筭桯方之间铺作最外跳上承托的槫称为橑风槫,也是整个屋架结构中最下面的槫,这一位置也有不用槫而用方的,称为橑檐方。

山西绝大多数早期大木作使用橑风槫,我只见过几处应用橑檐方的实例枓直接托替木不用令栱的情况很少见,只在唐宋时期有些实例,这张图是唐代建筑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如果铺作跳头上使用了横栱称为计心造,没有使用横栱则称为偷心造,附图是一朵四跳七铺作枓栱,第二跳的跳头上使用了瓜子栱(横栱),第四跳的跳头上用了令栱(横栱),因此这两跳称为计心;第一、三跳的跳头上没有使用横栱,这两跳称为偷心。

铺作里转一般比较简单,配图这个使用了华栱和压跳,也有些直接只用华栱。

(山西屯留宝峰寺五方佛殿)五铺作单抄单昂重栱计心造。

(山西武乡大云寺大雄宝殿)有些古建筑的枓栱昂与耍头都采用斜置构件,且外形相似,如何区分昂与耍头呢?这种情况区分的方法是看是否出跳,出跳的为昂,不出跳的是耍头。

如图这朵柱头铺作,下面出跳托令栱的为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头。

(山西长子崇庆寺)华栱或昂向前挑出一段称为“跳”,这张照片中下面的华栱和昂各向前挑出一段,各出一跳,这朵枓栱一共出两跳。

耍头不向前挑出为不出跳再做张假昂与耍头区分的图。

假昂和真昂一样也出跳,区别是真昂是斜置构件,用杠杆原理挑出,而假昂是水平构件,只把昂尖做成昂形,作用与华栱相当。

假昂与耍头的区分同样是看是否出跳,此图下面出跳托令栱的是昂(假昂),上面不出跳的是耍头。

(山西平顺北社观音堂)檐角构件名称(山西平顺淳化寺)柱头方是铺作中位于柱头中心线上横向的方材,同位置的最上一层称为压槽方。

附图是山西五台唐代南禅寺大殿,第二跳华栱为殿内的四椽栿梁头伸出,压槽方在梁之上,到了宋代以后大部分梁不参与枓栱,而是压在铺作层之上,压槽方就到了梁的下面隐刻是古建筑中的一种常用手法,这张图中的建筑没有使用独立的慢栱,而是在柱头方上刻出了慢栱的形状,两端仍然使用了散枓,这种不使用单独构件而是在其他构件上刻出部分形状的做法称为“隐刻”(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悬山顶和九脊顶两山伸出的部分称为“出际”,安装于出际处的椽子称为“厦头椽”因为九脊顶又称“厦两头造”,而悬山顶没有两山出檐,又称“不厦两头造”。

搏风板安装于山面出际处以挡风雨,垂鱼惹草即保护槫头又能起装饰作用悬山顶建筑山面。

(山西襄垣文庙大成殿)山西长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壶关县清流老君庙元代正殿的东山墙在2013年雨季坍塌了,梁架外露,六椽屋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是晋东南地区早期大木作最常见的梁架结构形式,这张图标出了主要构件的名称。

不少古建筑采用组合式主梁,配图这张进深六椽,采用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乳栿也有对在后面的,两段梁的结点在内柱上。

四椽栿:长四架椽的梁;乳栿:长两椽的梁;劄牵:长一椽的梁。

配图这座大殿是山西长子善村龙王庙,山面护坡和墙塌了,骨骼外露这张图也是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殿内效果。

配图是山西长子壁村三嵕庙,元代,现在后檐柱严重内倾,很危险了四椽栿对前乳栿。

组合式梁架的种类很多:三椽栿对劄牵、四椽栿对前后劄牵,二椽栿对前后乳栿等等,以后慢慢作图这张图是山西长子西上坊成汤庙金代正殿的转角铺作,可见山面柱头方延伸过来成为正出的华头子,前檐的柱头方同样延伸过去成为横出的华头子。

《营造法式》卷十八“殿阁外檐转角铺作用栱、枓等数”中说“华头子,两只,身连间内方桁”指的就是这种结构。

从卷十七“铺作每间用方桁等数”可知方桁指的是柱头方等小方材。

应县木塔第二层柱头铺作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第一层柱头铺作山西五台县广济寺正殿柱头铺作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柱头铺作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柱头铺作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柱头铺作山西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补间铺作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柱头铺作研究木结构古建筑,尤其是早期大木作,必须要读懂《营造法式》,这本书是北宋时期李诫所著,刊行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至今已九百余年,读懂这么古老的书并非易事。

学习《营造法式》,首先要记住各个部件的名称和其所处的结构位置,我计划通过新浪博客发表“木结构古建筑扫盲”系列,通过图片标注和文字注释的方式,每篇文章介绍一种构件,帮助更多朋友读懂古人留下的建筑精髓。

访古七年多,寻访古迹逾千处,资料照片拍了1T有余,时间精力有限,很多照片拍回来后还从没看过,偶然打开恍若新去,打算写这个系列文章,对我自己来说是个整理资料的过程,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文中难免有偏颇之处,还望不吝指正,我们共同学习《营造法式》是必备书,市场上有很多版本,价格差异极大,我们学习《营造法式》是为了读懂它表达的建筑信息,不是为了研究版本咬文嚼字,买最便宜的就足够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