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四单元详细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三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1. 分子⑴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⑵分子的特征:、、。
⑶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水的化学性质和冰的化学性质。
⑷从分子的角度看,纯净物是由构成,混合物是由构成的。
(5)从分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分子,物理变化中,分子。
如酒精燃烧,酒精分子变成了其它分子,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没有变化。
2.原子原子是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两个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一个和两个构成的。
4.分子与原子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2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中子:不带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⑴原子核所带电量数称为核电荷数,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电性。
核电荷数==核外⑵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普通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无中子。
⑶原子的种类是由核()决定的。
⑷原子核只占原子体积的很小一部分,原子内相对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运动。
2. 离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元素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只有1个电子层的最外层不超过2个电子)。
(2)原子结构简图各部分的意义:(3)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元素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4)元素性质与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5)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决定的。
离子的形成。
九上化学知识汇总3-4单元
化学第三单元1. 分子(1)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条件: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2)性质:①“小”——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例如: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②“动”——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例如: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③“间”——分子之间有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例如:热胀冷缩、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④“同”——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例如:液态氧和氧气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它们都能支持燃烧。
2. 原子(1)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结构①构成:原子核: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②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易错警示】原子核中不一定有中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③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钠原子为例)。
(3)相对原子质量①表达式: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③近似计算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3. 离子(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表示: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用“+”或“-”号表示离子的电性,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先写数字,后写正负号,当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
(3)分类阳离子:原子失电子形成带正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a2+、等;阴离子:原子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等。
(4)意义:1.概念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易错警示】元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2.分类(1)金属元素:“钅”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金、汞除外),易失电子;(2)非金属元素:“石”“氵” “气”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H、B除外),易得电子;(3)稀有气体元素:“气”字旁,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氦为2,8不易得失电子。
九年级化学三至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1、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分子、离子。
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氯化钠由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构成2、分子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气味),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体积)。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子变,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原子没有变。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变,原子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了。
4、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微观解释:同种分子构成是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是混合物。
5、原子构成: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①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②原子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③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无中子)6、相对原子质量(Ar):①公式:,它是一种比值,单位是1,省略不写。
②Ar≈质子数+中子数。
7、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的电子层最少有1层,最多有7层;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8、相对稳定结构:最外层具有8电子(只有一层的具有2个电子)。
9、原子结构示意图10、元素化学性质与核外电子数密切相关,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倾向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2个) 不易得失、相对稳定金属元素一般小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一般大于4个易得到电子11、离子: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12、离子符号: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1的省略);①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镁离子Mg2+、亚铁离子Fe2+、铁离子Fe3+、铵根离子NH4+、;②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碳酸根离子CO32-、氢氧根离子OH-;13、离子符号及其意义(数字“2”的意义)。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
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按章节)九年级化学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讲,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XXX化学:向着环境友好进展。
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
放热、颜群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XXX、呼吸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别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XXX、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描述时常有“会”“能”“能够”等浮现。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爽朗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不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干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索,实验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群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检验: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含糊或有水珠浮现)4、熄灭蜡烛后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别燃烧也别支持燃烧,别能供给呼吸。
九年级化学人版新教材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炼铁、炼钢。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5、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6、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
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四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四单元知识要点知识点回顾――基础过关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荷的和核外带负电荷的构成;原子核是由带的和带电的构成。
由于它们所带的电量,电性,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原子的核电荷数= =3、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是。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而原子核又由和构成,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 。
56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3)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4)不显电性的粒子是5)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8)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9)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 10)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7、元素是具有相同(即)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不同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8、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有种,而组成的物质有种。
9、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地壳中最多的元素是;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10、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1)表示;2)表示。
11、元素周期表共有横行,个纵行。
每一个横行叫做。
原子序数数值上等于。
12、原子核外的电子是排布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至少层,最多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个。
13、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1)小圈表示;小圈内的数字表示;2)弧线表示;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1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具有个电子。
15、元素的分类: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易电子;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易电子;3)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电子。
