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和油品的性质和分类

合集下载

石油加工概论复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解

石油加工概论复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讲解

石油(Petroleum):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性状;原油(Crude Oil):指石油的基本类型,常压下呈液态,其中也包括一些液态非烃类组分(天然的液态烃类混合物);天然气(Natural Gas):指石油的主要类型,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在地层条件下溶解于原油中。

第一章石油的化学组成①天然石油主要是由烷烃、烯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

错。

天然石油不含烯烃②我国石油馏分中的环烷烃都是六元环。

错。

天然石油中,环烷烃几乎都是五元环、六元环。

我国主要原油五元环少于六元环。

③石油中的胶质能溶于正庚烷,而沥青质则不能。

错。

胶质、沥青质根据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划分。

沥青质不溶于低分子(C5~C7)正构烷烃,但能溶于热苯。

④石油中的含硫、氮、氧化合物,对所有石油产品均有不利影响,应在加工过程中除去。

对。

⑤石油馏分就是石油产品。

错。

馏分不等同于产品。

馏分与产品的区别:石油产品是石油的一个馏分,但馏分并不等同于产品。

石油产品要满足油品的规格要求,馏分要变成产品还必须对其进一步加工。

石油的元素组成:组成石油的主要元素是C(83~87%)、H(11~14%)、S、N、O(1~4%)五种元素。

(原油中除C、H、S、N、O外,还有其他微量元素,目前共检出59种元素,其中原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主要有V、Ni、Fe、Cu、As等)我国原油的特点:密度偏大;含硫低、含氮高;凝点高、蜡含量高,而沥青质含量低;镍含量远高于钒含量;汽油馏分含量低、渣油含量高。

氢碳原子(质量)比:是用来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参数,与原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系,相同碳原子数的各种烃类氢碳原子比大小顺序是:芳香烃< 环烷烃< 烷烃。

在石油的各种加工过程中,氢碳原子比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和指标。

馏分:是指用分馏方法把原油分成的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

分馏:分馏是对某一混合物进行加热,针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不同沸点进行冷却分离成相对纯净的单一物质过程。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的化学组成
吡咯类和吲哚类氮化物都不稳定,易于氧 化和聚合生成胶状物质,因此石油产品中 如果含有较多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其颜 色很容易变深和产生沉淀。
3、卟啉络合物 在石油中还发现了一类由四个吡咯环所组成 具有卟吩结构的卟啉类化合物,这是一类重 要的生物标志物,在研究石油的成因中具有
第一节 原油的一般性质、元素 组成、馏分组成与分类
一、原油的一般性质
石油(Petroleum)或称原油(Crude Oil) 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黄色、褐色 乃至黑色的可燃性粘稠液体,它常与天然
气并存,有“黑色金子”之称。
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低层
中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而形成的烃类
和非烃类的复杂混合物。
常规原油的相对密度在0.80~0.95之间。
而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0.95
之间,属偏重的常规原油。
重质原油的相对密度均在0.93以上,有
的还大于1.0。
二、原油的元素组成
石油主要是由C、H、S、N、O五种元素组 成,最重要的是C和H两种元素。
这些元素的含量大致范围为: C H 83.0~87.0m% 10.0~14.0m%
甲基环戊烷的异构体,在环己烷系中主要
是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
芳香烃以甲苯和二甲苯尤其是间-二甲
苯的含量较高,苯、对-二甲苯及邻-二
甲苯的含量显著较少。
汽油馏分中的单体烃组成与其使用和加工
性能都有直接的关系,因而它是重要的基
础数据。
3、原油中正构烷烃的含量及分布 在原油中正构烷烃的含量一般都比较高,尤 其是石蜡基的原油(如大庆和中原原油)其 含量就更高了。
主要特点之一 。
第二节 石油的烃类组成
一、石油的化学组成表示法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

油品检测基础知识一、原油的组成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它是混合物,由多达几百种不同结构的烃类形式存在。

