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第一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乡愁》教学反思

《乡愁》教学反思

《乡愁》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乡愁》教学目标:1. 理解《乡愁》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特点;3. 培养学生对于家乡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放映一段描绘乡村景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和情感。

2. 温故知新:复习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例如韵律、意象等。

3. 诗歌赏析:呈现《乡愁》的诗歌原文和译文,引导学生对其中的意象、情感进行品味和解读。

4. 情感体验:请学生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情感,让他们从个人角度切入,与诗歌共鸣。

5. 语言分析:让学生观察诗歌中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6. 朗读与解读: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和解读,共同挖掘诗歌的深层意义和情感。

7. 讨论探究:展开学生间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拓宽彼此的思维和视野。

8. 总结提升: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和感悟,归纳自己通过本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诗歌《乡愁》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家乡情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通过朗读这首诗歌,深刻体悟到了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的力量,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自己对家乡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中我注重了情感体验和思维的拓展,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探索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了促进,他们不仅能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也能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对诗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上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导致他们在开始时对这节课的内容没有太大的期待。

其次,在诗歌的解读和分析中,我未能提供足够的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这使得学生的理解有所欠缺。

针对这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首先,我会尝试使用更加有趣、生动的素材来导入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和期待。

其次,我会在讲解诗歌时加入相关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意义。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

九年级优质《乡愁》教案及教学反思《乡愁》是一篇充满人文,饱含感情的诗歌,教师用心去教,用感情教,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努力使师生的感情融人作者浓浓的乡愁之中,产生心灵上的共振。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乡愁教案》,仅供大家阅读参考!乡愁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把握诗中的意象2 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3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4 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难点: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四、教学过程: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一:同学们有没有三五天或较长时间的离开家、离开过父母?你想家了吗?想家时是什么感受?生列举,师述同感,引出小诗:“……异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异乡的夜晚,家是一个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

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觉得到,谁也说不清。

”--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体配乐)是啊,想家的心情,谁都说不清。

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呢?(媒体示图)尤其是台湾同胞,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导入二:,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诗歌深情地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2、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3、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4、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诗中的四种意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一、听一听: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听歌曲——余光中的《乡愁四韵》,罗大佑谱曲并演唱。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剪不断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请你把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大声念出来。

(请生说)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愁》,看看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又是如何来倾吐心中的乡愁的!(板书课题、作者,多媒体显示全诗)二、读一读:感受诗味,体会诗的情感美。

1教师示范朗读。

(多媒体配乐)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重读“小小”)我/在这头(重读“这”,以下类推)母亲/在那头(重读“那”,以下类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重读“窄窄”)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注意“啊”与前一字连读轻声,不能当单字重读)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轻微颤音)而/现在(语气转平和)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重读“浅浅”)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⒉学生自由朗读,师指导、解疑。

九年级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乡愁》(第1课时)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

九年级年级语文统编教材上册《乡愁》(第1课时)教案+学习评价设计+教学评价与反思

《乡愁》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对于诗歌单元教学开始时所讲授的“专业术语”,进行学习小组内检查;2.每日“风火轮”基础知识检测(字词拼音、成语掌握、古诗默写)【评价反馈】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查验,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到达扩大检测面,切实检查的知识点的效果;2.每日坚持基础知识夯实,可以帮助学生落实某些易错的生词或不扎实的基础常识。

【主要内容】1. 多次朗读诗歌,多种情势朗诵诗歌,以“读”带“品”;2.课堂初练笔——在品读基础之上,进行创写片段或整首诗歌的练习。

【评价反馈】1.朗读的情势多样,可以在课堂中继续呈现阶梯式递增的朗读效果;2.由于预留的练笔时间较充裕,创写前的情境设置也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可以很快被学【主要内容】1.主要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内化知识的一部分;2.读诗,学诗,也写诗——通过课堂对诗歌“音韵美”“情感美”的领会,在熟悉的情景设置中,寻找内心的情感方位,写下属于自己独有的诗歌。

【评价反馈】1.通过日常的训练,学生对于课堂小结与反思能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了;2.诗歌创作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稍微显得有点无所适从——因为平时接触实在太少,但是也不乏出现了一些体现真挚情感的好作品。

教学过程设计【故事导入,情境创设】1.重现诗人创作诗歌的情景,配乐用讲述故事的语气,娓娓道来。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人物的动作、神态和情绪。

