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众传媒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看《娱乐至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的病态狂欢,受众的自甘落寞

——从大众传媒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看《娱乐至死》

摘要:新闻日趋走上了极端娱乐化的道路,大众传媒在时代要求和受众趋向下,也不自觉的陷入了病态狂欢,不是电视,不是网络使然,而是我们的自甘落寞。

关键词:新闻娱乐化、大众传媒、70分心理

随着新闻传媒商业化运作的的力度加大,人民群众的娱乐需求也迅猛增长,“新新闻”的操作模式正在成为新闻报道的新锐模式,而作为'“新新闻”重要表现的新闻娱乐化也日益明显,大众传媒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

现在,新闻和娱乐的界限已经模糊,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又由于网络传播具有数字化、全球化、即时性、互动性、信息海量等优势,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媒体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业化趋势,也催生了我国的新闻娱乐化现象,以至于都产生了一个新词汇——infortainment ○1现在这种新式新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就像我们看到布什出现在音乐电视中、克林顿吹走萨克斯管、金大中为韩国旅游做广告、张朝阳做搜狐的形象代言人那样。新闻演变正在出现极端娱乐化的势头,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绝对现场,记者和主持人的导语越来越少,新闻报道快变成了'“真人秀”一切都是原创的,追求以最强的现场真实,突发细节刺激观众;二是热点话题,没完没了的品头论足,大解受众之爱恨。市场已经证明了新闻娱乐化带来了收视率的急剧攀升,掀起世界热潮,引发滚滚财源。

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是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节目的比例下降,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中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当代受众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趣味和休闲活动也越来越丰富,然而在人们的选择自由空间逐渐加大时候,娱乐俨然成为了一种时尚:在心理上,人们追求着一种工作之余的全身心的放松,亲睐“拳头+枕头+噱头”式的程序化文本克隆

出的精神鸦片;在行为上,表现出,常人怎么享乐,我就怎么享乐;常人怎么判断,我就怎么判断的倾向。这就是一种过度娱乐化所导致的盲从心理。

回顾《娱乐至死》,作者担心的是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等待人们的可能是一个娱乐至死的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诚然,传媒娱乐在市场运作中是需要讲经济效益,看绩效目标,但它所固有的审美情趣、精神引领、教化作用、艺术品位等社会意识功能却不能被忽视丢弃,其社会效益不能一点不讲,这是传媒娱乐的职业要求和从业操守。特别应当看到,在当今大众传媒时代,面对文化生态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传媒娱乐凭借着强大的时空传播力和广泛的受众消费面,对当代社会时刻都在产生直接的影响和渗透,这对社会风气的形成、精神文明的建设、道德规范的确立、知荣明耻的教育、人格情操的修炼等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现在,连新闻都过度娱乐化了,也许有一天,在7:00我们打开电视看到的新闻联播就全是艳照门和南方宝贝○2或者三版女郎○3了,那么,这样一种被娱乐的大众传媒是不得不引发我们深思的。现如今,受众关注新闻,已经不单单是对客观事实的关注了,更多的人希望从新闻总寻求快乐,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充满了改革和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影响到政府转变职能,社会转变类型,家庭转变关系,手中转变意识,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是,大众文化取代精英文化走上社会前台,,同时,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作为现代传媒的电视、网络已在全国普及,在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报道占据中心舞台电视网络传播的形象生动画面以及新闻的同时性,宣告了广播的一蹶不振,也给报纸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这也要求新闻报道必须有某些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走上了娱乐化的不归路,新锐传媒的点击量和发行量已经表明:以事实为主的传统新闻手法必须加以改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新闻作为对受众的需求出现在全国受众面前。

记得一位传媒大王如是说过:“要想赚钱,品味低一点,再低一点。”直白无痕的一句话成为了传媒界信奉的不二真理,的确如此,现在的传媒界,别说赚大钱,就是想立足,也不得不走上娱乐化的路途,观众和受众认为,常规的新闻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并无用途④。

在翻看《娱乐至死》这本书之时,我自觉地将其中“电视”字眼替换成“网络”,我觉得这样会更贴切,更能反映在科技大潮涌来的时候作者的疾呼和“绝望”。波兹曼将这种娱乐化归因于电视等IT高科技设备,我们也能深切感觉得到手机、网络、电视捆绑了我们的生活,压榨了我们思路的时间。但是提到娱乐化的缘由,我却并不认为是电视或者网络的过错,归根结底,“娱乐”也只是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关键不是采用何种媒介形式,

而是人类在衣食无忧、无重大信仰的背景下的精神放逐,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暂时的信仰真空时期,这与学校考试大同小异。前10名学生拼命学习永争第一,后10名学生刻苦追赶以求及格,反倒是中间的学生无欲无求,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勇气,人类切好处于70分的状态。再说“自娱自乐”也是天朝所一直奉行的,利于社会和谐。这也就是我在论文题目中说的“受众的自甘落寞”。

作者此时对电视网络的质疑何尝不相似于迈克尔•威尔法尔(德美浸礼会教派)在印刷术诞生时对印刷品的担忧。在工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进程中,电报的消失成为不可避免的忧伤,说不定未来的印刷术也重蹈覆辙,说不定N年之后,电视又会走向衰败和灭亡,这些都无可避免,但我们却要感谢尼尔.波兹曼和《娱乐至死》,是他们让我们千万个民族反思我们被娱乐的实质,在娱乐至上的今天,坚持信仰和怀疑精神无疑值得尊敬,我们承认,文化本身是包含娱乐因素的,我们也不是一味反对娱乐。问题是,娱乐要健康,要有审美情趣。低级趣味是绝对帮助不了我们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不可能帮助我们的文化跨出国门。今天,笔者从新闻娱乐化角度看《娱乐至死》,也只是想劝诫大众传媒不要走上病态狂欢的不归路,更是希望作为受众的我们能提高受众的自主意识,不要沉溺于“娱乐”的毒瘾。

参考文献:《明星引爆传媒娱乐经济》(张小争、郑旭、何佳著)

注解:①:information(信息)和entertainment(娱乐)的组合词汇

②:南方体育中的女郎

③:《太阳报》中第三版的和足球挂钩的性感清春女性,因刊载在第三版而得名

④语出《滚石乐队》卡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