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宁在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

合集下载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对标先进 促央企采购管理上新台阶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对标先进 促央企采购管理上新台阶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对标先进促央企采购管理上新台阶(2012-08-04 13:10:12)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已多次公开提醒央企,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利好,央企最先受益。

但此前4万亿元投资带来的利好已经消化完毕,眼下外部经济环境不好,央企利润下滑也将最快。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经历了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已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央企要做好3~5年过“寒冬”的准备。

为此,国资委近期将开展一系列治理和培训工作,指导央企如何“勒紧裤带过日子”。

不久前,国资委举办中央企业采购管理提升专题培训班,邵宁作了题为《对标先进,促央企采购管理上新台阶》的发言。

他强调,采购管理的改革是提升央企管理水平的突破口,要下决心改造陈旧的、过时的采购制度、采购模式,敢于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扫清体制障碍。

同时还要建设惩防体系,加强采购环节中的反腐倡廉。

邵宁的发言,具有高度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水准,对于水泥企业备品备件的科学采购、精准采购、廉洁采购,同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邵宁发言摘要:对标先进,切实做好采购管理提升工作统一思想,坚定采购管理提升的信心和决心。

企业领导班子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做好采购管理的信心和决心,真抓实干,有所作为,取得实效。

企业的实践证明,只要肯下决心,敢动真格,勇于创新,采购管理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效果,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认真对标,明确重点、难点,逐个突破。

通过全面对标,找到采购管理中的组织标杆、制度标杆、流程标杆、成本标杆、效率标杆、供应商标杆等。

在对标过程中,认真查找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抓住关键点,发挥各级员工的智慧,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逐个突破核心问题,不断提升采购管理水平。

系统思考,正确处理几个重要关系。

一是要正确处理采购管理与基础管理的关系。

基础管理提升是各专项管理提升的基础,采购管理提升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等基础管理工作的水平。

邵宁在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

邵宁在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

邵宁在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时间:2011-08-05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局深入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不断提升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在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邵宁(2011年7月19日)同志们: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王勇主任提出,要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

我们组织召开这次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

一天半的会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

改革局白英姿局长作了很好的专题讲座,中航工业和中国建材2家企业作了精彩的发言,知名的跨国公司宝洁公司介绍了全球配置和整合资源的实践。

另外,会议印发了10家中央企业的书面材料。

相信这次会议会给大家很好的启发和帮助。

这两年来,我们在重组整合方面已陆续推出一些典型经验,如中国石油、中国五矿、中粮集团、国机集团、华润集团等,大家反映很好。

我想,把中央企业内部各个方向好的做法集中起来,就是很好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发展经验。

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做好内部资源整合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国资委的积极推动和中央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的看,中央企业布局结构得到优化,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运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尤其是中央企业之间的重组,力度比较大,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

一些被体制人为割断的产业链通过重组完整化了;一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进入了有实力的大集团,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集中的目标。

但中央企业在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国有资本分布仍然过宽,资源比较分散,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管控能力弱。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资委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邵宁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邵宁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邵宁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时间:2009-01-05 文章来源: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2008年12月19日)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经验交流会议”。

今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三天前刚刚结束,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做好中央企业的各项工作,保证中央企业能够度过困难时期,并且有所发展,从而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张德江副总理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荣融主任作了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对明年中央企业应对经济环境变化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

如果说,在两年前,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时,大家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很清晰的话,那么今天这样的经济形势,就使我们没有必要再去强调加强风险管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了。

而且,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经济形势的严峻化,使我们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多,企业自身也更加难以承受风险,所以现在大家都小心翼翼,唯恐出现意外。

这种形势就要求企业更加重视风险管理,而且要求企业有更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

中央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实际上并不是国资委文件下发以后才开始的,有很多中央企业从自身的经验或者教训出发,或者从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出发,很早就开始风险防范相关的制度建设,而且很多企业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国资委的推动只不过使这些已经开始这项工作的企业把相关制度搞得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对那些还没有这方面工作基础的企业能够促使他们启动这项工作。

国资委企业改革局把中央企业前一阶段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工作情况归纳成五个方面:第一,一批较早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提高。

