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之滑脉
何为滑脉?深度解析中医经典脉象·滑脉
何为滑脉?深度解析中医经典脉象·滑脉切脉 要说滑脉,先了解我国中医学中对脉诊的认识,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诊”的内容,我国第⼀部脉学专著《脉经》产⽣于晋朝。
其中的诊脉⽅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
脉诊是中医四诊体系中最有特⾊的内容之⼀,滑脉是临床常见的脉象,现在的脉学专著及教材对滑脉的描述主要为:往来流利、如盘⾛珠、应指圆滑,其病脉主痰饮、⾷积、和实热。
滑脉⽰意图 现在临床有些医⽣诊脉,只要脉来流利、且数,都会认为是滑脉。
我认为这样的⽅法有悖古⼈所⾔、滑脉之本义,古医所⾔滑脉之象应是其搏指如球应为其形,如盘⾛珠,荷上露,位置四处滑动不定为其外,或脉来⼀次,搏指如雀鸟,快速连续啄⾷仅为痰饮、⾷积。
学习脉象要深刻理解和领悟古⼈对脉象的描述,且要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揣摩体会,逐步达到既有理论⼜有技巧,熟练应⽤于临床辨证的⾼度。
切脉当今中医学书籍教材对滑脉的认识及疑惑滑脉是28种脉象之⼀,现在的脉学专著及教材⼤都是这样描述滑脉的形态和临床意义:往来流利、如盘⾛珠、应指圆滑,是⽓⾎充盈之象,⽓充则脉流畅,⾎盛则脉道充盈,妇⼥妊娠见滑脉,也是⽓⾎充盛⽽调的表现,此乃平脉之脉理,病脉主痰饮、⾷积和实热,其脉理为邪⽓壅盛于内,正⽓不盛,⽓实⾎涌故脉来甚为流利,应指圆滑(《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上⾯对滑脉的认识作者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1.对于脉象的描述不易理解,不能完整准确的表达前⼈对滑脉的认识。
2.病脉主实热,热病与脉理⽭盾,且缺乏主要依据。
滑脉是现代主义临床描述的较多脉相之⼀,临床上凡病⼈脉象流利较快,常会被认为是滑脉,这是对滑脉脉相认识不完善,有悖本意,这样认识滑脉往往会给诊脉判断疾病及其预后转归带来误判,因⽽影响外⽅⽤药及临床疗效。
怎样认识滑脉才能更加贴近滑脉的本来⾯⽬呢?且看前⼈对滑脉的论述。
《濒湖脉学》之滑脉
《濒湖脉学》之滑脉滑脉跟濇脉一定要对照着学习,这两个脉正好是相反的。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漉漉如欲脱。
滑为阴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
脉者,血之府也。
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脉涩,故肺脉宜之。
实际上大家不用记那么多,只要体会一下这个脉就像一个珠子似的在你手指下滑动、滚动,因为滑脉是阴气有余,所以特别流利,因为血就是阴气。
《脉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进不退。
』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今正之。
当然这个脉诀李时珍是非常反对的,他认为这个脉诀说的不对。
1.【体状相类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滑脉就像珠子在你手底下滚动,特别流利,不濇滞,有一种滚动感。
“往来流利却还前”说的就是一种滚动感。
同时数脉也是很流利的,所以说“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但是数脉没有滑脉如珠滚盘的这种滚动转动感,这是数脉所没有的,数脉就是快。
按照脉率来说,每分钟跳动60次以下叫迟脉,60-85次为平脉,为不数不迟。
每分钟85次以上叫数脉。
这是根据钟表来定,初入门的人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古人没有钟表,他们根据大夫的呼吸,以大夫的一呼一吸为一息,前提是大夫没病,身体正常,而且有功夫,入静呼吸很平很匀,所以他的呼吸就可以代替钟表。
当然现在用不着,现在用时钟。
上次我们讲迟脉、滑脉,它们是按照寸、关、尺分部的,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三部脉都是一根脉管,为什么寸、关、尺还要分部呢?你们想过没有?实际诊脉中,有人寸脉数,关脉不数,尺脉也不数,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上焦有热。
那么问题来了,一根脉管的寸、关、尺他们都是一块跳的,如果拿着钟表来数的话,只能三个手指头一块数,不可能光数寸脉。
所以我个人认为数脉、迟脉都是手指下的一种感觉。
你的三个手指头可能感觉寸脉数,但是关脉就是不数。
它们三部脉虽然一块跳,但是关脉就是不数,这是很常见的。
因为人有热,不见得三焦都有热。
《濒湖脉学》歌诀
《濒湖脉教》歌诀之阳早格格创做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止,如循榆荚似毛沉.三秋得令知无恙,暂病遇之却可惊.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早风数热紧热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真.重脉:体状诗:火止润下脉去重,筋骨之间硬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许号为仄.主病诗:重潜火蓄阳经病;数热早热滑有痰;无力而重真取气;重而有力积并热.早脉:体状诗:早去一息至惟三,阳没有堪阳气血热.但是把浮重分内中,消阳须益火之本.主病诗:早司净病或者多痰,重痼癥瘕小心瞅.有力而早为热痛;早而无力定真热.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阳微阳衰必狂烦.浮重内中分真真,惟有女童做凶瞅.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去医.