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全文)
濒湖脉学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序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平常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流传,但因此中错误也许多。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把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彻。
他在《脉经》 24 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 3 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绘,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楚。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样脉加以概括,对其在诊疗病证方面的企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所有内容,固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录《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髓,联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论述了27 种脉象的脉形特色,鉴识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论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认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行。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据》,以上三书是明朝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因此合订在一同,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依据各家论脉的精髓,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洁的字句,再以适合的比喻来表达各样不一样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全文 -回复
濒湖脉学白话解全文-回复濒湖脉学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深入研究了脉搏诊断的原理和应用。
它以研究脉搏为核心,结合人体生理、病理、病情变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内部的状况和病理变化,以及随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那么,什么是濒湖脉学呢?濒湖脉学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湖北濒湖地区,由该地区的医药学家整理研究而成。
濒湖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民族特点明显,因此该地区的医药学家们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脉搏诊断方法,并将其命名为濒湖脉学,以示区别于其他地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濒湖脉学逐渐传播到中国其他地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濒湖脉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脉搏,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深浅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得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和状况。
具体来说,濒湖脉学主要观察的有脉搏的速度、节奏、强度、触感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脉搏速度快、节奏不匀、强度弱等情况可能表明人体存在病理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在濒湖脉学中,研究者们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整理出了一套脉搏诊断方法。
首先,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脉搏形态,包括脉搏的滚动情况、血管的扩张程度、脉象的柔韧度等。
其次,要判断脉搏的节律和速度,有无规律性的变化。
进一步,可以通过触摸脉搏来了解其奔涌的力度和深浅情况。
最后,综合分析上述观察结果,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方面的信息,得出一个初步的诊断。
濒湖脉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适用于肝胆疾病、中风、心脏病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等领域。
例如,在肝胆疾病中,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和节奏,可以判断肝胆脾胃的功能状态,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中风的诊断中,观察脉搏的速度和强度可以提前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尽管濒湖脉学在中国古代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濒湖脉学逐渐被其他现代医学方法所取代。
尤其是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现代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检查手段来准确诊断和判断病情。
《濒湖脉学》全文
《濒湖脉学》全文2012-09-24 | 兰黛公主 | 转藏(11)明·李时珍序李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pimiu,医学习诵,以为权舆yu,逮臻颁ban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