这方面有很多的典型。

中化集团在吸取1998年企业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前中后台相互制衡”的业务管控体系,应该说实践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截止到今年10月,主营商品库存浮亏仅占整体库存的4.9%,公司逾期应收帐款余额仅占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一,期货业务保持“零损失”。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谈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2011-02-13 14:32:14)转载标签:分类:国企改革中国大企业国有企业改革中央企业国有经济财经到目前为至,国有企业已经推动的改革是两组:第一组改革包括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的关闭破产;第二组改革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针对国有大企业的特定改革。

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今后的发展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争论经过几年的改革和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中小企业层面基本没有国有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国有经济主要布局在大企业层面,未来的改革将是以国有大企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一)国有大企业大体分为两种情况1.功能性的国有大企业。

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供给。

如供水、供电、供油、供气、公共交通等。

这个领域公益色彩很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有时候是冲突的,尤其是当市场信号波动很剧烈的时候。

为减少对社会的冲击,企业在某种特定的阶段要承受亏损。

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在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情况下要保证市场的供应,其他所有制企业则可能很难接受,也很难承受。

第二,重要资源的开发。

企业的经济利益和资源环境目标有时是不一致的,而现实的情况是企业自律不足、政府监管能力不足。

有一组煤炭行业的数字:推动中央企业到境外上市,就是希望把境外成熟、规范的资本市场机制直接引入企业内部,保证上市之前的重组和上市之后的运作能够达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要求。

现在看,境外上市对企业规范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可能再做假账,透明度明显提高,运作也比较规范,其他方面也很难干预。

所以市场选择是境外加境内,就是A+H的模式。

第三,最终的体制构造。

竞争性国有大企业最终的体制模式很可能就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上市公司,没有集团公司、不背存续企业,完全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运营。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演讲录:国资委都干了些什么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演讲录:国资委都干了些什么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演讲录:国资委都干了些什么2004年10月09日 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王梓北京整理报道9月16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一楼报告厅,邵宁就国资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演讲。

作为国资委副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兼任研究员,邵宁是圈内公认的“对国资改革认识深刻的学者型官员”。

邵宁1969年1月在陕西省延安县插队,1978年4月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取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到国家经委办公厅、综合局工作。

1988年机构改革后任国家计委综合司副处长、经济研究中心综合组副处长、处长,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研究部副主任。

8年后调任国家经贸委企业司副司长、司长,企业改革司司长,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

2003年5月任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分管企业改革局、企业改组局(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再就业工作办公室)、企业分配局、经济研究中心。

邵宁表示,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最艰难、最复杂的一个环节,引起的争论也比较多。

多年参与国资改革的他,主要介绍了四方面内容,第一是当前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形势;第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实现的突破;第三是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以及有待实现的突破;第四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下一步战略部署。

以下是邵宁演讲的主要内容。

1.国企改革:背水一战的选择国有企业的问题,外部经济体制环境的变化将以前几十年造成的各种失误后果显性化,长期被掩盖着的矛盾在表面化,这是国有企业改革这几年面对的一个非常尖锐的挑战。

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处在一个攻坚的阶段,从外部看这个改革,大家会看到非常复杂的局面,很多相互矛盾的现象交织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看反差非常大。

从宏观的层面看,现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

以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这个指标来分析。

这个指标第一次有统计是1996年,这几年变化情况大概是这样:1996年是712亿,1997年是807亿,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跌到525亿,这是低谷,1999年恢复到998亿,2000年2392亿,2001年2330亿,2002年是2637亿,去年底是3784亿,今年的趋势有可能达到将近5000亿。

邵宁:我们为何面对如此巨大的下行压力

邵宁:我们为何面对如此巨大的下行压力

邵宁:我们为何面对如此巨大的下行压力作者:宗和来源:《齐鲁周刊》2015年第23期国际经济环境面临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发展迎来新常态,新的实物消费热点很难出现,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应对?5月29日,在国浩律师事务所举办的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资本市场”为主题的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国际经济发展环境不好不足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面对如此大的下行压力这几年我们听到最多的想法,就是经济下行压力非常大,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下降,我们很多企业感觉压力很大。

这五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呈逐年下滑态势,2011年是9.2%,2012年是7.8%,2013年是7.7%,2014年是7.4%、2015年是5.3%。

