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麻醉TCI临床应用(学习班)

合集下载

精准麻醉--TCI临床使用

精准麻醉--TCI临床使用

Alfentanil (ng/m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9-131
Fentanyl (ng/ml)
1.1-1.9
Sufentanil (ng/ml)
0.14-0.23
Remifentanil(ng/ml)
4.7-8.3
快通道手术
Fast track surgery
2020/3/21
快通道麻醉 Fast-Track Anesthesia
TCI是一种高等的TIVA给药模式
TCI与其他类型的静脉麻醉对比
CACI:电脑协助TCI泵的持续输注 推注:使用注射器断续推注(bolus) BET:用一个简单的注射泵进行的推注消除转移(bolus elimination transfer)
常见TCI系统 (1)
“Diprifusor” TCI系统
三室模型药代数据 时量相关半衰期 计算机程序化微量输注泵 异丙酚/瑞芬太尼/卡肌宁
安氟烷+N2O 旁路挥发罐 第二气体效应
MAC
西 方
中 国
1950s
1990s
2000s
中西麻醉发展史比较
静脉麻醉
1872年Gre用水化氯醛做静脉注射产生全身麻醉 1903年Fischer和Mering合成巴比妥(佛罗钠) 1909年Bier用普鲁卡因作静脉注射产生镇痛作用 1933年Lundy报告用硫喷妥钠作静脉麻醉 1942年Griffiths和Johson将肌松药(箭毒)应用于临床 1956年普尔安,1962年羟丁酸钠 ,1965年氯胺酮,1972年 乙醚酯 1977年丙泊酚
麻醉医生用药接近个体化
• 静脉麻醉发展简史 • TCI理论与商业化装置的推出 • TCI的引入能给临床麻醉带来什么 • TCI临床麻醉个性化管理 • TCI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静脉麻醉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静脉麻醉控制的理论与实践

静脉麻醉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张兴安一、静脉麻醉控制的药理学基础1.静脉麻醉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以药代学与药效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

2.与以往静脉麻醉给药习惯不同,它以血浆或效应室的目标浓度为调控指标而不是以给药速率为调控指标,给药的同时屏幕可以显示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给药时间和累积剂量等,麻醉医师可以像转动挥发器那样方便地控制静脉麻醉,提高静脉麻醉控制水平。

3.严格按照数学推导,其计算公式相当复杂,一般微型计算机难于实现瞬时计算与控制输液泵。

Shafer SL 对Alvis等的数学计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他应用尤拉方法将复杂的数学计算简化,采用递推法,每一个时间段计算出各房室的药物与所需补充的药量,而每一步计算结果用于下一步计算。

主要计算公式如下:a1[n]=a1[n-1]+(K21a2[n-1]+(K31a3[n-1]+u[n-1]-(K1a1[n-1])Ta2[n]=a2[n-1]+(K12a1[n-1]-(K21a2[n-1])Ta3[n]=a3[n-1]+(K13a1[n-1]-(K31a3[n-1])TCp[n]=a1[n]/V1 u[n]=(K1a1[n]-K21a2[n]-K31a3[n]+(Cd[n+1]V1-a1[n])/(3T)a1、a2与a3为别是第n次给药时间段1、2、3室药量K1=K10+K12+K13,Cp[n]为第n次时间段的血浆药物浓度,u[n]为第n次给药速率,Cd为目标浓度,T=15秒。

4.效应室浓度为计算值,通过了解药物作用的时间过程而描述药物进入与排出效应室的规律。

Keo是药物流出效应室的速度常数, t1/2keo是描述药物自效应室消除50%时间的参数,t1/2keo=0.693/Keo。

单次静脉剂量之后达到效应室峰值的时间与Keo和药物的药代学特点有关。

丙泊酚TCI指南解读课件

丙泊酚TCI指南解读课件

总结
丙泊酚靶控输注具有多种优势, 更便于临床应用 在麻醉不同阶段采用不同靶浓度, 预防不良反应 针对特定人群需要个性化调节靶浓度, 密切监测 丙泊酚TCI 使麻醉从诱导、维持到苏醒成为一个连续
过程,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谢谢 谢谢
丙泊酚TCI的临床应用
– 维持期用法用量 – 麻醉维持期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3-6μg/ml – 根据手术刺激强弱、病人反应等调整靶浓度 – 应配伍使用阿片类药物, 丙泊酚靶浓度1.5-
3.5μg/m时, 成年病人对疼痛刺激无反应瑞芬 太尼血浆靶浓度EC50为 2.2-4.4 ng/ml, EC95为2.3-6.0 ng/ml
为指标, 由计算机自动控制输注速率, 从而达到所需要 的麻醉、镇静和镇痛深度的技术 TCI应用的优势 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麻醉水平更易控制 从麻醉复苏更迅速 减少麻醉医师的工作负荷
TCI相关概念简介
药代动力学
血浆浓度
输注控制计算
计算速率 实际速率
目标浓度
麻醉医师
监测
静脉注射泵
输注
手术患者
TCI相关知识
丙泊酚TCI的临床应用
预防术中知晓 麻醉维持期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应以意识消失时的丙
泊酚效应室浓度作为有效的参考指标。 使中国人群意识消失的丙泊酚效应室半数有效浓度
(EC50)为2.2μg/ml, 95%的药物有效浓度(EC95) 为3.2μg/ml。 年龄每增加10岁, 意识消失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 EC50和EC95亦随之分别下降了7.5%和13.6%。 推荐使用各种麻醉深度监测技术, 并且可适当伍用苯 二氮卓类药物或吸入麻醉药
靶控方法均安全有效, 均可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TCI相关概念简介

