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机械运动学习目标: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解释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探讨参照物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状态的判断。
1.2 直线运动学习目标:掌握直线运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速度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直线运动的类型(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解释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直线运动的特点,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
第二章:测量长度和时间2.1 长度测量学习目标:掌握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
教学内容: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学习测量直线和曲线长度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习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2.2 时间测量学习目标:理解时间单位,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
教学内容:介绍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等),学习使用停表和秒表进行时间测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时间测量工具的使用,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
第三章:速度和平均速度3.1 速度学习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小时等)。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速度的变化,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2 平均速度学习目标: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内容:介绍平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平均速度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速度。
第四章:力和运动4.1 力学习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介绍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释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力等)。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教学设计1.2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第1课时长度及其测量误差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讲述了长度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误差,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要对有关现象做定量研究就需要进行测量。
所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物理所必需的。
学情分析本课时学生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是重要内容,在以前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应该学习过类似内容,而在生活中,学生也一定会用到刻度尺测量长度,但是初中内容对于刻度尺的使用过程以及读数方法更加规范。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统一计量标准的意义,熟悉长度的基本单位,以及与其他单位的换算;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2.通过一些实例练习测量长度的方法,训练使用测量工具的规范操作;通过测量活动,从中体会、练习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通过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核心素养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需要具备严谨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
教学过程续表续表教学反思第2课时时间的测量长度的特殊测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时间,掌握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课时讲述了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单位,以及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测量长度,想办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动脑动心。
学情分析本课时学习时间的测量,时间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概念,然而在使用钟表测量时间的基础上,要给学生讲述用秒表测量时间,增加科学性。
学习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增加科学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学案 教科版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装订线_______(cm)、_______(mm)、_________(μm)、(nm)。
1km= m 1dm= m 1cm= m1mm= m 1μm= m 1nm= m4。
读图1-2—5,了解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形成感性认识.[及时练习1.单位换算:70Km= mm 90nm=m2.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A。
7.2m=7。
2×100=720cm B.7。
2m=7。
2m×100=720cmC.7.2m=7。
2×100cm=720cmD.7。
2m=7。
2m×100cm=720cm知识点二:实验: 测量长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2页内容及图1-2-6,完补充完善3、五分钟后小组展示。
同学们完成后小组代表展示,其他小组质疑,成下列填空。
1.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_________,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的最大示数叫_______.2。
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3。
观察拿出刻度尺,仔细观察,举手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是多少?(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4。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2)放,使用时,尺要沿所测长度,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并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老师完善,评价激励甲乙。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 mm,其中B两刻度尺测同就分度值而言,________尺精确达标检测1。
将下列单位换算成基本单位。
(1)5000μm =_______m (2)0.015km=_______m(3)400cm =_______m (4)50mm=_______m2.位同学测量了两物体的长度,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填上:小明的身高为1.60_____;一层楼高为30____;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勿忘草花瓣的花粉,其颗粒直径只有0。
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科版
教案:八年级物理上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熟练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2. 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了解常用的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学会通过测量长度和时间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教学重点:1. 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时间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 利用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教学难点:1. 长度的精确测量。
2. 时间的理解和计算。
教具准备:1. 刻度尺。
2. 秒表。
3. 测量物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如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提问:我们如何知道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刻度尺的使用。
2. 讲解如何进行长度的测量,注意精确测量的方法。
3. 介绍时间的基本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4. 讲解常用时间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三、实例讲解(15分钟)1.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利用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2.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秒表测量时间。
3. 引导学生利用测量得到的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的基本概念。
2. 提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长度和时间呢?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应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时间的基本概念,能够利用长度和时间计算物体的速度。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在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一段铁路 线的长度?
• 1.化曲为直法
• 适用于测量较短曲线的长度,如 地图上铁路线长度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圆锥体的高?
