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上

合集下载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全文■浮脉(阳)【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脉(阴)【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阴)【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抉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脉(阳)【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滑脉(阳中阴)【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涩脉(阴)【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濒湖脉学(原文及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及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濒湖脉学」是中医经典中的一个独特概念。

所谓濒湖,即指人体深部,如同湖泊,水面静止,水底流动,其中湖底之水,即为「气」,湖面静止的水,即为「血」,而「精」则为水下之气,「津」为湖面之水。

濒湖之脉即为指代这个深层的水道系统。

中医认为,这个深层的水道系统连接了身体各处,所以对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它包括任督二脉、手足少冲之类的十二正经脉和奇经八脉。

濒湖脉学理论认为,人体的濒湖脉络系统支配身体内脏作用、精神状态和情感表现,它对人体形成的影响是全面和贯穿的。

而且,在中医治疗系统中,针灸和按摩都可以利用对濒湖脉络的刺激来降低疼痛、调节内分泌,改善免疫功能,增进身体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濒湖脉学重视穴位的选择和按摩技巧的运用,通过针灸、按摩等易行的治疗手段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则更强调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濒湖脉络的影响。

濒湖脉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不仅完善中医学体系中的脉学疗法,而且对于丰富现代医学的脉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中西医合理结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濒湖脉学(白话文)中医中有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叫做「濒湖脉学」。

所谓濒湖,就是指人体深层的水道系统,这个系统连接了身体内部各个部位,任督二脉、手足少冲等经络都是它的一部分。

中医认为这个深层水道系统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它支配内脏器官的作用、精神状态和情感表现。

而且,针灸、按摩等治疗手段都可以利用这个深层水道系统来改善身体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濒湖脉学重视穴位的选择和按摩技巧的运用,通过针灸、按摩等易行的治疗手段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则更强调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濒湖脉络的影响。

濒湖脉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不仅完善中医学体系中的脉学疗法,而且对于丰富现代医学的脉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中西医合理结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濒湖脉学(白话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脉乃血脉①,气血之先。

血之隧②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③地,血之府④也。

心之合也,皮之部⑤也。

注解血脉①:原作“血派”,坊刻本作“血脉”,现从坊刻本改为“血脉”。

隧②:凿通山石或在地下挖洞所成的通路,叫遂道。

法③:这里作“效法”解。

府④:这里作“藏”解,即容纳的意思。

部⑤:这里作“分布”解。

此段讲经脉的生理经脉即脉管,又叫做血脉,是人体内运载血液环流自成系统的器官。

全身的气血运动,必须通过经脉的“先导”作用才能完成。

凡经脉所在的地方,就是气血所到的地方,所以经脉不仅是血液流行的隧道,而且是与气息(即呼吸时所出入的气,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息相关的。

经脉在人体内合理地分布着,与地面存在的大小河流很相似,内面直接和心脏配合,外面遍布于皮肤、肌肉之间,使全身血液都得到容纳,从而便形成了整个的血液循环。

资①始于肾,资生于胃。

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注解资①:这里作“取得”,“获得”解。

此段讲脉气的生成脉搏之所以能够搏动不休,主要是由于“脉气”的存在。

“脉气”,可以理解为经脉本身的一种机能。

这种机能不仅要获得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胃气”的不断供给而存在,还要与营气、卫气互相结合起来,才是“脉气”搏动的根本。

从“脉气”的性质来讲,它的属于“阳中之阴气”。

因“气”本来属阳,但脉属阴,它又存在于经脉里面,便决不是单纯的“阳气”,而有一部分“阴气”在其中了。

营气与卫气均产生于脾胃,营气具有化生阴血,营养全身的作用;卫气具有保卫体表的功能。

营气是存在于血液里的,所以它和阴血一块在经脉里运行;卫气是阳气的一种,所以它便揗行于经脉的外边。

这样内、外、阴、阳相互作用,就维持了“脉气”的正常活动。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籥①,血如波澜。

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注解橐籥①:(tuoyao)音(陀药)。

风箱。

此段讲“胃气”①和“宗气”②引导血行,经脉随气运动的道理注释胃气①:“脏腑之气”之一,并认为胃气是“脏腑之气”的根本。

濒湖脉学原文及译文

濒湖脉学原文及译文

濒湖脉学原文及译文《濒湖脉学》原文部分如下:1.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如水漂木,如捻葱叶。