TCI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而编制的
TCI-静脉麻醉的里程碑
➢ 从药理学来说,效应室如同中央室、周边室 一样,是理论上的空间组合
➢ 药物作用的靶位,如受体、离子通道或酶等, 是反映药物临床效果的部位
➢ 药物血浆浓度与效应之间的关系
➢ 效应滞后于药物血浆浓度
TCI的定义 TCI的必要性 TCI的优越性 TCI的相关药理学概念 TCI的适应症 TCI的类型 TCI的实施方法 协奏曲麻醉输注工作站
与消除半衰期不同,t1/2cs不是一定值,它随药物输 注剂量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Context sensitive half life
t1/2cs
Time required to get 50% de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
120
fentanyl
90
alfentanil
Hutton P et al. 1995
TCI 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健康成人
>55岁
心脏病人
诱导期
SBP(12-26%) DBP (16-28%)
与手控组有可比性
低血压 SBP与DBP 合用阿片药物者更 和年青组无区别 明显
维持期
通常变化不大
在SBP的变化大于 通常变化不大 青年组
Overall results from clinical trial programme
75
(SD 18.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The initial infusion rate was higher with `Diprifusor´ TCI (1,200 ml/h) than with manual controRl ussell D et al. 1995

目标靶控(TCI)静脉麻醉技术

目标靶控(TCI)静脉麻醉技术
丙泊酚 。 (3)选择丙泊酚TCI的模式 。 (4)选择1%或2%浓度的丙泊酚。 (5)输入患者年龄(岁)、体重(kg)和
初始血浆靶浓度(μg/ml)(此为关键点, 见下述) 。 (6)开始输注。
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的 推荐意见
ASAⅠ~Ⅱ级成年患者手术麻醉 诱导期用法用量
(1)单纯丙泊酚诱导时血浆靶浓度一般设 定为4~6 μg/ml。
三,Cp50
50%的患者对切皮、气管插管等伤害性刺激没 有体动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意义同吸入麻醉药 的MAC。
四,持续输注半衰期t 1/2 cs
指持续输注某药物一定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 药物浓度下降 50%所需的时间,反映了药物 输注时间与停药后病人苏醒时间的关系,可预 测停药后的苏醒时间。与消除半衰期不同,t 1/2 cs不是一定值,它随药物输注剂量和时间 的不同而不同。
不同年龄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浆 和效应室浓度的EC50和EC95
年龄(y) 18~30 31~40
指标
EC50 EC95 EC50 EC95
血浆靶浓度 (ug/ml )
4.0 5.1
4.0 4.9
效应室靶浓度 (ug/ml)
2.5 3.5
2.4 3.2
41~50
EC50
3.7
2.0
EC95
4.6
2.9
短、诱导快 负荷量较大而使循环波动较大,不适合循环
副作用较大的药物
血浆靶控输注特点
适合于t1/2keo小的药物,这样平衡时间较 短;而对于t1/2keo大的药物则会造成平衡 时间长而导致诱导慢
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因其负荷量较小,循环波动较小
丙泊酚TCI泵的使用步骤
(1)正确装载充满丙泊酚的注射器。 (2)按BOLUS或PURGE键将输注管道注满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医药卫生TCI静脉靶控输注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
人工控制输注
病人百分比 (主要通过观察来估计)
优良 77.6%
好 22.4%
优良 68.7%
好 27.5%
不良 0%
n = 76
n = 80
不良 3.8%
UK 的研究, ASA I or II 级病人
手术切皮时病人体动
10%
20%
30%
人工控制输注 n = 80
病人的百分比
TCI n = 76
1、不能维持麻醉药的有效浓度 2、重复给药血药浓度波动大 3、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易平衡
静脉给药方法-单次+ 持续静脉给药
单次给药
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持续静脉给药
1、起效时间长: 达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长,需4 ~ 5个半衰期 2、长时间蓄积作用: 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 3、难以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和药效学特点
静脉麻醉药物代谢大多符合三室模型 药物的麻醉作用与其靶位浓度直接相关 药物的靶位浓度因其分布、代谢、排泄而发生动态改变 给药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这种改变
1
3
2
效应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 Keo
T1/2Keo Remifentanil 1.1min Propofol 2.6min Sufentanil 5.8min
T1/2 ke0
ke0:为血浆和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平衡的速率常数 Ke0是影响药物在效应室和中央室之间平衡的主要因素 Ke0越大,血浆与效应室达到平衡越快,药物起效越快 T1/2 Ke0=0.639/Ke0 是描述药物自血浆到效应室或自效应室消除50%的时间常数 是影响药物最大效应滞后于血浆浓度峰值的主要因素

TCI的临床应用

TCI的临床应用

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其中,TCI(TargetcontrolledInfusion)作为一种针对个体化治疗的新兴技术,正在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TCI在临床应用中的表现和潜力。

概述:正文:一、TCI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1.在手术麻醉中减少药物的使用量2.提高控制精度,减少麻醉过深或过浅的风险3.个体化麻醉方法的选择和调整4.麻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个性化计算5.TCI在麻醉引导下的术中监测与调整二、TCI在镇静管理中的应用1.针对不同病情和镇静需求的个体化调整2.镇静药物输注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3.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4.减少镇静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5.镇静深度的实时监测和调整三、TCI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1.根据患者特点和疼痛程度个性化调整药物输注2.提供定制化的镇痛方案3.减少疼痛管理中的过度治疗和不充分治疗4.镇痛效果的实时评估与调整5.进一步优化患者的术后康复四、TCI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1.儿童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2.老年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3.妊娠妇女的个体化治疗策略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5.营养不良和免疫抑制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五、TCI的发展潜力与前景展望1.在计算模型和算法方面的进一步改进和创新2.继续完善和调整TCI装置和设备3.探索TCI在新领域的应用潜力4.结合其他新技术与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5.加强TCI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教育与训练总结:TCI作为一种个体化治疗技术,在手术麻醉、镇静管理和疼痛控制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调整药物输注速率和剂量,TCI能够有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治疗体验。

未来,TCI仍将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技术,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与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与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中的比较研究