从今年短期的经济分析来看,实际印证了这个下滑形势,而且这一下滑的趋势还在持续。

今年一季度的GDP是7%,去年全年是7.4%,其中规模增加值今年一季度是8.4%,去年全年是8.3%。

多少年来,我们的工业增长速度都没有低于过GDP的增长速度,都是工业走在前面,今年一季度工业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是很罕见的。

这说明我们的工业在下行,并导致社会需求的下降。

从第一个季度来看,这种状况仍然没有缓解。

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企业急切地想知道,前几年我们那么快的增速,为何会有那么大的下行压力?这个下行的趋势是怎么造成的?这个下行的周期有多长,是三年还是五年?三五年之后会不会出现新的高增长?前几年国内有个说法,国内的经济困难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环境不好造成的,这个说法也对,但影响可能没有这么大。

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2.6%,比2013年加快了0.1%,其中发达国家增加0.6%,加快了0.4%,发展中国家增长4.3%,比上年减少0.5%。

去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要好,而且世界经济下一步的发展走势将由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势决定,原因有二:一是由发达国家经济所占份额决定的;二是因为发达国家是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力。

珍惜“来之不易” 稳步推进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谈国企改革

珍惜“来之不易” 稳步推进改革——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谈国企改革

的 隐患 。 而 现 在 , 国有 企 业 是 国 家
经 济 、 会 发 展 中 积 极 、 定 的 因 社 稳 素 。 邵 宁 认 为 , 种 历 史性 的变 化 ” 这
国 , 供 电 、 供 油 、 供 气 等 保 障 保 保 保 功 能 所要 求 的 规模 极 大 , 有 特 大 只 型企 业 才能 承 担起 来 。这 也 正是 当 前 央企在 这 类 领域 比较集 中 的一 个
新“ 排头 兵 ”、 大工 程 “ 重 顶梁 柱 ” 社 、 会 责 任 “ 心 骨 ”、 m 国 门 “ 路 主 走 探
者 ” 。
备 比较 优 势 的 中小 企 业 领 域 , 有 围
经 济 实施 了大 规 模 的主 动 退 出 , 由 此 完 全 改变 并 优 化 了 国有经 济 的布
不易。
任 邵 宁 接 受 人 民 日报 记 者 专访 , 全
面 介 绍 了 国企 改 革 的艰 难 历 程 、 巨
通 过 方 面 的 改 革 , 有 经 济 围
的布 局结 构 、 国有 企 业 的体 制机 制 , 都发 生 了重 大的 变化 。
其 一 , 过 “ 大 放 小 ” 在不 具 通 抓 ,
j , 正常 经 营 的 国有 企 业 , 对 通过 成 立园 资 委 , 步 建 立 了国 有 资 产 出 初
活 提 供 保 障 条 件 , 是 在 大 企 业 层 二 面 提 升 国 家 竞 争 力 。 目前 , 两 个 这
方面 没有 国有企 业不 行 。
资 人 制 度 , 决 了 多 年存 在 的 国 有 解 企 业 多 头 管 理 、 任 不 落 实 的 问 责
大 成 就 和 努 力 方 向 。邵 宁 表 示 , 经

国企民企交流会发言稿

国企民企交流会发言稿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国企民企交流会,这是一个促进双方交流、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良好契机。

在此,我非常荣幸能代表本次交流会发言,与大家共同探讨国企民企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融合发展。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国企民企交流合作的大力支持。

一、国企民企交流合作的背景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企和民企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

在新的历史阶段,国企民企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1.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企民企交流合作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链水平,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激发创新活力。

国企民企各有优势,通过交流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激发创新活力。

3. 提升企业竞争力。

国企民企交流合作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4. 促进就业稳定。

国企民企交流合作有利于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实现社会和谐。

二、国企民企交流合作的优势1. 国企优势。

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国企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民企优势。

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市场反应快等优势。

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民企具有独特优势。

3. 互补优势。

国企民企在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具有互补性,通过交流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国企民企交流合作的建议1. 深化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国企民企交流合作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双方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2. 加强顶层设计。

建立国企民企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明确合作方向、合作领域和合作方式。

3. 拓展合作领域。

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推动国企民企深度合作。

4. 强化人才交流。

加强国企民企人才交流,提高双方管理水平,促进共同发展。

5. 创新合作模式。

邵宁:央企80%优良资产已进进上市公司

邵宁:央企80%优良资产已进进上市公司

主持人先生、各位佳宾、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受李荣融主任委托,非常兴奋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下面,依照议程安排,我就“中国大企业加快推动国际化进程”谈几点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国际化是大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世界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靠关系更加密切。