真宜凉泻真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去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共类,数脉惟瞅至数间.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死百病食死灾.上为吐顺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涩脉:体状诗:细早短涩往去易,集止依密应指间.如雨沾沙简单集;病蚕食叶缓而艰.主病诗:涩缘血少或者伤细,反胃亡阳汗雨淋.热干进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真脉:体状诗:举之早大按之紧,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真为一例,芤去浮大似慈葱.主病诗:脉真身热为伤热,自汗怔忡惊悸多.收热阳真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真脉:体状诗:浮重皆得大而少,应指无真愊愊[1]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收汗初安康.主病诗:真脉为阳火郁成,收狂谵语吐频频.或者为阳毒或者伤食,大便短亨或者气痛.少脉: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少;弦则非然但是谦弛.弦脉取少争较近,良工尺度自能量.主病诗:少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是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短脉:体状诗:二头缩缩名为短;涩短早早细且易.短涩而浮秋喜睹,三秋为贼有邪搞.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觅,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重为痞;寸主头痛尺背痛.洪脉:体状诗:脉去洪衰去还衰,谦指滔滔应夏时;若正在秋秋冬月份,降阳集火莫狐疑.主病诗:脉洪阳衰血应真,相火炎炎热病居.胀谦胃翻须早治,阳真鼓痢可犹豫.微脉:体状诗:微脉沉微徶徶[2]乎,按之欲绝犹如无,微为阳强细阳强,细比于微略较细.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热收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真候,女做崩中戴下医.紧脉: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果之得紧名.经常热邪去做寇,内为背痛中身痛.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热,喘咳风痫吐热痰;浮紧表热须收越,紧重温集自然安.缓脉: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3]沉风.欲从脉里供神气,只正在从容战缓中.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者风或者干或者脾真;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重大小区.芤脉:体状诗:芤形浮大硬如葱,边真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阳络下流黑.主病诗:寸芤积血正在于胸;闭里遇芤肠胃痈;尺部睹之多下血,赤淋黑痢漏崩中.弦脉:体状诗:弦脉迢迢端曲少,肝经木旺土应伤.喜气谦胸常欲喊,翳受瞳子泪淋浪.主病诗:弦应东圆肝胆经,饮痰热热疟缠身.浮重早数须分别,大小单单有重沉.革脉:体状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饱皮,芤弦相合脉热真.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真或者梦遗.牢脉:体状诗:弦少真大脉牢脆,牢位常居重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真牢真要详瞅.主病诗:热则牢脆里有余,背心热痛木乘脾,疝癫癥瘕何忧也,得血阳真却忌之.濡脉:体状诗:濡形浮细按须沉,火里浮绵力没有由.病后产中犹有药,仄人若睹是无根.主病诗:濡为亡血阳真病,髓海丹田暗已盈,汗雨夜去蒸进骨,血山崩倒干侵脾.强脉:体状诗:强去无力按之柔,柔细而重没有睹浮.阳坠进阳细血强,黑头犹可少年忧.主病诗:强病阳真阳气衰,恶热收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细神躲,益气调营慢早医.集脉:体状诗:集似杨花集漫飞,去去无定至易齐.产为死兆胎为堕,暂病遇之没有必医.主病诗:左寸怔忡左寸汗,溢饮左闭应硬集,左闭硬集胻胕[4]肿,集居二尺魂应断.细脉:体状诗:细去乏乏细如丝,应指重重无绝期.秋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强却相宜.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衰,诸真劳益七情乖;若非干气侵腰肾,即是伤细汗鼓去.伏脉: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觅,指间裁动隐然深.伤热欲汗阳将解,厥顺脐痛证属明.主病诗:伏为霍治吐频频,背痛多缘宿食停;畜饮老痰成积散,集热温里莫果循.动脉:体状诗:动脉摇摇数正在闭,无头无尾豆形团.其本本是阳阳搏,真者摇兮胜者安.主病诗:动脉博司痛取惊,汗果阳动热果阳.或者为鼓痢拘挛病,男子亡细女子崩.促脉:体状诗:促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阳.三焦郁火炎炎衰,进必无死退可死.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果有五细推之.常常喘咳皆痰积,或者收狂斑取毒疽.结脉: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阳偏偏衰欲亡阳.浮为气滞重为积,汗下明显正在主弛.