• 2.等量替换法
• 适用于测量圆锥体的高及圆柱体 的直径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思考:如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
• 3.积累平均法
第一节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物质世界的几何尺度大小
茫茫宇宙,浩瀚无边。科学家们用“光年” 来度量它的大小。仙女座大星云是离我们最 近的旋涡星系。它的直径约为16万光年,距 离我们约为220万光年。
人类生存的地 球,是宇宙天 体家庭中的一 员,它的半径 约为6400km
我国上海 市的金茂 大厦,共 88层,高 420.5m。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____,我们不 能消除____,但应尽量________ ,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 。
4.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17.82 cm、17.80 cm、17.81 cm、 17.28 cm、17.81 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 A.17.50 cm B.17.503 cm C.17.8 cm D.17.81 cm
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
图中第 (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
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
13. 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
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
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 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 块的体积为V2 —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 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八上课件:1.2.2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8.晓聪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 是 1 mm ,则硬币的直径 D= 1.85 cm。
【解析】由图可知,刻度尺每一个大格代表 1 cm,那么每一个小格就是 1 mm, 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 mm;由图可知 4 枚硬币的直径和为 7.40 cm,所以一枚硬 币的直径为 1.85 cm。
A.刻度尺
B.刻度尺和三角板
C.细棉线和刻度尺
D.量角器和刻度尺
【解析】 将细棉线与地图上铁路线重合,然后把细棉线线拉直,测出线的长
度,根据比例尺来计算出铁路线的实际长度。故选 C。
四 滚轮法[学生用书 P8] 【点悟】 可用一轮子(自行车轮)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N, 测出轮子直径算出周长 C,求得这一曲线的长度:L=NC。 11.一辆自行车车轮外直径为 0.6 m,小华骑自行车从家去学校 8 min 可到。如 果每分钟车轮约转动 100 周,小华家到学校的距离约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2.身高 160 cm 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 是( A )
A.教室宽 5 臂展,约 8 m(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B.教室长 10 步幅,约 30 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课桌长 4 拃,约 2.8 m(拃: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物理课本厚 1 指宽,约 10 cm
A.甲、乙、丙 B.甲、乙 C.乙、丙 D.甲、丙
【解析】 甲: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先测量物理课本的 厚度,再除以物理课本纸的张数,采用的方法是累积法;乙:由于乒乓球直径的长 度端点位置不易确定,因此不能用刻度尺直接测量,需要借助于三角板或桌面将待 测物体卡住,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移到刻度尺上,采用的方法是平移法;丙: 铜丝直径很小,无法直接测量,把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上,用刻度尺测量出铜线圈 的总长度,数一下铜丝的匝数,然后计算铜丝的直径,采用的方法也是累积法;丁:
八年级物理 长度测量的几种特殊方法教案
八年级物理长度测量的几种特殊方法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钢卷尺、三角尺、直尺,而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密仪器并不常用。
那么当我们手边测量工具仅限直尺和三角尺时,而测量的对象却是特殊情形下物体,如:一张邮票的厚度,学校旗杆的高度或一弯曲的钢圈长等。
这些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用直尺或三角尺测量。
该怎么办呢?下面我就针对具体的测量对象介绍几种特殊方法:1.累积法:它又包含两类,一类是测多算少,如求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或邮票)的厚度时就可采用此法。
测前者的具体做法如图1示:将金属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金属丝绕圈的累积长度L,再除于长度L对应的匝数n,即可求得金属丝直径d=L/n;测一张邮票厚度时,可先测出一沓(30或50张)的厚度,同上法,即可求出一张纸(邮票)的厚度。
另一类是以少求多,如:测一座楼房的高度,但手边只有米尺,怎么办?提示:你可以先测出任意一层楼梯中一个台阶的高度h,其次,数出楼层数m和一层楼的台阶数n,即可求出楼高H=mnh。
图12.棉线法:即化曲为直法,此法测弯曲的物体长度、弧长等较方便。
如图2示:测量一弯曲金属工件的长度,具体做法:将柔软的的无弹性的细线与被测部分重合,并在细线上标出与被测弯曲部分重合的起、终点,然后把曲线拉直,用直尺测出其长度,即为弯曲金属工件的长度。
图23.配合法:即用刻度尺和三角尺配合使用测量长度,该方法对于测圆、球直径、圆锥高、人身高、硬币直径等较方便。
如测圆锥高见图3示,测球或者硬币直径见图4示。
图3 图44.比例法:利用被测物和参照物及其阳光下的影子组成相似图形,通过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求出被测物的高度。
如:粗略测量某建筑物或某棵树的高度,当然它可以用现代化的测量工具:激光测距仪或微波测距仪来直接测量,但手边没有这些现代化仪器,只有普通的皮卷尺时,利用该法依然可以巧妙的测出来。
具体测量见下图5示,a.将一个竹杆竖直立于地面,平移竹杆使杆顶的影子和树顶的影子恰好重合,记下影子、杆和树所在的地面位置依次标记为A、B、C。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学:1)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
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 测量时间:停表。
注意分针和秒针的配合。
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三、物体长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 m、1mm=1-03 m、1μm=10-6 m、1nm=10-9m。
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和宽度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
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
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
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
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错误是不遵守规则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的特殊测量及估测
B.2πDN D.4πDN
四清导航
二 、填空题(10×3分=30分) 12.现有10 m、2 m、1 cm、1 mm、300 nm几个长度,请分别选择其中一个 完成下列填空:壹角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________ 1 mm ,小手指的宽度最接近于 ________ , SARS 病 毒 的 大 小 最 接近 于 2m 1 cm , 教 室 门的 高 度 最接 近 于 ________ ________ 300 nm 。
物 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
四清导航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 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的特殊测量及估测 第2课时
四清导航