译文:轻取叫做举,重按叫做按。

诊察“浮”的脉象,手指轻轻地按上,便觉得搏动有力;稍加重按,就显得没有力量了。

打个比方,轻按浮脉的感觉,好象微见吹动鸟背上的毛羽一样,舒缓而轻微地搏动着;又象摸到轻柔和国软的榆钱一般,又象感到如同木块浮在水面上那样的轻浮;又象按在葱管上,表面似乎有劲,里面却很虚软。

2. 迟脉,一呼一吸之间搏动三次,来去极其缓慢。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译文:迟脉搏动一息之间只来三次,阳不胜阴而导致气血虚寒。

只要在浮部、沉部分清表里,为消除阴邪必须要益火之源。

脉有力而迟多为寒凝冷痛,无力而迟是虚寒为患。

寸部脉迟必主上焦虚寒,关部脉迟主中焦寒痛不堪。

尺部脉迟为肾虚腰脚沉重,或小便不禁,疝气疼痛牵引睾丸。

《濒湖脉学》译文部分如下:1.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

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

神门濡泄或风秘,或者蹒跚足力迂。

译文:缓脉四至通达,如柳梢轻摇微风。

想从脉象中寻求神气的有无,那神气只在从容和缓的脉象中。

缓脉营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

上部缓脉多颈项强直;下部缓脉多腿脚无力行走或站立困难;寸部缓脉多风邪侵扰项背拘紧;关部缓脉多风眩目眩、胃气虚弱;神门(心经)缓脉多濡软滑利、肠中气滞、大便秘结或行走艰难;尺部缓脉多行走蹒跚、足部痿痹。

2. 涩如病蚕食叶。

译文:涩脉像病蚕食叶般艰难阻滞。

《濒湖脉学》奇诊八脉

《濒湖脉学》奇诊八脉

《濒湖脉学》奇诊八脉濒湖脉学(白话解)四言诀九、奇经八脉诊法奇经八脉,其诊又别。

直上直下,浮则为督。

牢则为冲,紧则任脉。

寸左右弹,阳跷①可决。

尺左右弹,阴跷可别。

关左右弹,当诀。

尺外斜上,至寸阴维。

尺内斜上,至寸阳维。

注释跷①:原作“蹟”,现已统一改作“跷”。

此段讲奇经八脉诊法人身十二经脉,每一经各有一脏或一腑,如:手太阴经肺,手阳明经大肠,足阳明经胃,足太阴经脾,手少阴经心,手太阳经小肠,足太阳经膀胱,足少阳经肾,手厥阴经心包络,手少阳经三焦,足少阳经胆,足厥阴经肝。

这叫做十二正经。

它们有了病变,在两手寸、关、尺部都可以通过不同脉象反映出来(参看《部位、诊法》第二)。

至于奇经八脉,除冲、任、督三脉起于少腹胞中而外,一般都不与脏腑直接联系,与正经大不相同,所以才叫做“奇”。

奇,即奇异,有异于正经的意思。

属于奇经的,计有任脉、督脉、冲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八种。

这里主要就是谈这八条经脉发生病变后,在临床上的另一种诊察方法。

督脉病变反映在寸、关、尺三部脉来都浮,而且直上直下,颇有弦长的形象。

冲脉病变反映在寸、关、尺三部,脉来都现牢象,也是直上直下,颇有弦实的形状。

任脉的病变,寸部脉来见紧,或者从寸到关见细实而长的脉象。

阳跷脉的病变,寸部脉来现紧,同样具有左右弹动的情况。

的病变,关部脉来现紧,也是左右弹动不休的。

阴维脉的病变,尺部脉多见斜向大指(外斜)而上至寸部,它的搏动往往是沉大而实。

阳维脉的病变,尺部脉多见斜向小指(内斜)而上至寸部,它的搏动往往是浮大而实的。

督脉为病,脊强癫痫。

任脉为病,七疝瘕坚。

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事主带下,脐痛精失。

阳维寒热,目眩僵仆。

阴维心痛,胸胁刺筑。

阳跷为病,阳缓阴急。

阴跷为病,阴缓阳急①。

癫痫瘛疭②,寒热恍惚③。

八脉脉症,各有所属。

注释阳跷为病,阳缓阴急。

阴跷为病,阴缓阳急①:按《难经.二十九难》、《》应作“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

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

”但因现在针刺小儿麻痹的足内外翻证,以内翻属阳跷病的阳缓阴急,外翻属阴跷病的阴缓阳急,临床上有较好的疗效。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小郎中致力于整理中医古籍和医学资料,其中包括《濒湖脉学》的27种脉象背诵版。

