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8届高三十四校联考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湖南省2024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善美的“错位”①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真),而根据康德的审美价值论,美则是情感。
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前者太机械了,把“真”看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绝对的价值。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按康德的学说,价值应该有三种:真、善、美。
②康德没有解决的是,在艺术中,并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的。
什么样的情感才是审美的呢?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情感,又是深刻的、藏在深层的潜意识里的,甚至是以智性为底蕴的。
我们的古典文论说得更准确:一方面是陆机的《文赋》说“诗缘情”,一方面是更经典的《诗大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表现。
用的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而是象征的、假定的形式。
“美是真的”这一观念是不完全的。
美是艺术家情志通过假定、想象的自由,超越现实、意蕴发生变异的,但是,美和真并不绝对矛盾,而是交叉的。
这就是说,美和真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错位”,并不是一个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而是圆心有距离的;真善美,是三个偏心圆的交错。
只要拿文艺作品来核对一下,不但真和美是不统一的,而且和善也是不统一的,真善美三者是“错位”的。
③审美与科学认识活动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它的非功利性,这一点是康德说的。
善,最初级的意思就是有用或者实用。
实用的目的是固定的,而情感是自由的,所以实用是压抑情感的,如果拘于实用,就没有情感了。
在这一点上,许多理论家都搞得很乱,就是鲁迅有时也有些混乱,他在《门外文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人类是在米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代们的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忧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1.【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3)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鸟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浪涛,又以“_________________”,写出鹏鸟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
(4)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故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获取教训,则会重蹈覆辙,造成“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考查方式,对于这种题型,解答时除了要注意出处和作者外,重点要注意理解语境的提示。
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锲、镂、抟、扶、摇、哀.2.【18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南省三湘名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试题】新高考湖南省三湘名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垃圾问题已成为近年的热议话题。
对于生活垃圾、农业垃圾、建筑垃圾等,如何实施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成为每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科学生态系统的重要工作。
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等。
其中,继传统的卫生填埋之后,考虑到垃圾增量、土地资源紧张、循环利用等因素,不少国家开始加大焚烧发电的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发达国家便着手通过焚烧垃圾来发电。
据统计,目前日本、丹麦、瑞士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焚烧率达到70% 80%。
不过,焚烧发电也并非是直接“变废为宝”。
焚烧是一种能够处理混合垃圾的典型技术,垃圾分类有利于焚烧,它可以起到减少垃圾处理量、减少污染排放量、改善燃烧工况、提高发电效率等作用。
受技术和工艺制约,焚烧垃圾发电时燃烧产生的有毒废气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这也是居民担忧并导致焚烧厂建设受阻的原因。
另外,垃圾发电原理是将纸张、塑料、菜叶等生活垃圾经过分拣、干燥等工序处理后,进行高温焚烧,将焚烧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发电所需助燃物量大,因此垃圾发电成本很高,投资惊人。
目前垃圾分拣存在很大难度,世界上采用垃圾焚烧的城市中约有一半城市没有做到垃圾完全分类。
给垃圾分类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在我国,垃圾分类仍然存在很大困难。
一方面,巨型垃圾场内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倒,没有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垃圾处理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间自发的拾荒大军,虽在一定程度上变废品为资源,但大多是无照经营,缺乏规范和检验,使垃圾在捡拾、收集、运输、加工过程中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摘编自霍文琦《直击城市垃圾之困》)材料二:常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
最新-2018年高考汉语文试卷 精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A.先.兆掀.起纤.维鲜.为人知仙.山琼阁B.皎.洁角.逐剿.灭脚.踏实地矫.枉过正C.游弋.造诣.防疫.自怨自艾.抑.扬顿挫D.小憩.契.合收讫.休戚.与共雕栏玉砌.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是阻止全球变暖的必然选择。
B.作者娓娓道出了他那真致的情怀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
C.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D.村子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吟诵着疲惫的歌。