中国经济越来越紧密地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

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融进国际分工,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国际化经营的深度和广度。

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进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更对企业实施国际战略提出更高要求。

中国必须积极融进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至公司大企业团体,进步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能力,在增进世界经济发展、构建***世界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国大企业国际化刚刚开始起步。

企业国际化是市场竞争发展到顶阶段的必定要求。

近几年来,中国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心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已发生深进变化,综合实力明显进步,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市场主体。

目前,中心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已达70%,控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396家,80%的优良资产已进进上市公司。

中心企业普遍建立了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考核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递,鼓励层层连接,收进分配与业绩贡献相挂钩”的机制初步建立。

2009年,中心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的已有53户,营业收进超过1000亿元的有38户。

进进2009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中有24家中心企业。

一批中心企业不但是国内行业排头兵,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影响力。

如中国移动、中远团体、中船团体、神华团体、宝钢等中心企业已成长为世界着名企业,在行业内名列前茅。

中心企业国际化经营也取得积极进展。

一批企业加快建立全球销售网络,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国企改革精神邵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国企改革精神邵宁(人大财经委副主任)

中铁电气化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参阅材料2013年第10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之‘国企改革’专辑)中铁电气化局党委宣传部编2013年12月目录编者按 (3)邵宁:深入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3)编者按:11月22日,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原副主任)邵宁同志,在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报告会上的辅导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为让更多的同志了解报告会的内容,进一步理解、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团公司于12月17、20日分别组织在京和西安地区各单位处级领导人员观看了辅导报告录像。

现根据邵宁同志报告录音整理编发,供局党委中心组成员参阅。

本文未经本人审定,请注意保存。

深入领会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邵宁(20l3年11月22日)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指导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预计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将出现一个大力度、深化的全新的局面,我想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

下面我谈一谈个人初步学习体会和理解。

《决定》以相当大的篇幅谈国企改革,作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部分的主要内容,应该说改革的基调没有变,《决定》中讲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我们既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这就是改革的方向。

《决定》对国企改革提出的要求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决定》讲国企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以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国企已与市场经济融合,我想这就是前一段改革的成果。

一、简要回顾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为把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讲清楚,我想首先简要回顾一下我们改革的过程。

国企交流座谈会讲话材料

国企交流座谈会讲话材料

国企交流座谈会讲话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公司向各位领导和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在这里,我想就国企交流座谈会的主题“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发展大计”给大家做一份简要的讲话,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企在国家经济建设、行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作用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新形势下,国企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实现国企创新发展的关键。

首先,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资源优势互补。

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但资源的分布却不均衡。

通过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地区之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当前全球范围内科技竞争愈发激烈的形势下,单一国企很难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而通过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科技创新的合作与交流,从而提升国企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第三,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提高经营效益。

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单一国企很难满足多样化的企业需求。

而通过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提升员工的素质与能力。

国企在培养员工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通过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从而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为了加强国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建立国企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国企之间的联合体、协会等组织形式,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为各个国企提供机会,共同探讨问题、分享经验、开展合作。

第二,加强国企间的合作研发。

国企之间的交流会发言稿

国企之间的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国企之间的交流会,共同探讨国企改革与发展,共谋合作共赢。

在此,我谨代表XXX公司,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XXX公司。

XXX公司成立于XX年,是一家具有XX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企改革成为国家战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一、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深化国企改革,对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国企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 国企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改革,可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国企改革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通过改革,可以确保国有企业在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发挥主导作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国企改革的主要任务1. 深化公司制改革。

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2.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3. 创新体制机制。

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活力。

4. 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国企改革中的合作与共赢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合作与共赢至关重要。

国企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

国企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

国企交流座谈会发言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大家好!
我首先感谢此次国企交流座谈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互相成长的平台。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个人对于国企交流的见解和心得体会。

首先,国企交流是一种相互借鉴的机会。

作为国企的一员,我们应该相信,每一家国企都有其独特的经验和优势。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学习到其他国企在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好方法和经验,借鉴其成功之处,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分享自己工作中的好经验和做法,让更多的国企受益。