麻 醉 机 机 械 通 气 ,血 浆 TCI瑞 芬 太 尼 和 丙 泊 酚 维 持 麻 醉 。两
摘 要 :目的 :比 较 瑞 芬 太 尼 复 合 丙 泊 酚 TCI与 恒速 输 注行 全 身静 脉 麻 醉 的 效 果 。 方 法 :选择 5O例 择 期 头部 手 术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TCI组 和 恒速 输 注 组 ,TCI组 行 瑞 芬 太 尼 复 合 丙 泊 酚 TCI全 身静 脉麻 醉 ,恒速 输 注组 行 恒 速 输 注 全 身静 脉 麻 醉 ,记 录 两 组
患者 围麻 醉 期 血 流 动 力 学 变化 、麻 醉 用 药 量 ,插 管 时及 术 毕 停 药 不 良反 应 。 结 果 :TCI纽 围麻 醉 期 血 流 动 力 学 变 化 相 对 较 小 ,
插 管反应 较轻。结论 :瑞芬 太尼复合丙泊酚TCI全 身静脉麻醉诱导更平稳 ,术 中麻醉深度更易控制 ,血流动力 学平稳 ,苏醒快而
维普资讯
HEILONGJIANG M EDIC1NE AND PHARM ACY Jun.2007。Vo1.30 No.3
·61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 TCI与恒速输注全身静脉麻醉 中的比较研究
杨 庆 耿 ,汪 飞 ,杜燕 燕
(惠州 市 中心人 民 医 院麻 醉 科 ,广 东 惠 州 516001)
1.4 统 计 学 处 理
两 组 都 无 精 神 疾 病 ,无 高 血 压 、心 脏 病 史 ,意 识 清 ,心 电 图 、 肝 、肾功 能 正 常 ,呼 吸 功 能 良好 。
1.2 麻 醉 方 法
计 量 数 据 以 均 数 ±标 准差 ( ± )表 示 ,计 量 资 料 采 用 t 检 验 ,计 数 资 料 使 用 检 验 。P < 0.05为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2 结 果

TCI临床应用

TCI临床应用

肝移植
肝脏虽然是丙泊酚代谢的主要器官,但丙 泊酚肝外代谢占相当大的比重。研究发现, 丙泊酚肝外代谢占丙泊酚总体代谢的40%70%。因此TCI可用于肝移植的手术,麻醉 苏醒时间可能延长
检查识别的得普利麻浓度 输入病人资料和初始血液靶浓度
开始输注
输入病人参数的范围
• 年龄:16-100岁 • 体重:30-150公斤 • 药物靶浓度:0.1-15μg/ml
靶浓度如超过10μg/ml, 需经确认后才有效
“Diprifusor”TCI的实
施麻醉维持
靶浓度通常设定在 3-6μg/ml,常规辅助镇痛药
TIVA中得普利麻临床使用方法
10-8-6方案: 1 推注负荷剂量: 2mg/kg 2 马上开始持续输注10mg/kg/h 3 10min后减为 8mg/kg/h 4 20min后减为 6mg/kg/h 此方案可维持靶浓度于3μg/ml
“Diprifusor”TCI的实施
“Diprifusor”TCI采用的得普利麻药代学参 数
3. 其它优点
• 便于携带 • 有数据储存和提取功能 • 麻醉过程中可设置文件记录
TCI在各科的应用
由于TCI适用范围广,几乎适用于所有患 者,以下主要就TCI在某些特殊病种中的 应用进行说明
耳鼻咽喉科
耳鼻咽喉科手术为血性分泌物易流入气 管,麻醉苏醒期易引起误吸。TCI由于苏 醒快且完善,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误吸的 危险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中清醒的发生率在所 有手术中最高
为防止术中清醒以前大量使用地西泮。地西泮 的使用使患者术后ICU时间延长
TCI能够很好的防止术中知晓,术后拔管造, 特别适用于快通道心脏手术的麻醉
体外循环导致血糖升高,丙泊酚这样的乳剂是 否增加血糖水平尚无定论,有研究认为丙泊酚 并不增加体外循环中血糖水平

TCI技术及临床应用

TCI技术及临床应用

TCI技术及临床应用 TCI技术及临床应用什么是TCI?什么是TCI?靶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即靶控输注,控输注,,即靶控输注是一种输注系统,是一种输注系统,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为基础,容许麻醉医生按不同需要选择所要求的靶基础,容许麻醉医生按不同需要选择所要求的靶血药浓度,通过调整靶浓度来控制麻醉的深浅, 血药浓度,并通过调整靶浓度来控制麻醉的深浅, 调整靶浓度来控制麻醉的深浅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输注系统。