以下是其中几种脉象的体状诗、相类诗和主病诗。

浮脉:体状诗:浮脉从肉上行,轻柔如榆荚毛轻;相类诗:浮脉如木在水中浮,中空处芤;主病诗:浮脉代表阳表病,迟风数热紧寒拘;有力的浮脉多是风热,无力的浮脉则代表血虚。

沉脉:体状诗:沉脉下行,柔软顺畅,如水润筋骨;相类诗:沉脉细长,像绵一样柔弱,弦长则牢固;主病诗:沉脉代表阴经病,常伴随痰多、迟寒等症状。

无力的沉脉代表气虚,有力的沉脉可能与XXX有关。

迟脉:体状诗:迟脉一息至少三次,阳气不足,阴寒加重;相类诗:迟脉比正常脉搏缓慢,但比慢脉稍微快一些;主病诗:迟脉通常与脏腑病有关,如痰多、寒邪等。

有力的迟脉常伴随冷痛,无力的迟脉则可能代表气虚。

数脉:体状诗:数脉常常六至,阴虚阳盛时会更加明显;相类诗:数脉比正常脉搏稍微快一些,但比急脉稍微慢一些;主病诗:数脉代表阳热,通常需要用火来调理。

实证宜用凉泻法,虚证则需要温补。

在肺病高发的秋季,数脉需要引起注意。

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子一样跳动,流畅自如;主病诗:滑脉代表阳气衰弱,常伴随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女性身上,滑脉也可能代表怀孕。

涩脉:体状诗:涩脉细短,往来不畅,像雨滴沾上沙子一样;相类诗:涩脉短小难以触及,轻轻一摸就消失了;主病诗:涩脉通常代表血少或精神失常,也可能与湿邪、血瘀等病症有关。

在女性身上,涩脉也可能代表无经或停经。

缓脉营衰卫有余,可能是由风、湿或脾虚引起的。

在XXX下痿痹时,可以分别在浮沉大小区域观察。

寸脉缓慢可能是由XXX引起的,而XXX则可能是由关节炎引起的。

神门濡泄可能是由风秘或脑部疾病引起的,而蹒跚或足力迂则可能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芤脉的形状像葱一样浮大,但边缘实际上是空的。

如果火热侵犯阳经,血液会上溢,如果热侵阴络,则会下流红。

寸部芤脉积聚血液可能会导致胸闷,而关部芤脉可能会导致肠胃痈肿。

濒湖脉学原文

濒湖脉学原文

濒湖脉学原文《濒湖脉学》原文如下:“脉乃血脉,气血之先。

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

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

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钥,血如波澜。

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

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此经属肺,上系吭嗌。

脉之大会,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

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

掌后高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

肾与命门,居两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

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大前一分,人命之上。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

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

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人以水谷,养于气者也。

气得其养,则营卫流行而血气生长也。

既已饮谷气足之后。

而见夫耎弱者软也分肉气夺也则脉耎弱也气不足也则脉软也皮耎者缓也则脉缓也皆气血虚也故刺之而弗能应焉者弗能取之也设令微针而深刺之过犹拔宅屋而屋宇翻倾不能复止矣况以大方而重拔之乎故工者察诸浮沈寸口尺脉明堂太冲期门天泉四海乃知气血阴阳逆顺吉凶然尚未能尽通其意后学之士其勉思之可也。

”以上是《濒湖脉学》原文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濒湖脉学》是李时中编撰的脉学著作,详细阐述了各种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是中医诊断学的经典之作之一。

如需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中医师获取帮助。

《濒湖脉学》歌诀

《濒湖脉学》歌诀

《濒湖脉学》歌诀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涩脉: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虚脉:体状诗: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实脉:体状诗: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1]强。

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

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长脉: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

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是牵绳。

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短脉:体状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

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洪脉: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份,升阳散火莫狐疑。