主病诗:结脉皆果气血凝,老痰结滞苦重吟,内死积散中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阳.代脉:体状诗:动而中止没有克没有及还,复动果而做代瞅.病者得之犹可疗,仄人却取寿相闭.主病诗:代脉本果净气衰,背痛鼓痢下元盈;或者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注释:[1]愊愊:读“bi”一声,脆真之意.[2]徶徶:读“bie”四声,火中漂游状,指微脉沉硬无力.[3]飐:读“zhan”三声,微风吹拂柳梢一般,沉硬而温战.[4]胻胕:读“heng fu”均为二声,脚部踝部肿胀.。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学》27种脉象背诵版作者:李时珍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3—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源。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
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
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
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
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5—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6—涩脉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
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濒湖脉学(原文及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濒湖脉学(全文)
濒湖脉学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序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濒湖脉学》读后感
《濒湖脉学》读后感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濒湖脉学》这本书可有意思啦!最近我读了《濒湖脉学》这本书,哇,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呢!书里讲了好多关于脉象的知识哦。
比如说,像浮脉,就好像木头漂在水面上一样,轻轻一按就能感觉到。
我就想起有一次我在游泳池里玩,把一个小木板扔到水里,它就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波晃呀晃的,那感觉就有点像浮脉呢。
还有滑脉,书里说滑脉就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一样。
我就想到我玩弹珠的时候,那些弹珠在光滑的盘子里滚来滚去,又快又顺畅,这就是滑脉的感觉呀。
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脉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以前我都不知道,通过摸脉搏还能知道身体有没有生病,生了什么病呢。
就像一个神奇的密码,医生通过摸脉搏就能解开身体的秘密。
我觉得这本书真的很有趣,虽然有些地方我还不是很明白,但是它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想以后我要多了解一些中医的知识,说不定还能像医生一样,通过摸脉搏来判断别人是不是健康呢。
我还把书里的一些内容讲给我的小伙伴们听,他们也觉得很神奇。
我们一起讨论着脉象的奇妙,想象着自己也能成为小小的中医高手。
读了《濒湖脉学》,我明白了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每一本书都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
我要好好学习,探索更多的知识宝藏。
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就能学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就像在《濒湖脉学》里发现的脉象秘密一样。
这本书让我收获满满,我真的很喜欢它。
我也希望更多的小朋友能和我一样,读一读这本书,一起感受中医脉象的神奇哦!你们也快来读一读吧,说不定会有和我一样的惊喜发现呢!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对《濒湖脉学》感兴趣啦?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更多的奥秘吧!。
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
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编者按:所谓中医“望闻问切”的切诊,今天还有有多少中医人能真正区分28种脉并了解其含义?但其实每个脉象在不同季节、位置有不同的含义,听徐文兵老师详细讲解浮脉和滑脉的区别,将脉的位置、感受与身体状况紧密联系起来,令人豁然开朗,感受到中医之美。
这是我在辛卯年春在海南玉蟾宫道毉养生会上第二次发言,当时会议已经接近尾声,我应老道长张至顺的要求逐字逐句讲解了李时珍《濒湖脉学》中的浮脉和滑脉。
当时我穿了一双布鞋上玉蟾宫,赶上阴雨潮湿,鞋袜都湿了,当时是光着脚穿着拖鞋讲的。
第二天买了一双道士的布鞋换上,鞋小但是暖和多了。
先讲一个就师父反复强调的《濒湖脉学》。
我刚才讲了,你一定要手上有气,手上有气的标准就是你的手是热的,然后你再去号病人的脉。
号病人脉的时候你要知道躲,因为你在号脉的时候,你要用心,其实你就向他打开你的心了,那个病人邪气重的时候,你是打开的,它就要进去。
所以当你号脉的时候,有时候你要弹一下指头,离开他。
