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消费特点与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消费特点与趋势分析

□经贸系经济学07071008赵丹【摘要】文章从我国居民的收入及消费结构出发,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发现近几年的居民消费新特点,和亮点,分析出中国居民将来的消费趋势,发现现中国居民的消费趋向多极化、丰富化、多样化

【关键词】中国消费新特点;消费亮点;消费趋势

今年,中国政府鼓励消费政策的第一个目标是,使居民的基本消

费率由目前的47%上升到52%,而最终消费率由59%上升至65%,大体接

近东亚国家的消费水平。

目前中国市场形势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消费市场三个新特点

首先,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大陆居民消费正处于转型期,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居民消费将从小康逐步达到富裕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以及与市场的关系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衣食方面的支出将会逐步减少,住行方面的支出将逐步增加。随着世界经济贸易的扩大和各国文化的相互渗透,国内消费的国际化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出来。预计本世纪初期,居民基本消费趋势将是持续的消费升级,人们将从单纯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全面发展需求转变。人们将更加注重名牌、环保、节能、精神文明等方面的消费,智能化、健美化、方便化、绿色化将成为新的消费时尚。其次,人们的支出结构从传统的支出点向新的支出点转变。据对14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传统的支出点如购买大件商品、国库券、储蓄防老等方面的支出约占总数的41%左右,而买房、购车、办公司、买股票等新的支出点已占到72%,剔除必须的生活开支外,下一步支出倾向将由产品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教育为龙头的服务性消费为主;由以中低价位为主转变为以中高价位为主;电脑、住房、汽

车已成为最新流行的“三大件”产品;剩余资金则由储蓄转变为炒股等风险投资。

第三,层次分化日益显著,个性化消费特点突出。有关方面调查表明,目前大陆高收入家庭约占21%左右,其金融资产却占全部居民家庭资产的48.5%,而20%的低入收家庭只占全部金融资产的7.1%,高、低之比为6.8:1 。在消费取向上,明显出现多元化趋势,一部份消费者仍遵循传统习惯,以实用耐用为主,讲究节省,属于理性消费;另一部份人则追求新潮,讲究精致的生活享受和品位。支出取向由满足温饱向追求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方面转变,充满鲜明的个性化。(联合早报)

群雄并起整合消费市场

第一,不同的经营业态迅猛发展。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产业流通体制改革,使旧式的百货商场、粮油店、副食店、肉菜店等急剧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大型商店、综合市场等。进入9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买方市场,商家普遍面临消费需求不足、形不成消费热点等问题。商业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只有靠改变经营方式,于是,超级市场、自选商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多种经营业态应运而生。目前,各种超市已成为发展最迅速的经营业态,而且潜力非常之大。一些专业性超市如建材、衣料、药品、图书、化妆品等也都稳步发展,在整个消费市场中占了相当份额。

第二,连锁销售方兴未艾。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连锁销售,规模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高,为商业零售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连锁经营以统一配送、集中销售为特点,以超市经营为重点,已从城市中心逐渐向周边地区发展,现在,已开始向农村延伸。据中国国内贸易局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连锁企业1800多家,店铺2万6000个,贸易额达1500亿人民币。其中有300平方公尺以上的大型超市135个,年销售额达到1亿人民币以上者占64%。监测结果显示,连锁经营销售量最大的商品依次为:速冻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

洗护用品、饮料、奶粉、食用油、熟食品等。第三,特色经营高速增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种业态逐渐定位经营,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分界线。在服务

对象上,超市以家庭主妇为主,便利店以学生和单身族为主;在经营内容上,超市综合性强,能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要,便利店则以即食、即用类商品为主,各具特色,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据有关部门统计,各种超市、连锁经营的商品现已基本覆盖了社会消费品的27个商品大类,其中食品类占62.9%,衣着类4.4%(香港经济导报)

现代西方消费理论不适用于中国

凯恩斯消费理论认为现期消费仅取决于当期收入,随着实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该理论第一次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消费与收入水平联系起来,与“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一道共同建构起宏观经济理论的大厦,并对消费理论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两个假说都隐含了如下两个重要的理论假设:(1)确定性假设;(2)资本市场完全假设。很明显,这两个假设即使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没有一个是现实的,不仅人的理性有限,而且有些人根本无法以任何利率借到钱,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已完全说明了这一点。

此后的消费理论发展沿两个方向展开:放宽上述第一个假设,考虑人们针对将来的不确定性进行的“预防性储蓄”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放宽上述第二个假设,分析“流动性约束”对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

如果从以上这些西方的主流消费理论出发,不难由凯恩斯消费理论得出中国现在的平均消费倾向远低于在该平均收入水平上所应有的水平,从而再进一步得出中国存在很大的消费发展空间及潜力,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刺激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无疑,这些研究大大提高了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但一个更为根本的大前提是,它们是就市场机制相对发达完善的经济和社会实践而展开的。对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计划经济的许多体制“遗留问题”还没能得到妥善解决,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也只是初步建立,直接套用以西方经济历史实践为基础的现代消费理论来分析我国消费领域出现的问题,很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或者很难得出真正想要的“中国解”。人是环境的产物,不同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行为特征,研究中国的消费问题不应脱离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尤其是我国的经济转型及我国特有的经济情况对人们消费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