珍因撮粹撷xie华,僭jian撰zhan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於濒湖所01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
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浮而有力为洪,浮而无力为芤。
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02沉(阴)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
又谓之石,亦曰营。
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
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著骨寻。
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濒湖脉学(原文及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李时珍《濒湖脉学》全文背诵版
李时珍《濒湖脉学》全文背诵版第一部分:27种脉象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
又谓之石,亦曰营。
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
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3迟脉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
《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原文)「濒湖脉学」是中医经典中的一个独特概念。
所谓濒湖,即指人体深部,如同湖泊,水面静止,水底流动,其中湖底之水,即为「气」,湖面静止的水,即为「血」,而「精」则为水下之气,「津」为湖面之水。
濒湖之脉即为指代这个深层的水道系统。
中医认为,这个深层的水道系统连接了身体各处,所以对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它包括任督二脉、手足少冲之类的十二正经脉和奇经八脉。
濒湖脉学理论认为,人体的濒湖脉络系统支配身体内脏作用、精神状态和情感表现,它对人体形成的影响是全面和贯穿的。
而且,在中医治疗系统中,针灸和按摩都可以利用对濒湖脉络的刺激来降低疼痛、调节内分泌,改善免疫功能,增进身体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濒湖脉学重视穴位的选择和按摩技巧的运用,通过针灸、按摩等易行的治疗手段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则更强调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濒湖脉络的影响。
濒湖脉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不仅完善中医学体系中的脉学疗法,而且对于丰富现代医学的脉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中西医合理结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濒湖脉学(白话文)中医中有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叫做「濒湖脉学」。
所谓濒湖,就是指人体深层的水道系统,这个系统连接了身体内部各个部位,任督二脉、手足少冲等经络都是它的一部分。
中医认为这个深层水道系统对身体健康很重要,它支配内脏器官的作用、精神状态和情感表现。
而且,针灸、按摩等治疗手段都可以利用这个深层水道系统来改善身体健康。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濒湖脉学重视穴位的选择和按摩技巧的运用,通过针灸、按摩等易行的治疗手段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而且,在预防疾病方面,则更强调饮食和体育锻炼对濒湖脉络的影响。
濒湖脉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不仅完善中医学体系中的脉学疗法,而且对于丰富现代医学的脉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中西医合理结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濒湖脉学原文及译文
濒湖脉学原文及译文濒湖脉学作为中国医学中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和理论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介绍濒湖脉学的原文及其译文,并探讨其对中医学的影响。
濒湖脉学原文如下:一曰生濒湖,泽中化,化也,异象 two如唐脉者生以化,化も,异象如两个隐藏小节一:探讨濒湖脉学的关键词该原文第一句“一曰生濒湖,泽中化,化也,异象”,主要介绍了生濒湖这一现象。
濒湖是指濒临湖泊地区的人口,由于湖泊的特殊环境,人们的脉搏会出现异象,即不同于平常的情况。
小节二:濒湖脉学的发展历程濒湖脉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唐代。
原文第二句“如唐脉者生以化,化も,异象如两个隐藏”,说明了唐代的医生发现了生濒湖人群脉搏的变化,并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生濒湖的人的脉搏变得不同寻常,出现了隐藏的异象。
小节三:濒湖脉学对中医学的影响濒湖脉学对中医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的研究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通过研究生濒湖人群脉搏的异象,医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脉搏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于临床中。
濒湖脉学原文的中文译文如下:生濒湖脉搏的变化,源于湖泊环境的影响。
这种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现象,与平常的情况不同。
唐代的医生曾发现生活在濒湖地区的人的脉搏发生了异常变化,并进行了研究。
通过研究濒湖人群的脉搏,医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脉搏的变化规律,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综上所述,濒湖脉学作为中国医学中的重要文献,记录了生濒湖人群脉搏的异象。