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输注系统。

TCI需要什么参数?TCI需要什么参数?需要什么参数 What does TCI involve? Microprocessor (= computer) manages the infusion pump Instead of calculating doses in mg/kg/h ... … the anaesthetist enters: Body weight of the patient Age of the patient Required blood concentration of drug (= target blood concentration in ?g/ml) TCI硬件和软件 TCI硬件和软件 Key components of any TCI system Basic software and hardware Pharmacokinetics –a validated model with specific parameters for drug Algorithm(s) to control infusion rate “Control unit” i.e. software and microprocessors for above Infusion pump “Communication” system between “control unit” and infusion pump User interface for input of patient data and target blood concentration TCI应用注意事项TCI应用注意事项 TCI只是协助麻醉医师维持满意麻醉深度只是协助麻醉医师维持满意麻醉深度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能完全靠TCI 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不能完全靠进行麻醉,进行麻醉,麻醉深度的调节还得依靠麻醉医师 TCI与 TCI与TIVA TCI自动调整血药浓度自动调整血药浓度 TIVA手动调整手动调整为什么选择TCI?为什么选择TCI?吸入麻醉药物为7或11房室模型,使麻醉诱吸入麻醉药物为7 11房室模型,房室模型导和苏醒时间难以预测;而静脉麻醉药物导和苏醒时间难以预测;如丙泊酚为典型的3房室模型,t1/2明确,如丙泊酚为典型的3房室模型,明确,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可较准确的估计 TCI由微量泵自动给药,减轻了麻醉医师的由微量泵自动给药,由微量泵自动给药劳动强度选择TCI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什么是理想的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什么是理想的麻醉药物静脉麻醉呼吸道刺激作用设备要求可控性环境污染无简单好无污染吸入麻醉有需要特殊挥发罐与血/ 与血/气分配系数有关手术室环境及大气污染什么是理想的麻醉药?什么是理想的麻醉药? 1.起效迅速、作用安全,要求一个臂—1.起效迅速、作用安全,要求一个臂—脑循环时起效迅速间就能起效, 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间就能起效, 与其他药物无相互作用,且对注射部位无损害 2.对重要生理机能及保护性反射干扰较小 2.对重要生理机能及保护性反射干扰较小 3.应具备镇痛效应 3.应具备镇痛效应 4.应具备肌肉松弛特性 4.应具备肌肉松弛特性 5.使用中安全可靠闲置时无污染、无燃烧、使用中安全可靠, 5.使用中安全可靠,闲置时无污染、无燃烧、无爆炸,对人体无过敏性、不致吐、爆炸,对人体无过敏性、不致吐、无心律不齐及颅内压增高等副作用 6.舒适的清醒过程及迅速完全的恢复, 6.舒适的清醒过程及迅速完全的恢复,代舒适的清醒过程及迅速完全的恢复谢产物中性化及迅速排泄等目前尚无一种麻醉药物是理想的麻醉药但丙泊酚最接近,物,但丙泊酚最接近,尤其是在合用短效阿片类药物如瑞米芬太尼的情况下丙泊酚接近理想麻醉药丙泊酚符合理想麻醉药要求的第1 丙泊酚符合理想麻醉药要求的第1、2、4 和6条,如果如瑞米芬太尼合用则符合第 3条吸入麻醉药物除符合第3 条外,吸入麻醉药物除符合第3和4条外,不符合其他条因此,只有丙泊酚适合用TCI TCI而非吸入麻因此,只有丙泊酚适合用TCI而非吸入麻醉药 TCI有什么优点TCI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优点?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操作简便易于控制麻醉深度显示血药浓度补偿输注免除用量计算从诱导至苏醒连续输注麻醉维持: 麻醉维持: 麻醉深度控制佳麻醉平稳心血管和呼吸参数易于控制诱导效果可用于估计维持效果丙泊酚丙泊酚-三房室模型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of ‘Diprivan’ (propofol) Open, three-compartment model keo Drug equilibrates between and within compartments Second compartment 2 k12 Effect compartment k1e Central compartment 1 V1 k10 Elimination k13 Intravenous infusion Third compartment 3 k21 k31 TCI的基本药代动力学 TCI 的基本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药量容量药量血药浓度=血药浓度=容量清除 Plasma Clearing Organ Clearance = Flow of plasma completely cleared of drug 半衰期半衰期为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为药物浓度降低50%所需要的时间50% Volume ≈ Clearance 丙泊酚药代学特点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for ‘Diprivan’ (propofol) Incorporated in ‘Diprifusor’ TCI Software* V1 Volume of central compartment k 10 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from the central compartment 228 ml kg –1 0.119 min –1 k e0 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 from the 0.26 min –1 effect compartment Intercompartmental distribution rate constants k 12 k 21 k 13 k 31 *? University of Glasgow 0.114 min –1 0.055 min –1 0.0419 min –1 0.0033 min –1 丙泊酚临床应用诱导质量平稳、快速、平稳、快速、可靠维持质量平稳、易于控制麻醉深度、平稳、易于控制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快速、快速、完善苏醒期质量苏醒早期快速、快速、时间可预测苏醒中期意识恢复快且完善、意识恢复快且完善、出院早苏醒晚期完全恢复至术活动前水平、极少PONV 完全恢复至术活动前水平、极少PONV 并发症少Low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with ‘Diprivan’ USA survey of > 25,000 patients Pain on injection Nausea and/or vomiting Excitement Hypotension Bradycardia Pain Hypertension 0.4 0.3 0.3 1.3 1.1 1.9 5.2 Total with report of adverse event 2% 4% 6% Percentage of patients n = 25,891 8% 10% 10.8% 12% Continued ... McLeskey CH et al. 1993 Low frequency of adverse events with ‘Diprivan’ USA survey of > 25,000 patients continuation Rash Confusion Coughing Somnolence Light or delayed anaesthesia Tachycardia Laryngismus Total with report of adverse event 0.2 0.2 0.2 0.2 0.2 0.1 0.1 10.8% 2% 4% 6% Percentage of patients n = 25,891 8% 10% 12% McLeskey CH et al. 1993 靶控浓度和诱导时间 Target concentration and induction tim e Guidance based on results of‘Diprifusor’ TCI clinical trial program m e Titrate against the response of the pati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pth of anaesthesia required In adults (under 55 years of age) – usually 4 to 8 ?g/m l In prem edicated patients –initial target 4 ? g/m l In unprem edicated patients –initial target 6 ? g/m l Induction tim e with these targets is generally within the range of 60 to 120 seconds A lower initial target should be used in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about 55 years –ASA grades III or IV Consult full, local prescribing inform ation TCI诱导质量 TCI诱导质量 Quality ofinduction with ‘Diprifusor’ TCI UK study of mainly ASA grade I or II patients Percentage of patients ‘Diprifusor’ TCI Poor 2.5% Manual control Poor 5.0% Adequate 22.8% Good 74.7% Adequate 22.5% Good 72.5% n = 79 n = 80 The initial infusion rate was higher with `Diprifusor? TCI (1,200 ml/h) than with manual control (600 ml/h). The mean dose of`Diprivan? administered at the time of insertion of the laryngeal mask air wa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with `Diprifusor? TCI (201 mg) than with manual control (160 mg) Hutton P et al. 1995 TCI维持质量 TCI维持质量Quality of maintenance with ‘Diprifusor’ TCI UK study of mainly ASA grade I or II patients Percentage of patients (assessed by observer) ‘Diprifusor’ TCI Poor 0% Adequate 22.4% Manual control Poor 3.8% Adequate 27.5% Good 68.7% Good 77.6% n = 76 n = 80 The initial infusion rate was higher with `Diprifusor? TCI (1,200 ml/h) than with manual control (600 ml/h). The mean dose of `Diprivan? administered at the time of insertion of the laryngeal mask air wa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with `Diprifusor? TCI (201 mg) than with manual control (160 mg) Hutton P et al. 1995 切皮体动 Movement in response to initial surgical incision UK study of mainly ASA grade I or II patients NS p = 0.19 30% Percentage of patients 28.8% 20% 19.7% 10% Manual control n = 80‘Diprifusor’ TCI n = 76 The mean overall infusion rate during maintenanc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 0.001) in the ‘Diprifusor’ TCI group (13.2 mg/kg/h) than in the manual control group (8.2 mg/kg/h) Russell D et al. 1995 术中知晓 Movement during the remainder of maintenance period Excluding initial surgical incision in UK study p = 0.02 30% Percentage of patients 26.2% 20% 10% 11.8% Manual control n = 80 ‘Diprifusor’ TCI n = 76 The mean overall infusion rate during maintenanc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p = 0.001) in the ‘Diprifusor’ TCI group (13.2 mg/kg/h) than in the manual control group (8.2 mg/kg/h) Russell D et al. 1995 “Diprifusor”TCI的操作步骤Diprifusor”TCI的操作步骤装入得普利麻预冲注射器 PFS Bolus或Purge方式将得普利麻充入输注管道 Bolus或Purge方式将得普利麻充入输注管道Diprifusor”TCI TCI模式选择输注泵处于“Diprifusor TCI模式检查识别的得普利麻浓度输入病人资料和初始血液靶浓度开始输注靶控浓度 Maintenance target concentrations Overall results from ‘Diprifusor’ TCI clinical trial programme Patient type Mean maintenance target concentration Healthy adult patients (ASAI or II) 3.5 to 5.3 ?g/ml Cardiac patients (ASA II, III or IV) 2.8 to3.4 ?g/ml Age over 55 years 3.5 ?g/ml 输入病人参数的范围 ? ? ? 年龄:16-100岁年龄:16-100岁体重:30-150公斤体重:30-150公斤药物靶浓度:0.1药物靶浓度:0.1-15μg/ml 靶浓度如超过10μg/ml 10μg/ml,靶浓度如超过10μg/ml,需经确认后才有效 TCITCI-欧洲研究结论‘Diprifusor’ TCI: conclusions European multicentre study ‘Diprifusor’ TCI was easily learnt and well accepted by anaesthetists For anaesthesia with‘Diprivan’,the clinical profiles of ‘Diprifusor’ TCI and manual control are very similar Overall user preference: of the two techniques,‘Diprifusor’ TCI was preferred by most anaesthetists (93%) and they found it easier to use (89%). Servin FS, 1998 TIVA中得普利麻临床使用方法 TIVA中得普利麻临床使用方法 1010-8-6方案:方案: 1 2 3 4 推注负荷剂量: 推注负荷剂量: 1mg/kg 马上开始持续输注10mg/kg/h 马上开始持续输注10mg/kg/h 10min后减为 10min后减为 8mg/kg/h 20min后减为 20min后减为 6mg/kg/h 此方案可维持靶浓度于3μg/ml 此方案可维持靶浓度于3μg/ml TCI-丙泊酚+ TCI-丙泊酚+瑞芬由于丙泊酚无镇痛作用,在临床由于丙泊酚无镇痛作用,在临床TCI中应中应合用瑞米芬太尼。