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短语,意义都相反的一组是A.寥寥无几——人山人海独一无二——无独有偶B.学富五年——满腹经纶多愁善感——沉默寡言C.大相径庭——截然不同翻云覆雨——自始至终D.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独占鳌头——名落孙山4.下列各组词语,全是褒义的一项是()A.畅快乖僻结晶谛听妒忌谄媚B.才情伎俩微妙典雅殷实丰厚C.豪迈表率聪颖英俊矍铄惬意D.重视烦躁恬静充沛虚幻蛮横5.下列括号内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计(维持生活的方法)生僻(不常见的)B.信守(忠诚地遵守)威信(威望与信誉)C.本色(本来的面貌)本年(现今的年份)D.突显(突然地显现)突围(突破包围)6.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句子的括号中,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①清凌凌②蓝盈盈③颤巍巍④沉甸甸生活在北大荒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田野、山岭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的宝物来。
一年四季,不管是隆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的。
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变得更加雄伟、壮丽。
这肥皂泡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清澈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有时吹得太大,这脆弱的球儿会扯得又长又圆,()的。
亭旁溪水淙淙,平稳处()的,流得急了,也有一种奔流的气势,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分外好看。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2023届湖南省九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2023届高三九校联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将于2023年1月8日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分类管理一直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实行动态调整、依法科学管理一直是我国应对传染病的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法定传染病共有40种,其中甲类2种,乙类27种,丙类11种。
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等。
其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炭疽中的肺炭疽,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传染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等。
将传染病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要具备相关条件。
在依法的前提下,根据对病原体、疾病的性质和危害性的认识,根据人群免疫力和卫生健康系统的抵抗力,根据疫情现状和未来走向,聚集专家的智慧、借鉴国内外经验,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做出决策。
从法理依据来看,当一种传染病可能对公民的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时,国家可以对公民和社会采取高强度的干预措施。
但是当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国家就应当动态调整干预措施的强度,保证传染病防控措施因时因势优化调整。
如我国曾采取"乙类甲管”的非典、禽流感后回归乙类传染病管控措施,而甲型H1N1流感则并入流行性感冒,按照丙类传染病监测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将在感染者与密接人员隔离、疫区封锁、交通卫生检疫等防控措施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针对乙类传染病,对传染源和密切接触者一般不再进行严格的隔离管理。
湖南省边城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边城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语文命题人:1-3张翠俞4-6刘芳7-9周彩云10-13王麦14-16关爱萍17-19向金玲20王前进21龙绍辉22吴寿星审题组合龙绍辉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社会流动,简而言之,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
社会流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
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感慨颇多:“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饿饥。
”宋代社会流动趋势增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政治上:“贱不必不贵”。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
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
宋代“朝廷无世臣”“无百年之家”,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别可以转化。
宋太宗曾叹息:“大臣子孙皆鲜克继祖父之业。
”宋代政治上的社会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
和唐代不尽相同,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誊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
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
”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薄,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并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前士庶不通婚、不交往一类的旧习俗有所改变。
其二,经济上:“贫不必不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
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时至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
商品经济竞争性强,胜负盈亏难料。
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舍”。
政治权力往往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和干预。
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明显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如今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
”其实,宋时已有此一说:“此今之富民,鲜有三世之久者。
”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贫富久必易位”。