3.在情境铺设后,教师配乐朗诵《乡愁》。

【设计意图】1.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在情境再现中,把握诗歌的基调;2.运用想象和联想,迅速进入诗歌的情境中,更有利于了解诗歌所要抒发的情感。

【答疑解惑】对课文提示语中的概念“回环往复”进行解释。

【设计意图】1.既然课本上有展示,有提示,就应该好好利用;2.同时在学生进入文本前,帮助他们扫清算解障碍,更有利于他们理解诗歌的写作情势。

【自由读,初品乡愁】1.大声地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想问题: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了哪些情感?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得出本组内答案。

《乡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乡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深入探讨诗歌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分 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受诗 歌的韵律和节奏
情境法:创设情境,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 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
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乡愁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份 主 题 为 “ 《 乡 愁 》 教 学 设 计 及 课 后 反 思 ” 的 P P T, 现 在 准 备 介 绍 “ 教 学 设 计 ” , 请 帮 我 生 成 “ 教 学 重点与难点”为标题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我正在写一份主题为“《乡愁》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的 PPT, 现在准备介绍“教学设计” ,请帮我生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为标题的内容
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 异,提供更个性化 的教学方案
加强课堂互动,提 高学生的参与度
增加与现实生活的 联系,让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应用所学 知识
不断反思和总结教 学经验,提高教学 质量和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乡愁》教学设计 及课后反思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设计
03
课后反思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教学设计
第二章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掌握《乡愁》的写作特点,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乡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我正在写一
课后反思
第三章
教学效果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

余光中《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乡愁》导学案余光中《乡愁》导学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一、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播放余光中《乡愁》的朗读录音,同学们体会2、学生分组自读余诗(可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3、教师找学生范读,其他同学进行品评,后再读,教师进行指导,后学生再一次进行品读。

二、研讨课文,思考问题。

1、诗人旅居海外几十年,你通过诗中的哪些词语看出“乡愁”一直萦绕在作者心头?(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2、这四个时间序词分别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小时候(少年)生离之愁求学在外思念母亲(少年清愁)家愁长大后(青年)新婚离外思念娇妻(夫妻离愁)后来啊(中年)死别之愁生死隔绝哀思难抑(丧母哀愁)国愁现在(老年)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归思浓愁)3、在四个人生阶段中,作者借用哪些具体事物来解思乡之愁?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谁诉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三、拓展练习1、教师放余光中另一首乡愁诗《春天,遂想起》进行拓展练习。

听后,你最感动的句子是哪些?四、延神迁移,学以致用。

同学们和余光中一样,也是在外求学,你是否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及亲人呢?请试着写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五、教师小结诗人旅居海外四十多年,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时刻没有离开过他,诗人为什么如此眷恋自己的故乡,其实这就是一颗拳拳的爱国心。

同学们,我们当前应怎样去做,将来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呢?六、检测背默此诗余光中《乡愁》导学案篇二:〖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2.抓住意象,走进诗歌意境,品味诗中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乡愁教学设计与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与反思

乡愁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二)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三)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台湾同胞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古代诗歌中就有许多描写乡愁的诗篇,同学们能背诵一些写乡愁的古诗吗(如李白的《静夜思》)游子思乡,故土难忘。

古人如此,现代人也一样。

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与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台湾人民对大陆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渴望日趋强烈。

台湾学者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诗,以独特的意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学者,他的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厚的历史感,构思奇巧,视域开阔,意象新丽。

多年来他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播放歌曲《乡愁》的MTV或《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二)整体感知1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学生谈自己初步的感受,教师适当点评。

)2(齐读诗歌,教师适当点评,由此导入诗歌借助意象表达感情的手法讨论。

)3的情感。

票如何能表现乡愁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

读读想想,邮(学生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点评概述: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

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方不盈寸的小小邮票上。

邮票虽小,可蕴涵着多少情感啊!)6能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学生朗读体会,交流自己的感觉。

)要通过朗读读出你对诗歌的理解,表达丰富的感情,就必须注意停顿,把握节奏,突出重音。

如“小小”二字就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中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小小”重读)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那”重读)(学生反复朗读、背诵。

)7哪些词要重读为什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当引导:一张船票,虽然窄窄,却凝结着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一方坟墓,虽是矮矮,却将慈母与“我”天人相隔,其间无限酸楚,谁能体会一湾海峡,虽是浅浅,却将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可这浅浅的海峡又怎能割断炎黄子孙对故土的绵绵思念)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自己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