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

必背-濒湖脉学

必背-濒湖脉学
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柳氏)。
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不必医。
相类诗: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22.细(阴)
细脉: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如丝线之应指(《脉经》)。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2.沉(阴)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25.促(阳)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脉经》)。如蹶之趣,徐疾不常(黎氏)。
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26.结(阴)
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脉经》)。
3.迟(阴)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4.数(阳)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濒湖脉学(原文与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与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 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分部诗: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脾虚肝气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分部诗: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癓痂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分部诗: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索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心肾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分部诗: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 滑脉体状相类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分部诗: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痜淋看尺部。

■ 涩脉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濒湖脉学》白话版】

【《濒湖脉学》白话版】

【《濒湖脉学》白话版】序李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紕繆,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着《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

珍因撮粹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所浮原文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译文轻取叫做举,重按叫做按。

诊察“浮”的脉象,手指轻轻地按上,便觉得搏动有力;稍加重按,就显得没有力量了。

打个比方,轻按浮脉的感觉,好象微见吹动鸟背上的毛羽一样,舒缓而轻微地搏动着;又象摸到轻柔和国软的榆钱一般,又象感到如同木块浮在水面上那样的轻浮;又象按在葱管上,表面似乎有劲,里面却很虚软。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译文诊察浮脉,只要在肌肉的浅层便能触到它的搏动,并很象轻轻地摩抚着柔软的榆钱和舒缓的毛羽一般。

这种脉在秋天见到,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如果久病见此,就要引起警惕,是否阳气虚浮不能内守所致?【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

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译文正常的“浮”脉,有如木块漂浮在水面上,轻缓地飘动着。

如果浮而显大,稍重按却有一种中间空虚的感觉,这叫做“芤”脉;如果脉浮而拍拍地搏动有力,这叫做“洪”脉。

“洪”脉,在触手的时候(来时)虽然感觉有劲,但当它下落(去)的时候,却又慢慢地减弱了。

正常的“浮”脉,比较轻缓而平和,有如捻着葱管,劲不太大。

假使脉浮而搏动迟缓,虽觉稍大,却是空豁无力的,这叫做“虚”脉;使命脉浮而柔弱细小,这叫做软脉;至于脉来漫无根蒂,去来不明,好象飞散无定的杨花一样,这是“散”脉了。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整理1 浮脉古语定义:举之有余按不足,如水漂木捻葱叶。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 沉脉古语定义:重手按至筋骨得,如石投水绵里砂。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诗:沉潜水畜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遣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痾。

答:重按才得,女人寸,男人尺,为平脉。

沉数有热,沉迟有寒,沉滑有痰。

有力沉寒积,无力沉气虚。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沉中寒痛不通,尺沉浊遣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3迟脉古语定义: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无力而迟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古语定义: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心肾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5滑脉古语定义:往来前却流利转,替然如珠之应指。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炎,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痜淋看尺部。

6涩脉古语定义:轻刀刮竹雨沾沙。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7虚脉古语定义:形大力薄虚可知。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中医丨十分钟看懂濒湖脉学!

中医丨十分钟看懂濒湖脉学!

中医丨十分钟看懂濒湖脉学!1、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

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阴)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脉法也,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

又谓之石,亦曰营。

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

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气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潼。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濒湖脉学-第3章

濒湖脉学-第3章

第3章<篇名>芤(阳中阴)属性: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脉经》)。

中空外实,状如慈葱。

芤,慈葱也。

《素问》无芤名。

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

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

《脉经》云∶三部脉芤,长病得之生,卒病得之死。

《脉诀》言∶两头有,中间无,是脉断截矣。

又言主淋沥、气入小肠。

与失血之,候相反,误世不小。

〔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按之旁有中央空。

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

芤更带弦名曰革,血亡芤革血虚虚。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内逢芤肠胃痈。

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篇名>弦(阳中阴)属性: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刊误》)。

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

轻虚以滑者平,实滑如循长竿者病,劲急如新张弓弦者死。

池氏曰∶弦紧而数劲为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

戴同父曰∶弦而软,其病轻;弦而硬,其病重。

《脉诀》言∶时时带数,又言脉紧状绳牵。

皆非弦象,今削之。

〔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

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又见长脉)〔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