主要是C、H还含有少量的S、N、O的烃类衍生物及Na、Mg、Ca、Ni、V等金属化合物。

原油的烃类主要有: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二、原油的物理性质1、颜色与气味多数是从棕色到黑色,但也有透明或黄色的,它的颜色主要取决于其胶质与沥青的含量。

胶质与沥青的含量越多,其颜色就越深。

它有很浓的气味,这是由于容易挥发的有机物的缘故。

若含S与N化合物时,就会散发很难闻的臭味;若含芳香烃多时,则有一种芳香气味;若含胶质和沥青多时,气味较浓;若含汽油等轻质馏分多时,有浓的汽油味。

2、密度(依据GB/T 1884-2000测定)密度与其组成有关,含胶质、沥青及烷烃越多,密度越大。

其密度一般波动在650~980㎏/m3,大于1000㎏/m3的原油很少见。

密度现有15℃、20℃、桶/吨及API(密度指数)等几种表示方式。

具体几种密度的换算见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

原油密度换算表的几点说明(执行GB/T 1885-1998)(1)将测量的密度体积换算成20℃的密度体积。

(2)由计量单位换算表将视密度→标准密度(20℃)→→15℃的密度→吨桶比→计算出API(注API=141.5/15℃密度-131.5)(3)注意:再查看温度与密度时,温度用靠近法,密度用内查法。

如:38.8℃表中没有就靠38.75℃来查。

密度807没有就将808与806的一同查出相加÷2得出20℃的密度体积。

3、粘度(依据GB/T 1995-1998测定)粘度的大小随液体成分、温度、压力的不同而不同。

含烷烃多的粘度较小;含胶质、沥青多,粘度较大;馏分沸点越高,粘度越大;随着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4、凝点(依据SY/T 0541-1994测定)原油中含有一些大分子的烷烃或环烷烃,俗称石蜡与地蜡。

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易结晶成固体,是原油产生凝点的重要因素。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2、沥青质
• 沥青质是一种深褐至黑色的、无定型脆性固体。 相对密度略大于1.0,VPO法分子量约3000~ 10000。加热不熔,300℃以上时会分解及缩合。
• 沥青质能溶于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中,不溶 于石油醚。
• 沥青质无挥发性,全部集中在渣油中。 – 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使渣油形成一种较稳定的 胶体分散体系。
⒋立方平均沸点TCU (K):
Tcu


n
3
viTi1/ 3

i1

Ti : i组分的沸点 (K) vi: i组分的体积分率 用途:求油品的特性因数和运动粘度。
5.中平均沸点tme(℃):
tme=(tm + tcu )/2
用途:求油品的氢含量,特性因数,假临界压力,燃 烧热,平均分子量等。
石油及石油产品性质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及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石油产品的分类及使用性能要求
石油的一般性状
颜色:绝大多数为黑色 相对密度:大多数介于 0.8~0.98之间 气味:特殊气味 流动性: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石油的外观性质与其化学组成有关
石油的元素组成
1.碳和氢
占96~99%
碳:83~87%
⒉质量平均沸点tW(℃):
n
tw witi i 1
ti: i组分的沸点℃ wi: i组分的质量分率 用途:求取油品的真临界温度。
⒊实分子平均沸点tm(℃):
n
tm xiti i1
ti: i组分的沸点℃ xi: i组分的摩尔分率 用途:求烃类混合物或油品的假临界温度和偏心因 数
趋势:含硫化合物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一般是随着 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 其种类和复杂性也随着 馏分沸程升高而增加。汽油馏分的硫含量最低,减 压渣油中的硫含量最高,我国大多数原油中约有 70%的硫集中在减压渣油中。

原油性质

原油性质

原油、燃料油性质分类:1.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的石蜡基石油、环烷基石油和中间基石油三类。

石蜡基石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石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

2.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中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3.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性质:1.比重:是该物质(完全密实状态)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

密度是有量纲的量,比重是无量纲的量,轻质原油:<0.83,中质:0.83-0.9,重质>0.9。

2.API:美国常用API度来表示石油的密度,他与国际通用的密度存在以下关系:141.5/d-131.5。

3.粘度: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

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C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C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