《乡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象。

(2)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理解诗歌的主题。

2、难点感悟诗歌中深沉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家乡,你会想到什么?是家乡的美食、风景,还是亲人朋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就是乡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表达乡愁的诗歌——《乡愁》。

(二)作者简介_____,原名_____,生于_____,是我国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情感表达而著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初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模仿老师的语气和节奏。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教师巡视指导。

(四)整体感知1、这首诗共分为几个小节?2、每个小节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五)研读诗歌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2、诗人是如何通过这些意象来抒发情感的?3、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六)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乡愁仅仅是个人对家乡的思念吗?它还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乡愁的理解和感受。

(七)拓展延伸1、推荐阅读其他表达乡愁的诗歌或文学作品,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等。

2、让学生以“乡愁”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八)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深深的乡愁。

乡愁是一种永恒的情感,它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牵挂。

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家乡的美好,努力学习,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九)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乡愁》教案与教学反思

《乡愁》教案与教学反思

《乡愁》教案与教学反思【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

(重点)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

(重点)3.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1月1日起在中文国际频道开播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

“乡愁”是一个容易引人伤感、叫人唏嘘的字眼,一首诗、一条家训或者一道美食,都能唤起中国人普遍的乡愁情绪。

今天,我们学习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著名诗歌《乡愁》。

二、预习展示1.走近作者。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

当代诗人和诗评家,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

他的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本文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互不往来,几乎隔绝。

2.朗读诗歌,以第一节为例,给诗歌划分朗读节奏和重读字词。

明确: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三、合作探究(一)把握诗歌结构思路,分析诗歌精巧构思1.朗读诗歌,理清诗歌顺序。

明确:2.“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四个词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明确:不能颠倒。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诗人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明确:如果去掉第四节,本诗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画龙点睛,将“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

正如诗人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二)分析诗歌意象,品读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明确: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都承载着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九年级上册《乡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九年级上册《乡愁》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针对学生对诗歌的朗读能力较差的现状,结合诗歌的特点,在课上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主要是读出感情、节奏、重音,注意语速、语调等。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情感。《乡愁》就诗的每一节来看,句子有长有短,参差不齐,节奏感很强,很适合学生的朗读。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音乐美。配乐范读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感情基调、语速、节奏,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较强的指导作用。一是可以使学生增加读诗的兴趣,另外还可以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他人的朗读情况进行点评。在这里,有感情地朗读始终是放在首位的,事实上,我们在学习诗歌时,都是在诵读中逐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听读与诵读,体会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三、学情分析(说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特点等。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生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
第四,朗诵这首诗时还要注意音变与轻声。第三节的“啊”要读作“呀”, “母亲在里头”的“头”要读轻声。
本诗感情基调是柔美、哀伤、深情。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要注意学生的情感,语速要缓慢,还要适当读出颤音。
二、听《乡愁》,感受诗的情感美

《乡愁》(第一课时)导学案

《乡愁》(第一课时)导学案

《乡愁》(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本诗巧妙地构思、整齐的诗歌格式,并能仿写诗歌。

3.体会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家国情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一)自主学习感知诗歌1.我能正确写出汉字。

(检查方式:学生到黑板上规范书写,看谁写的字最漂亮!)坟mù( ) yóu ( )票海xiá()2.我能正确理解词语。

(形式:抢答,看谁答的又快又准确!)————: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者两个洋的狭窄水道。

3.自读诗歌感知内容(要求:独立思后请举手回答)《乡愁》共有个小节,是按顺序抒发情感的,在每一小节中你分别体会到了诗人、、的情感。

(二)方法点拨会读诗歌(诗歌朗读方法指导:读诗歌要注意1.读出节奏 2.读出重音3.读出感情。

朗读本首诗歌语速要舒缓、语调要深沉、感情深挚、节奏多停顿,不宜读长句。

)乡愁余光中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二、合作学习探究诗歌(一)深情朗读研读诗歌(学法指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诗歌,先独立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并推荐组员进行展示。

)1.诗歌的四个小节分别抒发了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份浓浓的情感诗人借助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诗人为什么借助这些意象?(所谓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2.请从诗歌中勾画出修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数量词和形容词,并反复朗读,这些词语都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反复朗读,反复揣摩关键词语)3.诗人把抽象的感情巧妙地赋予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现在请同学们放飞思维请你也把自己生活中的某种情感寄托给某一事物吧!(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二)反复品读赏析诗歌余光中的《乡愁》从发表到现在一直被人歌咏、传唱,读者对诗歌之美各有各的体会,请同学们反复品读诗歌,谈谈你所发现的诗歌之美。