1.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 ①如何测一张纸的厚度?——同样的纸叠加,测总厚度再平均。 ②如何测细钢丝的直径?——紧密排绕测总长再平均。 ③(测少算多法)如何测高楼的高度?——数楼层,测定一层楼高度。 (2)平移法: ①测硬币的直径(如右图)。 ②测圆柱体直径(如右图)。 ③测圆球的直径(方木块代替三角尺)。 ④测锥体的高。
四清导航
10.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D )
鞋的尺码
36
37
38Βιβλιοθήκη 3940光脚长度
230
235
240
245
250
A.m
B.cm
C.nm
D.mm
四清导航
11.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 铁环绕花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则计算花坛周长L的公式为( C ) A. C.πDN
四清导航
7.(6分)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 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下图中脚印的 “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B ) A.1.65 m B.1.75 m C.1.85 m D.1.95 m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1章 走进实验室 第2节 第1课时
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第一课时测量长度【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4.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2.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3.体验测量过程中造成错误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3.造成误差的客观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识点一长度的单位【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1-12,完成以下问题:1.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使用测量工具.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3.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 km=103m;1 dm=10-1m;1 cm=10-2m;1 mm=10-3m;1 μm=10-6m;1 nm=10-9m.知识点二长度测量与刻度尺的使用【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13,完成以下问题: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常用测长度的工具有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学生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规则:A.“选”:根据测量长度选择适当的刻度尺.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平行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合作探究】1.测量前要做到哪三观察?答:(1)观察零刻度线,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整刻度量起.(2)观察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测量时一般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物体的实际长度,则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但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3)观察分度值,即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2.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答: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甲乙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晰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该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图丁所示).丙丁(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74.9 mm,其中74 mm是准确值,0.9 mm是估读值.(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图中木块长度为2.77 cm.3.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长度请各小组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并交流测量方法,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长(cm)宽(cm)厚(cm)答:(1)(2)测量课本的长时应放正刻度尺,使零刻度线对齐课本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课本并保持平行.(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按以上步骤测量课本的宽和厚.【教师点拨】1.测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一贴二平三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任选一整数刻度线为“测量零点”.3.长度测量结果要估读一位且只能估读一位,若被测长度的终端恰好对准某一刻度线,应估读“0”.4.实验探究测量教科书的长度.【跟进训练】图中测得物体的长度是3.80cm.知识点二误差【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3,完成以下问题: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合作探究】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答:由于受所用的仪器、测量方法的限制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答: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3.错误与误差有何不同?答: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活动:测量身高和腰围和同学用三角板、盒尺相互测量身高、腰围.按所给的表格记录测量结果.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身高/m腰围/m,有时偏小,为减小因读数产生的误差,我们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求出它们的平均值,这样会更接近真实值.【教师点拨】1.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会更接近真实值,误差较小.【跟进训练】下列情况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B)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B.刻度尺本身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尺面垂直D.读数时没有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1.长度的测量(1)常用测量工具.(2)长度单位.2.误差与错误(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2)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问点总结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⑴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
⑵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⑶换算关系:1km=100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106μm ;1m=109nm2、刻度尺的运用规则:A 、“选”:依据实际须要选择刻度尺。
B 、“观”:运用刻度尺前要视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场)D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 、“读”:在准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3、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 )。
2、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