这对于了解古代医学的发展和理论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研究濒湖脉学的原文及其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濒湖脉学的意义,进一步推动中医学的研究和应用。
濒湖脉学原文
濒湖脉学原文《濒湖脉学》原文如下:“脉乃血脉,气血之先。
血之隧道,气息应焉。
其象法地,血之府也。
心之合也,皮之部也。
资始于肾,资生于胃。
阳中之阴,本乎营卫。
营者阴血,卫者阳气。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阴阳之义。
气如橐钥,血如波澜。
血脉气息,上下循环。
十二经中,皆有动脉。
惟手太阴,寸口取决。
此经属肺,上系吭嗌。
脉之大会,息之出入。
一呼一吸,四至为息。
日夜一万,三千五百。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
日夜八百,十丈为准。
初持脉时,令仰其掌。
掌后高骨,是谓关上。
关前为阳,关后为阴。
阳寸阴尺,先后推寻。
心肝居左,肺脾居右。
肾与命门,居两尺部。
魂魄谷神,皆见寸口。
左主司官,右主司府。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本命扶命,男左女右。
大前一分,人命之上。
左为人迎,右为气口。
神门决断,两在关后。
人无二脉,病死不愈。
男女脉同,惟尺则异。
阳弱阴盛,反此病至。
人以水谷,养于气者也。
气得其养,则营卫流行而血气生长也。
既已饮谷气足之后。
而见夫耎弱者软也分肉气夺也则脉耎弱也气不足也则脉软也皮耎者缓也则脉缓也皆气血虚也故刺之而弗能应焉者弗能取之也设令微针而深刺之过犹拔宅屋而屋宇翻倾不能复止矣况以大方而重拔之乎故工者察诸浮沈寸口尺脉明堂太冲期门天泉四海乃知气血阴阳逆顺吉凶然尚未能尽通其意后学之士其勉思之可也。
”以上是《濒湖脉学》原文部分内容,仅供参考。
《濒湖脉学》是李时中编撰的脉学著作,详细阐述了各种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是中医诊断学的经典之作之一。
如需更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中医师获取帮助。
濒湖脉学(原文与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濒湖脉学白话解全文 -回复
濒湖脉学白话解全文-回复
什么是濒湖脉学?濒湖脉学是一门讲究以濒湖脉为主的学问,它探讨了濒湖脉的形成、特点、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对濒湖脉的解读和分析,以及运用濒湖脉的知识来指导医疗实践。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濒湖脉。
濒湖脉是指人体脉搏的一种,它位于人体的濒湖部位,也就是手掌心的凹陷处。
濒湖脉是人体脉搏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触摸濒湖脉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濒湖脉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濒湖脉的触摸方法、形态特点、变化规律等。
触摸濒湖脉时,我们需要用手指按压濒湖部位,力度要适中。
通过触摸濒湖脉的强弱、有无等特点,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濒湖脉的形态特点主要表现在脉息的频率、力度、规律等方面。
通过观察濒湖脉的形态特点,我们可以判断人体的体质、疾病状况等。
濒湖脉的变化规律是指濒湖脉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趋势。
通过观察濒湖脉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濒湖脉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学问,它还可以指导医疗实践。
通过观察和分析濒湖脉的情况,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及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濒湖脉学在中医诊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结来说,濒湖脉学是一门以濒湖脉为主的学问,它探讨了濒湖脉的形成、特点、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对濒湖脉的解读和分析,以及运用濒湖脉的知识来指导医疗实践。
濒湖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濒湖脉的触摸方法、形态特点、变化规律等。
濒湖脉学在中医诊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提高治疗的效果。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公元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
一卷。
论述脉象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
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李时珍着,明·嘉靖四十三年序浮(阳)沉(阴)迟(阴)数(阳)滑(阳中阴)涩(阴)虚(阴)实(阳)长(阳)短(阴)洪(阳)微(阴)紧(阳)缓(阴)芤(阳中阴)弦(阳中阴)革(阴)牢(阴中阳)濡(阴)弱(阴)散(阴)细(阴)伏(阴)动(阳)促(阳)结(阴)代(阴)四言举要序李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纰缪,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着《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
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所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解释: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
虚来迟大豁然空。
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解释:浮而有力为洪,浮而迟大为虚,虚甚为散,浮而无力为芤,浮而柔细为濡。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解释: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沉(阴)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濒湖脉学
细迟短散时一止曰涩。极细而耎重按若绝曰微。浮而柔细曰濡。沉而柔细曰弱。
