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
小学科学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引言: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了解食物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
本次课程将帮助学生们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之间的区别,并对它们的健康影响进行探讨。
通过实际观察和体验,学生们将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我们需要吃熟食。
教学目标:1. 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之间的区别。
2. 了解熟食对我们身体的健康影响。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生蔬菜、水果、肉类等各种食物样本。
2. 实验工具:刀、炉灶、锅、餐具等。
3. PPT幻灯片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你们平时吃过生的食物吗?熟的食物又有哪些?”2. 引导学生们回答,并对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作简单的解释。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使用PPT幻灯片,讲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概念。
2. 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吃熟食。
3. 通过简单的例子,解释食物加热的作用,以及熟食对我们身体的好处。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
将几份相同种类的食物样本分为两组,一组保持生的状态,一组加热煮熟。
2. 观察并记录每组食物样本的变化。
3. 让学生们尝试食用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体验它们的口感有什么不同。
四、结果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们回顾实验过程,并进行结果分析。
2. 询问学生们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五、热量与食物(15分钟)1. 讲解热量与食物的关系。
引导学生们认识到食物加热会释放能量,从而影响热量。
2. 利用实际例子,解释为什么我们吃熟食会感到温暖和有饱腹感。
六、健康饮食(10分钟)1. 引导学生们讨论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2. 解释熟食对我们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包括提供足够的营养和减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七、总结(5分钟)1. 向学生们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食物加热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熟食,保障自身健康。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作业设计方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区别;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2.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特点和区别;3. 常见的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讲解:简要介绍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
3. 实践:让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并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外观、质地、味道等特点。
4. 探究:让学生讨论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区别,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比如煮鸡蛋和生鸡蛋的比较,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不同。
6. 总结:让学生总结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特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2. 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判:1. 口头评判: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时给予必定和指导。
2. 书面评判: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总结,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六、拓展延伸:1. 让学生自行收集更多有关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知识,进行深入钻研。
2. 组织学生到市场或超市实地考察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加深对知识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进修兴趣。
2.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修,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特点和区别,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认识,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
希望本设计方案能够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共同增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科版科学四下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3.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物口感、营养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比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从而加深对食物烹饪原理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食物烹饪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可能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知道这些变化对食物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并理解这些变化对食物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的影响。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享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生食物(如生肉、生菜等)、熟食物(如熟肉、熟菜等)、烹饪工具(如锅、碗等)、实验仪器(如温度计、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食物烹饪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食物烹饪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吗?这些变化对食物有什么影响?”呈现(5分钟)教师呈现实验材料,并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食物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三食物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教课目的】科学观点为了保证对营养的汲取,有的食品适合生吃,有的食品适合熟在加热的过程中,察看食品由生到熟的变化。
经过仔细的察看,比较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并用文字或语言感情态度价值观仔细仔细地达成食品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课要点】察看比较生、熟马铃薯,认识生与熟的不一样。
【教课难点】经过察看能描绘生、熟食品的变化。
【教课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小刀、菜板、卫生纸、创可贴、碘伏。
