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价值功能发展演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武术价值功能的发展变化

魏娜娜

(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作者简介:魏娜娜女1986 在读硕士研究生)

摘要:武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一直沿革到今天而没有被历史所淘汰,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了武术是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地发展着,它没有由于火器的进步,使直接用身体进行格斗的技击技术在实战中逐渐减少而停止自身的发展。相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仍在不停的发展变化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依据武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从古代、近代、当代三大历史阶段来论述武术价值功能体系的演变、发展历程。

关键字:武术技击健身娱乐教育

1古代武术价值功能

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便由远古萌生发源,发展为武术形态的雏形。武术从原始,就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价值、功能结构体系,对社会的进步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1.1 武术的技击价值

伴随人类文明的出现,武术开始萌发、发展。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环境恶劣,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与兽斗,而在这种严酷的斗争中,武术的技击开始了萌芽。同时人与兽斗的工具和技能开始转化为人与人搏杀格斗的工具和技能,有力促进了技击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使用兵器的技艺和格斗能力也逐渐从生产技术中分离了出来。

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武术的技击价值尤为突出,历代统治者无不极力加强军队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和提高士兵作战的技能。春秋战国《孙子兵法》中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何良臣在《阵纪》中也说军队必须使装备精良,以提高战斗力,下至民间的团体或个人间的格斗,虽大都是为了团体或个人的私利,没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但格斗的技术仍然受到普遍的重视。所以武术的技击价值在古代就成了它的主要社会价值。

1.2 武术的军事、娱乐健身、宗教价值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为了争夺食物、领地以及性选择而发生争斗。氏族部落之间开始出现有组织的战争,为适应战争需要,原始人群要作战斗的演习操练,熟悉战斗的击刺动作和群体组合,于是萌生了武舞,也叫战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享乐需要有了很高的要求之后,对安全的需要,对自卫的需要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政治、集团、国家的利益日益增加,自卫意识也日益强烈。同时,为了准备战争,首先就要组织军队,正是由于军事在国家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军事训练是国家行为,武术也就成了由国家推动,随着国家机器的运转而存在、发展的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晋南北朝时,由于争斗不断、战乱频繁,战争的现实促进了军事武艺的发展,特别是民族间的战争,使得各民族的武艺得到了发展与交流,同时两晋兵制继承汉魏仍以“世兵制”为主,这种制度使军事技能包括武艺成为家传,对促进军事武艺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运用于阵战的军事武艺,伴随作战方式的变化也发生了演变,但更重要的是武术表演性、竞技性、娱乐性及健身性等社会功能的出现。武术在古代主要社会价值在于技击,健身价值是武术次要的社会价值,因为人们还有许多其他健身手段,但习武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容置疑的,中国古代就有自己独特的健身术,如导引养生术,唐豪先生称“嵩山少林传习和汇辑的”一些中国古代的养身术为“体操”,中国古代导引养生术中的动作就是体操,养生术的技术和武术的相互结合,使武术具有了特殊的健身价值。娱乐性也是中国武术一个重要的特征。艺术表演来源于生活,以生活中的素材为基础,进行创作,描写军事活动的武舞的动作素材来自于战争或军事训练的实践。早在先秦时期,娱乐性武术便有较多的出现,至秦汉,“讲武之礼,罢为角抵”指先秦习武之礼仪活动向着戏乐方向转

化,汉哀帝时就有“时览卞射武戏”之说,至两晋、南北朝,武术娱乐性得到进一步发展。武术的娱乐性除了与健身有一定联系外,更于武术的竞技性密不可分。《庄子》中有专叙此时期斗剑的《说剑》篇中以斗剑为寓来论述治天下之大道,所述故事真实反映了战国时代斗剑的风气与体制。斗剑的目的,不是为了练兵备战,而是为了娱乐,为了满足统治者对剑士相斗的观赏,此时期,人们常以较武为乐,蔚成风气。《汉书•刑法志》:“春秋之后,灭弱吞小,并为战国。稍曾讲武之礼,以为戏乐,用相夸视。而秦更名角抵。”以武为戏,春秋战国重视武力的时代风尚,使练武与娱乐相结合,增加了习武的机会,提高了武术竞技的兴趣。两晋时是偏安南方长江流域的汉族政权多享乐苟安,崇尚声色玩乐,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佛教道教等迅速发展的时期,使武术与宗教活动开始有了较多的联系。具有一定宗教信仰的个人或团体在习武时难免有一些和宗教有关的仪式,由于受他们所信奉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在创编拳种时,动作的命名、拳谱歌诀的撰写,就有宗教的色彩,有的拳种其练功方法不仅有一定的宗教形式,而且受到宗教修行方法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因为宗教文化与武术文化同为古代文化巨系统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互为因果,相互渗透、影响。

2近代武术的价值功能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奴役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武术的价值、功能在这一时期发生了质的演变,即由军事实用技术为主转化为社会精神文明手段为主。火器的发展也使武术在军事技术中的地位显著降低,从而向着体育的方向发展,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它表现出了新的特点,是武术完成从技击技术向健身体育项目转化的标志,是武术适应新的历史条件的结果。

2.1 武术的军事价值向体育、健身价值的转变

火器的发展使得武技逐渐失去它在军事活动中的价值。吴殳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枪本为战阵而设,自为高人极深研几,遂使阵战之枪,同于嚼蜡。”吴殳将用于战场实战的枪法称之为“兵枪”,把民间游场上所用的、更具有体育比赛性质的枪法称之为“游枪”。他的这段话说明了军事技术和体育竞赛之间的关系。将作为军事技术的枪法进行了改造、提高,以适用于少数高手进行交流、切磋技艺的游场需要的枪法的变化过程。“游枪”已有了相当浓厚的体育色彩了。随着火器的日益进步,冷兵器在退出军事领域的过程中,战场上不适用的武术花法在民间的游场上却同步的日益发展,其体育的特点也就同步的日益增强。从“兵枪”向“游枪”的转变是武术从军事向体育转变的一个标志。

在武术脱离军事活动的过程中,从武术的本质属性技击性和主要社会价值上考虑,它迅速向体育健身的方向发展,也就随之与中国古代的健身操进一步融合,这为武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素材,理论和技术上的营养,又大大的加强了武术在后来发展过程中的健身特点。在明代后期,特别是清代,武术的健身价值日益凸显出来,人们也日益有意识的使武术向着能更好的增进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清代王宗岳在《十三式歌》中非常明确的说“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从这两句歌词中可以清楚的看出:至清代武术的社会功能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质的变化,习拳的终极目地已转变为“延年益寿”。如果说此前武术的社会价值主要是技击,那么随着火器的广泛使用和进步,武术的健身价值已成为了它的主要社会价值。此时期产生的大量的、新的武术拳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更加有目地的和中国的传统养生术相结合,强调技术上的运气,这显然是武术的技击价值减小、健身价值随之增大、此消彼长的结果,是武术和养生术进一步相结合的结果,是有目地的推动武术向更具有健身价值的方向发展的结果。

2.2 武术教育价值功能的发展

中国在秦以前的学校教育中就已重视有关军事武技的教学内容。《周礼》中说:“乃教之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其中射、御都是和军事、攻防有关的技术。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