【主病诗】
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肋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涩主血少精伤之病。女子有孕为胎病。无孕为败血。
数而弦急为紧,流利为滑,数而有止为促,数甚为疾,数见关中为动。
【主病诗】
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数脉主腑,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气口数实肺癣,数虚肺痿。
实平弦紧。皆兼长脉。
【主病诗】
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长主有余之病。
短 阴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
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附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夹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
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经曰。短则气病。短主不及之病。
洪 阳
洪脉:下极大。《脉经》。来盛去衰。《素问》。来大去长。通真子。
洪脉在卦为离。在时为夏。在人为心。《素问》谓之大。亦曰钩。滑氏曰:来盛去衰如钩之曲。上而复下。应血脉来去之象。象万物敷布下垂之状。
李时珍《濒湖脉学》
李时珍《濒湖脉学》第一部分:27种脉象1浮脉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浮脉主表,有力表实,无力表虚,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紧风寒,浮缓风湿,浮虚伤暑,浮芤失血,浮洪虚热,浮散劳极。
2沉脉沉脉,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脉经》)。
如绵裹砂,内刚外柔(杨氏)。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脉法地,有渊泉在下之象,在卦为坎,在时为冬,在人为肾。
又谓之石,亦曰营。
太过则如弹石,按之益坚,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虚微,去如数者,病在中也。
《脉诀》言缓度三关,状如烂绵者,非也。
沉有缓数及各部之沉,烂绵乃弱脉,非沉也。
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
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沉脉主里,有力里实,无力里虚。
沉则为气,又主水蓄,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食,沉涩气郁,沉弱寒热,沉缓寒湿,沉紧冷痛,沉牢冷积。
3迟脉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脉经》)。
迟为阳不胜阴,故脉来不及。
《脉诀》言重手乃得,是有沉无浮。
濒湖脉学(原文与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濒湖脉学(全文)
濒湖脉学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序时珍曰: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浮(阳)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脉经》)。
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厌厌聂聂(轻泛貌),如循榆荚(《素问》),如水漂木(崔氏),如捻葱叶(黎氏)。
(浮脉法天,有轻清在上之象,在卦为乾,在时为秋,在人为肺,又谓之毛。
太过则中坚旁虚,如循鸡羽,病在外也。
不及则气来毛微,病在中也。
《脉诀》言,寻之如太过,乃浮兼洪紧之象,非浮脉也。
)『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
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整理1 浮脉古语定义:举之有余按不足,如水漂木捻葱叶。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
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
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
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2 沉脉古语定义:重手按至筋骨得,如石投水绵里砂。
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耍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主病诗:沉潜水畜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
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遣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痾。
答:重按才得,女人寸,男人尺,为平脉。
沉数有热,沉迟有寒,沉滑有痰。
有力沉寒积,无力沉气虚。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沉中寒痛不通,尺沉浊遣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3迟脉古语定义: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无力而迟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4数脉古语定义: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心肾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5滑脉古语定义:往来前却流利转,替然如珠之应指。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炎,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痜淋看尺部。
6涩脉古语定义:轻刀刮竹雨沾沙。
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
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