一、引入(幻灯片出示图片)师:孩子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就这样能吃吗?要怎么才能吃呀?(煮熟了吃)对!这些都是生的食品,要煮熟了才能吃!为何要煮熟了才能吃呢?食品在煮熟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的《生的食品和熟的食品》。
师:瞧,孩子们,今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块土豆,一块生的,一块熟的,你能用什么方法来划分它们呢?生:看它的颜色、摸它的硬度、闻滋味、尝师:实验室的东西能尝吗?生:不可以!师:实验室的东西绝对不可以尝,但老师今日这个是菜市场买来的,菜可以吃吗?那我们尝一点,尝尝它的滋味!(幻灯片出示表格)方才我们一同议论可以用看、摸、闻、尝等方法来察看、比较生熟土豆,假如你还有其余方式,也请记录下来!必定要边察看边记录哦!好了,大家想做吗?可是,在做以前,我们仍是要看看今日的实验小贴士,来,大家一同读:(幻灯片出示实验小贴士)(1)安全使用小刀;(2)仔细察看,详尽记录实验过程;( 3)踊跃参加议论,做到耐心聆听,有序沟通;( 4)实验达成后,齐整摆放实验器械;2、分组实验:察看、比较生熟土豆请资料员取出资料,准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报告(利用实物展台来推行报告)其余小组还有没有不一样的发现?4、教师小结方才孩子们太能干了,发现了生熟土豆有这么多的不一样。
掌声送给自己。
二、活动研究二,察看比较生熟鸡肉1、察看生鸡肉的特色:师:能干的孩子们还想持续挑战吗?瞧,老师今日还给大家带来了一种食品,看(幻灯片出示生鸡肉的图片)这是什么?对!鸡肉。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食和熟食的区别,掌握判断食物是否熟透的方法,以及了解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食物煮熟的原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食物煮熟的原理和烹饪方法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煮熟的过程和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食和熟食的区别,掌握判断食物是否熟透的方法,知道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食物煮熟的过程和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培养健康饮食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食和熟食的区别,判断食物是否熟透的方法,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2.难点:食物煮熟的原理,烹饪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食和熟食的概念,介绍不同烹饪方法。
2.观察法:观察食物煮熟的过程,了解煮熟的程度。
3.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的影响。
4.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烹饪心得,交流食品安全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物准备:生食和熟食样品,烹饪工具,实验材料。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食物煮熟的过程和烹饪方法。
3.场地准备:实验室或课堂,具备烹饪条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生食和熟食吗?它们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生食和熟食样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介绍不同烹饪方法,如煮、炒、烤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物煮熟的过程,了解煮熟的程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烹饪心得,交流食品安全知识。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生熟食物的不同,经历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时,能思考好解决的对策。
2、培养学生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3、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经历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教学准备】马铃薯、牙签、培养皿、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火柴、记录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实物:果盘、生鸡肉、马铃薯等【课前谈话】师:听说在座的同学们特别爱动脑筋!发言又积极!今天就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大家有信心吗?(生:有)师:你们自信,老师就更有信心!相信我们今天一定会合作得非常愉快!【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食用方法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
请看课件齐读问题(学生适时回答)教师板书:食物生熟2、师小结:从看图和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发现,食物中有的适合生吃,有的适合熟吃,只要选择合理的食用方法,都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是(看课件)出示课题3、师:请看课件:这是什么食物?(马铃薯)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
1、学生交流区别生熟马铃薯的方法。
[出示马铃薯]师:看看这是什么?(生齐说:马铃薯)适合生吃,还是熟吃?(生齐说:熟吃)师:现在我手中有一半切开的生的马铃薯和一半熟的马铃薯,你们能用哪些方法把它们区别出来呢?(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教师适时评价。
)学生举手回答预设①:(生说尝)师:你怎么尝?(学生演示)有不同意见吗?(学生补充)大家注意,在不能确保物品是否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选用尝这种方式,今天我们研究的是食物,可以用牙签取少许进行尝试。
预设②:(生说闻)师:你怎么闻的? (学生演示)有不同意见吗?(学生补充)闻的方法有讲究,把食物放在面前,用手来回的轻轻扇动,一起来试一试。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上一课研究食物营养的基础上,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的探究课,为后面研究食物发霉变质过程作了铺垫,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由3个活动组成:一是区分生食和熟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明白有些食物可以生吃,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吃。
二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三是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生鸡肉到熟鸡肉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
各活动之间有着一定的递进逻辑关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生熟食物已经具备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这一知识点并不陌生,但对食物为什么要生吃和熟吃的原因并不是很了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物体进行静态观察与描述的能力,但对物体的动态观察及对细微变化的描述能力仍需要提高。
【设计说明】本课是以科学观察为主题的课,是以“观察”作为方法教学的课。
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来看,本课属于从静态观察向动态观察的发展。
如何突破动态观察并描述这个难点?在材料的选用上我做了一些小改变,用猪肉代替鸡肉。
因为猪肉比鸡肉易熟,猪肉生与熟的变化很明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生的食物变到熟的食物有更为丰富的认识,学生在描述“过程”时更加清晰。
另外,鉴于学校可使用的酒精灯少和避免课堂上出现安全问题,所以用蜡烛代替酒精灯。