16、原子、离子的判断:(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7、写出下列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1)2个氢原子;2)2个氧分子;3)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4)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5)2Cl- ;6)2Al3+。
第3--4单元知识点汇总—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微粒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4、微观粒子之间存在间隔;一般气液固,间隔慢慢变小。
5、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同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氢除外)2、原子不显电性。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3、原子中有: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右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电子电子层的规律:(1)原子的核外电子最少一层,最多七层。
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类推;最远的也叫最外层。
(2)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层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不超过2个)3、元素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
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知识总结要点
本文档总结了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要点,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1. 原子和分子
- 原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的粒子。
2.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组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式
- 化学式是化合物组成的简写方式。
-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通常由C、H、O等元素符号组成。
4. 反应式和反应类型
- 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所发生的变化。
- 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等。
5. 离子和离子反应
-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由原子组成的粒子。
- 离子反应:以离子为反应物的化学反应。
6. 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 摩尔质量: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克)。
7. 配制溶液
- 配制溶液的步骤:称取溶质、溶解溶质、加水并充分搅拌。
8. 酸碱中和反应
- 酸碱中和反应: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以上是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的知识总结要点。
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分子的特性。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来讲,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4、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易错提示】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粒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体积的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原子的结构及其结构示意图)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地球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3、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但一个普通氢原子中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至四单元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至四单元导言:九年级化学是中学化学学科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化学的基石,掌握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对学习后续内容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主要总结九年级化学第一至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一、物质的组成与变化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组成与变化的基本知识。
1.物质的分类物质主要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类。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通过固定的质量比例的化学反应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主要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生成新的物质,伴随着化学性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变化,不改变物质的分子组成和化学性质,如物态变化和溶解等。
二、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九年级化学的第二单元主要学习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原子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质量和电荷。
我们学会了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认识了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排列,方便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2.化合价和化学键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结合时所具有的价电性质。
化合价的确定可以通过元素位置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和配位数来推得。
化学键是元素间相互结合的力,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不同的键类型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途径。
三、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九年级化学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原理与应用。
1.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能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质量比例和摩尔比例。
在化学方程中,反应物位于反应方程的左边,生成物位于反应方程的右边。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是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通过电子转移产生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四单元详细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课题1分子和原子:◆ 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一反三)◆ 2.分子的特点: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 [知道举例说明分子的三个重要性质,并能反过来用]◆3、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如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7、通过教材P50—51图3—5/6/7我们可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课题 2 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粒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2、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电子数不同,中子数也不同)。
同种原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却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或原子核中)都有中子(H无中子)。
◆3、一个原子中,它的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4、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初中化学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总结课题一 分子和原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是实际存在的.2、分子的特性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停的运动(温度升高,运动加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温度升高,间隔变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4)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3、分子和原子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例如: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
保持CO 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 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4、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注: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⑴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的分子。
⑵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课题二 原子的结构1、原子的结构电子(带负电)原子质子(带正电) 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中子(不带电)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到的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位Ar )公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注:(1) 相对原子质量不等于原子的实际质量(2) 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越大,它的实际质量越大(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1,通常省略不写。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千克3、原子结构示意图(1)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 质子数(核电荷数)(2)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3)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很小的体积,但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的质量。
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总结
学科:化学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第四章知识总结
一、本章知识归纳
二、第四章的重要知识点及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材分为三节,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引导同学们从量的方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学习化学方程式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第二节化学方程式,介绍了化学起程式的书写原则、方法、步骤等,是本章的中心,第三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三节内容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前一节内容都为后一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意义;2.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3.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本章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第三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微粒性: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是真实存在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
5.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a.质量和体积都很小;b.之间有间隔;c.都在不停地运动;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6.从分子的观点理解有关的概念a.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会发生改变。