与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相适应,人们格外重视教育后代:“人生至要,无如教子”,以此来防止家道衰败。
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题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七)本试卷共12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成纪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
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
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
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
中国历史上的田园山水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
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
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
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
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
2025届湖南省英才大联考高三月考语文试卷二含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
何谓“山”?山者,宣也。
宣气散,万物生。
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水者,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
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2018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word版)
2018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word版)2018年XXX高考模拟考试(二)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使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时,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请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被视为虚拟的世界,因为它过分夸大了“江湖世界”与“官府世界”各自的独立性,仿佛两者平行并立,互不干涉。
自明清以来,中国的秘密社会名目繁多,晚清以来的武侠小说不少涉及近代中国的秘密社会。
然而,随着文人笔下秘密社会的日益理想化,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已经成为完全可与官府世界平分秋色的第二社会。
但在现实生活中,“江湖”虽然远离朝廷,但仍在官府管辖下,侠客也难以“道遥自在”。
像武侠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双方互不干涉内政,在“官府世界”遵守国家王法,在“江湖世界”则听从江湖规则,但这只是小说家的美好愿望。
有趣的是,描写侠客“仗义疏财”、“替天行道”的《水游传》促进了中国秘密社会的形成,而XXX、天地会等民间教门、会党的形成又反过来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武侠小说。
这种影响分为虚和实两种。
实际上,它为小说家提供了无数侠客故事;而虚假的影响则促使小说家在原有社会结构之外,另建一个发挥特殊职能的“第二社会”。
后者的意义无疑更为重大,它使得武侠小说中的“江湖世界”不仅不完全是空想,而且有近代中国秘密社会的影子,同时也不完全是现实,仍然保留着甚至着意渲染其作为法外世界的理想主义色彩。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语文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试题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淮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
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成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因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
2024届湖南省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24届湖南省部分区域高三下册高考语文(一模)专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十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山大地杨志军①父亲想办一所学校,让草原上的孩子都来上学。
县委书记王石起先不同意,认为如果父亲继续当畜牧科长,就比较容易成为副县长甚至县长。
父亲说:“我升上去有什么用?我让我的学生升上去才算本事。
”②父亲骑着日尕①考察了一些日子后,把学校定名为沁多小学,校址选在了“一间房”。
这里是沁多县的地理中心,离各个公社都比较近,而且它坐落在沁多公社。
沁多不光比其他公社富裕些,他的主任也好说话。
父亲找到正在放羊的沁多公社主任商量,主任说:“a噢呀,一点点问题都没有。
我的孩子能去上学。
”父亲哈哈大笑,他明白这其间的情谊。
沁多公社的招生让沁多主任出面,就能马到成功。
③父亲把“一间房”隔出一间教室、两间宿舍和一小间办公室来。
父亲琢磨:木头的隔墙再好不过,又轻便又不占地方。
父亲骑着日尕直奔阿尼琼贡,那里是整个沁多县唯一有树的地方。
一阵寒暄之后,他对香萨主任说:“我们想伐几棵解板的树。
”父亲还把需要木材的理由也说了。
香萨主任沉吟着,突然冷下脸来:“b树上的鸟儿落在树上,沟里的斑鸠落在沟里,谁能说个不呢?但是今天我要说啦,不成,树上的鸟儿树上不能落,沟里的斑鸠沟里不能去。
山是神山,树是神树,我们从来没有伐过。
”父亲没想到居然会遭到拒绝,只能笑着说:“那就不伐了,只当我没开口。
”父亲知道,主任恐怕不是心疼几棵树,而是不支持办学,他总是觉得文化知识跟牧人毫不相干。
④后来,父亲只得用县里囤积不用的生牛皮隔出所需的教室和寝室,再用整张牛皮在门外的墙上挂起红漆写就的牌子,沁多小学就这样诞生了。
⑤然后就是制订招生计划和教学计划,正忙活着,县委书记王石来了,说副州长两次打来电话找父亲,要升父亲为副县长了。
父亲说:c“我怎么能去?学校不办啦?还有什么比教育更重要?在沁多县甚至在整个阿尼玛卿州,教育几乎等于零呀!”王石说:“你要是实在不想去,就得尽快让学生坐满教室,学生来了这么多,不能不管吧?到那时我们就有理由不放你。
2018年湖南省一轮联考语文对口试题及答案
机密★启用前2018年湖南省跨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一轮联考语文本试卷共6道大题,21道小题,共5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每小题3分)夏日竹林,它滴着翠,溢着绿,青翠可人,令人梦寐以求。
倘若此时,欣欣然来一场小在竹林中静听雨声,那又将是怎样一种“行云轻抚、流水清润”呢?有风吹过的夏天,风儿轻悠悠地吹拂过竹林,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
望着我这()的竹林,心也“跌”进了这片活力四射、()的生命之海、这沁心的小雨,像等候许久的浅笑凝眸,你是否又会在这竹林的声声渴望中,怦然心动,欣然赴约呢?走在小雨纷飞的石板路上,怡然自得地感受着这洋洋洒洒的细雨亲吻着发丝的丝丝清凉。
缈缈乳烟,淡淡流转。
也许,此刻静谧的竹林,因为有了小雨相伴,便淡了那份酷热,浓了这份飘逸洒脱、娴静优雅吧。