你如果不离开,那个东西就沿着这个手上来了,所以,你要有感有觉,你才能去做医生,这是我说我自己的体会。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是说,李时珍老先生他是怎么给我们讲脉的。
最简单的一个脉叫浮脉。
他的歌诀是这么背的:“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这是他对脉的描写,我们看起来很简单,这些字儿大家都认得,但是你要去想象,用心去体会它的感觉的话呢,确实需要有号过脉的人或者懂的人给讲一下。
这个浮脉呢,“唯从肉上行”,什么叫肉?我们看一下我们身体的层次,最表的是毛,毛底下是皮,皮底下是什么呢?是肤,啊。
皮底下是肤,肤底下是肉,也就是我们说的肌肉,肉底下是脉,脉底下是筋,筋底下才是骨,骨里面是髓。
我们就不说了。
所以他说是“肉上行”,讲的是什么呢?讲的是你手一搭脉,你能感觉到他这个层次在中部以上,中部以上,所以我们号脉讲轻轻一搭的感觉和稍微按一下,和摁到骨头上那个感觉,所以跟浮脉相对的是什么呀?是沉脉。
《濒湖脉学》之弦脉
《濒湖脉学》之弦脉弦滑脉是非常常见的脉象,所以弦滑脉必须要会,要是连弦滑脉都不会就别摸脉了,因为弦滑脉现在太多了。
滑脉大家要重视,这个脉特别多,这是时代的特点。
弦有念成“玄”音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应该念弦。
“弦脉端直以长(《素问》),如张弓弦(《脉经》),按之不移,绰绰如按琴瑟弦(巢氏),状若筝弦(《脉诀》),从中直过,挺然指下(《勘误》)。
”弦脉,端直以长,如张弓弦。
家里如果有吉他、古琴之类有弦的乐器,大家可以去摁一摁,感觉一下。
弦脉就像弓弦绷起来一样,按一下,有按之不移的这种感觉,所以说弦脉状若筝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有这种感觉。
你去摁一摁弓弦,感觉感觉一下,它有一定的弹性,但又是绷着的,就是这种感觉。
“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
轻虚以滑者平,实滑如循长竿者病,劲急如新张弓弦者死。
池氏曰:『弦紧而数劲为太过,弦紧而细为不及。
』戴同父曰:『弦而软,其病轻。
弦而硬,其病重。
』《脉诀》言:时时带数,又言脉紧状绳牵。
皆非弦象,今削之。
”李时珍在这里特意说弦脉在卦为震,在时为春,在人为肝。
他是从五行八卦这个方面讲的,他只在这个脉象说了一了,别的脉象没说,他是想让你举一反三。
弦脉如按弓弦,但是不能太过,如果太过了,如新张弓弦,这就坏了,这就是病脉。
古代新弓,刚把弦给拉好,它特别的硬,弹性比较强,特别硬,这种脉不行。
现在大家都摸不到弓弦了,因为谁也不用弓箭了。
除非你到弓箭馆射箭玩去,才能看到新张弓弦,你按按它,拉不开,特别硬,你就是知道这是病脉。
现在弦脉的人特别多见。
1.【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
”“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为什么大家老见弦脉?因为怒气满胸常欲叫。
“弦脉迢迢端直长”,弦脉的特点是端直以长,如寻长杆之末梢,就是有一个很长的杆子,它有弹性,你摸它的末梢,有一种弹的感觉,有上下弹手的弹性。
“肝经木旺土应伤”,一般来说,弦脉主肝经郁滞的比较多,所以叫肝经木旺土应伤。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
濒湖脉诀27种脉象歌诀整理背诵版小郎中致力于整理中医古籍和医学资料,其中包括《濒湖脉学》的27种脉象背诵版。
以下是其中几种脉象的体状诗、相类诗和主病诗。
浮脉:体状诗:浮脉从肉上行,轻柔如榆荚毛轻;相类诗:浮脉如木在水中浮,中空处芤;主病诗:浮脉代表阳表病,迟风数热紧寒拘;有力的浮脉多是风热,无力的浮脉则代表血虚。
沉脉:体状诗:沉脉下行,柔软顺畅,如水润筋骨;相类诗:沉脉细长,像绵一样柔弱,弦长则牢固;主病诗:沉脉代表阴经病,常伴随痰多、迟寒等症状。
无力的沉脉代表气虚,有力的沉脉可能与XXX有关。
迟脉:体状诗:迟脉一息至少三次,阳气不足,阴寒加重;相类诗:迟脉比正常脉搏缓慢,但比慢脉稍微快一些;主病诗:迟脉通常与脏腑病有关,如痰多、寒邪等。
有力的迟脉常伴随冷痛,无力的迟脉则可能代表气虚。
数脉:体状诗:数脉常常六至,阴虚阳盛时会更加明显;相类诗:数脉比正常脉搏稍微快一些,但比急脉稍微慢一些;主病诗:数脉代表阳热,通常需要用火来调理。
实证宜用凉泻法,虚证则需要温补。
在肺病高发的秋季,数脉需要引起注意。
滑脉:体状诗:滑脉如珠子一样跳动,流畅自如;主病诗:滑脉代表阳气衰弱,常伴随痰多、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女性身上,滑脉也可能代表怀孕。
涩脉:体状诗:涩脉细短,往来不畅,像雨滴沾上沙子一样;相类诗:涩脉短小难以触及,轻轻一摸就消失了;主病诗:涩脉通常代表血少或精神失常,也可能与湿邪、血瘀等病症有关。
在女性身上,涩脉也可能代表无经或停经。
缓脉营衰卫有余,可能是由风、湿或脾虚引起的。
在XXX下痿痹时,可以分别在浮沉大小区域观察。
寸脉缓慢可能是由XXX引起的,而XXX则可能是由关节炎引起的。
神门濡泄可能是由风秘或脑部疾病引起的,而蹒跚或足力迂则可能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芤脉的形状像葱一样浮大,但边缘实际上是空的。
如果火热侵犯阳经,血液会上溢,如果热侵阴络,则会下流红。
寸部芤脉积聚血液可能会导致胸闷,而关部芤脉可能会导致肠胃痈肿。
滑脉是什么意思
13、而江苏省中医院一位妇科医生告诉澎湃新闻,中医将妊娠脉象称为“滑脉”,“滑脉”在女性怀孕之初就能感觉到,脉象呈现“珠滚玉盘之状”。
14、此外,身体健壮的人由于气血旺盛也可以出现滑脉。
8、子宫供血丰富时都会有“滑脉”特征,并不仅出现在孕期,月经来前也可能出现。
9、他说,中医所说的“滑脉”并不是孕妇专有的脉象。
10、现在你说来评估单一的脉象,我们都不这么去做了,但是古人在那种条件下,只能靠滑脉来判定妊娠了。
11、如果怀孕,则脉象入盘滚珠,被称为滑脉,如果有这种脉象,就会怀疑对方怀孕。
4、因为人在怀孕时,气血比较旺盛,需要供给胎儿,滑脉便是气血充盛之象。
5、他强调,诊断出滑脉后,还需要借助其他方法进一步确认,脉象只是诸多参考标准中的一项而已。