此外,用铁勺代替烧杯来煮猪肉,更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生猪肉到熟猪肉这一过程的变化。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2、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教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教学设计《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课是在上一课研究食物营养的基础上,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的探究课,为后面研究食物发霉变质过程作了铺垫,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活动一:依据生活经验判断食物的生、熟,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
活动二:用实验的方法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判断食物是否熟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及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知道食物由生变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了解使食物由生到熟发生变化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会用加热的方法使生的食物变熟。
2.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并学会判断食物的生、熟。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研究食物的兴趣,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
2.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难点:人体对熟的食物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教学准备:每组生、熟马铃薯各一个,水果刀、酒精灯、三脚架、火柴、金属容器、生的食物若干、镊子、水、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预设: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食物图片,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
二、比较生、熟马铃薯的异同1.出示生熟马铃薯,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哪个生哪个还是熟。
2.分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并填写记录单。
3.小组汇报观察的结果,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4.讨论交流马铃薯烧熟了吃有什么好处。
5.了解人类祖先使用火加工食物的过程。
三、研究生的食物变成熟的食物发生的变化1.出示生菜和生肉等食物,交流烧熟食物的方法。
2.展示实验器材,提出实验要求。
3.各实验小组选择一种食物,讨论如何将它烧熟。
4.小组实验,并记录、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5.交流:在加热过程中,食物发生了哪些变化?6.评价、归纳判断食物熟了的方法。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科版 (2)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课前设想】在科学课教学中,有这样一类课型,它们的知识目标特别贴近生活,学生易于达成。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应属此类课型。
虽然,我们的生活每天都与食物息息相关,但是能把厨房的活动“搬”进课堂,我想学生一定会很期待。
所以,我将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他们像科学家那样“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为专题探究学习研究提供了更宽广的活动空间。
在孩子的心中,动手做的愿望永远那么强烈。
只有亲历这个过程,才会有真切地体验。
在课程设计上力求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力求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在开放的教学中,做到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的第四课。
通过前面3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平时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知道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也知道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
本课教材共有三个部分:一是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二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三是观察比较生、熟鸡肉。
教材的目的分别是:让学生从生食与熟食的角度对食物进行分类,了解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从而认识马铃薯熟食的益处;对比生、熟鸡肉,观察鸡肉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知道这种变化对于人体消化吸收是有帮助的。
引导学生用多个感观和多种方法认识、描述事物,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勤思考的习惯。
【学情分析】当人们学会使用火以后,才出现了生食与熟食之分。
生食与熟食早已成为学生们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用方法,只不过他们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思考。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多的科学课,对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已经经历了很多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第一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推荐者: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张新元(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师: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中餐都想吃些什么呢?生: 糖醋排骨。
生: 烤鸡腿。
生: 茭白肉丝再加一个三鲜汤……[开始上课](二)用生吃和熟吃的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
师: 同学们的食物真丰富啊!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猪肉,(多媒体出示猪肉图)谁来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吃的?生: 煮熟了吃。
生: 红烧肉。
生: 青椒肉片……师:(多媒体出示西瓜图)这西瓜你平时又是怎样吃的?生:切一片片吃。
生:放冰箱里冰一下再吃。
生:做西瓜汁吃。
师:谁能发现猪肉和西瓜在吃法上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生:猪肉需要煮熟了才能吃,而西瓜可以直接生吃。
师:很好。
如果按这样的标准,食物可以分成两类.师:出示课题《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食物,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并一起说说他们一般是生的吃还是熟的吃。
生:(齐声回答)(西瓜)生的吃——(茄子)熟的吃——(猪肉)熟的吃——(螃蟹)熟的吃——(甲鱼)熟的吃——(黄瓜)(番茄)生的吃、熟的吃。
师:黄瓜平时到底是怎样吃的?生:生的可以吃,熟的也可以吃。
(三)比较生吃和熟吃的优劣。
师:对,一般情况下,可以生吃的食物主要有:水果和一小部分的蔬菜,需要烧熟了再吃的食物主要有:肉类、水产、蛋类、粮食和大部分的蔬菜等。
那么,比如猪肉为什么要烧熟了吃,烧熟吃有什么好处呢?生:味道变好了。
生:更容易消化了,不容易拉肚子。
生:烧熟了以后,猪肉里的细菌都被烧死了,这样吃更卫生。
生:营养好。
师:熟吃的好处有这么多,看来猪肉需要烧熟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西瓜生的吃又有什么道理呢?生:如果西瓜烧熟了吃,一些维生素就会被破坏,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
(四)比较生和熟的猪肉的不同特点(静态观察)。