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

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

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4.含硫: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的和环境污染。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

油品基础知识(加油站培训用)

特殊的汽油芳香味

产生气泡并随即消失
摸 挥发快、凉爽感、发涩
27
汽油
4.2 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发动机的四个冲程
28
汽油
气缸最小工作容积,即活塞处于上止点时活塞上方的总容积,称 燃烧室容积,用Vc表示;而活塞在下止点时活塞上方的全部容枳,即气 缸最大容积,称气缸总容积,用Va表示。
Va
压缩比 =
20
石油的化学组成
4、胶质和沥青质: 胶质具有极强的着色能力,油品的颜色不要来自胶质,颜色
的深浅往往反映了胶质含量的多少。油品中的胶质在燃烧时易形 成炭渣,引起机器磨损和堵塞。胶质受热或在常温下氧化,可以 转化为沥青质。
沥青质没有挥发性,石油中的沥青质全部集中在渣油中,它 受热时并不会熔融,当温度高于300度时便全部分解成焦炭状物质 和气体。沥青质吸收溶剂而膨胀,然后均匀分散成胶状体溶液, 因而在石油中沥青质部分呈胶体溶液,部分呈悬浮状态。
W
蜡及其制品
B
沥青
C
石油焦
23
GB/T498-2014
类别
类别的含义
F
燃料
S 溶剂和化工原料
L 润滑剂和有关产品
W

B
沥青
ISO/DIS8681-1986
石油产品的分类
F
燃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80%以上
S
溶剂和化工 原料
占石油产品总量的 10%以上
L
润滑剂和有 产品不多,占2%左
关产品
右,品种多
W
硫含量(%) 0.05 0.015 0.005 0.001
37
清洁性
汽油
指汽油中的含有水分和机械杂质的多少

石油库设计规范油品分类与储存要求

石油库设计规范油品分类与储存要求

石油库设计规范油品分类与储存要求石油库作为石油储备和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规范对于安全储存和管理石油产品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石油库设计规范中的油品分类与储存要求,以确保石油库的高效运营和安全性。

一、油品分类1.1 常见油品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和用途,石油产品可以分为原油和成品油。

原油是从油田开采得到的未经过加工的初始产品,可细分为原油净产和混合原油。

成品油则是指经过炼油厂处理和加工后的终端产品,包括汽油、柴油、航煤、煤油等。

1.2 油品分类标准为了统一石油库的管理和储存,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标准,油品通常按照API重力度、闪点、凝点等指标进行分类。

以API重力度为例,常见的分类标准如下:- <10:超轻质油- 10-22.3:轻质油- 22.3-31.1:中质油- 31.1-40:重质油- >40:稠油二、储存要求2.1 储罐选择与排布在设计石油库时,应根据油品的安全性、储存期限和储罐数量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储罐类型和排布方式。

常见的储罐类型包括固定屋顶储罐、浮顶储罐和移动顶储罐等。

为了保证石油库的安全性,应根据储罐的尺寸、材质和容量等特性进行合理排布,避免相邻储罐之间的火灾、爆炸风险。

2.2 安全通道与防护设施石油库内应设置安全通道和防护设施,以确保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

安全通道应保持通畅,标识清晰,且不得被堵塞。

防护设施包括消防器材、泡沫系统、喷水系统等,以便在火灾或泄漏事件发生时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3 防雷与防静电措施由于石油库储存的油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为了预防雷击和静电引起的火灾事故,石油库应采取防雷和防静电措施。

这包括设置避雷装置、接地设施、防静电地板等,以确保库区内的安全性。

2.4 温度和湿度控制部分油品对于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为了保持油品的质量和稳定性,石油库内应设备温度和湿度监控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通风和调节设备,保持库区内的温湿度在安全范围内,以防止油品变质或发生意外事故。

油品分析报告

油品分析报告

油品分析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油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油品的种类、产地、化学成分、用途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