3、换算关系是:1h=60min 1min=60s三、误差:1、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减小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细的仪器,改良测量方法四、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更叫做机械运动,为探讨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推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更,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
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五、速度1、比拟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一样路程比拟时间;一样时间比拟路程。
2、速度的分类:(依据运动路途)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⑴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⑵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⑶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⑷计算公式:v=s/t 变形 ⑸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二)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二)重点、难点:1.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2. 了解误差,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少误差的方法。
3. 学习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
4. 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5. 知道长度、时间与面积测量的基本原理。
知识点分析(一)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 化曲为直:用无伸缩的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然后把软线拉直,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
如测地图上长江的长。
2. 化直为曲法(滚轮法):用一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长度为圈数×滚轮周长。
如测一个椭圆形花坛的周长。
3.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化零为整):测出多个相同的物体的总长度或总厚度,再除以个数或张数即可。
如测一本书纸张厚度。
4. 侧少算多法(化整为零):被测物体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长度。
5. 平移法(等量代替法):将被测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上相应的长度替代。
如测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直径。
(二)误差1.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 产生误差的原因:(1)与测量工具有关;(2)与测量的人有关。
3. 减少误差的方法:(1)改进测量方法,选用先进而又精密的测量工具;(2)测量的人要细致、认真地进行测量;(3)求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4. 误差和错误不同:测量误差只能减少但不能避免,而测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三)关于记录、分析、表达数据和结果1. 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两条刻度线间的长度,也叫这把刻度尺的精确度或准确度、最小刻度值。
2. 实际估读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对于一个测量结果,其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所对应的单位就是刻度尺的分度值。
4. 一个测量结果是由准确值和估读值还有单位组成的。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合作(五)学会正确选择、使用仪器测量长度、时间与面积规则物体的面积:正方形:S=2a长方形:S=ab圆形:S=πr2三角形:S ah =12梯形:Sa b h =+()2平行四边形:S=ah不规则物体的面积的测量方法(方格法):把物体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图形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一格而大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知识点整理
物理(教科版)八上第一章《走进实验室》课堂笔记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设计实验,制定计划(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6)评估(7)交流合作二、测量的初步知识1.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换算关系:1千米= 103米1分米= 10- 1米1厘米= 10- 2米1毫米= 10- 3米1微米= 10- 6米1纳米= 10- 9米注:中学生的平均身高1.60m左右;一层楼的高约为3m;课桌高约为80cm;一张纸的厚度约为几十μ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3.正确使用刻度尺: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五点:(1)会看: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二是观察它的量程;三是观察它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2)会放:①贴:使刻度尺有刻度线的边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②平:刻度尺应与被测长度相平行(或重合),不许歪斜.③齐:应使刻度尺的零刻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被测长度的起点)对齐;若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刻度尺上的某一整刻线作起点.(3)会读:①视: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尺面。
②估:既要读出准确值,又要读出估计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③补:无估读值,应在估读数字处补“零”。
(4)会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记录测量结果时,一定不要忘记写单位。
(5)会选:会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4.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2)化曲为直法(3)平移法5.误差(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①选用准确度更高的测量仪器。
②改进实验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大全让我们在自己的心灵中点燃起强烈的求知的火花,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学习中体验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
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 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 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2)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3、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第一章1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共20张PPT)
❖ 3、长度的测量: ❖ (1)、工具:刻度尺 ❖ (2)、方法:
❖ 一看:测量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 并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 否磨损。
❖ 二放:尺要与被测长度重合或平行,刻度线 紧贴被测物体放置
❖ 三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估 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活动五:课后估测自己身边的长度。
活动六:探究测量长度的特殊 方法。
讨论:
1、如何用刻度尺测量物 理课本里一张纸的厚度?
2、如何测量一段曲线的 长度?