6、陈凯先介绍,以脉象为例,四诊仪能通过物理感应,分析脉搏的波形、谱形,辨别出浮脉、沉脉、迟脉、滑脉、洪脉等20多种脉象。
7、“老师告诉你,什么是‘芤脉’,‘如按葱管’;什么是‘滑脉’,‘如盘中滚珠’;什么是‘涩脉’,‘如轻刀刮竹’。
19、孕妇的“滑脉”,是过去医学不发达时中医长期以来的经验总结,现代中医根据理论和自身临床经验,对孕妇这种生理现象的把握程度也是有深有浅。
滑脉是什么意思
滑脉
拼 音
huá mài
解 释
亦作“滑脉”,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往来流利圆滑,多见于痰食积滞和实热等症,健康人气血旺盛或妇人妊娠时亦可见此脉。
近义词
无
反义词
无
引证
解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濒湖脉学》:“滑脉,往来前郤,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医宗金鉴·四诊总结·切脉》:“一息六至平和脉,过则为数减迟传,滑脉如珠多流利,濇脉滞濇往来艰。” 吴谦 注:“滑脉如珠,往来流利。”
濒湖脉学27脉
濒湖脉学27脉濒湖脉学明代李时珍1. 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如循榆荚,如水瓢木,如捻葱叶。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沉(阴)沉脉:重手按之筋骨乃得,如绵裹砂,内刚外柔,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3. 迟(阴)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
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 数(阳)数脉: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5.滑(阳中阴)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
体状相类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濒湖脉学(原文与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滑脉可主蓄血证的原因分析重点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4月第38卷第4期Int J Trad Chin Med, April 2016, V ol. 38, No.4·359··思路与方法·滑脉可主蓄血证的原因分析刘艳艳 李柳旬 李卫青 马全庆 廖文生《濒湖脉学》为明朝中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晚年所著,该书将临床复杂的脉象总纳为27种,并将脉象、相类脉鉴别、脉象主病皆以韵文歌括形式撰述,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指导。
《濒湖脉学》中滑脉的主病为“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1]”。
论及滑脉可主蓄血证,与通常认为蓄血证主瘀、脉象常见涩脉等相悖,与目前的痰瘀相关等学说[2]也有差异。
鉴于此,本文结合文献典籍与临床经验,对其理论依据进行探析。
1《伤寒论》理论对蓄血证及其脉象的论述蓄血证是《伤寒论》中的太阳病腑证之一,因太阳病表证失治或误治后,邪气不解,循经入里而化热,深入血分与血结于下焦而成。
张仲景根据蓄血轻重、病势缓急分为蓄血轻证、重证和缓证三型进行辨治。
①蓄血轻证:《伤寒论》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3]。
桃核承气汤证具有血热与瘀结的症状特点。
辨证要点是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其人如狂、或发热、午后或夜间为甚,舌红苔黄或有瘀斑,脉沉涩。
桃核承气汤是治疗蓄血轻证的主方,具有泻热逐瘀之效。
②蓄血重证:《伤寒论》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
抵挡汤主之”;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
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3]。
抵挡汤是治疗蓄血重证的主方,病机为DOI: 10.3760/cma.j.issn.1673-4246.2016.04.019作者单位:518001深圳大学附属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刘艳艳、李卫青、马全庆、廖文生);510010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临床麻醉中心(李柳旬)通信作者:李柳旬,Email: LucienLi01@ 瘀热互结,治宜破瘀泻热。
濒湖脉学(2)
■浮脉(阳)【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沉脉(阴)【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阴)【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抉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脉(阳)【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滑脉(阳中阴)【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诗】寸滑胭痰生呕吐, 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 渴痢癫淋看尺部。
■涩脉(阴)【体状诗】: 细迟短涩往来难, 散止依稀应指间, 如雨沾沙容易散, 病蚕食叶慢而艰。
濒湖脉学
迟脉
• • • 《濒湖脉学》迟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 迟 阴 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 《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一息三至,甚为易见。而曰隐隐。曰状且难。是涩脉矣。其谬可知。 【体状诗】 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 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三至为迟,有力为缓,无力为涩,有止为结,迟甚为败,浮大而耍为虚。 黎氏曰:迟小而实。缓大而慢。迟为阴盛阳衰。缓为卫盛营弱。宜别之。 【主病诗】
【主病诗】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经曰:血虚脉虚。曰气来虚微为不及。病在内。日久病脉虚者死。
实脉
• • • 《濒湖脉学》实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实 阳 实脉: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愊愊然《脉经》。 愊愊。坚实貌。 《脉诀》言:如绳应指来。乃紧脉。非实脉也。 【体状诗】 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 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浮沉有力为实。弦急弹指为紧。沉而实大微弦而长为牢。 【主病诗】 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相类诗】 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 洪而有力为实。实而无力为洪。 【主病诗】 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洩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洪主阳盛阴虚之病。洩痢失血久咳者忌之。 经曰:形瘦脉大多气者死。曰:脉大则病进。
五、滑脉(阳中之阴脉)
五、滑脉(阳中之阴脉)五、滑脉(阳中之阴脉)1. 脉形特征《诊家枢要》:“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不进不退。
”《濒湖脉学》:“往来前却,流利辗转,替然如珠之应指。
”《诊家正眼》:“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滑脉的脉象主要从脉形上来把握,具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的特点。
这就是说,滑脉的跳动是流利的,在指下有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滑脉给人的感觉是:初持脉时,似乎感觉脉搏在指下搏动较快,感觉有点儿像数脉,如果仔细体察脉搏跳动的频率,就会发现,它与常人脉搏跳动的频率没有什么两样,也是在一呼一吸和定息之间跳动四到五次,只不过给人的感觉好像是跳动“稍快”罢了。
2.主证滑脉是气血充实的表现。
历代的脉学著作认为,滑脉形成的机制是由于“血多气少”,这与涩脉的“气多血少”的形成机制形成鲜明的对比。
又《黄帝内经》云:“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我们在前面也谈到过,肾脉具有沉濡而滑的特点,由此可见,滑脉往往是一种正常的脉象表现而不仅仅代表病脉,同时也说明,有滑利特点的脉象是胃气充足的一种表现。
另外,人们刚刚进食后,脉搏的跳动往往也会表现出滑利的特点;而女子妊娠后,其脉搏的跳动也往往会表现出滑象。
如果是在病理的状态下,滑脉多主痰。
如《脉诀阐微》云:“滑则痰多,天下至滑者,无过于水,痰亦水也,水多则痰,生痰多则滑宜见也。
”数脉在一般情况下代表的是热证,所以,如果在寸口见到滑数脉,这往往就表明是痰热。
弦为肝脉,多主郁,如果在寸口见到弦滑的脉象,则往往表明是痰气郁结,因为肝脉弦,主疏泄气机,所以,气机郁滞往往会引起水液运行的障碍,而致痰饮内停;或者说,因痰饮内停而致气机疏泄失常,就会表现出弦滑的脉象。
右关是候取脾胃的部位,正常情况下,脾胃之脉是充满和缓之性的,假如右关部脉表现出滑象,这往往说明是胃中有郁热或宿食停滞;或者是因为宿食停滞而引起呕吐,往往也会出现滑的脉象。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滑脉
徐文兵老师浅释《濒湖脉学》中的滑脉再讲一个脉。
一共二十七个脉。
这个脉常见——滑脉,脉诀大家记着“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唯看至数间”.滑脉呢是一个常见脉。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一句话叫“如盘走珠”,都学过那个白居易的《琵琶行》“大珠小珠落玉盘”,滑脉的特点就像小圆珠子,它为什么叫小圆的珠子呢?因为跟滑脉相对的脉叫“涩脉”,那个涩脉过来的感觉像个锉刀,知道锉刀吧?就是锉,这木头有毛茬,它锉,它那上面就不是滑的,是吧?它是那种小锋齿、小锯齿那种感觉,所以滑脉的特点呢像珠,那么它像珠以后呢,你再理解它就不是一条线,因为它这个珠子有半径、有直径,它是宽的.这又跟什么脉区别呢?就是我们会号到一些细脉和弦脉,弦脉是什么?就像绷紧的弓弦一样,如果你摸到那种绷紧的弓弦,那种尖锐的感觉,你不会想到是滑.所以我觉得很可笑就是现代中医写病历,给人记录脉象:脉弦滑。
我问你这到底是弦啊还是滑?他自己都不明白.我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的大学同学毕业以后去当医生看病,他不相信中医,是因为他的老师没有把他教好,所以他当中医又不信中医,但是又得给人号脉,给人看病,那他怎么办呢?病人伸左手,他一摸,然后心里默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右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唉,好了,脉滑数,或者脉弦滑。