血浆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 …

血浆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 …

宁夏医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文摘要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的可行性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750004)倪新莉孟尽海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神经外科手术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TCI)或持续输注(CI)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 TIVA)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丙泊酚TCI及CI静脉麻醉应用于颅脑手术病人的可行性。

方法60例大脑半球肿瘤开颅手术病人,按麻醉维持用药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丙泊酚持续泵注组(C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组(F组)。

T组诱导时静注芬太尼4μg﹒kg-1,靶控输注丙泊酚5μg﹒ml-1,意识消失(LOC)后靶浓度降为3.2μg﹒ml-1,维库溴铵0.1mg﹒kg-1行气管插管;C组:诱导用药顺序为芬太尼4μg﹒kg-1,丙泊酚2mg﹒kg-1人工推注,维库溴铵0.1mg﹒kg-1;F组:诱导用药为芬太尼4μg﹒kg-1,依托咪酯5mg﹒kg-1,维库溴铵0.1mg﹒kg-1。

将麻醉维持分为四个阶段:术前期(神志消失~切皮前)、开颅期(切皮~剪开硬膜)、颅内期(开硬膜后~缝合硬膜前)和关颅期(缝合硬膜~缝合完皮肤)。

T组麻醉维持各期丙泊酚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3.2/3.2/3.0/3.2μg﹒ml-1;C组丙泊酚维持量分别为6/7/5/7 mg﹒kg-1﹒h-1;F组气管插管后采用1%-2%异氟醚吸入维持。

全部病人分别于上头架、切皮、钻颅骨、关硬膜时给予芬太尼2μg﹒kg-1,术中维库溴铵0.07mg﹒kg-1﹒h-1维持肌松。

记录患者诱导、术中、术毕时血液动力学、脑电、心率变异性等指标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三组病人麻醉后血压、心率均有下降,T、C组下降幅度较F组明显(p<0.05~0.01);与基础值相比,T、C组插管、切皮、钻骨及拔管时血压、心率未见显著改变,而F组显著升高,尤其以收缩压升高最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与F组相比, T、C组术中心率减慢低于50次/分的患者明显增加 (P<0.05);全部病人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BIS明显降低(p<0.01),而相同时点组间比较,F组下降幅度比T、C组明显减小(p<0.05);三组患者HRV均于给药后明显下降。