《乡愁》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乡愁》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乡愁》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一篇:《乡愁》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乡愁》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台湾作家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的多年的诗人,他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乡愁》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变化为序贯穿全文,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形成了四个比喻句,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少小离家,只能用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来表达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新婚燕尔,离别令人伤感,只有用“一张窄窄的船票”架起鹊桥,使离别变为重逢;后来母亲谢世,“一方矮矮的坟墓”使我与母亲永远相隔两个世界。

而今,最伤感的“乡愁”竟是这“一弯浅浅的海峡”,数十年的人为相隔,使“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那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思念![本诗写于1972年,当时的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 诗歌充分地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反衬等修辞手法。

含蓄,委婉地把思念故国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深切自然。

希望回归,盼望祖国统一的信念同执着难消的乡愁揉和在一起,更加深了诗的艺术感召力。

在形式上,这首诗体现了诗歌的结构美与音乐美。

《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每节均衡对称。

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具有参差之美。

音乐美,主要体现在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美的旋律上,又加上叠词的运用,低回婉转,如泣如诉,感人肺腑。

整首诗犹如一支柔美而满含忧伤的“思乡曲”,也是一曲为祖国,为亲人献上的深情而美丽的恋歌,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

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沉郁而幽远;运用的语言新奇而朴实;表达的感情强烈而深沉。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巧妙的比喻形象的写法。

2、学习作者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概念的写法。

3、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体会作者强烈的思乡,思国的感情。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乡愁》通过新奇而形象的比喻表达感情的写法。

《乡愁》精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乡愁》精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作者把无形的感受转化为有形的东西的特殊表现方式。

过程与方法教师教授第一小节,由学生自己完成对剩余部分的学习,教师适当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特殊感情。

教学重点对各小节不同乡愁的不同体现和内涵的正确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化抽象感情为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悟品味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乡愁是我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

古代的乡愁,主要是离乡背井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近代以来,大批华人漂洋过海谋生,乡愁中又注进了海外赤子之情。

1949年以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盘踞台湾,封锁海峡,炎黄子孙对大陆故乡的思念又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渴望交融在一起。

二、讲授新课初读感悟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1、自由读、指名读。

朗诵要求: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2、教师范读(配乐)3、诵读指导: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

诵读理解诗歌的意象即诗中的形象,但不限于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指诗中所写的景和物,它们包含了作者的思想、情感,是诗人抒情言志的凭借,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结合体。

意象组合成了诗的意境。

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诗《乡愁》。让我们一起来走近诗人。
2.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三、品味鉴赏。
1.想一想: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情,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2.抽生朗读课文。
3.这四种对象前分别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4.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导学案设计
题目
乡愁
课时
1
学校
教者
邵国利
年级
九年
学科
语文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 11、9




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品味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人内心的思乡爱国情感。
3.学习诗歌中将抽象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意象上的写法,体会其意蕴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
师: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课堂达标训练
1、回忆《乡愁》,在括号内填量词,在横线上填形容词(叠词)
一()的邮票一()的船票
一()的Hale Waihona Puke 墓一()的海峡2、常识填空
2.学习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把握其内在感情基调。
学习方法
1.课前让学生收集写乡愁的有关诗句。
2.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导入新课。
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故乡的云》,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学生欣赏)刚才在欣赏的时候,同学们听得很认真,唱得也很投入,能告诉老师这首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吗?(生答)那么这种思乡之情被寄托在哪种事物上呢?(生答:故乡的云。)
我们都知道香港和澳门分别于97、99年回归祖国,现在还有一个地区没有回归,那就是?(生齐答:台湾)那么,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将是一番怎样的况味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诗歌诵读。
二、朗读感知。
1.老师作示范朗读。
2.学生默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练习三的示例,划分诗的节奏。
3.全班齐读课文。
①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等四种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深刻感人。
②这首诗抒发了强烈的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对的强烈愿望。
教与学反思
课堂上,尽量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多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如在介绍余光中的生活经历时,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他在南京生活了近十年,紫金山的风光,夫子庙的雅韵早已渗入他的血脉。抗战期间辗转于重庆读书,嘉陵江水,巴山野风又一次将他浸润。他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中华文化早已根植于他的心中,因此,对中华民族的眷恋与深情便化作他心灵深处的一缕缕乡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