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7虚脉古语定义:形大力薄虚可知。
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
濒湖脉学(原文和白话文)
))))))濒湖脉学简介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
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
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历代各家之长,对经义大加发挥,如他指出,切脉独取寸口,是以此候五脏之气,而不是切按五脏六腑经脉之体,阐发透辟。
他在《脉经》24脉的基础上,又增述了3种脉,使中医脉象增至27种,即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芤、弦、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
他用朗朗上口、易于记诵的七言诗句写成“体状诗”,对每一种脉象做了形象的描述,如说浮脉“浮脉唯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命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短短四句把浮脉的脉位、脉象、临床意义表述得很清晰。
他还用“相类诗”、“主病诗”,把同一类的各种脉加以归纳,对其在诊断病证方面的意图加以阐发。
这就是《濒湖脉学》的全部内容,虽然篇幅不多,但在中医脉学发展史上却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学习脉学的必读著作。
史料记载《濒湖脉学》是李时珍撷取《内经》、《脉经》等诸书精华,结合自己的经验撰著而成。
总为一卷,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阐述了27种脉象的脉形特点,辨别方法及主治病证,二是引录了其你李言闻阐述脉学理论的《四言举要》。
《濒湖脉学》有序云: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
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此书,以便习读,为脉指南。
世之医病两家,咸以脉为首务。
不知脉乃四诊之末,谓之巧者尔。
上士欲会其全,非备四诊不可。
明嘉靖甲子上元日,谨书于濒湖薖所。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学考证》,以上三书是明代李时珍所撰,都是有关「脉学」的论著,所以合订在一起,以便阅读。
《濒湖脉学》是作者研究「脉学」的心得。
他根据各家论脉的精华,列举了二十七种脉象。
先以简明的字句,再以适当的比喻来叙述各种不同的脉象,以帮助读者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濒湖《濒湖脉学》二十七脉“体状诗”、“相类诗”、“主病诗”【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阴)【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
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迟(阴)【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駃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癥瘕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阳)【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
数见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滑(阳中阴)【体状诗】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畜血,女脉调时定有胎。
寸滑膈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利淋看尺部。
涩(阴)【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察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虚(阴)【体状相类诗】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磋砣。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痿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实(阳)【体状诗】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愊愊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痛舌强气填胸;当关牌热中宫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长(阳)【体状相类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癇病,即是阳明热势深。
短(阴)【体状相类诗】两头缩缩名为短,涩短迟迟细且难;短涩而浮秋喜见,三春为贼有邪干。
【主病诗】短脉惟于尺寸寻,短而滑数酒伤神;浮为血涩沉为痞;寸主头痛尺腹疼。
洪(阳)【体状诗】脉来洪盛去还衰,满指滔滔应夏时;若在春秋冬月分,升阳散火莫狐疑。
【相类诗】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欲知实脉参差处,举按弦长愊愊坚。
【主病诗】脉洪阳盛血应虚,相火炎炎热病居;胀满胃翻须早治,阴虚泄痢可踌躇。
寸洪心火上焦炎,肺脉洪时金不堪;肝火胃虚关内察;肾虚阴火尺中看。
微(阴)【体状相类诗】微脉轻微乎,按之欲绝有如无,微为阳弱细阴弱,细比于微略较粗。
【主病诗】气血微兮脉亦微,恶寒发热汗淋漓;男为劳极诸虚候,女作崩中带下医。
寸微气促或心惊,关脉微时胀满形;尺部见之精血弱,恶寒消瘅痛呻吟。
紧(阳)【体状诗】举如转索切如绳,脉象因之得紧名;总是寒邪来作寇,内为腹痛外身疼。
【相类诗】见弦脉【主病诗】紧为诸痛主于寒,喘咳风癎吐冷痰,浮紧表寒须发越,紧沉温散自然安。
寸紧人迎气口分;当关心腹痛沉沉;尺中有紧为阴冷,定是奔豚与疝疼。
缓(阴)【体状诗】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颭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诗】见迟脉。
【主病诗】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成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芤(阳中阴)【体状诗】芤形浮大软如葱,边实须知内已空;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侵阴络下流红。