(多媒体出示图片并拿出猪肉)这是什么?生:(齐声回答)猪肉。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第1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本课是在上一课研究食物营养的基础上,研究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的探究课,为后面研究食物发霉变质过程作了铺垫,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活动一:依据生活经验判断食物的生、熟,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
活动二:用实验的方法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判断食物是否熟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及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知道食物由生变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了解使食物由生到熟发生变化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会用加热的方法使生的食物变熟。
2.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并学会判断食物的生、熟。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研究食物的兴趣,养成细致认真的观察习惯。
2.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难点:人体对熟的食物更容易消化和吸收。
教学准备:每组生、熟马铃薯各一个,水果*、酒精灯、三脚架、火柴、金属容器、生的食物若干、镊子、水、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预设: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食物图片,谈话引入。
2.揭示课题。
二、比较生、熟马铃薯的异同1.出示生熟马铃薯,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判断哪个生哪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简单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玉米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4课《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第4 课时的内容。
(教材P49-P50页)《食物》单元从日常饮食出发,借助食物这一载体,力求使学生们对食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并学会有序地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进而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当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探究可以细化成三大版块:①小结学生已有的生食与熟食的经验;②观察比较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马铃薯);③亲历鸡肉的生熟变化。
教材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在总结“有些食物须生吃,有些食物须烧熟了吃”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静态的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感受生熟食物之间的区别,并进一步通过鸡肉这一载体,观察食物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食物的生和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为什么“有些食物须生吃,有些食物须烧熟了吃”但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即使见过类似的现象,也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所以,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助于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而学生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指导学生通过眼、脑、手、口多种器官对实验现象进行有意识的认识、分析、探究,找到科学的解释。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过程与方法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时外部特征与内部特征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的内外特征变化,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1.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教学重点】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与熟的食物以及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内外特征变化。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建德市梅城镇中心小学朱晨教材简单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时的内容。
教材共分3个部分。
一、生食和熟食,这部分的目的只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到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
二、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熟马铃薯的不同点。
三、玉米由生变熟部分的目的不在于静态地观察生玉米粒和烤熟的玉米粒异同,重点是要求学生观察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动态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生、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生观。
知识目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生吃的和熟吃的。
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并描述生、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和描述玉米粒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实验器材:1.生苹果,煮熟的苹果;2.生、熟芋头;3.生、熟马铃薯;4.生、熟玉米粒;(老师喂他第二种食物——生的毛芋)生:脆脆的、有点麻,是不是……师:为什么不能确定是什么食物?生:好像平时从来没吃过这种食物。
师:你觉得哪个更好吃?生:第一个。
(让学生看看自己是否说对了。
)师:通过刚才的小游戏我们知道有些食物(举起苹果)我们生吃味道好,有些食物(举起毛芋)烧熟了更好吃,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适合生吃?哪些食物需要烧熟了吃?(请学生来说说看)好,这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板书课题)(本环节设计意图:1.通过“猜一猜”辨别食物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科学,仔细观察的能力。
2. 联系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说生吃,熟吃的食物,从而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新课教学(一)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师:(出示生马铃薯)提问:这是什么?适合生的吃还是熟的吃?生:熟吃。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一、教前设想: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本课在教材中起主导地位,通过研究“吃”的问题,引领学生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三年级探究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从而让学生们在关注身边的科学,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之中,经历科学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教材分三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生食和熟食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第二部分:生、熟研讨会,(一)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区别;(二)了解食物有生变熟的过程和方法;从师展示的一道“奶油香爆玉米”中共巩固探索食物的乐趣;第三部分:巩固新知,课后延伸,在学生对食物认知体系形成了,主体意识被教师唤到高潮时,让学生谈体会,巩固本节课内容思考作业,进行课后延续探索。