其次,国企交流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作为同一行业的国企,我们共同面临着行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交流,我们能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动态、创新技术和市场趋势,加强合作与共享资源,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国企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国企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

通过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优点,促进企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我们可以培养团结协作、包容开放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为国企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我想强调国企交流的重要性。

国企交流不仅仅是一种机
会,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作为国企员工,我们既要以身作则,主动参与交流活动,同时也要鼓励身边的同事和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共同推动国企交流事业的蓬勃发展。

感谢大家的聆听!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创造国企交流的新篇章!谢谢!。

央企交流发言稿范文

央企交流发言稿范文

央企交流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代表本公司参加央企交流会,与大家一同分享我们公司的经验和成果。

首先,我想谈一下我们公司在绿色环保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就。

作为一家央企,我们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将环保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

我们加大技术创新和绿色机制建设力度,推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我们不仅建立了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还组织了一系列环境宣传和保护活动,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为社会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公司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一些经验。

我们公司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积极探索新业务领域和新技术应用。

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我们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我们也注重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实现了共赢局面。

最后,我想强调我们公司在员工培养和激励方面的一些做法。

我们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注重各级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机会。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薪酬激励、晋升机会等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我们也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提供各种文体活动和健康保障措施,让员工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秉持“绿色、创新、共享”的理念,不断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们愿意与各位企业共同交流、合作,共同面对挑战、实现共赢,共同为中国央企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邵宁在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_0

邵宁在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_0

邵宁在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邵宁在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邵宁在中央企业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上的总结讲话来源:国务院国资委网站发表日期:20xx-06-19在会议结束之际,我先对会议成果作一个小结,对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进展情况作一个简要通报,并对做好管理提升活动下一步有关工作,提几项具体要求。

一、会议的收获一天半的会议,内容很丰富。

我们聆听了王勇主任的重要讲话,听取了来自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基层企业和一线班组的经验介绍,到生产现场进行了参观学习。

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和启迪。

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这次会议,能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收获:(一)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强化基础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国经济经历了持续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开始进入一个紧缩时期。

这是由国内外市场形势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所决定的。

在经济扩张时期,成本高低对企业来说,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在紧缩时期,成本因素对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作用影响日益突显,对一些企业而言更是关系生死的问题。

面对当前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降低成本工作,不断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二)增强进一步抓好企业基础管理的信心。

在本次会议上交流经验的中铝公司、航天科技、兵器工业集团和新兴际华集团,都是国有老企业。

他们所处的有色、军工等行业,都是90年代末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的重点行业。

同时,这些企业又都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面临的形势比一般中央企业也更加严峻。

他们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只要下定决心,真抓实干,困难再大、基础再薄弱的企业也完全能够搞好企业基础管理。

这些企业能够做到的,其他企业也一定能够做到。

(三)在强化企业基础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上得到启发。

1.要立足企业实际。

再好的经验,也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的管理基础相结合。

完全照搬照抄,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2.要发动基层企业、员工积极自觉参与。

深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深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深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邵宁【期刊名称】《企业管理》【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在国资委的推动和中央企业的努力下,"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中央企业之间的重组,力度比较大,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一些被体制人为割断的产业链通过重组完整化了;一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进入了有实力的大集团,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集中的目标.但中央企业在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国有资本分布仍然过宽,资源比较分散,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管控能力弱;同时,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内部资源不合理,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国资委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一目标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高度,而不是横向扩大规模.中央企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更加重视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页数】5页(P4-8)【作者】邵宁【作者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实施现金分配精细日清日结深入推进煤矿企业内部市场化建设 [J], 侯洪飞2.着力资产评估风险控制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兼谈汾西矿业集团煤炭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工作实践经验 [J], 蔚振廷3.着力资产评估风险控制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汾西矿业集团煤炭资源整合资产评估工作的实践经验总结 [J], 蔚振廷4.深入推进非煤矿山资源整合 [J], 《黑龙江国土资源》编辑部5.深入儿童心灵以资源整合推进年级高质量德育管理的实践研究 [J], 包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邵宁在央企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时间:2011-08-05 文章来源:企业改革局深入推进内部资源整合不断提升中央企业发展质量——在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上的讲话邵宁(2011年7月19日)同志们: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王勇主任提出,要深入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加大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