沿着这蜿蜒的小径徐行,慢步于这幽静的竹林细雨中。
“雨细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雨的灵动,虚无缥缈;竹的清幽,妖娆动人。
此刻,真的好想就这样静静地闭上眼睛,就像聆听着阿妈哼着的摇篮曲一般,让心儿在竹林中静谧舒心,在竹林听雨中慢慢地沉淀;抑或高歌一曲,化解那积淀在心头的愁绪。
轻轻的风,抖落了这一身的炙热;那丝丝细雨,又时不时的飘落在微凉的脸庞上。
在竹林细雨中,嗅得着缕缕醉人的翠竹清香,优雅隔世。
胜若神仙。
竹林听雨,或许听的更是一种意境,一种向往,一种心底久违的安宁与澄澈明清吧。
竹林听雨,1.语段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脸颊.(jiá)沁.心(xìn)B. 亲吻.( wěn) 静谧.(mì)C. 妖娆.(ráo)聆.听(Iíng)D. 沉淀.(diàn)澄.澈(chéng)2. 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吹拂等候 B. 炙热洋洋洒洒 C. 蜿蜒漫步 D. 脸庞怦然心动3. 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郁郁葱葱生机勃勃B. 郁郁葱葱生机盎然C. 欣欣向荣生机盎然D. 欣欣向荣生机勃勃4.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梦寐以求B. 怡然自得C. 飘逸洒脱D. 虚无缥缈5. 依次填入语段结尾画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的在雨中②情在曲中③曲在心中A.①②③B. ②③①C. ②①③D. ③①②6. 语段中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A. 记叙B. 议论C. 描写D. 抒情二、古代诗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
三省十校2018年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试卷及答案(广东、江西、福建)网页版_中学试卷
三省十校2018年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试卷及答案(广东、江西、福建)网页版_中学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社会心态正变得越来越理智成熟、开放多元、积极主动,并且更加具有世界意识。
但也不可否认,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良社会情绪。
比如,自卑自馁情绪有之,“牢骚太盛”情绪有之,懈怠散漫情绪亦有之。
这些社会心态虽不是主流,却会对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如不及时修复,不仅会伤及个人幸福生活,还会影响整个社会心态,甚至会阻滞社会主义现代化脚步。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心态必须强起来。
社会心态是一段时间内社会成员情绪基调、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的总和,属于社会意识范畴。
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与其发展实际密切相关,是时代的“晴雨表”“风向标”;它同时会影响每个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甚至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
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社会心理基础,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用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饥寒交迫”变为总体小康、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世界边缘走近世界舞台中心,现在正阔步走在“强起来”的大路上。
在这个“强起来”的新时代,应当有与之匹配的社会心态。
心态强起来应增强自尊自信。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尊自信的民族,自尊自信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自尊自信源于深入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它要求我们既不妄自菲薄,看到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拒绝照抄照搬别国发展模式;也不妄自尊大,拒绝其他文明优秀成果。
只有清醒认识我国历史走向、准确定位我国历史方位,才能更加自尊自信。
只有不断增强自尊自信,才能更加敢于正视自身不足、敢于承认别人长处,进而取长补短,更好迈向伟大复兴。
心态强起来应更加理性平和。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Ⅱ)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社会学”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社会”和希腊文的“言论、学说”的结合,就其最一般的意义而言,它是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
1838年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首先使用“社会学”概念的,目的是要表明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前那种思辫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实证社会学说。
但是,由于社会概念本身含义的广泛和不确定,使得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总是显得模糊不清和捉摸不定。
②社会学家们对社会学的分攻主要表现为:第一,社会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如果社会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些社会学家根本否认社会学有特定对象,他们或者把社会学归结为方法科学,强调社会学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或者把社会学当作“剩余社会科学”。
前者从根本上否定了社会学有研究对象的可能性;后者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当作一种变化不定的东西或者是其他学科不研究的内容的大杂烩。
③显然,上述观点都否定了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它在社会科学中的应有地位。
因此,绝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不赞成这两种看法,而肯定社会学有自己的独特研究对象。
那么,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学术界又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秋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④其实,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的社会有机体,就是现实的、具体的、作为整体的社会。
因此,社会学要研究的不是一般的抽象的社会形态及其变化发展的普遍规律,而是由具体的个人通过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所结成的现实的社会,以及这个现实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简单地说,社会学研究付象就是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吴妈是个寡妇,在赵太爷家帮佣。