TCI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TCI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药物的麻醉作用与其靶位浓度直接相关 药物的靶位浓度因其分布、代谢、排泄而
发生动态改变 给药方式和剂量直接影响这种改变
效应室药代动力学模型
T1/2Keo Remifentanil 1.1min Propofol 2.6min Sufentanil 5.8min
T1/2 Keo
21
3
三室模型
第二室 2
40
60
80
100
120
140
时间 (min)
1、起效时间长: 达稳态血浆浓度的时间长,需4 ~ 5个半衰期 2、长时间蓄积作用: 随输注时间延长,清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逐渐升高产生 3、难以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随时调节
静脉给药方法-- 靶控输注(TCI)
浓度(ug/ml)
14
静脉靶控输注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程明华
TCI的定义 TCI的必要性 TCI的优越性 TCI的相关药理学概念 TCI的适应症 TCI的类型 TCI的实施方法 协奏曲麻醉输注工作站
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译 为靶浓度控制输注 ,又称目标浓度控 制输注
TCI 维持麻醉的质量
病人百分比 (主要通过观察来估计)
TCI的意义
微处理器控制输注泵 改变了按mg/kg/h计算剂量的概念 麻醉医生仅需要输入
病人的体重 病人的年龄 所需的血药浓度( 靶浓度 g/ml )
TCI 的诱导时间
平均诱导时间 (seconds)
20
40
60
80
TCI
n = 79
人工控制输注
n = 80

tci的临床应用专题知识讲座

tci的临床应用专题知识讲座

4-8 ug/ml
有术前药
2-6 ug/ml
年纪
20岁后,每10岁靶浓度下降0.24 ug/ml
tci的临床应用专题知识讲座
第15页
丙泊酚TCI实施
麻醉维持
靶浓度通常设定在 3-6 ug/ml ,常规辅助镇痛药
小手术
1.5-4.5 ug/ml
大手术
3-6 ug/ml
不一样人群推荐维持用靶浓度
4
2.8
芬太尼
பைடு நூலகம்
0.147 4.7
3.8
tci的临床应用专题知识讲座
第5页
静脉给药方法比较
缺点:不能维持麻醉药有效浓度;重复给药血药浓度 波动大;药品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不能到达满意平衡状态。 仅适合用于短小手术麻醉。
屡次重复注射
治疗窗
连续输注
tci的临床应用达升专题稳高知态产识血生讲浆蓄座浓积度作需用4,~难5以个依半据衰病期人,反不应能和满手足术临刺床激麻强醉度诱随导时和调维整持血。药随浓输度注时间延长,去除速率减慢,血药浓度第逐6页步
tci的临床应用专题知识讲座
第4页
静脉麻醉药单次给药后Keo和t1/2Keo
Keo(min) t1/2Keo(min) 效应室达峰时间(min)
阿芬太尼 1.41 0.96
1.0
雷米芬太尼 1.14 0.76
1.2
依靠咪酯
1.5
2
异丙酚
0.238 2.4
2.2
苏芬太尼 0.227 3.05
4.8
咪达唑仑
丙泊酚+芬 太尼1ng/ml
5.2
丙泊酚+芬 太尼2ng/ml
2.7
硫喷妥钠 15.6

TCI的临床操作-医学资料

TCI的临床操作-医学资料

普通模式操作中
更改
总量
•箭头闪烁
•运行中更改数据,按CHANGE键进入,按
START键确认
使用TCI 模式
开机
– 按TCI 功能键
使用TCI 模式
显示(初始化中)
然后安装专用的注射器 (含药物和识别标志) 蓝色代表1%,红色代表2%
识别标志
显示
使用 TCI 模式
LOAD SYRINGE 装注射器
(EC05 – EC95)
(3.1 - 7.3) (2.86 - 4.80) (1.5 - 4.1) (1.29 - 3.18) (88.8 - 52.9)
(68.6 - 40.0)
泵的操作
开机
– 按下 ON 键 – 泵自检
显示
普通
普通模式
选择普通模式
– 按下功能键 NORMAL(普通)
Wakeling et al, Anesthesiology, 2019; 90: 92
靶控泵的操作方法
‘Diprifusor’TCI系统
‘Diprifusor’ TCI系统
麻醉医师选择并输 入靶血药浓度
病人
麻醉医师输入病人 数据(年龄、体重)
‘Diprifusor’ TCI 微处理器 和药代软件
TCI是一种静脉给药方法,并不是完全由微机控制 的麻醉,麻醉医师可以根据临床的各种需求来调节各 种药物靶位浓度,并维持麻醉一定深度和稳定。
依刺激强度和病人反应调节血药或效应室浓度 升高靶浓度时输注速度加快,降低时停止输注 达到靶浓度后再以适当输注速度维持靶浓度 维持稳定、符合需要的靶浓度 计算机输注程序是根据不同药物的药代学和群体对 药物的反应为基础而编制的
CHECK SYRINGE TAG PLACEMENT 检查注射器识别标志位置

TCI麻醉

TCI麻醉

TCI优点
迅速达到并稳定于靶浓度 诱导时血流动力学平稳
麻醉深度易于控制,麻醉过程平稳
可以预测病人苏醒和恢复时间
使用简便、精确、可控性好
能持续显示所计算的血药浓度 对中断输注有补偿作用
分类
1 根据调节靶浓度的环节:
开环(open-loop)靶控输注:反馈装臵的
靶控,由麻醉医师根据临床需要和患者生
命体征的变化来设定和调节靶浓度

诱导加深麻醉时有一过性血药浓度高峰但时间短对生理干扰小起效时间和消退时间均很短的药物最适合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最适合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苏芬阿芬芬太尼可用于靶控输注效果不如前两种肌松药的药效与血浆浓度关系不密切药代动力学不是典型的三室模型不主张使用靶控输注模式以肌松监测反馈调控输注模式为佳可采用btci或etci可采用开放环路或闭合环路可控制呼吸或保留自主呼吸可气管内插管或放置喉罩可使患者入睡或清醒进行自控镇静镇痛可使用单一药物或联合使用几种药物选择适合的病例手术以及药物选择适合的靶控模式btci或etci正确设定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正确设定药物输注模式儿童或成人模式和配置浓度选择适当的靶控浓度开始靶控输注麻醉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节靶控浓度手术结束前选择适当的时机停止靶控输注选择适合的病人和手术尽量选择t12keot12cs小的药物结合病人的情况选择具体模式手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和病人的反应及时调节靶浓度靶控装置具有自动补偿功能即换药后可以自动靶浓度t12cs止输注的时机不宜过早
效应部位靶控(effect compartment controlled TCI, eTCI):以药物的效应室浓 度为靶控目标的输注方法,给予负荷量后暂时 停止输注,当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一 致时再开始维持输注。与血浆靶控相比,使用 同一药物时平衡时间短、诱导快,负荷量较大 而使循环波动较大。适合于T1/2keo大的药物 以及年轻体健的患者。

TCI基础知识讲解

TCI基础知识讲解
• 随药物输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 在多房室模型时能很好地描述机体对药物的
处置速度
持续输注瞬时半衰期
药代动力学参数—表观分布容积
• 分布容积(Vd) • 药物进入机体后,以不同浓度分布于各组织中。为
了药代动力学计算方便,设想药物均匀地分布在体 液中,该体液的容量称为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Vd)。 • 影响分布容积的因素:药物脂溶性;药物血浆蛋白 结合率;药物分子大小,解离度及病人体积大小等 个体因素。
TCI 分类
• 根据靶控环路的不同
– 开放环路:无反馈装置,由麻醉师根据临床需要 设定目标浓度;
– 闭合环路CL-TCI:通过反馈信号(如BP、HR、 BIS)自动调节给药系统。
TCI具体步骤
• 开始靶控输注 • 麻醉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节靶控浓度 • 手术结束前选择适当的时机停止靶控输注
血浆浓度控制输注
• 以药物的血浆浓度为靶控目标的输注方法 • 开始给予一定的负荷量,当血浆计算浓度达
到预定的靶浓度时即维持在这一浓度 • 效应室浓度逐渐升高,将较血浆浓度迟滞一
定时间,最终与血浆浓度平衡一致
血浆浓度控制输注特点
• 适合于t1/2keo小的药物,这样平衡时间较短 ;而对于t1/2keo大的药物则会造成平衡时间 长而导致诱导慢
0.1
0.01
0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输注结束后时间 (min)
丙泊酚持续输注后药代学
稳态下丙泊酚血药浓度 (ug/ml) (Mean+SE)
8
7
6
5
4
3
2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I)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I)

麻醉基础知识之靶控输注(TCI)靶控输注(TCI)以药动学和药效学为基础,通过靶控输注系统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自动计算输注速度。

实现药物血浆浓度或效应浓度稳定于预期值。

麻醉医生通过调节目标药物浓度来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

靶控输注使得麻醉过程更平稳,麻醉深度更易控制,还可预测麻醉维持效果、患者苏醒时间等。

因为TCI有诸多的优点,所以说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双通道的没有TCI的注射泵可能四五千块钱一台,而单通道的靶控泵却要两三万。

理解TCI,我们需要知道这样一点:血浆并不是静脉麻醉药作用的部位,效应室才是。

TCI的类型按照目标浓度①血浆靶控:血浆药物浓度为目标药物浓度②效应室靶控:效应室药物浓度为目标药物浓度①血浆靶控:血浆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效应室浓度上升相对缓慢,所需效应产生明显滞后,但诱导平稳。

②效应室靶控:效应室浓度迅速上升至设定值,优点是诱导迅速,缺点是为迅速提高效应室的药物浓度,导致一过性血药浓度峰值明显高于设定值(超射现象),容易引起呼吸抑制、外周血管扩张、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人或ASAIII级以上的患者,我们常选用血浆靶控模式进行TCI输注。

按照调节和控制方式①开环TCI②闭环TCI①开环TCI:无反馈装置,由麻醉医生根据临床需要自主设定目标浓度。

②闭环TCI:通过反馈信号(如 BP、HR、BIS等指征)自动调节给药系统。

闭环TCI是最理想的靶控系统,它克服了个体间在药代和药效学上的差异,可以提供个体化的麻醉深度,靶控目标是病人的实时生命体征而不是明确的药物浓度数值,按病人的个体需要自动调节给药速度,避免了药物过量或不足,也避免了观察者的偏倚。

我们在使用输注泵时,要注意的一点是: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合靶控输注,只有时量相关半衰期较短的药物适合靶控输入,最常见的比如我们常用的维持药:丙泊酚,瑞芬太尼。

具体临床操作起始,丙泊酚靶控血浆药物浓度4~6μg/ml开始诱导,持续观察患者意识水平,直至意识消失(0AA/S评分1分,对推动无反应)。

静脉治疗培训班的纪要

静脉治疗培训班的纪要

静脉治疗培训班的纪要
会议主题:静脉治疗培训班纪要
日期:[日期]
时间:[时间]
地点:[地点]
与会人员:
- [姓名1]
- [姓名2]
- [姓名3]
- [姓名4]
- [姓名5]
会议内容:
1. 开场致辞:主持人对所有与会人员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会议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培训课程概述:一位专家对静脉治疗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静脉解剖学,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3. 实践技巧分享:几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分享了他们在
实践中积累的技巧和经验,包括注射技术、静脉通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 病例讨论:与会人员共同讨论了几个典型病例,包括治疗方案选择、风险评估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5. Q&A环节:与会人员就自己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由专家做出解答和指导。