b.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7.分子与原子的比较(1)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联系:①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②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相似;④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1.原子的构成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2) 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3) 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离子的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5.离子结构示意图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a) 当质子数=电子数时,为原子结构示意图2) 当原子数≠电子数时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 3+4)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如O 2-- 6.相对原子质量(符号:Ar ;单位为1):=12/1 (某碳原子)(某原子)m m(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讲(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碎和原子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觉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惟独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具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非常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6、用纳米技术创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 的汽车)(1XXX=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考点要求: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明白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XXX、呼吸 2、推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4考点二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群、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爽朗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不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干表现出来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不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能够”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课题1分子和原子:◆ 1.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举一反三)◆ 2.分子的特点: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 [知道举例说明分子的三个重要性质,并能反过来用]◆3、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如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氧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如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4、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5、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不破裂,但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6、物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程度越剧烈。
同种物质,一般情况下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大,固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隙最小。
◆7、通过教材P50—51图3—5/6/7我们可以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不变。
课题 2 原子的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粒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电子(一)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相近,它们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2、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电子数不同,中子数也不同)。
同种原子,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却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中(或原子核中)都有中子(H无中子)。
◆3、一个原子中,它的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与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4、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是分层运动的,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也可分别叫K L M N O P Q层)。
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2、原子结构图各部分的意义:圆圈表示原子核,12表示质子数,从内到外2 8 2分别表示原子第一层电子数为2,第二层电子数为8,第三层电子数为3。
◆3、1~20号元素,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其它层最多能排8个,不足的,是几个就排几个。
各层电子数之和等于质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4、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一般为8个(氦为2),为相对稳定的结构。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金属元素最外层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从而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5、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①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③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Mg2+——镁离子、1个镁离子2Mg2+:右上角的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第一个2表示两个镁离子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Na+、Ca2+、Al3+等阴离子:Cl-、S2-等◆7、常见原子团离子:NH4+ OH— NO3— SO42— CO32—[身上长刺]◆8、相对原子质量(以氢元素为例)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即m C× 1/12),其他的原子与他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即m H/(m C×1/12))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例如:Ar ( H) == m H÷ (m C× 1/12)它的单位为1 一般不写出。
而原子的实际质量单位是Kg,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实际质量的比值。
◆6、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课题3 元素◆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氧元素和碳元素的区别?(核电荷数分别是8和6,区别点在核电荷数不同)◆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氧硅铝铁O Si Al Fe)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人体内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牛奶包装袋中的说明:钙≥150mg/100mL中的钙是指钙元素。
(其它类似)◆3、书写元素符号应注意的两点可归纳为哪四个字?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一大二小)◆4、元素符号所能表达的涵义:a表示这种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b 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既讲种类,不讲个数)H 表示氢元素氢原子一个氢原子(以H为例说明,其它的举一反三)3H只能表示三个氢原子,不能说三个氢元素。
◆5、(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元素可分为: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也可再加一种:稀有气体元素)◆7、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桁,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即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组成。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8、常见元素名称、符号及其相对原子质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课题1爱护水资源:地球表面大约有3/4的面积被水覆盖,只有不到1%的水资源可以直接作淡水利用。
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
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工业废水要处理后排放,生活污水要处理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了解水的富营养化的原因:水中氮、磷等元素多,产生藻类疯长,使得水中动物如鱼缺氧而死亡。
课题2水的净化:水或蒸馏水是纯净物,而天然水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或不可溶性杂质,所以是混合物。
城市通过自来水厂净化水,而农村能通过明矾对杂质吸附来达到沉降的目的。
水的净化一般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过程。
净化水的操作主要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其中蒸馏是最彻底的净化措施。
过滤是把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或者把固体混合物分离,其中有的固体溶于水,有的固体不溶于水)。
操作中要做到:一贴:滤纸紧帖漏斗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滤液的边缘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上面的烧杯紧靠玻璃棒、漏斗的下端紧靠下面的烧杯内壁、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这边。
硬水和软水的检验方法:把肥皂水倒入其中,搅拌,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水或者没有泡沫的是硬水。
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生活中通过煮沸水的方法软化硬水,实验室通常采用蒸馏。
课题3 水的组成水电解实验:实验现象: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并且产生的体积不一样。
正、负极气体的检验:正极是: 氧气 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负极是: 氢气 (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质量比为8:1) 反应表达式:水通电氢气 + 氧气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氢气(H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化学性质:可燃性纯净氢气燃烧的现象: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产物只有水。
不纯氢气点燃将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要验纯,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物质的分类: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其中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化合物和单质,化合物中又包含氧化物。
并且能举例说明或者进行分类判断。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1、一种物质只有一个化学式,同样,一个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物质)2、通过一个化学式,我们能了解(或获取)哪些信息?学生以说明:表示这种物质 五氧化二磷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五氧化二磷由氧元素和磷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构成 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由两个磷原子和五个氧原子构成。
2P 2O 5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单质的写法:五种气体: 其它的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6、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交叉换位约分法”常见根(原子团)的化合价7、有关化学式的计算a 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b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c 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