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自主学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 1m/s=3.6km/h4、公式:v=s/t,变形公式 s=vt,t=s/v。
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知识归纳(新版)沪科版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不同于重力,仅在水平面上坚直方向上无外力时,F =G =mg 。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SF p ,式中p 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Pa=1N/m 2,压力F 单位是:N ;受力面积S 单位是:m2 4.增大压强方法 :(1)S 不变,F ↑;(2)F 不变,S ↓ (3) 同时把F ↑,S ↓。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其中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 3;g=10N/kg ;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在水平面上的柱状固体,对水面的压强也可用P=ρgh 计算,ρ是固体密度,h 是固体高度。
9.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这就是连通器的原理。
船闸、锅炉水位计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制成。
10、帕期卡原理:密闭液体能大小不变的向名个方向传递压强;即P1=P211.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八章第一节压强学案

第一节压强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课时一压强概念的理解一、教材导学与探究1、自主新知(1)物理学中的压力是指将_____________的力,置于水平面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等于_______,但压力和重力是_________的两个力。
(“相同”或“不同”)(2)压强是指单位面积所受的_________,用字母____表示,其计算公式为_____;单位有_____。
5N∕m2读作___________,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把刀刃磨得锋利是通过__________来增大压强的;推土机的履带宽大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减少压强。
2、合作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为什么引入压强物理量)(1)当在相同的受力面积上,压力越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在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由以上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和_____-有关。
但如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时,如何比较效果呢?为此物理学便引入了物理量____,并用单位________大小来进行定义,故压强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二、重点知识分析与训练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说明:(1)物理学中将__________叫压力,压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2)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图1 例、小明同学用40N 的力竖直向上提重为100N 的水桶,则桶受到的合力为__________,桶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 。
练习1、一个重100N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如图1所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100N吗?为什么?2.如图2所示,物体重均为G ,试分析在图示的各种情况中,物体对接触物体产生的压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八章 压强 do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八章压强 doc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八章压强doc第八章压力第1节压力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压力,归纳出压力的共同特征。
2.通过实验,探索影响压力的相关因素,从而建立压力的概念。
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3.知道什么是压强及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注意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相联系。
学时安排本节使用2学时。
第一个学时建立了压力和压力的概念,第二个学时学习压力知识的应用。
第一学时1课前的准备。
回顾和回忆⑴力是对的作用。
(2)什么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的。
2.预览记录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合作探究一、认知压力活动1:观察下图,并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1.你认为桌面、地板和图钉是否受到压力?给出你的理由。
说明2.压力一定等于重力吗?3.在三幅图中总结压力的共同特征:填一填压力是作用在上的力。
二、探索压力的影响活动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受力面积是否有关1.讨论:⑴要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是否有关,应保持不变,改变,观察比较;⑵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是否有关时,应保持不变,改变,观察比较。
2.根据以上设计思路,选择设备,设计实验。
提供的设备包括:a.海绵b.沙子c.气球d.肥皂e.棉线f.弹簧测力计g.小桌h.石块所选器材是思考:所选设备在实验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显示压力的影响?3.按照自己的设计分组进行实验。
问题的介绍、情况的设定和猜测都是通过双边活动进行的。
这里的“观察思考”,既是前面实验结论的应使用(相当于实践)填一填通过实验,你得到的结论是:⑴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⑵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三、树立压力观念活动3:如图所示,将几块相同的砖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直接显示,结合“活动二”中的结论思考讨论:问题),并提出了一个新的“尖锐”问题。
沪科版全套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概念总复习精要提纲(沪科版)第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我们生活在神奇的世界里,自然界、生活中都充满着神奇。
面对各种神奇,人类不断为探索神奇而努力。
从古至今,很多科学家为人类发现和揭示了各种神奇,找到规律。
如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家先驱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的《地心说》;伟大物理学家在前人的研究积累上,奠定了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基础,建立了力学三大定律;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的《相对论》和的《量子力学》,又为现代物理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等等这些,为人类的探索历程、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不朽功勋,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物体间的和物体最一般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以及。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物理学里把称为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时间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m= mm= μm= nm。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时()、分()、秒()。
1h= min= s。
使用刻度尺的规则:(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是由和组成,测量结果的记录形式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是值,最末一位是值,包括估计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5)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径、纸张厚度;用平移法测量硬币、乒乓球直径、圆锥体高度;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园的周长。
压强说课稿