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和提问既要严谨又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认知: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并能举例说明生食和熟食。
2、技能:能用酒精灯或蜡烛烧熟食物;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三、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知道马铃薯煮熟后营养更易人体消化吸收。
五、教学准备:教师提供每组一份:生熟马铃薯各两个;生玉米数颗;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记录表、玉米变熟观察记录表;酒精灯1盏、火柴1箱、烧杯得实验器材。
六、教师自备:微波炉1只、爆米花2袋、一只。
七、课前准备:酒精灯的操作;学生每人自带小刀一把。
八、教学过程:(一)生食和熟食的了解(大约5分钟)1、导入师:听说你们的特点是: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是这样子的吗?(通过课前的了解,肯定本班同学的优点,激发他们对下面问题的兴趣。
)师:我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吗?题目是这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你认为是什么?(学生会说出很多生活中的重要东西,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引入到这节课的内容。
薛娇--《生、熟食物》教案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荣泰小学薛娇【教材分析】《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是一堂由静态观察转为动态观察的转折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由3个活动组成:一是区分生食和熟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明白有些食物可以生吃,有些食物必须煮熟了吃。
二是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对生食与熟食进行静态观察,让学生加深对生、熟食物表象特征的理解;三是观察鸡肉由生变熟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用自己的语言尽量描述出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细节。
各活动之间有着一定的递进逻辑关系。
【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生熟食物已经具备很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这一知识点并不陌生,但对食物为什么要生吃和熟吃的原因并不是很了解。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运用感官》这些课,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物体进行静态观察与描述的能力,但对物体的动态观察及对细微变化的描述能力仍需要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是以科学观察为主题的课,是以“观察”作为方法教学的课。
从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来看,本课属于从静态观察向动态观察的发展。
如何突破动态观察并描述这个难点?在观察鸡肉由生变熟的变化过程这一环节,我准备了虾、鱼、鸡肉等多种食材,每小组实验一种食材,学生仔细认真观察食材从生到熟的过程并记录,最后每种食材一个小组汇报,从汇报中让学生感知多种食材由生到熟的过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了解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在加热的过程中,能观察描述食物由生到熟的动态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小组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食物的不同。
【教学难点】能用比较准确的文字或语言描述食物从生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1、学生:每组一份生、熟马铃薯、2个塑料叉子、2把镊子、少数牙签、一把小刀、4个一次性塑料手套、生鸡肉(虾、鱼等)两小块、3个一次性杯子、酒精灯、三脚架、易拉罐制作的锅、石棉网、火柴、实验记录单。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doc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笫三单冗第四课执教:互助小学王道刚
授课地点:龙井职屮
授课时间:2012年5月18 口
【教学目标】
知识H标:知道食物可以分牛吃的和熟吃的。
了解同一种食物由牛到熟的变化过程。
技能FI标: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来认识牛、熟食的不同,培养学牛动手操作及多向思维能力。
情感F1标:培养学牛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精神和树立正确的卫牛观。
【教学重点】
观察比较并描述牛、熟的马铃薯的不同点和猪肉从牛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和描述猪肉从牛到熟的变化过程。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牛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给每组学牛准备:马铃薯、猪肉、蜡烛、勺子、水、一次性杯子、火机、牙签、小刀、碟
子、筷子等器材。
教师准备:课件、观察记录表。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实验记录表
班级:------- 小组:
观察比较“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实验记录表(1)
观察比较“猪肉从生到熟变化过程”实验记录表(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教学设计
一、教前设想:
小学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本课在教材中起主导地位,通过研究“吃”的问题,引领学生们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在三年级探究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
从而让学生们在关注身边的科学,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之中,经历科学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教材分三个部分进行,部分:生食和熟食的了解,让学生了解我们常见的可以生吃的食物和必须熟吃的食物,初步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原因;第二部分:生、熟研讨会,比较生熟马铃薯的不同,感知食物生吃和熟吃的区别;了解食物有生变熟的过程和方法;从师展示的一道“奶油香爆玉米”中共巩固探索食物的乐趣;第三部分:巩固新知,课后延伸,在学生对食物认知体系形成了,主体意识被教师唤到高潮时,让学生谈体会,巩固本节课内容思考作业,进行课后延续探索。
科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发现、探索、创造的过程,教师的语言和提问既要严谨又富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二、教学目标:
认知:知道食物分为生吃和熟吃;并能举例说明生食和
熟食。
技能:能用酒精灯或蜡烛烧熟食物;能通过观察具体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三、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四、教学难点:
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知道马铃薯煮熟后营养更易人体消化吸收。
五、教学准备:
教师提供每组一份:生熟马铃薯各两个;生玉米数颗;生熟马铃薯观察比较记录表、玉米变熟观察记录表;酒精灯1盏、火柴1箱、烧杯得实验器材。
六、教师自备:
微波炉1只、爆米花2袋、一只。
七、课前准备:
酒精灯的操作;学生每人自带小刀一把。
八、教学过程:
生食和熟食的了解
导入
师:听说你们的特点是: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是这样子的吗?