有意思吗?我觉得有些事情,你骗谁也骗不了自己,是吧?中医之所以能够治病救人,是因为它掌握了天地和人体变化的规律,而且当你把这个规律运用到病例身上,“啪”,好了!就跟我跟梁冬做节目——It works !啊,灵了、应了!那种感觉,其实都是自己的心神和天神沟通的感觉,那种享受是别人做什么都替代不了的。
而这个“滑脉如珠"这种感觉,大家去想,如果您不理解,就把老婆的戴的珍珠项链,闹得松散点儿,你在摸它啊,什么叫“替替然”?替,是接替、交替,一个接一个,一个接一个,没有断,啊,叫“替替然”。
濒湖脉学·李时珍
濒湖脉学·李时珍明·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
27种脉象。
浮,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
如水漂木。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
久病逢之却可惊。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
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
如石投水,必沉其底。
法地,源泉在下。
在卦为砍。
为肾,为营。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沉帮筋骨自调匀,浮则推筋着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迟,一息三至,来去极慢。
迟来一息至为三,阳不胜阴气血寒。
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迟脉主脏。
有力冷痛。
无力虚寒。
浮迟表寒。
沉迟里寒。
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阴不胜阳,脉来太过。
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
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数而弦急为紧。
流利为滑。
数而有止为促。
数甚为疾。
数见关中为动。
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
数而时止名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形。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伤;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
有力实火。
无力虚火。
气口数实肺痈。
数虚肺痿。
《濒湖脉学》滑脉
《濒湖脉学》滑脉滑脉滑脉,往来前却①,流利展转,替替②然如珠之应指(《脉经》)。
漉漉③如欲脱。
注释却①:退,这是作“后”解释。
替替②:这里作为形容词,形容持续不断的意思。
漉漉③:(lu)音鹿,水慢慢地渗下。
这里作“水流动”解。
【白话解】滑脉的搏动,一往一来,一前一后,都是极其流利的,令人有一种反复旋转、圆活自如的感觉。
滑脉的搏动,是很流利地持续不断地旋转着,很象一颗圆滑的珠子在指下转动一般,同时又有些象水的流动,总是一往无前地(欲脱)流着。
【体状相类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白话解】滑脉的形象,好比圆珠似的,一往一来,一前一后,总是持续不断地、极其流利地搏动着。
临床时切不要把滑脉与数脉混同起来,因数脉显然是至数的增加,而滑脉只是搏动的流利而已。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白话解】滑脉本为阳气有余的脉象,但亦有元气衰少,不能摄持肝肾之火,以致血分有热,而脉见滑象的。
至于痰饮内盛、风痰上壅、饮食停滞诸种病变,或者上逆而为呕吐,或者下瘀而成蓄血,亦往往出现滑脉。
惟有妇女经停无病而滑脉的,多是受胎的征象。
【分部诗】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痜①淋看尺部。
注释痜①:(tui),音颓,同“痜”。
痜疝,即痜疝,其症状见前《四言诀》部分。
注:痜,原字病旁内是颓,现五笔输入无此字。
【白话解】胸膈间痰馀内盛,心阳和肺气都不能下降,以致发生呕吐、吞酸、舌强、咳嗽等症的,寸部脉多见滑。
肝热脾困,宿食不消,关部脉多见滑。
肾或膀胱、大小肠湿热下注,而为消渴、痢疾、痜疝、淋病等,尺部脉多见滑。
按:诊察滑脉,除了它有“如珠圆活”的特点而外,指下搏动往往有力。
一般都属于阳气盛,稍有热的征象。
“主病诗”却说“滑脉为阳元气衰”,既以“滑”为阳脉,又主元气衰,这是自相矛盾的。
除了由于气虚不摄肝肾之火,以致血热脉滑而外,元气衰的人是不可能出现滑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濒湖脉学》之滑脉
滑脉跟濇脉一定要对照着学习,这两个脉正好是相反的。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脉经》),
漉漉如欲脱。
滑为阴气有余,故脉来流利如水。
脉者,血之府也。
血盛则脉滑,故肾脉宜之;气盛则脉涩,故肺脉宜之。
实际上大家不用记那么多,只要体会一下这个脉就像一个珠子似的在你手指下滑动、滚动,因为滑脉是阴气有余,所以特别流利,因为血就是阴气。
《脉诀》云:『按之即伏,三关如珠,不进不退。
』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之滑也,今正之。
当然这个脉诀李时珍是非常反对的,他认为这个脉诀说的不对。
1.【体状相类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
”“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滑脉就像珠子在你手底下滚动,特别流利,不濇滞,有一种滚动感。
“往来流利却还前”说的就是一种滚动感。
同时数脉也是很流利的,所以说“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但是数脉没有滑
脉如珠滚盘的这种滚动转动感,这是数脉所没有的,数脉就是快。