《压强》说课稿一、课题分析1、本节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
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概念。
通过对生活实例的了解,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②知道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并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4、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所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因为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不够,所以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而引导出压强的概念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有了初步的受力分析能力。
2、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通过近一年来的物理学习过程,对探究的几个要素并不陌生,具备了基本的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法、学法1、教法:依据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探究式学习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2、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1)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能用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方案。
(2)学会把探索到的知识加以应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用具1、多媒体:多媒体能够增加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铅笔:学生利用铅笔做探究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八章压强复习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1)液体密度 ρ 甲>
p 乙>
p 丙.
(2)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 p 甲 > (3)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 F 甲 >
p乙> F 乙>
p 丙. F 丙.
(4)容器底部对桌面压力 F′甲 = F′乙 = F′丙.
(5)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 p′甲 = p′乙 = p′丙.
【拓展训练 2】 如图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密闭容器,容器底面 积为 100 cm2,容器内盛有深度为 20 cm、重 100 N 的水.则容器底部
h表示液体的③
深度
,单位
为m
p表示压强,单位为④ Pa
【提示】 计算液体的压力、压强时,一般先用p=ρgh计算压
强,再用F=pS计算压力.
4.连通器 (1)定义:上端 开口 、下端 连通 的容器. (2)特点:若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 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相同 的. (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排水管的 U 形“反水弯”.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 的压强 p 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 p′的大小关系为 p = (填 “>”“<”或“=”)p′.
(5)小明将如图戊所示实验装置中的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 块.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
积无关,他得到的结论是 错误 (填 “正确”或 “错误”)的,你的理由 是: 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同 .
实验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命题点】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器材:小桌、海绵、砝码. (1)海绵的替代材料(沙子、橡皮泥等). (2)砝码的作用(改变① 压力 的大小).
3.实验方法 (1)转换法的应用: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或沙子等物体的②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8章压强知识要点梳理(新版)沪科版

第8章压强第1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1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压力(1)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力的方向垂直并指向被压物体,因此,压力的方向可能是各个方向.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上.(3)重为G的物体在平面上静止不动时,平面所受到的压力大小情况如图所示:(4)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5)压力和重力是不同的.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水平面受到的压力是由2.压力的作用效果(1)探究过程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知识点2 压强和改变压强的方法1. 压强(1)定义:把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叫做压强.(2)压强的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3)压强公式①公式:FpS .提醒:受力面积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受压面的面积,是物体和受压面的接触面积.②变形公式:S=F/p,F=pS.③字母含义:F是指压力的大小,S指受力面积.④各量单位: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 (m2).⑤对压强单位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0.5 Pa.成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 Pa,它表示;成人双脚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 N.⑥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和受力面积S.2. 压强的增大和减小(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3)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下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衣针针尖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第2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知识点1 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2.测量工具: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3.液体压强的规律(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4)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5)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也越大.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1.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液gh.(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2)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p的单位是Pa,ρ液的单位是kg/m3,h的单位是m.(3)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溶器形状均无关,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注意:液体压强公式中的h,是液体的深度,而不是液体的高度.h是从研究点(面)到自由液面的距离.3.容器底收到的压力与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知识点3 液体压强的应用1.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2)特点:如果在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3)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2.帕斯卡定律(1)内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2)应用:液压机、千斤顶等.第3节空气的“力量”知识点1 大气压强(1)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用p0表示.(2)产生原因: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2.大气压的测定(1)实验名称:托里拆利实验.(2)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里灌满汞,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汞液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汞液面下降一些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约为760 mm(3)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的向上、向下的压强平衡,即向上的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4)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 Pa.(5)实验说明①实验前玻璃管里灌满汞的目的:使玻璃管倒置后,汞柱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②本实验若把汞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10.3m以上.③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汞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知识点2 大气压的变化和测量1.标准大气压(1)76 c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2)1标准大气压=760 mmHg=76cmHg=1.013×105Pa.2.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在海平面处测得的大气压大约为1个标准大气压.(2)大气压不仅和高度有关,还和天气、季节有关.3.气压的测量常用工具:管式弹簧压强计.其他工具:汞气压计、空盒气压计.4.大气压的作用生活中: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挂衣吸盘.生产中:抽水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点1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2.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知识点2 流速和压强关系的应用1.火车站安全线的设置、手持式喷雾器、煤气灶的进气口等.2.飞机升力的产生:飞机的机翼通常做成上表面凸起、下表面平直的形状.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流过机翼上方的空气速度大,流过机翼下方的空气速度小,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当飞机的滑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机翼所受到的升力超过飞机的自重,飞机就起飞了.3.水翼船的优点:船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水翼会获得升力,使船体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进一步提高船速.4.足球比赛中的“香蕉球”、乒乓球比赛中的上旋球和下旋球等都是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实际应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赶场初中成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物理思维的重要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进一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提高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提高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准备】砖、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有句谚语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功”,从物理学的角度同学们知其含义吗?又如我们的书包带子做得扁而平,从经久耐用的角度,我们的书包带为何不用一根钢丝?滑雪运动员脚下的雪板,又长又宽,推土机的履带为何不像车轮那样,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为此我们今天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
二、探究与合作(一)感受压力的效果(归纳法)1、压力师生活动: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 第八章 第一节 压强 自主学习提纲