师:我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以吗?
题目是这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样东西很重要,你认为是什么?
师:大家说的没错,这些东西对我们都很重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食物这方面。
了解
师:说说平时爱吃些什么食物?
谁能说说咱家乡有哪些好吃的东西?
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哪些是可以生吃的,哪些是须煮熟了才能吃的呢?
在大家的介绍下,相信咱家乡会更加吸引人的。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些东西,请大家看屏幕,这么多食物,哪些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哪些是须煮熟后才能吃的?
生食、熟食研讨会
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感知生食和熟食的区别。
分组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出现马铃薯。
师:马铃薯是生吃的好,还是煮熟了吃好呢?
生的和熟的有什么不一样呢?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生的和一个熟的马铃薯,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比较?说说看。
请大家动手比较吧!
汇报交流观察比较结果。
师:大家观察得差不多了吧?哪组先说说你们的观察结果。
了解马铃薯的营养,通过师生共同实验知道马铃薯从生到熟营养不变,并得出吃烧熟马铃薯的益处。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汇报的同学也说得很准确。
这马铃薯到底有哪些营养呢?一起来听一段营养专家的话。
马铃薯营养这么多,我们把这生的马铃薯煮成了熟的马铃薯,营养会不会丢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生马铃薯含有大量的淀粉,当淀粉遇到碘酒时,慢慢地呈什么色?
我们再看看熟马铃薯遇到碘酒会怎样?
生、熟马铃薯都是黑紫色,熟的更快颜色更深,着说明马铃薯煮熟后营养会丢失吗?
营养不会丢,熟吃马铃薯有哪些益处?
小结:从熟马铃薯变化更快颜色更深说明更益于人体的消化吸收,所以马铃薯一定要煮熟了吃。
其实,还有许多食物在烧熟以后营养成分也不会丢失。
比如说玉米。
从生玉米到熟玉米的实验共同探索食物的乐趣。
观察生玉米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的玉米,现在请同
学们观察你们桌子上的玉米是什么样的?
交流生玉米煮熟的办法,并动手实验。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生的玉米不好吃,那你们有哪些办法把玉米煮熟吗?
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备了些材料,你们先商量一下根据这些材料用什么办法把玉米变熟。
说说你们小组要用什么办法?
但在实验前请大家先看屏幕。
能做到吗?,好,现在你们就用老师给你们小组准备的把玉米煮熟。
大家开始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师:同学们,你们的玉米熟了吗?该熄火了吧?酒精灯该怎么熄灭呢?
哪一组先来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把玉米变熟,你们的玉米再加热的过程中是怎么变化的?
师展厨艺,共享实验成果。
师:今天,同学们都过了吧厨师瘾,其实老师的厨艺也不错,我现在想做一份奶油香爆玉米与大家分享。
为了节省时间呢,老师课前就把玉米调好转入这个袋子里。
请大家再看看我的工具,与大家不太一样,你们刚才用火,而老师用的是用红外线加热的微波炉,它虽是高科技产
品,却很普及,我们许多同学家都有了。
师:请大家留心了啊,玉米在微波炉加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看是哪个同学先发现的。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我的奶油香爆玉米做好了,同学们来猜这样加热过的玉米什么样了呢?还真是不一样,这个玉米都开花了。
香吗?馋了吗?真馋的话,课后洗干净手到老师办公室来,咱们一起分享这份美妙的奶油香爆玉米。
巩固新知,课后延伸。
交流收获。
师:现在咱们该来谈谈你在这节课的收获了吧!
课后延伸。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老师想检验一下,请大家再看屏幕。
自己把题目读一读。
作业:做一道你喜欢的熟菜和一道凉拌菜,并想想有些食物为什么一定要煮熟吃,而凉拌菜为什么要生吃。
生食和熟食的了解
认识课题
导入课题
课后延伸
生食、熟食研讨会
从生玉米到熟玉米的实验共同探索食物的乐趣
生、熟马铃薯的观察比较感知生食和熟食的区别
交流收获
巩固新知,课后延伸
九、教学流程
十、教学反思
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达到了预定的教学设想,也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亲历探究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的、和谐的,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科学课活动多,活动是探究的载体,而探究需要有它的完整性,这就与课堂的有限时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如何处理也是我们在今后的科学课堂中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