通过对油品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油品的特性和应用,并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和参考意见。

2. 油品种类和产地油品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矿物油、植物油和动物油等。

矿物油是由地下矿藏中提取得到的,包括原油、煤油和润滑油等。

植物油主要由植物的果实、种子或种子中的胚乳提取得到,常见的有大豆油、葵花籽油和橄榄油等。

动物油则是从动物的脂肪中提取得到,如牛油、羊油和鱼肝油等。

不同的油品有着不同的产地,以原油为例,主要产地有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和美国等。

而植物油的产地则与相应的植物分布有关,比如大豆油主要产自南美洲和北美洲,橄榄油则主要产自地中海沿岸地区。

3. 油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油品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决定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油品主要由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包括脂肪酸、甘油和烃类物质等。

其中,脂肪酸是油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的不饱和度和链长决定了油品的稳定性和润滑性。

此外,油品还有一些特殊成分,如抗氧化剂、防腐剂和着色剂等。

这些成分在油品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4. 油品的用途油品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许多领域。

矿物油广泛应用于能源行业,用作燃料和润滑剂。

原油经过精炼后可以得到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产品。

植物油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也可用于生物燃料和化妆品等方面。

动物油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

除了以上应用,油品还在化工和医药等行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油品作为原材料,可以用于合成塑料、涂料、肥皂和药品等。

5. 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油品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石油行业作为主要的油品供应来源,其产量和价格对市场影响较大。

同时,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对油品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在当前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油和油品的性质和分类
1.1 原油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轻质原油。

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

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

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含硫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S的百分数。

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

根据含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1.2 油品
石油产品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等,一般来说,无论哪种加工工艺,原油中的轻质组分首先分离出来,如首先是石油气、汽油,然后是中间基组分,如煤油、柴油,然后是重质组分,如燃料油、沥青质等,这里仅介绍石油燃料类。

1.2.1 汽油
一般来说,汽油按马达法辛烷值分为70号和85号两个牌号,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5号和97号车用汽油四个牌号,目前日常生活中大家习惯的汽油牌号就是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类的。

汽油通常用作汽油汽车和汽油机的燃料。

车用汽油根据发动机压缩比的高低选用不同牌号的汽油;压缩比较高的,可选用较高牌的汽油;反之,则选用较低牌号的汽油。

航空汽油则通常用作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料,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75号、95号、100号三个牌号,目前只在小型飞机尤其是军用飞机上使用。

1.2.2 煤油
煤油旧称灯油,因为煤油一开始主要用于照明。

煤油按质量分为优质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主要用于点灯照明、各种喷灯、汽灯、汽化炉和煤油炉等的燃料;也可用作机械零部件的洗涤剂、橡胶和制药工业溶剂、油墨稀释剂、有机化工裂解原料;玻璃陶瓷工业、铝板辗轧、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等工艺用油。

航空煤油则主要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燃料,目前大型客机均使用航空煤油。

航空煤油分为1号、2号、3号三个等级,只有3号航煤被广泛使用。

1.2.3 轻柴油和重柴油
轻柴油按质量分为优质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按凝点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35号和-50号六个牌号,10号轻柴油表示其凝点不高于10℃,其余类推。

轻柴油用作柴油汽车、拖拉机和各种高速(1000r/min以上)柴油机的燃料。

根据不同气温、地区和季节,选用不同牌号的轻柴油。

气温低,选用凝点较低的轻柴油,反之,则选用凝点较高的轻柴油。

重柴油是中、低速(1000r/min以下)柴油机的燃料,一般按凝点分为10号、20号和30号三个牌号,转速越低,选用的重柴油凝点越高。

1.2.4 燃料油
燃料油的牌号主要是以运动粘度为依据来划分的,常用的运动粘度的单位为厘斯,如燃料油的运动粘度为180个厘斯,我们就称它为180号燃料油;根据含硫量的高低,可以把燃料油分为高硫燃料油和低硫燃料油。

我国目前燃料油消费中有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而进口燃料油中80%为180号燃料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