她对阿Q先生,平时并无大恶感,一边在灶间煮饭,一边同老Q谈天,便是个例证。
可是,当阿Q春心大动,用过于鲁直的话向她表示爱情的时候,她却恼了,还向赵太爷打了“小报告”。
事后又哭天抹泪儿,仿佛真的被阿Q玷污了一般。
阿Q当然受到了赵太爷、假洋鬼子及其奴才们的痛打。
吴妈,为阿Q走向死亡,推了一把力,不管这力是多么小。
她得到了什么呢?连一块贞节牌坊也没捞到。
得到的反而是小D这类人物的嘲笑:“瞧,这就是阿Q想同她困觉的吴妈!”这是吴妈的悲剧!进一步想,吴妈嫁给阿Q,有何不好?无非阿Q头上有点癞疮,平日里不着三不着两,有点儿二流子气。
但是,阿Q式的造反一旦有点小小的收获,必定不会亏待吴妈。
吴妈是阿Q造反的受益者,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当然,政治不能替代爱情。
吴妈不爱阿Q,谁也没办法强迫。
然而,吴妈不爱阿Q,似乎与造反,甚而与癞痢头都没关系,是浸淫了吴妈内心的某种传统观念在作怪。
爱上阿Q,是丢人现眼,是大逆不道。
赵太爷们的是非观俘虏了吴妈的心,使她忘了她与阿Q是同类。
造反的受益者反对造反。
这是历史上经久不衰的悲剧。
辛亥革命者的血,变成了药,为那些可怜的愚民吃下去。
吴妈则更甚,成了赵太爷间接的助手,加速了阿Q的死。
她的愚昧,使她成了阿Q的“敌人”。
今天有没有吴妈这样的人,我不敢妄说。
(摘编自苏叔阳《说“吴妈”》)材料二:《说“吴妈”》一文对《阿Q正传》里吴妈其人颇多揶揄。
我想于此为吴妈一辩。
阿Q求爱被吴妈拒绝,这是千真万确的。
但说吴妈向赵太爷打了“小报告”,似乎与事实不合。
《阿Q正传》里写得明白。
当阿Q突然跪倒向吴妈求爱时,“一刹时中很寂然”,接着是吴妈的一声“阿呀”,之后她就“大叫着往外跑,且跑且嚷,似乎后来带哭了”。
湖南省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联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曾敏行《独醒杂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元祐初,山谷与东坡、钱穆父阿游京师宝梵寺。
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堪称赏之。
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
’山谷曰:‘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感觉到当时人对于“雅”“俗”的敏感。
不过,总体上看,在宋代趋于平民化的大环境之下,“雅俗兼备”、精致与俚俗互通,成为时代的突出特点。
②文化方面兼通雅俗的风格,应该是受到中唐以来禅宗潜移默化的影响。
禅宗强调持平常心,注重“当下”,强调佛法在世间,具有渗透性、普适性,所谓砍柴、担水无非是道。
宋代新儒学的产生,实际上和禅宗的影响有非常直接的关联。
正是在和佛教学说、道教学说相互碰撞、相互冲突,一方面相互排斥,另一方面又相互吸纳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新儒学才真正成长起来。
我们看到像《景德传灯录》这样的佛学著述会说:“解道者,行住坐卧无非是道;悟法者,纵横自在无非是法。
”北宋的理学家二程则说:“物物皆有理。
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
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③当时这些人物从理念上觉得天地之间“无非是道”,行、住、坐、卧,纵横自在都是道,万事万物皆有理。
这也像《宋史·道学传》里说的,天地之间、“盈覆载之间,无一民一物不被是道之泽”。
这个“道”是渗透在民间日常生活里面、“日用而不知”的。
也就是说,新儒学的影响渗透到方方面面,宋代士人的日常生活,包括日常的游从方式和他们心目中的理念是交互融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十四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考试时间:2018年4月7日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
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
客观地讲,
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史上一个典型
的悲情英雄。
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
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
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
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最真实的素材,司马迁必须以最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
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
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
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
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最大的心愿。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最大的阻碍。
幸运的是,
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
加实录者的勇气。
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
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
——这是记录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
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国家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
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
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
所有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
提出了非常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国家社会的力量更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只是一个史官。
B.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C.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
D.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B.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C.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D.本文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论述中心主旨,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例证、引证、比较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必须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