3、课后完成学案。
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
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 1、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米(m) ❖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 纳米(nm) ❖换算关系:
❖1km=103m=104dm=105cm=106mm
❖=109µm=10nm
刻度尺的使用
1.看
看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 零刻度线。
2.放
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
要紧靠被测物,不能歪斜。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唐诗欣赏
物 理
朝辞白帝彩云间,
与
----
千里江陵一日还.语 文异 曲 同两岸猿声啼不住,
八年级物理上册 1.1长度时间的测量教案(附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新版)新人教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材分析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测量是各种实验的基础。
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是他们学习物理的必要准备。
本节介绍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
本节内容由“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三部分内容组成。
教材首先说明测量的重要性、测量单位的意义,统一测量单位的道理,并引出国际单位制。
接着介绍长度的单位,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再介绍常用的测量工具,最后通过实验活动使用刻度尺和计时工具。
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应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
使学生懂得人的直觉有时不可靠,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来测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课前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教师活动 1课件展示,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章《走进实验室》专训试题: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专训: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径)、化曲为直法(如利用滚轮法测量操场跑道长、利用软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等量代换法(如利用平移法、辅助工具法测量环形物体、圆柱体的直径)。
累积法1.【中考·龙岩】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Ln。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第1题图)2.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cm。
(第2题图)化曲为直法(软线法、滚轮法)3.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周长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的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4.为了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距离,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仔细地将白线与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重合,用笔在白线上北京处标个记号A、上海处标个记号B,把线拉直,用________量出白线上________间的距离即要测的长度。
5.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设法测量操场的周长。
他们先用软尺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c,然后让轮子沿着操场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为n,则操场的周长l=________。
等量代换法6.如图所示为测量一个锥体高度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7.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在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D1D2D3D41.73 cm 1.81 cm 1.82 cm 1.81 cm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__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专训:测量长度的 特殊方法
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有累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 径)、化曲为直法(如利用滚轮法测量操场跑道长、利 用软线法测量地图上铁路线的长度)、等量代换法(如
利用平移法、辅助工具法测量环形物体、圆柱体的直
径 )。
训练角度
1
累积法
例1 【中考· 龙岩】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 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
【同类变式】
1. 下面叙述的几种测量圆柱体周长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D )
A.把一纸条紧包在圆柱体上,在纸条重叠处用大头针扎个 孔,然后把纸展开,用刻度尺量出两孔之间的距离即是 圆柱体的周长 B.在圆柱体上某点涂上颜色,使圆柱体在纸上滚动一圈, 用刻度尺量出纸上两颜色点之间的距离,即是圆柱体的 周长
【同类变式】
1.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某同学采用如图方法测量硬币 1.85 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________cm 。
训练角度
2
化曲为直法
例2 为了测量地图上北京到上海铁路线的距离,小明 进行了如下操作:仔细地将白线与地图上北京到 上海铁路线重合,用笔在白线上北京处标个记号 刻度尺 量 A、上海处标个记号B,把线拉直,用________ AB 间的距离即要测的长度。 出白线上________ 【方法规律】 题中测量利用的是化曲为直法。
C.用细丝线在圆柱体上绕上一圈,量出丝线的长度即可
D.用一根橡皮筋拉紧在圆柱体上绕一圈,量出绕过圆柱体 橡皮筋的长度即是圆柱体的周长
2. 学习了长度测量的知识后,小明和同学一起设法测 量操场的周长。他们先用软尺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c,然后让轮子沿着操场滚动一周,记下轮子滚动 cn 的圈数为n,则操场的周长l=________ 。
D1
1.73 cm
D2
1.81 cm
D3
1.89 cm
D4
1.81 cm
1.81 则球的直径应取________cm 。
2.【福州】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________cm 。 1.54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 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 B 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________( 填“A”或“B”)。 D2 D1 A. n D2 D1 B. 2n
L 5.15(5.12~5.18) _________________cm ,则金属丝的直径d= 。 n 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
二 次测 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__ 量误差较小。
【点拨】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m,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 度L=15.15 cm-10.00 cm=5.15 cm; •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过程中,取的圈数越多,测例3 如图所示为测量一个锥体高度的几种方法,其中 正确的是( C )
【点拨】 借助三角板,利用直尺测量锥体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锥体移到桌边,刻度尺的0刻度线与桌面对齐; (2)三角板的一个直角边与刻度尺重合。
【同类变式】
1. 测量球体的直径,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该刻 1 mm ,转动球体的不同方向, 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 在不同部位测得球的直径D的示数如下: