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二三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疏.(shū) 商酌.(zhuó) 拖沓.(tà) 诲.人不倦.(huǐ juàn)B.草率.(shuài)晦涩..(huì sè)牵涉.(sè)自顾不暇.(xiá)C.恳.切(kěn)冗.长(rǒng)累赘.( zhuì)颠沛..流离(diān pèi)D. 譬.如(pì) 朦胧.(nóng)搀.合(chān)鞠躬..尽瘁(jū g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碎慎重不屑不即不离B.躬行尊嘱拙作以身作则C.峰芒恢复效法付之一笑D.规矩生疏妥贴下里巴人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庆节来临之际,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要求全街干部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正风肃纪,过好假期。
B.新春佳节,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共享天伦。
C.对于外界的流言,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填空。
(1)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出版散文集《》《》《》《》《》《》《》等。
(2)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苏苏州人,著名()家、著名()家。
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2.注音释词。
搀和:东四八条:冗长:著作等身:沾溉:高文典册:3.翻译句子。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
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短文两篇》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
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①,数学使人②,科学使人③,伦理学使人④,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加点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字。
改为改为(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①~④处选填合适的词语。
(只选序号)选项:A.周密 B.庄重 C.灵秀 D.深刻我会选:①②③④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C.我们不要为一棵树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个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有时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能教你为人宽厚、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纯真、热情的气质。
书能教你谦虚谨慎、持重内向,使你生出成熟、稳健的气质。
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不畏艰难,使你生出刚毅、坚定的气质。
书能教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使你生出深沉、进取的气质。
A.读书是一种“美容”,可以使人由粗俗、鄙陋变得文雅、睿智B.书能影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和人的气质又是相通的C.读书能美化人的心灵,弥补外貌的不足,培养人的内秀D.书能改变人的气质,优雅的气质会使人“因为可爱而美丽”二、综合性学习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精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哺育(fǔ) 喧嚣一拍既合B.炽痛(zhì) 重荷(hè) 磐石无遐及此C.亘古(gèng) 污秽(huì) 仰幕锋芒毕露D.斑斓(lán) 胡骑(jì) 幽寂迥乎不同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昨天下午,第一海水浴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
B.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C.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D.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________________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①③②④⑤5.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①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
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______!A.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B.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C.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二、现代文阅读欣赏黑发底下父亲如书,我是他的再版。
《苏东坡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
《苏东坡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苏东坡传》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小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⑤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选自《叶圣陶散文》,有删改)
8.作者通过文中四种人的生活写出哪两类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
9.文章前四段都以“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作结,有什么作用?
10.文章第③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1.联系全文,试探究结尾“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一句的深刻意蕴。
三、语言运用
12.以反思立意的方式,改变一些名言警句的常用说法,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改写下面两个句子,并阐述其含意。
示例:原句:好马不吃回头草。
改写:好马也吃回头草。
(2)在结构上,使文章前后联系更紧密,中心更突出,为最后写“不值得”作铺垫。
10.(1)对马路上满是没有思想的动物和游戏场里满是沉重笑容的社会现实感到失望。
(2)对当时精神麻木、内心压抑的市民表示同情。
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东坡逸事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小题1:解释文中加框的词语。
(2分)
(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2分)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小题3:“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 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1分)
小题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担任(2)欠
小题2:长时间下雨并且天气一直寒冷,扇子卖不出,不是不肯偿还债务
小题3:表现了苏东坡书法水平高超,为人潇洒倜傥
小题4:尽可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运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文言文《宋史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祐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关中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汇于城下。
轼诣武卫营,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李定等遮其表语以为讪谤,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
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
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既至杭,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请外,出知颍州。
绍圣初,御史论轼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
遂以本官知英州,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
昌化,故修耳地。
初俄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修人运甓畚土以助之。
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七•苏轼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B.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C.明年春/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D.明年春/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解析版)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别.扭(biè) 商酌.(zhuó) 丁卯.(mǒu)B.冗.长(chén) 慎.重(shèn) 打拱.(gǒng)C.累赘.(zhui) 悔.恨(huǐ) 躬.行(gōng)D.拖沓.(tà) 草率.(shuài) 譬.如(bì)【答案】C【解析】A项“卯”应读mǎo;C项“冗”应读rǒng;D项“譬”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妥贴躬行君子南腔北调B.恳切一以贯之颠沛流离C.生疏感慨系之鞠躬尽悴D.修润学而不厌悔人不倦【答案】B【解析】】 A项“妥贴”应为“妥帖”;C项“鞠躬尽悴”应为“鞠躬尽瘁”;D项“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李璐同学学习很认真,发现问题后及时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
B.在班级里,张华作为班长,处处以身作则....,为大家做好榜样。
C.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他只是付之一笑....,毫不在意。
D.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答案】A【解析】“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B.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C.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D.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
【答案】B【解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后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一.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
”他说:“好,就这样。
”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1.本语段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而感动的?答案:亲自描标点、请“我”润色2.对叶圣陶先生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答案:语言、动作描写3.写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敢再草率,有何用意?答案: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吕叔湘先生以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不敢草率了事,是为了反衬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而感动。
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答案:通过“我”与先生的对话,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解析:1.划分本段的层次即可得出2.略3.侧面描写的作用。
4.语言表达人物情感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肖复兴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⑵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
第八单元主题阅读东坡肉苏东坡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大力治理西湖水患,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为了感谢苏东坡,过年的时候,老百姓提着他们认为最好的礼物——猪肉,去感谢他。
苏东坡很感激百姓们对他的爱戴,但他觉得这么多猪肉不能自己一个人享用,因为正赶上过年,于是他就按花名册,把猪肉切成一样大小的方块,分给了治理西湖的民工。
大家拿到猪肉后非常感动。
为了感激这位体恤(xù)百姓的好官,百姓纷纷把这种方块肉叫“东坡肉”。
杭州城有一个开饭馆的老板很精明,他看“东坡肉”的美名传得满城皆知,于是就让厨子创出一道菜,命名为“东坡肉”。
因为有这道菜,饭馆的生意马上火爆起来。
其他的饭馆老板看了很眼红,也都仿照着他家的做法卖起了“东坡肉”。
之后“东坡肉”成了杭州的第一名菜。
苏东坡为官正直,不畏权势,得罪了很多大官,他的这些事迹传到那些人的耳朵里,把他们气得咬牙切齿。
于是,他们就密谋陷害苏东坡。
其中一个御史乔装打扮后,到杭州的各个饭馆收集菜单,然后带着一摞(luò)菜单马不停蹄地去见皇上。
皇上接过油花花的菜单,气不打一处来,责备御史做事荒唐。
御史急忙实施他的毒计,说:“这是苏东坡的罪证,他在杭州鱼肉百姓,杭州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于是就做了这道‘东坡肉’,意思是要吃苏东坡的肉。
”真是“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皇帝也没仔细调查,就把苏东坡发配到海南岛去了。
苏东坡虽然蒙冤去了海南岛,可是这道纪念他的“东坡肉”却成了全国知名的菜,一代代地传了下来,直到今天还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1.【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我知道文中加点的“鱼肉百姓”是指()。
A.给百姓送鱼和肉B.欺压、残害百姓C.百姓给苏东坡送鱼和肉D.带领百姓吃鱼和肉2.【梳理内容】短文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东坡肉”的来历。
3.【理解内容】在老百姓的心中,“东坡肉”代表的是对苏东坡的___________;在那个御史的毒计中,“东坡肉”代表的是苏东坡___________。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20)第四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草率.( ) 别扭.( ) 妥.帖( ) 朦胧..( )商zhuó() pì如( ) 拖tà( ) léizhui(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
B.课堂上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这种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正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
C.在抗战时期,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颠沛流离....。
D.我们的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艰苦奋斗,以身作则....。
3.下面情境下,表述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夏天某日,初二学生小明给同班好友小亮打电话,约小亮周末一起去江边游玩。
想到父母说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出于安全考虑小亮不想去,同时也想劝小明不要去。
小亮对小明说:A.夏天周末江边游玩的人多,我父母说不安全,不让我去。
很抱歉,你还是约别人一起去吧。
B.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你脑子没病的话你就别去,反正我不去。
C.周末去江边?你是不是不想活了。
你去不去我管不着,我可不敢陪你去。
D.夏天江边经常发生溺水事件,周末人多会更不安全。
我俩年纪小,又没有家长陪伴,就都不要去了。
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A______,则吾未之有得。
”②一处是,“B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③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④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只要是A______,就能B____________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1)在横线上补填语句。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②句中都有一个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
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这句评价对应叙述的小事是:叶圣陶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打拱,连声称谢。
20世纪70年代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悲伤。
这令作者感慨:“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看,叶圣胸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一些出来做品析。
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晚上,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传来的却是不幸的消息。
以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另外,也可认为“双层的悲哀”表示两方面的悲哀,一是老年人(作者当时年近八十)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
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要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概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
“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
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一、积累运用1.比拟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②念无与为乐者—(2).以下句子中的7〃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①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中初中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独立作业语文(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中初中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独立作业语文(含答案)2022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独立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20分)1.(2分,每空1分)惦呈2.(2分,每空1分)chōng sh áo3.(2分)去掉“的缘故”4.(3分)B5.(3分)D6.(8分,每空1分)(1)马作的卢飞快(2)余因得遍观群书(3)送东阳马生序(4)俗子胸襟谁识我(5)秋瑾(6)晴川历历汉阳树(7)提携玉龙为君死(8)李贺二、阅读(54分)(一)名著阅读7.(4分,每空1分)(1)B(2)A(3)D(4)C8.(4分)【示例1】我选A;杜少卿富有同情心,扶贫济弱,这是值得称道的。
然而,他的慷慨解囊又往往是不分好坏的,面对鲍延玺骗钱行径,却说“用完了,你再来和我说话”,这是不可取的。
“人无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更重要的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吴敬梓讽刺他的目的在于挽救他,希望他能改善,能够成为讲究“礼乐文章”的十全十美的“贤人”,从而能担当起补弊救偏的重大任务。
【示例2】我选B;迟衡山无疑是一位正人君子,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但他“正”得甚至于近乎“迂”。
比如他提倡修建泰伯祠,以此希望大家能“学习礼乐,成就些人才”。
这种复古恋旧的迂腐行动,不仅不足以挽回“世道人心”,反而令人感到荒唐可笑。
“人无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更重要的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吴敬梓讽刺他的目的在于挽救他,希望他能改善,能够成为讲究“礼乐文章”的十全十美的“贤人”,从而能担当起补弊救偏的重大任务。
【示例3】我选C;马二先生,宅心仁厚,乐善好施,曾接济落魄的匡超人,替朋友蘧公孙消灾。
但他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治学近乎迂腐。
“人无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更重要的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吴敬梓讽刺他的目的在于挽救他,希望他能改善,能够成为讲究“礼乐文章”的十全十美的“贤人”,从而能担当起补弊救偏的重大任务。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五周第三单元11-12课(含解析)
第五周第三单元11~12——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周练考查范围:第三单元11~12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B.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ǔ)其奇(qí)者。
C.怀民亦未寝(qǐn),相(xiāng)与步于中庭。
D.晓雾将歇(xiē),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中藻、荇/交横B.实是/欲界之仙都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
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
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宋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B.《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5.下列句中加粗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有时见日B.猛浪若奔C.横柯上蔽D.互相轩邈6.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猿则百叫无绝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猿则百叫无绝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B.蝉则千转不穷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D.从流飘荡,任意东西8.下列对《与朱元思书》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大处着笔,勾勒出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5分)
苏轼二三事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
轼请曰:“轼若为滂①,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②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③,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④。
轼访其利害,为修⑤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注释】①滂:东汉党人名士,不畏奸佞,三十三岁英勇就义。
②岐:岐山。
③自渭入河:从渭河进入黄河。
④
踵破家:相继破产。
⑤修:修订。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母许.之否乎()②岁.输南山木筏()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16.结合原文说说苏轼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14.①允许,答应(赞许,同意)②每年(共1分,每小题0.5
分)
15.到二十岁(成年)时,就广泛地通晓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
(2分)
16.①正直勇敢:“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②博学多才:“博
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③心系百姓:“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译文
苏轼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