6. 结束语:主持人总结了培训班的内容和收获,并感谢所有与会人员的参与和贡献。

备注:本次培训班为期一天,通过专家讲座、实践分享和病例讨论等形式,提升了与会人员在静脉治疗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纪要编写人:[姓名]
日期:[日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7.2020
.
21
二、静脉麻醉药物输注控制
30.07.2020
.
22
静脉麻醉给药方法
静脉靶控输注技术的临床应用
全军临床麻醉专科中心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施冲
30.07.2020
.
1
理 想 的 静 脉 麻 醉 药 物
30.07.2020
易溶于水,溶液稳定 无刺激性,无注射痛 不引起动脉痉挛和栓塞 无蓄积,可重复使用 不经肝脏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
作用快、强、短,诱导平稳,苏醒迅速 毒性低,安全范围大,不良反应少轻 麻醉深度易调控 镇痛、肌松作用强 有特异性拮抗剂
• 解决的办法: 个体差异,精确给药,降低副作用,减少药物用量
30.07.2020
.
17
舒芬太尼
• 舒芬太尼为选择性μ阿片受体激动剂,脂溶 性极强, 其药动学变化与芬太尼相似。在肝 和小肠内代谢
• 舒芬太尼适用于心血管、神经外科手术以及 产科和术后镇痛,有静脉和硬膜外等多种给 药方法
30.07.2020
手术常规使用 ➢ 可长时间静脉持续输注. 为近年来国内麻醉研究热点之一
特点
➢ 术后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对心率影响小 ➢ 减少总用药剂量 ➢ 呼吸抑制减少,可用纳络酮拮抗 ➢ 减少补充用药
30.07.2020
.
20
舒芬太尼药动学--影响因素
年龄、体重以及性别 肝肾功能 体外循环 脱水利尿和过度通气 胎盘屏障
.
2
• 几乎没有一种静脉麻醉药单独应用能满足临床麻 醉,如何选择药物配伍、靶浓度,预测联合用药 后出现的可能结果,是麻醉药理学研究的重点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静脉麻醉自动给药系 统的兴趣增加,它以单片微机辅助输注系统按药代学 参数给药、通过调节血浆或效应室浓度控制麻醉深度, 能使麻醉维持镇痛和镇静,更加容易调整
.
18
舒芬太尼
• 有催眠作用!
• 小剂量使用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 协同镇静催眠作用 • 麻醉诱导更为平稳 • 可以减少其用量
❖安全范围大!
• 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应激反应均小于芬太尼 • 有效减少术后心肌缺血,是心脏手术的理想药物
30.07.2020
.
19
舒芬太尼适应症与特点
适应症
➢ 作为复合麻醉的镇痛用药 ➢ 作为全身麻醉大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国外心胸外科的
对心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0.07பைடு நூலகம்2020
.
5
• 异丙酚长时间持续给药对输注时间相关半衰期影响小, 给药3h输注时间相关半衰期<25min,长时间输注时 血药浓度降低一半的时间变化不大,对术后恢复无明 显影响
• 影响异丙酚临床应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体重、身体 状况、手术类型与合并用药等
• 麻醉恢复与异丙酚Ke0、分布、清除速率、K21等有关, 靶控输注时按手术进程调整血浆浓度,麻醉过程控制 平稳
• 阿片类药安全范围较大,也可采用负荷剂 量加持续恒速输注的方法给药
30.07.2020
.
12
瑞芬太尼
• 为μ受体激动剂,镇痛效果好、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好, 纳络酮可拮抗,是理想的静脉麻醉靶控输注药物
• N-酰基端含酯键,可被组织和血液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 进行不饱和代谢,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假性胆碱酯酶)及抗 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的影响,在血管外分布广泛,在 红细胞内代谢
• 但并非所有的药物均适用于静脉靶控输注技术,要达 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根据药理学特性选择适宜的药物 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30.07.2020
.
3
常用静脉麻醉药物的 药理学特性
30.07.2020
.
4
(一)异丙酚
一种起效快、短效、副作用少、苏醒迅速而完全 的静脉麻醉药;
与硫喷妥钠相比较起效时间相差不多但苏醒迅速 而完全; 50%意识消失的血浆浓度(EC50)是 2.3μg/ml;
• 瑞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时效短,重复或持续输 注无蓄积,可根据麻醉深度和手术需要及时而 精确给药,对肝肾功能障碍病人无苏醒延迟和 功能损害
30.07.2020
.
16
瑞芬太尼的特点
• 最大的优点: 镇痛作用强、起效快,麻醉后恢复彻底。
• 最大的缺点: 心率减慢发生率高,高龄患者宜注意; 呼吸抑制、肌肉僵直,血药浓度﹥5ng/ml易出现
• 他采用南非Stellenbosch大学的控制软件,连接 Graseby 3500输液泵靶控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
30.07.2020
.
8
(二)麻醉性镇痛药
30.07.2020
.
9
镇痛药按其作用部位分为两大类:
➢中枢性镇痛药(麻醉性镇痛药) ➢外周部位解热镇痛药
阿片受体分为四型:μ、κ、δ和σ受体, 其中μ受体又分为μ1和μ2
• 半衰期小于10分钟,与输注持续时间无关,终末清除半衰 期为11.8±5.1min,药物的90%以代谢产物形式经尿排 出
30.07.2020
.
13
瑞芬太尼
• 临床研究发现瑞芬太尼有呼吸抑制、肌肉僵硬、 血压过低、心动过缓等副作用,可停药或对症 处理
• 给药速度和方法对其麻醉效能及副作用有明显 影响,不可静脉点滴,宜用注射泵微量给药
30.07.2020
.
6
• 国外从80年代开始微机辅助输液泵的研究工作。 1993年Jacobs设计了以效应室为目标浓度的数 学模型
• 1989年我科已故主任王若松教授从澳大利亚的 学成归国,在国内最早开展靶控输注技术的研 究,他在这项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
30.07.2020
.
7
• 在完成硫喷妥钠、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血浆浓 度靶控给药研究的基础上,王若松教授1998年 在国内最早报道靶控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全静 脉麻醉
• 副作用的发生呈剂量依赖型,并具有身体依赖 性和精神依赖性的潜在力
30.07.2020
.
14
瑞芬太尼与其它阿片类药物 时-量半衰期的比较
30.07.2020
.
15
瑞芬太尼
• 瑞芬太尼在欧美国家应用较广
• 肝、肾功能障碍、性别对瑞芬太尼药动、药效 学参数无影响,体外循环期间低温可使其药物 清除率减低约20%
30.07.2020
.
10
• μ受体高选择性,强效镇痛作用 • 起效快 • 易维持稳态的血药浓度 • 代谢产物无毒性 • 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
30.07.2020
.
11
• 常用的阿片类药包括芬太尼、瑞芬太尼、 舒芬太尼,起效较快,停药后作用消失也 快,阿片类药有镇痛和减少全身麻醉药用 量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