我们组织召开这次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经验交流与培训会议,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这一重要精神。

一天半的会议内容丰富,安排紧凑。

改革局白英姿局长作了很好的专题讲座,中航工业和中国建材2家企业作了精彩的发言,知名的跨国公司宝洁公司介绍了全球配置和整合资源的实践。

另外,会议印发了10家中央企业的书面材料。

相信这次会议会给大家很好的启发和帮助。

这两年来,我们在重组整合方面已陆续推出一些典型经验,如中国石油、中国五矿、中粮集团、国机集团、华润集团等,大家反映很好。

我想,把中央企业内部各个方向好的做法集中起来,就是很好的系统性、综合性的发展经验。

下面我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做好内部资源整合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国资委的积极推动和中央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的看,中央企业布局结构得到优化,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运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尤其是中央企业之间的重组,力度比较大,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

一些被体制人为割断的产业链通过重组完整化了;一些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进入了有实力的大集团,实现了资源向优势企业、行业排头兵企业集中的目标。

但中央企业在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国有资本分布仍然过宽,资源比较分散,相当一部分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管控能力弱。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资委明确提出,中央企业“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这一目标要求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高度,而不是横向扩大规模。

中央企业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重视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做强做优的前提是要先做实,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根本上说,加强内部资源整合是中央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

首先,从历史形成看,相当一批中央企业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脱钩、打捆组建形成的,大多数子企业先于集团公司成立。

因此,这些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源配置从一开始就是行政操作的结果,而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缺少在市场竞争中梳理和塑造的过程。

这导致集团内部存在企业数量多、资源分散,子企业间业务交叉重叠、互相竞争,集团管控能力弱等问题。

这种情况在中央企业相当普遍。

近年来,有些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整合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不少企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其次,从发展现状看,今天的中央企业与十年甚至五年前的情况相比,已经大不一样。

“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快速发展,但主要是通过投资新建和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的外延式扩张。

2006-2010年,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10万亿元,并购重组各类企业达2200多家。

通过这些投资和并购,中央企业不仅规模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内部资源结构和经营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是业务结构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以前大多数企业的业务相对单一,要么是生产企业,如钢铁厂、发电厂,要么是单纯的贸易公司或科研单位。

现在不少企业则是多元化经营,涉足很多新的业务领域,甚至包括金融。

二是业务链条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向上下游延伸。

比如原来的销售企业,现在向上游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延伸。

原来的科研单位向产业化发展,而且有的企业产业化规模已经不小。

三是业务布局从局限于一个区域向全国、乃至全球拓展。

很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跨国经营,子公司已遍布许多国家。

四是业务模式实现转型。

典型的是一批贸易企业实现了比较成功的实业化转型,军工企业向军民融合发展转型,这几年发展也不错。

因此,中央企业内部资源的构成情况已经高度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竞争要求,不断对内部资源进行梳理。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

第三,从并购重组后的情况看,有些重组效果并不好,没有实现协同效应。

原因是没有深入推进实质性整合。

有的企业在并购中存在重并购、轻整合的倾向,或者一段时间内只顾把外部资源归集进来,但整合顾不过来。

还有少数企业并购时战略不清晰,很多是机会导向,或者选择目标时偏离发展战略,或者操作中对市场形势、产业发展前景、目标企业调查分析不深入、不充分,导致并购后背上大包袱。

目前,一些中央企业正在处理前一阶段由于并购不成功造成的大包袱,消化成本有的在几十亿元以上。

这方面的教训非常深刻。

此外,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央企业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现象,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实际上,有些业务对某个企业来说是辅业或非优势业务,但对其他企业来说则可能是主业,相比之下更有竞争优势。

这几年,中央企业之间的资源流动还不够充分。

如在航运行业,除中远集团、中国海运等专业化航运企业外,近年来,货主企业特别是电力、煤炭、钢铁、石油石化行业的企业,投资设立的航运企业发展迅速,市场份额很大。

虽然货主企业为保证运力、降低成本发展航运业务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一般来说,由于货主多为非航运主业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业人才和航运管理经验,在航运安全管理、运营方面不具有优势,从长远看,这样做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中央企业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确实应该好好将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梳理和整合,把重点真正放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上来。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央企业面临更高层次、更加激烈的竞争。