第八章第一节压强自主学习提纲
1、粉笔盒放在讲桌上,粉笔盒对讲桌有力的作用吗?为什么?画出力的示意图。
2、压力就是重力嘛?
3、一个木块放在斜面上,画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和重力的示意图。
4、什么情况下,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6、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想要改变压强应该怎么做?
7、练习
1.关于压力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B.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C.物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底面积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一定小2.块砖的长、宽、厚分别为20cm、10cm、5cm,它重力为15N。
分别将它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要求计算三种情况中对地面的最大的一个压强?
8、这节课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教案-第八章第一节压强

第一节压强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2、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
3、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具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法导读法实验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训练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一想: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做一做: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课本图8-1的方法做一做。
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
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投放学案、展示疑问投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第一部分内容自己阅读课本自学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课本图11-1“手指夹图钉”,食指和大拇指受到的压力哪个大一些?哪一个手指的感受强一些?你猜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课本图11-2“滑雪”为什么有了宽宽的滑雪板,人就不会陷进雪里?3.课本图11-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现象,你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具体关系怎样?4.从压强的公式P=F/S变形可能得到另外哪两个公式?各表示什么意思?5.根据压强的公式以及课本图8-9、8-10、8-11、8-12中的实例,你一定可以找出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强的办法和增大压强的办法,说说看。
自学完成后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完整学案第一部分空白内容从而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1.压力①请同学们画出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八年级沪科版物理第八章压强学习提纲

第八章 压强学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G F+G G – F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 对比法3、压强: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 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背记手册 第8章压强 压 力

第八章压强
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1课时压力
一、压力
1.物理学中将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方向:________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的物体。
3.产生的条件
(1)物体相互__________;(2)物体相互挤压。
4.压力的作用效果:使被压面发生________。
知识对比:压力和重力的区别与联系
压力和重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没有必然的联系。
由于重力作用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不一定是重力产生的。
压力的方向也不一定是重力的方向,甚至有时与物体的重力毫无无关。
当物体静止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相等。
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注意:受力面积__________是接触面积,但是接触面积________是受力面积,如篮球靠墙放置,与墙接触的面就不受力。
(均填“一定”或“不一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第一节压强自主学习提纲
1、粉笔盒放在讲桌上,粉笔盒对讲桌有力的作用吗?为什么?画出力的示意图。
2、压力就是重力嘛?
3、一个木块放在斜面上,画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的示意图和重力的示意图。
4、什么情况下,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6、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想要改变压强应该怎么做?
7、练习
1.关于压力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B.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C.物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底面积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一定小2.块砖的长、宽、厚分别为20cm、10cm、5cm,它重力为15N。
分别将它平放、侧放、竖放在水平地面上,要求计算三种情况中对地面的最大的一个压强?
8、这节课你都学到了那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