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瘕察左关。

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弦为木盛之病。

浮弦支饮外溢,沉弦悬饮内痛。

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

弦大主虚,弦细拘急。

阳弦头痛,阴弦腹痛。

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若不食者,木来克土,必难治。

<篇名>革(阴)属性:革脉,弦而芤(仲景),如按鼓皮(丹溪)。

仲景曰∶弦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抟,此名曰革。

男子亡血失精,妇人半产漏下。

《脉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脉浮大而迟,按之无力。芤脉浮大按之中空。芤为脱血。虚为血虚。浮散二脉见浮脉。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日久病脉虚者死。
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属肺。宜于秋。但诊肝肺。长短自见。短脉两头无。中间有。不及本位。乃气不足以前导其血也。
【体状相类诗】
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涩微动结。皆兼短脉。
【主病诗】
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疼尺腹疼。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遣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痾。
沉脉主里,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沉则为气,又主水畜,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迟 阴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
【体状相类诗】
微脉轻微潎潎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轻诊即见。重按如欲绝者。微也。往来如线而常有者。细也。
伸景曰:脉潎潎如羹上肥者。阳气微萦萦如茧丝细者。阴气衰。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
【主病诗】
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长 阳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若。朱氏。如揭长竿末梢。为平。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素问》。
长有三部之长。一部之长。在时为春。在人为肝。心脉长。神强气壮。肾脉长。蒂固根深。经曰:长则气治。皆言平脉也。
【体状相类诗】
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虚 阴
虚脉:迟大而耎。按之无力。隐指豁豁然空《脉经》。
崔紫虚云: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脉诀》言:“寻之不足。举之有余。止言浮脉。不见虚状。”杨仁斋言:“状似柳絮。散漫而迟。”滑氏言:“散大而耎。皆是散脉。”非虚也。
【体状相类诗】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蒽。
《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浮沉有力为实。弦急弹指为紧。沉而实大微弦而长为牢。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颠胸。当关脾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经曰。血实脉实。曰脉实者水谷为病。曰气来实强是谓太过。
《脉诀》言。尺实小便不禁。与《脉经》尺实小腹痛。小便难之说。何反洁。古不知其谬。诀为虚寒,药用姜附。愈误矣。
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衰。缓为卫盛营弱。宜别之。
【主病诗】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迟脉主脏,有力冷痛,无力虚寒,浮迟表寒,沉迟里寒。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痜淋看尺部。
滑主痰饮。浮滑风痰。沉滑食痰。滑数痰火。滑短宿食。
《脉诀》言:“关滑胃寒,尺滑脐似冰。”与《脉经》言:“关滑胃热。尺滑血畜,”妇人经病之旨相反。其谬如此。

涩 阴
涩脉:细而迟。往来难。短且散。或一止复来。《脉经》。参伍不调。《素问》。如轻刀刮竹。《脉诀》。如雨沾沙。通真子。如病蚕食叶。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洪 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
詹炎举言:如环珠者非。《脉诀》云:季夏宜之。秋季冬季。发汗通肠。俱非洪脉所宜。盖谬也。

数 阳
数脉:一息六至。《脉经》。脉流薄疾。《素问》。
数为阴不胜阳。故脉来太过。
浮沉迟数脉之纲领。《素问》《脉经》皆为正脉。《脉诀》立七表八里。而遗数脉止于心脏。其妄甚矣。
【体状诗】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洪主阳盛阴虚之病。洩痢失血久咳者忌之。
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曰:脉大则病进。

微 阴
微脉:极细而耎。按之如欲绝。若有若无。《脉经》。细而稍长。戴氏
《素问》谓之小。又曰:气血微则脉微。

实 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愊愊。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相类诗】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数而弦急为紧,流利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疾,数见关中为动。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耎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肋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杜光庭云:涩脉独见尺中,形散同代为死脉。
【体状诗】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
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行筋间,伏行骨上,牢大有力,弱细无力。
【主病诗】
沉潜水畜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实平弦紧。皆兼长脉。
【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长主有余之病。

短 阴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附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
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均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濒湖脉学》电子书由东阳老人精心校对并制作 ,内容包括《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可供从事中医及爱好中医者参阅。
东阳老人
倾情制作 仅供好友珍藏

李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沉 阴
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如绵里砂内刚外柔。杨氏。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又谓之石。亦曰营。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癣,数虚肺痿。

滑 阳中阴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漉漉如欲脱。
滑为阴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脉者。血之府也,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脉涩。故肺脉宜之。
濒湖脉学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行医。30岁左右被推荐到京城的太医院任职。
李时珍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本草纲目》。该著作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