现在可以看清楚的是,今后一段时期,国际、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张的余地有限。

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债务和金融风险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在国内,经过前几年的扩张,“十二五”期间的增长规模将会明显低于“十一五”期间。

另一方面,相对于市场规模和容量,我国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绝大多数制造企业始终面临供过于求、过度竞争的压力。

而同时,几乎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成本推动特征,能源、资源、人工、资金和环境成本,无一例外都在上升。

这样,上端是成本推动,下端存在过度竞争,这种形势迫使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央企业今后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主要靠资源投入、扩大规模来保持发展速度,而要真正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提升质量效益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占有更多资源向更好地优化配置资源转变。

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强调内部资源整合,既是中央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强做优、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迫切要求。

二、中央企业内部资源整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几年来,国资委积极引导、推动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通过确定和公布中央企业主业,引导企业资源向主业集中,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要求减少管理层次、清理低效无效投资等,增强企业管控能力,提高资产运营质量。

一些中央企业积极探索,采取多种方式推进内部资源整合,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开展专业化整合,提高企业内部业务集中度。

针对内部资源分散、相互竞争、产研脱节等问题,有些中央企业将相同或类似业务整合到同一业务板块,组建专业化子集团,实施统一管理,推进专业化整合。

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业务集中度,消除内部竞争,提升行业影响力。

这是一些行政打捆形成的集团走向真正的集团化必须过的一关。

中航工业由原两大航空工业集团重组而成,资源整合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这几年他们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资源,通过资本市场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成效明显。

这次专门请他们作了经验介绍。

兵器工业集团从2009年开始,按照分层分类开展“专业化、区域化、产研结合”的结构调整总体思路,提出用3年时间将直接管理的130多家企事业单位整合为30个专业化子集团,目前已完成18个子集团的组建和运转。

中国石油围绕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目标,持续推进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业务的专业化重组,初步打破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业务结构。

前几年我们总结的中材的经验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虽然难度很大,但中航工业等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要下决心克服各种阻力,要求集团公司有非常大的决心和非常强的执行力,因为这要削很多“山头”。

(二)大力清理整顿低效无效投资,压缩管理层级,提高集团管控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中央企业内部形成了一批长期资不抵债、亏损严重以及资产规模小、股权比例低、不具备成长性的企业。

而且,由于以前对子公司管控不力,子、孙公司也在自我发展,投资搞企业,致使母子公司链条过度延伸。

这也是中央企业的一个共性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过去几年,很多中央企业下大力气通过实施破产、转让、关闭清算或合并等方式清理退出,同时压缩企业管理层,一些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和隐患得到妥善处置,优化了组织结构,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方面例子很多。

中国石化从2006年开始,清查出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对外投资和兴办多种经营单位有8421项,清理退出了6600多项,保留了符合石油石化主业发展方向的1610项,工作力度非常大。

中国电子坚持“精减数量层级、优化布局结构、提升管控能力”的宗旨,把企业内部清理整合作为集团公司的重点专项工作来抓,列为董事会对经理班子、经理班子对部门及所属企业的年度考核指标之一,强力推进企业内部清理整合。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对34家二级企业、510家三级及以下企业的清理整合。

(三)积极推进并购重组后的整合,注重发挥协同效应。

“十一五”期间,一部分中央企业积极有效实施并购重组战略,重视并认真开展了并购后的整合,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从实践看,由于并购重组方式不同,并购后整合的难度也有差别。

优势企业重组弱势企业的整合相对容易。

一般由重组方强力主导,被重组方从战略、管理、市场以及文化等方面融入重组方,从而实现一体化。

但如果被重组企业很多,对重组方的战略导向和整合能力要求会非常高。

中国建材是这方面的一个成功典型。

这几年,中国建材扩张非常快,2006年以来重组了几百家水泥企业,但其战略非常清晰,不是盲目扩张。

这是其并购重组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建材根据水泥有合理运距的特殊属性,以区域市场控制为战略目标推进并购重组,避免区域内过度竞争,所以有经济效果。

还有一点,就是整合非常到位。

中国建材采用了“三五”模式、辅导员制等一套办法对被重组企业进行深度整合,实现集团的有力管控。

实际上,这种扩张风险非常大,对企业的整合能力和管控能力要求很高,因为这要证明合作社比单干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