按照脉率来说,每分钟跳动60次以下叫迟脉,60-85次为平脉,为不数不迟。
每分钟85次以上叫数脉。
这是根
据钟表来定,初入门的人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古人没有钟表,他们根据大夫的呼吸,以大夫的一呼一吸为一息,前提是大夫没病,身体正常,而且有功夫,入静呼吸很平很匀,所以
他的呼吸就可以代替钟表。
当然现在用不着,现在用时钟。
上次我们讲迟脉、滑脉,它们是按照寸、关、尺分部的,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这三部脉都是一根脉管,为什么寸、关、尺还要分部呢?你们想过没有?实际诊脉中,有人寸脉数,关脉不数,尺脉也不数,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上焦有热。
那么问题来了,一根脉管的寸、关、尺他们都是一块跳的,如果拿着钟表来数的话,只能三个手指头一块数,不可能光数寸脉。
所以我个人认为数脉、迟脉都是手指下的一种感觉。
你的三个手指头可能感觉寸脉数,但是关脉就是不数。
它们三部脉虽然一块跳,但是关脉就是不数,这是很常见的。
因为人有热,不见得三焦都有热。
可能上焦有热,中焦没有热。
或者中焦有热,上焦没有热,这个完全有可能。
中焦有热就是关脉滑数,寸脉就不数,完全有这种可能性。
迟脉有一种迟滞感,不是说脉一定要低于60次每分钟。
数脉也不一定跳的特别快,数脉和迟脉都只是手指下的一种感觉,这个需要大家体会。
2.【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
”“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滑脉是阴气盛,一般来说,邪气算阴,正气算阳。
邪气阻隔气血,气血欲行而与邪气搏击以激起波澜,这就是病理的滑脉。
又好像河中有石,水流经时,则与石搏击,激起波澜。
滑脉一般主实症,属阳,很多有邪气的病都是滑脉,比如热盛、水蓄、血结、气壅、痰饮,食积这些都可以导致滑脉,所以不
要认为滑脉是单一的东西,在《伤寒论》里面很多地方都谈到了滑脉,大家有空可以看看。
所以不能认为滑脉一定就是痰,那就太单一了,太片面了。
好多人不理解滑脉,认为既然是邪气阻遏,按说脉应该流不动,应该濇,为什么反而会滑呢?这是因为气机壅遏,气血不能通达,脉是可以沉、濇,但是如果正邪相争呢?邪气堵在这里,正气过不去,所以正邪就打起来了,就激起波澜了,这时候就会出现滑脉。
所以你的气血太衰的时候过不去,就可以是濇脉,但是我们一般人还不到这个程度,所以他的气血会与邪气相争,滑脉就出来了。
如果你的脉很滑,但是按着没有劲,这就是元气虚衰,所以虚人也可以见到滑脉,这是阳气虚不能统摄阴分就可能看到滑脉。
还有很多人病重时也能看到滑脉,他就是脉滑实弹指,脉特别硬,缺乏和缓之象,这个属于胃气已败,这个也属于元气衰。
滑脉为阳,这是偏实症的。
元气衰,这是另一回事,这是偏虚症的。
如果五脏真脏脉现,就是要死的时候,脉坚而搏,如循薏苡子,就像摸着薏米那么硬,累累然,此为真脏脉,乃大虚之象不得误认为实脉。
“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所以滑脉主痰,也主宿食,就是食积,也就是吃东西撑着了。
“上为吐逆下蓄血”,上边的脉滑一般指的就是痰浊,饮食停滞,壅塞气机,出现呕吐这些现象。
下部脉滑就是下焦的蓄血,一般来说就是有瘀血内阻。
当然还有一种生理性的蓄血,就是怀孕,怀孕以后也是蓄血。
“女脉
调时定有胎”,所以健康的女子月经突然不来了,脉又比较滑,可能就是喜脉。
我们大家说这个喜脉怎么摸呀?老看电视剧里面摸出喜脉来了,其实这个也不神秘。
今天就教大家一下,健康的女子,没病的,突然月经又不来了,同时脉滑,你可以怀疑她怀孕了。
为什么?因为怀孕以后会“蓄血养胎”,就跟蓄血类似,所以她血一盛,血属阴,脉就滑了。
一般认为女子月经不来,中医什么时候能发现她怀孕呢?大概是距上次来月经四十天,也就是月经晚十天就可以摸出来,这是一般的经验,所以大家现在也可以试试,这个比早早孕实验可能还早一点。
如果有准孕妇的话,你可以试试。
现在咱们摸不出喜脉来也没关系,因为你可以去做化验,所以这个不会误事。
古代对大夫的要求就特别严格了,因为那时候没有试验,当然现在即使有妇科检查,有早孕试验,有试纸,但是还是出事。
我就听说有些小女孩怀孕了,她自己不知道,去看病,大夫下错了药,结果把胎打下来了,现在也有这样的事,不是说科技发达了,就不会有这种误治的情况了,还是会有,再想怀孕就费劲了,所以学点中医有好处,做丈夫的也得学点中医,不学中医,谁保护你的夫人,给你孕育下一代?3.【分部诗】“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
”“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颓淋看尺部。
”寸脉在上,主胸膈以上有痰,痰浊壅塞气机,所以肺气不利,出现呕吐、咳喘、胸闷。
有痰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恶心呕吐,上焦有痰也是这样。
我上
次给一位老先生看病,我怀疑他有痰饮,而他找我是来看胸闷气短的,我问他是不是恶心?他说有点。
而他的胸闷气短就是痰饮所致,张仲景讲短气有微饮,苓桂朮甘汤主之,所以我给他开了苓桂朮甘汤,老先生后来就好多了。
他的病就是痰饮引起的,脉是滑脉,所以上焦的痰除了咳喘、憋气、胸闷之外,也可以出现呕吐。
痰阻舌本,舌本也就是舌根,就会出现舌强、语言艰涩这些现象。
现在吞酸的人也挺多的,现在有好多人吐酸水,到医院诊断为反流性食道炎,就是往上反酸水,挺难受的。
原因很多,比如肝热、肝胃不和、肝阴亏等,痰热也可以引起。
一般来说,吐酸都有热,很有可能是痰热。
现在好多男士老出去应酬,所以有痰热的人很多,而且代谢不好,一看他的舌苔,一般都是厚腻的。
“当关宿食肝脾热”,在关脉摸到了滑脉,可能就是有宿食,就是有食积,有痰,或者肝脾经热盛。
“渴痢颓淋看尺部”,尺部摸到滑脉,一般是下焦有热,热盛伤津,就会出现口渴,还有可能出现痢疾,痢疾就是湿热所伤,邪气盛。
包括颓疝、淋症,这些都是偏于下焦的问题,所以通过尺部可以看到。
大家去体会一下滑脉吧,当然你到孕妇那里更能更容易体会出滑脉。
滑脉的人挺多的,你要是想找,不妨找一个大胖子,舌苔挺厚的,一看就是代谢不好,肚子大,干脆找这样的人去摸,很可能摸出滑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