【相类诗】中空旁实乃为芤,浮大而迟虚脉呼;芤更带弦名曰革,芤为失血革血虚。
【主病诗】寸芤积血在于胸;关里逢芤肠胃痈;尺部见之多下血,赤淋红痢漏崩中。
弦(阳中阴)【体状诗】弦脉迢迢端直长,肝经木旺土应伤;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淋浪。
【相类诗】弦来端直似丝弦,紧则如绳左右弹;紧言其力弦言象,牢脉弦长沉伏间。
【主病诗】弦应东方肝胆经,饮痰寒热疟缠身;浮沉迟数须分别,大小单双有重轻。
寸弦头痛膈多痰;寒热癥瘕察左关;关右胃寒心腹痛;尺中阴疝脚拘挛。
革(阳)【体状主病诗】革脉形如按鼓皮。
芤弦相合脉寒虚;女人半产并崩漏,男子营虚或梦遗。
【相类诗】见芤、牢。
牢(阴中阳)【体状相类诗】弦长实大脉牢坚,牢位常居沉伏间;革脉芤弦自浮起,革虚牢实要详看。
【主病诗】寒则牢坚里有余,腹心寒痛木乘脾;疝癥瘕何愁也,失血阴虚却忌之。
濡(即软字,阴)【体状诗】濡形浮细按须轻,水面浮绵力不禁;病后产中犹有药,平人若见是无根。
【相类诗】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作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主病诗】濡为亡血阴虚病,髓海丹田暗已亏;汗雨夜来蒸入骨,血山崩倒湿侵脾。
寸濡阳微自汗多;关中其奈气虚何;尺伤精血虚寒甚,温补真阴可起疴。
弱(阴)【体状诗】弱来无力按之柔,柔细而沉不见浮;阳陷入阴精血弱,白头犹可少年愁。
【相类诗】见濡脉。
【主病诗】弱脉阴虚阳气衰,恶寒发热骨筋痿;多惊多汗精神减,益气调营急早医。
寸弱阳虚病可知;关为胃弱与脾衰;欲求阳陷阴虚病,须把神门两部推。
散(阳)【体状诗】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仔细医。
【相类诗】散脉无拘散漫然,濡来浮细水中绵;浮而迟大为虚脉,芤脉中空有两边。
【主病诗】左寸怔忡右寸汗;溢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胕肿;散居两尺魂应断。
细(阴)【体状诗】细来累累细如丝,应指沉沉无绝期;春夏少年俱不利,秋冬老弱却相宜。
【相类诗】见微、濡脉【主病诗】细脉萦萦血气表,诸虚劳损七情乖;若非湿气侵腰肾,即是伤精汗泄来。
寸细应知呕吐频,入关腹胀胃虚形;尺逢定是丹田冷,泄痢遗精号脱阴。
伏(阴)【体状诗】伏脉推筋着骨寻,指间裁动隐然深;伤寒欲汗阳将解,厥逆脐疼证属阴。
【相类诗】见沉脉。
【主病诗】伏为霍乱吐频频,腹痛多缘宿食停;畜饮老痰成积聚,散寒温里莫因循。
食郁胸中双寸伏,欲吐不吐常兀兀;当关腹痛困沉沉,关后疝疼还破腹。
动(阳)【体状诗】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
【相类诗】见数脉。
【主病诗】动脉专司痛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或为泄痢拘挛病,男子亡精女子崩。
促(阳)【体状诗】脉数而时一止,此为阳极欲亡阴;三焦郁火炎炎盛,进必无生退可生。
【相类诗】见代脉。
【主病诗】促脉惟将火病医,其因有五细推之;时时喘咳皆痰积,或发狂斑与毒疽。
结(阴)【体状诗】结脉缓而时一止,独阴偏盛欲亡阳;浮为气滞沉为积,汗下分明在主张。
【相类诗】见代脉。
【主病诗】结脉皆因气血凝,老痰结滞苦沉吟;内生积聚外痈肿,疝瘕为殃病属阴。
代(阴)【体状诗】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犹可疗,平人却与寿相关。
【相类诗】数而时止名为促,缓止须将结脉呼;止不能回方是代,结生代死自殊涂。
【主病诗】代脉原因脏气衰,腹疼泄痢下元亏;或为吐泻中宫病,女子怀胎三月兮。
濒湖脉学明李时珍1\■■脉学七言诀■浮脉体状诗: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
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
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
主病诗: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浮而有力多风热,无力而浮是血虚。
寸浮头痛眩生风,或有风痰聚在胸,关上土衰兼木旺,尺中溲便不流通。
■沉脉体状诗:水行润下脉来沉,筋骨之间软滑匀,女子寸兮男子尺,四时如此号为平。
相类诗:沉帮筋骨自调匀,伏则推筋着骨寻;沉细如绵真弱脉,弦长实大是牢形。
主病诗: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泻痢,肾虚腰及下元痛。
■迟脉体状诗:迟来一息至惟三,阳不胜阴气血寒,但把浮沉分表里,消阴须益火之原。
相类诗:脉来三至号为迟,小快于迟作缓持,迟细而难知是涩,浮而迟大以虚推。
主病诗:迟司脏病或多痰,沉痼症痂仔细看,有力而迟为冷痛,迟而无力定虚寒。
寸迟必是上焦寒,关主中寒痛不堪,尺是肾虚腰脚重,溲便不禁疝牵丸。
■数脉体状诗:数脉息间常六至,阴微阳盛必狂烦,浮沉表里分虚实,惟有儿童作吉看。
相类诗:数比平人多一至,紧来如数似弹绳,数而时止名为促,数在关中动脉形。
主病诗:数脉为阳热可知,只将君相火来医,实宜凉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却畏之。
寸数咽喉口舌疮,吐红咳嗽肺生疡,当关胃火并肝火,尺属滋阴降火汤。
■滑脉体状滑脉如珠替替然,往来流利却还前,诗:相类莫将滑数为同类,数脉惟看至数间。
主病诗:滑脉为阳元气衰,痰生百病食生灾,上为吐逆下蓄血,女脉调时定有胎:寸滑胭痰生呕吐,吞酸舌强或咳嗽,当关宿食肝脾热,渴痢癫淋看尺部。
■涩脉体状诗: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如雨沾沙容易散,病蚕食叶慢而艰。
相类诗:参伍不调名曰涩,轻刀刮竹短而难,微似秒芒微软甚,浮沉不别有无间。
主病诗:涩缘血少或伤精,反胃亡阳汗雨淋,寒湿入营为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寸涩心虚痛对胸,胃虚胁胀查关中,尺为精血俱伤候,肠结溲淋或下红。
■虚脉体状举之迟大按之松,脉状无涯类谷空,诗:相类莫把芤虚为一例,芤来浮大似慈葱。
主病诗: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发热阴虚须早治,养营益气莫蹉跎。
血不荣心寸口虚,关中腹胀食难舒,骨蒸疹痹伤精血,却在神门两部居。
■实脉体状诗:浮沉皆得大而长,应指无虚幅幅强,热蕴三焦成壮火,通肠发汗始安康。
相类诗:实脉浮沉有力强,紧如弹索转无常,须知牢脉帮筋骨,实大微弦更带长。
主病诗:实脉为阳火郁成,发狂谵语吐频频,或为阳毒或伤食。
大便不通或气疼。
寸实应知面热风,咽疼舌强气填胸,当关脾热中官满,尺实腰肠痛不通。
■长脉体状诗:过于本位脉名长,弦则非然但满张,相类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主病诗:长脉迢迢大小匀,反常为病似牵绳,若非阳毒癫痫病,即是阳明热势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